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军事历史课的讲师,网络有名气的有哪些
反正不要袁腾飞,看了几次发现就是会吹,自相矛盾的地方略多,尤其喜欢吹外国,但是对于历史知识本身也就是是个半桶水,流于表面,各种地摊段子
Ⅱ 当年的历史课要是这么上 我还至于
这些粮食肯定是吃不了了,从时间上分析即使粮食没有炭化也已经失去自身的营养专成分,理论上讲要是属一定要吃会跟吃石子的感觉没什么两样!
石,读音dan,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
1.容量单位.10斗为1石.
2.重量单位.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作为容量单位,1石是现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问题.
以下摘自《关于古代粮食钟亩、石的问题》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Ⅲ 跪求一篇历史课代表选举稿,要原因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本人喜欢历史,
愿为大家服务!
历史成绩尚可,
敬请投我一票!
Ⅳ 我要怎样才能看到中国历史的视频啊,以前只有在学校里上历史课看过,现在想看看
时间就浪费在这里,动脑筋啊
Ⅳ 历史课的大致规划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三、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Ⅵ 大学历史学哪些课程,是主要学中国通史吗
你是问本科历史专业的吗?下面是北大的课程设置:(还有一个专业世界历史专业略有不同)
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应修业四年,一般培养目标是: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宽阔而扎实、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胜任各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合格者可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具体业务学习方面,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主要应学习关于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接受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他们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一般应包括:
1、基本科目: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断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辽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等)
2、辅助科目: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研究工具和技能课程(包括史料学、史学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等)
经过训练,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国内外中国历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5. 具有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毕业之前,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应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直接应用原始史料,独立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立论确当、观点新颖、论据翔实、逻辑严密、文字通畅、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亦即学士学位论文),且一般应直接运用原始史料。
·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修业四年,一般培养目标是: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宽阔而扎实、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胜任各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合格者可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具体业务学习方面,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主要应学习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受到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他们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一般应包括:
1、基本科目: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等国家的历史及其断代史,亚太、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撒哈那以南非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地区的历史及其断代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等)
2、辅助科目: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研究工具和技能课程(包括史料学、史学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等)
经过训练,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国内外世界历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5、 具有从事世界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毕业之前,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立论确当、观点新颖、论据翔实、逻辑严密、文字通畅、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亦即学士学位论文),且论文参考资料中一般应有5种以上外国出版的外文历史文献。
一、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能力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中国史原始资料和一门外语资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二、学制:四年
三、课程类别和学分分配:
毕业要求总学分达到137学分。其中:
1.公共课30学分
2.专业必修课51学分
3.通选课16学分(其中:历史学领域的通选课只能计为专业选修课学分,其他各领域通选课均要求4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34学分
5.研究写作课(毕业论文 等)6学分
一,公共课
课程名称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思想品德修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邓小平理论 3
军事理论 2
公共英语 8
体育 4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6
共30
注:1.毛泽东思想概论(2),本系在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涵盖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本系在世界当代史中涵盖
二,,专业必修课
名称 学分
中国古代史 8
中国近代史 4
中华民国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世界上古史 3
世界中古史 3
欧美近代史 3
亚非拉近代史 3
世界现代史 3
世界当代史 3
中国历史文选 8
史学概论 3
中国史学史 3
外国史学史 3
共51
(注:“元培计划实验班”同学转入历史系者,可用中文系“古代汉语”课学分代替历史系专业必修课“中国历史文选”)
三 ,全校通选课 共16学分
四,专业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3
本系跨专业选修课与跨系选修课 8
中国古代史专题 2
中国近代史专题 2
中国现代史专题 2
中国政治史专题 2
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 3
考古学通论 3
考古新发现与史学研究 2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2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2
中外比较城市史 2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导读 2
中国古代社会史 2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2
中国古代经济史 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2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2
中国古代军事史 2
中国古代婚姻史 2
中国古代装饰文化 2
中国科举制度史 2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2
文史知识 2
中国古代民族史 2
中国古代周边关系史 2
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 2
敦煌吐鲁番学导论 2
简牍学概论 2
左传选读 2
三国志选读 2
资治通鉴选读 2
元明史料笔记选读 2
地图的历史与文化 2
北京城市历史与文化 2
先秦史专题 2
秦汉史专题 2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2
隋唐史专题 2
宋辽金史专题 2
元史专题 2
明史专题 2
清史专题 2
晚清史专题 2
明清经济与社会 2
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 2
中国近代经济史 2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2
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 2
二十世纪中外关系史 2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专题 2
中国近代社会史 3
中国现代社会史 3
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 2
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述评 2
中国近代思想史 2
中国现代文化史 2
中国近代军事史 2
二十世纪中国军事史 2
中国现代经济史 2
辛亥革命史 2
军阀政治史 2
抗日战争史 2
中华民国史专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 2
台湾百年史 2
影视中的两岸关系 2
现代中国人物专题 2
港督与香港现代化 2
中国近代疆域变迁史 2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2
中国书法 2
书学史 2
中国绘画史 2
艺术史 2
以上任选至少34学分
五, 研究写作课
社会调查报告 1
学年论文 2
毕业论文 3
共6学分
Ⅶ 我是一个高中生,平时上课听历史课觉得好无聊,想问问有没有什么纪录片之类的讲中国历史的,比较有趣的视
我告诉你几个有名的历史人物,再探究当时的历史环境,你可以网络一下,如果不喜欢,那基本与历史无缘,鬼谷子吴起苏秦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刘邦铁木真朱元璋
Ⅷ 就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他的高中历史课视频在哪可以找到
袁腾飞,优酷,土豆,都有,网络一下你就知道
Ⅸ 请问大学历史学哪些课程,是主要学中国通史吗
你好,你是问本科历史专业的吗?下面是北大的课程设置:(还有一个专业世界历史专业略有不同)
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应修业四年,一般培养目标是: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宽阔而扎实、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胜任各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合格者可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具体业务学习方面,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主要应学习关于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接受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他们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一般应包括:
1、基本科目: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断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辽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等)
2、辅助科目: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研究工具和技能课程(包括史料学、史学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等)
经过训练,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国内外中国历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5. 具有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毕业之前,中国历史专业本科生应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直接应用原始史料,独立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立论确当、观点新颖、论据翔实、逻辑严密、文字通畅、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亦即学士学位论文),且一般应直接运用原始史料。
·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修业四年,一般培养目标是:具备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宽阔而扎实、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胜任各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合格者可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在具体业务学习方面,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主要应学习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受到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为他们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一般应包括:
1、基本科目: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学概论、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专业外语、中外历史文献及史学名著选读、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等国家的历史及其断代史,亚太、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撒哈那以南非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地区的历史及其断代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等)
2、辅助科目: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史学研究工具和技能课程(包括史料学、史学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等)
经过训练,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国内外世界历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5、 具有从事世界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毕业之前,世界历史专业本科生应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立论确当、观点新颖、论据翔实、逻辑严密、文字通畅、格式规范的毕业论文(亦即学士学位论文),且论文参考资料中一般应有5种以上外国出版的外文历史文献。
一、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能力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中国史原始资料和一门外语资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二、学制:四年
三、课程类别和学分分配:
毕业要求总学分达到137学分。其中:
1.公共课30学分
2.专业必修课51学分
3.通选课16学分(其中:历史学领域的通选课只能计为专业选修课学分,其他各领域通选课均要求4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34学分
5.研究写作课(毕业论文 等)6学分
一,公共课
课程名称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3
思想品德修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邓小平理论 3
军事理论 2
公共英语 8
体育 4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6
共30
注:1.毛泽东思想概论(2),本系在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涵盖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本系在世界当代史中涵盖
二,,专业必修课
名称 学分
中国古代史 8
中国近代史 4
中华民国史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世界上古史 3
世界中古史 3
欧美近代史 3
亚非拉近代史 3
世界现代史 3
世界当代史 3
中国历史文选 8
史学概论 3
中国史学史 3
外国史学史 3
共51
(注:“元培计划实验班”同学转入历史系者,可用中文系“古代汉语”课学分代替历史系专业必修课“中国历史文选”)
三 ,全校通选课 共16学分
四,专业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3
本系跨专业选修课与跨系选修课 8
中国古代史专题 2
中国近代史专题 2
中国现代史专题 2
中国政治史专题 2
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 3
考古学通论 3
考古新发现与史学研究 2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2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2
中外比较城市史 2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导读 2
中国古代社会史 2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2
中国古代经济史 2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2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2
中国古代军事史 2
中国古代婚姻史 2
中国古代装饰文化 2
中国科举制度史 2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2
文史知识 2
中国古代民族史 2
中国古代周边关系史 2
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 2
敦煌吐鲁番学导论 2
简牍学概论 2
左传选读 2
三国志选读 2
资治通鉴选读 2
元明史料笔记选读 2
地图的历史与文化 2
北京城市历史与文化 2
先秦史专题 2
秦汉史专题 2
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2
隋唐史专题 2
宋辽金史专题 2
元史专题 2
明史专题 2
清史专题 2
晚清史专题 2
明清经济与社会 2
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 2
中国近代经济史 2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 2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2
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 2
二十世纪中外关系史 2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专题 2
中国近代社会史 3
中国现代社会史 3
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 2
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述评 2
中国近代思想史 2
中国现代文化史 2
中国近代军事史 2
二十世纪中国军事史 2
中国现代经济史 2
辛亥革命史 2
军阀政治史 2
抗日战争史 2
中华民国史专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 2
台湾百年史 2
影视中的两岸关系 2
现代中国人物专题 2
港督与香港现代化 2
中国近代疆域变迁史 2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2
中国书法 2
书学史 2
中国绘画史 2
艺术史 2
以上任选至少34学分
五, 研究写作课
社会调查报告 1
学年论文 2
毕业论文 3
共6学分
Ⅹ 如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多多呈现动与活的情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这里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让历史课活起来的问题。
第一,积极开发并巧用教学资源
关于教材,新课改指出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事实上也应该如此。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因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我们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文字材料而已。可见,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还很多。
1、图书、报刊资源是常见易获的教学资源。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图书和报刊,社区部门单位有,学校有,不少个人也有,只要留心,是极易获得的。图书馆资料最齐全,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可以借来一用,也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或摘录。在报刊方面,除普遍订阅的日报与历史专业报刊外,我觉得还有《文萃报》、《中国剪报》、《文史博览》等对历史教学很有帮助。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和保存这些,就可供急用之所需;号召学生课外去阅读摘录,既可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促使他们的动,促进课堂的活。这是一举多得的事,师生都应该乐意为之。
2、乡土、社区资源是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的教学资源。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应当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的乡土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巧用这些资源,学生最信服、最易接受,因为他们的现身说法,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究。如果教师恰当巧用这些社区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丰富其历史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活跃历史课堂。
3、广播、影视资源是鲜活生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近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资源。文献记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还有一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只要其违背史实不多不远,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地提供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以增强其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这类资源多,关键在巧用。要巧用,先是精选画面,再是优化重组内容,然后是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时下的教育装备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呈现方式可采用录音带、VCD或者课件播放。前两种方式播放,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之所以要精选,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段,而可取的资源多;之所以要优化重组内容,是因为这类资源毕竟不是为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我们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程序也自有体系和规矩;之所以要确定最佳的呈现方式,是因为这些资源生动鲜活,采用其他方式呈现会失去其生动与鲜活的特性,我们的学生喜欢的就是这方面。
4、信息、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又便捷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教育装备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不少校园,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使之为历史教学服务。特别是计算机教学的推进,更加方便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我觉得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很有帮助的网站有许多,其中尤以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人教社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网、中基网历史、历史中考网、历史图片素材、历史教学资源等网站为佳,我们不妨进去浏览浏览,会得到一些收获的。巧用这类资源,精选仍然重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下载并保存,因为有些专题性的资源过期再难觅。
除了上述的四类资源外,还有一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很好的开发利用。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资源也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总之,在这方面我们应当树立在生活中寻找历史教学的灵感的观点,把能够为我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起来,去伪存真,取精用宏,为学生学习动起来、历史教学活起来所用。
第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巧用教学资源是历史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基础的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框架。因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在教学设计一环必须扎扎实实备好课
一要备教材。要备好教材,就得熟悉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比较,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与教法等诸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教师要认真钻研,弄清其新变化、新要求,做到脑中有课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深入钻研,了解其内容、要求、编排意图与体系以及各章节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即将讲授的章节的钻研,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本。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你所开发且可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精选补入;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求教者全面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要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起来。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等。这样,才可是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动起来,达到教学活起来的目的。还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反映,预想的困难一旦出现将如何克服。这是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周密设计的。
三要备教法。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教法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要优,效果要佳,教师就须在备课时认真考虑教法,恰当地组织教材,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到手中有法。历史教学的常规方法有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教具演示法、谈话法等。正在推广或探索中的高效教学法有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立体式教学法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法的确定要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知识基础、班级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要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培养、发展和实现。
四要备教学手段。 课要上好,得有好的教具相助。这些教具的恰当使用,就是我们所称的教学手段或教育技术。用得好,对于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使课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极为有利的。时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不外乎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四类。一堂课究竟用哪些,何时用,怎样用,都必须在备课时设计好,课前准备到位。前两种是大家经常采用的,已经能够运用自如了。这里我只就后两类的使用作些提示。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具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空间距离变近或变远,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把宏观的事物缩小,突破时空限制,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易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把学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信息传给学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的利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优质目标的实现如虎添翼。我在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主要有五:之一是利用网络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之二是引而不发,诱思导学。这里的发是指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脱。为使全班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发挥,心理潜能更好地挖潜,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有必要发,而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诱发、引导,学生的整个认知系统才可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由最初的萌芽状态进入主动探索新知阶段。之三是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环境。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的过程。在学生独立探究时,要及时将其各种方法调至主机并投射出来供大家讨论,还要适时引导其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探究之机留给学生。之四是利用网络科学激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在课堂,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其认知情感由潜伏转入积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如此才能实现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之五是利用网络建构自主探索,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这点浅显而易明了,在此不需解述。
第三, 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教师恰当注意好六个导:
一,诱导。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当然,老师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都可以恰当的使用。
三,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我们不必给予学生现成的答案,而应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联系等方法,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生自行解惑。
四,辅导。新课改提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历史知识是学生未来所需要的,但他们的历史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同头并进。对此,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指导。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
六,倡导。历史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审视思辨习惯、全面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评价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历史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里既包括课程内容蕴涵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历史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史实、重客观、重背景、重借鉴、重扬弃、重批判的人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