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欧洲是北约主导还是欧洲自己主导的军事战略
欧洲当然是北约主导了。其实就是美国领导下的北约组织。是由北约指导自己的军事战略。
『贰』 欧洲军事
当然是俄罗斯,
谁说的俄罗斯没有海外军事基地?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都有军事部署当然还包括西线的白俄罗斯。
俄罗斯高技术武器比例少???俄罗斯科技落后??
某些人还是省省吧。
宇航-卫星导航领域:俄军在核弹头库存和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可以说,比美国少不了多少。而且不同于中国,俄罗斯在洲际导弹抗电子干扰等多方面技术非常成熟,A-135和C400反导系统,分别作为大气层外反弹道系统和高空反导系统,估计美国人对此都会非常头疼。俄是美国之外唯一的拥有覆盖全球而且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的国家,这点不怕美国利用GPS系统垄断权而产生潜在的信息封锁。
陆军:世界上最大的装甲部队集群,而且俄装甲大部分为3代坦克的T80改进型。
海军:除去了作为战略武器海基投放工具的战略核潜艇,海军倒可能不如法国,但应该强于英国,不过要记住这是除去了战略核潜艇,毕竟俄罗斯核潜艇力量现在是控制了北冰洋以内的区域的。
空军:俄战略轰炸机数量居世界首位,作为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一部分,同时俄罗斯空军中3代以上的战机达1000架以上。
其次应该是法国:
法国海陆空军事力量事实上发展并不均衡,主要是陆军相对太弱小,装甲力量,就法国3代坦克的数量方面,不足200辆的勒克莱尔型,这个。。。。。。不如无名有实的荷兰陆军的400多辆豹2A4或豹2A6的规模。
法国主要强在海空军力量,事实上就海外驻军的规模,法国在这世界仅次于美国,由于是除美国以外世界上唯一的第二个拥有蒸汽弹射技术的国家,外加上阵风舰载机,还有海军武器模块全面的特点。法国海军力量的确值得一提。
法国拥有近700架3代或三代半战机(主要是幻影2000和阵风),居西欧空军力量首位。同时也曾经有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只不过法国冷战后为削减军费而放弃了战略轰炸机的部署)。
同时法国的核力量是独立的核力量。同时,法国是欧洲宇航计划的主导者,当然,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没有达到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那么完善。
再看看那两个20世纪上半叶的老牌西欧强国----英国和德国,实质上它们都已经老去:
英国:英国陆军比法国好一点,主战坦克的挑战者1型和2型,都是300多辆上下,而且英国在直升机反装甲力量方面在西欧大国中较为优胜。不过有一点,英国自身缺乏针对战区导弹的反导能力。而在这方面,更多是依赖于驻英美军的反导保护。法国则在这方面较为独立而完善。
英国海军没有常规潜艇,至于英国航母----由于缺乏弹射技术,而且跑道短,所以仅能部署作战能力比较弱小的鹞式战斗机。英国海军顶多在驱逐舰和护卫舰方面不错,事实上是它的远程打击和垂直打击能力,很弱小的。
空军,更不用提了,英国空军至今主要还是以2代半的旋风改进型为主,这种战机,要分为截击型和对地攻击型和侦查型,几种型号的战机仅能应付较为单一的作战任务。至于EF2000战机,英国空军也仅是部署了不多的100架左右。
更致命的是,英国的核力量是完全受美国控制的,不同于法国的情况,英国三叉戟型美制战略导弹,平时不能部署在英国战略潜艇上,因为这些是属于北约核计划小组管辖而不是英国军方关系,平时部署在听命于北约的仓库里,要得到北约组织的“允许”,英国才能使用核力量。
英国也有不少海外驻军,但大都部署在德国西北部鲁尔区和汉堡一带,欧洲以外的驻军,现在很少,远不如法国的海外军队规模。
德国:现在的德国,只是装甲力量值得一提,在欧洲,它的装甲力量规模仅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但是德国军事其他方面都不见得很强。即使是陆军方面,虽然在主战坦克方面很好,但在武装直升机和轻型装甲力量方面,规模上比荷兰大不了多少,而且在精锐程度和实战经验方面不如荷兰。德国空军力量在装备品种上和英国差不多,东德时期保留下来的那几十架MIG29战机,由于年久失修,缺乏升级,已经不能形成战斗力。海军,德国海军主要是常规潜艇力量和中型护卫舰方面有一定实力,但却缺乏远程兵力投放功能的船舶。
出现那样的情况是有原因的:英国和德国本土境内都有较大的美国驻军部署(驻德美军6.8W人,驻英美军1.8W人,美军的反导力量和B2战略轰炸机等尖端武器作为美空军第三联队也在英国部署),所以英德两国不可能再象20世纪前半叶那样争取作为世界军事力量最强者。
当然,北约框架内,还是有一些让加入军事一体化的国家使用核力量的机会,如果北约需要核反击的时候,英国、德国、荷兰和比利时都可以使用北约中欧战区的核库存;同理,意大利和土耳其则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使用北约南欧战区的核库存。
英国海军陆战队?这支部队真正有世界前列战斗力的部分,现在应该可以说是英荷联合海军陆战队,因为荷军占当中的1/3强,而且这也收归北约管辖。
所以,总体上,俄罗斯在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是无可伦比的。俄罗斯军事力量在世界也必然是第二位。
其次应该是法国,法国军事也应比中国强大。海空军法国对中国优势明显,核力量比中国强大。足够强的科研基础和海外军事部署也很大一程度弥补了法国陆军的羸弱。在世界应是第三位。
然后就是英国和德国,其中英国比德国略强,英国军事力量在世界排名应有5-6位,德国则只能是第8位左右。实战中已经看出,德军在1990年代初期的波黑战争,英军在最近几年的阿富汗战争,伤亡率在盟国中偏高,战斗力偏软的特点已经暴露了,这两国不再是20世纪前半叶的军事霸主了。
再下面的:
世界第10左右的乌克兰:乌克兰陆军强于德国,空军也应该比德国强,大致能和英国持平,只不过乌克兰海军则是形同摆设。
世界第12左右的意大利:和乌克兰相反,意大利海军现在基本可以和英国海军匹敌。装备上意大利空军的武器也和英德两国空军几乎完全一样,但规模上弱于英国和德国。陆军,今日的意大利陆军,完全缺乏3代主战坦克,阿富汗战争已经看出了,意大利陆军至今仍然只是一个表演的嗜头。意大利是美国地中海区域驻军的重点,驻军规模达2W人,那不勒斯为美国第六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世界第16左右的荷兰:西欧中唯一的真正获得了平衡发展的小国军队。英德两国军事在战后相对的弱化造就了荷军在这一区域的相对壮大,中欧和西北欧战区反导力量的主角(包括陆基和海基),为远东日本的2倍。同时也是欧洲宇航工业仅次于法国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这造就了荷兰有胆量以南加勒比基地群为依托屡次出动空军去委内瑞拉挑衅的本钱。
世界第18左右的西班牙和瑞典:2国都是彻底的无核国家,其中西班牙远洋海军力量有一定实力,众所周知,西班牙也是一个有轻型先进航空母舰的国家,而且和英荷两国一样,西班牙海军列装了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尽管其规模和装备水准方面仍和英国或意大利有一定差距。但毕竟这是有原因的:西班牙也是一个有较多美军部署的国家(美驻西班牙军队规模为1.2W人),而且美海军有可能把第六舰队司令部基地从意大利迁移到西班牙。西班牙陆军和空军则比较弱小:陆军的三代坦克为豹2E型,数量150辆,步兵战车有较大一部分为2代的。3代战机数量不足200架,大都是F18A/B,也有少量的EF2000。
瑞典的情况则和西班牙刚好相反,由于邻近强大的俄罗斯,瑞典人不得不放弃了远洋舰队的建设,所以出现那样的情况,瑞典事实上造船业很先进,但他们的海军力量主要依靠常规潜艇作为海岸周边防御的中心,水面舰艇则全部是1000吨以下的小型护卫舰和导弹巡逻艇。不过瑞典空军和陆军力量则比较强大,和荷兰一样,瑞典也是一个重要的豹2坦克海外生产国,瑞典步兵战车CV90系列因其实用性而深受欧洲人认可并大量出售,当然瑞典陆军也部署了不少。瑞典王家空军则有不少的3代半的鹰狮C/D型。如果忽略航程这弱点,JAS39真的相对于EF2000和阵风毫不逊色。
另外,欧洲有一个被人忽略甚至遗忘的国家,也有不错的军事实力,那就是希腊,如果说陆军,希腊陆军甚至比意大利或西班牙那样的西南欧大国更强大。而且和海军非常弱小的波兰之流不同,希腊海空军力量也比较强大。希腊军事力量也应能排在世界前20位。就是那样的因素,美国为了它的地中海长远利益,或多或少地把工业和经济更发达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军事扩张给限制了,这样,工业落后的希腊,反而却形成了美国在地中海地区最信得过的盟友了。
『叁』 什么叫战略导弹战略是什么意思
导弹按照用途的不同,射程的不同,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两种。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的划分一直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既可以按照攻击距离来划分,也可以按照用途来划分。如果按照用途来划分的话,战略导弹就是用来攻击敌对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的导弹。重要战略目标指的是敌对国家的政治中心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以及军事基地等目标。因为这些目标都比较大,所以战略导弹往往都会携带核弹头攻击。
实际上无论是通过射程来划分,还是通过用途来划分,战略导弹都需要具备攻击对方战略目标的能力。因此战略导弹中的“战略”两个字,代表的就是敌方重要的战略目标,这些战略目标同战场上的战术目标有着明显区别,重要性远胜于普通战术目标。
『肆』 军事战略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一、含义
军事战略,广义上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如国家战略 、国防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主要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军事战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在军事战略下一层次,还有军种战略和战区战略等。
二、战略的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战略亦不例外。军事战略因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具有自身的特征。军事战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局性。
全局性是反映战略本质的特征。这个全局指的是国家(集团)整个军事斗争的全局,带有照顾各方面、各部分和各阶段的性质。战略是国家(集团)关于军事问题的最高决策,处于军事领域的最高层次。
2、对抗性。
军事斗争,尤其是战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为,是敌对双方以军队或其他武装组织为骨干而展开的激烈较量。
战略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质,是其对抗性产生和依存的基础。从本质上说,军事斗争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行动,任何战略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对抗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3、谋略性。
谋略是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而提出的计谋和策略。它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高度体现,是指导军事斗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战略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战略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从本质上讲,它是政治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但从实践的意义上讲,它又是手段的选择,有高度的灵活性。
4、相对稳定性。
军事斗争情况的发展变化,决定着军事斗争指导规律的发展变化。战略必须随着军事斗争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情况的变化而改变,一成不变的战略是不存在的。
然而,由于战略处于军事领域的最高层次,指导范围广,影响重大而深远,是一切军事活动的依据和准则,因此,战略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欧洲的军事战略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军事战略的政治意义:
1、军事战备
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自原始战争以来,相对强大的社会实体会对外扩张,进行侵略或合并战争。处于防御地位的力量也会组织对抗。战争是为了土地、人员、财物,也是为了国气。所以是特殊时机的第一问题。
趋向扩张目的和保持固有平衡就成了战争的主要矛盾,战争就是政治的最高表现。社会整体关系形成了军事体系的相关要素。政治上要有强力的支持,经济要有保障,社会可作为后盾,外交上有利的关系,都需要形成军事行为的平衡条件。
社会政治是军事创立的基础,军事性质和统帅是由政治关系决定的。如希特勒的出现是因疯狂时代帝国的需要,而谨慎的日本帝国却是被德国法西斯激发变得冒险狂躁,社会政治决定了军事成败的根本,这一切偶然现象都有着必然的因由。
军事性质趋向社会平衡因素,安于享乐的社会形态不利于军事的加强,开明严法的政治有助于军事的强力。
2、平衡因素
天时地利是不可缺少的平衡因素,这往往是发挥军事行为的基本条件。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各种关系,因为这种变化时有起伏,同自然关系构成整体趋向平衡因素。
地势是常被重视的问题,但地利包括了更大的范围。历史上多有南可战北但不可取北的事实,这是南方的文化技术与北方的强悍义风形成的不平衡因素。
世事也是关键的问题,一个民族兴起,士气昂扬,国家腐败,便随势可击。三国时尽管诸葛亮出山也解决不了统一的问题,时势与地利不对。
『伍』 求世界10大军事战略要地
1.东欧:英国著名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麦金德曾经说过: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学习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东部和东南部与亚洲毗连,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一个大半岛。
当年那些骁勇善战的匈奴人和蒙古人就是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东向西发起对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欧洲的进攻而征服世界的,但是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拿破仑和希特勒正好相反,由西向东发起的进攻,就是因为没有占据世界心脏地带这个战略制高点而一败涂地的!一般认为,麦金德理论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一些人认为,麦金德的理论为纳粹德国向东扩张创造的理论基础。同样麦金德理论也是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理论依据!
2.中亚:地缘政治学中有一个流传很久描述——要控制世界必先控制中亚。中亚五国系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与伊朗、阿富汗接壤,北与俄罗斯联邦相接,西边与俄罗斯联邦、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中亚地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大洲的中心区域,中亚发挥着十字路口的作用。世界通过海洋实现广泛联系之后,中亚的地位日益提升。作为资源争夺的中心,亚洲成为各大力量汇集的焦点。野心勃勃的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先后试图控制中亚,然后是苏联,接着是美国,成就世界级霸权的国家没有不把手伸向中亚的。
3.朝鲜半岛: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说:“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亚洲的命运。”而统治东北亚的战略跳板和门户就是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对于任何一个想控制东亚的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注定了朝鲜半岛将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历史舞台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及北部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朝鲜、韩国称东朝鲜海或东海)环绕。
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鼓吹:“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但是“惟欲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朝鲜半岛!”1591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就是想以朝鲜半岛为战略跳板来征服东北亚和中国!自从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为以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三省奠基!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东北边疆的安宁,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国也被迫介入抗美援朝。这一系列的战争都在朝鲜半岛爆发足以证明朝鲜半岛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4.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 北接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东和东南与巴基斯坦毗邻,西与伊朗交界,战略位置十分险要!
5.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从海峡的欧洲一面向对面的亚洲沿岸伸出,仿佛要挡住从黑海流入马尔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马尔马拉海,北有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诚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显著特征是,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所以,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因此,在拜占庭长达十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遭受围攻的要塞,但却得以保存下来。
自君士坦丁堡建立以来,其军事、经济的重要价值一直受到不少民族的虎视眈眈。比如是一直与帝国抗衡的波斯人,波斯人数次围攻过城市,但被坚厚的城墙和强大的拜占庭海军所挫败;其后在阿拉伯半岛兴起的阿拉伯人进攻拜占庭帝国,以二千艘战船围攻,阿拉伯舰队又遭到拜占庭海军用希腊火全歼,二千余艘战船剩下五艘逃回;基辅人围攻城市,又被希腊火烧毁海军,遭到严重挫败。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被占领并遭到洗劫,成为拉丁帝国的首都,1261年由迈克尔八世帕拉奥洛古斯率领尼西亚帝国军队收复,成为重建的东罗马帝国首都。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君士坦丁堡于1453年5月29日被“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炮轰并遭到攻陷,开始由奥斯曼帝国管治,成为其首都。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1923年将首都迁往现在的安卡拉。1930年,该城被正式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6.维也那: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7.伏尔加格勒:1925年前称“察里津”。1925-1961年名”斯大林格勒” 。俄罗斯名城,重要河港。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在伏尔加河下游。人口97.4万(1985)。建于1589年。18世纪起为军事要塞。水陆交通要冲和贸易中心。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凿通后,成为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南部水陆交通枢纽。1918-1919年和1942-1943年在此进行著名的察里津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伏尔加格勒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联结俄罗斯中部地区的高加索山脉西部和东部地区。该市与各大城市铁路接轨,航空搭线,交通四通八达,尤其是去里海,乌拉尔,索契等旅游胜地,既便宜又方便。
伏尔加格勒无论何时都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上受益,它是连接欧洲和亚洲陆路和水路交通的枢纽,注定了它担当重要的角色,而这个城市也的确总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还是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城市最初选在了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起名为察里津,建在一个岛屿上,那儿察里津河流入伏尔加河。把它作为堡垒设计是为了保护俄罗斯东南边界和大伏尔加征程免受游牧民族的侵袭。苏联革命战争时期,斯大林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察里津战役,击溃了来势汹汹的哥萨克白军,对巩固十月革命成果、捍卫初建的苏维埃政权具有重大意义。1925年为纪念斯大林改称斯大林格勒。 1942年7月,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并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军民浴血奋战了200多个日日夜夜,将德军全部歼灭,最后迫使德国法西斯停止了战略进攻并且开始走向崩溃。1943年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的伟大胜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那时法西斯主义的败退已经很明显。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次大战的战局,奠定了苏联卫国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础。
8.马耳他岛:马耳他又叫马尔蒂斯群岛,是地中海的一个小国。马耳他共有38万人口,面积316平方公里,主要由马耳他岛、科米诺岛和戈素岛等5个岛组成。它距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90公里,距非洲大陆300公里,是连接两个大陆的海上桥梁。由于地扼欧、亚、非三洲的海路交通要塞,马耳他又有“地中海的心脏”之称。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把马耳他当作通向东方的中途岛,在那里建立了海、陆、空军基地。二战期间正是由于英军牢牢的控制了马耳他才切断了北非德意军团的后勤线路为阿拉曼大捷及盟军在北非战场上的胜利奠基。
9.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西面是亚德里亚海和爱琴海,东面是黑海,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北界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半岛总面积50万平方千米,包括阿尔巴尼亚、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四国全部,南斯拉夫的大部及罗马尼亚、土耳其的一小部分领土。 在土耳其语中,“巴尔干”即多山之意。
10.波斯湾:波斯湾海底和周围陆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约占世界石油储藏量的53%~58%。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石油输出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60%,主要供给世界上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西欧一些国家。所产石油,经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素有“石油宝库”之称。 湾内有众多岛屿,大都为珊瑚岛。湾底与沿岸为世界上石油蕴藏最多的地区之一。渔业资源也很丰富,盛产多种鱼类,珍珠和珍珠母的采集著称于世。沿岸和湾内重要港口有:阿巴丹、哈尔克岛、布什尔、巴士拉、法奥、科威特港、阿布扎比、迪拜等。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是爆发在波斯湾西北部的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为了争夺波斯湾的石油资源而引发的激烈战争,可见波斯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陆』 什么是欧洲战争
1756~1763年的欧洲战争发生于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由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瑞典、萨克森、俄国等国参加的,旨在争夺殖民地或领地,这场战争导致了欧洲势力大幅度调整。
英国的目的是夺取法国的殖民地,确立完整的制海权;普鲁士打算吞并萨克森,并把波兰变成自己的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自己在争夺中欧霸权斗争的对手普鲁士,夺回1740年被侵占的西里西亚;法国则力图吞并英国国王在欧洲的世袭领地汉诺威,保护自己在美洲和东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鲁士势力的加强;瑞典试图夺取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而俄国竭力想阻止普鲁士向东方的侵略,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地。各种矛盾和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两个对立同盟的建立:一个是有汉诺威、黑森一卡塞尔、不伦瑞克和其他一些德意志诸侯国参加的英普同盟;另一个是有瑞典、萨克森和大多数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诸侯国参加的法奥俄同盟。
战争以普鲁士进攻萨克森开始。1756年8月28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军队(9.5万人)突然侵入萨克森,包围了萨克森军队(1.8万人),迫其于10月15日投降。在1757年的战争中,弗里德里希二世利用法奥俄同盟计划不一致(法国于春天开始战斗行动,而俄国于夏天才开始行动),以及军队(30余万人)展开缓慢的弱点,首先对奥开战。普军(19.2万人)从四面对布拉格展开向心进攻。但是,前来增援的奥军道恩元帅的部队(5万余人)于6月18日在科林附近击溃了普军,迫使普军放弃捷克。4月,埃斯特列元帅的法军(7万人)占领了黑森一卡塞尔和汉诺威。苏比兹亲王的法军(5.7万人)于8月抵近埃森纳赫,威逼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抽调了主力部队迎击法军,11月5日在罗斯巴赫会战(1757年)中将法军击溃。随后,他又调遣部队(4万人)以强行军进入西里西亚。莱瓦尔德元帅的普军(3万人)对在东普鲁士展开进攻的俄军(7万人)采取行动。7月5日,阿普拉克辛元帅指挥下的部分俄军(2.4万人)在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下,打开了进入东普鲁士的道路。但是,阿普拉克辛认为,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追随者彼得三世不久将成为俄国皇帝(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患病),遂命令部队撤回梅梅尔。为此,他被又皇送交法庭审判,其职务由弗尔莫尔将军接替。瑞军(2.3万人)于9月向波美拉尼亚的斯德丁(什切青)展开进攻,但在俄军撤回梅梅尔后,也撤到斯特拉尔松。这样,普军获得了1757年战争的胜利。
在1758年的战争中,反普同盟发动军队达31.6万人,而费里德里希二世的军队只有14.5万人。反普同盟虽拥有两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但因行动缺乏统一、互不配合,而未能发挥其优势。1757年12月在东普鲁士展开进攻的俄军于1758年1月占领了东普鲁士,并把它划为俄罗斯国家的领地。1758年夏,俄军(5.8万人)包围了库斯特林(科斯钦)。奥地利和法国由于担心俄国取胜,在西里西亚和萨克森采取了消极防御的行动。弗里德里希二世集中兵力,企图一一击溃奥俄这两个主要敌人,结果交战双方均未获胜。
1759年初,反普同盟军队已达35.2万人,英普同盟军队约有22.2万人。4月,4万俄军开始向奥得河推进。韦德尔将军的普鲁士军团(3万人)企图阻截俄军,但7月23日,在帕利茨战役(1759)中被俄军击溃。8月12日,在库内尔菲多尔弗附近的会战中,普军(4.8万人)遭到失败。但是,由于奥军统帅部的失策,业已展现了的攻占普鲁士首都柏林而结束战争的机遇,未能实现。俄军撤到维斯瓦河以东。在西方,法国的联军为保住黑森一卡塞尔在汉诺威展开战斗行动,但8月1日在汉诺威包围明登要塞时遭到失败。因此,在1759年的战争中,俄军虽然取得了辉煌胜利,但由于害怕普鲁士彻底溃败而使俄国势力加强的奥地利奉行的政策,俄军没有取得重大战果。在1759年的战争中,反普同盟各国的矛盾更加激化。法国反对俄国兼并东普鲁士,而准备与英国签订和约,但和谈以失败告终。
176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勉强使兵增加到10~12万人,而反普同盟的军队有22万人。同盟计划采取协同行动:俄奥军在西里西亚,帝国军队在萨克森,法军则对汉诺威采取行动。弗里德里希二世为保障自己的补给线的军需库的安全而转入防御。俄奥军队在敌交通线上采取行动,企图迫使普军放弃其占领的要塞和城市。由于道恩没有参加协同行动,弗里德里希二世率领7万普军抵近柏林,使1760年的战争以交战双方的局势都未发生根本变化而结束。
1761年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发生于12月16日。俄军攻占了南西里西亚等大片地域,使普军形势异常严峻。但是,1761年1月5日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病死,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追随者彼得三世即位。他使俄国退出战争,且把俄国占领的全部土地归还给普鲁士,并于5月5日同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从而把普鲁士从彻底灭亡的险境中拯救出来。继俄国之后,瑞典也于1762年5月22日退出战争。
在1762年的战争中,普军在俄国切尔内绍夫军团(曾临时编入普军)的援助下,把奥军从西里西亚和萨克森逐出,并在弗莱堡附近的交战(1762年10月)中战胜了帝国军队。但是,战争已把交战各方拖得精疲力竭,普法于11月3日签订初步和约,普奥于11月24日订立停战协定。
在七年战争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战事中,初期(1756年和1757年)是法国取得了胜利。但是,随着1758年战争的开始,陷于欧洲战场的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开始遭到失败。仅仅给普鲁士以财力援助的英国,逐渐在各殖民地积蓄了力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760年占领了加拿大、路易斯安娜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和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1763年初,七年战争结束。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和约(1761年参战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加入了该和约。西班牙站在法国一方,葡萄牙站在英国一方)。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以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七年战争至此结束。和约确认了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和格拉茨伯爵领地的权力。
七年战争的重要结局是改变了欧洲的力量格局。英国在战争中获得了大部分法国殖民地,一跃成为最强大的海上强国,为其日后的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普鲁士地位更为巩固,法国遭到削弱,俄国势力得以加强。
七年战争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暴露了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的缺点,显示了在野战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优越性,也出现了新的战斗方式和方法。
『柒』 军事战略是什么意思
军事战略,广义上的战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专和指导,如国属家战略、国防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主要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军事战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在军事战略下一层次,还有军种战略和战区战略等。
『捌』 为什么说整个欧洲没军事强国欧洲早就没有什么战略能力了
欧洲不是说没有军事强国,英法德和意大利都具有相当可观的军事力量,英国在冷战时拥有北约第二大海上军事力量,现在虽然经过裁减,也可以排进前五位(美,俄,日,英,法),但是目前已经不具备全球快速部署反应的能力,主要活动范围已经缩小到北海,基本已经成为一支区域性海军;德国陆军则被认为是西欧各国中最强大的,甚至有人提出,在将来的欧洲统一武装力量中以德国陆军作为范本;法国的军事地位突出表现在其核力量上,其核力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包括冷战时期的苏联),英国也拥有独立的核力量,但规模不及法国。
如果严格从地理意义上讲,欧洲还应该包括俄罗斯。在冷战时期,苏联拥有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军事力量,甚至在70年代还略微领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以上的常规军事力量和全部的核武库,尽管在苏联解体后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一落千丈,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经历了灾难性的衰落过程,但其作为一个军事大国的地位仍然保持着,只不过已经做不到同美国保持均势了。
事实上楼主所问是这样的意思:即在二战后,为什么传统的西欧大国都不再具有原先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西欧国家不再是国际政治的中心。这是在战后初期西欧国家比较准确地一个战略表述和定位。主要原因是西欧国家在二战中都损失惨重,即使是战胜国实力也严重下降,不得不将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恢复国民经济当中,而在安全上则主要依靠美国的保护,其表现就是“北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欧国家都完成了医治战争创伤的任务,经济发展迅速,而美国的实力则相对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开始筹建自己的独立防务能力,最典型的是法国退出北约军事机构,并且掌握了独立的战略核力量。但这些努力都无法与美国和苏联在军备上的努力相比,西欧国家的军事力量与美苏相比仍然是非常弱小的。
冷战结束后,西欧国家认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西欧被装备精良的敌人占领的可能性大大缩小,因此在军事投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后来欧盟开始筹建独立于北约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一些成员国也承诺增加军事投入。但从目前来看,欧洲国家没有大幅度提高军事投入的可能,一方面各国民众没有这样的意愿,另一方面,欧盟对成员国预算赤字的严格规定也限制了成员国军费的增长。当然,也没这个必要,因为欧盟目前没有面临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危险。现阶段欧盟军事力量的建设并不是要大幅度提高武装部队的战斗力,而是继续组建和完善独立于北约的,欧盟自己的,统一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实现防务的一体化。
『玖』 军事战略!
战略的含义
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其基本含义是,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战略这个概念产生于军事斗争的实践,长期以来也一直运用于军事领域。但近年来被其他领域使用得越来越广泛。为了便于对不同领域的战略作出明确区分,使用时须在“战略”之前冠以领域的名称,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外交战略等。如果只在军事领域内进行研究和使用,也可直接使用战略称谓。
军事战略通常由战略目的和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手段和军事力量等几个基本的要素构成,主要通过对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军事战略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战争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方向、战略阶段和主要作战形式的确定;战区划分;战场准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研究;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工业的布局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更新;动员体制的确立;国防工程的计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系统的组建和完善;作战序列的确定;战略协同的组织;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战略后方的调配;以及如何抓好有关全局的枢纽和环节、适时实施战略转变、夺取战略主动权等。
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其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思想,即国家(集团)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态度,指导军事斗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原则,这是它的理论基础;二是战略环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这是它的客观论据;三是军事力量,主要是国家(集团)军事力量的性质、职能、构成、规模、作战能力、战争潜力、动员机制和发展方向等,这是它的物质条件。战略指导者基于对一定历史时期内上述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军事斗争的基本对策和保障国家(集团)安全的基本方法,就是这个时期军事战略的基本内容。
战略的基本类型是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拾』 什么是领克欧洲战略
领克汽车欧洲战略将助力吉利汽车集团“20200战略”的实现,它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汽车工业文明学习借鉴,融合创造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吉利汽车集团全球化发展最为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2019年,领克首款面向欧洲市场的车型领克01 PHEV将在比利时根特工厂投产,并将于2020年正式投放欧洲市场。领克在欧洲市场将采用线上销售为主、同时开设线下门店的运营方式。第一家欧洲线下门店将于2019年在阿姆斯特丹开业,门店雇员将采用固定薪水制度,不收取提成佣金,不设业绩压力,从而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可靠建议与优质服务。
按照规划,领克还将在巴塞罗那、柏林、布鲁塞尔、伦敦等地开设更多线下实体店,并逐步向欧洲其他主要城市进行推广。与此同时,领克还将针对暂没有实体店开设计划的欧洲城市推出快闪概念店,这个极具创新精神的推广计划,将辐射欧洲大陆95 %的人口,可谓汽车业的一次革命。基于领克品牌的全球基因,领克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重塑,进入欧美发达市场直接与世界领先汽车品牌竞争,实现真正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