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问题 > 杨仁执是历史上哪个人

杨仁执是历史上哪个人

发布时间:2021-03-12 07:54:01

㈠ 杨仁恺的人物生平

杨仁恺早年曾先后在成都群觉女子中学担任历史教员,成都球精印刷厂负责校对、出版工作。抗战时期,杨仁恺移居重庆,和当时集中在重庆的文化艺术界名人郭沫若、徐悲鸿、沈尹默、谢无量、金毓黻、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吕凤子、傅抱石、老舍等诸先生接触频繁,受益颇多。曾担任重庆德光印书局协理与《说文月刊》出版社合伙人、负责人与顾问;重庆私立敬业高级专科商业学校、长江音乐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文物》杂志顾问。1945年日本投降后,杨仁恺移居北平,担任北平市政府技正,进一步与文化、文物界名人密切交往,与书画鉴赏家张伯驹、徐石雪、陈半丁、邓拓等文化名人志同道合,披览历代藏品,交流鉴定心得。
1950年郭沫若同志推荐文化部文物局为果,转任东北局文化部研究员,先负责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整理与编撰,有“文溯阁大学士”之称。1952年,参与并负责了末代皇帝溥仪伪满散失的大量历史国宝《故宫散失佚目》的追缴与考证工作。杨老先后在东北银行鉴定与整理所存历代书法名画,以及参与接收1945年8月苏联红军缴获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所盗国宝拨交东北博物馆的接收工作;明察暗访追寻大量散失于民间历史国宝的下落,收缴、追回、鉴定与考证抢救了大批历史流失国宝,同时竭心尽力追寻与抢救千年历史中散失于海外大量国宝,通过索回、捐献、捐赠及回购等方式使历史散失的大批国宝一一回到祖国怀抱。同时也为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开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1年,杨仁恺先生为九一八纪念题铭碑文:“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告诫世人“任何时候,都勿忘国耻。”
杨仁恺晚年应邀访问亚、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寻祖国多灾多难历史中散失海外的流失国宝,交流与考察各国的文博艺术事业,为推动文博和美术事业的交流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杨仁恺这一时期频繁出访世界各地及国内各地,一方面,从各国家国家博物馆、著名博物院、美术馆、知名学府及各类机构中获得了大量追寻国宝线索并予以考鉴记载;另一方面,在世界知名拍卖机构、华人机构、各类艺术机构及私人渠道、大小私人藏家等获得线索,追寻国宝历史跨度五千年。一方面通过促成众多所有者认识历史捐赠回中国,同时回购与记录下大量国宝的现状、保存及历史、脉络、经历与价值,通过考鉴并予以记录在案。 杨仁恺调到东北文化部后,先是协助东北图书馆整理补缀《四库全书》。5个月后,他开始清理由东北银行转来的一批文物。
历朝历代,清明上河图都占据极高地位,称为中华第一神品。这天,杨仁恺从库房拿出一长卷,慢慢展开,5米多长的绢本上,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风俗画。杨仁恺的眼睛为之一亮,急切地寻找款识与题跋,可惜,这幅题为《清明上河图》的巨作上没有作者署名,但是画后只有金代张著的题跋,明确作者为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历朝历代仿作摹本很多,杨仁恺先生过目的就不下十多幅,难道历代皇宫史学家定为真迹的也为赝品?是否真迹在几百年里被淹没在赝品中。如果它为真迹的话,那么,所接收苏联红军缴获溥仪所携的清明上河图也是错定为赝品,百年来真迹无人得见。而在此之前,杨仁恺对明代画家仇英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鉴定,后来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一直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也成为镇馆之宝。
杨仁恺根据记忆中诸多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文字描述,画卷逐渐展开,比如:开封的桥为木头桥,而不是石头桥,......。眼前的画卷与印象与记录一步步吻合,他不敢相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竟然在这批文物中。他立即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艺术鉴定,最终确认,此画是张择端的真迹,他郑重地写上了鉴别结论。自此《清明上河图》真迹经历几百年淹没,重新恢复了它本来面目。这就是“国宝遇到国眼”的佳话来历 。 派到东北文化部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关系,杨仁恺经常到北京硫璃场,每次进京,荣宝斋是他必去之地。1963年的一个夏日,杨仁恺午睡时被人唤醒。一个外地青年,拿来一些碎纸片,去过很多地方,无人能辨识,也无人敢买。说好像是清宫的书画,请杨先生前去鉴定。
正在荣宝斋里间午间休息的杨仁恺一听“书画”二字,睡意全消,马上来到荣宝斋门市部。这位青年由于屡次碰壁,只要一千余元。杨仁恺翻看那些碎纸片这包碎纸片,果然是国宝。他感觉事情背后不那么简单,但青年人好象有难言之隐不便开口,杨仁恺便嘱咐工作人员付钱给他并留下地址联系,年轻人领了钱很快就消失了。整整一下午,杨仁恺没动地方,拼凑整理出37件书画,且多是精品和孤本。其中最完整的是北宋陈亚之的《自书诗稿》,上面有司马光、苏轼等大家的题跋,是有名的传世孤本。最让杨仁恺兴奋的是,发现了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诗》。事后,杨仁恺按照地址让人寻找该年轻人,发现地址是假的。荣宝斋把这批国宝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几年后,这位年轻人又拿来一包碎纸片来到荣宝斋。天缘巧合,这天,杨先生又在荣宝斋作客,也增值中午午间休息。工作人员请来午睡中的杨先生来辨识碎片的真伪,杨仁恺惊奇发现,这些都是国宝,他层多年苦寻中的故宫散失书画中的一些作品碎片。在这背后又有一些未为世人所知的故事逐渐显露出来。后来成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传奇佳话。 杨仁恺先生与邓拓相交甚早,感情笃深。“文革”中,文物鉴赏家杨仁恺被造反派说成是邓拓的走卒,三次抄家,多次批斗,一个耳光打得他视网膜脱落,而且不准他住院,杨老的右眼从此失明,左眼视力也只有零点几。
那位一耳光打瞎了杨老右眼的青年,在杨老重回岗位担任博物馆副馆长之后,仍然在杨老手下工作。一次调薪,在提薪名单中有这个青年的名字,“杨馆长能不能同意?”办公室主任犹豫了好长时间,才拿着名单找到杨仁恺,杨仁恺毫没犹豫:“我同意,上报吧。而对待《聊斋志异》原稿问题上,在权威否定下,他坚持真理,获取更多参照与物证,参照蒲松龄《古风诗》手迹,考证《聊斋志异》原稿为真迹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第8期)

㈡ 杨蓉在《钟馗捉妖记饰演哪个角色

杨蓉 饰 凌兮
《钟馗捉妖记》是由郑伟文执导,秦溱编剧,杨旭文、杨蓉、麦迪娜、李子峰、丁子峻等联袂主演的古装魔幻剧。

㈢ 电视剧钟馗捉妖记大结局什么意思穆天然和樱在一起了吗杨仁致死了吗

穆天然与杨仁执前去天岚海阁,被凌兮阻拦。杨仁执与凌兮纠缠,穆天然与杨司伯展开大战,千钧一发之际,神女带领众人破了秦州城的结界,断了杨司伯的力量来源,穆天然终于胜过杨司伯。杨司伯发了疯,催动愚下木毁了天岚海阁。杨仁执重伤将死,弥留之际,凌兮挣脱了控制恢复了记忆。化身为钟馗的穆天然,离去之前,为杨仁执渡元气续命,但已于事无补。回归天庭的钟馗,忘却了凡间所有事,因毁掉了愚下木还升了官。凡间,人魔和解,一个世外小村,死去的伙伴们都复活了,和幸存下来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其中一个小孩,和穆天然儿时一模一样,那是穆天然与罂粟的孩子,只不过没人记得孩子的父亲是谁。

㈣ 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后是谁

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我国的朝代更迭,推动历史发展,帝王可以说是一国之主,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和发展,而皇后则为国母,负责帝王后宫的大小事务和教导子女成才。在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皇后人选繁多,但是能够称为贤德的却不多,那么中国历史上最具贤德的皇后到底是谁呢?在我心中,一共有三位皇后可以说是最具贤德的,她们分别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东汉最著名的皇后阴丽华和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的发妻马大脚。

三、开国皇后马大脚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乞丐帝王,在其未成为帝王之前,曾经甚至做过乞丐,也是因为在其岳父之下谋得的带兵之职才逐步的走上开国之路。马大脚可以说是一路陪着朱元璋走上皇位的女人,在这之中用自己的财产换来了丈夫和养父的关系缓和,更是在朱元璋被关之时偷偷的送粮食给他充饥。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了跟随他戎马一生的皇后。马大脚由于从民间而来,具有民间妇女勤俭持家的美德,更是有着多年行军所积累下的眼界与心胸,无论是管理后宫还是辅助朱元璋都是一把好手。

㈤ 钟馗捉妖记女主和谁在一起了杨仁执和穆天然谁是阁主的儿子

女主?你说的是凌兮?杨认真是司仲的儿子!天然是阁主儿子!

㈥ 历史上有哪些贤德的皇后

谈起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母性代表,莫过于“周朝三母”,而其中又以周文王之妻太姒(sì)最为贤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情诗里头的君子与淑女,指的就是文王与太姒。为何文王如此钟情太姒,其原因正是淑女之贤慧。
太姒生于有莘国,出身于姒姓之贵族家庭,虽为千金,却没有骄奢的坏习惯,而且认真学习各种女红与家事,平日生活十分节俭,性格仁爱和顺、贤德而深明大义。
文王姬昌爱慕太姒之贤德,到渭水去迎娶她。那时渭水没有桥梁,文王便将小船并排,搭成一座浮桥,到对岸迎娶太姒,可见得文王的重视。
成为文王夫人的太姒,依然保持贤德节俭之性。她效仿文王的祖母太姜和母亲太任的贤德,继承其高尚德行;遵守媳妇应尽的礼数,勤勉谨慎、谨守妇道,从未有过失礼之行;同时也奉行孝道,经常回家探望、照顾父母。
太姒生育了十个儿子,一如婆婆太任对教育的注重,太姒对于孩子的德育也相当重视,因此儿子们从小到大从未做过不正之事,从而成就了周武王之武勇、周公之圣德。
“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按:大通太)周朝能有如此盛世,三母功不可没,其中又以太姒最为贤德,因此后人又称之为“文母”。

夫之良佐——唐长孙皇后

在历史上的贤后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应当仁不让地占第一位。长孙氏当上皇后后,不仅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严于律己的美德,她对待自己家族的作为也堪称千古表率。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与李世民是至交,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唐太宗想让长孙无忌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在长孙皇后的再三推让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长孙皇后的此等品行实在让人叹服,比之现今某些官太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行为,真是天壤之别。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长孙皇后得知后,不仅不怪罪魏征,还对他夸赞有加。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事情如果只是至此,恐怕还不足以传颂千载。公元632年,魏征力阻春狩,触怒龙颜,李世民大怒,道:“看我杀掉这个庄稼老汉!”长孙皇后问庄稼老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参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忙问:“何事如此郑重?”长孙皇后说:“我听说,领袖英明则部下正直,魏征之所以正直,正由于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脸阴云随之而消,不久之后反倒擢升魏征当宰相(侍中)。也正因为有魏征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代明君,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长孙皇后虽然位尊皇后,但生活很俭朴,平日衣物仅够穿而已。她36岁时染病不起,临终留下遗嘱:依山而葬,不用造坟,也不用棺椁,以木器瓦器俭薄送终。同时规劝太宗纳忠容谏,不受谗言,节制游乐打猎和役使百姓。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万人恸哭——明朝马皇后

相比于尊华气度无以复比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无疑只能算得上是个平常人。但马皇后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极不平凡的贡献。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以降乃至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

在朱元璋整个征战过程中,马皇后始终坚持带领妇女为军士缝衣服、做鞋袜。朱元璋率师亲征,为鼓励士气,她还将后宫的金银财宝、绸缎丝帛全拿出来犒劳将士。朱元璋夸赞马皇后的贤德可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媲美。

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明朝将领攻克了元大都后,把缴获的金银珠宝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边泼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们另有其他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皆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马皇后接着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朱元璋听后不由得感慨万千,马上叫来女史录入史册。

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马皇后还在规劝丈夫做个好皇帝。1382年,马皇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由于知道朱元璋的坏脾气,害怕治不好而连累医生,马皇后竟坚持不肯服药。弥留之际,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讲。她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朱元璋在她死后痛哭不已,并不再立皇后。据说,马皇后出殡那天,南京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自发为她送葬。时值盛夏,史载那天忽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瓢泼大雨,万千百姓在大雨中恸哭,竟然没有一个回家躲雨的。这与当今一些官员亲属出殡时,众多豪华轿车送别,而百姓却大吐口水的例子相比,真是大相径庭!

公私分明——东汉马皇后

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和朱元璋的马皇后相比,就知名度而言,东汉明帝的马皇后似乎要逊色许多。但是,置于东汉那段倾轧秽行、外戚横行的特殊历史时空之下,马皇后的作为完全可称得上“出淤泥而不染”,也因此成为东汉那段不堪回首的宫闱历史中不多的闪光点。

公元70年,明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楚王刘英企图谋反,事情败露后自杀身亡。刘英一案,牵连了很多党羽。大家胡乱攀引,结果冤狱重重,受株连的人不计其数,下狱和判处流放的官员竟多达几千人。一些耿直的大臣劝谏皇上停手,但明帝根本不听。马皇后知道后十分忧虑。一天,明帝回宫,她趁机向明帝进言,请求明帝不要把案件无限扩大,神情悲楚。明帝深为感动,半夜时睡不着觉,反复思念马皇后的话,过后便放了许多人,而案件也很快就结案了。

尽管马皇后深为明帝及后来的章帝所敬重,但在家、国之间,她却从来公私分明,堪称公而无私的楷模。

明帝去世后,马太后的三个弟弟自认为是皇亲国戚,私闯宫门,非要强行入宫吊丧不可,遭到守宫门的卫士杨仁的拒绝,引得国舅大怒并向章帝告状。事情传出后,马太后不仅没生气,反而赞扬说:杨仁执法不阿,不避权贵,这才是国家的忠臣!并要求章帝提拔杨仁。

章帝想按照两汉的制度封三个舅舅为侯爵,马太后不允许。一些大臣以为太后是故作谦虚,为了讨太后和国舅的欢心,便联名上书说:天久旱不雨,是由于陛下不封外戚,引起阴阳失调所致。请陛下依照祖宗常法,加封帝舅们为侯。马太后看到奏章后,非常气愤,向章帝历数外戚祸国的例子。章帝见太后如此坚持,只好把封侯的事暂时搁起。

马后一生勤俭、朴素谦逊、知书识礼,她的所作所为对明帝、章帝两朝政治都有着积极影响,因此赢得后世赞誉。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女性。唐长孙皇后、明马皇后、汉明帝马皇后,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反之,一个骄淫奢迷、贪婪无度的妻子,最终也会使自己的夫君跌落下马,毁其前程。

常言道:“妻贤夫祸少,妻贪夫招罪”,从近年来不少的腐败案例来看,许多都是官太太们助纣为虐,最后使得夫君锒铛入狱。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若我们领导干部的妻子们都能做到廉洁自律,乃家之大福,国之大福也!

㈦ 中国历史上三大贤后是谁

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

提起封建时代的后妃,许多人都对她们嗤之以鼻,认为是“红颜祸水”。确实,历史上有些后妃凭借自己的特殊身分,结党营私,扰乱朝纲,祸国殃民。然而,在史册中,也有被称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足以母仪天下的贤后,她们贤慧有德,深明大义,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夫之良佐——唐长孙皇后

在历史上的贤后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应当仁不让地占第一位。长孙氏当上皇后后,不仅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严于律己的美德,她对待自己家族的作为也堪称千古表率。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与李世民是至交,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唐太宗想让长孙无忌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被立为皇后,尊贵已极,我实在不想让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在长孙皇后的再三推让下,唐太宗只给长孙无忌加“开府仪同三司”这样的虚衔。长孙皇后的此等品行实在让人叹服,比之现今某些官太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行为,真是天壤之别。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长孙皇后得知后,不仅不怪罪魏征,还对他夸赞有加。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事情如果只是至此,恐怕还不足以传颂千载。公元632年,魏征力阻春狩,触怒龙颜,李世民大怒,道:“看我杀掉这个庄稼老汉!”长孙皇后问庄稼老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参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忙问:“何事如此郑重?”长孙皇后说:“我听说,领袖英明则部下正直,魏征之所以正直,正由于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脸阴云随之而消,不久之后反倒擢升魏征当宰相(侍中)。也正因为有魏征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代明君,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长孙皇后虽然位尊皇后,但生活很俭朴,平日衣物仅够穿而已。她36岁时染病不起,临终留下遗嘱:依山而葬,不用造坟,也不用棺椁,以木器瓦器俭薄送终。同时规劝太宗纳忠容谏,不受谗言,节制游乐打猎和役使百姓。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万人恸哭——明朝马皇后

相比于尊华气度无以复比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无疑只能算得上是个平常人。但马皇后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极不平凡的贡献。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以降乃至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
在朱元璋整个征战过程中,马皇后始终坚持带领妇女为军士缝衣服、做鞋袜。朱元璋率师亲征,为鼓励士气,她还将后宫的金银财宝、绸缎丝帛全拿出来犒劳将士。朱元璋夸赞马皇后的贤德可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媲美。
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明朝将领攻克了元大都后,把缴获的金银珠宝送回南京。朱元璋看到这些宝物喜形于色,马皇后却在一边泼凉水:“元朝有这些财宝却不能保住国家,我想,大概真正的帝王们另有其他宝物吧?”朱元璋一愣,沉思片刻,说:“我懂了,皇后的意思是人才是宝。”马皇后接着说:“陛下说得对。我与陛下从贫贱出身而能有今天,我常担心骄横纵恣由奢侈而生,国家危亡皆细小之处而起,所以希望广召人才以共同治理天下。”马皇后接着又说:“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朱元璋听后不由得感慨万千,马上叫来女史录入史册。
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马皇后还在规劝丈夫做个好皇帝。1382年,马皇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由于知道朱元璋的坏脾气,害怕治不好而连累医生,马皇后竟坚持不肯服药。弥留之际,朱元璋问她还有什么话讲。她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朱元璋在她死后痛哭不已,并不再立皇后。据说,马皇后出殡那天,南京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自发为她送葬。时值盛夏,史载那天忽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瓢泼大雨,万千百姓在大雨中恸哭,竟然没有一个回家躲雨的。这与当今一些官员亲属出殡时,众多豪华轿车送别,而百姓却大吐口水的例子相比,真是大相径庭!

公私分明——东汉马皇后

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和朱元璋的马皇后相比,就知名度而言,东汉明帝的马皇后似乎要逊色许多。但是,置于东汉那段倾轧秽行、外戚横行的特殊历史时空之下,马皇后的作为完全可称得上“出淤泥而不染”,也因此成为东汉那段不堪回首的宫闱历史中不多的闪光点。
公元70年,明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楚王刘英企图谋反,事情败露后自杀身亡。刘英一案,牵连了很多党羽。大家胡乱攀引,结果冤狱重重,受株连的人不计其数,下狱和判处流放的官员竟多达几千人。一些耿直的大臣劝谏皇上停手,但明帝根本不听。马皇后知道后十分忧虑。一天,明帝回宫,她趁机向明帝进言,请求明帝不要把案件无限扩大,神情悲楚。明帝深为感动,半夜时睡不着觉,反复思念马皇后的话,过后便放了许多人,而案件也很快就结案了。
尽管马皇后深为明帝及后来的章帝所敬重,但在家、国之间,她却从来公私分明,堪称公而无私的楷模。
明帝去世后,马太后的三个弟弟自认为是皇亲国戚,私闯宫门,非要强行入宫吊丧不可,遭到守宫门的卫士杨仁的拒绝,引得国舅大怒并向章帝告状。事情传出后,马太后不仅没生气,反而赞扬说:杨仁执法不阿,不避权贵,这才是国家的忠臣!并要求章帝提拔杨仁。
章帝想按照两汉的制度封三个舅舅为侯爵,马太后不允许。一些大臣以为太后是故作谦虚,为了讨太后和国舅的欢心,便联名上书说:天久旱不雨,是由于陛下不封外戚,引起阴阳失调所致。请陛下依照祖宗常法,加封帝舅们为侯。马太后看到奏章后,非常气愤,向章帝历数外戚祸国的例子。章帝见太后如此坚持,只好把封侯的事暂时搁起。
马后一生勤俭、朴素谦逊、知书识礼,她的所作所为对明帝、章帝两朝政治都有着积极影响,因此赢得后世赞誉。

㈧ 《钟馗捉妖记》中凌兮杨仁为什么决裂

在电视剧《钟馗捉妖记》第45集中,罂粟化作凌兮与皇帝小船相会,趁机消解皇帝对魔族的偏见,却被杨仁执看见,误会了凌兮。苏子墨终于明白杨仁执心意,伤心欲绝,恨凌兮入骨。穆天然与皇帝约定,皇帝将寝宫借穆天然一用,穆天然让凌兮与皇帝再次约会。凌兮与皇帝约会,被杨仁执看见,杨仁执追打穆天然之时,碰上了同样扮成宫女太监的勺子与方既白。

㈨ 《钟馗捉妖记》杨仁执和苏子墨是什么关系

在电视剧《钟馗捉妖记》第44集中,独自在御花园的皇帝遇到,误会了杨仁执和苏子墨的关系,黯然离去的凌兮,好奇之下跟了过去。皇帝在凌兮与罂粟穆天然碰头时现身,引来宫中侍卫,情急之下,穆天然将皇帝绑到了太极殿。太极殿中,罂粟挑拨皇帝与天岚海阁的关系,并表示希望与皇帝合作,同时以与凌兮深入认识诱惑皇帝。

与杨仁执是历史上哪个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