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⑵ 秦朝修建了什么,至今仍能发挥作用
秦朝不仅是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还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出现了一些历经千年仍能发挥作用的工程,其中,主要代表就是长城和灵渠。
长城又叫万里长城,这个称呼是秦始皇修建之后才有的。虽然长城并不是秦始皇时才开始出现的,它从西周时期就开始建造了,但之后的春秋时期,对于长城的修建都是比较小规模的,直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在秦始皇的主持下,长城才开始连接起来,因而形成了连绵、望不到边的万里长城。
灵渠可以说是实打实地从两千年前延续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而且它和长城一样,也有旅游功能,作用大且出色。
⑶ 秦朝的军事上修筑什么防御匈奴,南击越族,修建灵渠。
军事上: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击越族,修建灵渠
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回
(1)政治上:①秦答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对皇帝负责。(2)经济上:统一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3)文化上:“书同文”、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隶书”(程邈所创);(4)军事上: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击越族,修建灵渠(5)思想上: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⑷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
伟大的工程有很多,但是最伟大的一定就是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起源于中原王朝低于游牧民族而在山峰建立的烽火台,长城就是烽火台之间连城线,历史上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长城保护报告》首次晒出了长城的“家底儿”——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
长城现存知名景观有居庸关、八达岭、嘉峪关等,毛主席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中有“不到长城非好汉”名句。
⑸ 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防御工程,请问这个工程是什么
长城啊(不过这个长城是秦长城,和现在的万里长城有区别,现在北京的八达岭好像是明长城。冲北京驾车去八达岭的话,路上可以看到秦长城,规模要比明长城小)
⑹ 长城的建造非常的雄伟,长城最早修建于什么时期秦朝时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长城最早修建于春秋时期,秦朝时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匈奴。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
长城,从东到西绵延万里;从古至今,其修筑延续二千多年。凭临登攀,偏要到悬崖绝壁人踪罕至处,方可见其建造的艰辛奇特。它那雄伟的风姿、美学的价值、防御的功能及所蕴含的军事谋略,都是世界文化遗留中少见的。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长城所体现出的军事防御思想,在军事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长城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皇汉武,包括明初,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事前防御。需要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
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
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⑺ 古代军事建筑,军事工程有什么内容
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中就考虑到如何进行防御,怎样具有防御保卫性能。大部分建筑、大多数城池是从军事防御的角度出发修建的。如住宅大墙、望楼、门楼望孔、炮台、角楼等等,都是军事防御性的设施;又如万里长城、关门、烽火台、狼烟台、便门、马道、垛口、角楼等等。在县城的建设中还有军事城、军粮城、战城等,同样是防御工程。此外,每建设一座城市,都建有城墙、城楼、堞楼、敌台、硬楼、软楼、马面、瓮城、望火楼、鼓楼……这些都是防御性工程。另外在大城之外,还建有羊马城、大的外城圈。城外的鹿脚、转射等等都是防御性的战略工程。还有吊桥、水门、闸门、卫星城、外廓城、城关城等也都是军事防御性工程。因为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间的矛盾、统治阶级与一般平民的矛盾、有钱的人与穷人的矛盾等等,错综复杂,有时无法解决,只能动用军事力量才可以解决。所以在平时建工程、筑佛寺等等都存在着这一类的问题,在每座建筑中或多或少都考虑军事防御原则。在中国各地的很多山上,大多数都建设有山城、山寨城,乡村中建设有村寨、乡村土围子。大户人家做高大的土院墙,穷人家外做柳条墙、柳条障子等等。因此,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即是军事防御工程,这一点的确是事实,否则就无法安宁地居住和生活。 建设城池,本身就是一个防御性工程。修城即是象征防御与战略进攻,有一个明显的要地。城门白日启开,夜间关闭,住家中院子的门平时总是关着,特别是到晚间将院子的大门关闭之后,才会觉得深屋居住是安然、舒适的。
一座佛寺、一座庙宇有时也要为它建城。例如河南垒山寺和青海瞿昙寺也都是为寺而建的城池,都采用方块形作为城墙,相当坚实,至今保存完整。 凡是过去的城池,各个项目都是从军事防御性考虑问题的。如明清时北京城、城内的道路、交通、公共建筑、胡同、广场、垛口、城墙以及城墙内外所附属的建筑,这一切都是从战略防御性出发而修建的。
⑻ 为什么说长城是一种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建初衷就是防御游牧民族入侵的。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故宫,泰山,兵马俑同为我国的第一批世界遗产,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虽然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於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地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这个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长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
⑼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真的有“万里之长”吗
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代的规模最大。每个朝代所修筑的长城也是不同的。秦始皇是在辽阔的中国北部建立起连贯万里的长城的第一人,他在统一中国以后,遣大将蒙恬督军30万北击匈奴,并用7年的时间,修筑了一道西起甘肃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屏障。
在测绘人员和考古专家长达六年艰辛的工作后,2012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最终的数据: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可以沿地球表面连接南极和北极。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世界公布长城的准确测量数据,它是教科书里描述的秦代“万里长城”的四倍。
⑽ 秦朝有什么伟大历史和工程
1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2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4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5 五尺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尺道。常頞开通的五尺道,多数地方是对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僰道至味县段的拓宽、修整。道虽宽五尺,但由于沿途山势太险,凿通实在不易。当时尚未发明炸药,只能在岩石上架柴猛烧,然后泼冷水使之炸裂。
6直道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武帝乘凉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确立的郡县制,使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还有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百官公卿等官职。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