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给小孩子讲历史故事
儿子问:颜良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在下头就这个话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我们该怎么给小孩子们讲历史。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农民起义的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偏差,例子有很多。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脑子里的印象一直是个温文儒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关云长》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呀? 我其实有个略显极端一点的看法,没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历史观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小孩子去“树立”历史观,就像骑着自行车上高速一样荒唐——没那排量啊。给小孩子讲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所以别掺杂太多说教,单纯讲故事就够了——讲得有趣,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树立了历史观,再来分辨对错也不迟。 当然,如果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比如张泉灵在文章开头碰到的问题,就可以这么解决: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语重心长地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和颜、文二人的上司袁绍的关系说起。而要说清曹、袁渊源,就得先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进京呢?这就得先谈谈党锢之祸以及西北军阀与诸羌关系演变……”——讲到这里,小孩子多半听得不耐烦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脱。
Ⅱ 如何向孩子讲述历史记忆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由郭柯指导的纪录片《二十二》在当天上映。如果单看电影名称,或许不会有人想到,这是一部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片子。五年前,郭柯还拍过一部同主题的纪录片《三十二》。纪录片以数字为片名,是反映拍摄此片时,在中国大陆幸存的慰安妇数量。到影片上映时,仅剩9名慰安妇还活在这个世界。五年间,这一数字从32下降到22再到9,郭柯在跟时间赛跑,也是在跟历史的真相进行较量。
哪些历史内容可以出现在教科书?对历史事件应挖掘到何种程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随时代前行而逐渐发生着变化。
《正在形成的历史》一书作者凯尔·沃德曾对美国不同时代的教科书做了一项调查。他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以及该如何对学生解释是不同的,这从教科书对女权运动的描述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有关女权运动的报道一下子多了起来。与此同时,女性职场问题也频频出现在电视辩论节目中。时代对女权的看法不同于以往,这与教科书所呈现出的女权内容发生了冲突。
正像中国教科书中没有提及“慰安妇”的内容一样,当学生通过《二十二》这部纪录片了解到慰安妇的史实时,时代与课本的冲突便无可避免。
虽然教科书的编写者以及教材编委会对这一点持有绝对话语权,但是,当历史课本走进课堂,对历史的解释就交到了每一位老师手中。
但是,当时代议题得到推进,当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当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书本上呈现的历史便会自然而然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将成为历史的解读者。
Ⅲ 儿童中国历史 怎样教孩子读懂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其次要寻找合适的方法 最后要坚持
Ⅳ 如何加强历史教育 让孩子了解历史
学好历史确实很重要,不光是为了考试。主要还是要激发他对历史的兴趣,以中国内历史为例容,比如多了解一些典故、文学作品,从古代众多优秀的诗词歌赋中可以看出古人闪光的智慧,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一定会对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多了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以一个人一件事为基点,逐渐延伸拓展,对历史学习便渗透其中了。总之一句话,真想学好记牢就得靠兴趣。根据您孩子的特点再自己斟酌吧。
Ⅳ 怎样正确和孩子讲述历史
儿子问,颜良和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个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们在跟帖里就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出另一个话题——我们该怎样给小孩子讲历史。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的课,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起义的农民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剧,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给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温文尔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电影《关云长》里姜文饰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
我其实有个极端一点的看法,没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历史观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小孩子去“树立”历史观,就像骑着自行车上高速一样荒唐——没那排量啊!讲给小孩子听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所以别掺杂太多说教,单纯讲故事就够了——讲得有趣,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树立了历史观,再来分辨对错也不迟。
当然,如果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语重心长地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和颜、文二人的上司袁绍的关系说起。而要说清曹、袁间的渊源,就得先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进京呢?这就得先谈谈党锢之祸以及西北军阀与诸羌关系演变……”讲到这里,小孩子多半听得不耐烦,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脱
Ⅵ 怎么给小孩讲中国近现代历史
当然是从我们领袖毛主席讲起啦
Ⅶ 怎样给小孩子讲历史故事
儿子问,颜良和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个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们在跟帖里就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出另一个话题——我们该怎样给小孩子讲历史。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的课,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起义的农民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剧,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给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温文尔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电影《关云长》里姜文饰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 我其实有个极端一点的看法,没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历史观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小孩子去“树立”历史观,就像骑着自行车上高速一样荒唐——没那排量啊!讲给小孩子听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所以别掺杂太多说教,单纯讲故事就够了——讲得有趣,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树立了历史观,再来分辨对错也不迟。 当然,如果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语重心长地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和颜、文二人的上司袁绍的关系说起。而要说清曹、袁间的渊源,就得先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进京呢?这就得先谈谈党锢之祸以及西北军阀与诸羌关系演变……”讲到这里,小孩子多半听得不耐烦,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