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丹阳历史历史有哪些

丹阳历史历史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2-04 00:12:47

1. 丹阳镇的历史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吴(指三国时吴国地域)丹阳有四:一为汉郡,一为吴郡,一为秦县,一为唐县。这四个“丹阳”出现在不同的时代的地点,同时又有郡、县、镇之分。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0年)推行郡县制时,曾在今苏皖边界与今南京市江宁区境西南设丹阳县(辖地约在今江宁与溧水,当涂二县交界处),此谓之“秦县”。县治历沿以后几个朝代直至隋朝。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县废,其地大部分并入溧水县。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为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此谓“汉郡”。
三国初,孙权以吕范为太守,将丹阳郡从宛陵移至建业(今南京)城东部,史称“吴郡”。吴嘉禾三年(234年),诸葛恪(203-253年)曾任吴国抚越将军,丹阳太守。东晋时,谢安之妻兄刘还在京师担任过丹阳尹(《晋书-刘-传》)。
有了“汉郡”、“吴郡”后,习惯上把原丹阳县称作“小丹阳”。《今县释名》记述:“……汉武帝设置丹阳郡,乃于县称小丹阳以别之”。今本《辞海》注丹阳为古县名。“阳”一作“杨”。秦置。治安徽当涂东北小丹阳镇。因汉以后属丹阳郡,故又称此处为“小丹阳”。唐贞观初并入当涂县。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曾过此至钱塘。那么,怎样认识这“杨”和“阳”呢?
《晋书·地理志》将“丹阳”记为“丹杨”。并解释“杨”,缘于“山多赤柳而名”。但据考,丹阳附近只有乔木山、太平山、鸡冠山等,并无丹杨山。而且按照植物生长特性,此一带山上植物是以绿色为主的,而“赤柳”却实属罕见。传说中的秦始皇东南巡时见山多赤柳,因名丹阳,也仅为传说而已,是无从稽考的。对此,清代《重修江宁府志》有了指正:“丹阳之县见《秦始皇本记》,……若因赤柳为丹阳,其言晚出唐修之晋书,宁必信乎?”这种说法是很有见地的。笔者与此意见同。《景定建康志》:“郡国有赭山,其山丹赤。”又引北宋《太平寰宇记》云:“赭山亦名丹山,唐天宝中改为绛岩山,丹阳之义出此。山临平湖,湖亦以丹阳名。今此山在溧水、句容两水间。以此证之,则丹阳为山名,山南为阳故曰丹阳。赭山、绛岩山、丹山,皆为赤山之意。”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设刺史部十三州,丹阳郡属扬州。扬州治所在在秣陵城西西州桥与冶城之间。
南朝谢?《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中之丹阳,指的古都建康丹阳郡(时,丹阳郡治所设在建康城内)诗句:“……汀葭稍靡靡,江(tǎn)(初生的芦荻)复依依。田鹄远相叫,沙鸨(比雁大的水鸟)争复飞。”写南京古城江边景象。“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诗中的“楚山”、“吴岫”即指古都建康周围之群山。“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中之“郊”即指建康城郊。
南朝陈代高僧昙瑗《游故园》诗:“丹阳松叶少,白水黍苗多。浸淫下客泪,哀怨动民歌。春淫度短葛,秋蒲没长莎。麋鹿自腾倚,车骑绝经过。萧条四野望,惆怅将如何?”写南陈时,建康城内受灾人民的苦难和四野的萧条景象。
而李白诗《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中之丹阳,乃指唐时的丹阳县,即今苏皖交界处的小丹阳。“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中所写之城,即唐丹阳县之城墙。诗中时作《白词》“放歌丹阳湖”之句中的丹阳湖,即丹阳附近赭山脚下的丹阳湖。小丹阳地处吴头楚尾,三面丘陵,一面临平原圩区。为“江(江宁)当(当涂)锁钥”。春秋时,吴、楚常在此引起战争。秦时,城初建;汉时,称此处为”楚地十六城之一” (语出《汉书》)。此地为汉江都王刘敢的食邑,并为其诸侯国之都城。从秦建县后历沿至隋而废。唐武德三年(621年)重置丹阳县。至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县降为镇。李白写此诗时,丹阳实际上已降为镇了。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六):“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峰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有的注书中将此诗中之丹阳注释成了今镇江市之丹阳,实为误解。此诗中之丹阳,实是指吴郡丹阳。三国时的丹阳郡治,即在南京城中。南京城的石头山、幕府山等和镇江江边的北固山、焦山等,同为古吴地的军事要隘,故李白诗中称“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诗中是写战船浩浩荡荡,顺江东下,经过古丹阳郡(建业城)和京口北固山一带,而今镇江之丹阳并不在长江边,更非位于镇江的上游处。在那里,哪里会见到“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峰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的壮观景象!
和李白同时代的孙逖(701--740)《丹阳行》诗:“丹阳古都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昔年王气今何在,并向长安就尧日。……唯有空城多白天,春风浩荡无人见。”诗中所写,清清楚楚地都是古都金陵的景色和往事。
与李白、孙逖同时代的严维(--780年)有《丹阳送韦参军》诗:“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很清楚地写明他是在丹阳城的长江边给友人送行的。而此丹阳当然绝不可能是远在长江以南数十里外的今镇江地区的丹阳小城。
元朝《至正金陵新志》载:“丹阳废而存丹阳镇,但镇江有丹阳县,故亦呼(江宁)丹阳为小丹阳,镇江(丹阳)为大丹阳。
元代著名词人萨都剌《水龙吟?赠友》:“秃鬓西风,短蓬落月,东吴西楚。怅丹阳郭里,相逢较晚……扬子江头,冻沙寒雨,暮天飞鹭。待明朝酒醒,金山过,瓜洲渡。”
至于后人诗歌中所写的“丹阳”,如明代中期陈所闻《南仙吕桂枝香-代寄丹阳》曲中有“望仙舟,你为甚雁去丹阳郭,我霜寒白玉楼”等句;明胡奎《丹阳》(“丹阳郭里夜闻箫,无限离情付柳条。却忆故人千里外,山青月白思遥遥。”等等,则多为怀古之作品中的古南京城的代称。

2. 丹阳郡的历史沿革

建安十三年(208)首次分出新都郡(今安徽黄山一带),郡治仍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权弟孙翊在丹阳做过太守,被边洪刺杀,属下戴员等反叛。另有丹阳县,《今县释名》记述:“……汉武帝设置丹阳郡,乃于县称小丹阳以别之”。今本《辞海》注丹阳为古县名。“阳”一作“杨”。秦置。治安徽当涂东北小丹阳镇。因汉以后属丹阳郡,故又称此处为“小丹阳”。唐贞观初并入当涂县。
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曾过此至钱塘。那么,怎样认识这“杨”和“阳”呢?晋《晋书·地理志》将“丹阳”记为“丹杨”。并解释“杨”,缘于“山多赤柳而名”。但据考,丹阳附近只有乔木山、太平山、鸡冠山等,并无丹杨山。而且按照植物生长特性,此一带山上植物是以绿色为主的,而“赤柳”却实属罕见。传说中的秦始皇东南巡时见山多赤柳,因名丹阳,也仅为传说而已,是无从稽考的。对此,清代《重修江宁府志》有了指正:“丹阳之县见《秦始皇本记》,……若因赤柳为丹阳,其言晚出唐修之晋书,宁必信乎?”这种说法是很有见地的。《景定建康志》:“郡国有赭山,其山丹赤。”又引北宋《太平寰宇记》云:“赭山亦名丹山,唐天宝中改为绛岩山,丹阳之义出此。山临平湖,湖亦以丹阳名。今此山在溧水、句容两水间。以此证之,则丹阳为山名,山南为阳故曰丹阳。赭山、绛岩山、丹山,皆为赤山之意。” 武德三年(620)以郡改扬州。从西汉至唐代,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时期,丹阳郡(丹杨郡、丹阳尹)一直隶属扬州刺史部。

3. 丹阳有什么古迹

1985年8月,丹阳县人民政府首批公布陀罗尼经幢等15处,为丹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回7月,丹答阳市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凤凰山遗址等13处,为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第三批公布巴斗山战斗旧址等27处为丹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亦称尊胜石幢,为石质。始建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原立于城内云阳桥(即贤桥)东北高陵寺放生池前,后移至老公园内,1972年移至新民中路文化馆活动楼东南角。现存石幢高2.16米,围长1.6米,呈八角形,每面宽0.2米,上书陀罗尼经文,并有浮雕佛像装饰。
2、石曼卿神道碑
石曼卿神道碑位于丹阳市云阳镇乔家巷老中医院天井东侧。碑文:“先贤石曼卿神道”,下款:“明万历壬子岁苏州旷鸣鸾立石(阴刻楷书)”。碑高1

4. 丹阳历史人物近代

丹阳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走廊,位于江苏省南部,属太湖流域片区。东距专上海200公里,西距省属城南京68公里;西距省城南京68公里;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相邻,西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相连,南与常州金坛区接壤,北接镇江新区,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现为镇江市行政代管。
丹阳古称曲阿,后取“丹凤朝阳”之意而得名。丹阳市历史悠久,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建置始于战国,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齐梁故里。

5. 丹阳的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来代,丹阳境自内就有人类活动。
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
新莽始建国元年改曲阿县为凤美县。
东汉初复名曲阿县。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为云阳县。
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
民国元年(1912)丹阳县直属江苏省。
1949年4月丹阳全境解放,属镇江专区。
1958年9月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丹阳县属常州专区。
1959年9月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丹阳县属镇江市代管。
1987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为丹阳市,仍属镇江市代管。

6. 丹阳的由来..

1.铜的别称。 唐 吕巖 《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专阳。”宋 赵令畤 《侯鲭属录》卷一:“余家有古镜,背铭云:‘汉 有善铜出丹阳,取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补之。’不知‘丹阳’何语,问 东坡 ,亦不解。后见《神仙药名隐诀》云:‘铜亦名丹阳。’” 2.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3.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丹阳虽上仙,安能弃轮迴,舍因缘,自脱於人世苦海之外耶?”明 李贽 《复丘若泰书》:“非谓必如何空之而后可至丹阳境界也。”

7. 丹阳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啊

1、包咸

包咸(前7年-65年),字子良,会稽曲阿(今江苏丹阳)人。东汉经学家。建武年间,任职谏议大夫、侍中、右中郎将。永平五),官至大鸿胪。永平八年,去世。

2、韦曜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东吴四朝重臣。韦曜是中国古代史上从事史书编纂时间最长的史学家,后世《三国志》多取材其《吴书》。少时好学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中书郎等职。

8. 丹阳有什么民间传说

每个地方都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我在这里例举三个:

1,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并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也被改为了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费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地来破坏此地的“王气”。
原来,秦始皇这样做是有他的原因的。当初,他在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便占卜称:云阳有“王气”。因而,秦始皇很是害怕丹阳会出皇帝来争夺他的江山,所以就立即下旨来破掉丹阳的“风水”。这其中的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第二个举措,就是将“会稽驰道”经过丹阳的地段改得弯弯曲曲“截直道使曲”,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弯道,其目的也是为了破丹阳的“王气”。
这名字也改了,道路也弄完了,但是方士的预言最终还是不幸应验了。在秦始皇死后的430年(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 今丹阳司徒镇 ),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被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被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其中的一位是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被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另一位便是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549年在一场大祸中身亡,享年85岁,被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2,学问的来历
孔夫子带了弟子们出游。一天,路过一个村庄,只见有户人家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家财万贯不算富,膝下无子亦有福
孔夫子看完,想了半天,也没弄懂是什么意思,他回头问了:“弟子们,谁能解出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诸弟子有的直搔头皮,有的低头不语,有的干脆摇头表示答不出来。没有办法,孔夫子只好去请教户主。
孔夫子敲门进去,向户主说明来意。户主答道:“老夫子见笑了,这副对联写的是我家事实。小老儿有闺女十个,一个闺女一千金,十个闺女就是十千金了,所以对联:‘家财万贯不算富’,还有,小老儿膝下无子,常言道女婿是半子,小老儿十个女婿,个个争先孝顺我。我们老两口常常被女儿、女婿你争我拉地请去吃饭,比那些天天和儿子、媳妇争争吵吵的人家要有福气多了。所以说:‘膝下无子亦有福’。”
听完户主的解释,孔夫子不禁称赞道:“妙哉!”再一看身后的众弟子,个个面带愧色。孔夫子对他们说:“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不耻下问,乃学习美德也,何必羞愧!”老师的一席话,说得弟子们个个点头称是。师生一行向户主道过谢,又上路去了。

3,双墩山的故事
相传古代,在曲阿(e)今丹阳,近郊区的地方,有一条龙受伤未愈,生命岌岌可危。此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晓,但又不能大肆宣扬,让凡间的子民知道龙所在的位置,于是,只好派天上的神仙下凡去医治,并以打雷闪电为信号,信号一到即刻返回天庭,不可逗留,以免招摇。这位神仙在接受了玉帝的旨意之后,挑着两担的药慌忙上路,谁知路途遥远,虽然步履快捷,但最后还是在半路收到了即刻回天庭的信号,这位神仙也没有办法,只好放下肩上的两担药,回到了天庭。而这两担的药随着日子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两座山,那根扁担便变成了一条小路,随后双墩山由此得名,而那条龙所在的位置也不曾知晓。只是在后来听人说,大跃进的时候,人们想开山植被时,挖到过一个洞,掏开一看,千百条蛇缠绕在一起,其中有一条相对粗张的蛇头戴皇冠,人们见此恐慌惧怕,丢器而逃,蛇群隔天后也不见踪影,耐人寻味。人们也由此对两座山的传说心生的崇敬,纷纷将自己家祖辈的坟墓迁至至此,以享极乐世界之福。
(后记:由于现代化发展,各种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双墩山名存实亡,因为一座山已被铲平,家家迁祖坟,听说,迁坟那天,鞭炮声响彻天际。)

9. 丹阳古今的历史概括

丹阳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走廊,位于江苏省南部,属太湖回流域片区。东距上海200公里,答西距省城南京68公里;东与常州市新北区、武进区相邻,西、北与丹徒区相连,南与常州市金坛区接壤。

历史沿革:

  1. 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2. 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不久又更名为曲阿县。

  4. 新莽始建国元年改曲阿县为凤美县。

  5. 东汉初复名曲阿县。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为云阳县。

  6. 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

  7. 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

  8. 民国元年(1912)丹阳县直属江苏省。

  9. 1949年4月丹阳全境解放,属镇江专区。

  10. 1958年9月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丹阳县属常州专区。

  11. 1959年9月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

  12. 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丹阳县属镇江市代管。

  13. 1987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为丹阳市,仍属镇江市代管。

10. 丹阳镇的历史沿革

古人在这里兴修水利,建有九重水堰故称九重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资料都将该地称为九重堰内。近代声称容是蒙古人的后裔在此修建九重院而得名之说实为误传,这种谬传是因堰和院的读音近似造成的。
古代为九重堰。
1958年建九重人民公社,隶属于邓县(今邓州市)。
1969年1月26日,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在九重陶岔石盘岗开工。
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竣工,丹江口水库淹没淅川大面积土地,1972年12月,邓县的九重、厚坡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划归淅川县,由此邓州市所辖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陶岔村划归淅川县,但邓州市保留了渠首两岸100米的管辖权和行政机构管理权。
1984年改九重人民公社改为九重乡。
1996年九重乡升格为九重镇归淅川县管辖。
2007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九重镇正式更名为丹阳镇(但淅川人民政府门户网对外一直对九重镇称九重镇。)

阅读全文

与丹阳历史历史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