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定的历史文化
历史
一、先秦时期
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东五里建广养城。因为几条小河交汇,这片土地水草丰美,被燕昭王选来做牧战马之城,并没有普通居民,又称为空城。是为保定市区最早的城池。
二、汉晋隋唐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东北约五里建乐乡城,置乐乡县,属信都国,保定始设县;又有樊舆县、樊舆候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樊舆侯刘修的分封地;新莽改称乐丘,东汉废。
西晋重置,属高阳国;北魏新置清苑县,与乐乡县同属高阳郡;北齐清苑、乐乡均废入永宁,后改永宁为乐乡;隋改乐乡县为清苑县,属河间郡;唐属河北道莫州。
三、宋金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保定为宋朝皇帝祖籍,宋祖陵所在地,改清苑县为保塞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易州满城县南境入保塞县,并升保塞军为保州。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赞、李继宣先后知保州,筑城关、葺营舍,疏浚一亩泉河与鸡距泉水汇合流入保州城关。宋真宗赵恒曾在圣旨中说:“保州保塞县丰归乡东安村,乃宣祖之旧里也。”
金天会七年(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节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保塞县为清苑县。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军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废。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满城。
四、元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将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今保定址),令贾辅、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为顺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辖七州(含十二县)、八县,共二十县。十七年(1280年)置官领保定织染局。
五、明
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保定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移驻保定。明初年,设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
正德十年(1515年)设保定巡抚。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书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后改称金台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书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东南角建清真寺。
崇祯十一年,保定总督从蓟辽总督中析出,其独立总督保定、山东、天津、登莱四巡抚之地[3]。
六、清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莲池书院(今古莲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于城内西南角建淮军公所。
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电报线路完工。光绪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会在址舫头东建基督教堂。光绪十五年(1889年)架设保定至西安的电报线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卢汉铁路卢保段,次年一月通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创办电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卢汉铁路保(定)正(定)段通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宫,慈禧挟光绪帝来保驻跸三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学。该校曾为河北省同盟会机关驻地。同年,以莲池书院藏书楼为基础,建直隶省图书馆。
七、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为直隶省省会。1913年,废保定府留清苑县,省会迁至天津,清苑县仍为范阳道治所。1914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1925年于清苑县城(今保定市莲池区)设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随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废除。1935年,河北省会由天津迁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县城被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建立保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会由北平迁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会又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军进驻,建立保定市,为冀中行政公署驻地。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保定市成立。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设立地级保定市和保定专区。以原清苑县城(今保定市莲池区)为保定市区域,清苑县政府迁至南大冉。1954年9月改称河北省政府改称河北省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28日,保定市降为县级市,划归保定专区;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由保定迁至天津。
1960年5月3日,保定市第二次升为地级市,由河北省直辖,设路东区、路西区、清苑区、满城区、完县区。1961年5月23日,保定市再次降格为县级市,划归保定专区,并路东、路西区为市区,清苑、满城、完县撤区设县。1961年7月,设立新市区,1962年9月,设北市区和南市区。
1966年5月,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由天津迁回保定,保定再次成为新中国河北省省会。1968年2月,省会迁至石家庄。1968年8月,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
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第三次升为地级市,并改由省直辖,并将满城县划归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县划归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
2014年,河北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将保定定位为“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为此保定规划1149平方公里承接北京功能疏解。
2015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北市区和南市区合并为莲池区;满城县、清苑县、徐水县,撤县设区。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北京、天津、保定腹地的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及周边区域,成立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简介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
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1)保定容城县有哪些历史建筑扩展阅读:
一、地理
保定位于中国河北省中西部,在太行山脉东麓。北邻首都北京,南邻石家庄市,西邻山西省,东邻廊坊市。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3°40'~116°20',北纬38°10'~40°00'之间。以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气温12.0℃。
境内地形分为山区(含中山区、地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原与洼淀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49.68%,最高山为阜平县歪头山,海拔2286米,此为驼梁山,海拔2281米。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7%,洼淀区约占3.23%。
二、人口民族
1、人口
2016年末,保定市常住人口1042.5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1.2万人,城镇化率49.03%,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出生率12.18‰,死亡率5.79‰,自然增长率6.39‰。
2、民族
保定市境内主要民族为汉族,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三、社会事业
1、文化艺术
2016年,保定全市公共图书馆22座,总藏书量199.2万册;博物馆、纪念馆21座;文化馆23座;乡镇(街道)文化站268个。全市公共文化设施5839个。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3%,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6%。
2、教育事业
保定在历史上宋有州学、明有府学。 清代莲池书院提倡新学,开创了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先河,为晚清时代培育了大批政治、军事、法律、外交、工程、文、史、哲学等方面的人才。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推动了中国军事教育与军队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军事人才的培养基地。
2016年,保定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2所,专任教师6426人,在校学生6.7万人。普通中学419所,专任教师3.8万人,在校学生50.5万人。
小学1884所,专任教师4.3万人,在校学生87.9万人。幼儿园2428所,在园儿童36.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8.2%。
⑵ 保定市有多少个县
1、截止2018年月,保证有18个县,分别是:
易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
2、保定市辖3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
3、保定市辖5区:
莲池区、竞秀区、徐水区、满城区、清苑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沟新城。
在现今保定范围内,原始村庄的出现可以上溯至一万年前,而城邑的出现,据典籍的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可上溯至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村墟星罗棋布,城邑大量产生,知名的有涿、顾、逆畤、鲜虞、临易、武遂、阳城、武阳城等。
据《徐水县志》载:遂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古燕地,后建遂城,取名武遂。《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十二年,赵以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今固安)。”“十二年”即指燕王喜十二年(前243年),当时遂城是燕都的一个外围城池。到此时,城的规制已经基本形成,内有城、外有郭,最外面是护城河。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城有的延续下来,得到发展,如涿、顾,也有的只存有遗址或者是踪迹无存了,如临易、阳城等。
汉高祖七年(200年)的某一天,刚刚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被匈奴包围了7天的汉高祖刘邦用陈平计,退了匈奴之围,由此南去,路过曲逆城,惊魂已定的刘邦登上高大的城墙,看到城内房屋建筑鳞次栉比、宏伟壮丽,不由得赞叹道:“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池,让刘邦这样见多识广的人如此赞叹,而将其与古老的都城洛阳相比呢?
保定城区格局的改变始于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开始修建,并于次年在保定西关外建火车站,西关外逐渐繁盛,建筑物增加,人口增多。另在南关外府河两岸,依托府河码头和航运,建起规模较大的发电和面粉加工企业,产生了近代化的工业建筑,形成工业区。东关外因有军事学堂,街巷也从东关向外延伸。城区开始突破城墙的范围。
新中国成立后,保定开始进行和平建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户保定,形成西郊工业区,增加了大量工业建筑,城区范围也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老城的建筑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平房胡同的街坊式,变成单元楼房的园区式。
如今老城区留存的历史建筑已经为数不多了,它们点缀在现代化的建筑中间,是保定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向今天的人们述说着保定古城的历史,希望这些古建筑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复,保定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能没有这些古建筑为历史做见证。
⑶ 容城县的历史
容城县历史
(一)、名胜古迹
容城历史悠久,保存在境内的革命历史文物非常丰富,这些文物是容城历史发展的见证。
早在一九八二年,容城上坡遗址(磁山文化)、南阳遗址(春秋战国)、晾马台遗址(商周),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一九八七年,容城县人民政府将午方遗址、东牛北庄遗址、白龙遗址、东牛遗址、黑龙口燕长城遗址、陈阳庄城堡遗址、北后台烈士陵园,城内烈土塔,革命纪念馆,共九处公布为容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现代文物三处:
1、北后台烈士陵园。1946年修建,1974年重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三十二团与敌浴血奋战。不幸有497名指战员英勇牺牲,遗体埋葬于此。位于贾光乡北后台村西。
2、城内烈士塔。始建于1946年,后被敌人破坏,1966年重建。,为纪念全县在抗日战争及以前牺牲的烈士嵌刻的碑记。塔由八通碑组成,园内松柏环绕,位于城内北大街路东。
3、容城县革命纪念馆,1986年建于城关镇上坡村西侧,总面积2664平方米,馆内有大厅两座,并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壮士容城籍烈士)等纪念碑亭三座。
二、古文化遗址
1、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距今最早文化层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上坡遗址的发现把我县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位于上坡村南。
2、南阳遗址:系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遗存,据出土遗物看,有燕国易都迹象。距今约两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位于晾马台乡南阳村东南200米,保护范围5万平方米。
3.晾马台遗址:此遗址为商周遗存,距今约四千年左右,遗址有重建明月禅寺一座,古寺巍峨,寺院内千年古柏遮天蔽日,位于晾马台村西北隅。
4.午方遗址:经省文物研究所发掘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址,距今约四、五千年,位于城关镇午方西庄村西侧。
5.北庄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北庄村东“阴顶子”处,保护范围6万平方米。
6.白龙遗址: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遗存。位于东牛乡白龙村西500米。
7.东牛遗址:此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存,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东牛村南100米。
8.黑龙口燕长城:当地人称“界堤”。据考查,是战国时燕国南境长城,西起易县,东至渤海,我县残存1000米,高0.5至2米,位于小里乡黑龙口村东至萍河桥堤。
9.陈阳庄城堡:此城堡传说是保卫宋八王赵德芳坟墓驻兵之地。也是宋代北境边防城堡,位于八于乡西陈阳庄。
(二)、历史人物
刘因(1249—1293)字梦吉,元初理学家、诗人。容城县沟市村人,幼年天资卓绝。初习经学,后研究程颐、朱熹的理学。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曾任承德郎、右赞善大夫,后托病辞官回乡。理学上成就突出,一生著有《四书精要》、《易系辞说》等,后清廷收入《四库全书》。广泛行世的《静修集》是诗文选集,其中收入各体诗词800余首。诗名冠元初诗坛。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发奋苦读诗书,明朝嘉靖年间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因弹劾化鸾(大将军,奸相严嵩的死党)被贬为狄道典史。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曾开办书院,兴修水利,开发煤山,受到人民的拥戴。化鸾事败,又被提升为兵部武选员外郎。因上书列举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严嵩所害。一生以直谏,气节著名。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世人称夏峰先生,容城县北城村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中举,因不满明未政治腐败,营救东林党人,受世人赞扬。自明至清,被多次征召做官,均辞而不就,志于教授著述,为清初“三大儒”之一。著有《书经近旨》、《读易大旨》、《理学宗传》等,收入《四库全书》。著诗文集《夏峰先生》及《田 几辅中州人物考》、《两大难录》等行世。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2 容城县历史
(三)、容城县现代革命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容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比较早。1921年,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进步学生王孟雄等,秘密携带进步书刊回乡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真理开始在容城县传播。
在国共两党实行合作的高潮中,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知识分子纷纷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1925年,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国民党直隶省党部负责人于方舟和共产党员翟少痴先后到容城开展革命工作,在发展国民党员的同时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国民党容城县党部和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使容城的革命斗争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是年秋,进步教师刘通庸在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利用教师身份,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此后容城县的革命斗争逐步活跃起来。1925年6月,为声援上海“五卅”工人运动,容城县成立了“沪案后援会”,全县师生千余人上街游行示威,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25年夏到1926年,容城县成立了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天足会”,号召广大妇女抵制缠足。不少村庄拆拉了神庙,兴办学校。1926年底,又接连爆发了反对“八厘公债”和“文书贴印花”的群众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逐步为人民大众接受,许多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3月,容城县青年杨子英、李学珍、马学儒到广州参加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同年5月,容城县青年高朴、孙洪恩、庄士荣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8月,高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后,中共北方区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同年7月,汪精卫又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在全国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中共容城特别支部保存了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30年4月,容城县“革命文艺研究会”建立;1931年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容城县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容城县委员会相继诞生。随后,又成立了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的“容城县反帝大同盟”和由贫苦农民组成的进步团体“容城县赤卫队”。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领导进行了一场震动全省的农民运动。3000多名农民愤怒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的共产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共有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直到抗日战争初期。
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9月15日,日本飞机分两处轰炸容城。9月19日,国民党军队第五十三军南退路过容城,容城县国民党当局随军南撤,当地的一些地主、土匪游民纷纷拉起武装,局面异常混乱。
10月,中共保属省委派共产党员李大昭到容城开展工作。12月,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派贾桂荣到容城,将当地大股武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第二师,并击溃了拒不接受改编,危害百姓的小股土匪武装,使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控制。
1938年1至7月,中共冀中省委、中共冀中区四特委先后派大批干部到容城开辟工作,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容城县抗日根据地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1940年,县、区、村的党、政、群、武装组织普遍建立,开展了宪政运动,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广大妇女、儿童站岗放哨,青壮年纷纷参军参战。抗日洪流滚滚向前。
1941年4月,华北日军推行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6月,开始对平、津、
作者: 219.148.140.* 2007-6-18 13:30 回复此发言
--------------------------------------------------------------------------------
3 容城县历史
保三角地带疯狂“扫荡”,在容城境内和临界,先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容城县军民在中共冀中十地委和中共容城县委的领导下,进行了顽强的反“扫荡”斗争,积极开辟“堡垒户”、“堡垒村”,创造性地开展“挑帘战”、“地道战”;打入敌伪内部,开展伪军工作,掌握两面政权,同时进行整风学习,开展大生产运动。从而使容城人民的抗日斗争烈火越烧越旺。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反攻的开展,容城县军民在容白公路设伏,全歼白沟警备二大队;在段庄村北的津保公路活捉了伪县长王朝新和日本顾问奥金尚彦;平毁了县境内的全部封锁沟;端掉和迫退了县城以外的所有日伪据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7日,容城县人民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收复容城县城,赢得了八年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妄图以武力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冀中及相临地区,国民党军队先后抢占了平、津、保等城市及平汉铁路沿线的城镇。1945年9月初,原新城县汉奸武装王风岗部被国民党收编为“河北省保安第七总队”,其他汉奸武装也同时被收编。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容城县进行了精兵简政。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定不久,国民党军队就开始了对容城边缘地区的军事进犯,从而涌现出“野桥八次保卫战”,击退了敌人的进犯。6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根据斗争需要,设立容定县。9月,驻保定、徐水的国民党军队2000多人,长途奔袭并攻占容城县城。10月,冀中十分区七十五团在容城军民配合下,全歼国民党容城保安大队,解放了容城。年底,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犯,容城县1100多名青壮年踊跃参军,编入冀中十军区七十六团。
1947年8月,北平国民党第十六军及“还乡团”武装大规模进攻容城,到处扶植地主政权和地主武装。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一部和冀中军区、十军分区部队发起大清河北战役,国民党第十六军退出容城。容定独立营和区、村民兵武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扶持的各地主政权及“自卫团”组织。11月,容城全境解放,成为巩固的解放区,全县工作重点由军事斗争转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年底,根据中共中央10月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了全面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1948年8月,恢复容城县建制。中共容城县委、容城县民主政府建立并进驻容城县城。随后,开展了平津支前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化人民共和国成立。容城人民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进程。
(四)、现代革命人物
1、阴一刚
阴一刚(1908.2—1994.6.17),容城县东牛乡东牛村人。
1925年1月,在容城县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教。是年四、五月间,中共顺直省委负责人之一于方舟同志到容城进行革命活动期间,阴一刚受其引导,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此时,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南方革命运动高涨,北方革命正蓬勃兴起,经于方舟同志介绍,他加入了国民党。
1927年1月,阴一刚到容城县午方村北校任教。1929年春,共产党员刘通庸(原名刘传中)到白龙村敬业两级小学任校长,阴一刚等进步青年主动与之接近。在刘的影响下,阴一刚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国民党1927年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勾结北洋军阀,更加残酷地压榨人民群众,只有参加共产党进行革命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尽管当时环境极端残酷,他仍然于1929年夏毅然退出国民党,并于1931年由陆治国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30年四、五月间,由阴一刚牵头和容城县东关小学教员张绍棠、东牛村小学教师刘吉昌等人发起并组织了“革命文艺研究会”。其政治主张是: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它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一批青年的革命热情,促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宣传并团结了周围的农民群众,为容城县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931年4月,保定共青团特委负责人陆治国到容城县进行革命活动。在陆的直接领导下,阴一刚等以“革命文艺研究会”为基础,发展了容城县第一批共青团员,成立了中共青年团县委。后受中共保定特委书记贾振峰委派,在容城县发展组织开展工作。1931年农历4月下旬,在东牛村阴一刚家里召开了容城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容城县委,阴一刚被选为中共容城县委第一任书记。
1931年7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发动并领导了教师、学生反对反动教育局长和两校校长的青年运动。
1932年1月,中共容城县委县团委领导3000名农民砸毁了搜刮农民的县官产局。同年7至8月间,又发动组织县东农民砸毁了坑害人民的白沟河官商盐店。
1932年9月,中共容城中心县委员会即中共容(城)安(新)雄(县)定(兴)新(城)中心委员会成立,阴一刚任书记。1933年初,容城县在阴一刚领导下,党员发展到140多名,党支部18个。后由于叛徒出卖,县委和团县委瘫痪,容城革命斗争处于低潮。此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调他到保定特委,途中不幸与上级失去联系,开始了政治流亡生活,一直到1937年11月成为陕北公学的第一期学员。
阴一刚同志在容城建党初期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坚定地树立了共产党在容城县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威信,锻炼了群众,培养了一批党的基层干部,为容城县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基础。
2、胡德林 胡福才
胡福才,1913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秃。
胡德林,1917年出生于容城县平王乡郭村,原名胡小尚,生父胡老乱。幼年随母改嫁到平王乡李郎村,随继父安印成改名安小尚,参军后恢复原姓,并改名为胡德林。
1938年8月,晋察冀军区红一团,从日伪占领下解放容城县城时,二人参加该部为战士。1941年9月在著名的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系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位烈士。
1985年9月,容城烈士纪念馆建成,内立有“胡德林、胡福才烈士纪念碑”,他们将千秋万代活在故乡人民心中!
⑷ 保定的所有县城都叫什么名字
保定有15个县,分别是涞水县、阜平县、定兴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保定市总面积2219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4个县级市(定州为省直管试点),设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常住总人口1149万人 。保定市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3435.3亿元(含定州)。
(4)保定容城县有哪些历史建筑扩展阅读
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的地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14年9月,该市有国家AAAAA级景区3处(白洋淀,野三坡、白石山)、国家AAAA级景区7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
截至2014年9月,保定市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11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600余处,馆藏文物80000余件。保定市区中心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以及历史上有名的上谷八景。
⑸ 保定的历史
概况
保定市位于河北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新型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距离北京较近的涞水野三坡山清水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白洋淀里飘飘扬扬的芦苇絮,又给这个“华北明珠”增添了几许捉摸不透的浪漫气息。
保定历史悠久,自古为京畿重地,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之名,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秦汉至晋隶冀州、幽州。十六国时北燕在定州建都。隋设郡治,唐设河北道,宋设保州,元置保定路,明设保定府,大宁都司驻此。清雍正至民国初直隶总督署驻此。民国时是直隶督军府,直隶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首府。解放后至1968年是河北省省会。清代以来近300年间为河北(直隶)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之誉。
北宋时候,保定就是大城市了。只可惜它处在宋辽边界,常年战事不断,千疮百孔。历史上,每次战乱,打北京先打保定;保护北京,先清剿保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建立,保定为省会和省辖市。1958年,省会迁天津。1966年,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1994年12月,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为省辖市。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名胜众多 。市中心的古莲花池是清雍正年间高等学府的所在地,是当时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亭上的莲叶托桃石雕据说是讽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连夜脱逃的事儿;此外还有以出土了金缕玉衣而名噪一时的满城汉墓、埋葬着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
地理位置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河北省会石家庄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所辖区县
保定历史悠久,是尧帝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就在境内建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区位优越,市场广阔。京广铁路、京深高速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津保高速横跨东西。随着建设“大北京经济圈”战略构想的提出,从保定市向外扩展,在150公里半径内,构成了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为主,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多层次、大容量消费市场。
保定市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环海湾经济开发区中的京、津、保三角地区,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是河北人口第一大市。
保定市地理优势明显,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开放条件优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纵贯市区,保霸铁路、神黄铁路将连通京九、京广、津沪三大铁路干线,使得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保定市自然物产、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开发、贸易潜力巨大;教育、文化、科技、体育事业发达,文化底蕴丰厚,人才众多。另外,保定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高开区内设有海关、商检和保税仓库,涉外服务体系健全。目前,保定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先后有1000余家外商到保投资合作。
保定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以30余家在全国有影响的大集团、大公司为骨干,如中国乐凯胶片公司、保定风帆集团、天威集团、天鹅化纤集团、宝硕集团、八达集团等,形成了机械、纺织、电子、轻工、化工、建材、汽车、矿产、食品、医药等十几个主导行业。保定农业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形成粮食、蔬菜、草莓、药材、油料、畜产品 、禽蛋、水产品、果产品九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县域特色产业已具规模,一大批名优产品已打入国内外市场。
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大市,有很多历史名胜古迹。如全国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易县清西陵、长信宫灯的满城汉墓、“华北明珠”白洋淀、定州开元寺塔、冉庄地道战遗址、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涞水野三坡等。作为文化名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荆轲、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叶挺、蒋介石等都曾在此就读;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行政区划
2005年,保定市辖3个市辖区、18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保定市面积22159平方千米,人口1089万人(2004年)。
新市区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 44万人。邮编071051。
北市区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 29万人。邮编071000。
南市区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 27万人。邮编071000。
定州市面积1274平方千米,人口114万人。邮编073000。
涿州市面积 742平方千米,人口 59万人。邮编072750。市政府驻范阳西路。
安国市面积 486平方千米,人口 40万人。邮编071200。
高碑店市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 57万人。邮编074000。
满城县面积 734平方千米,人口 39万人。邮编072150。县政府驻满城镇。
清苑县面积 953平方千米,人口 62万人。邮编071100。县政府驻清苑镇。
易县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易州镇。
徐水县面积 736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2550。县政府驻安肃镇。
涞源县面积2430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4300。县政府驻涞源镇。
定兴县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56万人。邮编074200。县政府驻定兴镇。
顺平县 面积 714平方千米,人口 30万人。邮编072250。县政府驻蒲阳镇。
唐县面积1417平方千米,人口 54万人。邮编072350。县政府驻仁厚镇。
望都县 面积 357平方千米,人口 26万人。邮编072450。县政府驻望都镇。
涞水县 面积1666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4100。县政府驻涞水镇。
高阳县面积 497平方千米,人口 31万人。邮编071500。县政府驻高阳镇。
安新县面积 724平方千米,人口 41万人。邮编071600。县政府驻安新镇。
雄县面积 513平方千米,人口 34万人。邮编071800。县政府驻雄州镇。
容城县面积 31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700。县政府驻容城镇。
曲阳县面积1064平方千米,人口 55万人。邮编073100。县政府驻恒州镇。
阜平县面积2497平方千米,人口 21万人。邮编073200。县政府驻阜平镇。
博野县面积 33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编071300。县政府驻博陵镇。
蠡县面积 652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政编码071400。县人民政府驻蠡吾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其他解释
保定(561─565)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号;
保定(1082年─?)大理段正明年号。
⑹ 河北有哪些名胜古迹
河北境内的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各地,有众多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是河北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河北的重要旅游资源。
河北6大旅游景点名胜古迹:
1.西柏坡,红色旅游区: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在这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⑺ 有关古城保定的文章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保定,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统辖各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层重要地位。保定市区位优势明显,开放条件优越。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市区,即将建设的保霸铁路、神黄铁路、津保高速公路将连通京九、京广、津沪三大铁路干线,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电话已全部实现程控自动化;电力充足,有较高的供电能力和配电可靠率;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保定市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物产资源,开发、贸易潜力巨大。西部山区蕴藏着50余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东部的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开采利用前景极为广阔。同时,保定作为冀中著名的粮油产区,不仅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豆类等多种农作物,而且林果种类繁多,产量可观,草莓、大枣、鸭梨、核桃、红果等畅销海内外。保定市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人才济济。市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居全省首位;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保定文物基本,名胜众多,易县清西陵、满城陵山汉墓、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白洋淀、野三坡、涿州影视城等景色宜人,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22所,在校生197.6万人,教职工13.47万人,专任教师10.34万人。目前,全市共有高中阶段及以下各类学校5112所,在校生179万人, 教职工12.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10所,在校生21.6万人;普通初中555所,在校生48.9万人;小学2902所,在校生70.3万人;幼儿园1441所,在园幼儿24.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24所,在校生1020人;中等职业学校80所,在校生13.8万人。高校10所,在校生18.6万人... 本科高校有:河北大学(省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教育部直属、211工程)、河北农业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司法部直属)、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
我的家乡是古城保定,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几年前的保定市,没有几条象样的马路,又窄又脏。晴天尘土飞扬,过路的人只好捂着脸走。下雨天就更别说了,一不小心,就会摔跤,骑自行车的人更加糟糕。而今天,马路上是宽敞的柏油马路,特别干净,连一点儿尘土也没有。今天,保定林立着一座座二三十层的高楼大厦,没有了低矮的房屋。人们都住上了居民楼,生活在不断提高,家里增添了许多的“电家伙”,利用这些东西,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知识。
当新的世纪翩然来临的时候,历史的镜头,自然而然地聚集在正在发生变化的“老保定”身上。现存的保定老城区是古城漫长历史的一个缩影和精华。路网改造、园林绿化、形象综合整治、旧城改造四大工程同时开工,一个大手笔在保定古老的版图上尽情地挥洒着现代人的渴望与激情。
恢复昔日的“莲池十二景”;再现大慈阁“市阁凌宵”的美景;西大街恢复与保护性整修工程,让青砖小楼、商铺林立的西大街重现古城……古城就在一天天的改造中走回到从前,我们又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莲叶,又感受到了那旧日的繁华……
保定也出了不少的名人:杨继盛,字仲芳,别号椒山,生于1515年,河北保定容城县人,明朝兵部员外郎。杨继盛自幼家景贫寒,7岁丧母。继母对他十分苛薄,几岁便叫他去放牛。但孩童时的杨继盛,看到跟他年龄相仿的孩子读书识字,特别羡慕,三番五次恳求父亲说:"我也要读书"。父亲说:"你读书谁放牛哇?"小继盛说:"我边放牛,边读书。"父亲只好答应。杨继盛聪明过人,不仅文章做得好,而且卓识远见,忧国忧民,立志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后来杨继盛考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升兵部员外郎,很多大臣都赏识他的才华,敬佩他的为人。
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网络仇鸾等人,把持朝政,对外勾结敌寇丧权辱国,对内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侵吞库银,朝野上下对其恨之入骨,是明朝头号大奸臣。杨继盛不畏严氏父子权势浩大,党羽众多,一直在与严嵩进行着殊死斗争。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部首领俺答汗,率军犯我大同,大同总兵仇鸾畏敌不战,并以重金贿赂俺答汗,使俺答汗未损一兵一卒,便直逼北京郊外。在严嵩的授意下,几十万明军屯而不战,眼看着敌军烧杀掳淫数日后,大摇大摆的离去。事后,仇鸾非但无罪,还晋升为太子太保,统领京营。随之仇鸾又勾结外敌,以开"马市"为名,与敌媾和。杨继盛挺身而出,给嘉靖皇帝上《罢马市疏》,直言皇帝:"互市者,和亲的别名也。""我明朝地广人多,只要奋发图强,就一定能打败敌人。"因朝中十有八九是严嵩党羽,纷纷说杨继盛的坏话,最后还是把杨继盛贬到甘肃狄道县当了名小小的典史(管缉捕、监狱)。
杨继盛在狄道县期间,兴国除奸的壮志不减,他忧国爱民,为当地人民办了许多好事。狄道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他很快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此地十分落后,大部分居民不识字,他就开办学校,选了一百多名孩子上学。孩子们家里没钱,杨继盛就把夫人的首饰、衣服和自己的马等值钱的东西卖掉,资助孩子们,当地人们尊称他为"杨父"。
嘉靖三十一年,仇鸾的罪行败露,没等皇上治罪便死去。这时的明朝已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到嘉靖三十二年国库亏银高达373万两。无奈,皇上便把杨继盛召回京城,官封兵部员外郎。开始,严嵩千方百计拉拢杨继盛入伙。杨继盛不吃他那一套,并上书皇帝奏曰:"方今外贼唯俺答,内贼唯严嵩,未有内贼不去,而可去外贼者。"列举了严嵩"十大罪状"、"五大奸"。严嵩恼羞成怒,指使众党羽纷纷上书皇上,诬陷杨继盛。嘉靖听信馋言,将杨继盛投入天牢。杨继盛在狱中受尽酷刑,皮开肉绽。一些亲朋好友偷偷给他送去蚺蛇胆止痛,杨继盛却斩钉截铁地说:"椒山(杨的别名)自有胆,何蚺蛇胆为。"杨继盛被打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伤口腐烂。半夜他打碎瓷碗,用瓷片刮身上的烂肉,鲜血横流,狱卒们看到都吓得晕倒,杨继盛却面不改色。
杨继盛在大牢里一直被关了三年,严嵩没找到杀害杨的丝毫证据。此时,社会上声讨严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些大臣和名流、侠士也在积极筹划营救杨继盛的良策。严嵩深知杨出狱后对自己的利害,于是想用借刀杀人计,除掉杨继盛。一天,要斩处一批囚犯,严嵩便把杨继盛的名字混在其中,昏庸的明世宗,哪知其中有鬼,只看了前面的几页,便批斩。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高唱: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这天是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一代忠良杨继盛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杨继盛是第一人。追赠为太常少卿。
隆庆二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
杨公祠建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正殿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劾仇鸾的《罢马市疏》,一碑刻《劾严嵩疏》。清顺治十三年,将清世祖福临御制文两篇刻碑立于祠内。杨公祠大门外有一牌坊,写有"表",祠后另一牌坊写"旌忠坊"。
金线胡同杨公祠建成后三十三年,人们认为此处风水欠佳,于是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学士孙承宗撰写的《旌忠祠碑记》,前门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重修时,又增"成仁坊"一座。
啊!保定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作为我们21世纪的新主人,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做到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祝愿我们的家乡保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
⑻ 河北省保定市有哪些县
保定市管辖4县级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共计22个。
市内为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其中:都市区面积312.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100 万(其中:市区人口106万人)。
(8)保定容城县有哪些历史建筑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介于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
地形地貌
保定市地处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以黄海高程100米等高线划分,山区面积1098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7%。平原(含洼地)11124.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3%。
⑼ 保定市(包括其他县)有那些文化历史遗产啊
保定市拥有众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7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涿州皮影
皮影艺术,俗称“皮影戏”,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是集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于一体,由艺人操纵用牛皮或驴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过灯光照射,投幕在银幕上进行表演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在中国皮影历史上,还有着涿州光彩的一页。提起中国皮影史,是不能没有“涿州”二字的。有人考证,现在北京、唐山,甚至承德、辽宁一带的皮影的来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称之为“涿州影”。“涿州影”传入北京,有人说是在明代晚期。1957年青年节,毛泽东观看了皮影戏寓言故事《鹤与龟》和《鹬蚌相争》。2005年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的举办说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内容的皮影戏不会无声地湮没在历史中,它将再现生机。同时,“涿州影”作为涿州历史上一个亮点,也理应拂去蒙尘,发出光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满城寸跷
寸跷发源于满城东于河村,据说由宫庭舞演变而来,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这一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该县编排的寸跷舞《小羊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北台鱼村和宋屯村文艺宣传队演出。寸跷在1996和1997年被央视三套和七套分别做过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水县司徒村村北4公里,距“轩辕黄帝家庙”所在地——涞水、易县交界处的洪崖山20公里。高洛村有一种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会社——音乐会,全名“高乐蓝旗音乐圣会”,也称“音乐大善会”。经专家学者鉴定,它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
自西汉始,曲阳石工便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诸物,初为墓碑,后亦用于记事、留言,主要陈列于寺庙,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北魏时期雕刻的佛像、雄狮已形成独特风格,作品古拙浑朴,体形狭瘦,偏重形似。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石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曲阳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其雕刻流行圆刀法,人物、佛像造型丰富,衣饰调顺、文武有姿,飞禽走兽、花鸟静物等轮廓清晰,线条流畅,玲陇剔透。元代曲阳石雕艺术已享有盛名,作品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奇巧生动,有不少作品成为传世之作,雕刻艺人杨琼所作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度赞赏,称“此绝艺也”,并“将其编籍宫中,督燕南诸路石匠营造大都”,至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清末,曲阳艺人刘普治雕刻的“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自此有“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民国中期,几家较大的私营雕刻厂,如公义兴、日新、永新等,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设有销售点。新中国成立后,曲阳3000多名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的兴建及天安门修复等项工程。
1995年,国务院命名曲阳为“中国雕刻之乡”。2005年5月国际雕塑协会授予曲阳“中国雕刻第一城”称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沟泥人
白沟泥塑,俗称白沟泥娃娃,已有300多年历史。白沟泥塑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多次出国展出,并做为国家馈赠、陈列佳品。多年来,“白沟泥人”与“杨柳青年画”齐名。泥娃娃最早起源于镇西的北刘庄,在十八世纪末,发端于清乾隆年间,从数家糊口只末技,到风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发展成为北方的泥人之乡。到清朝末期,白沟的南,北刘庄、辘轳把等村,几乎家家以此为业。古镇街干石桥段渐次形成别具特色的泥人市场,产品远销华北,口外及东北各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定瓷
定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隋朝曲阳开始烧制粗瓷,至唐代便有白瓷生产,到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生产宫廷用瓷而著称,定窑名列当曲阳定瓷孩儿枕时五大名窑之冠。定窑烧制的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时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苏轼有诗盛誉:“定州瓷瓯,颜色天下白”。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由国际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创作的“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刀法以定窑镌刻为主,立意新奇、高雅别致,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陈文增独特的“瓷、诗、书”三联艺术荣获吉尼斯艺术成果之最,“小口刻花瓶”被中国工艺美术界称为“华夏一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易县易水砚
易水砚产于古易州,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历代宫廷之贡品。弘治《易州志》载:砚石有紫、绿、白、褐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制墨大师奚超以国姓,赐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再传入广东端西,从而带动了歙砚、徽墨和端砚的发展。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廷贡品之首。宋代鉴贡家赞易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而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明代鉴贡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在清代,柳叶烟、磨盘柿和砚台并称“易州三宝”,为清廷贡品。积二千年之历史,制砚师汲取了其它行业的雕刻工艺,融绘画、书法诸艺术为一体,形成了具有江南纤秀细腻和北国刚劲浑朴的独特风格。在全国砚雕界独树一帜,使易水砚成为融文化、历史、政治之内涵及各种雕塑艺术手法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新苇编画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生长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淀中有蒲柳多霞苇”的记载。淀内有苇田十二万亩,年产芦苇七点五万吨。白洋淀芦苇特有的皮薄、节长、韧性好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天然材质美。
淀内芦苇一直用来织席、打箔,而聪明智慧的白洋淀人又赋于芦苇艺术之魂,制作出了美轮美奂的芦苇工艺画,展现了白洋淀的自然风光,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作品畅销国内外。
非物质文化遗产雄县黑陶
中华黑陶工艺源于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后因青铜器出现被取代而失传近四千余年。黑陶由原来人们的生活日用品,逐步发展成古朴、庄重、优美、高稚的艺术品,成为古代宫廷和官宦贵族阶层所珍爱的工艺品。
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雄县孤庄头村于1986年创办起黑陶厂,在民间老艺人与中央工艺美院专家、书画名家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当地红胶土作原料,经过手工拉坯成型、晾晒、轧光、画线、雕花以及烧结等多道工艺程序,制作成乌黑、银灰、紫靛等多种色泽的黑陶工艺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易县绞胎瓷
绞胎陶瓷简称绞胎,始于唐代,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河北易县张保军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后,自愿要求回到农村,专心致力于绞胎陶瓷技艺的研创。经过18年来的不懈努力,他不仅使传统的绞胎陶瓷得以恢复,还开创了现代绞胎陶艺新体系(现已获得11项专利)。其作品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各媒体也曾先后184次予以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兴珐琅
定兴县顺起珐琅厂是一个有几十年立式的生产工艺美术品的专业老厂,是华北地区生产景泰兰产品的主要厂家。
景泰兰又称珐琅,始于我国明朝景泰年间,当时产品色调以兰色为主,故称景泰兰,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阳纺织
高阳纺织源远流长,始于明末,兴于晚清,盛于民初,四百年长盛不衰。高阳县纺织遍天下,二十世纪上半叶,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之美誉。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极重农桑,在他的主持下,把种棉、纺线、织布、印染等全部工序流程绘制成16幅《棉花图》,上呈乾隆皇帝,得到赏识。乾隆亲笔御批,在每幅图上题诗一首,命雕刻于石上以永久保存。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阳的印花布更是独树一帜。时至今日,高阳纺织再现辉煌,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高阳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
保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著名谏臣杨继盛、京剧艺术家盖叫天,东晋名将祖逖等名人志士辈出。保定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莲池书院,北洋军阀冯国璋、清末状元刘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员和教育家曾毕业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曾以此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畅、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将军的摇篮,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保定市东郊,保定军校曾培养出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白崇禧等1800多名将军。清末保定称为学生城。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重要地区,北方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河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红旗谱》、《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记载着保定昨天的辉煌。
燕下都遗址
【燕下都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52公里处易县县城东南。界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已发现城垛和城门各3个。宫殿区在城址的东北部,大型主体建筑遗存武阳台,坐落在宫殿区中心,高11米,东西最长处140米,南北最宽处110米。武阳台以北有望景台(已无存)、张公台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条轴线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为主体建筑物的基址,是战国中期城市建筑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武阳台东北、东南和西南,有三组宫殿建筑组群遗存,每处遗存为一个大型主体建筑基址和若干处有组合关系的夯土建筑遗迹。手工业作坊遗址位于宫殿区西北至东南的一条弧线上,有铸铁器、兵器、钱币、烧陶器、制骨器等作坊遗址,遗存丰富。市民居住遗址分布在东城的西南,中部和东部有大量的生活用具出土,墓葬区在东城的西北角,"虚粮冢"墓区有13座古墓,均有封土,排列有序。燕下都为燕昭王时所建,是燕国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延续时间很长,直到秦国将燕国灭亡,才被破坏和废弃。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丰富遗存,是研究燕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处满城县陵山。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武帝刘彻的庶兄,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作为中山国的第一代王,统治长达42年。刘胜墓与窦绾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两墓则大同小异。全墓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个部分,墓室中分别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齐备的豪华地下宫殿。墓内除了华丽的陈设和棺椁外,发掘中还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种。其中仅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类铜灯19件,尤以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最为珍贵。刘胜、窦绾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全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满城陵山汉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欧、亚、美等国和地区展出,受到了国内外高度赞誉。?
紫荆关
【紫荆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89公里处易县城西北紫荆山岭上。海拔1080米,是内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山路崎岖,易于戍守。东汉时名五阮关,因其崖壁峭直,状如列屏,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今名。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合称"内三关"。关的主城分东西两部分,中间有墙相隔。东城较小,设有文武衙署;西城较大,为屯兵之地。关城东、西、南墙外有墙,形成环抱主城的三座小城池。此外,南天门两侧的阳和门外有黄土岭城,拒马河北岸有小新城(或称迤西堡城)与西城隔河相望,有铁索相连,为关城的前哨。关墙总长10516.5米。城门9座,水门4座,战台19座。紫荆关历史悠久,文物颇多。古代军用井、唐代军用碾盘至今保存完好。古栈道遗址至今清晰可辨,古印章、古货币、古代服装饰品都曾多次发现。这些文物为研究中国古长城、古文字、古代军事建制提供了资料。?
义慈惠石柱
【义慈惠石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60公里处定兴县县城西北石柱村。柱身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颂文3000多字。全柱分基础、柱身和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础为一巨石,近正方形,东、西两边各长2米,南北略短,基石上有覆莲座柱础,雕刻粗壮有力。柱身高4.5米,呈不等边的八角形,用两根浅棕色石灰石垒接而成,自下而上每高1米约内收2.5厘米,颂文和题名刻在柱身各面,笔法古朴苍劲。柱身的顶端有一块长方形石板,是石柱的盖板,又是石屋的基础。石屋建于石板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四阿式屋顶,雕有柱、大斗、方窗、阑额、檐椽、角梁、瓦垄和屋脊等。义慈惠石柱造型奇特,为研究南北朝时期古建筑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实物例证。颂文记述了北魏末期统治阶级镇压杜洛周、葛荣农民起义的情况。定兴一带曾是农民义军和北魏王朝军队激战的地方,起义失败后,人们收拾遗骨集中埋葬,立木柱作为标志,北齐河清元年(562)统治者将木柱改为石柱,并加刻题额、颂文。?
易县道德经幢
【易县道德经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北60公里处易县城内龙兴观旧址。幢高约6米,分为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幢座为一石雕仰莲。
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60公里处曲阳县涧滋村和东、西燕川村一带。该县曾属定州管辖,故称定窑。
定州开元寺塔
【定州开元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62公里处定州城内南门里东侧。
阁院寺
【阁院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北150公里处涞源县城西北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阁,坐落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
开善寺
【开善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大寺"、"大佛寺"。位于保定城东北60公里处高碑店市原新城县城内东北角。系唐时所建,明清重修。
慈云阁
【慈云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大悲阁。位于保定城北51公里处定兴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五月。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再次重修后改名。元大德年间,龙兴寺主持僧宝德因旧大悲阁毁于兵乱,发愿重建,大德十年落成。龙兴寺原有前、中、后三部,现仅存中部之阁。阁坐北朝南,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4米,平面近方形,高约13米,重檐歇山布瓦顶,上下皆面阔3间,进深3间。砖木结构,檐下有斗拱承托,工艺精巧,彩绘华丽,宏伟壮观,保存着元代建筑风格。明御史李荩有碑记。
北岳庙
【北岳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83公里处曲阳县城西部。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年间(500~512),为祭祀北岳之所,历代沿袭成制,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均在此遥祭北岳恒山。
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南侧。地处保定旧城中心,占地面积3.15公顷,池水面积0.79公顷,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一座实景园林。唐上元二年(675)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建立。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投降蒙古的金将张柔,由满城移驻顺天军(金代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莲池。从元至今700余年来,时为别墅,时为书院,时为宾馆,时为行宫。1921年修复莲池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书"古莲花池"四字匾额,至今仍用该名。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莲池东廊为碑林,有清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御笔碑文7通,北廊壁上嵌有明、清书法家书写或临摹的碑碣88方。古莲池兼南北园林之美,有"城市蓬莱"、"三湘七泽"、"小西湖"等美誉。1988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秀丽的风光跻身于"全国十大名园"之列。?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99号。清代直隶总督处理公务的衙门。该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顺天路(后改保定路)总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作为衙署,明初为保定府衙,永乐年间改作大宁都司署。入清以后,几经变化修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奉谕大兴土木,改建为直隶总督署,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历经8帝182年的历史,始终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驻此署的总督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有李卫、方观承、刘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历史内涵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誉。民国以来,则为直隶督军、川粤湘赣经略使、直鲁豫巡阅使、保定行营、河北省政府驻地。占地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主体建筑在中路,共五进院落,均为青砖起脊小式硬山建筑,保留了雍、乾时期的风貌,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清代衙署建筑。中路主要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公生明牌坊、二堂、官邸、上房,并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整体建筑以甬道及各堂正中为中轴线,院落之间,穿堂而过,正厢房之间,廊庑相通,意境深邃,气氛庄重。是中国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衙。
清西陵
【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北80公里处易县梁各庄西。是清朝皇室陵墓群,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100余平方公里。先后建有帝陵4座: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后陵3座,妃陵3座,王公、公主园寝4座,共14座陵墓,葬76人。泰陵是雍正皇帝的墓陵,建于1730~1737年,建筑最早,规模最大,是清西陵的中心。其他各陵寝分别位于东、西两侧。泰陵自最南端五孔石桥算起,沿神道往北依次建立了石牌坊、石象生、隆恩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50多座建筑物。1803年建成的昌陵为嘉庆皇帝的陵墓,规模与泰陵相仿,宝顶比泰陵还要高大。道光陵墓规模小于泰、昌二陵,但楠木隆恩殿却别具一格。光绪崇陵是中国帝后陵中的最后一座,于1915年建成,范围规模虽小,排水系统却很完善。清西陵拥有宫殿1000余间,石建筑和石雕100余座,陵区内松柏如海,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大慈阁
【大慈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东大街南侧,北大街南端。为保定古八景之一,称"市阁凌霄"。又名大悲阁,亦称真觉禅寺。原建于宋金时代。现在的大慈阁是乾隆年间被焚以后重修的建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清河道署
【清河道署】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兴华路西端路北。坐北朝南,建于清道光年间。最早是清代的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后成为军阀王占元公馆,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28军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归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寓所。现存门楼,后面是三进院落,各院独立,院之间原有穿堂过厅。院内有东、西、北房,无南房。前院和中院正房面阔7间,后院正房面阔5间,进深1间,房屋之间庑廊相连,硬山式。现存建筑完好,仍保留着清末官宅的特色。?
淮军公所
【淮军公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环城西路南段。是一座具有江淮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所址初为县城隍庙、土地祠旧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位于保定旧城东偏北2.5公里处,占地100万平方米。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陈幼云祠堂,1984年改今名。位于保定市金台驿街西端原育德中学内。曹锟故居光园
【曹锟故居光园】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市区裕华西路中段路北。最早是明朝大宁都司右卫署故址。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30公里处清苑县冉庄。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伪军的英雄业绩,闻名全国,冉庄地道也因此驰名世界。城南庄革命纪念馆
【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保定城西南154公里处阜平县城南庄。北靠苍山主峰,南邻胭脂河。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都设在这里,领导边区军民进行抗日斗争。1948年4月,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由陕北经山西进入阜平,将办公地点设在此处。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也曾在此工作。毛泽东在城南庄召开过多次重要军事会议和整党、土改会议,并写下了《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等著作。1973年在此处建立了纪念馆,共占地5252.6平方米,有房屋53间,其中毛泽东居住过的旧院面积1751.2平方米,有旧房21间。旧址院落及通往后山的防空洞保存完整。?
白洋淀
【白洋淀】国家风景名胜区。位于保定城东45公里处。地处安新、容城、任丘、雄县、高阳交界处,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淀湖泊,素有"北国江南"、"华北明珠"之称。白洋淀面积362.8平方公里,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正常蓄水量4亿立方米,最高蓄水量10亿立方米,淀区被36个村庄和12万亩芦荡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46个淀泊,其中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有白洋淀、烧车淀、捞王淀、马棚淀等。因白洋淀面积最大(约89万公顷),故以其命名。河淀相连,沟濠纵横,水村田园交错,芦荡荷塘星罗棋布,是旅游度假胜地,有"西淀风荷"、"东堤烟柳"等八景。白洋淀不仅有秀丽的风光,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抗日战争时期淀上游击队--雁翎队令日本侵略军心惊胆寒。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白洋淀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新的景点不断建成,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引来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凉城风景名胜区
【凉城风景名胜区】河北省风景名胜区。凉城即涞源县城,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接壤,涞水、易水、距马河三源交汇之处,东南距保定150公里,东北距北京200公里,是京、津、保、石旅游圈上的重要风景区。狼牙山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
顺平腰山王氏庄园
【顺平县腰山王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顺平县腰山镇,距保定市25公里。
⑽ 保定市都有哪几个县城
雄县、满城县、阜平县、顺平县、容城县等。
1、雄县
雄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北距首都108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东依霸州市,南部、东南部隔大清河与任丘市、文安县相望,西南隔白洋淀与安新县相连,西部与容城县相接,西北与高碑店市毗邻,东北与固安县接壤。
2、满城县
满城区,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3′20″~115°32′00″,北纬38°43′20″~39°07′00″之间;北同易县接壤,南与清苑区毗邻,西和顺平县交界,东连竞秀区、莲池区和徐水区。
3、阜平县
阜平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东与曲阳、唐县交界,东北与涞源为邻,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相接,西北与山西省繁峙县接壤,南与行唐县、灵寿县毗连,北与山西省灵丘县交接。
4、顺平县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郊,太行山的东麓,东经114°50′-115°17′、北纬38°45′-39°07′。总面积714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06年)。
5、容城县
容城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由河北雄安新区托管。容城县自秦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汉置容城县。县以城名。容城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距北京、天津均为120公里,距保定50公里,县域面积31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