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人大如何学历史

人大如何学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2 17:28:45

1. 中国人大的历史学科哪方面最强

你好,首先人大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实力都是非常强的,历史学科就是其中之一,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人大在历史学方面的两个国家重点学科。

2.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专业还是很不错的,有两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属于国内一流水平的

3. 如何考上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答:
我在第一年准备考试的时候,只复习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前一直在准备出国的GRE,TOEFL考试,后来因为GPA很烂,语言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加上自己又是跨专业,所以一直在出国与考研之间纠结。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出国这条路,专心考研。第一次考试时还是全国统考,最后专业课没有及格,总分也只有300,。但令人意外的是我没有进行任何复习的政治竟然考了71。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我29天时间以每天150页左右的速度刷完了北师大版中国史加世界史的全套教材,总共约3500多页。后来又买了山东大本等辅导书和考试大纲,好像也没什么用,反倒浪费了不少时间。唯独起了点心理安慰作用。

第二年我意犹未尽,总觉得潜力没有完全挖掘。300分的成绩给了我很大安慰,因为A区国家线好像才295。这一年我在学校周边租了间房,就地复习。基于去年的感受,我把重点放在了博览群书上。因为当时目标是北大,所以花了大笔钱把北大历史系世界史方向所有教授职称老师的代表作都搞到手,然后一本一本挨着读。有些同学可能会问读不懂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如果这样的问题阻碍了你去翻开一本书,那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了。所以胆子一定要大,要多看这些老师的著作。当然这是对于自主命题的学校来说。统考的同学我觉得仅靠一套教材肯定是不够的,只有“竭泽而渔”才能在考场上尽量少丢分。

这三年来我的复习重点一直放在专业课上,因为专业课总共占300分,政治英语加一起才200分。而且政治提分很快很容易,英语的分数提升空间则不是很大,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准备考试还是从以后研究生生活来说,对专业课的重视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在一年的复习中,我使用的教材是传统的六卷本加比较新的高教版四卷本,一共十本书作为基础读物。六卷本前后看了有七八遍,四卷本看了三遍左右。我觉得这两套教材互补性很强,六卷本知识点很细,但是许多观点比较陈旧;四卷本的引用文献和学术观点都相对较新。所以把两套教材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除此之外,对专业课的复习还应该尽量拓展。我的拓展思路是从世界通史角度出发,围绕“通史”主题阅读一批书,比如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上下)》,勒纳《西方文明史(上下)》等等。

接下来按照国别史的线索再读一批书,如钱乘旦《英国通史》,米盖尔《法国史》,杨生茂《美国史简编》,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史》等,这一系列围绕英、法、美、德、日等几个主要大国的历史线索为主进行主题阅读,能够进一步深入对整个历史脉络的把握和理解。然后可以换个角度去读些以时间段为主题的作品,如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蒂尔尼《西欧中世纪史》等等。

当然这样的复习方法整体阅读量是非常之大的,笔者也仅仅做到原先计划的很小一部分,但是确实对巩固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基本脱离了对市面上所售各种总结性的辅导教材的依赖,个人认为此类辅导书编纂质量有很大问题。如果真有心去做学术,完全可以用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来代替那些粗浅的梳理,并且自己总结的过程本身也是强化记忆,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

至于很多人问到如何回答主观题的问题,我的理解是,真正的高分答案应当是既包含了题目所指向的基础知识,再加上对该领域若干学术观点或代表作的评介组合而成的。其实每一道主观题都可以当做一篇命题作文来写,写出来的答案理应是一篇文字优美,结构完整的文章。许多同学把主观题当做纯粹的回答问题,完全不在乎文法和修辞,造成写出来的答案令人“不忍卒读”,这也是影响主观题分数的一大问题。在平时多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对提高主观题分数会有明显益处。

的老师们在针对如何在复习中把握重点,尤其是怎样去搜索“长得像考题的样子”的知识点上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另外,老师们常年在学术领域耕耘,功底深厚,学会循着老师的思路去看书让我感觉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虽然课程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其中的知识量却很大,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老师的发下来的讲义非常有价值,在复习中遇到磕磕绊绊的地方拿出来翻翻总会有启发。

4. 关于跨考人大历史学,希望有前辈指点!

人大竞争激烈啊 貌似名额很少 分数很高

我就是学历史的 但历史的就业不好 一般就当个中学老师 或者考公务员

希望你不要拿着兴趣 爱好当专业去学习 希望你考个好就业点的

5. 人大历史学

我是历史学毕业生,不过不是人大的、、、、历史学大学本科期间学的一般就是以内下几样:历史常识容{中国史和世界史,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历史理论,即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地方史和专门史{例如考古学基本常识等}。一般就这些、、、这个专业现在工作很难找,师范类还可以,非师范类的难,不过人大的就不用愁了、、、、建议继续学习,考取人大明清史研究生,前途无量、、、、、人大明清史,全国最牛、、、、、、、、、、、、、、

6. 求教人大历史系的学长学姐!

我是人大抄的哈但是是财金院袭的,尽量帮你答啦
大一的课主要就是专业基础课,英语,数学(你们应该只要修一学期吧,应该是修数D,比较简单的那种,我们就苦逼了,A类数学。。),体育计算机啊什么的,还有四大(毛概思修近纲马哲,我们是一学期修完不知道你们院的安排。。),还有心理课,职业发展课,差不多就这些了,不算少的
转专业的话首先本专业学分绩要高,就是你转之前成绩要好,这是最重要的。然后各个院有自己的转专业政策,笔试面试什么的
学校的信息都可以上教务网站查询,还有你们学院自己的网站
暑假的话练练英语,多读读书吧
最后欢迎来人大哈

7. 学历史真的不好就业吗人大的历史研究生也不行吗

前段时间有教授给我说人大中国史研究生毕业就业还不如我本科直接就业,不知道他说的是否准确,不过我纠结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跨考。14年考研的。

8.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沿革

陕北公学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培育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
陕北公学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为此制定了”帮助青年获得抗战中实际工作的方法与民族自卫战争的最低限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方针,并根据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确定为教学工作的原则。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华北联合大学
1939年夏,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日寇、国民党顽固派加紧进攻解放区。6月,中共中央决定陕北公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联合成立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华北敌人后方办学。
1939年7月7日,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成仿吾任校长兼党组书记,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社会科学部、文艺部、工人部、青年部。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育方针是: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而培养革命干部;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贯彻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则。校训是”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华北联合大学实行军事化管理,培养出来的干部都能适应在战争条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被誉为”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华北大学
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以便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大批建设干部。 北方大学1945年11月成立于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规模较大、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由范文澜任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行政学院、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艺术学院。
北方大学以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事和平建国的各种专业人才为宗旨,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大胆创新,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北方大学建校两年多的时间中共培养了各种专业人才1000多人。
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成立,校址设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华北大学受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钱俊瑞任党委书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华北大学以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为办学宗旨,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政治思想训练;二部为教育学院,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干部;三部为文艺学院,培养文艺干部;四部为研究部,从事研究和培养、提高大学师资;两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1949年4月,华北大学迁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放宽招生条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为解放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干部的指示精神,华北大学把办学重点放在一部,招收学员15000余人,并在正定和天津各办一所分校。1949年底,大部分学员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至此,华北大学圆满完成了为全国解放培训干部的历史性任务。
华北大学孕育了新中国一批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间,为了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需要,一些下属单位陆续脱离学校独立办学。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二部外语系离开学校,同北平外事学校合并为北平外国语学校,后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三部离开学校后分别筹建、创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后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
华北大学还抽调部分干部、教师分赴中原和广东,筹建中原大学和南方大学。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底,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干部19194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中共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调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部分干部组建中国人民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2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任命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 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党组,胡锡奎任党组书记,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52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初具规模,设有9个系、38个教研室、1个编译室,此外还有专修科、预科、马列主义研究班、研究生班、马列主义夜大学、夜校、函授专修班和附设工农速成中学,3年内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318人。
1953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办学任务和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开辟了一条培养新型工农知识分子的道路。
到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培养马列主义师资和财经、政法干部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1957年以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系科设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个学院 、12个系、3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设有19个专业。从建校到1965年15年间,中国人民大学共接收过2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留学生,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65870名,取得科研成果2397项。
1966年开始的”文革”给中国人民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批干部、教师遭到批斗,各级党政组织陷于瘫痪,全部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停办,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具有30多年光辉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被解散了。
1977年9月,邓小平提出:”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负责筹备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7月7日,国务院在国发[1978]129号文件中重申: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对于加强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政治课师资的培养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郭影秋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副校长。
1978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恢复和新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中国历史、档案、计划统计、财政、工业经济、贸易经济、农业经济、经济信息管理15个系,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苏联东欧、外国经济管理、清史、人口理论、语言文字6个研究所,外语、俄文、体育、电化教育4个直属教学单位,以及出版社、图书卡片资料社、青锋机械厂、附属中学等附属单位;学校设有24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研究生专业。1979年,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扩大招生的部署,分别在崇文区和西城区创办第一、第二分校。
1979年初,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把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提出进一步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相应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职能,朝着多学科方向协调发展。
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列。
2003年9月,进入“985工程”行列。

9.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怎么样

历史研究生毕业后有着较为宽阔的就业门径,既能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能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
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但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有着较为宽阔的就业门径,既能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能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学的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而这些单位对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
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该专业研究生去向主要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
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文物、考古、博物馆系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势态。只是前些年的毕业生大都留在北京等中心城市,许多省市文博系统长期得不到相关的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或地区毕业生的需求始终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文化部门,国家及省市机关(公务员),全国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门(编辑、记者)。同时,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在相关领域工作。
3、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跨文、理两大学科的特点,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由中国学者引领世界潮流,长期以来国外学者们难以企及。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宏观用途广泛的实证性学科,五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毕业生去向以从事文职为主的企事业单位。
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4、 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这三个专业的毕业生的择业面看似狭窄,但凭借该专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厚重感,完全可以在媒体的文案策划、企业的企划部门、图书出版界、旅游等岗位或领域闯出一番天地,而不一定限制在研究或教学领域。
主要的就业去向有:
(1) 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历史与社会学教师历史教师;
(2) 大专院校党校电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师 历史系教师
(3) 博物馆:从事历史研究,博物馆管理其他
(4) 旅游:导游主要是历史文化旅游
(5) 档案管或单位公司档案工作。
(6) 图书馆;从事图书相关工作
(7) 编辑:文字编辑
(8) 政府部门:教育局,政策研究,党史研究室,其他人文岗位 包括革命纪念馆,历史文化遗址管理保护等文化有关工作,以及地方志工作,宗教民族相关工作
(9) 各报纸新闻单位
(10) 进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的历史研究
5、 专门史
专门史专业的就业选择范围可能相对窄一些。但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专门史专业研究工作,以及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在行政、经济、文化等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文笔好的可从事公关文秘,行政管理等
6、 世界史
世界史专业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科技政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管理工作以及有关咨询、宣传、编辑和出版工作;国家各类文化、宣传、出版、文博、涉外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在就业形势很严峻的今天,作为一直冷门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冷门的历史学类专业就业形势甚为严峻。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者说过“把历史当职业是一种悲哀!”这话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有重大意义的!但如果你仅仅把它作为你谋求功名的一种职业,那对你来说是一种悲哀,因为在历史行业出人头地的人凤毛麟角;对历史学本身也是一种悲哀,因为怀有这样的心态来研究历史的人,不会对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任何贡献。历史学是所有学科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斗争最激烈的一门学科。所以想选择历史专业的考研学子,一定要审慎思考,充分做好思想准备,也许会减少很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煎熬的痛苦。历史学类专业重在思维的训练,如果希望有所造诣,必须深造。

阅读全文

与人大如何学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