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新疆四大历史是哪个

新疆四大历史是哪个

发布时间:2021-02-04 01:16:43

『壹』 新疆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

新疆在古代就属于中国,但是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各地和西汉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

王莽篡汉时期受匈奴袭扰西域陷入分裂,东汉初期(公元73年)窦固等击溃匈奴收复西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少数民族进入西域,如柔然,土谷浑,高车等族。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继续统治西域,唐朝(640年)在西域设置安息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702年(武周时期)设立北庭都护府。

契丹族辽被金灭前后部分契丹族在辽朝皇族耶律大石带领下西迁西域建立西辽统一西域,成吉思汗西征,征败西辽将西域封给其次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国,察合台开始推广伊斯兰教,至十六世纪西域伊斯兰教取代佛教成为主要宗教。

清朝雍正,乾隆先后平定准格尔,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改西域为新疆,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统一管理新疆,清末左宗棠再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刘锦堂任首任新疆巡抚。

武昌起义之后中华民国实际管理新疆,1949年9月25日王震收复新疆,1955年10月1日新疆建立自治区。

(1)新疆四大历史是哪个扩展阅读: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

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贰』 新疆的四个历史什么

应该是下列历史。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建元类卯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经考证在如下地方:

(一)乌孙——现新疆伊宁市及附近几县是乌孙当时一部分。绝大部份,为沙皇俄国侵占。

(二)龟兹——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

(三)焉耆——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四)于田——现新疆和田一带。

(五)若羌——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

(六)楼兰——现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现存有楼兰遗迹。

(七)且末——现新疆且末县西南,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现新疆且末臣河南,有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国家最小。

(九)戎卢——现新疆于田县南。

(十)弥——现新疆南疆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现新疆策勒县南。

(以上四个小国,全在现和田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湮没)。

(十二)皮山——现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尚有汉皮山国城墟,当地人叫破城子。

(十三)西夜——现新疆皮山西南。

(十四)蒲犁——现新疆叶城东一带地方。

(十五)依耐——现新疆英吉沙东南东勒库尔依耐和蒲犁两国虽小,但是汉唐以来东西交通要道。唐玄奘从天竺(现印度)取经回国,取道于此。

(十六)莎车——现南疆莎车县,后被于田吞并。

(十七)疏勒——现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十八)尉头——现新疆南疆乌什、巴楚地。

(十九)温宿——现新疆阿克苏和温宿一带。

(二十)尉犁——现新疆库尔勒、尉犁地方。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现新疆南疆拜城一带。

(二十二)卑陆——现新疆阜康县以北

(二十三)乌贪訾——现新疆离现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

(二十四)卑陆后国——现新疆阜康县东。

(二十五)单桓——现新疆玛纳斯东北。

(二十六)蒲类——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现新疆乌苏县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现新疆昌吉县以西。

(三十)劫国——现新疆呼图壁东北。

(三十一)狐胡——现新疆吐鲁番以北。

(三十二)山国——现新疆南疆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方。

(三十五)师车尉都国现新疆吐鲁番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现新疆奇台周围。

6世纪中期,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在新疆设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管辖

『叁』 谁知道新疆的历史

新疆,古称西域,丝绸之路从境内穿过。历史上长期受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控制。中原王朝强盛时,也在此开设官府进行地域管辖,并对一些绿洲城市国家进行羁縻。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 640年,唐军击败随突厥反唐的高昌王朝,于该地置西州,又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设庭州;同年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702年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唐玄宗年间,唐朝又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非汉民聚居区,则设置羁縻府州。同时,还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一度是焉耆)设军事建制,史称安西四镇。

五代宋辽金时期,因中原大乱而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出现了几个地方政权并列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喀喇汗王朝和于阗等地方政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覆灭高昌与喀喇汗王朝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建立地方政权。于阗是古老的塞人居地。唐朝以后,于阗尉迟王族执政,与中原地区往来密切,因曾受过唐朝册封而自称李姓。

元朝前后,察合台汗国系王侯控制当地人民。1757年,清朝征服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两年后,清朝平定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小和卓反叛,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统一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

1875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1881年,清政府收复被沙俄占领长达11年之久的伊犁。1884年设立新疆省,由巡抚统管全疆各项军政事务,新疆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1911年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在伊犁策动起义,成立新伊大都督府。后来在乌鲁木齐成立比较独立的新疆地方政府。1949年9月25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进驻乌鲁木齐,新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1955年改为自治区。

『肆』 新疆有什么历史文化

新疆,汉称西域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新疆大部自西汉便属中国,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最后一次被侵占是在明清换代时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复故土,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还在大约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天山南北各地,都已出现人类祖先活动的遗迹,其石器型制、打刻技术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与我国甘肃、内蒙、宁夏等地相近。
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大业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汉之际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强盛的游牧民族,初弱,后强盛。匈奴对北方地区,包括西域的统一管辖,为后来全国性的统一局面形成创造了条件。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西汉末,外戚作乱,王莽篡权,内地政局不稳天山南北各地复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
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等率部出酒泉,于天山一带击败匈奴呼衍王部,占据伊吾(今哈密市)。同时,窦固部将、时任假司马的班超受命顺天山南麓西行收复失地,班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家才干,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南征北战,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后受封为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在任期间,还派甘英等人于公元97年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其使团足迹曾抵达波斯湾,使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唐朝统一了西域,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以及回鹘西迁,是这一时期西域历史上的两件大事。 北宋时期,西域存在着高昌回鹘王国、子阗王国、喀喇汉王朝三个并立的地方政权。到了南宋时期,于阗王国并入喀喇汗王朝,但又出现了西辽王朝。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71年改国号为元。蒙元时期西域大部分地区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明代,西域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18世纪中叶,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这对于我国西北疆域的最后界定,新疆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
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改称西域为“新疆”或“西域新疆”,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新疆与内地的军政体制基本一致,国家的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1840年是中国近代社会的重要分界,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和祖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疆各族人民反地外国入侵,反对分裂以及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任务更为繁重。
新疆同祖国的命运越来越密切。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中国领土主权遭到帝国主义的践踏。位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皇俄国在完成对西伯利亚的扩张之后,开始蚕食侵占我国领土。1860年到1851年前,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订》和《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由于清朝衰落,就连毗邻新疆的浩罕小国都有伺机吞并我国领土的野心。一些反动和卓打着“圣战”的旗号,攻城掠地,无恶不作,给新疆人民带来沉着灾难。
沙俄又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清政府在经过一场所谓“海防和塞防密瓜”的争论之后,西北防务生新得到清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
光绪元年(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受令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清军入疆顺应历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至光绪三年底,清军已陆续收复到天山南部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权覆没。光绪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经过与沙俄艰苦的谈判,几经周折,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次年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
1882年,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将迪化直隶州升为府,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实行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性行政管理体制到单一郡县制的转换,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趋于一致。清朝对新疆的经营,无论是规模和范围皆远胜从前历代,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伍』 新疆历史上出现过那些国家

焉耆、姑墨、温宿、鄯善、于阗等。

1、焉耆

焉耆(维吾尔文Qarasahr):地名来自《汉书·西域传》的焉耆国,又称乌夷、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国,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国(旧曰焉耆)。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

清朝光绪二十五年设焉耆府,1950年成立的焉耆专署就是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前身,只是治所由焉耆迁于库尔勒。

2、姑墨

姑墨国的分布地区为今叶尔羌河以北,天山腾格里峰以南地区,治所在今新疆阿克苏。汉时属西域长史府。

南北朝时属魏,附于龟兹。称姑墨,又称亟墨,唐时称跋禄迦,于其地置姑墨州,属龟兹都督府。

3、温宿

温宿国,都城温宿城,东去长安八千三百五十里。有户二千二百,人口八千四百,军队一千五百人。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

东到西域都护治所乌垒城二千三百八十里,西到尉头三百里,北到乌孙赤谷六百一十里,土地物产等都与鄯善诸国相同。东到姑墨二百七十里。王莽统治时期,姑墨王丞杀温宿国王,吞并了温宿国。

4、鄯善

鄯善国是西域古国之一,国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产马、驴、驼等。

本名楼兰。楼兰和鄯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以前称楼兰,以后改国名为鄯善。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共存国600多年。

5、于阗

于阗(tian)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为尉迟(读音yù chí),国祚长达1238年。

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焉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姑墨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温宿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鄯善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于阗国

『陆』 求关于新疆的历史!

看这来个自吧:http://ke..com/view/2824.htm
够全面了吧

『柒』 新疆的历史

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 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哒、吐谷(音:玉)浑等。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中国古族名)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 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突厥是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八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六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

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公元840年,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

瓦剌,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捌』 四大汗国哪个在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

钦察汗国存在时间最长,亦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创立,从1243年一直延续到1420年前后。

蒙古三次西征,铁骑所到之处纷纷归附蒙古,由葱岭至东欧的广阔土地多为蒙古所占。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率领,西征之后,成吉思汗将征服所得的土地分封给儿子作为领地,在此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第二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拔都在西征后于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钦察汗国。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旭列兀率领,西征之后,他同样在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汗国,称为伊利汗国。这样,蒙古人在东亚大陆蒙古本部之外,先后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后三个汗国在相互争斗中先后灭亡,只有钦察汗国一直延续到十五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才渐渐衰落以至于灭亡。

1.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窝阔台及其儿子贵由及他的后人管理,建于1225年,亡于1309年,是四大汗国中国祚最短的汗国。
窝阔台(1186—1241年),成吉思汗三子及其汗位继承人。窝阔台汗国是窝阔台氏族诸汗的世袭领地,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蛮部落的广阔土地和西辽国的部分领土,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城。
1229年,窝阔台继承大汗位后,将汗国领地封给其子贵由。
窝阔台汗死后,中间经过五年的汗位虚悬和三年的贵由汗的统治(1246—1248年)。贵由汗死后,术赤、拖雷后裔宗王与窝阔台、察合台后裔宗王间发生汗位纷争,在钦察汗拔都的支持下,拖雷之子蒙哥于1251年即汗位,汗权由窝阔台后裔转至拖雷后裔。
蒙哥汗即位后,即着手巩固汗的地位,加强汗的权力。对窝阔台后裔诸王中的反抗者进行镇压,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窝阔台之子合丹领别失巴里地区,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之孙脱脱领叶密立地区,海都领伊犁以西地区。
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海都自以窝阔台嫡孙不得立为由,先后联合阿里不花、乃颜、笃哇争夺帝位。1264年,阿里不花之乱被平息后,蒙古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并未终止,当时北方东有乃颜之乱,西有海都称兵。与海都斗争的时间持续更久,继而战败察合台汗国巴刺汗,并于1272年扶立巴刺之子笃哇为汗,使察合台汗国也纳入其势力范围。海都又于1289年进兵哈刺和林城,忽必烈率兵亲征之后,闻讯远逃。但直到忽必烈死时(1294年),海都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海都、笃哇于1301年又举兵东犯,为元军击败,不久海都病死,窝阔台汗国势力渐衰。1303年,海都之子察巴儿与笃哇遣使请和,战事始平。1310年,海都之子察巴儿汗为察合台后裔笃哇之子怯伯所败,窝阔汗国被并入察合台汗国。
2.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元朝的西北宗藩国,统治中亚地区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最盛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
成吉思汗建国后,分蒙古民四千户属察合台;后分授诸子封地,察合台得到从畏兀儿境一直延伸至河中的草原地区,这一带的城郭地区则由大汗直接派官管辖。察合台的大帐设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他在窝阔台在位时期,曾企图排挤大汗在河中城郭地区的势力,遭到窝阔台制止。1241年,察合台卒,次子抹土干之子合剌旭烈继立。1246年,贵由即大汗位后,因与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友善,借口不当舍子传孙,废合剌旭烈,改立也速蒙哥为察合台汗国之汗。贵由去世后,也速蒙哥与窝阔台系诸王一起反对选立蒙哥为大汗,拒不参加选汗的大聚会。蒙哥即位后,命拥护他的合剌旭烈回国复位。合剌旭烈在途中病逝,其妻兀鲁忽乃回至阿力麻里,杀也速蒙哥,自任监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为控制中亚,派跟随他的察合台曾孙阿必失哈回汗国夺取权力,途中被阿里不哥的军队俘获。阿里不哥另派察合台孙阿鲁忽去阿力麻里统治汗国。这时,由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大蒙古国已陷于分裂状态。阿鲁忽从兀鲁忽乃手里夺取了汗国的权力,并控制了原由大汗直辖的中亚城郭地区,于是不再听命于阿里不哥,拘杀他派来征取钱粮兵械的使者,转而承认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将按台山(阿尔泰山)至阿母河间之地划归阿鲁忽统辖。阿里不哥亲率大军往攻阿鲁忽,大掠阿力麻里等地,阿鲁忽避居斡端(又译忽炭,今新疆和田)。其后双方约和,阿鲁忽娶兀鲁忽乃为妻,稳定了统治地位。1265年阿鲁忽卒,兀鲁忽乃未得大汗忽必烈允许,立己子木八剌沙为汗。忽必烈遣抹土干之孙八剌持诏回国继承汗位。八剌回国后,先不出示诏书,伪装拥护木八剌沙,逐步夺取了汗国的兵权,然后废掉他,自立为汗。不久,八剌即背叛大汗,夺取了大汗属地斡端,同时又因争夺中亚城郭地区与海都发生战争,遭到失败。1269年,八剌与海都在答剌速河畔举行大聚会,划分了各自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其后八剌借口份地不足,渡阿母河攻入呼罗珊,但被伊利汗阿八哈击退,1271年卒。于是斡端等地复归元朝所有。八剌之子笃哇在海都的支持下即位,从此察合台汗国即被海都所控制。笃哇追随海都,与忽必烈为敌,不断侵扰元朝边境,攻掠畏兀儿地区。1298年,笃哇又袭击驻守于金山一线的元朝军队,俘杀守将、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1301年,随同海都与元朝军队大战于帖坚古山(阿尔泰山与扎卜哈河之间),笃哇中矢受伤,海都亦受伤致死,他的势力从而大大削弱。笃哇与海都之子察八儿被迫向元成宗铁穆耳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不久,笃哇与元朝联兵击败察八儿,吞并了大部分窝阔台汗国领地。1306年笃哇卒,其子宽■继立,继续实行与元朝友好的政策。1308年,元朝使臣至撒麻耳干,当地万户向元廷进呈了成吉思汗时代所■造的户口青册。宽■死后,汗位为抹土干之孙塔里忽所得,笃哇诸子举兵反对,国内大乱,察八儿趁机谋图复国,笃哇子怯别杀答里忽,并击败察八儿等,召集忽里台,立其兄也先不花为汗。也先不花为扩大牧场,率军入寇元朝,被元军击败。为了弥补损失,又入侵伊利汗国,元军趁机再度深入中亚草原,他才被迫从呼罗珊撤兵。1320年,也先不花死,怯别立,1323年,与元朝恢复友好,此后双方经常遣使往来。怯别统治时期,察合台汗国统治中心逐渐西移。怯别在那黑沙不附近筑一城,名合儿昔(qar■i,意为宫殿),为可汗居地。1326年,怯别死,其子燕只吉台继立,元朝政府遣木华黎五世孙乃蛮台赴其地“送太宗皇帝旧铸皇兄之宝”。1330年,怯别弟笃来帖木儿继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颁布《经世大典》,其中附图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帖木儿位下,与金帐汗国、伊利汗国相并列。
1331年,怯别之弟答儿麻失里继汗位,他改变以前可汗每年到东境视事的旧例,长期留居汗国西部。在位期间,他下令摒弃佛教,皈依伊斯兰教。1334年,笃来帖木儿之子不赞起兵争位,答儿麻失里战败,被擒杀。不赞改变了答儿麻失里推崇伊斯兰教的政策,优容基督教、犹太教。不赞在位仅数月,同年即为笃哇之孙敞失取代。敞失常驻阿力麻里,因此阿力麻里恢复了它的重要地位,成为察合台汗国东部最重要的城市,罗马教廷派出许多传教士到此传教。不久,敞失被谋杀,其弟也孙帖木儿继立。近代吐鲁番出土的畏兀儿语文书表明,从也先不花到也孙帖木儿,察合台汗国东西部一直维持着统一。后来窝阔台后王阿里算端篡夺了也孙帖木儿的汗位,阿里算端信奉伊斯兰教,故阿■力麻里的伊斯兰势力得到很大发展。1340年,该城发生了许多欧洲传教士被杀事件。阿里算端之后,宽■之孙麻哈没的统治了察合台汗国。不久,察合台后王牙撒兀儿之子合赞又取代了麻哈没的汗,称合赞算端汗。1346年,合赞算端在与大臣合扎罕的战争中被杀,此后继立的察合台汗成为诸侯的附庸,各部也竞相选立傀儡可汗,使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合扎罕控制了汗国西部,立窝阔台后王答失蛮为汗;1349年,又废杀答失蛮汗,立笃哇之孙拜延忽里为汗。合扎罕死后,其子乌巴都剌杀死拜延忽里汗,立也孙铁木尔之子铁穆耳沙。控制今南疆地区的秃忽剌氏贵族卜剌只宣布秃忽鲁帖木儿是也先不花之子,并于1348年立为汗。秃忽鲁帖木儿在札马剌丁长老的说服下信奉了伊斯兰教,并逐步控制了汗国东部。1360年以后,他两度率领大军入侵河中,并留其子亦里牙思火者驻兵其地,使东察合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得到短暂的统一。1362年,乔忽鲁帖木儿死。这时,西部诸侯乌巴都剌之侄迷里忽辛与巴鲁剌氏贵族帖木儿将亦里牙思火者的军队逐出河中,并立麻哈没的汗之子阿的勒算端为可汗。此后,帖木儿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他击败自己的同盟者迷里忽辛,废杀阿的勒算端汗,另立燕只吉台之子合不勒为汗,并陆续兼并各部诸侯,自称算端,不断向外扩张,西察合台汗国于是演变为帖木儿帝国。秃忽鲁帖木儿的后裔仍保有东察合台汗国的汗位,明初,其孙居别失八里。永乐十六年(1418年),可汗歪思西迁亦力把里(今新疆伊宁),明朝史籍即以此城名其国
3.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术赤兀鲁思,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了四子的封地,长子术赤的实际统治地域包括乌拉尔河以东的钦察草原东部和阿母(阿姆河)、锡尔(锡尔河)两河下游花剌子模地区。1243年,术赤第二子拔都结束西征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钦察汗国境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不一。由于统治民族蒙古人只占少数(约数万人),因此,逐渐被周围的大量钦察、突厥蛮等突厥部族所同化,到11世纪前叶,蒙古人已使用突厥语。拔都西征归来后,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萨莱城(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附近)。在汗国内,拔都的13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形成了隶属于拔都及其后裔的半独立国。汗国建立后保持军政合一的统治组织,万户、千户、百户、十户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队编制单位。拔都的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今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1255年,拔都去世。拔都之弟别儿哥在位时,名义上仍对蒙古大汗称藩,实际上汗国已成为独立国。1262年和1265~1266年,别儿哥为了同伊利汗国争夺高加索地区,与埃及建立联盟,由此发展了与埃及的贸易关系,伊斯兰教文化也开始影响钦察汗国。1266年,别儿哥去世,拔都之孙忙哥帖木儿嗣位,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册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里吉背叛,劫走防御海都进攻的皇子那木罕,送到与海都联盟的钦察汗国拘留了数年。到1282年脱脱蒙哥嗣位时,那木罕才被放回。脱脱蒙哥和秃剌不花在位时,领有黑海北岸地区的宗王那海操纵了汗国大权。脱脱汗即位后 ,恢复了汗权。1302年,归顺元廷。1308年,元武宗册封脱脱为宁肃王。1313年,脱脱去世,其侄月即伯嗣位,1314年元仁宗遣使册封,予以承认,此后双方经常遣使往来。月即伯在位时,建立了中央集权,钦察汗国达到了极盛时期。汗国迁都别儿哥萨莱城(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与伊利汗国、埃及等国通好,对外贸易兴隆。伊斯兰教在伏尔加河下游广泛传播,此后诸钦察汗都信奉伊斯兰教。1357~1380年间,由于内讧,钦察汗更替了20多人,1380年,白帕汗脱脱迷失控制了钦察汗国的主要疆土,成了钦察汗,从此钦察汗全都出自白帐系。
14世纪90年代后期起,白帐汗国那颜也迪古把钦察汗国大部分疆土统一起来。蒙古贵族对外不断进行掠夺战争,内部又互相争斗,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汗国走向衰落和瓦解。先后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国,钦察汗国中央直辖的只剩下有限的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1502年,大帐汗国灭亡。
钦察汗国从建立之初就分裂成斡儿答家族、拔都家族、昔班家族、莫斡勒家族、脱花帖木儿家族,只是拔都家族实力最大,一般提到钦察汗国,都是拿拔都家族来代表。明朝消灭元朝的那一个时候,连实力最大的拔都家族都被新兴起的大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东欧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4.伊利汗国大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元朝西南宗藩国,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统治波斯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伊利(il),突厥语“从属”之意。
1221~1222年,成吉思汗在攻灭花剌子模的战争中,占领了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1231年,窝阔台遣大将搠里蛮统诸部军三万西征,攻灭在波斯西部复国的花剌子模算端(Sulan,阿拉伯语“国王”之意)札阑丁,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区。其后,谷儿只(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鲁迷(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等国也先后归附蒙古。窝阔台命搠里蛮领所部军队镇戍波斯,并设置了管辖阿母河以西波斯各省的行政机构。1251年蒙哥即位后,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以阿儿浑为行省长官,设治於呼罗珊的徒思城(今伊朗马什哈德附近)。1252年,蒙哥遣同母弟旭烈兀分镇波斯,统兵徵讨尚未降服的国家,以搠里蛮军和出征怯失迷儿(克什米尔)等处的蒙古军并隶旭烈兀,又命诸王各从所属军队中签发十分之二随从出征。1256年,旭烈兀军攻灭盘踞拶答而(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诸山城的“木剌夷国”(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势力。其他伊斯兰教徒称他们为mulidah,意即“异端者”)。1258年攻陷报达(伊拉克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Khalifat,伊斯兰教主的称号),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1259年,分兵三路,侵入叙利亚。次年春,旭烈兀得知蒙哥卒於四川,於是留先锋怯的不花继续征进,自率其馀军队退回波斯。九月,怯的不花军在阿音札鲁特被密昔儿(埃及)算端忽秃思军击溃,蒙古所占叙利亚诸城尽失。 旭烈兀回波斯后,获悉忽必烈已经即大汗位,并与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汗位之争,遂不再东返蒙古。他向争位双方派出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为大汗,指责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母河以西直到密昔儿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为旭烈兀的领地,从而建立了又一个汗国。其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设宰相以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命长子阿八哈领汗国东部呼罗珊等省地。1262年,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别儿哥汗为争夺旭烈兀控制下的阿塞拜疆地区,发兵来攻,双方激战两年多。别儿哥虽然退回,但此后两蒙古汗国经常为领土争端发生冲突。 1265年旭烈兀卒,诸王、大臣奉阿八哈嗣位。阿八哈以未得大汗许可,只权摄国政,同时遣使报丧,於是忽必烈派使者持诏立他为汗。现存1279年阿八哈颁发的一张敕令上,盖有汉字“辅国安民之宝”方印,当是忽必烈颁赐给他的王印。阿八哈即位后,始定都於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以蔑剌哈为陪都。忽必烈大举攻宋,征工匠於阿八哈,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马因等入京应命,回回炮技术因而传入中国。1282年阿八哈卒,弟贴古迭儿(又名阿合马)继立。1284年,阿八哈子阿鲁浑声言其父尝受大汗册命,汗位应当属己,於是在权臣不花支持下起兵推翻其叔,并遣使入元奏报。忽必烈命他继承汗位,并授不花为丞相。在此之前,忽必烈遣孛罗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国,1284年到达。孛罗在元朝历任要职,学识丰富,阿鲁浑将他留在汗廷参议政事。阿八哈、阿鲁浑父子为夺取叙利亚之地,采取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结盟的政策,和拜占庭亲,并遣使赴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1291年阿鲁浑卒,弟海合都(又名亦邻真朵儿只)继立。海合都挥霍无度,国库空虚,於是仿效元朝钞法,在孛罗丞相指导下印造发行交钞(见钞),但行用未久即废。1295年,权臣谋杀海合都,奉诸王拜都为汗,阿鲁浑子合赞起兵讨灭叛者,夺取汗位。合赞为取得当地封建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信伊斯兰教,并定为国教。他的即位和改变宗教信仰,都得到元成宗铁穆耳的承认。1298年,合赞遣使入朝,贡珠宝等物。蒙哥时,曾以彰德路为旭烈兀分地,这时,成宗即将旭烈兀分地历年应得岁赋赐合赞。现存1302年合赞致法国国王信上,钤用汉字“王府定国理民之宝”方印,当是元朝新颁给伊利汗的王印。合赞汗即位后,大力进行社会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赋税、驿站、货币等制度,限制蒙古贵族、将校和官吏对人民的横徵暴敛,使农业、工商业得到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他还鼓励发展科学文化,在首都兴建天文台,设立学校,命宰相拉施都丁编纂《史集》。合赞通晓多种语言,对天文、医学和许多工艺都颇有知识,尤精通历史,被誉为贤君。他与密昔儿的马木路克王朝为争夺叙利亚多次发生战争,察合台汗国的笃哇汗乘机攻占伊利汗国东部的吐火罗(今阿富汗东北部)之地。1304年合赞卒,弟合儿班答继立,号完者都汗,迁都於新建的孙丹尼牙(今伊朗阿塞拜疆苏丹尼耶)。合儿班答遵循其兄政策,仍用拉施都丁为宰相,继续发展经济、文化。拉施都丁除完成《史集》巨著外,还编纂了一部《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介绍中国历代的医学成就。这时,元成宗与笃哇、察八儿达成和议,蒙古皇室的内争暂停,东西驿路畅通,伊利汗国和元朝的使节往来更加频繁。1305年,合儿班答致信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宣告此事,信上钤用汉字“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方印。1316年合儿班答卒,子不赛因嗣位,还都桃里寺。权臣出班有拥立之功,不赛因为他向元朝请封,1324年泰定帝授出班“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赐银印、金符。出班专擅国政,诸子皆居要职,与不赛因发生矛盾。不赛因杀其第三子,出班举兵叛,兵败被杀。经过这次内乱,国势削弱,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同时迸发。 1335年不赛因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权臣、统将各自拥立傀儡可汗,互相攻杀。1355年,钦察汗国札尼别汗攻入桃里寺,杀操纵朝政的出班后人,伊利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在纷乱中,一些地方贵族也乘机独立,形成割据局面。据有报达的蒙古贵族哈散(札剌亦儿氏)於1340年自立为汗。1358年,其子兀洼思汗兼并阿塞拜疆等省地,移都於桃里寺,史称札剌亦儿朝,14世纪末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阅读全文

与新疆四大历史是哪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