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上刘备虚伪的事情有哪些

历史上刘备虚伪的事情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2-06 06:48:18

A. 请找岀有关曹操爱才和刘备虚伪的事例

曹操借复父仇之名攻打徐州,典韦死了,曹操先哭典韦其次哭自己的亲人
刘备没有,刘备摔孩子是演绎的虚构,历史上没有

B. 历史上的刘备真的虚伪吗

只要去掉溢美之词就很容易发现,刘备一共投靠过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刘璋,每投靠一个,就表现的很忠诚博取信任,收买人心,然后稀里糊涂的就反客为主了(该不会真的有人会相信陶谦和刘表是自愿把祖宗基业拱手相让的吧?),这样的人不虚伪,那世界上就没有虚伪的人了,如果生在盛世,我相信刘备应给能当个权倾天下的人,说不定还会篡位。
小说家为了给刘备说好话,真是找了各种借口,实际上是因为刘备把陶谦刘表手下的重要人士笼络住了,架空主人,不让就得死,(但即使这样,刘备窃蜀的时候也做得太过分了,所以小说家也没法瞎说是人家心甘情愿让得了)。袁绍就是害怕刘备这点,所以多加防备,不给权力,刘备看没机会才走的;相反曹操给了刘备足够的权利和自由,但曹操思路缜密,暗中也在提防,刘备看没机会又跑了。其他的只要是信任刘备的人,基本上最后都让刘备给坑了(出卖吕布,赖在荆州,参与刘表二子夺嫡导致刘表集团内部分裂才让曹操有了可乘之机)。
刘备从新野逃跑的时候非要带上新野百姓知道为什么吗?曹操当时已经同意冀州,徐州,青州,关中,大家可曾从史书上看过那里的百姓被曹军劫掠或者过得不好?实际上连小说家都承认曹军的军机相当好,曾经割发代首整顿军纪(三国时侯的人很重视头发的,而且曹操就算是耍了个心眼儿,也能震慑手下,毕竟我犯错砍头发,我手下犯错砍脑袋在那个年代也说得通),所以你们想想百姓真的是自愿走的吗?走了可就是难民,不走就算被抢一遍也是有房子有地的,你们觉得中国农民会愿意放着土地不要当难民?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刘备裹挟百姓,大家都以为是百姓走得慢,吊在队尾,拖慢了刘备的逃跑速度,实际上,刘备当时很穷,部队主要是步兵,而曹操已经组建好虎豹骑(ji四声)了,步兵本来就跑不过骑兵,所以为了保命一定要让老百姓走在队尾,刘备知道曹操爱惜名声,一定不肯冲击百姓,这样就能趁机跑掉,代价是全新野百姓的个人财产和其中一大部分人的性命。何其歹毒啊!
刘备擅长的就是笼络人心,你看赵云,只是跟刘备合作过一次,就被挖了墙角,但实际刘备并不信任属下,比如马超,因为有旧部支持,所以就一直被边缘化,不给权力自由,就像当初袁绍防备刘备一样,知道临死前都在试探诸葛亮会不会造反,实际上刘备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详见下段。
诸葛亮也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拉帮结派打击异己的事情没少干,马谡实际没什么才干但还被重用就是证据,这就是为什么刘禅(其实刘禅一点也不傻,刘禅十八岁的时候,诸葛亮曾经说过,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乐不思蜀的故事其实是明哲保身的唯一办法,刘备对他的)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也是为什么蜀汉让人感觉后继无人(因为有才能的会被诸葛打压排挤),也是为什么蜀国想投降的时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强烈反对,因为在蜀汉权力最大的家族就是诸葛家,诸葛亮的心腹基本上就是后来跟着姜维造反的那一批人。刘备死后诸葛亮取得了政权,后来多次伐魏,但只是一味对峙,并不积极进攻,让习惯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人产生了一种,他是不是老年痴呆了的怀疑,也不采取魏延的奇袭子午谷计划,实际上就是为了趁机掌握军权,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因为魏延是没啥心眼儿的军人,但打仗又有本事,在军中又又威望。所以诸葛亮死后诸葛集团第一件事就是诬以谋反刺杀魏延,这样才能避免魏延趁诸葛亮死的时候把握军权,导致的结果就是后来的蜀国军权是由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的。(哎,可怜的凤雏,大家动脑子想想,以凤雏的才能,为什么刚到刘备处的时候只能当个小官?还要找张飞的关系才能被刘备赏识?要知道诸葛亮可是一直是刘备军团的内政主管,人事选拔自然也是诸葛亮说了算,诸葛亮会看不出凤雏的才能?为何不推荐给刘备?再想想,凤雏刚被赏识没多久就死在落凤坡了,以凤雏的才能会看不出落凤坡的地方适合埋伏?刘备可是有张松给的《西蜀地形图》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凤雏之前没有得到真正的地形图,所以直到抵达落凤坡才发现不对,但是已经晚了。)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人是徐庶,游侠(黑社会)出身,他的帮派是在荆州一带的大帮派,这个帮派是道教背景的,道教在汉朝一直是民间游侠势力的载体,创始人是张良(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张良放着王公不做,只要个侯爵,然后隐退去修仙,实际上是创立道教,成为民间第一大势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吕雉也要重视张良,也是就是为什么张良的儿子张辟强却比他哥哥——留侯继承人——张不疑的地位更高,连陈平荡平诸吕的时候也要去找张辟强商量),后来经过几百年的演变,道教着一个帮派越来越大,各地的联系也越来越少,汉中一带主要首脑是张鲁,河北一带主要首脑是张角(这里也可以看出,道教支持的游侠们,有民间基础,势力非常大,甚至可以割据成为军阀)而颍川荆州一带,主要的首脑是黄承彦和司马徽,主要“堂口扛把子”有石涛、诸葛亮、孟建,(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愿意娶阿黄丑女,攀高枝而已),刘备到了新野为了准备窃取荆州,必然要团结当地游侠(黑社会),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会被徐庶推荐给刘备,毕竟是帮派继承人,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一上来就在刘备军中有非常大的权力(当然诸葛亮也确实有本事)。
然而诸葛家族很聪明,三家下注,三个诸葛魏蜀吴一边一个,刘备从新野撤退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获得刘备军中的内政权力了,而徐庶(还有石韬、孟建)作为新野各堂口的扛把子,主要筹码还是当地游侠的支持,肯定不能离开荆州,否则下场就和糜家兄弟一样,失去了朋党以至于被边缘化,而且家人都在颍川,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徐庶等人会投降曹操,也是为什么徐庶后期毫无建树却能混个御史中丞。

C. 历史上哭的最虚伪的3个人中,有刘备吗

D.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虚伪形象表现

刘备虚伪经典那当然是长坂坡掷子收买赵云的举动了 当然还有很多
三国演义小说褒刘抑曹,把刘备打造成忠义仁厚,礼贤下士,爱民如子,贤良的明君,那我就从这几点来说说吧
忠,在古代是对君对父,演义里说刘备自幼丧父不说也罢,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堂堂汉王后裔刘皇叔,在汉朝王室没有被灭的时候,自己自称汉中王,当皇帝,是对汉王的忠吗?在自己还未有什么成就的时候就看到他的野心,义子叫刘封,儿子即阿斗叫刘禅,封禅是什么意思?当皇帝啊!当汉中王是被人苦苦相劝才迫不得已的吗?狗屁
义,是对兄弟朋友有义气,不错,刘备在得知关羽被害不顾丞相和孙拒曹的劝阻,举全国之兵为义弟报仇,表面是义;但是关羽没死的时候他在干嘛?关羽在被吕蒙白衣渡江失襄阳,求救刘封不救,最后败走麦城直至身亡,历时八个月,当初的汉是个成熟的国家,通讯再落后,也该让刘备这个皇帝知道了吗?再说还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军师,能一点消息都没有?全文一直描写两位义弟对兄长如何的尊敬有礼,可那刘备有什么举动亲近过关羽张飞呢?除了得知二人被害哭得血泪直流,试问,谁死了刘备不哭呢?
仁厚?演义里说刘备到一个地方,安抚百姓,一时人心所归百姓如待乳婴儿般渴望刘备这个贤明君主,可真正做出来的有没有实例呢?奸相曹操还做过大家认为虚伪的割发代首的事情呢。写这些不过是一些文笔的形容而已
说到礼贤下士更是扯淡,先不说三顾茅庐是否有事实存在,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有位军师徐庶,在刘备被追的如丧家之犬的时候来了个出主意的,好不容易有了徐庶又被曹操骗走了,又被人追的满大街跑,“三顾茅庐”请了诸葛亮之后,刘备有没有再没有三顾茅庐去拜访什么名士了,活活把诸葛军师累死。糜竺糜芳二人区区废材,只不过是他的糜夫人的哥哥,竟一直得到重用。凤雏刚投刘备的时候,看人家长得丑,让堂堂凤雏当一个小小县令,被张飞闹了一下,才终于知道凤雏的名声得以启用,西征的时候让一个文人当先锋结果……
爱民如子?不错是携民渡江,不忍心抛下自己的臣民,当时刘备的情形好不容易安定了地方,有一帮百姓拥护他,人家打过来了,没办法,跑啊,苦心收买的人心怎么办,带走!结果导致跟着他的老百姓十停去了八停,这是仁君所为?为报关羽被害之仇,举全国之兵,结果自己也愚蠢得可以,在山林扎营,被陆伯言火烧连营八百里,跟开篇描写他自幼饱读诗书到处游学的传闻不符合吧?数百万人命逃到白帝区区几千人,他爱民吗?
贤良?刘备跟贤良根本占不上边,细看三国的人都欣赏赵云,人长的帅武艺高超人品也好,可这样的猛将在刘备手下立过什么战功呢?长坂一役,向全天下人显示的赵云的勇猛,应该得到重用吧?没有!武艺高超的赵云却一直充当刘备的贴身护卫。而守襄阳这样的重任让自己骄傲的二弟去做,西征让庞统这样的文人去当先锋活活被射成刺猬。五虎上将锦马超杀得曹操个割鬤弃袍,因为在西凉的名声太响,被刘备收服之后,闲赋在家活活气死!
众人皆知,刘备之子刘阿斗烂泥扶不上墙,一位宽厚仁义的君子,当上皇帝了那么好的条件竟让教育不好自己的未来的太子,连自己儿子都教育不好,敢说治理国家?可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最可恶的就是刘备视妻子如衣服,经常被人追的独自逃生抛弃妻子。当然,当初那个年代女子是没有地位可言,饥荒年代杀妻妾而食常有,一位“仁义君子”连自己的枕边人都可以抛弃何况你那些狗屁臣民了

纯属手打,个人意见,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E. 历史揭秘:刘备到底有多么奸诈虚伪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内容倾向上,历来被人说成是“拥刘反曹”的,作者罗贯中把刘备塑造成了道德信义的化身。理所当然的,刘备也就成了理想明君的典范,既仁厚爱民,礼贤下士;又诚实忠义,贵义尚情。果真如此吗?笔者不敢苟同,其形象塑造实在是有违作者的创作意图,给人以“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论《三国志演义》的人物描写:“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1]鲁迅先生对刘备形象作如此阐述,真可谓一语中的。这里鲁迅所说的“近伪”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物形象有违作者的初衷,与作者心目中想塑造的仁厚爱民、礼贤下士、诚实忠义、贵义尚情的理想的明君形象相去甚远;二是说人物的性格特征虚伪,是一个表面道德信义,实则假仁假义、残酷无情、不思进取而又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刘备的这种艺术形象的成型,不仅有真实的社会历史土壤,而且也是中国历代文化的浓重沉淀的结果,铸造了这个人物形象,树立了仁君的典范。虽然作者为塑造这个人物而涂上了一层光亮的色彩,甚至不惜用了曲笔,以体现作者的主观理想和历代人民群众的愿望,但是刘备毕竟只是一个封建军阀,不可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更何况他是一个由封建社会下层逐步挤进上层的政治家,还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小农意识的味道。他同样与董卓、曹操一样有政治野心,只是刘备掩藏得更深罢了!正是这些缺陷,才会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近伪”的艺术形象,其虚伪
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残酷无情

刘备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全不为大局着想,又残酷无情,无半点怜悯之心。在第十五回中,他借古人之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对待至亲之人妻子儿女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呢? 与其高祖刘邦可以不分伯仲啊!拉拢关、张,又何尝不是“惜其勇而用之”,为打拼自己的江山做准备。更可以作为印证的是第三十四回刘备一听说蔡瑁要设计害他,“急解‘的卢’马,开后园门牵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望西门而走”,半点没有想起赵云等三百将士,好一个“不顾从者”!看来他自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其利害的取舍也可以窥见一斑了。
为关、张复仇之事,好像义之极至,纵然赵云、诸葛亮等人劝阻,也无济于事。但当东吴把所有的仇人都送来的时候,并再次表示要送还夫人,返还荆州,以求和好时,刘备仍然不听,继续坚持“削平江南,杀尽吴狗”,可见刘备名义上是为“义”字复仇,实际上是为消灭东吴而战!其卧榻之旁又岂容他人酣睡!是为了自己的江山设计,是图美名而争天下者也。
而其最残忍和无情的是,刘备为了自己的霸业,动辄便抛妻弃子,而且饥饿的时候竟然食同宗之人妻子之肉,真令人发指。第十九回有,“玄德见势已急,到家不及,只得弃了妻小,穿城而过,走出西门,匹马逃难”,还没有到生死关头,却把妻小都给抛弃了,深得上祖刘邦之遗风,这品质也够可以的了。
更严重的是:“(刘备)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刘备)遂饱食了一顿……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甚伤感,洒泪上马。”刘安固是残忍、无耻,但罪魁是刘备。而饱食了一顿之后,刘备只是伤感而已,并没有大惊失色,更没有深疚自己,更没有给别人以适当的安慰和补偿,更别提嘱而埋之了。倒是曹操闻后,“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曹操真奸雄,也没有食人妻子的事情,也还知道补偿点什么给别人,相对比较,刘备也够残忍和无情的了。

二、欺世盗名

刘备又是一个欺世盗名者。表面上他也打着“保国安民”的旗号,声称“灭曹操,共扶汉室”,利用自己占有汉家姓氏的一点便宜,便到处夸耀,显示自己的身份,时时刻刻以“汉室宗亲”自居,打着刘皇叔的金字招牌,口口声声表示“欲伸大义于天下”,“匡扶汉室”,以维护汉帝的正统地位相标榜。[2]实则不然,南朝人裴松之和元人胡三省在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时均已明确指出:刘备“虽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3]可见,刘备出身于破产的贵族家庭,其上几代早已属社会下层,到他时已沦落为平民。自己声称对帝位是万不可以动其心的,可最终他却还是登上了宝位,仍不忘惺惺作态说:“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几番退让,甚至还“勃然变色”,但也未见当时孔明他们“逼”他为帝的态度有多坚决,倒是他自己说出了心里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只是担心别人的议论,与曹丕登位所费周折的意图是何其的相似啊!这就是刘备经常装腔作势、欺人耳目的奸诈之处。
在当时群雄竞起的战争环境中,刘备攫取帝王的野心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在小时候便云“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看来他是自小“立志”啊,就凭这点他可以算是从小便处心积虑的想登上大统了。之所以没有实现,只不过是限于当时他势单力薄,一时无力和别人抗衡而达不到目的罢了,就象在刘表面前夸口一样“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第三十一回蔡瑁劝刘表不要引狼入室时说:“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可见其为人。”一语道破了刘备有狼子野心。否则,他就不会在战乱之时投军,其心思无非是想浑水摸鱼,捞上一把,他还是知道乱世出英雄的道理的。还好当时以他的“才智”还可以对付黄巾之类乌合之众,消灭了一部分黄巾军,多多少少还算是捞到了一点政治资本,立了所谓一点军功,不然他就真的没有机会实现儿时的梦想了。
可实际上,他除了与董承等六人书名带血诏并常在阵前宣读以示正义以外,终其一生,并没有为朝廷设为一谋出过一份力,倒是处心积虑的经营自己的蜀汉天下,时时刻刻想摆脱别人的控制去谋划自己的天下。刚与董承等人书带血诏,都还没有行动,一见有机会逃走去经营自己的天下,便什么也不顾了。还亏他走之前对董承等人说“某此行必有以报命”,可最后董承等人都死了,也未见他报什么命,倒是把自己的事业打理的有条不紊。
最可以突出他全然不顾“汉室”而只顾自己恩怨的是伐吴前诸人劝其勿战所说的一番话,连他自己也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还亏赵云劝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不知道此时他把“匡扶汉室”忘到哪里去了,而把自己的事情看的比什么都贵重,可见他平日里那些豪言壮语只不过是方便行事的幌子罢了。
而最能揭示刘备早有野心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封,一个名禅,合即为“封禅”——天子祭天地之礼,这样明确的政治野心及强烈的功利进取心,时时隐含着取而代之的图谋。至于他一再标榜自己是什么“汉室宗亲”,只不过是为了取“正统”之名罢了。

三、假仁假义

他的假仁假义更是让人作呕,且不说先摔阿斗以笼络赵云,终至让赵云感其知遇,几救阿斗,诚心辅佐,后又白帝托孤,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诸葛亮感动得终身为其江山操劳而卒。虽他说的好听:“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无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明是支持诸葛亮自己来主政,实际上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而让其开口不得也只好甘心辅佐了,单看刘备这临终遗言的意蕴,李贽就一针见血的评道:“只此一语,便得孔明之魄,玄德真奸雄哉!”
在第十九回中,吕布被擒,求刘备为之讲情,“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刘备点头答应,但一转眼又劝曹操杀吕布,一点不念其辕门射戟之情,此等忘恩负义之人又岂能称得上仁义呢?所以作者仍不免跳出来借吕布的口骂道:“是儿最无信者!”同样的,当他被曹操打败,只身投奔冀州,答应表示招关羽来归,可结果是他使奸计欺骗了袁绍,[4]杀了别人的大将,之后又巧言遮掩,挑拨别人君臣关系,都是为了自己的如意算盘。当刘备装作无可奈何之状而取得刘璋之地后,却又乐不可支,“设宴于公厅”,“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可见之前说不可夺同宗之地,不可行不义之事,皆是伪作,是“外君子则内小人”,既然反复说不能夺同室之地,不能行不义之事,然而一旦夺了人城邑之后,即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足见其伪诈到何种程度!
当献帝被废后,曹丕称帝时,他的臣子劝其“即皇帝位”,他又以“恐天下人议论”为由,竟勃然变色说:“孤岂效逆贼所为!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说的多么冠冕堂皇,正义凛然,对比其儿时的“豪言壮语”和此前他自信“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只是刘备做的很隐秘罢了。他一再请诸葛亮“展吕望之才,施子房之宏略”,俨然以周文王、武王、汉高祖自居,可又在前面对称帝惺惺作态。犹如在甘露寺前以剑劈石,对人说是“破曹兴汉”,而心里想的是“成王霸之业”,其虚伪之貌昭然若揭。
在第五十一回中,诸葛亮与刘备的一番对话,更是让刘备的假仁假义的面目无所遁形。“玄德问孔明曰:‘却才先生教备如此回答,虽一时说了,展转寻思,于理未然。我今孤穷一身,无置足之地,欲得南郡,权且容身。若先教周瑜取了,城池已属东吴矣,却如何得住?’孔明大笑曰:‘当初亮劝主公取荆州,主公不听,今日却想耶?’”一个“笑”字,把刘备的虚伪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诸葛亮的潜台词不言而喻。
刘备对人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讲义的,但一旦危及自己的利益就什么也不顾了,连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其义子刘封听信谗言不救关羽以至于失去一员大将,贻误军机,确实有罪,但也不至死。再说死与不死自有法律断定,可刘备不但使用了郑庄公不教而诛的手段,而且在刘封拒绝投降,扯书斩使之后,已经完全证明忠于自己了,还是杀了他。直接原因就是刘封不应该强于阿斗,亏他当初收刘封为义子说的那些话,什么只要诚心待人必不相负,而此时对于危及自身利益的人的处理还管什么之前说的什么话,虚伪之貌令人恶心。

四、贪图享受

刘备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更是让人鄙其为人。在第三十九回中,刘备自己以为有了诸葛亮便可以万事无忧了,纵然已经知道曹操会时刻南下,他却以牦牛尾“结帽”,还辩解说:“吾聊假此以忘忧耳。”而当诸葛亮问及将何以迎曹兵时,他却又说:“吾正愁此事,未得良策。”一说这一说那,前言不搭后语,彼此矛盾,正是说明了他无多大志向,不愧为阿斗之父,还巧言掩饰,亏他之前说“备若有基本,何虑天下碌碌之辈耳”。就算是有了基本,如果这个样子也是败家子,又一个刘阿斗。就象后来自衿才智被陆逊火烧得片甲不留,终至身亡白帝城。
更为经典的是他差点因女而轻天下。在第五十五回中说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后“自此连日饮酒”,这时候倒是会借酒忘忧啊!还是张昭了解其为人,“刘备起身微末,奔走天下,未尝享受富贵。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玄德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与其子看来是一样的啊,“此间乐不思蜀”,不愧是阿斗之父。若不是诸葛亮设计在先,让赵云依计行事,刘备又怎么会突然想回荆州呢?看来,孔明也知道其为人,要不怎么会考虑得如此周全呢?只是不便直说罢了。刘备一口一声要成就大事,连这点关口都过不了,还说什么“天下碌碌之辈不足虑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还是书中评论的好: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
到了最后阶段,作为最终鼎立一方的霸主,刘备的后期已经完全没有了曹操那样始终是曹魏方面的主心骨和最高决策者的支配地位,他没有了用武之地,似乎在成功地完成了“三顾茅庐”的任务之后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时刘备实则已经成为真正的刘阿斗之父了,不过徒具一个象征意义上的符号而已。[5]夷陵之战中,连不甚精通兵法的曹丕也知道“岂有七百里营帐而可拒敌乎?包原隰险屯兵者,此兵法之大忌也”。刘备却还是那样的自以为是:“朕令吴班引万余弱兵……擒此竖子,江南一鼓而下矣。”
然而时代不同了,对手也不同了,与当年伏击黄巾军这般乌合之众大不一样了,却仍那样自诩,以抱残守缺为不凡,怎么不会被吴将“营烧七百里”,“蜀营一应粮草器仗,尺寸不寸”,“蜀将川兵,降者无数”,留了个兵败身亡的下场,亏他还自诩“朕用兵老矣”。
但之前当马良谏阻不了刘备移营之后,建议“将各营移居之地,画成图本,问于丞相”之时,刘备便猛地爆发了久蓄的不满:“朕素知兵法,又何问之?”这倒好,被陆逊火烧七百里,只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回顾刘备的生平经历,若没有诸葛亮便一事无成,此处就是印证。其不思进取也就罢了,却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焉能不败!
此上事实一一摆明在我们面前,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无从得之。既然罗贯中是“拥刘反曹”,也应为贤者讳,隐去才是;也许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到底是何目的,恐怕是无法说清的,从这一点看来似乎是艺术败笔所致,也可以说是无心之失了。作品客观的描写告诉我们:刘备用虚伪做作掩盖了其真实的意图,貌似忠厚,内藏奸诈。《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引正史曰:“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刘备的这番自白,无意中撕破了他的假仁假义,他之所以以宽、仁、忠,其实不过是一种反曹操的策略。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作者把刘备这个人物形象置于什么样的地位了,真不知道作者是真褒还是似贬,但既然是“拥刘反曹”,又为何安置这个人物于此种境地呢?看来作者在使刘备这个人物形象蜕变过程中,却形成了主观上的愿望与实际刻画效果的反差,从而造成了刘备伪善性格的显现。

F. 三国演义 刘备 虚伪

伪情,丢老婆孩子跑路,一开始没军师,徐庶来的时候对他好的不得了,徐庶走的时候把树砍了为了看徐庶,后来有诸葛亮了,徐庶再来,看看他怎么挽留的?
伪仁,杀刘封,丝毫不留情。义子,杀儿子好快!
伪忠,不是皇帝命的人当皇帝,群臣劝不假,但群臣一样劝不要打东吴,结果呢?还不是自己说的算,这一比较,很容易看了吧。
伪贤,庞统当县令,诸葛亮守荆州,法正打压排挤诸葛亮,临死还让诸葛亮当皇帝

G. 刘备到底有多么奸诈虚伪

帝王术向高深莫测且冷血情刘备看似仁德君其实背确实虚伪狡诈
旦走权欲巅峰再难归本真世称颂贤德刘备例外

网络配图

解三朋友都听白帝城托孤故事事情概:刘表叔顾诸葛亮反执意要给张飞弟弟关羽弟弟报仇结夷陵打落花流水没办能白帝城藏起
藏起刘表叔觉自命久矣于乎急急忙忙招军师诸葛亮安排死事情再于战火连刘备卧龙先鞠躬尽瘁死已千古美名白帝城托孤亦蜀重要转折点自蜀权转移诸葛亮手
白帝城托孤实际刘备阴谋!
刘备托孤拉着诸葛亮手眼泪汪汪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终事若嗣辅辅;其才君自取
都说死其言善乍看刘备句没问题总刘备托孤理解:比曹丕婊砸厉害十倍定能干掉魏吴千秋万代统江湖要我点用费费帮帮;要用自皇帝吧

网络配图

编编觉原四点:
第、刘备没伟
自辛辛苦苦打江山能拱手让熟读三都知道刘备宽仁私、伟民都装收买手段;
第二、史前例
刘备前托孤事业少没任何帝王基业都托孤送给异姓封建社君臣关系明所刘备能种思想;
第三、猜忌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没赠送江山程度相反诸葛亮存猜忌;
第四、权臣担忧

网络配图

刘备提曹丕曹丕曹操曹操架空皇帝骂汉贼倘若诸葛亮真取代刘禅骂
所刘备并真想江山送给诸葛亮既刘备托孤底意思呢其暗藏玄机
先看刘备跟诸葛亮告别单独嘱咐赵云说
敲黑板单独嘱咐赵云着诸葛亮面着别臣面单独

H. 历史上刘备当真虚伪,诸葛亮当真狡诈

不是。
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具有英雄气的任务,只是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采取了手段,与自己标榜的不一样。

I. 请问,刘备做过哪些虚伪的事

赵云长板桥救了他儿子 他摔儿子 私吞刘表大儿子刘琦的荆州 骗取鲁肃同情心 最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 仗着自己冰多不带诸葛亮自己单挑东吴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刘备虚伪的事情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