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上三皇五帝的陵墓在哪里
盘古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神,最早的完整描述可见三国徐整写得《三五历记》。说的是:天地有开辟以前,宇宙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人,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宇宙的混沌被搅动,盘古也累死了。临死时他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地下矿藏;汗水变成了雨露,身体变成地上的动、植物。盘古的精灵魂魄变成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河南省桐柏县被成为盘古文化的根源地。当地的“盘古庙会”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传说盘古九月初九生日,三月初三归天,于是人们建了不少庙宇来纪念始他。
河南省桐柏县盘古大殿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人们奉他为“三皇之首”遂皇(火祖)。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据古史记载,燧人氏用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商丘燧皇陵-燧人氏(火祖)墓
伏羲氏
伏羲氏传说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人们奉他为“三皇”戏皇。伏羲是易学之祖,始作八卦,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制作了瑟,创造了《驾辩》的乐曲。伏羲氏造书契、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死宛丘(古陈州宛丘县,在今河南淮阳)。
河南淮阳太昊陵伏羲墓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据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人们奉他为“三皇”农皇。神农氏认为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宝鸡市炎帝陵陵寝
五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关于人类的祖先五帝,人们有许多种组合。但通常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是人类最早的五帝祖先。
黄帝
黄帝相传生于姬水,故以姬姓,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黄帝生性灵活,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传说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氏,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20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8人”,可能这是8个氏族。颛顼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决定非常不满,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颛顼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河南省内黄县梁庄乡颛顼帝喾陵(俗称二帝陵)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父亲叫矮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享寿百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商丘市高辛集帝喾陵
尧帝
尧帝德高望重,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在位时,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70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由四岳十二牧来推举部落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尧帝墓
舜帝
舜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让贤),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
山西运城舜帝陵
B. 屈原的墓地在哪里
以上均有可能。
探知屈原自沉地及墓地
www.HB.xinhuanet.com 2005-03-07 13:23:27
关于屈原自沉地,一般都认为乃长沙汩罗。《水经》云:“汨水亦谓之罗水”,“汨水又西经罗县北”,“汨水又西经玉笥山”。注曰:“本罗子国也。故在襄阳宜城县西,楚文王移之于此。秦立长沙郡,因以为县。”《湘水注》谓:“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东汉王逸说得更为明白:屈原是“效彭咸沉身于渊”。彭咸者,乃颛顼的后世子孙,楚人的祖伯,是个胸怀大志、刚正不阿、不从流俗,而遭遇与屈原有所相似的人,这使屈原对他怀有更深一层的感情,并在作品中屡屡提及,如“愿依彭咸之遗则”、“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等。彭咸既投汨罗,屈原必当从之。但有学者指出,王逸之说不可信,自宋代朱熹起就已存疑。说屈原投汨罗而死,本贾谊所云,显系贾生假地同名有感而吊之,故司马迁亦沿其说而后传。今查罗子国,即荆山地区古国的地名,熊姓,楚文王时曾南迁今湖北枝江县,后又南迁至今湖南的汨罗,秦立长沙郡,罗为县。考查罗,发现还有一处古地名。《姓名急就篇》云:罗氏颛顼后,封于罗,子孙国以为氏。春秋时称房渚,一名防渚,后改为房州,即今湖北房县,为楚祖先生息之地。屈原所云“终古故居”、“返故乡”、“必首丘”即此之谓也。人将死仍不忘其宗祖,且必行其祖先之程而逝,这正是屈原临终之前的悲切之言,即他将赴古罗水而死。可见,屈原从汉北放逐到江夏,很可能又从江夏回到了罗的“沧浪之渊”,湖北房县的江湘之渊,祖先颛顼于罗的故地,故屈原回故地而死与理甚合。
至于屈原真墓何在,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湖南汨罗县玉笥山上屈子祠西侧一华里的乌龟山战国墓乃是屈原真墓。但也有人否认此说,认为屈原墓在汨罗山。在京广铁路汨罗车站以北约五里左右的泪罗江对岸,有一片连绵趄伏的丘陵,名叫汨罗山,山上有屈原墓。明《一统志》载:“屈原墓在汨罗山上,汨罗山即今烈女岭,在汨水东北。”后人将此山称烈女岭。清《一统志》亦载:“屈原墓在汨罗山。”联系唐杜佑《通典》中“罗江有屈原家”的说法与明清《一统志》的记载是一致的。考古发现还证实,汨罗山是楚人与罗子国人共同的墓地,罗子国与楚国同宗,屈原是楚国人。屈原死后,人们将他的遗体埋葬在与其同宗的罗于国故土——泪罗山上,是有其必然性的。奇怪的是,当时屈原墓竞没有古墓碑,据析这是因为先秦时代没有树碑以志墓主的习俗。直至东汉,才有此俗。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屈原墓共有12座,大小几乎相等,都是高五六米,底盘约八米,四周环植扁柏、青松。墓前均立一石碑,上面刻着“故楚三闾大夫之墓”,何家为真,无法辨别,这就是所谓的“屈原十二疑冢”。
“十二疑冢”的由来民间有各种传说。其一是说屈原怀沙自沉于汨罗江后不幸被鱼鳖啮食了一边头面,屈原的姐姐便用黄金铸了半个假头镶嵌安葬,为防盗棺,才筑起了12座大小相等的疑冢,以乱人耳目。其二是说屈原怀沙自沉后,在楚国老百姓中引起了巨大震动,人们不仅以划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悼念屈原,并且狠狠打击侵入楚国的秦军,立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秦军对此十分害怕,认为是屈原的忠魂不散,非要掘墓毁尸不可。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于是又筑了11个假坟,用来迷惑秦军。其实,屈原墓的墓碑,树于唐以前很久,后逐渐泯没。加之这一带方圆四华里内,大型封土堆很多,于是便渐渐派生出“十二疑冢”的传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人们又选了11个高大的封土堆,逐一刊碑立石,文为“三闾大夫之墓”,凭添混乱。有人以为,墓虽多,屈原的墓必在这12座中是无疑的。事实果真如此吗?看来,要揭开屈原自沉地点和墓地之谜,尚需进一步的考证和查实。
C. 屈原墓在哪
屈原墓位于汩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
D. 屈原是死在哪里的在现在中国的哪里
汨罗江(今湖南湘阴以北,湘江支流)。
汨罗江是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县级汨罗市),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其中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
汨罗江以修水滥觞至平江长寿镇为上游、长寿镇至平江黄旗塅为中游、黄旗塅以下为下游。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杜甫葬于汨罗江畔平江县小田村天井湖,因此汨罗江有“蓝墨水上游”之称。
当地传说,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裤装满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称此地为沉沙港。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日不为他的祖国的命运忧心,想到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他更痛心。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陈。屈原惊悉后,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经汉水北岸,永远告别了故乡秭归和首都郢,然后南行长沙。但心中总在眷恋着祖国,于是又折回洞庭。
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绝望,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汨罗江边的百姓纷纷划着各自的船只往屈原投江处,想抢救这位爱国诗人。
人们担心江中的鱼虾啃噬屈原,在划船前往营救的同时,纷纷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喂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但是一代爱国诗人还是无法抢救生还,屈原投江几天后才被渔民打捞上来,头部已被鱼虾噬去一部分,其女儿女婿便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埋葬,女婿担心有人掘墓盗金头,遂以罗裙兜土筑疑冢,遇神助一夜间竟筑成12座疑冢。
E. 屈原墓的屈原墓传说
岳阳抄有句俗话:“九袭子不能葬父,一女打金头。”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十日才被打捞起来,不幸头部被大鱼咬去一半,他的女儿女媭(学术界有称其为女巫或学生等几种说法)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安葬于汨罗山。“一女打金头”即由此而来。不久,反对屈原的楚国贵族,借口掘墓鞭尸,欲夺金头。女媭闻之,便以罗裙兜土赶筑疑冢。她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百姓,大家鼎力相助,一夜之间便修起了形似小山的11座疑冢,连原墓共12座,这就是今存的12疑冢。其中以赵家冲一座最大,形如小山,高14米,径44米,由于坟墓封土高大,取土处挖成了一口大逾百亩的水塘,后人称之“楚塘”。为纪念女媭,人们将汨罗山更名“烈女岭”,山下女媭兜土经过的小桥则名“烈女桥”。墓前竖有清同治六年(1867年)刊立的石碑,高1.45米,阴刻“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其余十一座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立有“三闾大夫之墓”的石碑。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修京广复线时,有一座墓被损坏。
F. 屈原的坟墓有几座
12个。因为人们怕人盗墓,所以做了很多个墓。但是汨罗人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所以只有一个真正的墓。
G. 屈原的出生地有很多版本,屈原真实的出生地在哪里
屈原出生于秭归,那是对的。但是这个秭归说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秭归。屈原真正出生地是现在的湖北兴山县高桥乡双堰村屈家坪。湖北兴山县高桥乡双堰村屈家坪原属于秭归县,古书记载屈原生于此处。而在其所在附近,有高阳、南阳、归州等乡镇.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东晋郭璞注此说:“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即孟涂所居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篇》引东晋袁山松《宜都记》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又说:“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也。”郦道元不仅较详细描述了秭归丹阳城的地理位置,而且说“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
郭璞、袁山松、郦道元均主张楚都丹阳在湖北秭归县境内。历代许多方家均从此说。如:南北朝陈顾野王《舆地志》说:“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此说唐代最盛,唐魏王泰《括地志》说:“熊绎墓在归州秭归县。”并说:“归州秭归县丹阳城,熊绎之始国”;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丹阳)在秭归东七里,楚之旧都也。周成王封熊绎于荆丹阳之地,即此也”;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南蛮列传》说:“周成王封楚熊绎,始居丹阳。今归州秭归县东南故城是也。”到了宋代,“秭归说”仍久盛不衰。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说:“丹阳城在秭归东三里,今屈沱楚王城是也,北枕大江,周十二里”;宋祝穆《方舆胜览》说:“丹阳城即楚王城,今长宁千户所是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秭归为长宁县。另外,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罗泌《路史•国名纪》等也沿袭此说。
但“秭归说”中又有长江南北两说之分。郦道元《水经•江水注》说:“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此处意指丹阳在秭归长江北岸;而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所指“楚王城”位于秭归长江南岸,今人杨宽《西周时代的楚国》赞同此说。赞同长江北岸之说的当代学者亦不乏其人。刘彬徽则主张江北说,他根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队试掘秭归长江北岸鲢鱼山遗址情况,在《试论楚丹阳和郢都的地望与年代》一文中说:“此地西距秭归7.5里,位于长江北岸,与《水经注》所记的丹阳城位置大体相符(距县城七里)。”刘彬徽认为长江北岸的鲢鱼山遗址是楚始都丹阳。文必贵《秭归鲢鱼山与楚都丹阳》一文亦认同此说。
H. 中国著名的50位历史人物墓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中国著名的50位历史人物墓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1) 孔子:山东曲阜县
(2) 屈原:河北秭归县
(3) 荀子:山东苍山县
(4) 范蠡:安徽涡阳县
(5) 张良:河南兰考县
(6) 张骞:陕西城固县
(7) 司马迁:陕西汉城县
(8) 王昭君:内蒙古呼和浩特
(9) 王充:浙江上虞县
(10) 蔡伦:湖南耒阳
(11) 张衡:河南南阳市
(12) 华佗:江苏徐州市
(13) 张仲景:河南南阳市
(14) 诸葛亮:陕西勉县
(15) 关羽:湖北当阳
(16) 王羲之:浙江嵊县
(17) 陶渊明:江西九江市
(18) 玄奘:陕西长安市
(19) 李白:安徽当涂县
(20) 杜甫:河南巩县
(21) 韩愈:河南孟县
(22) 白居易:河南洛阳市
(23) 柳宗元:广西柳州市
(24) 范仲淹:河南伊川县
(25) 欧阳修:河南新郑县
(26) 苏洵:河南郏县
(27) 司马光:山西夏县
(28) 苏轼:河南郏县
(29) 苏辙:河南郏县
(30) 岳飞:浙江杭州市
(31) 辛弃疾:江西铅山县
(32) 元好问:陕西忻县
(33) 杨万里:江西吉水
(34) 施耐庵:江苏兴化县
(35) 唐寅:江苏苏州市
(36) 李时珍:湖北蕲春县
(37) 刘伯温:浙江文成
(38) 郑成功:福建南安
(39) 蒲松龄:山东淄博市
(40) 林则徐:福建福州市
(41) 鲁迅:上海市
(42) 秋瑾:浙江杭州市
(43) 廖仲凯:江苏南京
(44) 孙中山:江苏南京
(45) 方志敏:江西南昌市
(46) 冯玉祥:山东泰安市
(47) 何香凝:江苏南京
(48) 李大钊:北京市
(49) 左权:河北邯郸市
(50) 宋庆龄:上海市
I. 屈原的尸体最后是否找到了
民间一只相信屈原尸体没有打捞上来,正是人们担心水里的鱼会吃他的身体,才有了现在五月初五划龙舟,在汨罗江投放粽子的习俗.
但是!!
在学术界有另一种说法: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的墓主是屈原,他的尸体在投江后被打捞了上来.并且墓冢保存完好.
从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此墓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挖掘报告估计其下葬年代的下限在公元前3世纪初,这正符合屈原生活的时代。屈原应生于前352年(己巳,摄提格,太岁在寅)正月(孟陬)二十七日(庚寅),卒于前281年(庚辰)五月初五日,享年71岁。墓中的鸠杖,表示墓主去世时已有70岁以上的年龄。
此墓南距楚故都郢(纪南城)约9公里,位于楚贵族墓地。按《周礼》,墓主当属“士”一级,所用葬具亦与先秦典籍相合,挖掘报告推断墓主当属有田禄之士,亦即上士;墓中出土了大批竹书,反映了墓主生前的职业和特殊地位。屈原正是楚国的低级贵族,在楚怀王时出任左徒、三闾大夫和太子师。墓中有楚怀王所赐“龙首玉带钩”和太子所赐“东宫之杯”。至于《孟子》中的陈良(郭沫若推测屈原是其弟子),虽为“楚产也”,却不是贵族出身,故不可能葬入贵族墓地。
据挖掘报告,墓主遗骨仰身直肢,两手交置于腹部,双腿分开。这很像是墓主抱石投水而淹死后,被打捞上来,因尸体僵硬未能复原的姿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正是怀抱石头,投汨罗江自沉而死。他在死前不久写的《哀郢》,有“狐死必首丘”的句子,可能这时已有了自己“从彭咸之所居”投水而死后、归葬于郢都附近楚贵族墓地的安排。至于下葬的时间,则应在前281年五月初五日屈原去世后不久,当然要早于前278年秦将白起破郢。
墓中竹书的内容对于屈原作品思想有重要影响。这批竹书应来自齐国稷下,为稷下的几位楚人专业抄手所抄写。作为稷下思孟学派的教材,其中各篇章多为节选,故均不写篇题。除《老子》三种节选本以外,其余乃子思后学与稷下思孟学派所作。据史籍记载,屈原于前311年为联齐抗秦出使齐国,看来这批竹书便是由他从齐国稷下带回楚国的。
据《离骚》所云,屈原降生的日子是太岁在寅之年的正月庚寅日。郭沫若先生推算是前340年(辛巳,太岁在寅)正月初七日(庚寅)。这晚了12年的一个周期。
屈原在投水前半年左右写的《涉江》中,自称“年既老”。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普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