A. 什么是朝鲜八道
古朝鲜时期全国共分八道,道下为州、府、郡、县。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版四都(开城权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等等。
八道:
京畿道,含汉城府、开城府。首府在汉城府。
庆尚道,含庆州府、尚州牧、晋州牧;设左兵营、右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庆州府。
全罗道,含全州牧、罗州牧;设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设水营。首府在清州。
黄海道,含黄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黄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护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宁安道(咸镜道),含咸兴府、镜城都护府、北清都护府。首府在咸兴府。
B. 平壤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亚洲
平壤来(朝自鲜文:평양),全称为平壤直辖市(朝鲜语:평양 직할시),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朝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平壤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大同江横跨其中,因其地势平坦而得名。大同江与其支流流经市中心。是朝鲜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城市,相传早在檀君时代就被定为都城。全市下辖18个区域、2郡,总面积3,194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全市人口约325.5万人。
C. 平壤市的历史沿革
朝鲜半岛神话传说公元前2333年,天帝庶子桓雄与熊女所生的檀君(又称王俭)建立朝鲜国,其都城阿斯达就位于现在的平壤,因此平壤又有“王俭城”之称。
平壤历史悠久,在朝鲜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箕子来到朝鲜,以平壤为都城,是为“箕子朝鲜”。朝鲜人民过去十分崇敬箕子,把他作为朝鲜民族的始祖。因此平壤的地位也显得神圣起来,被称为“箕城”。
中国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逃到朝鲜,并取代箕子朝鲜,称为“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兵灭亡卫满朝鲜,攻占王俭城(即平壤),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了四郡,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其中平壤一带即为乐浪郡,是汉四郡的中心。乐浪郡治为朝鲜县,位于现在大同江南面,其遗址在1930年代陆续出土,现在平壤市的乐浪区即由乐浪郡遗址而得名。 313年,崛起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利用西晋衰落之际南下朝鲜半岛,吞并了乐浪郡,并恢复了平壤的古称。427年,高句丽第24代王巨连(又称长寿王)正式迁都平壤。高句丽以平壤为中心,势力不断南下,试图统一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直至675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才宣告结束。6世纪末,中国隋炀帝派水军攻打平壤城,但被击退;到唐高宗时期,罗唐联军于668年灭亡了高句丽,在平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此后,平壤又成为唐朝和新罗对峙的地点,后来成为新罗的土地。经过多年战争的破坏,平壤在此时已经衰落。
到了高丽时代,平壤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再次振兴。926年,高丽王朝将平壤定为“西京”。高丽时期,平壤已经开始遍植柳树,因此高丽著名诗人郑知常经过平壤时才会抒发“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感慨。同时,平壤也是抵抗外敌入侵的重镇。高丽时期,契丹、女真、蒙古先后入侵,到1269年十月,高丽西京都统领崔坦、李延龄投降蒙古,平壤遂为蒙古所占,后成为元朝辽阳行省之东宁府,隶属元朝直接管辖。1290年,应高丽忠烈王的请求,元朝将东宁府归还高丽,仍为元朝间接领地。(高丽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朝鲜王朝时期,平壤仍为当时朝鲜的重要城市,在当时称“平壤府”,是平安道的首府,同时被称为“两西重镇”。平壤城池分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内城有五门,南为朱雀门,东为大同门(有瓮城),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内城之外为中城,南门为正阳门,东门为含毬门,北门为庆昌门,西门为普通门。中城之外为外城,南为车避门,西为多景门。此外还有承服门、足朴门、大道门、小通门、水德门等。内城北端有北城,南为转锦门,北为玄武门。 平壤虽然和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是当时的朝鲜两大商业中心,但屡遭兵燹。1592年发生壬辰倭乱,日本攻陷平壤城,后来朝鲜在明朝援军的帮助下收复了平壤。1627年的丁卯胡乱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期间,满洲(女真)军队曾两度攻占平壤,大量市民被掳走为奴隶,平壤又遭到严重破坏。1811年洪景来在平壤附近起义,后来被镇压。1866年8月,平壤发生舍门将军号事件,美国武装商船舍门将军号强行驶入平壤大同江,肆意开炮,最后被平壤军民击沉。这一事件也被北朝鲜认为是朝鲜近代史的开端。1894年,清朝和日本的军队在平壤开战,最后清军战败,是为中日甲午战争中著名的“平壤战役”,此外,平壤的外港镇南浦还是当时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日本的兵站基地。
1896年,朝鲜将8道划分为13道,平壤隶属平安南道,仍为该道首府。1897年,镇南浦开港,1898年5月26日,大韩帝国政府宣布向各国开放平壤。当时,平壤不仅有许多日本和西洋人,也是朝鲜华侨的重要聚居地。随着平壤的开放,平壤近代化进程加快,逐渐成为朝鲜的商业和工业中心,并成为朝鲜半岛的基督教中心,全盛时教堂超过1400座(在朝鲜战争时期这些教堂被美军全部炸毁)。日俄战争前夕,韩国的高宗皇帝还打算迁都平壤以躲避日本威胁,但在日本压力下没有成功。
日据时代,平壤曾在1919年作为三一运动的重要中心。1931年,发生万宝山事件,平壤市民在日本人的误导和唆使下引起大规模的排华骚乱。1945年,日本投降,平壤为苏联占领。1948年,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以金日成为内阁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都平壤。 1950年至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的轰炸机在平壤上空投下了42.8万枚炸弹。那时平壤的人口仅40万,平均每位市民都承受了一颗以上炸弹的袭击。平壤古城被夷为平地,绝大多数古迹化为乌有。美军的一位指挥官曾经感慨:这片巨大的废墟,即使再过100年也恢复不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城市重建史上,平壤城的重建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双重摧残,平壤城市设施被破坏的程度堪与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相比。1952年5月,战事尚未结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平壤市的复兴计划。负责重新设计规划平壤的朝鲜建筑师金正熙在和中国同行交流的时候,曾经对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感叹道:平壤已经真的成为一片“平壤”了。现在,平壤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D. 朝鲜八道是那些
朝鲜八道是李氏朝鲜时将全国所划分而成的行政区划,也是现时南北韩的行政区划基础。朝鲜八道于太宗13年(1413年)划分。朝鲜高宗33年(1896年),朝鲜八道中的平安、咸镜、忠清、全罗、庆尚五道分别拆为南、北两道,是为十三道制。这个行政区划一直延续到1945年国家光复为止。
朝鲜八道示意图在日常用语中,亦有用“朝鲜八道”来表示全国各地。
八道的名称其实并非不变。随着道府所在地的变化,道的名称亦会跟着变迁。直到朝鲜末年,这八道的名称是:
京畿道,含汉城府、开城府。首府在汉城府。
庆尚道,含庆州府、尚州牧、晋州牧;设左兵营、右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庆州府。
全罗道,含全州牧、罗州牧;设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设水营。首府在清州。
黄海道,含黄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黄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护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咸镜道(旧称“宁安道”),含咸兴府、镜城都护府、北清都护府。首府在咸兴府。
道下设州、府、郡、县。 其中,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两道。宁安道(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
E. 平壤在哪个国家
平壤在朝鲜。
平壤简介:
平壤市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正式名称为“平壤特别市”,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壤平原和丘陵的交接处,东、西、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平壤因有部分土地在平原上,故称平壤,即“平坦的土壤”之意。大同江及其支流普通江流经市区,江中有绫罗岛,羊角岛、狸岩岛等岛屿,风景优美。市区建筑面积占20%,其余80%为公园等绿化用地,是世界上绿化面积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平壤绿化面积人均约50平方米,市内处处是苍松翠柏、花坛草坪,加上山清水秀的天然景致,使平壤市成为一座花园城市。
平壤市是一座历史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多年,相传在檀君时代就被定为都城;平壤市还是一座风景秀丽的现代化城市。大同江穿市而过,两岸绿柳成荫。千里马大街、苍光大街、光复大街、统一大街等街道宽阔整洁,两侧浓荫如盖。高丽饭店、人民大学习堂、万寿台艺术剧院等建筑散落在平壤市区。
平壤市是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朝鲜人民心目中革命的心脏。平壤战后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朝鲜的工业中心。平壤市内拥有成百所中小学校,还有金日成综合大学、金策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
平壤市是旅游胜地,大同江把平壤市区分成东西两部分,大同桥和玉流桥把东西平壤连成一体。大同江心的绫罗岛林木茂密,百花吐艳,耸立在岛上的64层高的饭店大厦,为城市风光增添了新貌。在平壤周围的山区多名胜,在城区东北部的大城山上保留着高句丽古城和安鹤宫遗址,平壤在城区北部的牡丹峰上也有不少名胜古迹,其中,山北侧由花岗岩砌成的朝中友谊塔,是中国友人经常来访的地方,在友谊塔内保存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名册。
F. 朝鲜王朝的都城是平壤还是首尔
首尔。
1392年定都在开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城;1395年定都于汉城,也就是现在的首尔。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
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1392年—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
经过对北方的开拓,到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国土基本定型,大致相当于当今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
(6)平壤历史上属于哪个道扩展阅读:
朝鲜王朝治国理念:
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朝鲜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条件。对外则对中国明、清两代采取事大主义,建国后便向中国朝廷称臣纳贡,自太宗李芳远至高宗李熙,历代国王均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或部族则采取交邻政策。
G. 古朝鲜时期的八道都是什么地方
古朝鲜时期全国共分抄八道,道下为州、府、郡、县。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四都(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等等。
八道:
京畿道,含汉城府、开城府。首府在汉城府。
庆尚道,含庆州府、尚州牧、晋州牧;设左兵营、右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庆州府。
全罗道,含全州牧、罗州牧;设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设水营。首府在清州。
黄海道,含黄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黄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护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宁安道(咸镜道),含咸兴府、镜城都护府、北清都护府。首府在咸兴府。
H. 朝鲜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吗
《东周列国志》并不是史书,而是历史类小说,和《三国演义》的性质一样,内基本也是“七分容真,三分假”,不能当史书看,但有助于了解历史。
根据历史记载,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离朝鲜半岛远着呢。朝鲜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正式成为中国的组成部分,一直都有其独立的政府。但朝鲜作为中国的邻国,长期是中国的属国,也就是政治上一直对中国称臣纳贡,安全上依附于中国,同时接受中国中央政府对其的册封,以及远比纳贡丰富的多的赐予。不过除非朝鲜政府提出,否则中国一般不干涉朝鲜的内部事务。形成一种“政治上中国得分,经济上朝鲜受益,安全上合作双赢”的局面,传统的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政治圈”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模式。历史上中国明朝曾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援助朝鲜,以抵抗日本的侵略。直到甲午战争后,朝鲜才脱离中国的政治影响,成为了日本殖民地,战后又处于分裂状态至今。
I. 平壤的历史沿革
平壤历史悠久,是朝鲜民族的发祥地,在朝鲜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相传公元前2333年,天帝庶子桓雄与熊女所生的檀君(又称王俭)建立朝鲜国,其都城阿斯达就位于平壤,因此平壤又有“王俭城”之称。中国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箕子来到朝鲜,以平壤为都城,是为“箕子朝鲜”。朝鲜人民过去十分崇敬箕子,把他作为朝鲜民族的始祖。因此平壤的地位也显得神圣起来,被称为“箕城”。
中国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逃到朝鲜,并取代箕子朝鲜,称为“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兵灭亡卫满朝鲜,攻占王俭城(即平壤),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了四郡,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其中平壤一带即为乐浪郡,是汉四郡的中心。乐浪郡治为朝鲜县,位于大同江南面,其遗址在1930年代陆续出土,平壤市的乐浪区即由乐浪郡遗址而得名。 313年,崛起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利用西晋衰落之际南下朝鲜半岛,吞并了乐浪郡,并恢复了平壤的古称。427年,高句丽第24代王巨连(又称长寿王)正式迁都平壤。高句丽以平壤为中心,势力不断南下,试图统一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直至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才宣告结束。6世纪末,中国隋炀帝派水军攻打平壤城,但被击退;到唐高宗时期,唐朝于668年灭亡了高句丽,在平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此后,平壤又成为唐朝和新罗对峙的地点,后来并入新罗的土地。经过多年战争的破坏,此时的平壤已经荒废。
到了高丽时代,平壤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再次振兴。918年王建刚建立高丽王朝,就宣布“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 ,于是“量徙盐、白、黄、海、凤诸州民以实之,为大都护府” ,开启了高丽对平壤地区的经营。926年,高丽王朝将平壤定为“西京”。高丽时期,平壤经过多年建设,已相当繁华,特别是当时的平壤遍植柳树,有“柳京”之誉,因此高丽著名诗人郑知常才会讴歌平壤“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景象。同时,平壤也是抵抗外敌入侵的重镇。高丽时期,契丹、女真、蒙古先后入侵,数次攻陷西京(平壤),到1269年,高丽西京都统领崔坦、李延龄投降蒙古,平壤遂为蒙古所占,后成为元朝辽阳行省之东宁府,隶属元朝直接管辖。1290年,应高丽忠烈王的请求,元朝将东宁府归还高丽,仍为元朝间接领地(高丽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朝鲜王朝时期,平壤仍为当时朝鲜的重要城市,在当时称“平壤府”,是平安道的首府,同时被称为“两西重镇”,时人称赞平壤形胜“负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长江(大同江),远临旷野”。 当时的平壤城池分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内城有五门,南为朱雀门,东为大同门(有瓮城),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内城之外为中城,南门为正阳门,东门为含毬门,北门为庆昌门,西门为普通门。中城之外为外城,南为车避门,西为多景门。此外还有承服门、足朴门、大道门、小通门、水德门等。内城北端有北城,南为转锦门,北为玄武门。 平壤虽然和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是当时的朝鲜两大商业中心,但屡遭兵燹。1592年发生壬辰倭乱,日本攻陷平壤城,后来朝鲜在明朝援军的帮助下与日军激战,收复了平壤。1627年的丁卯胡乱和1636年的丙子胡乱期间,满洲(女真)军队曾两度攻占平壤,大量市民被掳走为奴隶,平壤又遭到严重破坏。1811年洪景来在平壤附近起义,后来被镇压。1866年8月,平壤发生舍门将军号事件,美国武装商船舍门将军号强行驶入平壤大同江,肆意开炮,最后被平壤军民击沉。这一事件也被北朝鲜认为是朝鲜近代史的开端。1894年,清朝和日本的军队在平壤开战,最后清军战败,是为中日甲午战争中著名的“平壤战役”,此外,平壤的外港镇南浦还是当时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日本的兵站基地。
1896年,朝鲜将8道划分为13道,平壤隶属平安南道,仍为该道首府。1897年,镇南浦开港,1898年5月,大韩帝国政府宣布向各国开放平壤,1902年5月,大韩帝国将平壤升格为陪都,称“西京”。当时,平壤不仅有许多日本和西洋人,也是朝鲜华侨的重要聚居地。随着平壤的对外开放及地位提升,平壤近代化进程加快,逐渐成为朝鲜半岛的商业和工业中心,并成为朝鲜半岛的基督教中心,全盛时教堂超过1400座(在朝鲜战争时期这些教堂被美军全部炸毁),有“东方耶路撒冷”的别称。日俄战争前夕,大韩帝国的高宗皇帝还打算迁都平壤以躲避日本威胁,但在日本压力下没有成功。
日据时代,平壤曾在1919年作为三一运动的重要中心。1931年,发生万宝山事件,平壤市民在日本人的误导和唆使下引起大规模的排华骚乱。1945年,日本投降,平壤为苏联占领。1948年,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以金日成为内阁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都平壤。 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古都平壤又一次饱经战火蹂躏,不仅成为战场,而且在1950年到1953年的三年间美军的轰炸机在平壤上空投下了42.8万枚炸弹,那时平壤的人口仅40万,平均每位市民都承受了一颗以上炸弹的袭击。平壤几乎被夷为平地,绝大多数古迹化为乌有。美军的一位指挥官曾经感慨:这片巨大的废墟,即使再过100年也恢复不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城市重建史上,平壤城的重建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双重摧残,平壤城市设施被破坏的程度堪与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相比。1952年5月,战事尚未结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平壤市的复兴计划。负责重新设计规划平壤的朝鲜建筑师金正熙在和中国同行交流的时候,曾经对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感叹道:平壤已经真的成为一片“平壤”了。到了21世纪,平壤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J. 北朝鲜有几道,分别是什么道
1 平壤直辖市 평양직할시 3,194 3,255,388 平安
2 罗先特别市 라선특별시 746 205,000 咸镜
3 南浦特别市 남포특별시 829 455,000 平安
4 慈江道 자강도 江界 16,613 1,147,946 平安
5 平安北道 평안북도 新义州 12,191 2,450,110 平安
6 平安南道 평안남도 平城 12,330 3,597,557 平安
7 黄海南道 황해남도 海州 8,450 2,310,485 黄海
8 黄海北道 황해북도 沙里院 8,157 2,113,672 黄海
9 江原道 강원도 元山 11,091 1,477,582 江原
10 咸镜南道 함경남도 咸兴 18,534 3,050,000 咸镜
11 咸镜北道 함경북도 清津 15,980 2,327,000 咸镜
12 两江道 량강도 惠山 13,880 660,000 咸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