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渑池有哪些历史

渑池有哪些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6 09:04:07

『壹』 有谁知道渑池八景包含什么有什么历史故事

渑池,中州古县历史名城。境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遗存。主要景观为:盟台夕照、天池落雁、韶峰叠翠、周党隐居、利津古渡、桓陵秋草、涧源春涌、渑水晴波等古八大景。
一、盟台夕照
渑池,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会盟的地方。据《史记》载:春秋战国时,秦昭襄王多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虽处劣势,但武有老将廉颇,文有上大夫蔺相如,短时期内也是难以征服的。秦在对赵实行军事重压的同时又展开政治外交攻势,以期达到吞并赵国的目的。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进行会盟。秦赵会盟台历经沧桑,新建碑亭为钢筋水泥结构,地面至亭顶高22米,其中台高14米,碑亭系双层八角挑檐尖顶仿古建筑。台上竖一方柱体石碑,西面为渑池人秦安志书写、赵春芳刻石的《重修秦赵会盟台碑记》,其余三面分别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萧劳“古秦赵会盟台”题字。古秦赵会盟台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游客,留下许多佳话和诗词。夕阳之下,盟台高耸,披万道霞光,挟九州来风,倒影修长,一抹千丈。此情此景使人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于是“盟台夕照”成了渑池古八景之首。
二、天池落雁
天池,位于渑池县东南的大岭上。古时此处有泉,泉涌清流,聚成大池,烟波浩渺,风吹皱面,湖光山色,青萍红莲,杨柳依依,随风荡漾,鸿雁群集,追逐戏嬉,构 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画卷。旧时天池南建白龙殿,西邻延庆寺,北依养正观,东有娃娃桥。洛阳与西安之间的南崤大道从附近经过,每当春来秋到,清风徐徐, 天高云闲,碧水荡漾,雁舞鸟鸣,山光水色,如诗似画,不仅使过往之人流连忘返,还吸引一些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到这里赏景览胜、捕鱼守猎。若遇天旱少雨时 节,百姓往往结队到池旁焚香祈雨,颇为灵验,更为天池增加了神密色彩。古人认为天池有代天降雨之功的,故名之为“天池”。久而久之“天池落雁”这一自然景观应运而生,名扬中州。
三、韶峰叠翠
渑池的韶山,属崤山支脉,主峰在县城北15公里处,海拔1463米,因上古舜帝曾登临山巅令人演奏韶乐而得名。它高耸入云犹如天门,又有云门山之称。韶山前怀渑水与伏牛山相望,背依黄河和中条山呼应,东有方山为伴,西携鏊山为邻。韶山由大小30多座山峰组成,总面积约150平 方公里。韶山南侧坡度较缓,昔日茂密的林木已被历代战争硝烟抹去。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渑池人民在韶山大规模植树造林,如今巳是松柏苍翠、花 椒遍野、花草漫坡的地方,丛林木中有盘山公路通往山顶。韶山的险要与俊美集中表现在山后,那里有龙潭沟、坑城(圪增)沟、九槽沟、麦尽沟、瓦庙沟、天桥 沟,沟壑纵横,峰险谷幽,瀑潭流韵,石生妙景,洞桥天成,枯树绕藤,古塔生辉,融北方山川之雄浑与南国风光之灵秀于一身。登临山巅四望,奇峰峥嵘,气势磅 礴,远山如黛,紫岚缭绕,重峦叠嶂,层林尽染,此番景致被古人称为“韶峰叠翠”。作为渑池八景之一,“韶峰叠翠”是古人赏景揽胜的绝好去处,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华词丽章。韶山有上千种野生植物,其中700多种中草药。山中还有豹子、羚羊、野猪、草鹿等珍稀动物, 是天然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2001年,韶山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韶山风光旅游区开发正在实施之中。
四、周党隐居
“周党隐居”是渑池八景中惟一因人成景的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之北7.5公里处,在今坡头乡不召寨村。周党,字伯况,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人。祖籍山西太原广武,家族兴隆,资产万金,骡马成群,良田千顷。后来他将这些财产分给穷人,只身游学于京都长安。他埋头苦读,博览群书,撰文赋诗,终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名士。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后,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周党极为不满, 称病不出。光武帝建武年间,刘秀广罗人才,得知周党德才兼备,遂召周党为议郎,然而周党不愿为官,不久就称病辞职,选择渑池韶山南麓山沟的窑洞中隐居下来,此窑后被称为“周党窑”。后来光武帝令人带着诏书和礼乐请周党入朝,周党竭力拒召长期隐居。他和闵仲叔为“忘形交”,两人号为“渑池逸民”。周党拒诏不仕的行为被人们广为称颂,于是渑池就把“周党隐居”列为八景之一。周党隐居的地方在南北走向的土沟东侧,沟里流水潺潺,林木茂盛,风景优美。四周茂密的草木和历经沧桑的土崖或许能向人们叙说当年周党的仙骨遗风。不召寨还是一处重要的古代龙山文化遗址,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及中国考古专家曾对此处文化遗址试掘。1951年考古专家夏鼐等也到此调查,1963年6月被河南省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五、利津古渡
利津古渡原名济民渡,即今南村黄河渡口,距渑池县城50公里。元初至清末曾在南村置利津县,设司分治,派兵布防,管理渡口。渡口取有利渡津之义改为利津渡口,是黄河中游三大渡口(孟津、利津、茅津)之一。1996年渑池县和垣曲县在两岸建成了黄河码头,几分钟就可以把五六辆载重汽车远到对岸,结束了人工摆渡的历史。2000年,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风雨沧桑数千年的“利津古渡”成了水底世界,一座长1568米、宽7.8米、高72.85米的黄河公路大桥在这里崛起,这里成了渑池黄河风景旅游区。
六、桓陵秋草
周桓王陵,位于渑池县城北50公里处的凤凰山巅。公元前697年,东周第二代国君桓王姬林葬于此地,人们便将凤凰山改称桓王山。桓王山海拔731米,北傍黄河,东依岱媚,西有青山,南望韶峰。小狮山、柏树山左右延伸,两道涧水环流,远望恰似展翅欲飞的凤凰。桓陵依山势凌顶而建,高10余米,周长200余米,墓陵为圆形土包,其土质与周边迥然不同,呈粒状如出自蚁穴,大雨如注而不见其流。深秋时节,他处树瘦草枯,独此地碧绿苍翠郁郁葱葱,更显风水宝地之奇特。
七、涧源春涌
渑池北部黄河南岸的凤凰山与青山翘首相望,发源于韶山的涧水在高山峡谷涌流数十里由两山之间流入黄河。宽阔的河床上乱石自然堆就,为奔向黄河的山涧清流让出 一条蜿蜒的河道,河水清澈,一路跳跃,忽而雪聚银散腾起白浪,忽而碧水成潭鱼蟹嬉戏。黄河在涧河两岸造就了千顷平坦的土地,人们用清凌的涧水灌溉着这片沃 土,使它旱涝保收,五谷丰登。每当春天在布谷鸟的催叫声中姗姗走来,涧口一带平展的田野上成行的杨柳竟相吐翠;茁壮的稼禾随风起舞;摇出飘香的谷粟,摇出 金色的麦浪,摇得勤劳人家一脸春光。于是“涧源春涌”这一景观应运而生了。2000年前后,这里的南村、班村、涧口、任村等沿黄村庄的村民,都因小浪底水库蓄水先后迁移他乡。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降,昔日“涧源春涌”的地方有时水势浩淼波光潋艳,游船载着欢言笑语,在高峡平湖里畅游;有时沙滩无垠,使人犹如身处塞外的茫茫大漠,顿生沧凉的怀古之情。过去被人称之为“涧源春涌”的地方,修建了黄河码头,架起了号称“亚洲第一高”的黄河大桥。
八、渑水晴波
渑池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河溪132条,分3个水系:韶山以北的39条河流注入黄河;南大岭以南的29条河流入洛河;中间地带的64条河流汇入渑水。渑水又名涧河,流域面积583.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6%。渑水发源于渑池境内陈村的扣门山,在县城西接纳谷水、羊河水汇成渑水。渑水全程总长约36公 里,它由西向东接纳一里河、峪沟、五里河、高店河、苏湾、石河之水,入新安县境。这些来自高山幽谷的清明之水一路欢歌,一路跳跃,饱览了七里古槐、盟台夕 照、仰韶遗址、冯异古城等景观之后在涧河相会。多少年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利用渑水灌溉庄田、安磨磨面、洗衣浆线、饮牛养鸭,在这山清水秀杨柳婆娑的地方世 代生息,创造着人类文明。

『贰』 秦赵会盟台所在地渑池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渑池是古代水池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世谓之渑池矣。”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渑池,古城名,在秦赵会盟之地。”南宋蔡沈《禹贡注》曰:“渑,当作‘黾’,水虫也(即金线蛙,又名土鸭)。城西有池,注水即生,因名渑池。”渑池出现至今已有二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另据史料记载:渑池,古称黾池,为雒都边邑。在西汉又称彭池,三国魏始称渑池,莽新曰陕亭,唐谓天池,金名韶州,金、明间又称渑池、沔池。名号殊异,盖各有据。
至于渑池在何地,则说法不一。《水经注》说:“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渑池矣。”但在卷十六谷水篇中又说:“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经渑池川。”以上记载虽同出于一书,但从两说中看,渑池则不属一地。熊耳山位于今渑池县城西南(现陕县西李村乡)。山下西李村旁有一水,《水经注》曰西渡水,此水向东南流经宜阳入洛河。而谷水则发源于今渑池县西马头山谷阳谷(今陕县段岩、张村附近)。此水东北流入涧水,贯穿渑池东西全境,再东流过新安注于洛河。从渑池县地貌看,北边有韶山,南部为崤山,南北两山纵贯东西全境,从而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长条形川地。此川即《水经注》中所说的渑池川。顾名思义即川内有渑池而得名。今渑池县境内尚有天池、藕池、大池洼、小池洼、池底等地名。从这些带有“池”字的地名看,可知此地在古代曾是一处低凹沼泽这地。
至于古渑池在渑池川何地,《太平寰宇记》说:“渑池,古池名,在秦赵会盟之处。”《禹贡注》曰:“城西有池。”此二说,一说指明了古渑的方位在城西;另一说具体到了位置即会盟之地。关于会盟之地,世曰:“俱利城”(因会盟对秦、赵双方都有利而取名)。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说:“谷水,南去县二百步,东经秦、赵两城,俗谓之俱利城,东城在县西十三里,西城在县西十四里,昔秦赵会于渑池之处。”又据《渑池县志》载:“县西十余里有村名朱城,即古俱得城。”现朱城村尚有东城和西城二遗址。东城曰:赵城;西城曰:秦城。址内常常发现战国时期的板瓦残片及其它建筑材料。在其城址附近现有渑坂(即今南班)、池底及会盟台等古地名。所以,古渑池之地,当在今渑池县城西池底乡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座标在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东裹义马市与新安县为邻,西和陕县接壤,南连洛宁、宜阳两县,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诸县隔河相望。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总面积为1421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郑州170公里,距西安300公里。
渑池县域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5镇和 仰韶、仁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等7个乡。人口约33万。
资源丰富。有煤、铝、铁、重晶石、石英砂、硅石、耐火粘土等30余种矿藏和1300余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探明储量30多亿吨,品位高,易开采。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里程86公里,其中陇海铁路境内里程42.6公里,公路里程1579.8公里,其中310国道境内里程32.6公里。村村通机动车辆,有8条铁路专用线。陇海铁路和310国道及即将通车的洛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南闫国防公路纵穿南北。北部白浪黄河索道桥和南村等12个渡口,沟通与晋南的联系。
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初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秦时置县,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1925年,渑池县始有中共党组织的活动,渑池曾建过八路军兵站、办过豫西公学,发生过上官子平叛乱(“豫西事变”主体)和马跑泉事变,县城先后经历三次解放,许多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境内留下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至2000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其中,属国家级的1处:仰韶村文化遗址;省级6处:寺沟遗址、鹿寺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陈村桥序碑、八路军兵站;市级5处:秦赵会盟台、刘氏族系碑、黄河水位碑、郑窑遗址、丈八石佛寺;其余为县级。渑池县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韶山、云门寺、大寨沟、瓦庙沟、中关汉柏、白浪索道桥、槐朳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风情园等等。革命遗址除八路军渑池兵站外,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豫学公学遗址、“小孤山战斗”纪念地、“马跑泉事变”纪念地等,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为开辟南村黄河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河南省大黄河游的重要组织部分。近年,渑池县委、县政府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2000年底已完成了南村码头建设和仰韶文化遗址花园式改造工程。
古老的渑池,吸引了古今中外的众多文人墨客,古代的王通、杜甫、骆宾王、王安石、司马光、韦应物、欧阳修、苏轼、苏辙等,近代名人章士钊、吴伯萧、姚雪垠等,都曾在渑池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篇。渑池籍历史上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宋代有抗金民族英雄张玘;明朝大理学家曹端、张信民等;当代有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少将张汝光等。

『叁』 渑池是什么文化的发源地

是仰韶文化......
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1916年6月当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铜矿资源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这一发现结合当时矿藏资源勘探工作难以继续的现况,安特生教授以及当时地理测绘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先生随即调整了工作重心,转而进行对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规模收集整理工作,同时这一工作也得到了当时民国农商部以及瑞典皇家的支持,于是,安特生先生的考古生涯自此也拉开了帷幕。 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陕西渭河流域、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有濠沟环绕,反映出当时有较严密的氏族公社制度。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
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陶器种类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不少出土的彩陶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等。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形饰、羊头器钮、鸟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生。在半坡等地的彩陶钵口沿黑宽带纹上,还发现有50多种刻划符号,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在濮阳西水坡又发现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聚落建筑的布局整齐有序。半坡聚落保存较完整,居住区在中心,外围绕一周大壕沟,沟外北部为墓葬区,东边设窑场。共揭露出40多座房屋遗迹,有一座大房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其他几十座中小型房子面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布局。仰韶文化居民死后按一定的葬俗埋葬,多长方形土坑墓,墓中有陶器等随葬品,小孩实行瓮棺葬。盛行单人仰身的直肢葬,但合葬墓占一定比例。合葬的人数不等,多的达80人。葬制中实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特点。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广场的统一布局,则表明当时维系氏族团结的血缘纽带根深蒂固。这些与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的特征是相吻合的。
在我国中原地区,河南省泥池县境内仰韶出土了大量的彩陶片和人群居住的遗址,它昭示了华夏大地的历史悠久及中华民族创造出的灿烂文明。
古代中国是原始文明、艺术的开创地区,但经过数千年漫长的岁月,当时画在人体、兽皮、织物、木器上的图纹、文字都已荡然无存了。由于陶器的耐腐蚀性较强,虽然埋藏于地下数千年之久,而上面的彩绘图案和文字的雏形仍然清晰可辨。陶器是应农业定居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中国是古代农业发源地,在黄河、长江流域蕴藏着许多彩陶,在早晚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同烂漫的山花,缤纷多彩。

『肆』 渑池有哪些文化习俗

我国独特的抄风俗习惯
为袭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矗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劝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伍』 渑池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仰韶遗址

【仰韶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西75公里处渑池内县仰韶乡仰韶村。面积容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4米,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遗址。著名的仰韶文化即以1921年首先于此处发现而得名。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进行发掘。发掘仰韶及同类遗址所获得的丰富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的性质、类型和分期打下了基础。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游,以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时代距今约六七千年。

『陆』 三门峡有什么历史

可以去三门峡天悦网找找三门峡相关信息

更深的了解三门峡本地特色

『柒』 渑池的由来

渑池的由来: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而得名。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

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沿革为今宜阳县。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显庆二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

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兴定元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

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

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7)渑池有哪些历史扩展阅读:

渑池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南不同,形成湿热干旱、炎热干旱和雨涝三种天气;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气候凉爽,雨水减少。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工业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增加,造成大气温度持续升高,随之带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受此大气候的影响,2000年后,渑池县气候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时段趋向集中、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几率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次数增加。

『捌』 历史上的渑池之会是怎样的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又派使者到赵国去,邀请赵惠文王到秦国的渑池相会。

赵惠文王害怕秦,就不想去,已是赵国大夫的蔺相如和大将廉颇商量,一致认为,如果赵惠文王不去,那么就会显示出赵国的软弱和胆小,以后秦更不会把赵国放在眼里,于是他俩一起去见赵惠文王,劝他赴会。

赵惠文王出于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路,他让相如作随员同往,让廉颇留在家中,辅助太子保卫国家。

廉颇带领几千人马护送赵王一行到赵国边境,再往前就进入秦国了,他对赵惠文王说:“大王这次到秦国去,一定要多加小心,秦国有虎狼之心,诡计多端,你的安危难以预测,所以你在秦国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天,如果你30天不回来,请让我拥立太子为王,这样也断绝了秦王要挟您的念头。”

赵惠文王点了点头。

赵惠文王到了渑池,秦王热情地欢迎他,为他举行宴会,席间,宾主饮酒相谈,秦昭王有了醉意,仗着这一点醉意,就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爱听好音乐,而且瑟弹得很好,今天高朋相会,何不为我们演奏一曲?”

赵惠文王满心不愿意,但是也无法推托,只好弹了一支曲子。秦昭王称赞了几句,就请御史上前做记录,御史记完后,高声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赵王为秦王弹瑟。”

赵惠文王知道这明显是侮辱自己,气得不得了。

正在这时,蔺相如走到了前面,他手上拿着一个缶(古代的一种用陶做成的打击乐器),只见他跪在秦昭王的面前,说道:“赵王听说秦王很精通秦国的音乐,我为大王献上缶,请你也演奏一番,好给大伙助兴。”

秦昭王当然非常生气,很不愿意,但当他的眼光和相如的不容拒绝的目光碰到一起时,他感到这个老对手的确是不好对付,蔺相如跪在那里,眼光里充满了愤怒,正在秦昭王迟疑之时,蔺相如说道:“你们秦国虽然强大,但是也不能仗势欺人,现在我俩相距不过五步,我可以把我的血溅洒到大王身上。”

秦昭王这时心里被胆怯所占据,只好拿起棒子,在缶上敲了起来。

蔺相如也把赵国的御史叫到了面前,让他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们看到蔺相如这样,就很不服气,有个人大声说道:“请你们赵王拿出15座城市来给我们秦王祝寿。”蔺相如也喊道:“请你们秦王也把你们的都城咸阳献给赵王来做寿礼吧。”

就是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中,蔺相如毫无畏色,以他的机智和秦国的君臣周旋,不让一分一毫,直到宴会结束,秦国始终没有占到赵国一点便宜。

在国内,廉颇协助太子已经做好了一切防御的准备,调集了大量兵力驻扎在秦赵边境,派人整天观察秦国的动静。

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平安回到国内。

『玖』 渑池县原来是什么

渑池县北依黄河,南望洛伊,早在五千多年前,仰韶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为仰韶文化发版源地(没权有之一),现存仰韶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渑池自古人杰地灵,有南宋抗金名将张玘、明代理学家曹端等一批名列史册的人物。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记载:春秋战国时“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留下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怒斥秦王的千古美谈~

『拾』 渑池县的历史沿革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
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
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
1944年春,日军侵占豫西后,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渡黄河,在渑池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阅读全文

与渑池有哪些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