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上哪个科学家偏胖

历史上哪个科学家偏胖

发布时间:2021-02-02 18:51:38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比较知名的科学家

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G·B·Kolata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巨星-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文选集》等12部。吴文俊数学家。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市。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被聘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名誉所长、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吴文俊主要从事拓扑学、机器证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突出成果,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为中国数学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论文《球纤维示性类》是对球纤维理论基本问题的重要贡献。从40年代起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已被编入许多名著。这方面成果曾获195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金)一等奖。60年代继续进行示嵌类方面的研究,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庞特雅金示性类方面的成果,是拓扑学纤维丛理论和微分流形的几何学的一项基本理论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文俊原理(国际上称为“吴方法”),实现了初等几何与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重要创新改变了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数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198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机器发现和创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以及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杨乐数学家。1939年11月10日生于江苏南通。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62年毕业,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秘书长、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杨乐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领域,以其众多极富创造性的重要贡献,20年来一直站在世界最前列,是国际上的领头数学家之一。一、对整函数、亚纯函数的亏值、亏量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张广厚合作在亚纯函数的亏值数目与Borel方向数目间首次建立了密切联系;在引进亏函数后,给出有穷下级亚纯函数总亏量的估计,从而证明了其亏函数是可数的;给出亚纯函数结合于导数的总亏量的估计,彻底解决了著名学者D.Drasin70年代提出的3个问题。二、对正规族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重要的正规定则杨乐建立了正规族与不动点之间的联系正规族与微分多项式之间的联系,解决了著名学者W.K.Hayman提出的一个正规族问题等。三、对整函数和亚纯函数的辐角分布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杨乐研究在亚纯函数涉及的导数的辐角分布时,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奇异方向;对辐角分布与重值间的关系得到了深入的结果;完全刻划了亚纯函数Borel方向的分布规律;与Hayman合作解决了Littlewood的一个猜想。杨乐的上述各项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与许多引用,他所得到的亏量关系,被国外学者称为“杨乐亏量关系‘等。

Ⅱ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家

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1956年梁守槃(40岁),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为首批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东风一号,东风2号导弹,鹰击8号等一糸列导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初始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科委一等功、部一等功等荣誉。获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中国一糸列导弹从梁守槃开始。他不是两弹一星成员,但他是两弹一星的奠基者。破除万难为航天事业初创奠定基础,一生共获两次一等功勋,纯金功勋,闪闪发光,可见他在导弹和航天居功厥伟。
沈元(1916.4.28-2004.5.30)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沈元被任命为院长。1952年,中国将8个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沈元参加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卓越建树。在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办学方针确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订、师资及实验条件建设、科研教学组织领导以及计算机在航空航天中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他率领全校师生在北航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中型超声速风洞,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轻型旅客机、探空火箭、无人驾驶飞机等型号的研制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誉奖,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奖,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北航高等理工学院也叫“沈元荣誉学院。北航最高荣誉奖叫“沈元奖章” 。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他一生共获20多项荣誉。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旁和金钱旁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在中国极度需要科普的时候,为中国创作了400多篇科普论文,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鲁(1877~1947)中国天文学家。字曙青,号叔钦。福建福州长乐人。1905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后来获该校工科博士学位。1909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回国报效中国。中国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创造发明了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示并获奖。天文学家李元先生在一篇追念高鲁的文章中曾建议,我国第一座假天馆(即天文馆)应命名为“高鲁假天馆”,以纪念这位我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对祖国近代天文尤其是科普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为了记念他的功绩,把国际上的一颗星命名为高鲁星。中国天文学一代宗师。高鲁集中西观象学术之大成,对当时中国的科普以及他的天文知识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张钰哲(1902.2.16-1986.7.21),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可见他在国际天文学界的地位之崇高。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家,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林几(1897~1951),1897年12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书香世家。1918年考入北平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院前身。1924年由校方派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两年,专攻法医学,后又在柏林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深造两年。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创办《法医月刊》;建立“法医学研究会。在医学院创建了法医学科和法医研究所,增设病理、物证、人证、化验等研究室,添设所用的仪器设备,为培养法医人才、接受检案和法医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他编审法医学教材,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法医检验人才。他为医本科学生或者将从事司、检、法工作的学生上法医课时,编著出版了不同要求的法医学教材。如《医师用简明法医学》、《法官用法医学讲义》、《犯罪侦察学》、《犯罪心理学》等。他主要论文有“二十年来法医学之进步”、“最近法医学界鉴定法之进步”、“疑案鉴定实例”、“法医学史”等40多篇,分别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北平医刊》、《法医月刊》等杂志上。中国近代和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法医科学奠基人。

萨本栋(1902年7月24日—1949年1月31日),字亚栋,福州闽侯县人,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24年,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伍斯特理工学院。同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旋即转习物理。1927年,从伍斯特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应聘为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1935年9月,应邀为美国俄亥俄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应用于三相电路的并矢代数》,引起国际电工理论界的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获得美国的“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荣誉奖。用英文撰写成专著,被誉为物理学、电机学巨著。开创了中国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专著被外国人采用为教材的先例。1937年3月放弃高薪厚禄,回国报效中国。他以非凡学识、才智,高尚修养为中国教育贡献巨大。并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一次荣誉奖章。中国物理学开拓者,中国物理学家一代宗师,物理电子学新领域的双奠基人。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将他誉为“中国化学的巨人”,并评价道:“毫无疑问,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化学家,或者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他在1919年发表他的第一项研究时,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类的化学研究。他在国际上,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美国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会会员、荷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顾问委员、原德国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美国亚拉巴马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 Society)会员,以及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营养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1949年)和热能需要量委员会委员(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国际医学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国科学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学家传记大辞典》(Dictionary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书。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著,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生物化学界一代巨人。
蒋丙然,(1883年~1966年),原名幼聪,字右沧,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天文学家,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和现代气象事业奠基人,中国气象学会创建人之一。为我国近代和现代天文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天文界步入国际合作的创举。并且是我国地震、地磁研究开创者。1908年震旦大学毕业后赴比利时留学,并获比利时双卜罗大学农业气象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派出学农的留学生之一。1912年11月,蒋丙然学成回国后,应中央观象台台长高鲁之邀,到北京中央观象台任技正、气象科科长,并兼航空署气象科代理科长。还在参谋总部航空学校(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气象学。1913年7月气象科正式开展工作,从此中国的气象事业正式起步,正如蒋丙然所说:“气象一名词,亦于此时在中国开一新纪元”。并为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研究的奠基人。他是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意大利气象学会名誉副会长。

陈俊武,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福州长乐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石油炼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石化,石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49年,先后担任石油工程装置设计师、工厂设计师、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等职。1982年,担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组组长,组织科研、设计、炼油等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关,开发了国家“六五”攻关重点项目“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陈俊武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陈俊武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攻坚克难,急国家之所急;矢志创新,与国家共奋进,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使命担当。陈俊武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陈俊武的典型事迹树立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典范。新时代奋斗者都应像陈俊武那样,以关爱之心对人,以无私之心对事,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用信仰的力量、担当的力量、奋斗的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为中国开创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世界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时代楷模”荣誉奖。最美奋斗者奖。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把石油科学带到中国,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在应用的基础理论方面,都有了进展和突破。“页岩油催化裂化”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探求以页岩油为原料,制取优质油(包括机油)的途径。开展硅酸铝裂化催化剂的研究,为石油和催化科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一个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科学巨人,他才是那个真正改变国家之一的人物,填补了中国石油方方面面科学的空白。
张震寰(1915年10月21日—1994年3月23日)籍贯福建福州闽侯县,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1961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红星功勋荣誉章(一级)。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原主任。1982年成功研制“银河”亿次计算机,填补了中国计算机的空白,为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组织并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和首次原子弹空爆试验,组织指挥了“两弹”结合试验,为发展我国核武器技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为争取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组织领导了远洋测量船队的组建和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的研制试验。主管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要武器装备系统、项目及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张震寰还主编了《中华气功大典》。他还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体科学会理事长。由他全面负责组织和指挥的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巨型机的国家之一。他主管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重要武器装备系统、项目及武器战术技术论证工作,为加强国防科技事业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绶琯,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 。王绶琯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开创了中国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对提高中国授时讯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负责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55年,王绶琯奉命接受了国家急需的“提高时号精确度”的紧急任务,在二年时间里完成了这一任务,同时也为打下时间、纬度等基本天体测量研究的基础创造了条件。当时引进的光电中星仪及超人差棱镜等高仪技术还为尔后中国发展的光电等高仪起了先导作用 。1966年以来,王绶琯负责成功地研制出了米波16面天线射电干涉仪、分米波复合射电干涉仪、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系统等重要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并在相应的观测研究中取得多项创见性成果。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一道提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的初步方案,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大型科学工程项目 。中国为了记念他,于1993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向王绶琯颁布小行星命名书:谨以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 。
陈可忠先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人,生于民前十三(1898)年十月廿五日。192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次年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国立编译馆馆长、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1932年8月4日,中国化学会宣告正式成立,陈可忠当选为理事之一,又被推为会刊《中国化学会会志》的编辑之一。中国化学会是我国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之一,中国化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化学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1926年9月,陈可忠由美国完成学业回国,在理学院化学系讲授有机化学。陈可忠在校内极力倡导树立研究风气,最早申请开辟了教授专用实验室,长日留校从事教学实验。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陈可忠任自然组主任兼专任编审。从1932年国立编译馆成立至1948年,陈可忠长期任职于国立编译馆,其间执掌国立编译馆达十二年之久。国立编译馆各项工作中最可称道的是其对科学术语译名统一的领导与推动。随着各学科文献翻译量的增多,许多有识之士很早就认识到译名统一的重要性:“译述之事,定名为难。而在科学,新名尤多。名词不定,则科学无所依倚而立。”(《科学》发刊词,1915年)早期的译名统一工作主要由个别学者或学术团体进行,国立编译馆成立后,在编订、统一、推广译名上具有了性,编译馆制定了详尽的编订译名计划,成立译名委员会各学科组,与各民间学会、协会密切合作,先后不同程度地完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80个学科领域的译名审定统一工作。统一公布的名词,由编译馆正式出版付印为图书的有《化学命名原则》、《药学名词》、《天文学名词》、《物理学名词》、《矿物学名词》、《细菌学免疫学名词》、《数学名词》及《社会学名词》、《经济学名词》等20余种。这些工作在翻译传播外国先进科学知识和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审定公布的许多科学译名一直沿用至今。自然科学领域统一译名的巨人,中国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译名编审者。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必不可缺的倚靠。赋予新中文无可估量的价值,让身怀中文的学者能站在世界竞争之颠。
李俨(1892-1963),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史学家、中西数学家,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1912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科学习,与茅以升是同窗契友。他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为基础,对中国古代数学史作了大量研究,著作甚丰,是该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通过国内外的函授教育自修完了土木工程和数学等大专课程;同时开始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工作。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本图书馆的资料,在1915—1917年间,即当李俨刚刚开始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不久,他曾与著名的数学史家D.E.史密斯(Smith)多次通信,草拟提纲,书名为《中国数学史》,再由当时正在美留学的茅以升译成英文转交史密斯。但这一编写计划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此后,1917年发表了《中国数学史余录》,1919年又发表了《中国数学源流考略。一生前后共发表了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种。可以说,李俨在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奠基人。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李俨编写《中算史论丛》1—4集(商务印书馆,1933、1935、1947)。到《中算史论丛》最后编定,前后历经30余年,可称为是他毕生的得力之作。其中包括分数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定理(勾股定理)研究、平方零约术、大衍求一术、纵横图、帕斯卡(Pascal)三角形(贾宪三角形)研究、方程论、级数论各篇。中算史新资料的发现,以及明代算书志、清代中算著述集录等。明清时期传入的西算以及中算家关于对数、三角术、割圆术、圆锥曲线等方面的研究。编写《微积分学初步》(1936年)《中国数学大纲》上、下册(1958年,《中国古代数学史料》,《近世几何学初编》。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局面。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田昭武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化学、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三维微加工技术、芯片生化实验研究、谱学电化学和量子电化学等 。1949年,开始独立主讲《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主干课。他还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研讨班担任主讲 。田昭武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后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共35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为1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共七项。
王世真(1916年3月7日一2016年5月27日):福建福州人, 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历任美国爱荷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中心主任,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从1940年代开始,王世真对甲状腺素做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1950年和1951年,他首先发表了两类甲状腺素类似物的结构。其中一类具有拟甲状腺素的活性,另一类具有抗甲状腺素的作用。他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的这些工作在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他发表了两类甲状腺素类似物的结构。其中一类具有拟甲状腺素的活性,另一类具有抗甲状腺素的作用。他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改造,并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的这些工作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1956年在军委卫生部领导下,他创办中国第一个同位素应用训练班,第一批核医学骨干从这里走向全国。在中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他在甲状腺激素(TH)的系统研究中,解开了TH作用机制的一些不解之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在异军突起的核素示踪技术的研究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70年代末,他就提出在实验核医学领域内以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原子进行生物医学及药学研究。他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工作者。特别是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任标记化合物研究室主任期间,在他的领导下,从1959年到1979年共合成、生产了总计多达100多种的标记化合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许多基础与临床学科科研工作的开展。他筹建了正电子发射X线体层摄影(PET PECT)中心。在我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核医学就是运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科学。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PET、SPECT、甲功仪、肾图仪、放射性活度计以及用于放射性治疗的伽玛刀、后装治疗机、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就不难明白核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他所开创的中国核医学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成为亚洲核医学领域的领跑者。

Ⅲ 求10个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详细简介

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 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

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 个闫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4、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5、孙思邈(581-682 年享年101 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他刻苦好学,坚持行医,为民间治病。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

70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后来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书成第二年便离开了人世。

他的医学著作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人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于他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

6、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各领域。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宋朝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

在数学上,他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 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括提出的地磁有偏角存在现象,比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时“首次”发现磁偏角现象要早400 年。

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7、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8、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9、一行(公元683年~公元727年),佛法名号。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其父张擅为武功县令。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关中,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侄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一行。

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释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唐朝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有很大贡献。

10、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Ⅳ 中国近代史上的大科学家有哪些他们的简介呢

数学家
华罗庚 “数学,如音乐一样,以奇才辈出而著称,这些人即便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才华横溢。虽然华罗庚谦虚地避免使用奇才这个词,但它却恰当地描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数学家。” --G·B·Kolata 华罗庚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1985年6月12日,中国数学届陨灭一颗巨星-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不幸因心肌梗塞逝世了。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与多复便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研究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罗庚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著作很多,研究领域很广。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二百篇,专著有《堆垒素数论》、《高等数学引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典型群》、《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分析》、《数论引导》、《数值积分及其应用》、《从单位圆谈起》、《优选法》、《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偏微分方程》、《华罗庚论文选集》等12部。 吴文俊 数学家。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市。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被聘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名誉所长、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副主任、主任等职。 吴文俊主要从事拓扑学、机器证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突出成果,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为中国数学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论文《球纤维示性类》是对球纤维理论基本问题的重要贡献。从40年代起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已被编入许多名著。这方面成果曾获195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金)一等奖。60年代继续进行示嵌类方面的研究,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庞特雅金示性类方面的成果,是拓扑学纤维丛理论和微分流形的几何学的一项基本理论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文俊原理(国际上称为“吴方法”),实现了初等几何与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重要创新改变了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数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198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机器发现和创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以及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乐 数学家。1939年11月10日生于江苏南通。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62年毕业,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秘书长、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杨乐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领域,以其众多极富创造性的重要贡献,20年来一直站在世界最前列,是国际上的领头数学家之一。 一、对整函数、亚纯函数的亏值、亏量函数进行了深入研究 与张广厚合作在亚纯函数的亏值数目与Borel方向数目间首次建立了密切联系;在引进亏函数后,给出有穷下级亚纯函数总亏量的估计,从而证明了其亏函数是可数的;给出亚纯函数结合于导数的总亏量的估计,彻底解决了著名学者D.Drasin70年代提出的3个问题。 二、对正规族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重要的正规定则 杨乐建立了正规族与不动点之间的联系正规族与微分多项式之间的联系,解决了著名学者W.K.Hayman提出的一个正规族问题等。 三、对整函数和亚纯函数的辐角分布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杨乐研究在亚纯函数涉及的导数的辐角分布时,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奇异方向;对辐角分布与重值间的关系得到了深入的结果;完全刻划了亚纯函数Borel方向的分布规律;与Hayman合作解决了Littlewood的一个猜想。 杨乐的上述各项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与许多引用,他所得到的亏量关系,被国外学者称为“杨乐亏量关系‘等。

Ⅳ 有哪些科学家的故事

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 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象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 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

(故事2)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劳。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一定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迟钝、愚笨的样子,常常要被周围的人嘲笑、讥讽。如果因为自己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己潜在的才华、能力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寻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爱因斯坦对别的事物迟钝,却对物理和数学特别喜爱一样,当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时,你定会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异彩。

试试看,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热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3)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是 一个犹太人。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非常善于动脑筋,经常会相到一些别人

不容易想到的东西。有一次手工课上,老师教大家叠纸盒。正当大家都忙于叠纸盒的时候,老师却发现爱因斯坦趴在桌

子上。老师以为准是小爱因斯坦懒惰,不想动手,于是走过去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不动手叠纸盒。爱因斯坦抬了抬,问道

:“老师,您知道一张纸的厚度吗?”老师说:“这个很好测量啊,你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不就得出一

张纸的厚度了吗?”爱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确地测量了一下,然后计算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老师这时候想出

一个问题,便问大家:“同学们,现在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那么我要是把这张纸对折30次以后,该是多高啊?”

听到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大概有10多米吧,”有的同学回答道。老师说:“太少了”

老师是摇头,到底有多高呢?只见小爱因斯坦站起来说:“应该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他刚说完,就招来同学们的一

一阵哄堂大笑,怎么可能呢?小小的一片纸折了30次就会比一座高山还要高,同学们都以为他在吹牛。这个时候,只

有老师没有笑,因为他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小爱因斯坦了。“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确的。”老师的一句话把在座的同学

都震惊了。“会有那么高吗?”同学们都在怀疑。爱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走到前面,拿了支粉笔开始了他对一

张纸对折30次后的厚度计算。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算式:

0.08×(2×2×。。。。。×2)=85896米,确实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从那以后,同学们都开始对爱因斯坦刮目相看了,直到最后爱因斯坦成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却可以包围世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故事4)阿尔伯特爬着山的陡坡,深吸了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在他前面是温特勒教授——他是阿尔伯特和一些同学所欣赏的屈指可数的几个老师之一。温特勒教授经常带学生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远足。阿尔伯特看着反射在雪山上的日光,思绪飘开了。他想,“如果人能够以光速前进,那会是什么情景呢?”阿尔伯特陷于沉思中,没有注意前方的路,突然他绊了一跤,滑向了悬崖的边缘!就在他快要跌下山谷的时候,阿尔伯特抓住了一块冰冷的岩石,一个朋友用手杖把他拉了上来。

“谢谢!”阿尔伯特抓着手杖说,“你救了我的命!”

爱因斯坦相对论令人震惊的结论是:时间、重量和质量并不是恒定的。高速前进时,时间、重量和质量都会变小。只有光速是恒定不变的。这是因为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E=mc?2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因思考科学问题而走神,这可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那一年的晚些时候,16岁的阿尔伯特写了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文题为《对磁场中以太状态的研究》。这篇论文提出了在阿尔伯特心里思考了很久而许多科学家却从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人类历史上最卓尔不群的科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个科学家的理论改变了我们认识宇宙的方式。

空闲的时候,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和航海。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的乌尔姆。他出生时,祖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太胖了!太胖了!”阿尔伯特的头大得出奇,家人都担心他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疾病。但阿尔伯特却长成了一个健康又相当正常的孩子。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靠卖羽绒垫养活全家,母亲波林照料阿尔伯特和他的妹妹玛雅。母亲鼓励阿尔伯特要尽自己所能探究、质疑世界。5岁的一天,母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玩。阿尔伯特对针的摆动感到很好奇,觉得肯定有一种力量使针总是指着同一个方向。他突然意识到“在事物背后,深藏着某种东西”。

虽然爱因斯坦才智过人,可他同时又非常粗心:他经常找不到钥匙,衣服扣从来都扣不齐,他甚至还会忘记吃饭!

好奇心占领了阿尔伯特。这也使他在学校很难集中精力学习。他时常冥想自然界“隐藏的”力量。他在课上发言时,老师总觉得他讲得太慢了。不久大家就开始叫他“笨蛋先生”。就连校长都说他肯定会一事无成。可是对阿尔伯特来说,要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简直是不可能的,课上只有背诵事实,孩子们甚至连提问都不被允许!

后来有一天,家人的朋友给了他一本几何书看,这可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12岁的阿尔伯特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读完了全书,看完了所有的等式。不久,他便开始看各类科学书籍,只要是他能弄得到的书他都读,如《力和物质》,《宇宙》等等。13岁时,他已经看完了伊曼纽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一本极其复杂深奥的理论书籍,就连一些教授都很难弄懂。阿尔伯特家的一位朋友这样说道:“康德的著作,对普通人来说晦涩难懂,可是阿尔伯特却能读得很透彻。”虽然老师仍把他视为白痴,可家人已经逐渐发现他们的儿子对世界抱有独特的看法。

后来阿尔伯特勉强地高中毕业了,并进入了瑞士的一所技术学校继续学习。21岁时,他获得了学位,可是却找不到教师工作。于是他便在瑞士专利办公室找了份活干。阿尔伯特很喜欢这项工作,因为他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发明,还能在空余时间思考物理问题。在专利办公室工作的头三年里,他潜心自己对物理的钻研思考,最后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即E=mc?2)。这一理论涉及的是人类如何看待时间、空间和现实的重大问题。爱因斯坦的想法彻底推翻了其它已经确立的理论。

科学界惊骇不已。一个底层的专利职员怎么会提出物理界这么一个革命性的理论呢?尽管人们对爱因斯坦的理论还存在争议,但他的才华最终得到了认可。他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得到了教授职位,然后又在德国的柏林获得教授头衔,还是被邀请参加在比利时召开的世界物理大会上最年轻的学者。爱因斯坦热爱教书,不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从欧洲各地赶来听他的讲座。1919年,爱因斯坦的事业已如日中天。那一年,英国的科学家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世界一时间沸腾开了,爱因斯坦也因此举世闻名。192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肯定是他的小学老师连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电视和荧光灯的发明来自于爱因斯坦所发现的光电效应理论,该理论证明光能够像波和粒子一样运动。

物理并不是爱因斯坦唯一的爱好。他还是个和平主义者,认为战争是错的。居住在欧洲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毁灭,他也感觉到了又一场世界大战正在德国酝酿。他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但徒劳无功。种族主义者和政治极端主义者希特勒,还有他的纳粹党,正获得德国的更多控制权,限制犹太公民的权利。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他担心自己的生命会受到威胁(实际上,在战争结束时,纳粹已经残害了数百万的犹太人)。于是在1933年逃往美国,成为了普林斯坦大学的教授。

1939年,希特勒进攻邻国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了。爱因斯坦担心纳粹会利用他的理论E=mc?2来制造一种原子武器,赢得战争。他写信给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建议美国资助原子武器研究项目。作为一个反战主义者,爱因斯坦肯定是经过挣扎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是由纳粹统治世界的威胁更使他颤栗。罗斯福总统赞成他的提议,于是一群物理学家开始进行“曼哈顿计划” ——研制原子弹的绝密任务。

爱因斯坦死后不久就发现了周期表中的第99个元素,人们把它命名为“锿”元素。(爱因斯坦的英文是Einstein, 锿的英文是Einsteinium)

虽然爱因斯坦的E=mc?2等式是该计划的关键所在,但他并没有直接参与研究。1945年8月,美国向德国盟友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轰炸结束了战争,可也杀害了几十万无辜的日本人民。此后爱因斯坦从未摆脱过使用原子弹的阴影,在后半生里,他极力主张和平。他说:“和平是无法通过暴力获得的,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获取和平。”

爱因斯坦还是犹太复国政治运动的参与者,该运动企图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新国家。在该组织的努力下,以色列于1948年建立。1952年,以色列总统杰姆·魏茨曼逝世,以色列人将总统之位献给了爱因斯坦!虽然爱因斯坦倍感荣幸,但还是拒绝了,他解释说他年纪太大了,也没有经验,不能胜任总统。

三年后,爱因斯坦因心力衰竭而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床边还有几个为完成的等式。他想用那些等式证明什么呢?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的是,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杰出的人之一——一位物理天才,和平的爱好者,犹太人的楷模和领袖。然而对于这一切,爱因斯坦也许会说:“我并没有什么天分……我只是非常好奇。”

你将如何震撼世界?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研究生命动力的生物学家。我要研究活细胞是如何工作、生存和繁殖的,还要研究活细胞的生存环境。是比尔·奈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们那样杰出的科学家。作为生物学家我想成就的两件事是:阻止动物艾滋病和发现一种新的未知生物体。
【轶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介绍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眼看到了处于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记中记下“悲惨的图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爱因斯坦看到这个在劳动着,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他的社会同情心再度被唤醒了。他认为,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20、21页)十几年后(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前来年进修的周培源第一次个别交谈时就说:“中国人民是苦难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付诸行动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从东北作为突破口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1932年10月,“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时已被开除出党)在上海被捕,他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1937年3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史良等“七君子”锒铛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爱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爱是没有国界的,他对中国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类的同情心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之上。他的思想也对中国日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还在读初二的少年许良英就是他的热情崇拜者,希望长大了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科学家。1934年,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在欧洲出版,几年后(1937年抗战前夕)就有了中译本,是留学法国的物理学教授叶蕴理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的,由于国难当头,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但青年许良英在1938年上大学前有幸买到了一本,并认真精读了一遍,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爱因斯坦的许多至理名言令他终生难忘,爱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表长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97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最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好在多数科学家不予理睬,实际上进行了抵制。1979年,北京还隆重举行了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大会

有一天,爱因斯坦走在纽约的大街上。他最好的朋友遇见了他。并对他说:“爱因斯坦,你该买件新衣服了。看看你的衣服多旧啊!”但是爱因斯坦却回答说:“没关系的,这里没有人认识我。”

几年以后,爱因斯坦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但是他仍然穿着那件衣服。那位朋友再次遇见他,告诉他去买件新衣服。但是爱因斯坦说:“我不需要买新衣服了,这里每个人都认识我。”

Ⅵ 科学家里面为什么没有肥胖人士

有,只是很少,也是没有名气的。因为肥肉和科学家是对立的。没有不吃不睡的劳累精神,是当不了人前的科学家的,既然著名的科学家这样的累,又怎么会肥胖呢?

Ⅶ 科学家在针对肥胖方面做出了哪些研究发现

减肥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几十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快速而简专单的减肥方法。属最近,一家瑞士公司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减肥方法:注射“肥胖疫苗”,而且将在未来10年内推广到市场上去。当然,这和预防小儿麻痹症或流感的疫苗是有区别的,因为“肥胖疫苗”可以治疗肥胖,而不仅仅只是预防。

Ⅷ 科学家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 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象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 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

(故事2)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劳。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一定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迟钝、愚笨的样子,常常要被周围的人嘲笑、讥讽。如果因为自己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己潜在的才华、能力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寻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爱因斯坦对别的事物迟钝,却对物理和数学特别喜爱一样,当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时,你定会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异彩。

试试看,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热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3)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是 一个犹太人。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非常善于动脑筋,经常会相到一些别人

不容易想到的东西。有一次手工课上,老师教大家叠纸盒。正当大家都忙于叠纸盒的时候,老师却发现爱因斯坦趴在桌

子上。老师以为准是小爱因斯坦懒惰,不想动手,于是走过去问爱因斯坦为什么不动手叠纸盒。爱因斯坦抬了抬,问道

:“老师,您知道一张纸的厚度吗?”老师说:“这个很好测量啊,你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不就得出一

张纸的厚度了吗?”爱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确地测量了一下,然后计算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老师这时候想出

一个问题,便问大家:“同学们,现在一张纸的厚度是0.08毫米,那么我要是把这张纸对折30次以后,该是多高啊?”

听到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大概有10多米吧,”有的同学回答道。老师说:“太少了”

老师是摇头,到底有多高呢?只见小爱因斯坦站起来说:“应该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他刚说完,就招来同学们的一

一阵哄堂大笑,怎么可能呢?小小的一片纸折了30次就会比一座高山还要高,同学们都以为他在吹牛。这个时候,只

有老师没有笑,因为他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小爱因斯坦了。“爱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确的。”老师的一句话把在座的同学

都震惊了。“会有那么高吗?”同学们都在怀疑。爱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走到前面,拿了支粉笔开始了他对一

张纸对折30次后的厚度计算。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算式:

0.08×(2×2×。。。。。×2)=85896米,确实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从那以后,同学们都开始对爱因斯坦刮目相看了,直到最后爱因斯坦成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却可以包围世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故事4)阿尔伯特爬着山的陡坡,深吸了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在他前面是温特勒教授——他是阿尔伯特和一些同学所欣赏的屈指可数的几个老师之一。温特勒教授经常带学生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远足。阿尔伯特看着反射在雪山上的日光,思绪飘开了。他想,“如果人能够以光速前进,那会是什么情景呢?”阿尔伯特陷于沉思中,没有注意前方的路,突然他绊了一跤,滑向了悬崖的边缘!就在他快要跌下山谷的时候,阿尔伯特抓住了一块冰冷的岩石,一个朋友用手杖把他拉了上来。

“谢谢!”阿尔伯特抓着手杖说,“你救了我的命!”

爱因斯坦相对论令人震惊的结论是:时间、重量和质量并不是恒定的。高速前进时,时间、重量和质量都会变小。只有光速是恒定不变的。这是因为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E=mc2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因思考科学问题而走神,这可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那一年的晚些时候,16岁的阿尔伯特写了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文题为《对磁场中以太状态的研究》。这篇论文提出了在阿尔伯特心里思考了很久而许多科学家却从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这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人类历史上最卓尔不群的科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个科学家的理论改变了我们认识宇宙的方式。

空闲的时候,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和航海。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的乌尔姆。他出生时,祖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太胖了!太胖了!”阿尔伯特的头大得出奇,家人都担心他是不是有什么严重的疾病。但阿尔伯特却长成了一个健康又相当正常的孩子。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靠卖羽绒垫养活全家,母亲波林照料阿尔伯特和他的妹妹玛雅。母亲鼓励阿尔伯特要尽自己所能探究、质疑世界。5岁的一天,母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玩。阿尔伯特对针的摆动感到很好奇,觉得肯定有一种力量使针总是指着同一个方向。他突然意识到“在事物背后,深藏着某种东西”。

虽然爱因斯坦才智过人,可他同时又非常粗心:他经常找不到钥匙,衣服扣从来都扣不齐,他甚至还会忘记吃饭!

好奇心占领了阿尔伯特。这也使他在学校很难集中精力学习。他时常冥想自然界“隐藏的”力量。他在课上发言时,老师总觉得他讲得太慢了。不久大家就开始叫他“笨蛋先生”。就连校长都说他肯定会一事无成。可是对阿尔伯特来说,要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简直是不可能的,课上只有背诵事实,孩子们甚至连提问都不被允许!

后来有一天,家人的朋友给了他一本几何书看,这可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12岁的阿尔伯特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读完了全书,看完了所有的等式。不久,他便开始看各类科学书籍,只要是他能弄得到的书他都读,如《力和物质》,《宇宙》等等。13岁时,他已经看完了伊曼纽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一本极其复杂深奥的理论书籍,就连一些教授都很难弄懂。阿尔伯特家的一位朋友这样说道:“康德的著作,对普通人来说晦涩难懂,可是阿尔伯特却能读得很透彻。”虽然老师仍把他视为白痴,可家人已经逐渐发现他们的儿子对世界抱有独特的看法。

后来阿尔伯特勉强地高中毕业了,并进入了瑞士的一所技术学校继续学习。21岁时,他获得了学位,可是却找不到教师工作。于是他便在瑞士专利办公室找了份活干。阿尔伯特很喜欢这项工作,因为他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发明,还能在空余时间思考物理问题。在专利办公室工作的头三年里,他潜心自己对物理的钻研思考,最后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即E=mc2)。这一理论涉及的是人类如何看待时间、空间和现实的重大问题。爱因斯坦的想法彻底推翻了其它已经确立的理论。

科学界惊骇不已。一个底层的专利职员怎么会提出物理界这么一个革命性的理论呢?尽管人们对爱因斯坦的理论还存在争议,但他的才华最终得到了认可。他先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得到了教授职位,然后又在德国的柏林获得教授头衔,还是被邀请参加在比利时召开的世界物理大会上最年轻的学者。爱因斯坦热爱教书,不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从欧洲各地赶来听他的讲座。1919年,爱因斯坦的事业已如日中天。那一年,英国的科学家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世界一时间沸腾开了,爱因斯坦也因此举世闻名。192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肯定是他的小学老师连做梦都没想到的事!

电视和荧光灯的发明来自于爱因斯坦所发现的光电效应理论,该理论证明光能够像波和粒子一样运动。

物理并不是爱因斯坦唯一的爱好。他还是个和平主义者,认为战争是错的。居住在欧洲期间,他亲眼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毁灭,他也感觉到了又一场世界大战正在德国酝酿。他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但徒劳无功。种族主义者和政治极端主义者希特勒,还有他的纳粹党,正获得德国的更多控制权,限制犹太公民的权利。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他担心自己的生命会受到威胁(实际上,在战争结束时,纳粹已经残害了数百万的犹太人)。于是在1933年逃往美国,成为了普林斯坦大学的教授。

1939年,希特勒进攻邻国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了。爱因斯坦担心纳粹会利用他的理论E=mc2来制造一种原子武器,赢得战争。他写信给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建议美国资助原子武器研究项目。作为一个反战主义者,爱因斯坦肯定是经过挣扎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是由纳粹统治世界的威胁更使他颤栗。罗斯福总统赞成他的提议,于是一群物理学家开始进行“曼哈顿计划” ——研制原子弹的绝密任务。

爱因斯坦死后不久就发现了周期表中的第99个元素,人们把它命名为“锿”元素。(爱因斯坦的英文是Einstein, 锿的英文是Einsteinium)

虽然爱因斯坦的E=mc2等式是该计划的关键所在,但他并没有直接参与研究。1945年8月,美国向德国盟友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轰炸结束了战争,可也杀害了几十万无辜的日本人民。此后爱因斯坦从未摆脱过使用原子弹的阴影,在后半生里,他极力主张和平。他说:“和平是无法通过暴力获得的,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获取和平。”

爱因斯坦还是犹太复国政治运动的参与者,该运动企图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新国家。在该组织的努力下,以色列于1948年建立。1952年,以色列总统杰姆·魏茨曼逝世,以色列人将总统之位献给了爱因斯坦!虽然爱因斯坦倍感荣幸,但还是拒绝了,他解释说他年纪太大了,也没有经验,不能胜任总统。

三年后,爱因斯坦因心力衰竭而离开了人世。在他的床边还有几个为完成的等式。他想用那些等式证明什么呢?我们永远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的是,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杰出的人之一——一位物理天才,和平的爱好者,犹太人的楷模和领袖。然而对于这一切,爱因斯坦也许会说:“我并没有什么天分……我只是非常好奇。”

你将如何震撼世界?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研究生命动力的生物学家。我要研究活细胞是如何工作、生存和繁殖的,还要研究活细胞的生存环境。是比尔·奈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们那样杰出的科学家。作为生物学家我想成就的两件事是:阻止动物艾滋病和发现一种新的未知生物体。
【轶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Ⅸ 世界著名科学家有肥胖者吗

伯恩斯坦不瘦

Ⅹ 历史上科学家有什么特点

1、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回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答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独立的思考能力: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索,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勤奋和执著的精神: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没有勤奋和执著的精神,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哪个科学家偏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