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考试论述题答法
高考历史简答论述题汇总
一、先秦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3、两者互为表里。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意义)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秦朝设立郡县制的影响(意义)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各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创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
2、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独揽大权;
3、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皇帝控制官吏的任免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五、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断加强和完善;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君主专制的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易激化阶级矛盾。
六、元朝创立行省制度的意义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七、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1、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加强了中央集权。
2、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沿用。
Ⅱ 近现代史论述题怎么答
我是抄高中历史老师,你的问题提的好,我回答一下,仅供参考。
论述题
1、首先回答要有条理和层次性,编上①②③④序号,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教、思想文化……按条答。
2、论述一件事要有: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可略)、结果、意义,切记!每方面都不要说多,点到即止,1句话足够,但能有的都要有,阅卷老师是数点给分,多多益善。
3、辨证性的问题,要一分为二的回答,即先说利的一面,再说弊的一面,最后总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4、最后要有给自己(或者国家)的启示。
5、还是多做题,多见题型,做多了就有感觉了。
最后祝你成功。
Ⅲ 历史辨析题怎么答完整
1、获取和解抄读信息
(1)理袭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Ⅳ 历史问答题怎么答怎么分析题目
一、问答题的种类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 “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3)答案规范化。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答案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答案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例1: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时间界定和要求回答的内容。时间是近代前期,内容是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的构成及教育、科技五个方面。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变化体现在:从政治制度方面看,表现为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建立起共和政体。从生产方式来看,从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从阶级结构来看,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从教育来看,教育内容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集中体现为新式学堂的出现。科技方面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参考答案:(1)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2)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4)出现了新式学堂。(5)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例2: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对中国近代化演进层次的论述,史学界有多种观点。一位著名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化先后经历鸦片战争后的“观念转变”、19世纪中后期的“器物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制度变革”三个时期,并沿着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以上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观念转变”“器物变革”“制度变革”分别指什么?(2)以上变革对中国社会各产生了什么重要的积极影响?解析:本题从近代化的层次性立意,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对史实的运用能力,解题时首先理解近代化的三个层次,其关键在于利用时间限制筛选事件,“鸦片战争后”的“观念转变”,应指新思想的萌发:19世纪中后期的“器物变革”,指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制度变革”涉及的事件较多,要考虑全面。第二问答题比较简单,注意语言要简炼,条理要清楚。参考答案:(1)“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2)影响: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②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扩张。③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对中国的近代化在客观上起了一定作用,也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面貌。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答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技巧的运用要靠平时去练、去实践。笔者浅谈旨在说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取得好的成绩。
这样可以么?
Ⅳ 历史论述题答题模式是什么
论述题肯定是有论有述才行!我认为应该分点答题,首先是个总论,然后再展开分论,在这里一定不要忘记事实论述,最后是总结!在答题时也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逻辑感!希望对您有用!
Ⅵ 大学历史论述题怎么答,求答题方法,类型
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Ⅶ 历史题的史论结合应该怎么答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考对学科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的问答题特别强调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史论结合能力,这类题目既顺应了高考突出能力的要求,又为中学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 我们先来看两道高考问答题:
一、1997年高考历史学科第48题:
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在举例说明。(8分)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4分)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4分)
该题第一问的答案是: 列强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争夺。(2分)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2分)
与此同时,列强的相互关系又是相互勾结的。(2分)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2分)
在参考答案中,概括与举例的赋分是一样的,均为2分。笔者在当年的高考阅卷中发现,有部分考生的答案非常简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勾结。"这句话由于全面概括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得4分。这概括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大多数考生未得到概括分。他们举了许许多多的例子,有的考生答:协约国之间的关系有美国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有英国和法国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有英、法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的矛盾,但他们又共同反苏、共同侵略中国、共同瓜分殖民地等等。这类考生写了这么多,但得分只相当于上述那位只答了一句话的考生的得分,即4分。所以这类考生觉得自己冤枉,自己做了这么多,例子举得这么全,得分却只相当于那位考生一句话。
二、1998年高考历史学科第48题: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该题第一问的答案是: 明清时期,
①小说创作繁荣(1分),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著作(1分)(六部著作任举一部即可得1分。)
②戏曲丰富多彩(1分)。出现了《牡丹亭》《长生殿》等戏剧作品,京剧也在这一时期形成(1分)(任举一部作品即可)。
③绘画方面,"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2分) 此题绝大多数考生的答案中尽是三国、红楼、水浒,就是不能从三国、红楼中概括出小说二字来;尽是牡丹亭、长生殿,就是不能从牡丹亭、长生殿中概括出戏曲二字来;尽是画家姓名,就是不能从中概括出绘画二字来。因此此问一共6分,上述这类考生写得很多,只能得3分,而能写出"小说繁荣,戏剧丰富多彩,绘画有突破"这三句话的亦能得3分。
这种多答少得分,少答多得分的现象其实质是暴露了考生的概括能力的欠缺,也反映了我们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把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让学生既会举例,又能概括,即学会史论结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概括?什么是举例呢?我认为:
①历史课本上第一节的节名是概括,该节里的每一子目都是举例;
②说一个人个子高是概括,说这个人身高2米就是举例
③说一个人很胖是概括,说这个人体重150公斤就是举例:
④说汉高祖是有功的皇帝,这是概括,说他调整了统治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就是举例;说汉高祖调整了统治政策,也是概括,说他实行了三十税一,就是举例。
⑤说唐文化高度繁荣,是概括,说唐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是举例;说唐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也是概括,说唐文化有天文成就、有医学成就、有建筑学成就、有文学成就等等就是举例;再往下分析,说唐文化里有天文、医学、建筑、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也还是概括,说僧一行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说唐政府组织人力编写了《唐本草》,说唐都长安的建筑和唐诗等等就成了举例。
由以上的举例可以概括出:
①概括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结论。举例是对概括的充实、论证。
②概括与举例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概括逐渐深化,史实也随之深化。
③根据与举例的关系就是理论与事实关系。
④史论结合就是概括与举例的结合,论点与论据的结合。
⑤我们在答高考问答题时,既要有充分的史实,又应该从所举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出观点和结论来,做到史论结合。
Ⅷ 历史论述题怎么写
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
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
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Ⅸ 历史论述题怎么答
如果楼主是有具体题目我可以帮忙,如果只是问方法,第一步,历史问题还是要厚积版薄发,权多看看历史。看多了就会有些自己的理解,到时候就答历史题目的时候就只恨篇幅太少。第二步,就是要精简答案,要知道那些是重点,历史问题无外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全。要公平公正的给予历史评价。最好是背一些固定常见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