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手里到底有多少苏制武器
中方要求先提供14万支步枪,2.6万支自动步枪,9000挺机枪和1000支手枪,以及配套子弹1.75亿发。
对于这36个师的步兵轻武器,斯大林回电表示同意,说1951年1-2月可如数运到中国。这批武器的到货数量与中方要求的完全一致。很快,志愿军就有34个师换装了这些苏式武器。主要型号包括,1891/30式水连珠步枪,1927/44式ДПМ轻机枪,1943式ППС铁柄冲锋枪,1941式ППШ木柄冲锋枪等等。
通过引进苏式武器,志愿军在防空方面进步很大,比如在第5次战役前,前线志愿军就装备了197门苏制高射炮和1560挺苏制高射机枪。
到1951年年底,前线志愿军的主要苏制武器包括:152毫米榴弹炮36门,SU-122毫米自行火炮16门,T-34型坦克114辆,斯大林2式重型坦克24辆,122毫米榴弹炮249门,76.2毫米野战炮297门,85毫米高射炮120门,76.2毫米高射炮60门,37毫米高射炮956门,57毫米反坦克炮53门,喀秋莎火箭炮72门,107毫米迫击炮57门,高射机枪2382挺。其他主要武器仍以日制和美制为主。另有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3122具。
1950年11月,苏联将10个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运到中国,包括300辆T-34型坦克,60辆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和40辆122毫米大炮自行火炮,中国利用其建立训练了3个坦克师和3个独立坦克团。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规模的扩大,百万志愿军开进朝鲜作战,1951年5月,中国方面再次与苏联进行新的武器引进谈判。双方达成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师的武器。
这60个陆军师的武器装备,是完全按照苏军编制配备的:每个师(14963人)有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独立高炮营、1个独立反坦克炮营。炮团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76.2毫米野炮、120毫米迫击炮各1个营(12门),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Т34坦克24辆、76毫米自行火炮16辆,独立高炮营装备37毫米高射炮12门,独立反坦克炮营装备57毫米反坦克炮12门。全师步兵武器13938件,炮303门,汽车261辆,特种车84辆,马车517辆,马1136匹。
但是由于交货时间问题,这60个师苏械师,只有3个师进入朝鲜作战。这60个师的装备,志愿军比较喜爱1939年式37毫米高射炮,这种火炮射速快,威力十足,可以执行多种任务。76.2毫米加农炮由于射速快,射程远,也受到志愿军的欢迎。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由于其122毫米主炮威力十足,对于打击对方远距离工事效果极佳,但是数量偏少。
志愿军的军级部队炮兵不能说是很多,但是志愿军还有炮兵师编制,包括第1,3,2,7,8师是榴弹炮师,有榴弹炮和加农炮556门。火箭炮2个师,分别是21和22师,有216门喀秋莎火箭炮,合计榴弹炮,加农炮和火箭炮是772门。
铁道兵方面,入朝的铁道兵10个师,加上铁路员工共15万多人。铁路工程器材基本上购自苏联。
工兵方面,用苏联的工程器材、舟桥装备了28个工兵团,其中入朝工兵团13个。
炮兵方面,中国利用苏联高射炮武装起一批高炮部队,其中5个野战高射炮师,3个固定高射炮师和33个高射炮团,4个探照灯团,1个雷达团,8个独立雷达营进入朝鲜作战。
抗美援朝苏联援助武器总价只有13亿美元,但其内容远远超过了抗战及以后美援武器物资,那些美援武器虽然号称价值45亿美元。
2. 看看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使用什么样的武器装备
抗美援朝分为两个阶段:5次战役阶段和5次战役后边打边谈的阶段。
一般来说,朝鲜战争主要集中在5次战役阶段,5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的装备就是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100万日本关东军后把缴获日军的装备大都交给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了。再就是内战时期缴获国民党军队的装备。
当时抗美援朝时可以说装备是万国牌,一个班里的士兵所用武器的口径就五花八门,给后勤补给带来了极大压力,后来统一调配:上交所有武器然后统一分发,这个部队一律使用这个口径的装备,那个部队用那个口径的装备。
子弹口径不符合枪支是没法使用的。
普遍的说,当时中国志愿军绝大多数的装备就是日本1900年设计1903年装备部队的三八步枪,我们称之为“三八大盖”,就是一种打一枪拉一次枪栓装一次子弹的步枪,非常落后。重火力方面就是为数不多的轻型迫击炮。
反观美军,美军是世界上火力最强大的军队,各种重火力搭配齐全,轻武器都是自动步枪,只用扣扳机连续开火就是了。天上还有24小时值班待命的飞机,当时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有3000多架飞机,每个地区、每个时间都安排了飞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轮班,志愿军连生火做饭都没法做,因为一生火冒烟或者冒火立即就有飞机轰炸,所以吃炒面。海上还有超大口径战列舰的舰炮进行火力支援。这是一种现代化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立体作战的体系,非常强大。
这么说吧,美军一个营的火力比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还要强大!
美军是陆海空三军打中国没有防空力量的陆军,结果是美军被打的屁滚尿流一路难逃。
不过后来换了个很睿智的将领:李奇威。他发现中国军队几次战役的持续时间都是8天,就发现了被所有人认为是“无敌的”志愿军的弱点,采取了“磁性战术”:志愿军一进攻。机械化的敌军立马撤退,也不多退就退一夜的路程20里,然后熬过8天,志愿军断粮了就调集力量大举反攻。
志愿军一个战士光炒面就背20斤,只够吃8天的,一天两斤多,8天后就没吃的了。所以当时打仗志愿军大都是把最后一点炒面留着,饿了好几天,最后发起进攻的时候吃了然后冲锋。甚至有的时候志愿军断粮好几天了,下达任务后,所有战士的要求就是每个人给个土豆,他们说,不是他们怕死,而是实在没力气走路了,给个土豆才能去执行任务。当时领导也没办法,实在没粮食,东凑西凑都凑不出多少煮熟的土豆(美军飞机相当厉害前方没法生火只能吃煮熟后送到前线的土豆和炒面这种东西)。
你在地上吸一支烟,美国飞机都能往扔一堆炸弹;今天这里这个模样,明天这里放了一堆树枝,美国飞机也会扔一堆炸弹,因为飞行员会拍照进行比对;甚至在他们防守阵地前面随意投弹,邱少云就是这么被凝固汽油弹的火烧着的。
中国志愿军拿着美军认为的“破烂”打的他们那个狼狈样,他们是十分敬佩并畏惧我们中国人的,自朝鲜战争起,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中国人了。
3. 苏联援助中国志愿军的武器
“苏联出武器,中国出军队”
中国领导人作出派兵赴朝参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经过慎重考虑、多种不同意见的交锋,才最后确定的。中国经过长期战乱,百废待兴,极需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医治战争创伤。另外,在军事上,军队装备相当落后,海空军更是处于初创阶段。周恩来在同斯大林的会谈中,也实事求是地摆明了中国的困难:“中国由于长期战争,连年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要担负战争消耗的重担,实在困难。况且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接济,无不困难重重。”接着,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要求苏联援助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所需的军事装备,并向中国提供各种类型的武器与弹药。对此,斯大林立即表示,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他说:“中国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兵力,我们供应武器装备。”他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如装备多少师团,苏联援助多少坦克、大炮、飞机以及装备机械化部队和特种部队等。言外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的剩余军火多得很。他还替中国设想,把战争同改造部队结合起来说:“中国设想改装部队,使各兵种规范化、整一化、现代化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合理的。”他介绍苏联的经验说:“我们的经验是:在战时完成这样的计划,要比平时完成得更快更好,更有成效。同时,部队因为处在战斗中,也可随时发现缺点,随时改进,以臻进一步完善。”他当场具体落实,交代在场的时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布尔加宁说:“中方提出的改装部队的意见,交由布尔加宁负责同军方和中方同志共同研究处理。”当天,也就是1950年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来联名致电中共中央,表示苏联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的大炮、坦克等项装备要求。第二天,周恩来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后,莫洛托夫在会见时又确认说,昨天斯大林同志已谈到,如中国出兵,军火供应没有问题。双方还具体商谈了军火集中地点、接收、转运、保管和转交手续等问题。
没有空中掩护的艰苦作战周恩来在同斯大林的会谈中,针对当时中国基本上还没有空军的条件,提出了苏联提供空军给予空中掩护的要求,但遭到了处处避免同美国直接交战的苏联的拒绝。斯大林先表示不能马上出动空军说:“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能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的作战。”然后进一步说明理由:“在作战时,我们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作掩护。自然,也只能限于在后方和前沿活动,而不能深入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俘获,这在国际上会造成不良影响。”1950年10月14日,当周恩来接到斯大林的复电后,又致电斯大林说:“根据毛13日给我的来电,苏联志愿空军在出动16个团的喷气式飞机之后,可否继续出动轰炸机至朝鲜配合中国军队作战?”后来,苏联虽派出了空军,但只限于保卫东北,而不越过中朝边界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空中保护。这个艰巨任务落到了年轻的中国空军身上。实际上,当时初创的中国空军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志愿军地面部队基本上是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对敌作战的。
以半价“优惠”的军火贷款根据双方商定的精神,为落实中国抗美援朝所需军火费用、从苏联贷款的金额,1951年2月1日,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查哈罗夫签订了《中苏军事贷款协定》。协定规定,由苏联向中国提供12.35亿卢布,用以购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需的军事装备、弹药和铁路器材。对军火的作价,苏方同意1950年10月19日出兵抗美援朝以后的军事装备与弹药以半价“优惠”付款,以前的军事订货以全价计算;抗美援朝铁路器材的订货则以75%计价付款。抗美援朝结束后实际结算结果,中方为采购军火共使用了9.86亿旧卢布,这笔费用作为中方欠债处理。中方不但须还本,还需付息。在商谈贷款协定的附加议定书时,苏方又提出了附加条件,要求中方以贵重金属钨、锑、铅、锡以及橡胶等战略物资偿付贷款。中方对此要求予以照顾,在起草关于贷款的议定书时,表示:“鉴于苏联缺乏战略原料(钨、锑、铅、锡)的困难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帮助苏联政府,同意将中国不再使用的全部剩余的钨、锑、铅、锡提供给苏联政府。”至于橡胶,当时更是苏联本身无法生产而在冷战的环境中很难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战略物资。但中方还是通过转口,给苏联代购了相当数量的橡胶。对此,斯大林后来对访苏的周恩来特意表示赞扬说,中国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和橡胶协定,是中国对苏联的援助。关于装备中国60个步兵师武器的付费问题,这是1951年6月高岗和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向斯大林提出的。由于苏联方面表示,当年只能供给16个师的装备,毛泽东于6月21日致电斯大林再次强调:“我军在朝鲜参战8个月的经历,清楚地表明了我军与敌军在装备上的较大差距,迫切需要改善我军装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派高岗同志去请您供应60个师装备的原因,对此您是答应过的。”1952年8月15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苏,在同斯大林举行第二次会谈时,当周恩来再次提出这个同抗美援朝有着密切联系的、装备中国60个步兵师和海军所需军用物资问题,斯大林表示同意装备60个师的贷款,“以加强中国继续同美国进行军事较量的实力”。但他坚持这笔费用不能付半价,而应由中国付全价。为此,当年11月9日,苏联贷给了中国一笔10.36亿旧卢布的贷款。
撤走专家开始逼债赫鲁晓夫时期,中苏合作一度达到最高潮。1959年,中苏贸易达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最高点,贸易额达18亿新卢布以上,约合20亿美元。但1960年,正当中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经济面临严重困难之时,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恶化中苏关系的措施,撕毁经济合作合同,撤走苏联专家,逼还债务,给中国经济“雪上加霜”。1960年底,中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约见苏联驻华使馆主管经济、贸易的参赞,提出口头声明,指出中国由于遇到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家,出现暂时困难,中苏贸易出现了不平衡状况,中国方面支付出现困难,自然灾害带来的货源短缺是一方面原因。对过去苏联的贷款,中国仍将按照有关协定,在1961年至1965年期间还清本息。在贸易方面,中方估计共欠苏方20亿卢布,可能要在五年内还清。由于苏联的本意是要中国屈服,于是12月17日,苏联外贸部部长帕托利切夫约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针对中国方面声明发表口头声明,指责中国方面未与苏联协商,就片面地把贸易方面借欠的债务偿还期限确定为五年,这是和苏中两国政府现行贸易协定相抵触的。根据协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如果双方中一方欠债时,则应该在合同有效期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偿清。帕托利切夫的声明实际是对中方“逼债”。同时,苏联在短期内不向中国提供汽油,给中国造成了一定的燃油困难。但由于1960年底莫斯科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取得成果,两国关系暂时有所缓解,所以苏联逼债的时间不长。1961年4月,双方达成协议,中方贸易欠款可在五年期间分期归还。中方借用的50万吨蔗糖的欠款,可在1967年以前归还,均不计利息。1964年,中国在经受自然灾害、条件异常艰苦,以及苏联对中国提供的商品检验异常苛求的条件下,按期还清了对苏债务。债务共计本金12.75亿新卢布,利息1.32亿新卢布。两者合计14.07亿新卢布。其中经济建设欠款3.1亿新卢布,抗美援朝欠款8.55亿新卢布,其他欠款约2亿多新卢布。抗美援朝欠款占全部欠款的60%以上。
4. 中国人民志愿军都有什么武器
除了没有核武器、舰船,别的好坏都有
5. 揭秘,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是怎样与美
与当时的美军相比,志愿军将士的武器装备差到极点,杂七杂八,万国制造的,版有二战时期捷克造。德国造,民国权时期的中正式步枪,缴获日军的三八大盖步枪,九二式机枪,抗战时期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射程近,弹道不稳,经常卡壳,重型攻城装备极少,一个军才几百辆汽车,反坦克反装甲装备严重不足,基本没有空中支援,海军支援是零,行军基本靠腿,为了达到作战效果,都是集群围攻歼灭模式,即便这样,也很难一次消灭美军团以上单位,往往一个军围住一个团,也达不到全歼的目的,美军就利用强大火力开路,生生逃脱,作战也是极其艰苦,为了消灭敌人,雪地里蹲守一夜,天亮时竟有一个连队冻死的事情发生,然还能保持作战的姿势,形成一个个英雄的冰雕,炒面拌雪就是口粮,血肉之躯阻挡敌军进攻,一个上甘岭成了美军的噩梦和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40多个昼夜的鏖战,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一线阵地的几层指挥伤亡世界之最,有的连队,一天之内竟然换了4个连长,因为之前的都战死了,至于出现黄继光式的英雄非常普遍,志愿军最后的胜利完全是战斗意志和严明军纪的综合表现,当然也有将士的无所畏惧奋勇杀敌。
6. 苏联援助志愿军的武器
托卡列夫 半自动步枪(两个年号的,忘了)
苏式轻机枪、苏式重机枪(同上)
93高射机枪(嘿嘿,这个有号)
59布骑枪(这个好像是国产的,记不太清了)
手枪不大清楚。
37冲锋枪(这不是小日本 的1837冲锋枪)波波夫(楼上提到了,pph)
卡涅科夫反坦克枪(废品级的)
中国一开始的是 日本的38步枪和99步枪,歪把子轻机枪也是日本的,
美军有 Springfield 1903 Leefield M1枷兰德 勃郎宁自动步枪(二战后期都装备上了)PLA自动轻步枪(这个用的时间不长,好像是金化攻势后才用的。
机枪 布伦、勃郎宁18xx(忘了嘿嘿)、一-五、一-六高射机枪(自动的,比93强)手枪应该是.45科尔特 或9mm的“勃郎宁大威力手枪” 反坦克 后来用的是 巴祖卡
苏联还支援了大量 雅客飞机、喀秋莎火箭炮
不是很全,多支教
提醒楼上的,无论什么时期 我们的武装都不如 “联合国军”
7. 当年打朝鲜是谁提供的军火
抗美援朝吗?
早期是自产和库存,当时全军搜罗库存,同时组织华北,西南和东北的工厂进行生产
还有一部分就是战场缴获
中期苏联援助,国内也根据苏联提供的图纸进行生产
后期,除了炮弹是苏联提供外,其他主要自产
8. 如果早在长津湖战役时志愿军大量装备苏制武器的话结果会怎样
这种假设是无法成立的,但是假设也可以产生有趣的推论:
大家知道专,长津湖时志愿军已经形属成了对美国陆一师的合围,之所以最终没有能够吃掉陆一师,让其部分逃窜,主要还是因为志愿军缺少重武器,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敌进行大量杀伤,无法封堵敌人以飞机坦克为先导的突围行动,这是长津湖作战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志愿军如果在几千门大口径火炮和上百门的高炮,敌人的空中优势和机械化优势就会被大大削弱,就算是不无全歼陆一师,重创其主力、让其丧失战斗力是可以的。
9. 志愿军是何时大批装备苏式装备的
朝鲜战争期间基本上完成了苏械化的只有包括33师和16军三个师在内的大约内十个师,而且参战时战争容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是在无次战役之后
5次战役前,入朝参战的19兵团,无非就是步兵轻武器一类的装备实现了苏械化,从减少武器品种,便于后勤保障的角度来说是有进步,但是从火力配系来说提高有限。苏式的重武器性能良好,但是至少在1951年志愿军到手的还很有限。当时在朝鲜的炮1、2、7、8四个炮兵师中,只有组建最晚的炮7师换装了苏式122毫米榴弹炮,其他三个师仍然是国内战争时期的日式、美式火炮混用。步兵部队的苏械化更差,以在朝鲜战场表现优异的38军113师而论:第四次战役后113师转入休整换装,各步兵团组建了无后坐力炮连,82迫击炮连(此说出自113师师史,个人觉得有可能是120迫击炮之误)、高射机枪连。当年4月,师属高炮营组建,有37毫米高炮12门。1951年8月,师炮兵团组建,原师属山炮营、高炮营编入炮兵团建制并新组建了一个76野炮营。至此,113师的重武器也无非就是75山炮12门、76野炮12门、重迫击炮12门。这可是一个一万两三千人的齐装满员的精锐主力步兵师!就这么点东西。
10. 抗美援朝鲜中方武器有哪些
抗美援朝是我国政府在接到朝鲜政府出兵请求后匆忙间决定的,当时新中国成立版刚刚一年,国家权正在大规模开始重建,部队已经开始复员,而军工生产也被让位于地方建设,由于部队开始复员,大量武器弹药被统一回收,部队后勤开始步入正轨,据统计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各种枪械200余万支(挺),当然这个数字可能比实际拥有略小一点,因为有的部队可能因某种原因瞒报一些。
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型号各易,既有美国二战后期生产的新型步、机枪,也有北伐战争时期的老式"汉阳造"步枪。分别为苏联、美国、英国、日本、捷克、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制造。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