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最早的学校是如何产生的
文字的发明,是两河流域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有了文字,接着就产生了最早回的学校。答
乌鲁克泥版文书主要是神庙经济文书,也有学生使用的“课本”,如教学生朗读单词用的单词读音表。这证明至少在5500年之前,两河流域就出现了正规的学校教育,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不过,两河流域的学校教育出现时间虽早,但发展比较缓慢,直到4500年前才形成教育网,系统地教育学生读书、写字。这时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也早已由原始文字发展为比较完美的楔形文字,并且有了音标。在苏路帕克古城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的泥版学生课本。
② 我国历史上的重骑兵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中国最早出现重骑兵的时代是西汉汉武帝时。
西汉重骑兵长什么样?
秦朝和西汉早期的骑兵依然属于典型的射箭轻骑兵,但是随着冶金技术和武器制造技术急速发展,以及西汉武帝时国力空前的强盛,为了改变长达80年的对匈奴人的屈辱和亲政策,从西汉汉武帝开始,汉朝开始组织对匈奴开展大规模的进攻,面对精于骑射的匈奴射箭骑兵,西汉打造了一只装备精良、装甲坚固的骑兵部队。
图7 卫青大战匈奴
双方僵持到了黄昏,匈奴人就退回了营寨,此时卫青就当机立断,率领麾下最精锐的重甲骑兵从两翼对匈奴大营发起冲击,当匈奴人发现后已经晚了,双方近身肉搏,匈奴人的破烂铁器根本无法杀伤有重甲和盾牌防护的西汉重甲骑兵,同时西汉士兵挥舞巨大的长柄骑兵戟,这种即能刺杀又能多方向多角度劈砍獠刺的东西,给予匈奴大量杀伤,匈奴大败,匈奴单于只能率数百骑兵向西北方向突围,卫青立刻派轻骑兵追击,并带主力跟进,斩首匈奴近2万人后班师回朝。
③ “安史之乱”是如何产生的
到唐玄宗开元,来天宝约源四十年的“A平”时代达到了顶峰。所谓盛唐美术,主要就是产生在这一时期。在此以后,由于土地集中、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统治阶级生活更趋腐朽奢靡于各种矛盾呈现尖锐化,由此激起了唐代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④ 现在中国的版图在历史上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中国,是屹立在亚欧大陆的东方大国。自从秦朝以来,中国的国力就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其疆域面积也是世界最广的国家之一。在清朝鼎盛时期,中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在近代不断丧失领土,到今天中国依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位居世界第三或者第四。那么,中国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编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汉地的统一和巩固
汉地这个词,是清朝时期称呼汉族的聚居区,也就是当时的汉地十八省。今天我们将这一个地区称为“内地”、“华夏”,其面积大约为400万平方公里。汉地是中国的核心区域,是古代东亚大陆最集中的农业生产区,因而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口。不过在先前时期,汉地地区并没有得到统一。夏朝就活动在河南、山西一带;商朝的范围基本位于黄河中下游;而周朝的土地也基本位于黄河流域。
清朝鼎盛时期,中国拥有领土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维持了100年,到了后期还剩下1100万平方公里。在清朝末期,清朝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阻碍,因此推翻清朝势在必行。然而日本等国却开始重新拿起“华夷之辨”来大肆宣传,试图瓦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人士初期也受到日本的影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孙中山也意识到这个口号的局限性,因此又提出了“五族共和”。从辛亥革命到北洋军阀建立,五族共和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1912年,清帝退位,宣布“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使得中华民国得以合法拥有清朝土地遗产,同时也粉碎了西方企图分解中国的阴谋。
⑤ 江苏南通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
南通历史由来
五、六千年前,南通除如皋、海安西北部外,大部地区还是茫茫海域。从汉代以后到公元11世纪,南通地区形成过程中,先后有扶海洲、胡逗洲、东布洲等沙洲与大陆连接,18~20世纪初,又有一批沙洲连上了大陆。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汉代,在今如东一带有一块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时沙洲与扬州东部沙咀的并接是南通成陆史中的第一次沙洲连陆大并接。这次大并接使扬泰砂咀(旧称蓼角嘴),向东延伸了50多公里,可达今如东县长沙以东。当年这里是海陵县(今泰州市)东境。
南北朝时,南通市区一带有一块沙洲,称壶豆洲,后又称之为胡逗洲。胡逗洲的东边还有南布洲、长沙、东社洲等沙洲。胡逗洲先后与这些沙洲并接,不断扩大自己的范围。公元10世纪初,胡逗洲与其西北边的如皋大陆并连,这是南通成陆史中沙洲连陆的第二次大并接,长江北岸延伸到今余西一带。10世纪中期,后周在这里设立通州。
11世纪中期,东布洲的连陆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三次沙洲大并接。唐初到五代,长江口有东沙、西沙、东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称顾俊沙。东洲与布洲是五代初长江口的两个较大的沙洲。东洲和布洲并接后称东布洲,东布洲与顾俊沙及一些小沙洲合称海门岛。东布洲与大陆连接后,长江北岸砂咀扩展到现在的启东市的东部一带,古称宋蓼角嘴,现在南通市的东部范围大体形成。
元末到清初,通州东部江岸发生大规模坍塌。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从通州余西到余东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一个个沙洲纷纷出水。18世纪中期建立海门直隶厅,此后,海门厅及其以东、以南的沙洲,逐步与通州大陆连接,这是南通成陆史上的第四次大并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南通的境域形成。
南通的行政建制
随着南通古代渔、盐业的发展,农业的振兴,南通的古代经济逐步繁荣,居民聚落随之出现,南通历史上的县级城市也逐步建立。唐代以前南通地区以县为最高地方行政单位,五代以后曾设有路、州、直隶厅、军、监、县几种地方行政单位。如静海军、通州路、利丰监等。军,是一种带有军事性质的行政设置,体现了当年南通一带的军事地位。监,是生产性的行政设置,南通的"监"主要管理盐业生产。明清时的"州"有散州与直隶州之分。明代通州为散州,亦称属州,是府的下属单位,其地位略高于县。清代雍正以来通州为直隶州,直属布政使司,其地位与府相当。直隶厅与直隶州地位相同。
东晋安帝统治时期,南通范围内曾有宁海、临江、蒲涛、如皋等县,后又增设海安县,到周、隋时期这些县多被撤并。
唐代,胡逗洲得到开发。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镇遏使的职位。后来,五代吴国曾设丰乐镇、大安镇、崇明镇及狼山镇。五代时直接统治静海与东洲一带的是姚氏家族。姚彦洪建筑城池官廨,号称"静海都镇",统辖狼山、丰乐、大安、崇明四个大镇。
后周显德三年(956),周军压境,姚氏政权控制东洲、静海约半个世纪的局面结束。显德五年(958)初,后周设立静海军,不久升静海军为通州(今南通市),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州治驻静海。通州,按其位置来看,由海路北上可达齐燕辽东,南下可抵闽越,沿江南可至三吴,西可到楚蜀。四方通达,因以为名。通州宋代属淮南东路,天圣元年(1023)通州改名为崇州,又称崇川。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称静海郡。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复为州,属扬州路。崇明县曾短时间归属通州,后又划属苏州。明初,静海县废,此后,通州只管辖海门一个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县废,通州无属县,至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为直隶州,划如皋、泰兴二县归通州管辖,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维持到清统治结束。乾隆三十三年(1768)设立海门直隶厅,直属江苏省管辖。
1912年,民国政府废州厅设县,江苏通州改称南通县,海门厅改称海门县;1928年,设启东县。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建立苏中根据地,今南通范围内曾为苏中四行政区辖地,民主政府建立县级政权。1941年初,设立如西县,1943年在海泰地区设紫石县。抗战胜利后,南通范围内曾为苏皖第九行政区及一行政区的一部分。1945年,改如西为如皋县,改如皋为如东县。1948年改紫石县为海安县。1949年南通城解放,南通县设市,驻南通城,南通市曾为苏北行署辖市,后又为江苏省辖市。南通设市后,于金沙镇另设南通县。南通范围内的六县属南通专员公署管辖。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南通市管辖六县二区的格局形成。1990年前后,启东、南通、如皋、海门四县分别撤县建(县级)市,其中,南通县改称通州市,六县(市)仍属南通市管辖。
⑥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所民间学堂是如何产生的
孔子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得到更多人的赏识,特别是鲁昭公赐他鲤鱼的内消息更是不胫而走,一时容间传遍了鲁国都城。在鲁国执政的正卿季武子就派人前来请他,让他担任中都宰。孔子恪尽职守,正直公正,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众人赞誉。与此同时,他一面做好本职工作,一面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越学越感到不满足,越学越感到自己与古代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期间,曾点、颜路等青年先后拜孔子为师,做了孔子的学生。随着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拜孔子为师的人越来越多。鲁国上卿大夫孟僖子面奏鲁国君,请求准许孔子开办学校教授学生。鲁国君答应了。孔子在阙里的街西边筑起了杏坛,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所民间学堂。由此,开启了我国私人办学的先河。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强调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他招收学生的条件极为简单,只要有人愿意跟随他学习,便可成为他的学生。
⑦ 人种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
人种起源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尤以20世纪前半期较为活跃。首先应指出,现代的各个人种在生物学属性上,均属于人属智人种,为同一物种。不同人种间互相通婚均可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人种起源问题,学术界早期有一祖论和多祖论之分。前者认为人类现有各人种均来自同一古猿祖先;后者认为尼格罗人种与大猩猩有共同祖先,高加索人种与黑猩猩有共同祖先,而蒙古人种与猩猩有共同祖先。现在根据各人种均属人属智人种的同一个种,且各主干人种间有过渡类型,使一祖论被较多数人接受。后来又发生单中心说与多中心说的不同。前者认为现有人种均起源于某一地区的更新世晚期的智人,扩散到各地,适应于不同环境而形成;后者认为现代各人种是更新世晚期或更早些的化石人类在当地发展而成的。现已发现距今3万~4万年前的一些晚期智人化石上,已具有许多现代人种所特有的特征。如克罗马努人与高加索人种,山顶洞人、尼阿人、瓦加克人与蒙古人种,弗洛里斯巴人、边界洞人、奥莫人与尼格罗人种,芒戈湖人、科阿沼泽人与澳大利亚人种等。总之,人种起源问题与人类起源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不论执何种意见,都认为人种是在不同地区,长期适应当地环境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其某些遗传因素已发生改变。所以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现代尼格罗人种,高加索人种生活在与其所适应完全不同的地区,其肤色等也不会逆转。这一现象在现代居群大规模远距离迁居的情况下更得到事实的证明
⑧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是不是有着45亿年的历史了
这只能推测,还不能找到确切的证据证明。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回46亿年前,从太阳星答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是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⑨ 数产生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原始社会中,人们进行生存活动总要和野果、鱼等打交道,便逐渐形成内了数的概念.刚开始,人们容用脚趾和手指等来计数,但很快就发现不够用了,便又用石子来计数.但石子一颗颗的数也是很麻烦的,于是人们就用大一点的表示一定量的小石子.之后就又发明了算筹,可是算筹也不是很好使用的,就在树皮等物品上刻一些符号,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数字.人们不断探索,才发明了二进制、十进制、六十进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