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认识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20世纪末期,随着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从仅有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融通和劳务合作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各国经济日益融合成一个全球经济的整体。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各个国家。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某种变动,都难免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来看,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首先,是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电脑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大量普及,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到全世界,把全球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不仅信息产业本身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新产业,而且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都已经或正在实现信息化。其次,是世界经济的市场化。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愈益深化。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并进一步面向世界市场。现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已被纳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之中。最后,是世界经济的自由化。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竭力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要求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的壁垒。实行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竞相扩大对外开放,更加强了世界经济自由化的趋势。
4、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和渗透性越来越强,任何国家要想置身于这一潮流之外而求得较快发展是不可能的。就整个世界经济而言,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间加强经济协调与合作,从而能缓解经济发展中的重重困难,能完成一国力量所难以承担的重大发展项目;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有可能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各国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全球范围的专业化协作。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都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并没有能够平等地、均衡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具体内容也有不同。一般来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可能从中获取更大利益。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力量较弱,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些。
http://..com/link?url=cvC90hsNJR633wUUqG_
❷ 问一道历史题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首先是带来积极的方面:
1,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流动主要以资本、技术、劳动力(包括人才)的流动为主。而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又主要是以对外投资的形式进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生产要素全球化流动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这是有利于资源配置的。资源从效益低的地方配置到效益高的地方,可以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
2,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向化现象日益凸显,从而有力地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谓生产网络化,是指一些世界性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垄断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子公司,进行全球化的生产和销售。
3,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扩大和推进。世界各国相继放宽对本国贸易、金融的限制,不断开放市场,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国经济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4,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大量对外投资过程中,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世界各地,相应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也使科学技术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社会生产力得到不断发展。
下面是消极方面:
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中进行的,因此,它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这些消极影响中,最为突出的有:
第一,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更为突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急剧增强。
第二,追求利润的资本本性正在引发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经济的愿望,趁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三,世界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主要反映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垄断资产阶级一切活动的目的是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它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充满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两极分化将不可避免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内部扩展开来,一些极不发达国家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❸ 如何正确评价经济全球化
要从利弊两方面来说,历史上学过
❹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看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突出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影响加深,联动性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全球化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由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距及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全球化的"红利"并未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掌握着制定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最积极的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通过参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虽可能获得一定的外资、市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受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很大。九十年代特别是近几年,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巨大压力和严重挑战。最不发达国家经济每况愈下。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全球化趋势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富。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表明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旧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我们认为,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均有平等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权利,"游戏规则"的制定与修改不能由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说了算。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在遏制全球化负面效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困难等方面负有更大责任。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同步发展,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开放,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本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加强经济合作,联合自强、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能够向着有利于人类共同繁荣的方向演进。
❺ 历史非选择题"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离不开谁,某一地区发生经济危机很多地区经济也随着下滑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
❻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
(1)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2)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其主要根据:一是促使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趋向,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是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经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但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主导地位,当今世界市场通行的“惯例”,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也基本上是由它们确定的,反映了它们的利益和要求;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要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简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所主导和推动的,资本主义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条件,进行新一轮对外扩张。
(3)应该承认,当今的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开的,当西方国家以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时,也必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张到全球。实际上,资本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向全世界扩张,它的最终目的是把全球资本主义化,或以资本主义统治全世界。资产阶级的这种奢望和这个目标,到今天没有放弃,相反,它们正在利用它们高水平的科学和生产力,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以更大的努力促其实现,这集中表现在美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它所宣扬的“全球主义”上,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过程,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现实中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当然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虽不占主导地位,但也有一定的、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也不能忽视的。因此,我们不应当把当今的全球化,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或美国化,而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❼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技术越发达,世界分工和互补的要求越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越快。科技进步、电子技术、光纤通讯技术、交通运输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条件,经济分工、互补和交换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一方
面,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相互分工、相互依赖、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要求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经济通过优势互补、相互分工、相互投资和交换,市场得到开拓,技术得到进步,生产得到发展。世界各国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走在了前面。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学习、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和积累的一切优秀的先进文明成果和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通过相互交换和学习借鉴,来发展自己。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越是对外开放,请进来、走出去,把经济融入世界,合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全球化的机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就发展得越快。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至今并没有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及掠夺性质。全球经济仍由少数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环境资源,占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它们垄断世界金融,主导世界金融体系,使世界市场服从自己发展的需要,成为资本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它们还掌握着制定市场经济规则的权力,具有操纵市场经济秩序的优势。它们可以决定哪些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哪些不是;决定哪些产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决定进出口产品的标准和价格,动不动就设置门槛和障碍,对方只能执行、服从,而无讨价还价的权利。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全球化,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但对这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能听之任之,任人宰割。我们具有自己的制度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传统历史优势。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弱点是总体实力弱、科学技术水平低、大量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巨大的发展变化表明,中国人民具有独立自主、发展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也有扩大开放、融入世界、吸收世界优秀成果,对世界作出贡献的胸怀。我们既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却步,又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优势,壮大实力,增强国力,加快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弱势向优势转化。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在全球化中的被动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使全球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建设的需要,并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❽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它突出的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从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同东盟的联系的史实中,我们的态度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拥有“双赢”的思维,抱着开放的心态,加强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竞争,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在国际的竞争和合作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跟随世界发展的潮流。概括而言,就是辩证地看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一经济现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全球化的概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上看,近2000年来世界出现过四波经济全球化浪潮。而本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发展具有新的特点。第一,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商品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超过20%,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GDP的比例为21%,而19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和5%。随着中国、印度、前苏联国家及东欧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第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劳动分工和资本流动已突破“中心”与“外围”的格局。过去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换回大宗初级产品,现在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能力生产并出口包括高技术在内的制成品。更重要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出现重大变化,十九世纪世界最大经济体英国拥有经常项目盈余并对外输出资本,而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拥有巨大经常项目赤字,并从新兴经济体输入资本;第三,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目前全球资本流动总量扩大,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过去国际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购买政府债券等少数领域;而现在的投资者拥有涉及众多部门的债券、股票及其他衍生金融产品;第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过程布局达到了新的水平。高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不仅使发达国家企业将制造业生产过程转移海外,也将服务业部分业务流程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经营成本。服务外包使可交换的服务范围扩大,从而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会出现逆转,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政府实行开放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三大因素。科技进步的直接结果是运输与通讯成本大幅降低。航运、水运技术的改进以及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进一步降低运输和通讯成本,而且改进了全球供应链条的管理,加快了货物、资本、技术及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开放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全球经济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二战结束初期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后来制定的一系列经贸规则为全球化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近几十年来,贸易自由化持续发展,多边贸易谈判多次达成协议取得进展,较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支持全球化发展的政策。目前世贸组织成员已近150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从1980年代30%降至目前10%;新兴市场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直接结果是人口众多的东亚和南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市场经济机制、政府管制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直接、全面、深刻和持久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念更新、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首先,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中国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人口众多,不但劳动力充足,而且消费能力也比较高,因此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纷纷看中了中国市场,向中国市场投资,兴建公司和工厂。在外资进入中国的同时,很多国际上现金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也随之一同进入中国,对中国国内企业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助推力,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其次,增加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了全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对外贸易所占的份额是比较大的,出口额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再次,有利于劳动分配在生产技术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农村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大部分都通过机械化生产作业完成的,那么就导致了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外资公司在中国兴建工厂,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此时进入城市,充实到这些企业当中。
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第一,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受制于发达国家,而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占经济主导权的还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制定市场规则的时候,非常明显的偏向于自身国家的利益,通过各种贸易壁垒来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当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他们的国家时,对其相关产业造成冲击的时候,就采取一系列的贸易手段,使用贸易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如近期的欧盟对我国太阳能产品的起诉以及调查。
第二,由于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实力雄厚,他们往往会在自己的国家发展低耗能,高技术的产业,而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廉价的资源以及劳动力为他们制造大量的成品。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自己及技术,只能接受,因此带来了环境的高度破坏,近期中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就是现实的例证。
第三,经济全球化冲击了传统的民族意识、国家概念以及主权观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发展机遇
过去30多年,是全球化快速推进的阶段。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相结合,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诸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参与了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价值链,出现了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成为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出口大国,正在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供应国。
未来,在全球化条件下提升产业结构,实质上就是提升一国在全球分工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产业升级将有3个方向:一是继续像以往一样从劳动密集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产业升级。二是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价值环节提升。三是向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的提升。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低附加值制成品最重要的出口大国。展望未来,一方面,由于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需继续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增长方式都成为更为紧迫的任务。
根据对全球化分工趋势的分析,我国应该采取“提升全球价值链战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开放条件下推进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由当前的低附加值环节为主,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提升。首先,应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分工的趋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通过体制创新,引导市场力量来实施战略;其次,应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决定一国分工地位的是战略、体制和人力资源,发展中国家须围绕这些基本要点,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从而引导全球生产要素向本国汇聚,实现产业升级;第三,拥有本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是配置资源的主体,须拥有一大批本国的跨国公司,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
具体而言,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知识产权约束,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战略。二是大力发展服务出口。应该抓住服务外包的重大机遇,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突破点。三是提升技术资本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探索在开放条件下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新路,要在打破垄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引进外资、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加快步伐。四是培育自主品牌。
19世纪中期的全球化与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中国处于全球化的边缘,由此中国国运衰败,国家由盛而衰,后者中国处于全球化的中心,由此中国进入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显然目前中国的战略机遇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准确地讲中国迄今只是世界加工厂,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它有一种聚合与辐射的效应,一方面加速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在中国的聚合,并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又形成从中心向周边的不断辐射扩展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先是经济的,然后会逐步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
❾ 如何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经济全球化
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