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历史教学中有哪些问题

历史教学中有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14 07:10:15

❶ 高三历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看这篇论文,很全面了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孟秋伶能力培养问题是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应引起教师重视的一个问题。学生能力的高低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影响教师的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并且知识间的联系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历史学科内容的繁杂以及知识结构的紧密性决定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和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最重要的是其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由此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那么,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历史属于文科学科,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学生掌握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并且知识点比较杂乱。事实上,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重的,除了上课时间和写作业的时间之外,他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多,那么,高中生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记忆知识点,如何高效的记忆知识变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的作用,因此,在学生提高记忆力这一方面,教师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记忆的过程中,对于记忆方法的选择以及记忆时间段的安排,都是影响学生记忆效果的因素。那么,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呢?首先,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总结出来的记忆方式传授给学生。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其对知识点的认识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间接,因此,他们懂得怎样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快捷记忆,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自己认为便捷的方式告知给学生,从而给学生的记忆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新知识的不断涌入,其对旧知识会不断的遗忘,但是,其遗忘是有规律的,因此,历史教师要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对学生的复习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教学中恰当的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对自己的记忆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比如说,学生对书本第一页的知识总是很熟练,因为,大部分的学习都喜欢从第一页开始复习,所以,多次的重复让学生对第一页的知识特别熟悉。可以说,这样一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可是,学生们却依然如故,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调控能力不强,由此导致其记忆知识的活动出现问题,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将学习调控的知识以及如何对自我学习进度进行监督和调整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处理能力,借学习进度的优化提高记忆的效率。二、着重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学生的答题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高中历史题目的难度在不断增大,出题人对学生的考查不再局限于简单知识的记忆上,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掌握情况。比如说,不同的民族在一定时期有着相同的行为举措,但是,其影响因素却是不一样的,如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的不同,所以,出题人对学生的考查往往集中于同中有异的部分或是异中有同的部分。那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呢?一方面,教师在传授新课的过程中,应该将比较典型的习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出题人对知识的考查方式上了解重难点知识。可以说,教师在新课阶段对典型习题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此部分知识点所涉及到的习题类型,这为学生将来习题的解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知识间的分析和建构,帮助学生整体上认识到知识间的异同之处,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此外,学生对错题的分析和整理也是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不可忽视的学习习惯。错题集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出现的原因,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经验,避免相同题型的再一次出错。三、提高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是与过去有关的事,尤其是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更是那些发生年代比较久远的事情,因此,在历史习题的考察中,出题人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古代的材料,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考查。因此,高中历史习题中的材料很多都是文言材料或是报刊选登的实例,出题人以此为出题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如果学生对文言知识或是对材料中的信息提取的不够充分,那么,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就缺少针对性,就无法解答到核心内容上。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教师要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文言材料进行详细的解读。很多习题中的文言材料都是从教材中截取出来的,因此,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内容都做到详解解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掌握教材能容,才能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此外,教师在平日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往年习题中出现的文言材料对学生进行补充,或者是将文言材料的答题技巧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为习题的解答奠定基础。其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习题材料之间的联系性或是可比性比较高,如果学生迁移运用能力不高,那么,学生在分析材料,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就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导致学生的回答不切合题意,导致失分现象。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教材中的材料以及习题训练中的材料进行详尽的分析,让学生在材料中进一步回归教材知识,从而建立材料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当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回归教材知识后,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最后,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通过综合性比较强的习题对学生所掌握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训练。众所周知,综合性题目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其具有较大的训练价值,是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新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在结合教学实际的情况下,不断回顾和总结教学经验,在经验的参考下改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立足于教学,通过各种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❷ 历史教学中面临着那些困惑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困惑:
一、中学历史教材:想说爱版你并不容易权
二、高中历史教学:紧跟高考指挥棒
三、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幼稚化倾向
解决这些问题,虽然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但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方法如下:
一、改革传统教育评价体制的束缚
二、突破学科简单分类,深入挖掘历史学科的丰富内涵
三、打破单一的课堂授课制,进行“两结合”的实验
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❸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历史教育者,所谓术业有专攻,即使你阅读了大量的专业历史著作,也毕竟是他人的一家之言,而不是你的研究成果,因此断不可做了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而且,即便你认同他人不同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叙事,也只能把它当做自己的个人立场,而绝不能天真地以为自己终于发现了“历史真相”,从而在教学中掺杂个人好恶、夹带私货,将其作为“真实的历史”散播到学生中去。

❹ 近年来的历史教学中,还有哪些观点有值得质疑的地方

后设认知如此重抄要,尤需深入研究。不过,这里只简论历史教育中需要关注的另外三种知识类型——概念知识、方法论知识、态度与信念知识,供同仁们批判。
一、概念知识:真实准确的历史知识,有价值且值得学习
弄清历史知识“是”的过程,就是准确建构历史概念(定义)知识的过程,就是“回到历史事实本身”的过程。
不过,一些历史,因人为等缘故,已离“是”渐远而莫衷一“是”,甚而备受聚讼,本身说明求“是”多么重要。历史有价值且值得学习,其前提恰在真实。准确建构历史概念知识,是历史教育的价值之基,据真,方可言善言美,拓展更多价值。那种风行一时的对历史的捏造或戏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坏基之举。
真切,才动人。尼采说:“历史最重要的是鼓励人诚实。”斯汤达亦谓:“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试想,历史教师何尝不以此为第一要务?由此联想,深感虚拟教学法的偏向(我并不反对虚拟教学法),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
历史教学中,为准确地建构或理解概念(定义)知识,可以借助假设推论,但推论乃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假设的界限就在于,由历史出发,又回到历史,返回比出发更真切可信。

❺ 历史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它必须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能够站在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高度,观察以往的历史过程,给历史事件以合乎客观实际的评价,把握历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长期的影响,中学的历史科教学仍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鉴于此,笔者在深入挖掘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剖析,现在写出来,请历史教师同仁指正。
一、教育理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一些教师始终认为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他们的历史教学,无非就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其结果则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
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历史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纵横交错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们各自的渊源和将来,体现在教材当中就表现为教材内部知识体系的网络化。但不少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简单的章节内容加以讲述,未能较深入地向学生展示历史纵深的一面,没能很好的把握教材的内部知识体系。
三、追求创新,但不能因人施教
一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往往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片面追求课堂里的轰轰烈烈,整个教学设计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教师的牵制下,学生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前后讨论、一会儿角色表演、一会儿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便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干,而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活动或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严守预案,应变不足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课前设想的那样发展。由于一些教师在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往往出现与"创新"教育相去甚远之事。其主要表现:一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因势利导,一切教学活动以教案为准,不敢超越一步。二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缺乏科学的评判。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见时,老师在关键时刻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
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存在不少误区
当前,历史教学中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的历史多媒体教学,无疑有利于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本末倒置。有的老师由于在制作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收支平衡",就将教学任务基本上交给了电脑,少了激情的语言表达,少了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呢,只是看了一场由文字、声音、画面简单构成的"雾水电影"而已。二是极端依赖教学设备,一旦设备故障或停电,则惶惶然手足无措,不知所以。三是喧宾夺主。在历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有的老师片面追求动画的新颖,文字效果的独特,声音的怪异。虽然使课堂轻松许多,但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本真的感性认识,掩盖了历史教学的严谨性、严肃性、科学性。
上述问题严重困扰着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阻碍学科进步的绊脚石。为解决这几方面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思考,加以总结,促进历史学科的健康发展。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种种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我们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时,一是要积极学习;二是要全面准确理解;三是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
第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在备课上多下工夫,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要坚持以训练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善于设计问题,精讲巧问。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应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应是注重于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活动的具体操作,尤其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要像导演一样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第四,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注重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而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
第五,科学认识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不要以为有了多媒体课件就万事大吉,而要克服依赖电脑和懒惰的思想。制作历史多媒体课件应以认真备课为前提,多媒体历史课件要画面优美简洁,声音和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❻ 历史教学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爱上历史课,把死记硬背的东西弄得有点趣味,让他们愿意自己花时间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❼ 历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缺乏灵活性;以考试为导向,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❽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存在哪些困惑

一、新教材出现了新问题,教材的编写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孝感市正在使用的岳麓版《历史》教材存在着许多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教材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
第一:新教材作为一门分科课程注重了知识的相对独立性和逻辑结构,注重了教学的认知功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概括地讲,分科课程组织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新教材删减了一些难懂的内容,融合了一些新的时代信息,使学生需要掌握的死知识点大大减少,但是总体上看来知识整合的力度不大,主要是对于历史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组和改造,缺少了知识的普遍联系性和综合性。如新教材删除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叙述,确实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但是忽略了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第二:新教材的编写虽然避免了“繁、难、偏、旧”的问题,但是由于教材时间跨度大,包含了整个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知识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过于简单的现象,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的深度也不够。如时间线索不明、教材跳跃性太大等。另外教材的插图也过于平淡,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从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及教学实践来看,这一目的非但不能达到,相反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难度。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内容适合大城市等各方面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合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理由之一,教辅资料缺乏,与岳麓版教科书配套的教师用参考资料、教学挂图、图片、光盘、软件等在当地无处购买。理由之二,新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编写有“重能力轻知识”的倾向。重知识轻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观为大家所针砭,但新教材课后练习编写的“重能力轻知识”倾向是否可取,我看是值得商榷的。且不说其轻知识的表现,我们先谈谈其课后练习的能力要求以及是否可行,每课后的练习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即“温故知新”(或“知识巩固”)、“畅想天地”、和“自己动手”(即“活动建议”)。这里第三部分的“自己动手”(即“活动建议”),如:七上第18课“自己动手”是:拜访中医,了解张张仲景和华陀的医学成就哪些还在应用;八上第11课“自己动手”是:观看《开天辟地》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情况;九上教材要求组织学生看有关拿破仑和“一战”的影视作品,开展讨论评价;九下第1课“自己动手”是: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视、文学作品;九下第11课“自己动手”是:搜集战后初期至当代日本城市面貌变化的历史图片,办一期专刊。等等,这些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试问谁能给学生活动时间、资源、资金、安全等的保证呢!显然这类探究实践活动缺乏操作可行性。理由之三,目前市场上,符合课改精神、编写质量较高的学生配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材料并不多,而且有些资料题目较为老套,有些与教材不配套,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带来了困难,甚至反而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四:由于以上原因,新教材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新课程标准历史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但毕竟课文里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设计方能授课,而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切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再加上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像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人教四个班,每班七、八十人,每周二十多节课,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光是备课都不够用,还要批改做业、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等等,我们只得经常将工作带回家做,不但做到了“以校为家”,甚至做到了“以家为校”。这并非都是因为教师的思想境界高,而是更多地透出许多教师的无奈。
总之,新教材的编排不尽人意,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评价体系依然陈旧落后,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展,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视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进)树优(秀)的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教师也就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而并非其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也就难上加难。于是历史教师就越来越不会讲故事了。因为他的职业生存不允许他去讲故事,他要在优胜劣汰中保住饭碗,他要完成杂七杂八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不会讲故事了,他们会了应试训练,会了照本宣科,会了编选试题,会了下载试卷,会了中考走向分析,会了知识点之间无血无肉的连接。课本中历史人物不再鲜活,历史事件不再生动,“历史”只是密密麻麻的代码。当学历史完全为了考试的时候,历史学科还有什么人文味?没有故事的历史课堂该是怎样的滋味?新课改所倡导的多种评价体系并举的理念也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因此,不少教师都感叹:新课改除了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以外,与以往相比,换汤不换药。话虽夸张,但也道出了不少教师的心声。

三、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生、家长、领导重视不到位

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小科”。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由此看来,进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综合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但实际上,一则现在基层的历史教师在数量上仍很缺乏,二则从业务能力上,别说一些老教师或“改行”的教师,就是部分科班出身的年轻教师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七、八年级,大部分历史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他们往往是语、数、外等科多了的教师或过几年要退休的教师被领导“照顾式”的安排教历史的。试想这样怎能真正教好学生呢?尤其历史这一学科,如果一开始学的历史观点不正确,以后再要改变就很难。依我个人观点,学了一些错误的历史观点还不如不学。
而到了九年级历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然而由于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起来必然感到稀里糊涂,不知所云。这就给九年级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难度与更高的要求。所以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不得不额外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这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和容量,导致多数教师感到课时过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可见,要想搞好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把历史课程改革顺利地推行下去,必须提升初中历史课的地位,加大初中历史教学的力度,这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历史课程改革的优越性。

四、设备不齐,资料不全,教师授课捉襟见肘。

目前多数学校经济困难、资金欠缺而无法购置相应的教学配套设施。没有多媒体教室或严重不足,一线教师不能使用电脑或能使用的电脑数量严重不足。老师缺少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搞课改,实在是步履为艰啊。
新课程要求将教学活动场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图书阅览室、纪念馆、电影院、工厂、社区、遗址现场、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总之,新课程要另辟蹊径,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空间上的创新。老师要引导学生多探究多实践,教师怎么带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处理时间、资源、资金、安全等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

❾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教学设计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可以说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定的过高,过空。教师要仔细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所学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能具体一堂课的知识脱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目标是相互依托的,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知识的教学来让学生掌握方法、领略其中的情感、价值,也可以通过方法的训练、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例1:必修Ⅰ第一单元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
⑴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掌握在阅读时快速寻找关键字、词、句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把本课知识和前面所学知识如秦、汉时在君主专制方面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古今中外纵横联系的大历史观和前后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⑶利用教材上“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要要求学生绘制宋代中央机构简图,并完成课后练习题“绘制一幅秦至清朝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简图”,帮助学生掌握用图表法梳理历史知识脉络的方法。
⑷从剖析秦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结构入手,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⑸运用图示、引文等材料,比较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特点,初步掌握制表及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通过把知识的教学与方法的培养结合起来,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甚至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2.教学过程设计也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
教学实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尽量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初中生可多用讲解、谈话、探究、体验等方法,高中则可多用讨论、研究、发现等方法。比如,同样学习西安事变,初高中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班级的人数,时间的安排等因素。由于历史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教师在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统筹规划,真正将教学设计落到实处。
二、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
在进行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针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探索。
首先,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在学科内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即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后知识间广泛联系。例如:在设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课时,正确处理历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与交织;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与交织;历史人物与历史环境的矛盾与交织这三方面的关系,就会使教学既有新授课的特点,又有文化史部分教学共性特点。
另外,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如将历史和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综合。此外,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根据现有条件合理设计。
二、教学设计要挖掘教材、合理整合教材。
新课程反对机械地教教材提倡灵活地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必须自已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合教科书的内容,二是整合教科书以外的内容。整合教科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主干,减少枝叶,该杨弃的要大胆杨弃,有些课目教师甚至要敢于动大手术、作大整合,包括教学目的的重新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等。
整合教学内容并不是要我们舍弃教材的东西而去寻找另外的资料。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史料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加以充分利用,对教材上每一幅图片、每一段史料、包括课后的练习题、资料,都要充分挖掘,看能不能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而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梳理教材的知识主线。只有当老师对一课知识的主线清晰明了时,你才能充分运用你手中的材料。
例2:《历史•必修Ⅱ》的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两课我以“以解放前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发展史为例”整合在一起,通过荣氏家族企业在解放前(一)黄金时代(1912-1919)、(二)白银时代(1927-1936)和(三)黑铁时代(1937-1949)的发展情况来反观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在每个阶段探究归纳民族企业发展或影响发展的因素从而让学生掌握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最后,提出问题,中国民族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反映了它们怎样的历史命运?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民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的历史命运。
在新课程资源多样化的新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依据教科书,适时适量地吸纳相关社会信息,整合教学资源,方能更好的培养历史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三、要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上课前,一堂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美,但上起来却大打折扣。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导致无法按原有的步骤进行,有时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即使完成任务,也是十分紧张,没有给学生留下余地去主动思考和自由探讨,出现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等现象。这是主要是因为忽略了教学结构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静态而且是按线性的顺序进行,而教学过程是动态、立体的运行,特别是在专题体例下,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本来就不好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如考虑教学过程的结构如何,各个要素能不能进行整合;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结构如何,如何科学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几类,分别应怎样处理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等等,以便从总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当然,教学设计不能是太具体的、应灵活,要留下调整的空间。
四、重视教学反思,及时调整设计
历史新课程下的教学如何实施,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高中历史教师往往一人教数个班级,因此同一个教学设计在短期内反复实施,这为我们及时反思调整创造条件,教师要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地和调整,
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与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节奏等较为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处理技巧,个别学生课堂情态的成因等微观问题。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教学中有哪些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