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浦东新区有什么悠久历史
精华答案说吥岀。再见3级2009-01-30浦东新区见证了上海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由一内个小小的村容落,骤然成为世界上最繁华人都市之一的历史进程。浦东本身也仅在15年前,才真正从古老沉寂的农村景象中苏醒过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在上海这块中西方文明激烈冲撞的地区,浦东新区的历史建筑却因其处在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而保留厂浦西地区难得一见的古朴、纯真。. 浦东新区地域范围内历史建筑的建筑形式,与乡村和城镇生活的特点密切相关,类型包括民居、祠堂、牌坊、学堂、教堂、商铺、厂房等。这些建筑或依水而建,或深居巷中,或轻巧简洁,或重门叠户,或灵秀典雅,或宏伟庄严,处处闪耀着浦东数百年来积淀的人文光彩,更成为连接..御剑&喧爱 的感言: 好2009-01-30
2. 上海最有历史底蕴的的街道
上海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据考古发掘, 上海地区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古文化遗址处, 分别反映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早晚有序的文化叠层关系,完整体现了上海史前的历史。
这表明早在6000年前, 上海地区的先民们已在这里劳动、生息。 最早的居民主要在岗身以西从事狩猎、渔牧活动,尔后逐渐耕垦务农,形成聚落。 此后又随三角洲新涨滩地的拓展向东发展,大都具有海滨渔村的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地区先是吴越之地,后又属楚, 楚考烈王时为春申君黄歇封地。相传黄歇开凿黄浦江, 黄浦江因而又名春申江,上海别称“申”由此而来。 吴淞江下游两岸居民多以捕鱼为生, 渔民创制一种用以捕鱼捉蟹的工具“扈”, 后“扈”演变为“沪”; 古时又称独流入海的江河为“渎”,故上海被称为“沪渎”,简称“沪”。 从汉代起,上海就有铸钱、冶铁、煮盐业。 隋唐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开发, 上海一带的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唐开元初年, 兴修了南起盐官、北至吴淞江的捍海塘。 土地也得到开垦, 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产粮区。此后,市境人口及县镇渐增,规模日益扩展。
中唐以后, 上海与海内外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扩大,唐天宝十年(751年),从昆山、嘉兴、海盐三县划出地区设立华亭县, 华亭县东北境内的华亭海, 即现在上海市区的所在地。天宝年间,华亭县东北部的青龙集镇,海舶云集,烟火万家,时人比之杭州。 随后,由于河道变迁和海岸线向外延伸, 距海日远,青龙镇逐渐变为内港, 其地位遂为北宋熙宁年间兴起的上海所取代。南宋咸淳三年(1276年),设上海镇治,属华亭县管辖。 当时上海作为新的贸易港口,已是风樯浪舶, 商贾糜集之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 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继而又设都漕运万户府。其时,上海镇已为“华亭东北一巨镇”。至元二十八年,将华亭县东北的五个乡划出,定名上海县。上海建县后,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植棉业日趋兴盛,棉纺织业亦渐渐兴起。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 从海南带回先进的纺织技术,并改革纺织工具,织品量多质优,促进了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明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 布匹行销全国,远销海外,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 上海县经济的另一支柱是航运业。 明永乐十年(1412年), 在今川沙高桥镇北临海处构筑土山, 设有烽堠,以利船舶进出长江,时称“宝山”。 当时上海成为海运贮粮的集散点。 沙船是航运中的主要运输工具。
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开放海禁,次年又设立江海关,由此上海的航运业得到空前发展。上海逐步形成内河航运、 长江航运、南北洋航运和国际航运等多条航线,成为棉布进出口量最大的吞吐港,也成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聚集在上海港的船舶有时多达3000多艘。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逐渐成为全国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 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英军入侵上海、南京等地, 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开埠。1845年, 英国用欺诈手段在上海设立租界。接着,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设立。以后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 成立公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面积达32.82平方公里。租界成为中国土地上的“国中之国”。 开埠后的上海, 成为外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的主要口岸。 外国资本控制了上海海关的关税行政大权, 垄断了绝大部分金融外汇和进出口业务, 攫取了中国沿海南北洋和长江航运权。先后在航运、 银行、洋行、加工、印刷、制药、建筑、公用事业等领域开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一批批外国冒险家先后来到上海, 投机买卖,牟取暴利。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同一时期,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陆续在上海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局、 招商局、电报分局、机器织布局等。 民族工商业也得到相当发展,其中棉纺织、面粉、缫丝、 卷烟等行业发展尤为迅速。20世纪20 年代后期到 30年代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在企业数量、技术装备、 工厂管理等方面都在全国确立了优势地位,同时, 新的工业门类不断开拓。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 伴随着经济发展, 上海一度成为远东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 上海被日本侵略军侵占,租界成为孤岛。 这一时期上海经济出现畸形繁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占领租界,孤岛局面结束,经济一落千丈。 在日伪的掠夺下,上海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资料极度匮乏,工业全面萎缩, 生活必需品奇缺,通货膨胀,物价狂涨, 投机事业空前活跃,给上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和操纵了上海的电力、造船、化工、 轻工等许多重要行业和金融、 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业, 国内的官僚买办资本则把持着部分重要经济部门。 美国大量剩余物资和积压商品充斥市场, 工厂倒闭之风又起。同时,物价飞涨,人心恐慌,经济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状况日趋恶化。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短短三年中,顺利完成民主改革、镇压反革命、 “三反”、“五反”运动, 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加速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随后, 上海又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重点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 使上海逐步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上海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城市建设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当前,上海人民正在为实现新的更加宏伟的蓝图而努力奋斗。
3. 上海哪里还有类似1933老场坊有历史感的建筑或者景点
新天地,红磨坊,田子坊,城隍庙,朱家角......
4. 上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地方
从多伦路一直到衡山路,都是上海著名的几条马路,那里沉淀了百年老上海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气息、名人故居、海上旧里,都让我们对此流连忘返~
行走路线:多伦路→山阴路→鲁迅公园→静安寺→衡山路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
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馆咖啡(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就冲这些夹杂了无数名人名字的简介也应当去参观一番呀。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馆是一座漂亮的花园洋房,安静地隐藏在路边的院子里,我走去门口探头探脑之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大门也已锁上。门口赫然写着上午开放时间到12点,下午是一点还是两点才再开放的,可是又不想等,于是厚着脸皮按了门铃。
一位大叔应声而来,虽然已经是午休时间,可仍是很和善地开了门让我进,把馆内的灯光打开,并且8块的门票又让我省成了5块的学生票呢,里面很多史料陈列,一点点仔细看过去,大叔还细心地为我一个人开了入口处的电视屏幕播放背景资料给我看,当时感动得要命,——谁知道这种一个人的展览馆我之后还遇到了好几个呢。
全部细细看完了,后面又来了一个同样是独自一人自游行的女孩进来参观,我跟在里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中饭的大叔道了谢先离开。
复前行,路边见到指示牌,于是跟着拐进后面的里弄,又买了五元的学生票入场去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又是除了两位中年的女工作人员之外,我是全馆唯一的游客。
对于30年代的这个革命文学团体,我并没有什么了解,可能也就仅限于鲁迅的那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所谈的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于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事件了。看过了展览,才真的意识到原来这些作家都是在多么年轻的时候就被残忍地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尤其有一点印象的是,原来胡也频就是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丈夫。
我一个人在寂静无声而清凉的小楼里上下,只有木楼梯的点点咯吱声作和,心想这一栋朴素的小楼,也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或许这就是上海的历史底蕴的由来了。
左联的展览里多次提到了公馆咖啡,这是左联成立之前成员们多次聚集筹划的所在,而后来我在街尾所见的已是只剩了一块牌匾标示此处原为公馆咖啡。至于那与鲁迅先生交好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在上海开立的内山书店,也只是如今一家工商银行门口的一个牌。
5. 上海最具历史感的马路在哪里
多伦路吧,自己很有缘在大一暑假的那个夏天与多伦路结缘。
当时可以在每天的暑期工生涯中,与多伦路亲密相处。每天早上伴着上海的细雨或是晨风走在多伦路石砖铺砌的路上,手上拿着巷口河南老乡阿姨摆摊做的烙饼,3元钱的快乐伴着自己去上早班。晚上带着一身的疲惫慢慢悠悠地在多伦路逛着回宿舍,兴致来了,便在路两旁的书店、藏书票馆、集报馆、古陶瓷收藏馆里游荡。
虽然自己是打酱油一族,穿着餐厅服务生的一袭绿色工作服。混在这些观光的游客里甚是扎眼。可是熏陶在这些古风古香的街头巷尾,小店藏馆。听着浓浓的上海话,望着上海所特有的搭衣架。好像自己已经穿越到上世纪的大上海。
还有路边那些栩栩如生的街头铜像,向你描绘着当时文人的风采,那些故居遗址向你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坐在拐角处长椅上的丁玲,如有所思的神情。好多次夜晚无事坐在丁玲的铜像前,总感觉她也和自己一样在想念的家乡。就会觉得她好像思考好了要出发一样。还有对面手中持卷的郭沫若,手插口袋沉思的茅盾。身穿和服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还有赫赫有名的电影大师卓别林。
当然不得不提我最爱的一进多伦路路口便可以看到的的那个卖报纸的小男孩雕像。穿着工装和小皮鞋,背着一个装满报纸的包。形象特别生动、可爱。尤其是还伸出一只手在发报纸。
多伦路的可爱不仅仅在于那些历史感很强的建筑,还有那些可爱的老上海人。喜欢漫步在多伦路,浓浓沪音入耳,感受大上海的情怀。感受上海人的情怀。阿拉上海,侬还来。
走进多伦路,感受百年大上海吧。
6. 上海哪个区最繁华啊
浦东新区经济最繁华,其次是闵行区。
1、浦东新区,2015年GDP总值是.35亿元。
东新区在上海人眼中高大上的存在。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上海第一大的行政区。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金茂大厦……高楼林立,人才济济,每一处都充满着机遇与挑战,每一处都透露出繁华与自信。著名景点、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野生动物园等。
2、闵行区,2015年GDP总值是1964.71亿元。
闵行区位于整个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2016年5月,闵行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聚集了非常多的外来精英人才,也是近年来上海房地产楼盘的聚集地。著名景点、七宝古镇、银七星室内滑雪场、锦江乐园、闵行体育公园等。
(6)上海哪个区最有历史感扩展阅读: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北倚物丰人杰的长江三角洲、面对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浦东新区合并后的新浦东,在短短19年间,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被誉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2016年浦东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32.5亿元,排名上海第一。人均GDP159500元,排名上海第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浦东新区
网络—闵行区
7. 上海有几个区那个区最好
上海有16个区,黄埔区最好。
截止2019年,上海有16个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 、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
最好的是黄浦区,黄浦区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也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
南京东路、人民广场、豫园外滩、新天地、淮海中路这些著名地段中心都在黄浦,黄浦区是上海最核心的地段,坐拥上海最高档的住宅地区和最繁华商业。
(7)上海哪个区最有历史感扩展阅读:
黄浦区的著名景点
1、福州路文化街
上海开埠时,福州路是黄浦滩旁东西向的土路,最初为外滩至界路(今河南中路)一段,筑成泥沙石子马路,因附近设有基督教伦敦会传教机构,当时名“布道路”、“教会路”。
2、外滩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是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点。上海开埠后,西方殖民者在黄浦滩沿岸修筑马路,筑成黄浦滩路。西方侨民将其唤作“The Bund”,中国人译之“外滩”。
3、人民广场
上海市最中心的地域——人民广场,在解放前是众所周知的“跑马厅”。上海开埠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英租界第一次扩张时,今广场东部的现西藏中路为其西界。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是整个上海的政治文化中心。
8. 到哪里能找到上海的老地图呢最好有每个阶段,比较有历史感的
http://www.mhlib.sh.cn/Dsn/index.asp
这里有秦至今的上海历史地图,很连内贯,很直观容
9. 求推荐上海有历史感的景点
市区:外滩、城隍庙豫园、多伦路文化街、七宝老街;
松江:醉白池、方塔、佘山;
嘉定:古漪园、秋霞圃、孔庙、黑龙潭;
浦东:张闻天故居
青浦:朱家角、淀山湖
除了青浦要坐长途汽车,其他地方都有地铁。
10. 上海哪些地方比较古老,有历史感
教堂平时不开放的,开放的时候应该就是礼拜,免费。老建筑在徐汇区很专多小路有属,那种洋房、别墅,衡山路、东平路,很多这种安静有内涵的路,还有虹口多伦路、霍山路什么的。不过怎么说这街道也不会太古老。。。真的古老去七宝和朱家角吧,还有人永远多的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