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三国有个军事叫郭什么

三国有个军事叫郭什么

发布时间:2021-03-09 22:58:38

❶ 三国时期郭嘉军事能力最强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我喜欢郭嘉基于两点:一,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本人认为他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某些方面比诸葛亮还强,可惜的是他死的早,两人不能进行比较了。如果他不是死的太早,三国历史怕要重写。二,郭嘉的为人好。就是说他的人品好。史书上说他“因他智虑变远,通达事理,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又说他:性格开朗,豪放,甚至不拘小节,乃性情中人。

看看郭嘉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郭嘉自幼身怀大志,见识深远。在天下开始大乱的时候,他便长期闭门苦读,终于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20岁左右时,正是东汉末天下大乱开始之时,他仍隐匿名迹,尚未显露锋芒。但暗中,他平时不与俗人应酬往来,却很注意结交英雄豪杰,所以,当时一般人都还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那些和他相识而又志趣相投的英俊之士,对他的才华十分看重。比如荀彧他的这个同乡和程昱这个曹操帐中的第二谋士。就是他们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开始的时候,郭嘉听说袁绍能够礼贤下士,再则袁氏当时声势位赫,盛名一时;他便前往投效,期望能一展鸿图。然而,袁绍本人外宽而内忌,好贤而不能用。因此,郭嘉并未受到袁绍的重用。当时,郭嘉的两位同乡辛评、郭图也在袁绍处效力。郭嘉对他们说:“智谋之士首要在于审择明主,只有那样,才能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如今,袁公只想学周公的礼贤下士,却根本就不懂得用人的道理。他只是招揽人才,却不予以重视;临事又好谋而不能决断。若想和他一道拯救天下的危难,建立霸王之业,实在是难啊!”于是,他毅然离开了袁绍,去另寻明主。事实证明了他的英明和决断,辛评、郭图最后都给袁氏做了陪葬。聪明的谋士要善于选择辅佐对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他成功的首要条件。郭嘉曾说过:“夫智者审于量主。”而作为谋略家的郭嘉,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准确地判定、袁绍不过是徒有虚名,难当国家兴亡之重任,其失败的命运难以避免,因而就绝不能选择他作为自己的事业之“主”。

因此当荀彧和程昱向曹操介绍了郭嘉,而曹操正好缺少一个全面的人才(曹操的第一智囊戏志才刚去世不久。这个人物也是很可惜的,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资料。但从曹操给荀彧的信中“自从戏志才去世后,几无可与之谋大事之人。汝、颖一带向来多出奇士,请问谁可继任戏志才之职?”可以看出戏志才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物。)的时候,两人是相见恨晚呀。史写:郭嘉和曹操在房间中长谈了一天一夜,郭嘉出门后喜不自胜地说:“曹公才真是我想投奔的明主啊!”而曹操则高兴地赞叹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果不其然,可以说在曹操平定整个北方的过程中,郭嘉占了大半的功劳。以至于郭嘉死后,曹操悲苦不已,还要上书汉献帝追增封赏。表文说:“已故军祭酒招阳亭侯郭嘉,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每逢讨论大事,众说纷经,他能一针见血,一语定音,处理恰当,动无遗策。自在军旅之间,随我一起东征西讨十有一年,擒目布,取眭固,斩袁谭,平定河北,逾越险塞,扫荡马丸,震威辽东,铲平袁尚,其功高盖世。正当要彰显其勋之时,他却不幸早亡。追念郭嘉之功勋,实在令人不可忘怀。应该增加其封邑,加上过去所封共1000户,以表彰死者,鼓励后人。”对郭嘉的忠诚与才干进行了热情的赞扬,对郭嘉的英年早逝表示深切的悼念。汉献帝阅过表文后,追任郭嘉为贞侯。不仅如此,曹操对郭嘉的儿子郭亦也是爱屋及乌,一直养在身边,多次封赏。可惜郭亦也学了老子,身体不好,虽然聪明,却也死的早。

郭嘉的计谋最让史学家和历代政治家称道的就是他对曹操所分析的曹操和袁绍的十败十胜论。真乃千古之言,放在今天仍然让后人为之感慨。

郭嘉之死真是曹操的不幸,也是中原百姓的不幸,否则历史一定会重写。当然他的死也成全了一位千古奇人----诸葛亮。否则,若是郭嘉跟着曹操南征,诸葛亮和他之间就会有一场好戏。不过诸葛亮看人不怎么准,战争谋略也比不上曹操手下了几大谋士的,特别是郭嘉的随机应变能力,一定是擅长谨慎作风的诸葛亮的克星。天下将早几十年一统也。我哭郭奉孝之死也。

❷ 三国十大杰出军事家:郭嘉、庞统、贾诩、徐庶、周瑜、曹操、田丰、孙策、司马懿、陈宫。是不是这十位

作为军事家,我的理解应该是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战略思想、用人艺术、战术运用。
[1]战略上,刘备倚重诸葛亮,孙权前有周瑜后又陆逊,曹操也自有能人谋士。此是集体智慧,不能单独比较。但从天下三分,个人势力结果上比较,似乎也难分轩轾。
[2]在谈到用人方面,曹操、刘备、孙权在这三个人在小说中都有非常明显的叙述:
曹操 在制人的手段上极其高明,用才不避亲,不唯亲。但明显的缺陷是疑心太重。
刘备 颇有点礼贤下士的风度,在用人略高一筹。
孙权 小说中似乎在用人上也是颇有才能,看江东豪杰咸归附之,可见一斑,感觉上又要比前两者略逊一筹。因为未精读小说,所以无法记其详细的事例。
[3]在战术的运用上,容易作出比较。
刘备和曹操都是身经百战,但刘备在初期处处劣于曹操,而在后期又有火烧连营的大败仗。
而曹操最大的惨败是在赤壁,输的是刘、孙两家。
孙却似乎没有直接参与的败仗。
综合比较,我感觉三人的顺序应该是
02 曹操
03 刘备
04 孙权
仅次于这三者的大军事家有诸葛、司马、周瑜、陆逊等,因在下读三国是看热闹,所以也只能凭印象来作个区分:
01 诸葛 战略思想、用人艺术、战术运用三方面都有过人的才能。近于神话的一个人物。
05 周瑜 可惜对手是诸葛亮。
06 司马懿 数次败于诸葛,天不绝他。
07 陆逊 守多攻少
08 姜维 诸葛弟子
09 邓艾 昙花一现
10 鲁肃 位高权重,但似乎没有什么杰出的才能

❸ 三国的时候郭嘉是军事家吗

质疑篇:

三国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年纪不高,却受人敬重,中原两大豪强袁绍、曹操都对他颇具好感;他献策不多,却名扬天下,直到今天还被很多人称颂;他作为不大,但很多人却把决定乱世走向的两场对决:官渡、赤壁都和他紧密联系。他,就是本文的主角:郭嘉。

这个谜一样的男子,留下了英年早逝的遗憾,同样,他那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也让很多人神往。他多次履绝险而逢生,后人称颂他的计谋却没人敢效仿,正是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不解给后人:

问题1:史载郭嘉年轻时就很有志向,但却“隐形匿迹”,不与常人交往。分析一下:年轻,有大志向,却隐姓埋名,不和常人交往,只暗自做些地下活动,这在今天貌似也是不寻常的。

问题2:袁绍为人外宽内忌,手下偶有错失或杀或贬,田丰、沮授、许攸都是明例,这样的人是不敢得罪的,就连知名一时的荀彧离开袁绍的时候也没敢多说什么。而郭嘉在袁绍那呆了几天就跳槽,临走前还在辛评、郭图面前把袁绍挖苦了一顿。要知道,袁绍最好面子、郭图专进谗言、辛评又是愚忠,无权无势的郭嘉公然做这种事,而偏偏这三个人谁都没有追究,这是比较奇怪的。

问题3:郭嘉曾两出奇计,最为世人称道:第一是东征刘备,背后有袁绍蠢蠢欲动;第二是官渡之战,背后有孙策虎视眈眈;而这两次出兵,后方都被郭嘉料定,这是很惊险的,要知道,小霸王也许会死,但未必死于北伐之时,这也太巧了;而第一次,就更巧了,劝谏北伐的田丰觐见袁绍的时候袁绍“形容憔悴”,原来是少子重病,居然就这样错过机会。要说小霸王死或许是性格使然或刺客所为,难道袁绍幼子得病也是性格或刺客么?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问题4:郭嘉曾“虎狼喻刘备”,但同时力排众议,劝曹操不杀刘备,说杀了刘备会阻止天下人投奔,但事实上,此时曹操已初定中原,吕布、张绣、袁术都不足与曹操抗衡;曹操攻打贤名远播的陶谦时还顺带杀了无数百姓,多次屠城,也杀了不少名士;更何况汉家开枝散叶,天下的皇叔何止百千,刘备不过是景帝十四子的后裔,都传了十几代,实话说还比不上刘晔这个正宗光武苗裔,而且还是织席贩履出身,当时也没有大作为,虽然很有能力,但根本不可能有太大影响力。明摆的留之无益,杀之害小,为什么郭嘉要阻止呢?

问题5:官渡之战中郭嘉表现很少,但到了平定北方的局部战争中,郭嘉却开始了表现,每次都是隔岸观火,让敌人自己内斗,但凡出战都建议降将出马,避免曹军与袁军正面对抗。要知道,袁绍四世三公,手下又很多忠良义士,连曹操都感叹“河北多义士”;更何况官渡战后,曹操坑杀了七万河北士兵。这些河北降将的忠诚度着实可疑,而郭嘉却甘愿冒着放虎归山的危险,这也不好理解。

问题6:二袁向北逃窜,兵败将亡,曹军也已经疲惫不堪,郭嘉自己也身染重病,而他依然不顾死活坚持北伐,甚至不惜把大军引入绝地。曹军陷于沙漠,杀马千匹解渴充饥,掘地百米才找到水源,逃出升天。这是不是险得有点过分了??

问题7:郭嘉跟随曹操多年,所献计策除了上数“奇计”之外,大多都是和别人一起提出的,不好说附和,但是否也太过巧合了些。当然,十胜十败之论,割发代首之言还是比较高明的,可是其中赞美迎合之意超过了其实际作用,换成一个饱读诗书但极尽阿谀逢迎之流的酸学士说不定还说的更好;试着总结一下,郭嘉跟随曹操多年,好像没有出过任何完全不存在问题的计策。

问题其他:郭嘉并未有显著功绩,为何名声如此响亮,甚至隐隐有夺魁三国之势?郭嘉跟随曹操十数载,深得曹操器中,为何官位迟迟不加?整个官渡之战,历时20余月,曹营诸多谋士都有贡献,为何郭嘉没有一言献策?
推理篇:

以上疑点,使这位神秘人物的一生更富色彩。但是,当我们把所有这些疑点串联在一块,再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就会发现其中真正的玄机。世上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有其必然的一面,都有其隐藏在事实背后的真相。当我们把所有的不自然结合在一起,用自然的逻辑去推理,那个答案,就是事实的终点。

好,现在开始:

推理1:与众不同,却“隐形匿迹”,这样的人,其实你我身边就有。有时,你我身边会有这样的一个人,平常独来独往,不张扬也不多话,可某一天就突然消失。知道很久以后(或许永远不会)你却在另一个地方另一种场合见到他,而那时,他已经是另一个身份,另一个名字。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想到了几个职业。

推理2:郭嘉公然讽刺袁绍,这绝不是普通的骗子或纵横家敢做的事情,所以,郭嘉不属于这两者。郭图、辛评也许向袁绍进谗,也许没有,但郭嘉都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悄然返回了颍川。觐见袁绍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很难想象袁绍这种人会敬重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很难想象不治行检的郭嘉会说出什么让袁绍信服的话。

推理3:两出奇计,通常我们都是从正面去审踱它,不妨尝试换个角度来看:1.假如小霸王不死于北伐之时;2.假如袁绍幼子未病于东征之际。其实我们所换的角度,才是事情真正合理的一面,现在大胆假设一下,如果郭嘉在为曹公献策的时候,是从正常角度考虑的,那事实将是……
(这点可能会有朋友存疑,曹公其实常常不纳阻战之谏,荀彧谏攻吕布、荀攸谏伐张绣、贾诩谏征赤壁都被曹公忽视,可见,曹公还是比较好战的)

推理4:如3,还是逆向思维,曹操没有杀刘备,刘备也并没有逃走——这应该是郭嘉计策的本意。然而不久官渡之战揭幕,这时刘备应当驱兵前线还是留守许都,或者调到别的什么地方?我实在想不到,不知道曹公和奉孝有没有什么合理的办法。但结合后来刘备从汝南偷袭许昌的事实,我只是冒冷汗……

推理5:历次决战之后,袁绍昏招迭起,本来必胜的战役输成了一塌糊涂。袁家的残余势力已经不太可能翻盘了,这时虽然袁绍死了,但他最亲近的几个儿子还在,这些人会不会掌握着袁绍最关键的机密,在事急的时候会不会用这机密作自己投降的资本?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用什么办法才能即让他们无法吐出机密,又消灭他们?我也想过,好像也只有一个办法……

推理6:同5,残余势力已经消灭殆尽,但那几个最可能掌握机密的人依然存在。他们已经逃入了大漠的深处,面对浩瀚的黄沙、无垠的大漠,绝地远征,面对暴风、干旱、死亡,无论兵败与否,谁才是那个双赢的人?

推理7:位极人臣,号令天下,曹公可以说已经是唯我独尊了,帐下令君儒善、公达正直、仲德老成、文和谨慎、子扬又是帝宗,可是偏偏缺了一个人,要知道,秦皇汉武也有李斯东方朔,曹公不也正缺一个能称其心意的人么?至于曹公的性格,他从少时起相随嬉闹的老友,弱冠时弹铗论事的高朋,而立年并驾齐驱的同袍,那个人恐怕再清楚不过了吧!

推理其他:曹公心思缜密,虽亦有多次查人不实,但论其用人确是堪称彪炳青史。年纪轻轻就想让这样的人见信,恐怕光是举止相像,言谈不俗还不够吧。再说了,曹公帐下荀文若慧眼如炬、荀公达嫉恶如仇,他们的认可也举足轻重啊

❹ 三国中的十大军师是哪十位`

三国谋士
1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术,当之无愧的NO1。
2 司马懿:和诸葛亮抗横多年,又智夺大权,为西晋建立和统一三国开创了基业。
3.贾栩:就谋士地位来说,可为第一。
4.郭嘉:曹操最器重和痛惜的谋士,极其多智。
5.庞统:老诸和其并称 卧龙 凤雏,自然不俗。
6.陆逊:可谓东吴第一高人,吕蒙死后中流砥柱。
7.徐庶:老诸的朋友,可西屈事曹操,不得其志。
8. 程昱:此人虽然名气不大,可智略不低。
9. 荀彧:曹操重要谋士,多智。
10.周瑜:东吴名将,可惜碰上老诸。
11. 姜维:诸的接班人,奈何独木难支。
12.邓艾:姜的有力对手,可叹功成身死。
13.田丰:袁绍手下第一谋士,然不为袁重用。
14.鲁肃:大智若愚,周瑜之后东吴砥柱。
15.荀攸:曹操的重要谋士。
16.钟会:和邓并为北方的才俊,可怜贪心不足。
17.马良:有才智,比其弟强多了。
18.诸葛恪:可谓神童,然聪明显于外,被灭全家。
19.杨修:机智,但耍小聪明,终被玩死。
20.陈宫:多谋之士,然未得明主。

三国武将
1.吕布 2.张飞 3.赵云 4.马超 5.关羽 6.典韦 7.许诸 8.黄忠 9.甘宁 10.孙策 11.太史慈 12.庞德 13.张辽 14.夏侯敦 15.徐晃 16夏侯渊 17.颜良 18.文丑 19.魏延 20.曹彰
龙泉の二杆子 回答采纳率:31.8% 2008-01-13 16:05 检举相关问题

❺ 在三国演义中的宋回中的又一个名字叫郭什么

宋忠一名衷,字仲子,南阳章陵人(今湖北枣阳)。东汉末年大儒。学者尹默(字思潜)、王肃(字子雍)、李撰(字钦仲)、潘浚(字承明)都曾师从于他。荆州刺史刘表的手下,曾受命与綦毋闿(字广明)共同编撰《五经章句》,为汉末魏晋时期律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刘表死后,他曾代表刘表继承人刘琮和大将蔡瑁(字德珪)等人向曹操上降表,在回去的路上,路过新野,被刘备所获,刘备方得知降伏曹操一事。宋忠后在魏,其子因魏讽(字子京)谋反案牵连被杀。

❻ 三国演义曹操的军事叫什么

曹操一生中任其军师的(括号内为职务),先后共有9人:荀攸(军师、中军师)、郭嘉(司空军祭酒)、董昭(司空军祭酒)、贾诩(参司空军事)、钟繇(前军师)、华歆(参司空军事、军师)、王朗(参司空军事、军祭酒)、刘晔(行军长史)、荀彧(参丞相军事)。

❼ 三国蜀国里是不是有两个人叫向宠和郭攸之啊

郭攸之:南阳人,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建兴二年(224)任黄门侍郎,后迁侍中。 今湖北麻城人.费祎、董允为侍中和侍郎,共为刘备诸葛亮所赏识,后服侍后主刘禅(阿斗).

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字 巨违
终属 蜀
籍贯 [荆州]襄阳宜城 [今湖北宜城]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中领军 都亭侯
生卒 ? — 240
家族资料
父亲 向圣传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向广居
兄弟姐妹 向充 向平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
《三国志》记载“朗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当北行,表与后主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迁中领军。延熙三年,征汉嘉蛮夷,遇害。”
将军向宠的祖父叫向德基,父亲叫向圣传。兄弟三人:向宠、向平、向充。将军向宠的儿子叫向广居,孙子叫向秀(晋黄门侍郎竹林七贤之四)。向氏本源至商朝,商贵族微子启帮助周灭亡纣王以后封地宋国国王。传至东周宋桓公,宋桓公有五子,赐第四子子肸姓向。子肸为向氏得姓始祖,再下传34代就是向宠了。
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向宠跟随刘备伐孙吴,秭归之战刘备军惨败退回,部队中唯有向宠之营保存最完好,受到刘备的称赞。刘禅即位后向宠负责管理宫廷宿卫军。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宠,后任中领军,深受部下爱戴,在延熙三年平定汉嘉少数民族叛乱时不幸遇害。
向宠-简明演义传记
诸葛亮北伐前,上《前出师表》,特意提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於昔,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也”。后留向宠为大将,总督御林兵马。

阅读全文

与三国有个军事叫郭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