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陕西户县哪个历史

陕西户县哪个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6 01:45:03

『壹』 谁知道户县赵王镇的历史和来历

赵王镇位于户县老县城东北旮旯方向的13公里,与长安区东西中轴线最西部灵沼街办海子村毗邻。据旧《户县志》, 赵王镇始集镇于明代年间,兴盛于乾隆年间,与户县同时单日逢集,根据历史遗迹,南北街道,南至大皂角村以北,北至平等庙(老爷庙)以南,绵延一公里多,街旁商铺林立,贾商云集,尤以陕西关中粮、棉、油、杂、粮、集散地而著称,因而贾商遍及三秦,宝鸡眉县一位长年在赵王镇拉粮车队的老者说句饶有风趣的笑话,车头都进了眉县城,车尾还在赵王镇呢。渭水之隔的咸阳、兴平、乾县、礼泉、经阳、三原、高陵、诸县聚以咸阳古渡,日夜船载车辆来往过河,邻省山东、山西、河南、客商络绎不绝。 清同治元年(1862年)回汉战争,回人久攻户县县城不克,为保障战争供给,赵王镇惨遭回汉战争的洗劫,正因为是陕西关中地区重要的粮、棉、油、杂粮、集散地,决定其成为回汉战争重灾区的命运,商街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夷为平地,镇中民众死亡过半。 从最近东村发现的民国十二年功德碑记,《清毅皇初》载:“花门一炬,市廛为墟,南北二里余,皆为炧砾”。印证了其南门在大皂角树以北有高大漂亮的标志性建筑“花门”;佐证了商铺集中而繁华的二里长街在杀戮中成为废墟,烧得只剩下瓦砾的史实。 六十年代,官道墩台(烽火台)以南古街,因生产队常年大量起壕拉土,出土了大量瓦砾灰烬,未燃尽的木料,老人讲起那段历史,又相互印证了史实。 西村四组村民赵军家现保存着几代人留传下的粮铺量斗,上刻“赵镇南街”,至少可以证明“回乱”前除南北二里多长主街道外,还有一段不太长的交叉十字东西街为南街,同样存在着粮食商铺。 赵王镇商街遭受了回乱最大的浩劫,闻名遐迩的大商号“元泰和”(西村杨亜振佬佬爷创,宽50公分,长2米多匾牌现保存)。 “大染坊”以及最有影响的南市和北市两大当铺,“南当”“北当”从此不复存在。到了清末民初经过五、六十年的生息,该镇才重新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新兴商号“永义成”(文义村张子嘉创)、“天顺通”(东村刘家创)、“积义合”(肖恒检代)、“恒义生”(待昭村肖恒检创)、“福善堂”(创始人不详)、“同心堂”(西村杨玉堂创)、“同兴公”(文义村七总乡创)、“烧坊”、“油坊”、“四大中药铺”等。 刘家发家史,当时还有镇上一段传说,在回人所烧得“北当铺”地方,易为农田由刘家耕种。一个早晨,伙计犁地,在一处地方连打了三个犁铧,最后拿来镢头挖出了一铸铁块,伙计把它扔在地头,刘老汉来到地头一看一大早犁地太少,究其原因,伙计手指铸铁块述说打铧经过,刘老汉手拿铁块仔细看了半天,吩咐伙计把铁块带回家,伙计说,我给咱把铁卖了买鞭稍(赶牲口的鞭子稍部)。刘老汉说,我给咱买一把鞭稍,够你用的。其实这块被泥土包裹发黑的铁块,是“北当铺”被烧遗下的金物件的镕块,天助刘家“天顺通”成为仅次于“恒义生”的商号。 关于赵王镇历史名来历,赵王镇因在周沣京地方和周文王庙相邻,又地处周文王灵沼池(湖)畔,根据赵王镇东村东城门匾额:“毓秀灵周”,北城门匾额:“望古岐远”,都说明这块古老的地方与至岐东迁的周人有着不解的渊源。而且根据史学家考证,中国元代以前多以所处地取名,因而原名为“周王镇”,由于“周”与“赵”在古方言的发音中几乎不分,从现代方言我们仍然从读发音中听出三种写法即“长王镇”“周王镇”“赵王镇”。西安附近、长安、户县、乃至三秦大地类似转音讹传的村名不胜枚举。从明代易名赵王镇,但绝不是以“赵”姓“王”姓而得名,历史上已知封了92位赵王,具体出处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户县的古镇中,称得上千年古镇,当数赵王镇、秦镇、甘亭、庞光镇四大古镇。我们不能因户县政府对赵王镇的废弃和抛弃而不尊重历史,西安地区历史名镇大王镇,据,《户县志》,据吴树仁老先生编著的 《户县北乡民间传奇》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在此道设店铺,开始在富村一线形成集市贸易,后改道在大王形成商贸集散地。清雍正十年(1732)年前改称大王镇。 据86年新编《户县志》,户县秦渡镇,明代宣德元年(1426)前后改为秦渡镇。 解放后十几年内,人们习惯称大王镇为大王店或大王街。称秦镇为秦渡街,而称赵王镇为赵王镇,可鉴赵王镇称镇历史更早。不过在明代以前的镇是一种特设的行政军事机构,其最早出现在唐代。 根据宋代,《事物纪原》卷七《州郡方域部

『贰』 户县的历史沿革


户县地处陕西关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祖先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为后来户县地区方国(包括邑、方、都、邦)的形成提供了先驱条件。
夏代(前21~前16世纪),户县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国家常以氏族名称作为国名。如“夏后氏”为“夏国”,“有扈氏”为“扈国”。有扈氏国为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
商代(前16~前11世纪),户县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公元前1143年,西伯(周文王)国势强盛,四十余国诸侯尊西伯为王。公元前1136年,西伯伐崇侯虎,自岐迁都于丰。武王伐纣时,誓师于丰。当时的丰京实际上已成为政治中心,但仍为商之属国。由于商代人口稀少,交通阻塞,小方国政权常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所以有的史书记载,商代户县的甘亭、甘盘也是商之属国。
西周(前1133~前771年),武王灭纣后,虽建都于沣河以东的镐,而丰京不移,每遇大事,如伐商、作洛之事,皆步自宗周,以告于宗庙。在西周时期,一直是丰、镐并举。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秦代(前221~前207年),在咸阳设内史,兼治三辅,户县属内史管辖。
汉代(前206~公元220年),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
三国、魏(220~265),置雍州三辅,下设8郡,户县属始平郡。
晋代(265~420),户县属始平郡。
北魏(420~534),置雍州下设7郡,户县属京兆郡。
西魏(535~556),户县属雍州京兆郡。
北周(557~581),雍州下设5郡1尹,户县属京兆尹。
隋朝(581~618),全国分为109郡,关中设京兆、冯翊、扶风3郡,户县属京兆郡。
唐代(618~907),全国分为10道,户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改设为15道,户县属京畿道〔注19〕。
五代(907~960),梁时户县属大安府。唐、晋、汉、周户县属京兆府。
北宋(960~1127),全国分为15路,在长安设立陕西路,后改陕西路为永兴军路,户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注21〕。
金代(1127~1234),陕西分6路,户县属京兆路京兆府。
元代(1271~1368),陕西设行中书省,下辖6路,户县属奉元路。
明代(1368~1644),明初陕西仍设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置陕西布政使司,下分4道,户县属关内道西安府。
清代(1644~1911)仍依明制,户县属西安府。
民国元年(1912)废陕西布政使司,全省分7府,户县属西安府。
民国三年(1914)撤销府的建制,全省分3道,户县属关中道。
民国十六年(1927)撤销道的建制,户县属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陕西省政府以下设立行政督察区,户县属第10行政督察区(区治在咸阳)管辖。
1949年5月21日,户县解放后,户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户县属咸阳专区管辖。
1953年元月,户县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8年11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户县保留县的建制,划归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管辖。
1961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户县划归咸阳专区管辖。
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
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户县自汉初确定了县的建制以后,两千多年来,只有隶属关系的变更,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

『叁』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城墙的历史

应该是汉朝时建的吧!

『肆』 我想了解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大王镇东村的历史

大王镇地处户县东北大门,位于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核心和西安 —— 咸阳经济圈腹地。辖 27 个行政村, 14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25人,耕地面积32300多亩,行政区域面积23.3平方公里 , 其中镇区面积5.2平方公里 , 镇区总人口7800余人。大王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省108国道、西户、咸户公路穿境而过,镇区距西安11公里,距咸阳1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陇海铁路西余支线沿镇而过,是咸阳地区上西汉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凭借独有的地域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按照 “ 围绕一个中心(小城镇建设)、抓住两个重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个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造大王食醋品牌) ” 的发展思路,镇村两级干部带领全镇群众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
大王镇是一个商贸重镇。明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 年)于此古要道设店铺,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即成为商贸集散地,号称大王镇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兆伦钟官城遗址是我国自秦代至清朝全国货币制造中心,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开发意义。镇区面积5.2平方公里,镇区总人口7800余人,现有事业单位22个,大型集贸市场3个,镇区工业企业126户,商业摊点2000余家,日交易量已达千万元以上, 集会人流每日多达2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长安、周至、兴平、咸阳及户县南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户县北部、西安西部、咸阳南部一个大型的商贸古镇。 2003年,镇党委、政府邀请有关专家通过实地调查、勘测设计、规划论证,制做完成了《大王镇 2003-2020 年城镇建设规划》,为大王发展描绘出美好的蓝图。
大王镇是一个工业重镇。镇域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全镇现有中外合资、私营企业 400 多家,形成了以造纸、酿造、玻璃工艺加工、铸造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全镇现有投资 300 万元以上的涂布纸厂 7 个,包装纸箱厂 45 个,彩印厂 21 个,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包装纸箱生产基地。有食用醋、保健醋企业 35 个,创出了 “ 福春 ” 、 “ 益康 ” 、 “ 锦兴 ” 三大名牌,并先后在杨凌农博会上获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另有建材企业 18 个,铸造企业 14 个,各企业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二次创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镅坞纸业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总投资已达 2000 万元以上,成为集造纸、纸箱、化工、铸造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并荣获 “ 中国表面处理工程优秀企业 ” 称号。光达工艺玻璃有限公司产品销往欧美国家,出口外汇率逐年上升。长发铝业有限公司,引进外资 3000 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华城钢杆照明器材厂、西安惠宁造纸厂、长城造纸厂等企业效益连年增长。非公有制企业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9000 余人。截止 2004 年底,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 31997 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 30150 万元,出口交货值 480 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 578 万元,引进大型项目 6 个,引进资金 3800 万元,新发展大、小企业 35 户。
大王镇是一个绿色农业重镇。镇党委、政府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接受西安 —— 咸阳经济圈的辐射,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到 2004 年底,全镇实现农业产值 0.7 亿元。按照省 108 国道沿线设施农业带、咸户路中棚草莓带、渭河苗木花卉旅游示范带的布局,大力发展镇区设施精品农业,镇区 108 国道沿线已建成 100 余栋日光温室大棚菜、果基地,咸户路中棚草莓已达 300 余栋,宋东、宋西已建成 2000 余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西安、咸阳重要的 “ 菜篮子 ” 。镇区北部渭河苗木花卉旅游示范带作为山川秀美工程列为国家级重点投资项目。长庆油田投资 1000 万元建设的渭河苗木花卉基地已初成规模,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咸阳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王镇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优势显著,治安秩序良好,发展潜力强劲,是各届客商投资兴业的一片乐土。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必将进一步推动镇区乃至户县以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从而辐射带动西宝、咸户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

『伍』 西安户县的历史文物

兆伦铸钱遗址 位于大王镇兆伦村,又名钟官城铸钱遗址。明崇祯十四年(1641)《户县志··胜地遗迹》载:“钟宫,在鄠县东北二十五里,始皇收天下兵(古者以铜为兵器),销为钟鐻,此或其处也。”《元和郡县志》卷二云:“钟官故城,一名灌钟城,在鄠县东北二十五里,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鐻处。”《三辅黄图校正》云:“《元和》作钟官,极为正确,盖为水衡都尉钟官令铸钱之地,为上林铸钱三官之一。”《三辅黄图》误官为宫。毕沅《关中胜迹图志》亦云:“钟官城在鄠县东北二十五里,元和郡县志一名灌钟城,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销为钟鐻处。”灌者炼铸之意,即是秦代炼铸钟鐻的地方。汉灭秦后,继续沿用此铸造场地,尤其到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实行国家统一铸币,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此处便成为主要铸钱币的场所。遗址北近西宝公路,南跨郿坞岭高地,东临苍龙河故道,西至兆伦村和梧村间,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1500米,总面积近90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将苍龙河改道,开挖的新河自东南向西北从遗址中部穿过。70年代由于生产活动(平整土地)频繁,特别是新河的治理,使遗址区内先后暴露出陶范、建筑遗物及建筑夯土台等。在新河东岸发现木炭灰土层,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16米,灰层厚度50——70厘米,其中夹杂有较多铜渣。在灰土层以南还有一段旧范砖堆砌的墙基,此应是重要的冶铸区域。
遗址区内发现最多的是钱范,在苍龙河故道以西分布较广,有的地点竟堆积1-2米厚。有西汉五铢范和王莽时期多种钱范,分为铜范和陶范两种。陶范分为陶范母和陶背范,其中绝大多数为陶背范。五铢钱陶背范为长方型,表面抹有0.4——0.6厘米厚的细泥,其上制有钱型。范体为夹沙,沙粒均匀,在范体一侧留有V形浇铸口。铸口右侧与另一端正中各有一定位榫。另外还有一种小五铢钱陶范。仅新莽时期钱范即有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货泉、大布黄千、次布九百、幼布三百、货布等12种。在“大泉五十”陶范上发现有“钟官前官始建国元年三月工常造”的题铭。另外在遗址内还发现有“钟官钱丞”封泥。(见《户县志》678页)
秦萯阳宫遗址 《三辅黄图·秦宫》载:“萯阳宫,秦文王起,在今鄠县西南二十三里。”明崇祯十六年《鄠县志》载:“秦萯阳宫,在鄠县西南二十有三里,秦文王所造也。秦王政九年,嫪毐作乱,族,迁太后于雍萯阳宫,即此。”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如琏编《鄠县志》载:“秦萯阳宫,在县西三里,秦文王所造也。秦王政九年,嫪毐作乱,族,迁太后于萯阳宫,即此。父老相传,今陂头东岳宫即其旧址。旧志西南二十三里,误矣。”此后屡次重修鄠县志皆沿其说。(见《户县志》679页)
汉上林苑遗址 上林苑创建于秦。秦亡后,汉高祖发布诏令,允许农人在上林苑开垦耕种,上林苑所剩无几。汉武帝恢复并扩建上林苑,将大片地方划为禁区,“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三辅黄图》)。扩建后的上林苑“延亘四百余里,有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三辅故事·关中记》),成为皇帝游乐狩猎场所。《三辅黄图·杂录》又云:“关中八水皆出入上林苑……沣水出鄠南沣谷,北入渭;涝水出鄠西南,北流入渭。”涝水纵贯户县中部,沣涝二水皆出入上林苑。可知户县大部分地区皆入上林苑中。(见《户县志》680页)
隋甘泉宫遗址 《古今图书集成》102册:“甘泉宫,隋宫。在鄠县西南二十里,对甘谷。”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鄠县志》载:“甘泉宫在鄠县西南二十里,对甘泉谷。”据考证,甘泉宫遗址在县西南约10多公里的石井乡栗峪口之老牛坡下。其宫虽废,但遗迹尚存,依稀可见依山建筑,有甘泉,水甘冽,天旱不涸。明正统元年(1436)在其址修建明阳寺。有明正德十二年(1517)所立《重修明阳寺记》碑一通,载有“甘泉故址”等字。(见《户县志》680页) 公输堂 又名源远堂、祁村宫。位于县城北11公里渭丰乡祁南村。为全国仅存小木作天宫楼阁式古建筑。其雕刻精细绝伦,似得木匠祖师鲁班(公输班)之巧得名。
据传元代天历年间,山西太原府祁县南渠里李金荣创立圆顿正教亦称白阳三会,被尊为教主,其势力逐渐发展到陕西关中一带。明天顺至成化年间(1458~1476)人称单四爷的教徒,为传教从四方集资,组织能工巧匠在祁村,历时11年建成源远堂。堂内天宫楼阁的佛龛原供有众多佛像,故又名万佛堂。
公输堂原有殿堂四进,前三进已荡然无存,只留藏有天宫楼阁一进,面阔三间,进深7.13米,高6.10米。外观为普通硬山式建筑,内部楼楼并列,阁阁相连,层层叠叠。每间外檐都设有极其精细的六抹透花隔扇门,门额上饰以出五跳斗拱,斗拱上置异常华丽的重楼。门内则为富丽堂皇的天宫楼阁,阁顶为斗八藻井或斗四藻井。天宫建筑有各式繁复精巧的重楼、三重楼、角楼等,堂阁多达213栋。阁与阁之间以飞廊连接。天宫结构自下而上共六个层次,最下为隔架,向上依次为垂挂平台、斗拱平座、楼阁底层、楼阁二层、楼阁三层,最上为藻井。上万件构件,件件相套,层层组合,交织出密集的几何图案,此种格板套合的箱体结构,是比较少见的独特结构方式,其特点是用材轻巧,整体性好,不易变形。公输堂结构除轻巧牢固之外,斗拱密集如蜂房,藻井回旋似水涡的造型,严谨而华美,富于韵律感。
堂内有八块镂空板门,上半部均由各种不同形状的花朵组成,花心原均镶有明珠,犹如满天繁星,更增添天宫楼阁的豪华与神秘。一个很小的套锁梅花由24件形态各异的花瓣组成,不用粘合剂,全部镶套穿锁而成,合缝严密,浑然一体,精巧至极。
公输堂遍饰彩绘,沥粉贴金,其用料系由石蓝、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和赤金等调配而成。作画方式采用现已濒于失传的“卧金点翠”与“紫龙罩”工艺,色泽鲜艳,经久不变。所绘仙草花卉、龙凤博古等,各富神姿,尤其是数十幅人物画,或道侣捧圭,或仙姬出游,或讲经论道,或捧茶献果,无不传神达意,栩栩如生。公输堂彩绘的地文(底子)厚度只有一毫米左右,由于很薄,不易起皮脱落,所以历时近600年依旧完好。堂内东次间中室门框上,雕刻一副沥粉贴金楹联云:“法堂巍巍雕刻若得公输巧,圣像翼翼彩绘似有道子能。”这是对公输堂雕刻和彩绘技艺的真实写照。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户县志》683页)
大观楼 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仿会城(西安)之制而为之”,原名文昌阁,清乾隆十年(1745)重修改称大观楼。因位于县城东、西、南、北四街中心,习惯称为中楼,亦有称钟楼的。楼体为木质结构,广深各三间,外加围廊成五间,楼阁两层,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两层楼檐下均施出一跳单下昂斗拱。楼内有扶梯,可登上四面有木格扇门的二层大厅,厅外有回廊环绕,可凭栏远眺四周景色。楼体通高24米,下有方形砖砌基座,边长22米,四望如一。座中有阔5.58米,高4.12米的十字卷洞与四条大街相互贯通。鉴于过往车马穿楼过洞诸多不便,民国三十六年(1947)将楼四周房屋拆除,使道路绕楼而行。在东、南、西、北卷洞上端各嵌有长1.83米,宽一米的青石匾额,分别书刻有迎旭、览胜、瞻紫、拱极八个结体端庄的大字。
清代、民国大观楼均有维修。1957年和2000年曾两度亮椽揭瓦,更换腐朽的椽柱和旧瓦。1980年为防止基座不再崩塌,于外围加修40公分厚钢筋水泥层,外砌30公分厚仿明大青砖,并将原由东南角登楼单台梯,改为由东西两边登楼双台梯,将原基座上砖围墙改为水泥围栏。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户县志》685页)

『陆』 陕西户县

嘿嘿!户县到是有来八个经自典景点可以看看.可是我记不全了
户县钟楼,(西安钟楼的缩小版)
草堂烟雾(现以没有烟雾了,诗庙可看)
清凉山
高观瀑布(推荐看)
美彼湖(以成鱼塘)
秦镇老城
下来就是现在的几个森林公园了,基本都一样.

『柒』 陕西户县名人

户县农民画作家
http://www.huaxang.com/zjq1.htm
例:
李凤兰(女) 1933年出生,陕西户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家乡务农。1958年起从事美术创作。1973年后,历任户县西韩大队妇联主任、贫下中农协会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革命领导小组组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所作《喜开镰》、《喜摘新棉》、《春锄》等农民画获全国创作奖。

中国MP3之父
赵广民1960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1977年就读于国内著名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入职北京电子管厂——这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任半导体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1988年赵广民获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学位。在国有计划经济型的半导体公司工作近十年后,20世纪90年代初,赵广民南下“下海”,在完全市场型的台资IC设计公司珠海亚力电子有限公司一干又是十多年(1990年至2001年),历任研发部经理、执行副总经理。
经历了两个10年的励练后,赵广民厚积薄发,带领珠海炬力创造了中国IC设计业的神话。2001年,珠海亚力全班人马转移到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珠海炬力,作为共同创办人之一,赵广民任公司总经理,并和团队成员一起共同持有少量的股份。在随后的5年内,赵广民带领共事多年的炬力团队,同心同德,努力拼搏,取得了令全球半导体产业瞩目的成就:短短几年时间,炬力研发的MP3多媒体主控芯片占据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珠海炬力全球销售总监吴章良回忆说,2003年只有深圳京华、中山科艺电子、深圳朗科、深圳世纪东唐和深圳鸿天泰等少数MP3厂商采用炬力的芯片,每个月也就是几千片的出货量,到2004年第二季度,炬力MP3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片,05年第一季度突破1,000万片,06年第三季度突破1亿片。 这也是中国大陆IC设计公司第一次在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确立、掌握并大规模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产品,带动了数十亿美元的MP3产业链在中国大陆的快速形成,促使中国大陆成为全球MP3产品的主要输出基地,为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收益——MP3也成为继彩电和DVD之后,又一个培养中国消费电子企业的摇篮。正是因为赵广民对中国MP3芯片和产业的贡献,不少媒体也将赵广民誉为“中国MP3之父”,尽管从专业角度上来说,这一说法并不太确切,但却很好地表达了赵广民和炬力对中国MP3产业的贡献。

军工专家
贾小侯,户县牛东人,民国知名军工专家。【1888-1951】。曾留学日本10年。先后在广西、广东、湖北、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兵工厂任技师、厂长。曾发明新式枪炮及炸弹、火箭炮等。曾参加陕西辛亥革命,三原反围城,二虎守长安,西安抗战等重大战役。1947-1948在户县任农会主任、禁烟协会理事长,曾与杨虎城、孙蔚如、赵寿山、董钊、黄旭初、胡笠僧、胡景翼等军政名人交往甚深。
日前,《贾小侯传》已由户县知名作家李景宁编撰完成。该书共26章,18余万字。该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以细腻的笔触,详细、客观介绍了军工专家贾小侯传奇而又曲折的一生。李景宁在2007年里,为了完成该书的构架,曾先后跑遍了山西、汉中、三原甘肃、河南、潼关、韩城等省内外的图书馆、档案馆,走访了贾小侯的部属、学生、乡友等150余人。
该书的杀青,填补了户县历史上不应忘怀的一段,为那段流失的岁月做了完整的记录。功绩甚大。

http://www.xhume.com/forumdisplay.php?fid=26&filter=type&typeid=19
西户社区|户县人自己的网络平台 » 特色户县

『捌』 西安户县哪个村姓史的人多

呵呵,东韩村。就是电视里的那个全村住别墅的村,很富的。

『玖』 西安户县的由来谁能告知

户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为夏之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版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权“户县”地名的由来。商时为崇国,周作丰京,春秋为扈国,秦代改“扈”为“鄠”,西汉设置“县”,历代延续,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6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今属西安市郊县。

『拾』 户县的历史

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朝设有“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夏朝的重要事件甘之战和甘誓都发生在户县附近。
商时设“崇国”;周时,作“丰邑”;秦代改“扈”为“鄠”;西汉时设“鄠县”。历代延续,
夏代户县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时国家常以氏族名称作为国名。如“夏后氏”为“夏国”,“有扈氏”为“扈国”。有扈氏国为户县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户县地名的由来。
商代户县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商代户县的甘亭、甘盘也是商之属国。
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秦代在咸阳设内史,兼治三辅,户县属内史管辖。
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
三国户县属始平郡。
晋代户县属始平郡。
北魏户县属京兆郡。
西魏户县属雍州京兆郡。
北周户县属京兆尹。
隋朝户县属京兆郡。
唐代户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开元二十一年户县属京畿道。
五代梁时户县属大安府。唐、晋、汉、周户县属京兆府。
北宋户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
金代陕西分6路,户县属京兆路京兆府。
元代陕西设行中书省,下辖6路,户县属奉元路。
明初户县属关内道西安府。
清代仍依明制,户县属西安府。
民国元年废陕西布政使司,全省分7府,户县属西安府。
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阅读全文

与陕西户县哪个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