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东 历史名人
历史人物
徐述夔,栟茶镇人,著名的反清文人,因不满满清暴政,曾做:"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复杯又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搁半边”,“毁我衣冠皆鼠辈,捣尔巢穴在明朝”等诗句怀念明朝,痛斥满清,被乾隆开棺戮尸,株连十族,罪及师友,为满清四大文字狱之一。
范仲淹,曾在如东掘港修建了道路,人们称范仲南路,范仲北路。
现当代人物
【军政界】
李金华:1943年,李金华出生于如东栟茶镇。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前审计长。
徐守盛:1953年1月生于如东栟茶镇,现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黄玉章:如东兵房(现大豫镇)人,国防大学原副校长,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学术界】
管惟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低温物理学家,1980年首批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黄先祥:1940年4月出生于丰利镇。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委员。
刘季平:如东双甸人,教育家。曾任教育部代部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文化部顾问、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等。
胡济民:如东掘港人,从事核理论、等离子体理论等教学与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
蔡美峰:如东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火箭深弹发射装置的主要研制人。
【文体界】
林莉:如东马塘人,国家游泳队前队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打破世界纪录。
汪嘉伟:如东掘港人,国家男排前主力队员、主教练,美誉“世界排坛第一飞人”和“世界最佳快攻手”。
王火,原名王洪溥。江苏如东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战争和人》(三部曲)、《外国八路》等。
王冬龄,别署冬令,悟斋,1945年12月生于如东马塘。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财经风云人物】
季琦:如东马塘人,1985年9月从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1989年8月至1992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机器人专业硕士。 2005年创办汉庭连锁酒店,出任CEO。
周新基:如东岔河人。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人。
吴海军:如东孙窑人,深圳市新天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薛济萍:如东河口人,江苏中天光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2年创办南通中南特种电缆厂,带领企业进军光通信领域。
2. 我想详细的了解一下如东的历史,有谁能知道的吗
如东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北侧,位于东经120°42
3. 如东县历史查询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历史上开始设立如皋县,它曾包括今天的如东县及海安县的部分地区(古代的如东县地域原属泰州如皋县东乡)。据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载:东晋义熙七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五县。北周时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泰州。北宋初,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到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县隶属于通州。
如东县古为海洋,唐代时逐渐成为陆地,唐将薛仁贵在此驻兵,是马塘镇得名的由来。北宋始设栟茶、丰利二镇,范仲淹所修“范公堤”贯穿全境,至明代逐渐繁荣,掘港有“十里小扬州”之称,佛教兴盛,庙宇众多,至满清始废。
1940年冬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挺进通(南通)、如(如皋)、海(海门)、启(启东),同时将原如皋县分设如西县和如皋县(如皋东乡)。1941年起,如皋县隶属于苏中第四行政区。1945年秋,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皋县易名如东县,隶属南通市管辖。
4. 如东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如东
如东县是中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县,为南通地区的北三县之一。
如东为“如皋东乡”(即如皋东部的地区的意思)之略。如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一直为原如皋县的一部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东县人民政府成立。
和其他南通的中、东部地区一样,现今如东一带古时大都是长江口的沙洲或尚未成陆。
汉代,今如东中部一带有一块叫“扶海洲”的沙洲。南北朝时,这块沙洲与古扬州东部的沙咀的并接。这次并接使扬泰砂咀(旧称蓼角嘴)向东延伸了50多公里,达今长沙镇以东。西汉时,吴王刘濞领三郡五十城(如东在其境内),“东煮海水为盐”,开了淮区煎盐的先河,如东出现第一批“盐丁”。
三国时期,战祸频仍,北人避乱南徙,其中不少人来到如东。此后,外来人口带来了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加上当地鱼盐之利,如东地方经济不断上升,后来又成为海防口岸。宋人孙觉《过掘港营寨》诗句“海口来屯数百兵”、“石炮声疑霹雳声”,描写了当时的情景。随着唐宋时期范公堤等海岸工程的修筑,如东的陆地区域大致稳定下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止和抵御倭寇入侵,在掘港建“备倭营”,设东营和西营,派重兵把守。掘港遂成扬州门户,海防要塞。外来人口及军士的增加,使交通便捷,商业兴旺,市井繁荣。不久,经营笔墨纸张与茶烟锅席的徽商、经营酿造业的晋商以及经营竹木、油漆的浙商纷至沓来,渐在市场独领风骚,形成流派。以海鲜为主料,具淮扬风味的餐饮业更为发达,有“十家三酒店,一日两潮鲜”之说。明朝中期以后掘港也因其商贾云集、百业兴旺而被誉为“小扬州”。
到了20世纪初,出身于南通地区的末代状元张謇实业兴国,组织了江浙一带士绅在长江口以北漫长的江苏海岸投资垦荒、围海造地,如东一带的沿海也在其中。围垦不仅给如东增加了新的土地,还带来了海门、启东一带的移民。围垦一直没有中断,如东的沿海目前仍有局部围垦活动。
5. 我想知道南通如东的一些历史
◇838年(唐开成三年)七月,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大师(注:日本最澄法内师弟子,最澄法师曾入唐师从行满容大师,后回国创建日本天台宗)随日本第十三次遣唐使藤原常嗣来到中国,求法巡礼,在如东沿海搁浅,曾在如东一带辗转,途经掘港,拜谒国清寺,瞻礼道场,参拜祖师,在寺中住歇半月有余。回国后,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书中多处提及掘港及国清寺。
◇1645年(清世祖顺治二年),如皋(当时如东属如皋)的民众反抗清朝的剃发令,陈君悦等人发动起义与清兵作战,后被镇压。
◇1938年,中共江北特委到如皋(东)何家灶,建立淮南盐管地区第一支海上地方武装:盐民自卫队。1941年4月,新四军在何家灶创建海上武装部队:苏中军区海防大队。1942年11月,建立苏中军区海防团,团长陶勇兼,团部设在何家灶。1943年11月苏中海防团在何家灶发展壮大为苏中海防纵队,司令员陶勇兼。1945年10月海防纵队组建为华中海防纵队, 浙东海防大队北撤苏北后及苏北盐阜海防大队先后归华中海防纵队领导。是为共和国海军之发源。
6. 如东文史
如东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北侧,位于东经120°42′—121°22′、北纬32°12′—32°26′之间,其东部、北部濒临黄海。史记春秋之前,长江河口的淤积,浅海沙洲逐步露出水面,形成河口沙洲,史称扶海洲。随着不断的淤积,沙洲与大陆并接,人类的活动区域地不断东移。至唐朝以前,如东地区已有移民。约至北宋,掘港、拼茶、马塘已形成集镇。如东的先民们为了生存抵御持续不断的海潮侵袭,开始围筑海堤。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构筑海堤受到地理条件、科学手段乃至地方官吏的割据等限制,围筑海堤只能是分段实施,抵御海潮的效果也较差。随着海岸线的推进,特别是在1128年黄河南迁至1855年黄河北归的700多年内,海势加速东移,地理环境、人口增长等都发生很大变化,对挡潮防汛的要求就更为提高。纵观古代、近代、现代如东海堤的变迁史,实际上就是如东的一个演变史。本文对如东海堤的历史作粗浅研究。 一、如东古海堤 1、关于范公堤——事实上范公堤建于盐城境内,是在李堤的基础上续建、改建而成。李堤是由唐代的淮南西道黜陡使李承主筑、后由北宋王文祜续筑,其主要堤段均在盐城地区,史称“常丰堰”《新唐书.李承传》及《光绪.盐城志》均有记载。约在公元780年筑成。北宋天禧五年,范仲淹来到东台西溪担任盐监官,将原有李堤改筑、维修,史称“捍海堰”,成堤时间在公元1024—1028年(唐天圣年间),起自大丰的白驹、草堰一带至富安、李堡一带《嘉庆.东台县志》。范公堤也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范仲淹主筑,第二阶段由泰州知州张伦主持,见《晏溪志》中记载。根据《中国海塘工程史》记,范公堤高一丈五尺,底脚厚三丈,顶宽一丈,堤顺水势,弯弯曲曲。为了对堤外波浪消能,堤外斜坡较大,同时种上草皮,这也是最早的生物防护吧。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堤线均在高潮带一线,不可能像现代技术可以在低潮滩筑堤。后范仲淹官至宰相,后人为称颂其功德,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又感人至深,于是苏北、苏中的古海堤惯称为范公堤。 2、如东的古海堤——如东古海堤与如东沙洲群并陆有关。如东是由几个沙洲并陆而成,扶海洲在掘港、丰利一带,南沙在拼茶一带,长沙在长沙镇一带。沙洲并陆时均遗留了古河汊潮汐河道和低地的地形,当时海堤很难修筑,因此在唐朝时期只能分段分区修筑散堤,当地群众称之为皇岸,也即是朝廷下令修筑的堤岸。皇岸是由当时的地方官吏主筑,主要是盐官。如泰州知州徐子寅议请盐场官吏分治其境。当时的皇岸堤走向从海安的海防—洋口—环港—长沙—掘港—胜利街—九总桥。之所以在长沙镇转弯,就是因为长沙洲后并到扶海洲上,海堤走其外缘,所以,苴镇是如东最低的地区。王家潭附近的李家河就是沙洲并陆的退化潮水河,当时该段海堤(掘苴闸至长沙镇)也是如东古海堤的险段,老堤1—2公里左右即有一凹形陡弯,堤内有一深塘遗迹,是历史上缺口处,当地称之龙潭,现已修海防公路,遗迹也难以找到。此外,在拼茶镇外,皇岸内侧约3—4里有一夹堤,史称嵇公堤,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总河嵇曾筠主筑,现已平整不复存在。 如东古皇岸目前在如环河西,环港海防公路南侧,尚有一段遗迹。有兴趣者不妨去现场察看一下古迹。 二、如东近代海堤的兴筑 1916年6月,清末实业家张謇集资150万银元,创办大豫垦殖公司,自遥望港北起,围垦大片滩涂,计划48万亩,后配套开垦13万亩,聘请荷兰水利工程师规划、设计,垦区内河道由干河、匡河、横河、明沟四级配套,形成匡田,分级控制,其遥望港、丁店河、兵房河、东凌港形成主要行洪排水河道,至今仍是现在的主干行洪河道,同时相继建造数十座控制闸。七十年代,笔者曾拆除、检修、改建这些建筑物,发现其结构的合理、钢筋比率、混凝土的强度、地基的处理,其精妙准确,令人叹服。 与张謇同时,浙江绍兴邵明华集资34万银元,兴建华丰垦殖公司;上海刘景德、如东丰利周柏英等人合资创办益昌复记公司。至此,如东沿海废灶兴垦,种粮种棉,在东部、北部沿海滩涂快速发展,自遥望港至刘家埠子也形成了近代一道海堤线,目前,沿海公路大都沿此线修筑。 三、如东现代海堤的构筑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老海堤的建设标准均达不到应有的强度、高度、厚度,没有科学的水文计算等分析。1949年7月台风海潮没堤决口,北坎镇5000多渔、盐民严重遭灾,海水倒灌。1951年,如东县人民政府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工代赈兴办老北坎围堤,围堤长度7公里,至此兴起了如东现代围垦筑堤高潮。据统计,自1951年至2007年的五十六年间,如东人民先后进行了18次大规模的围垦筑堤,这些堤防经过五十余年的风风雨雨捍卫了如东百万人民的安全,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载,一届届的老同志继承了先辈与海争地的光荣传统,一代代的科技工作者风里来、雨里去,与海争斗,不断总结先人的经验,提升围垦筑堤的水平。 四、洋口港海堤的兴建开创了高新技术筑堤的先河 2003年,作为江苏沿海新一轮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洋口港正式开工。为了与港口腹地配套,洋口港基础设施投资商——香港保华集团先后出资1.1 亿元人民币,在小洋口兴建洋北二期围堤,在长沙镇所属北坎外滩兴建8公里临港工业区海堤。为确保港口工业的安全, 建设单位在堤身的稳固、环境的保护等,进行了精心的论证、设计、施工,其建设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其防护的标准等都是筑堤史的一个飞跃。随着洋口港人工岛围堤的成功,我们相信,如东沿海围堤今后将进入更快、更高、更好的阶段。 评价答案 您已经评价过! 好:0 您已经评价过! 一般:0 您已经评价过! 不好:0 您已经评价过! 原创:0 您已经评价过! 非原创:0 ) ̄ 若不离 回答采纳率:11.1% 2010-08-20 08:35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 相关内容 •我想知道南通如东的一些历史09.04.29•有谁知道南通如东的 介绍一下10.03.21•如东什么时候能成为市?08.11.11•知道如东这个地方吗 ??08.12.29•现在如东的房子能买吗?谁能告诉我呀?08.11.12 --> 其他答案 历史 ◇公元838年(唐开成三年)七月,日本天台宗高僧圆仁大师(注:日本最澄法师弟子,最澄法师曾入唐师从行满大师,后回国创建日本天台宗)随日本第十三次遣唐使藤原常嗣来到中国,求法巡礼,在如东沿海搁浅,曾在如东一带辗转,途经掘港,拜谒国清寺,瞻礼道场,参拜祖师,在寺中住歇半月有余。回国后,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书中多处提及掘港及国清寺。 ◇公元1645年(清世祖顺治二年),如皋(当时如东属如皋)的民众反抗清朝的剃发令,陈君悦等人发动起义与清兵作战,后被镇压。 ◇公元1938年,中共江北特委到如皋(东)何家灶,建立淮南盐管地区第一支海上地方武装:盐民自卫队。1941年4月,新四军在何家灶创建海上武装部队:苏中军区海防大队。1942年11月,建立苏中军区海防团,团长陶勇兼,团部设在何家灶。1943年11月苏中海防团在何家灶发展壮大为苏中海防纵队,司令员陶勇兼。1945年10月海防纵队组建为华中海防纵队, 浙东海防大队北撤苏北后及苏北盐阜海防大队先后归华中海防纵队领导。是为共和国海军之发源。
7. 如东 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张謇
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
2 沈寿
二十世纪初叶,我国有一位苏绣女子,以精美的绣品名震京华,载誉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
3 李方膺
南通籍著名画家李方膺(一六九六--一七五五),字虬仲,一字秋池,号睛江,乳名龙角,他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
4 韩紫石
韩紫石先生(公元一八五七--一九四二年)名国钧、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省海安镇(原隶泰县)人,因其排行第三,生平业绩颇丰,家乡群众均以“韩三爹”,“紫石”称之,表示尊敬。在北洋军阀时期,他与南通的张謇,位高望重,同被誉为苏北的两大名贤。...
5 张謇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清代状元,实业家,立宪派著名人物。他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 沈寿
二十世纪初叶,我国有一位苏绣女子,以精美的绣品名震京华,载誉世界。她就是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
7 刘瑞龙
刘瑞龙——(1910-1988),南通市人。民国13年(1924年)至17 年秋在南通师 范读书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蒙教育,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多次深入到工人、农民、市民中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
8 曹顶
曹顶(1514-1557),明代通州余西场人。盐民出身,有膂力,胆略过人,曾受雇作船工运盐,后于通州城内一面店干活。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愤于倭寇骚扰虏掠,毅然应募入伍,随即参加江上阻击,大败倭寇,首立战功。...
9 白毓昆
白毓昆(1868-1911),号铣玉,字雅雨。南通市人。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岁中秀才后,入江阴南菁书院,专攻地理学。...
10 顾民元
顾民元(1912-1941),字弥愚,南通市城区人。顾民元在南通中学求学期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受其影响,在恽代英弟恽子强的帮助下,与通州师范学生刘瑞龙等组织“革命青年社”,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逐渐抛弃曾一度接受过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科学社会主义。
8. 如东的资料
如东,江海明珠,风水宝地。她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东北翼、南黄海之滨,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与大上海隔江相邻。她隶属江苏省南通市,是全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县份之一。全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滩涂面积104万亩,总人口111万,辖15个镇。
如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全县三资企业达400多家,外商投资项目规模超10亿美元,年进出口总额超3亿美元;2003年实现GDP超110亿元,财政收入过1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逾百亿元。
如东,县域经济竞争力优势明显。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位列第81位,跨入百强县,也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全国科技、邮电百强县、全国绿色能源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如东,通江达海,交通便捷发达,江海河运畅通。贯穿境内的334、223、203三条省道外与宁通高速公路、盐通高速公路和苏通大桥相连,内与县内1400多公里的等级公路相接,将如东与大江南北融为一体。如东,距上海110公里、南京280公里、南通机场30公里、南通港口50公里。如泰运河从如东境内入海,西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南与长江相连,具有独特的江海联运优势。
正在建设中的20万吨级深水大港——洋口港,是江苏中、南部重要的出海口,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港口;规划建设中的沿海高速公路和沪崇启大通道,使如东直通上海浦东,更紧密地融入上海都市圈。
江苏如东是中国绿色能源县,具有独特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很好,县政府和企业界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和经验。目前250MW规模的风电场项目已经启动,后续还有600MW的风电项目、LNG项目、秸杆发电项目、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这些项目都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有的已申报立项。还有潮夕发电、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柴油、风能制氢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着手进行。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着力打造如东绿色能源县,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如东人矢志不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