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高三美术复习生 想问一下老师 今年课改后的 历史怎么学好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课改后怎样学呢 谢
平时做好笔记,每次学习时候最好列一个大纲,在脑子里记一遍,将重要的历史观点都写出来,平时多看几遍。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上课听讲了,哈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Ⅱ 如何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认识要到位
1、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的思想。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二是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适时有效地进行点
拨和引导;三是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2、克服“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倾向,做到:不学不讲,不练不讲。
3、把“考什么,怎么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考什么包括:知识和方法;怎么考包括:题型和要求。
4、一轮复习要做到:以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基本用途为主线,以提升学科能力为核心。
5、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思。
教师精讲要做到:“六讲、三不讲”。一类是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一类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忘点。三不讲是
,学生会的或经过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能弄会的不讲;与高考无关的内容不讲;讲不透或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多思。一是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思考机会,二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三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是要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二、备课要充分
备课就是一种策划,其目的在于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研究
(1)对考试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研究。
(2)对设题角度和命题方式的研究。
(3)对各种课型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这三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2、进行单元备课
(1)考点及要求
(2)知识网络结构
(3)基本题型及相关解法
(4)整体安排及具体教法
3、按课型书写课时教案
(1)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程序的设计:
(3)考点突破的方法:
(4)解题规律的总结:
三、课型要明确
1、内容复习课
2、专题训练课
3、试卷讲评课
四、操作要得当
1、内容复习课操作要点:
(1)复习内容一定要先让学生看。
方法:学案导学、尝试练习、知识问题化。
(2)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所学内容在高考中的要求(层次、题型、难度、及附分等等)。
(3)一定要突出重点或主干。
(4)一定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5)一定要把知识的应用与内容的复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2、训练课要点
训练课的是复习课要求的消化、落实和延伸,往往与内容复习课同步进行。在使用时要重视以下要点:
(1)坚持“三精”原则。即精选、精炼、精评。
(2)要重视能力题和难度题的分解。
(3)要坚持让学生在做中学。
题要让学生读,思路要让学生想,规律要让学生总结,体会要让学生谈,
3、试卷讲评课要点:
(1)两类问题必讲:一类是教师认为的重点知识和典型题型;一类是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其目的在于突破考点问题和学生
的薄弱
(2)试卷讲评的基本原则:即讲答案,注重规范;讲问题,注重纠错;讲知识,注重强化落实;讲思路,注重培养能力。
(3)两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类问题的讲评方法:着重放在考了什么、怎么考的如何做的三个方面。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或进行必要的变式训练,以达到
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种方法。首先由教师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种方法。先让存在问题的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然后针对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种方法。教师先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思,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教学归纳和总结。
(4)针对突出问题,使用“满分卷”和“二次作业”的做法,予以强化落实。
Ⅲ 浅析高三最后阶段怎样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能充分体现史学“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的功能。
寻找热点要注意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
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
具体地说要求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就某一热点问题研究其可能
从哪些角度设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怎样规范答题切忌泛泛而谈、
过于空洞抽象。
要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
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其设问的角度大都很小、
很具体这
就要求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
热点问题除了我们平常所讲的“社会热点”还
应包括“学科热点”。关注“社会热点”要结合时事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当今世界各个方面。
关
注“学科热点”要结合学术研究动态、
课程改革动态、
高考试题研究等方面。
关注“学科热点”时要注意
一是学术动态要与历史教学实际适当联系二是课改动态要与教育法规相结合三是试题研究要与新课程改
革省份高考试题特点相结合。
最后我还想谈一点不管什么复习都是需要付出很多辛苦和耐心的因为学习
本来就是一件苦事同学们要做好座穿板等的准备。
实施新课程后高三历史总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如何进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的教学工作,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在认真研
读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试卷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同行共同关注的高三历史复习的有效
性问题,提出了复习教学过程中的几项有效性策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
为在一定的理论和政策的导向下,根据高三历史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与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
教学策略,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期达到复习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之策略。从操作层
面上,可以从复习内容、难度掌控、时间安排和解题指导等方面,实施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
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有效取舍的策略
我们建议的策略是:认真研读有关新课程实施的相关指导性文本,在明确复习内容和把握
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这些文本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取舍。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一标多本的背景下,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多形式和多
角度的史料呈现课程标准对史实的要求,诠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史学内涵。这就必然造成不
同版本的教材在史料的选用、理论的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Ⅱ中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
知识要求是: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为此,岳麓版教科书以“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为题,在服饰方面选取了西装、旗袍和中山
装等历史素材,史料涉及到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有关政策;人民版教科书在这个问题的选材上
除西装、旗袍和中山装外,还介绍了长袍马褂和列宁装,材料基本不涉及政府的政策,而是以
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观念变化为主线,对课标的要求进行诠释。对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
不同取材,《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历史)》将其明确表述为:“列举近代以来西
装、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列宁装盛行„„从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外来文化影响、法令规范
等方面探讨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社会因素。”作为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拙以
为要以西装、中山装、旗袍和列宁装的有关史料为基础知识,而可以弱化对长袍马褂和政府的
政策等教科书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将由服装的变化反映出的思想观念等社会因素的
探究,作为培养学科能力和体验学习过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三复习中如何有效地对不同版
本教材选用的历史知识进行取舍,是高三历史教师应对新课程总复习时面临的第一个实际的问
题,也是我们进行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策略探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对我省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文本,
除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
验)》(简称课标)外,还有《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历史)》(简称教学要求)
和
2011
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历史科
)
考试大纲
(
课程标准实验版
)
》
(简称考纲)
和考试说明。这些文本在我省范围内均具有政策性的指导作用。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认真研
读这几项文本对于历史课程各模块和各专题的要求,才能正确地对知识的进行合理有效的取舍
和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深度,这是实施复习内容有效性策略的首要。
2.
反对“两个叠加”的策略
所谓“两个叠加”即“不同版本教科书知识的叠加”和“新旧课程知识的叠加”。
我们建议的策略是:根据指导性文本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明确要求,将教材作为体现显性
知识的载体,指导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其研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对
将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和新旧课程知识进行简单叠加,对教材作“减法”。
Ⅳ 高三历史复习课如何制订和落实教学目标
随着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高三历史复习课原来那一套传统的老教法已越来越难于适应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了。为提高复习效果计,中学历史教学界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笔者以为,当前形势下的这种调整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拓宽拓宽,就是要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作出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所决定的。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古代史》基本上是初中内容的压缩,深度不够,层次偏低;《中国近代现代史》是新近编写的,其体例、内容都很新,切合高中要求,但由于教材为避免与初中本重复,许多重要知识点仅一笔带过,交待不详;《世界近代现代史》仍沿用原来的老教本,知识陈旧,不少观点已经过时。因此,教学时必须针对详细情况予以补充和更新。本文认为,对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主要是补充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重要史实、史料的补充。
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熟悉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再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史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如讲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关文字来说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料的补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基本历史理论的补充。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95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第8条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两个最权威的文件,它们都明确规定了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要求,而这两个文件所要求的历史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中学历史教材上所没有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给学生介绍和补充。
3.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入和渗透。
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考查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平时教学时就要重视将相关学科知识,特殊是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引入和渗透进历史教学之中。
挖深挖深,就是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认识的深度。挖深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从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或目的入手。
如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时就要挖深到“战国时期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①从经济条件讲,由于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为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②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已发展成为一个巩固的民族共同体,能够克服周边各族的离心力,促进各族人民的逐渐融合。③各国人民要求统一。
又如,分析清末“准备立宪”的历史背景,则应挖掘出日俄战役的影响。1904年日俄战争的结果,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小国日本打败了领土面积是其60倍的专制大国沙皇俄国,给清政府震惊很大,清朝地主官僚当中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促成了“预备立宪”骗局的出笼。
2.从分析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或影响入手。
中学历史教材在叙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意义、影响,或对其进行评述时,由于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有时往往不够全面,只局限于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教学时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予以挖掘深化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如世界史教材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只强调了它是“英、法、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而对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却无只言片语,这显然是偏颇的、片面的,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补充。再如,《中国古代史》教材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只叙述了它“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使学生认识不到商鞅变法存在的局限性和偏差。商鞅变法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不但违反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商鞅变法弃绝文化,倡导君主独裁,对当时和后世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3.从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入手。
如通过比较19世纪60年代封建国家掀起的向资本主义学习的三大改革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而对其结果不同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经过武装倒幕基本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和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结果使日本很快由受人欺辱的弱国走上强国之道;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公布废除封建农奴制,但改革很不彻底,保存下来的农奴制的残余势力严峻地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俄国在改革后仍旧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洋务运动则是在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触动的情况下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军事技术,因此没有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中国依然是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出现以上三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它们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不同态度所决定的。
4.单元小结,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讲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①政治上,是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战乱频繁,但分裂当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为后来隋的统一预备了条件。②经济上,江南得到进一步发展,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民族关系上,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但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也很尖锐、复杂。
提高提高,是指把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
强调对历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考查,不但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也是近年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突出成就。据有关专家统计,1994年无论新、老高考,试卷中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试题占试卷总分的1/3左右。而且,强调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发展的一种基本走向。为适应高考发展的这一要求和趋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基本理论的贯彻,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把历史知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如讲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应该指出,“废井田,开阡陌”,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摧毁了奴隶制上层建筑,建立起了适应封建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封建制上层建筑。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再如讲到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时,应指出,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矛盾实质就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阻碍作用)。
总之,“拓宽、挖深、提高”就是要深入发掘教材知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应试能力,以使中学历史教学更好地沿着培养能力,适应高考的路子走下去。
Ⅳ 工业革命是如何催生世界市场形成的(高三复习课)
【意见】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通过理解“世界市场”和“工业革命”等历史概念,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不断增进“加强理解概念体系的复习”、“重视阅读课文,获取提炼信息的复习”、“善用推理分析和比较分析的复习”、“学会准确表述历史现象之间关系的复习”。 【主题】工业革命是如何催生世界市场形成的? 【教学设计】 1.导入:(1)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发现。(可运用教师自身资源。)(2)“墙”和“网”的比喻。(从文明的交往视角看世界历史。) 2.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前提示,明确历史分析的视角和两个重要的“历史现象”类概念,明确复习方法。(课堂教学开始就明确知识学习和方法学习的目标是有效的。) 3.了解“世界市场”概念。(1)学生能说出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2)根据“标志”推测“什么是世界市场”?(或:“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历史概念是历史地形成的,概念的内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丰富。依据历史现象推测历史概念,学生因对中国历史比较了解,建议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相关历史,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上述)(3)要求学生阅读《图册》上的相关地图和《课文》上的文字材料,获取提炼信息,了解“世界市场”的一些具体表现。(不完全归纳,通过史实来获得历史概念,这属于归纳法的思维方法。)(4)要点提炼:市场空间:遍布世界,联系紧密(市场的广度和密度)贸易总额:急剧增加,持续发展商品结构:西方产品,东方原料贸易制度:自由主义,确立准则(移后作延伸讲解) 4.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背景因素(1)学生能说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两个要点,并准确表述这两个因素和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2)构建“工业革命”的概念。(学生应对“英国工业革命”相对比较熟悉,故让学生进行构建概念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把以下要点根据事实关系和逻辑关系,用规定的图标或必要的文字构建“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概念。让学生结伴讨论,让一同学扮演,让学生解释事实之间的具体关系。(1)海外殖民扩张 (2)圈地运动(3)手工工场的发展(4)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5)纺织技术革新(6)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7)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确立(8)瓦特改良的联动式蒸汽机(9)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交通运输方面的革命(10)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11)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2)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3)第三产业的发展(14)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15)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6)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市场空间的广度和密度呢? A.我们可以寻找哪些(或哪些类)史实来证明殖民扩张促进了市场空间?(如工业革命前后殖民地扩张情况对比图或表;从葡萄牙到英国殖民霸权的转换及其原因(这一点很难理解到位,需要通过下面的B问题来引导。) B.工业革命前也有殖民扩张,那为什么之后的殖民扩张才能促进世界市场形成呢?(联系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到英国的殖民霸权的转换及其原因来看“工业—殖民—市场”之间的关系,即英国获得老大殖民帝国和拥有广阔世界市场的事实证明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除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之外,殖民扩张能否能起到促进市场密度的作用呢?小结:殖民体系——重要保障;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系纽带。 (2)工业革命是如何促使贸易总额的剧增呢? A.阅读“1720~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图表。获取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提炼结论。 B.马克思当年曾经说资本主义用“商品”这一重炮摧毁了万里长城,那么工业革命究竟如何使普通的“商品”成为了“重炮”了呢?(或:工业革命给“商品”施了什么魔法,使之成为“重炮”了呢?)小结:提升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物质条件。(过渡:当然,工业革命不仅直接给商品施了魔法,而且还为这些“重炮”创造了有利的贸易环境,空间固然是其中之一,但可能更重要的是贸易中的商品结构问题。) (3)工业革命是如何导致商品结构重大变化的? A.阅读史料两则,理解马克思的“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这句话。 B.对国际分工现象的价值判断(拓展点1)。从理论上讲,国际分工是以世界为单位,为各国和各地区最具有优势的经济要素进行重组,以建立最大限度提高世界整体生产效率,各国各地区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世界生产分工体系。从这一理想状态来看,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明显具有两重性。理解那个时代的这些“不合理”和“不公正”,也许“恶”的确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大因素,当然,从“不合理”到“合理”的漫长道路恰恰构成了世界市场丰富多彩的历程。(过渡:在这个被工业革命裹挟而去的年代里,在启蒙时代追求制度建设的年代里,政府在哪里呢?) (4)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贸易制度逐步建立的? A.阅读亚当·斯密的话,说出“自由贸易政策”。 B.回顾“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贸易的光荣岁月”,了解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百年历程。 C.阅读若干史料,了解自由贸易政策扩散所带来的影响。 D.对自由贸易政策的价值判断。(拓展点2)(简要提及,兼带过渡。) 6.“世界市场的形成”是鲜花?还是陷阱?(拓展点3)(给出上述三个拓展点,均不是本节课处理的主要对象,这是为以后的“世界市场”复习或者第二轮相关主题的复习进行铺垫。) 7.课堂总结:(1)“世界市场”概念体系的初构及其开放。复习方法的重申。(2)鼓励和祝福学生。
Ⅵ 【高考】政治历史怎样复习有效课本是否要背熟PS;我高三,时间不够背呐.
课本肯定是要非常熟悉的啊~再一个就是你自己要给每一册的书理一个线条出来,这样才方便内记容忆。比如历史,你可以先背一个单元,然后翻着你的课本目录回忆这个单元讲的主要历史事件。时间不够的话,你可以多做一些题,然后做一个错题集出来,这样对你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政治其实不用使劲去背,多积累一些做题方法就行了,老师到时候在总复习的时候会给你们说的,你要掌握好做题方法哟~想当初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加油吧。。。。
Ⅶ 如何做好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在新课程之下,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注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高考复习中要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进入高三就开始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在历史课的复习方法上,背诵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要求学生注重课本知识,于是学生一遍遍翻阅教材,但是,如果不提高学生复习的情趣,则很难提升复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那么如何提升高三历史课复习的高效性?这是高三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在历史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每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总结时,总认为自己没有好好背诵,而学得好的学生也往往谦虚地说背得还不够。他们也知道历史还要理解,但是提起历史课他们的思维定势就是背诵,而且背会还容易忘记,这使部分学生对历史复习会很无奈,使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而不能提升复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解决知识的死角
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存在对知识点的分析不透彻、不准确的情况,历史教材是历史学习最主要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准确理解知识点的内涵,挖掘教材中的隐形知识。并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和注释,并辅之以可行的试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3.注重教材知识的重新整合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按照教材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炒冷饭”,而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对历史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对相似或者同类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如在复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可将其作为专题归纳,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理解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进程,并且和中国的近代化相联系,加深学生的印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4.链接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
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并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这就要求历史课教学要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以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切入,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明白以史为鉴,注意总结历史事件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现实服务。
5.以《考试说明》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考动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重要指导用书,因此,作为一名高三历史教师,除了讲好讲透教材每章每节内容外,还必须认真研究每年的《考试说明》,从《考试说明》中了解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并且和上一年的《考试说明》作对比,找出他们的不同点以把握高考动向。从而将培养目标自觉地贯穿于教学与复习之中,以适应当前历史高考改革对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准确理解各项能力要求的实质和水平层次;以《考试说明》的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强的问答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问题做出完整准确表述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组织材料答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复习实效性的探索,善于总结复习方法和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Ⅷ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对教材的内容,教学教法,考试的要求,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其中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过去的复习课主要是传授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让学生识记。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主导与主体地位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来,甚至本末倒置。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扮演好指挥家的较色,而不是保姆式的教学,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二、对教材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也是新历史高考的命题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结构上作出了重大变化。新课程的教材编写是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内容跨度大、概念多,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直观上很大程度地被削弱了,给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造成了混乱和困难,不利于学生掌握。同时, 3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被分别以不同的侧面出现,教学内容上出现重复和割裂。因此,复习备考时我们可以首先对教材的学习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是通史体列和中外顺序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模块内容加以构建,这是一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三、夯实基础,渗透能力培养
首先,通过对新课改后历史高考题的分析,新高考仍然强调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如何,是决定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基础知识是活水,源泉,如果连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谈何运用?所以,进行高三复习,先从基础抓起,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评价以及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去掌握。另外,学习过程中涉及到概念性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否则,不便于对基础知识的消化。
其次,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既要注意历史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也要注意历史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纵横联系中加深对历史事物的整体把握。
再次,高三历史复习除了夯实基础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我认为是能力的培养。就自己个人对高考试卷的分析及标准答案的理解,题目的设置往往有三处着眼点,一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答案往往在所提供的材料中;二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往往在教材所学中;三是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其答案往往是二者结合。而要准确答题需要学生有很高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2009年高考第22题三个问题的设计:(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快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其阐释能力。这也是新课标要求考察学生两大能力。这就要经常地讲,经常地练。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提升对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与理解能力
总之,新课标、新高考下如何形成科学、系统、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只是刚刚一个开端和探索阶段。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高考和学生。
Ⅸ 高三二轮复习开始了,我历史真的很差,怎么办课本都不熟,但是光看课本又看不进去,我现在把五三上知识
历史主要是一个发展脉络,一个制度为什么被另一个制度取代是有原因的,你要理解的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历史答题无非是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意义、经验教训,你在理解、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就按照这些方面去思考。历史肯定比政治好记。
其实多看教材、多做习题就能理解内容了,自然也就记住了。
【历史】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注意比较学习法的运用
世界近代史不仅阶段划分明显,而且几条线索也非常清楚。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的开展、资产阶级思想运动、殖民扩张及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等知识在各个阶段基本上都有涉及,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归纳、概括,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如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有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1848年欧洲革命和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不同阶段发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但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不同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具体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务、革命的进程、革命的结局和影响有很大的差异。
又如思想领域出现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等进步思潮,其产生的原因、思想观点、性质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处于不同阶段的这些思潮其具体主张、历史作用和影响又有很大的不同。学习时对一些相关历史事件进行纵向联系、比较、归纳,就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关注小字、插图和阅读课的内容
作为文科班的学生,从高二年就要立足高考,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小字和插图是正文的补充,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对教材规定的阅读课也要全面了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章节和重要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是不可忽略的。如第一章第四节——宗教改革关于英国的宗教改革,第二章的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三章的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等,把这些内容也加以掌握,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Ⅹ 如何提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堂效率
高三历史复习记住一点,要“少吃多餐”,不能一天看太长时间,那样效率会很专差!每天属坚持看书40分钟,边看边记,适当做些模拟卷!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要一天就弄一门课,最好是两文加一理(把地理算理科),每天看3门!
历史复习时,抓住时间、地点、史实、史论四要素,按时间顺序把历史事实串起来,这样条理就清晰地多!按照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去分开串线,找出史实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去做题,应该会有更好效果!希望这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