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哪一年生产的,在哪里生产的。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在1954年生产的,在南昌飞机厂生产的。1954年2月,雅克-18飞机图纸、技术资料到厂,5月12日,首架初教5全机静力试验就取得了圆满成功。1954年,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迈出了极为关键的第一步,第一次向部队提供了自己生产的飞机。
(1)军事博物馆第一架中国飞机扩展阅读:
1954年7月,南昌厂仿制成功首架雅克-18教练机,命名为初教-5。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初教-5首飞成功。时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为此亲自签署了嘉勉信。从1954年8月~1958年底,南昌厂共生产初教-5飞机379架。1958 年初教-5单机成本48,140元。
『贰』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什么呀 在什么地方制造的啊
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试飞,首次飞行取得成功。后来又进行过多次飞行,他的飞机飞行高度达210米,速度达到每小时105千米,沿海湾飞行距离曾达到32千米。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 冯如,1883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东恩平,十几岁去美国做工。经过10年半工半读,刻苦钻研机械工艺技术,掌握了机械和电学等方面的知识。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成功后,冯如深受影响,决心要研制并驾驶飞机,以报效祖国。1907年,冯如与其他几位华侨一起,在奥克兰租厂研制飞机,虽连遭挫折,但毫不气馁,经过10多次修改,终获成功。1910年,冯如又新制成一架双翼机,于当年10月至12月间在奥克兰进行表演,获得成功,孙中山先生称赞其为“中国杰出的人才”。 冯如回国后,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成为中国第一个飞机长。他立即在广州燕塘建立广东飞行器公司,这是中国国内的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经过3个月的努力,于1912年3月,制成一架与“冯如2号”相似的飞机,这也是中国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的第一页。因此,冯如也是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第一次飞行。由于操纵系统失灵,飞机飞至百余米时失速下坠,冯如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成为中国第一位驾机失事的飞行员。 司徒壁如——中国第一架飞机设计者之一 司徒壁如,开平县赤坎中股塘基头村人,生于公元1883年8月15日,原名司徒德恩,字司徒俊球,别字司徒壁,他公元1902年5月赴美国谋生。公元1907年在美国旧金山认识冯如,由于志趣相投,过从甚密,不久,他们两人与台山县朱竹泉、朱兆槐等集资制造成飞机一架,冯如为飞机师,一连在美国屋崙埠演习飞行高度都超过美国菜特兄弟和俄罗斯的航空之父的首次试飞记录。 1910年,他们四人又在屋仑埠组织“广东飞机公司”。公元1911年初,他们抱着兴国之心,自美带自己设计和制造的飞机回国。并在农历3月初9在广州市燕塘一带演放飞机,观者人山人海,当日报章赞颂,名声甚广,均称他们是在中国演放飞机的始祖,接着,他们又在广州市郊开办飞机制造厂。后来,因辛亥革命爆发,加上冯如在1912年8月25日驾机表演失事,不幸去世,司徒壁如才带着飞机的残骸和设计图纸回到开平家乡。1913年7月,他再度旅美,早年所带回的飞机残骸及图纸及与孙中山合照等相片留在家里。(后来飞机的机翼和机身和机身支架被家人拆作别用。图纸及一些照片在“文革”时期也被家人烧掉,仅保存他和冯如、朱竹泉、朱兆槐四人在他们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旁合影的照片)。 司徒壁如除了积极出资和直接参与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和制造之外。在1929年,他还与司徒俊材等在开平县第一个创设了“灵通电话公司”;接着又在家乡的赤坎至获海之间开辟一条公路,成立运输公司和创办以小火轮为工具的水上运输公司。 1964年,对祖国、对家乡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华侨——司徒壁如先生在香港与世长辞,终年81岁。 抱歉,图片资料查找不到。
『叁』 新中国试制成功的第一台飞机是哪一台
如果说我国航空工业第一种制造的飞机就是歼5歼击机! 如果说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歼击机是歼6歼击机! 歼5简介: 歼-5歼击机 歼-5是中国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仿制前苏联米格-17φ),也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沈阳飞机公司于1955年初开始试制歼-5。1956年7月19日,试制原型机首次试飞。歼-5自1956年9月投入批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5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和空战,也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其改进型歼-5甲机头装有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截击空战。 设计特点 歼-5是一种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喷气战斗机。 机翼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角45°,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后退式襟翼,起飞和着陆可放下不同角度。机翼外侧是副翼,偏转角范围为±18°。机翼根部有起落架舱,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外形为圆形截面的流线体。圆形机头进气道。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 尾翼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为55°41′。垂直尾翼后缘是方向舵,转动角度为25°。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其后缘的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向下为16°。 起落架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轮胎压力为8.34×105帕(8.5公斤/厘米2)。 座舱密封式单人座舱,应急时舱盖可抛掉。座椅是可弹射的,可以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 系统操纵系统为硬式操纵。副翼调整片和升降舵调整片为电操纵。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口和操纵副翼。冷气系统用于刹车、密封座舱、应急收放起落架和应急刹车等。 动力装置装一台WP-5型离心式喷气发动机,带加力。最大推力25.50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33.15千牛(3380公斤)。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9.60米 机长11.36米 机高3.80米 机翼面积22.6米2 主轮距3.85米 前主轮距3.37米 重量数据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534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4164千克 空重3939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 失速速度190~21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无外挂,加力)16000米 动升限17500米 爬升时间(0~10000米)3.7分 最大爬升率4548米/分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公里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 起飞离地速度235公里/小时 着陆接地速度170~190公里/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590米 着陆滑跑距离825米 歼6歼击机简介: 歼-6歼击机,原型为苏联米格-19歼击机,是第二代战斗机,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目前在我国还有两三千架在服役。歼-6多次击败比自身强大的敌方战斗机,不管具体情况如何,还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在苏联,米格-19很快就被米格-21取代了,实际上很多飞行员都是由米格-15/17直接改飞米格-21的。但在中国大陆,大批生产的歼-6和歼-6甲等始终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战机,长期活跃于国土防空作战。 歼-6最早由沈阳飞机厂(现沈飞集团)研制,该厂自1953年开始参照前苏联米格-19波(Л)型和埃斯型歼击机研制的。工厂称其为“东风102”,于1959年9月23日首飞成功,试飞员是吴克明。9月30日,正式宣布首飞成功。 这就是歼-6昼间型的原型机。后因首批飞机出现质量问题,于1961年重新仿制米格-19埃斯型飞机。新机在1964年9月23日交付部队,并被正式命名为歼-6。 米格-19原型于1952年5月24日首飞(用不带加力燃烧室的AM5发动机)。承继了米格-19的优点,歼-6在当时来说飞行速度快,相应结构上使用了后掠55度(1/4弦线)大后掠角全金属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达55°。这一后掠角接近大后掠翼的实用极限。采用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有翼刀,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联动。圆截面形机身为半硬壳式结构,头部进气,尾部转变为椭圆型。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同样为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起落架是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其尺寸为660×200B,轮胎压力为10.79×105帕(11千克/厘米2);前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8机轮,尺寸为500×180A,轮胎压力为6.86×105帕(7千克/厘米2)。座舱密封,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可保证地面滑跑零高度安全弹射。采用两套液压系统,可进行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操纵加力燃烧室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的动作。冷气系统则控制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刹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无线电设备有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火力强大,使用三门30-1型30mm机关炮,初速780米/秒,射速850发/分,三炮齐发,威力无比。当然,随着加特林机炮等更高技术的高射速航炮的出现,30-1型机炮射速过慢、精度不足的缺点暴露无遗,据国内科研单位计算三门30-1的实战效能仍不如一门M61 20mm加特林机炮。使用弹药包括航30-1杀爆燃曳光弹和航30-1穿燃弹。 歼-6装两台仿制的苏联图曼斯基RD-9BF-811型九级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在中国由沈阳黎明机械厂仿制,名称涡喷-6(WP-6)。涡喷-6在苏联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了火焰筒和涡轮,增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首次返修寿命由苏联产品的100小时增加至200小时,但寿命还是较短。涡喷-6最大推力为2600千克,飞行高度在6000米以下和以上时,最大推力持续使用时间分别为6分钟和10分钟;中间推力和巡航摧力分别为2150千克和1720千克,无持续使用时间限制;最大加力推力为3250千克,持续使用时间为15分钟。长5420毫米,最大高度950毫米。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苏联停止援助的情况下,黎明厂在1963年实现涡喷-6装机首飞。实际上,涡喷-6投入批生产的时间是1959年,由于“大跃进”年代出现的“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仅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研制出的涡喷-6先后出现多起大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正常交付。1961年年初,工厂针对涡喷-6发动机质量问题展开了优质过关活动。同年10月,涡喷-6发动机所需的金属材料、成品件,国内能全部供应和试制供应的分别达到98%和96%,保证了发动机优质过关的需要。 举两个实战例子:1965年9月20日美军一架F-104C入侵海南岛,海航空兵大队长高翔驾歼-6迎击,把F-104C打得当场爆炸,飞行员菲利普·史密斯跳伞后,成为第一个在中国领空被击落并活捉的美国飞行员。 六十年代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歼-6。印巴战争中歼-6共击落一架米格-21,八架苏-7和三架英制“猎人”战斗机,自己损失三架。当时在巴的美国顾问认为歼-6技术水平相当高,爬升率比印度的米格-21和巴基斯坦当时拥有的美制F-104都快,低空缠斗性能好过当时亚洲除F-86外的所有战机,在加挂两枚美制AIM-9P/L“响尾蛇”空空导弹后,威力更强。 1980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了歼-6大修厂,可检修歼-6机身和大多数零部件。同时该厂还设计了1140升的机腹保形油箱,该油箱后来还被中国空军采用。该厂年工作量可达大修224架次。此外歼-6发动机可由卡拉奇附近的巴空军厂家整修。由此,巴基斯坦的歼-6衍生出歼-6RF型,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表面处理、热处理、锻造、铸造、无损测试和原材料加工技术,由此生产出的RF型性能和维护性有一定改善。1981年该厂首次完成歼-6的大修工作。目前该厂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歼-6、歼教-5、强-5C、歼-7P的大修工作。后来该厂还增加了大修歼教-7P的能力。由于大部分的巴军歼-6已经经历了三次大修,目前巴方正用歼-7PG替代歼-6,仅保留两个中队作为后备用途。到2002年3月,随着歼-7PG投入现役,目前巴基斯坦的歼-6已经全部退役。 歼-6主要改型包括:歼-6甲(军事博物馆收藏的0001号机,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架超音速飞机)全天候战斗机,即米格-19P,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PL-1空空导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索距离2千米),54年7月首飞,55年开始大量生产。甲型是由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波型研制的。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并在1975年12月首飞。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 歼-6I于1966年研制成功,为高空截击型,提高了升限,三航炮,进气口有铝制整流锥。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发动机,增大了机翼和襟翼的面积,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和结构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机头右下方的1门。由沈阳飞机厂研制。 歼-6Ⅱ型,1969年3月25日首飞,用于高空高速拦截,实用升限17500米。机炮配置改为两门机身炮,进气道中央有可调整流锥,机头有8个辅助进气门。进一步扩大机翼面积,减轻了结构重量。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时。在这幅图片里空速管向上折起,这是歼-6的一大特点 歼-6Ⅲ型,1969年8月5日首飞,高空高机动型,三门30mm航炮,进气道同歼-6Ⅱ,减速伞舱移到垂尾底部。换装涡喷6-甲发动机,使全机推重比提高到0.988。增设两级可调进气调节锥。减小了翼展,延长翼弦,增加翼面积,使翼载减小到6千克/平方米。 歼教-6由沈阳飞机厂研制,于66年开始研制,1970年11月6日首飞。歼教-6前机身加长375毫米,为后座舱提供了空间。为改善后座的前方视界,风挡、座舱盖比歼-6加高80毫米,前座椅头靠降低40毫米,后座椅提高70毫米。风挡换成34毫米无机钢化胶合防弹玻璃。歼教-6仍使用涡喷-6发动机。只保留机头右下方一门30mm机炮,翼下两个挂梁可挂火箭发射器。着陆伞舱移到垂尾根部,避免放伞时受到喷气冲刷。后机身下加装双腹鳍,以保证方向安定性。机上增加机组通话设备、全罗盘、信标机、无线电高度表,机头右上方加装3型照相枪。 歼-6IV是1970年改装的夜间截击型,只有两门机翼炮,薄进气道唇口,进气道得到扩大,加长了机身,并在机头安装国产雷达。进气道唇口变薄以扩大截面积。采用加大的歼-6Ⅲ型机翼,两门翼根30mm航炮。其他与歼-6Ⅲ相同。下图博物馆中的歼-6的机炮与部队的IV型似乎有所差异。 歼-6乙是南昌飞机厂以米格-19波埃姆型为原型,仿制而成的全天候导弹截击机。它在机翼上安装了4个固定导弹发射架,可携带4枚PL-1空空导弹。翼根保留了2门航炮。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歼-6R(原歼侦-6)是69年开始设计的侦察改型,1975年首飞,在机腹加装了摄影侦察装置 vuTY8LDZb-- 歼教-6近年有一种特殊改型,即BW-1变稳飞机。BW-1是中国第一架电传操纵变稳型空中试验机,实际上就是电传系统的试验机。它使我国的战机从机械操纵向电子操纵转化有了可靠的空中试验手段。飞机的前舱改装为评审试飞员舱,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后舱为安全驾驶员舱,保留了原来的机械式操纵系统。两舱驾驶杆之间的小拉杆经电磁离合器,协调电传操纵以及机械操纵前后杆的脱开和啮合。实施电传操纵时,后驾驶杆与机械杆系联动,一且电传操纵出现故障,经应急切断开关,后架驶杆可立即接替飞机的操纵。在改装中,BW-1变稳机加装了数字式气动变稳系统、模拟式电液伺服人感系统、数字式目标跟踪显示系统、机载数据采集记录和遥测发射系统、试验信号放大器、大气扰流信号发生器和各类传感器、变换器、电气和液压副件等共136项。为增加安装空间,还拆除和换装原机有关附件外,还加装了一个机腹设备舱和背鳍鼓包。1988年11月5日BW-1首飞评审通过;88年12月25日,地面滑行3次;89年4月22~26日,改装飞行5次;1989年6月21日,电传操纵系统闭环滑行2次;89年6月27日~7月21日,人感系统试飞10次;89年8月8日~9月28日,电传系统闭环试飞26次。9月28日,该机顺利完成全部闭环试验试飞,开创了我国飞行品质、飞行控制技术研究的新领域。试飞实现了所有设计功能。该机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歼-6服役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机种,但在60年代中期后军用航空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美国高技术的航空器在这段时间不断侵扰我国,歼-6的不足也逐步凸现。首先是其高空拦截能力弱,难以有效的对付美国高空侦察机,如U-2和“火蜂”无人侦察机,仅能借助高空跃升这种危险而效率不高的办法抗击;其次速度慢,歼-6曾经具有不错的速度优势,但当美军普遍装备两倍音速战斗机之后,歼-6的速度显得跟不上,尽管曾经击落过高速的F-104等战斗机,不足以弥补其劣势;由于当时我国电子技术上不去,火控雷达、导弹研制 . 现在已经全部退役,但在我军军工研究者的手下,部分飞机已经被该做无人侦察机或其它机种,继续在我们共和国的蓝天上翱翔。 歼-6甲主要性能指标: 机高:3.854米 翼展:9.00米 翼面积:25平方米 全重:8644千克 机长:13.025米 最大速度:1255千米/小时(14000米高度)开加力由5千米爬到一万米需1.85分钟,爬到一万五千米需3.8分钟 实用升限:开加力时17600米,开加力且带两油箱16000米 最大航程:1520千米 2318千米(带两个760升副油箱) 续航时间:1小时43分 2小时38分(带副油箱) 限制过载:8G 歼教-6性能指标: 外形尺寸 翼展9.0米 机长(不计空速管) 12.915米 机高3.885米 机翼面积 25米2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 89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742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6023千克 空机重量 5625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 1570千克 (带副油箱) 2748千克 正常载重 1852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5000米) 1320千米/小时 (高度11000米) M1.22 巡航速度(高度12000米) 80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6000米 最大爬升率(高度5000米) 115米/秒 续航时间(机内油) 1小时 最大航程(机内油) 94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加力) 750米 着陆滑跑距离(放减速伞) 634米 (不放减速伞) 1175米 歼5歼击机! 歼6歼击机
『肆』 中国的第一架国产飞机是
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是初教-5初级教练机。该机于1954年7月3日首飞上天。于1954年7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练机试飞典礼大会。
在1951年的4月23号,国家航空管理局决定建立南昌飞机制造厂。同年5月13日,第一批建造者抵达南昌,在位于1934年在国民党政府和意大利共同建立的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和航空研究所的旧址上开始制造开发。
当时条件艰苦,只有一条1500米的砾石跑道,一幢厂房,七幢旧机棚和30多台旧机床。在第一代建造者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之后,只用148天的时间就建造一座修理从朝鲜战场转向的飞机的工厂。截至年底,南昌飞机制造厂修复了38架雅克-18飞机。为制造自主国产的飞机,打下了技术基础。
(4)军事博物馆第一架中国飞机扩展阅读:
初教-5技术特点
机体结构
初教-5教练机,机身由合金钢管焊接成骨架,呈构架式机身骨架。机身前段及发动机整流罩为铝合金蒙皮。机身后半段由布质蒙皮覆盖。机翼由梯形外翼和矩形中翼组成。中翼为全金属结构,由两根大梁、8根翼肋等组成,中翼中装有两个容量75升的油箱。
中翼与机身框架连接。外翼与尾翼的前缘、梁、翼肋等用铝合金制作;布质蒙皮。
初教-5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主轮半埋状收入中翼,尾轮固定不可收。纵列式密封座舱具有良好的视野。机上装有无线电收报机和机内通话设备。
动力装置
初教-5教练机的发动机选用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苏制M-11FP5缸气冷式活塞发动机。M-11航空发动机,起飞功率为118千瓦,装用于军用教练机,共有零部件567种2684件。1954年7月29日,中国湖南株洲331发动机制造厂仿制的M-11活塞发动机完成总装。
1954年8月16日中国产M-11发动机通过试车考核研制成功 。后来的初教-5飞机都是安装的中国产M-11发动机。
初教-5使用一台5气缸的活塞5型发动机,配合木质定距螺旋桨。初教-5的发动机整流罩采用“苍蝇头”式的设计,有着5个非常显眼的鼓包,与初教-6的整体圆形设计有很大区别,这也是区别这两种飞机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 。
初教-5采用了定距螺旋桨。也就是说,发动机是依靠改变转速来改变拉力的。飞行员推拉油门杆,直接改变螺旋桨的转速。
座舱仪表
初教-5的座舱仪表板上,有一个大大的铭牌写着发动机的工作参数,时刻提醒飞行员注意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状态。这块铭牌上显示:最大允许转速2000转(不超过2分钟);起飞转速不大于1900转;爬高转速1760转;巡航转速1620转;滑油温度最大允许值是70度;
正常温度不高于45到55度;最小允许温度是30度;滑油压力正常值是4到6千克;汽油压力正常值在0.2到0.5千克。
旁边的一块铭牌上,显示初教-5飞机的主要飞行性能数据:最大允许俯冲速度285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速度248千米/小时;下滑速度140千米/小时;
爬高速度140千米/小时;着陆速度85千米/小时;1000米爬升时间5分钟;2000米爬升时间11.7分钟;3000米爬升时间20.5分钟,起飞滑跑距离200米;着陆滑跑距离270米(用襟翼和刹车)。
『伍』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什么型号
有三种答案
一: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试飞,首次飞行取得成功。后来又进行过多次飞行,他的飞机飞行高度达210米,速度达到每小时105千米,沿海湾飞行距离曾达到32千米。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
冯如,1883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东恩平,十几岁去美国做工。经过10年半工半读,刻苦钻研机械工艺技术,掌握了机械和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成功后,冯如深受影响,决心要研制并驾驶飞机,以报效祖国。1907年,冯如与其他几位华侨一起,在奥克兰租厂研制飞机,虽连遭挫折,但毫不气馁,经过10多次修改,终获成功。1910年,冯如又新制成一架双翼机,于当年10月至12月间在奥克兰进行表演,获得成功,孙中山先生称赞“我们中国有杰出的人才”。
1911年2月,冯如带着助手及两架自制飞机回到国内,准备报效祖国。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第一次飞行。由于操纵系统失灵,飞机飞至百余米时失速下坠,冯如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成为中国第一位驾机失事的飞行员。
二:
1923年7月30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新飞机试飞那天,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临大沙头机场参加试飞仪式。孙中山以宋庆龄求学时的学名命之为“乐士文一号”。
三: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飞机在南昌飞上蓝天,揭开了新中国飞机制造史上的第一页。新华社以“光辉的开端”为题,将这一喜讯迅速传遍了世界。同年8月1日,***主席亲笔签署了给洪都全体职工的嘉勉信,称“这对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是一个令所有的中国人都欢呼雀跃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架自已制造的飞机--仿制苏联的雅克18(后被称为“初教-5”)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此由修理跨入了制造的新阶段。中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的历史结束了!
8月1日,***主席亲笔给洪都人签署了嘉勉信:“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际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雅克-18飞机是苏联雅克福烈夫设计局1946年设计的初级教练机,结构简单,构架式机身骨架,矩形中翼和两个梯形外翼,安装一台活塞式发动机和木质螺旋桨。起落架为后三点式。机身装有航行仪表、发动机仪表、无线电台和半罗盘、机内通话设备等。重量较轻,操纵容易,可在土跑道上起降,可以使学员在学会各种初级训练科目后,很快掌握飞机的使用性能。
从1954年第一架初教5飞机制造成功至1958年10月奉令停产,初教5飞机共生产379架,全部交付空、海军和民航使用,为培养、训练中国早期飞行员做出了贡献。
『陆』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谁设计的
冯如。
1907年9月,冯如得到美国华侨的大力资助,开始研究飞机,第二年4月制成了第一架飞机,试飞时失败了,不久制造飞机的场地又被大火烧坏了。但冯如没有灰心,他支起帐篷继续研究。
1909第二架飞机试飞时,飞机飞了十几米高就掉到地面上,经过这两次失败,出钱的股东们已失去信心,不愿再投资。冯如便另筹资金成立了广东飞行器公司,就在这一年的9月21日,他克服困难,历尽艰辛,终于制造出了第三架飞机,并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行。
(6)军事博物馆第一架中国飞机扩展阅读:
1910年,冯如在美国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这架飞机机翼长29.5英尺,翼宽4.5英尺,内燃机30马力,螺旋桨每分钟转动1200转。
当年10月,旧金山举办国际飞行比赛,冯如驾驶着他新设计的飞机参赛,以700多英尺的飞行高度和65英里的时速分别打破了1909年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的世界纪录,荣获优等奖,再一次使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了西方。冯如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
『柒』 军事博物馆一架叫20210的飞机它的简介
投下中国第一颗氢弹的轰六飞机。
功勋号。
『捌』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什么
有三种答案
一: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试飞,首次飞行取得成功。后来又进行过多次飞行,他的飞机飞行高度达210米,速度达到每小时105千米,沿海湾飞行距离曾达到32千米。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
冯如,1883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东恩平,十几岁去美国做工。经过10年半工半读,刻苦钻研机械工艺技术,掌握了机械和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成功后,冯如深受影响,决心要研制并驾驶飞机,以报效祖国。1907年,冯如与其他几位华侨一起,在奥克兰租厂研制飞机,虽连遭挫折,但毫不气馁,经过10多次修改,终获成功。1910年,冯如又新制成一架双翼机,于当年10月至12月间在奥克兰进行表演,获得成功,孙中山先生称赞“我们中国有杰出的人才”。
1911年2月,冯如带着助手及两架自制飞机回到国内,准备报效祖国。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第一次飞行。由于操纵系统失灵,飞机飞至百余米时失速下坠,冯如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成为中国第一位驾机失事的飞行员。
二:
1923年7月30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新飞机试飞那天,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临大沙头机场参加试飞仪式。孙中山以宋庆龄求学时的学名命之为“乐士文一号”。
三: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飞机在南昌飞上蓝天,揭开了新中国飞机制造史上的第一页。新华社以“光辉的开端”为题,将这一喜讯迅速传遍了世界。同年8月1日,***主席亲笔签署了给洪都全体职工的嘉勉信,称“这对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是一个令所有的中国人都欢呼雀跃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架自已制造的飞机--仿制苏联的雅克18(后被称为“初教-5”)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此由修理跨入了制造的新阶段。中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的历史结束了!
8月1日,***主席亲笔给洪都人签署了嘉勉信:“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际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雅克-18飞机是苏联雅克福烈夫设计局1946年设计的初级教练机,结构简单,构架式机身骨架,矩形中翼和两个梯形外翼,安装一台活塞式发动机和木质螺旋桨。起落架为后三点式。机身装有航行仪表、发动机仪表、无线电台和半罗盘、机内通话设备等。重量较轻,操纵容易,可在土跑道上起降,可以使学员在学会各种初级训练科目后,很快掌握飞机的使用性能。
从1954年第一架初教5飞机制造成功至1958年10月奉令停产,初教5飞机共生产379架,全部交付空、海军和民航使用,为培养、训练中国早期飞行员做出了贡献。
『玖』 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发明人
冯如。
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先驱
冯如出生在广东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很贫穷,4个哥哥先后夭折。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冯如才出国谋生,在美国,这个年仅26岁的中国青年,用他那顽强拼搏、刻苦钻研的精神,创造了奇迹,独自设计、制造了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其性能为当时最优秀的飞机之一,为中国人争了气,揭开中国航空史第一页。
那时候冯如刚刚20岁出头,他虽然生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但一直关心着祖国的情况。当时,日本和沙皇俄国正在进行日俄战争,但战场却在中国东北,遭殃的却是中国的人民。冯如的心情十分沉重,报上登载的一条条新闻,电台广播的一条条消息,深深地刺痛了冯如的心。他对同伴说;“这场日俄战争,不管胜负如何,对我们中国都极为不利。列强要瓜分中国。要是我们有飞机,军事上有了实力,侵略者还敢欺负我们吗?”冯如的想法,当然未必全面,不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不使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中国是富强不起来的。但是,做为一个飘落在异国他乡的青年,在清朝末年,能有这样的爱国之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可造飞机毕竟不是用纸叠个小飞机。首先,他从纽约搬到华侨集中的旧金山,提出“壮国体、挽利权”的口号,在华侨中筹集资金。海外游子们你捐11美元,我捐20美元,很快就筹集到1000美元,准备成立一家飞机制造公司。
冯如从小就心灵手巧。他一边做工,一边买书钻研技术,做过抽水机、打桩机、无线电报机…
冯如找了3位华侨青年,租了一间厂房,开始干起来了。
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为了试飞冯如差点摔死。这时,他满耳听到的全是劝说他停止试验的“忠告”。他一方面对别人的关心表示感谢,一方面又顽强地干下去。父母亲来信要他回国,他说:“造不出飞机,我决不回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苦干,终于结出了果实,1909年9月21日,冯如的飞机就要在旧金山奥克兰市上天飞了。到底能不能成功,冯如心里很紧张,许多人也为他捏着一把汗。许多人聚集在这里,连新闻记者也赶来了。
啊!起飞了,100米、200米·这架飞机飞出810米,是飞机发明者——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飞行距离的3倍多。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试飞时,航程只有260米。冯如的飞机试飞成功,这件事轰动了世界,美国一家报纸发表题为《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的文章,报道了试飞经过,并详细介绍了冯如制造的飞机性能和特点。这件事说明了中国人并不愚笨、并非无能。冯如用自己3年的辛劳,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而那时,他年仅26岁。
冯如的成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旅美华侨深受鼓舞,他们响应冯如的倡议,纷纷投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在美国成立了。冯如担任总机械师。这既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又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中国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竟是在美国成立的,而不是在中国本土上成立的。
冯如又造出了更为优良的飞机,这件事让孙中山先生知道了。孙先生当时正在美国组织革命活动,他看了冯如的试飞表演后,非常高兴,感叹地说:“我们中国是大有人才啊!”
冯如受到伟大的革命家孙先生的称赞,得到广大侨胞的支持,于是劲头倍增。不久。他造出更完善的飞机。他亲自驾驶这种新飞机飞行32公里,时速达到40公里,高度达到210米,这在当时是世界新纪录,在国际飞行协会举办的飞行竞赛大会上,冯如获优等奖,又一次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冯如埋头搞飞机制造,完全是为了报效祖国。当时,他的名字传遍欧美,不少国家和企业重金聘请冯如传授飞行技术,指导飞机制造。但冯如,—一回绝了,他说:“我造飞机,不为图个人的名与利,只是为了让祖国富强起来。”这不是冯如一个人的理想,而是那一代优秀的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尽管那时候祖国还那样贫穷、落后,但这些都难改赤子的爱国之心。
1911年3月,冯如历尽千辛万苦,把自己制造的两架飞机,还有制造飞机的机器带回了广州。他回来了,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他要实现多年的夙愿,为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贡献。
可是他面对着的是贫穷、落后的祖国,这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相差太悬殊了。强烈的反差,并没有使“祖国之爱”在冯如心中有所减弱,相反,他以更强烈的爱心投身到宣传、启蒙的工作中去。当时,国家许多人对航空技术一无所知,急需普及航空知识。冯如就利用一切机会不厌其烦地宣传航空知识,他并没有因同胞的落后而气馁;也不因白眼、冷言冷语而一改初衷。为了唤起民众的注意,动员各界为制造飞机出力,冯如决定亲自驾机进行飞行表演。
当时,腐朽的清王朝已被推翻,中华民国的成立,曾给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带来希望。多少人立志为新的国家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冯如也是其中一个。飞行表演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郊区的燕塘操场进行。这消息不胜而走,许多人远道而来,以一睹平生从未见过的飞机为快。在不少人心中.这简直就是“神机”,因为人能飞行,只有在神话中才听说过。操场上挤满了人,附近的道路也堵死了,人们还在向这里涌来。
啊!飞机起飞了,许多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这只人造“大鸟”飞上了蓝天,飞到高空,达到37米高度,向东南方向平稳地飞行了2公里远,旋转灵活自如,陆地上的观众发出一片喝彩声和掌声。这不只是飞机的腾飞,而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已经开始腾飞!
然而,就在飞机上升的瞬间,冯如用力过猛,两脚没踩住,飞机突然坠落下来。不幸发生了,当医生赶来时,倒在血泊中的冯如,已经奄奄一息了。他留下的最后话语是;“不要难过…你们千万不要因为我的死而失去进取之心啊!”29岁的他,就这样闭上了眼睛
冯加的一生是短暂的。不幸的是:苦难的中华民族并没有腾飞起来,中国人民在争取解放、争取富强的道路上,还有一段漫长的路。事实证明;只有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时候,真正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时候,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真正开始腾飞,中国的航空事业才有希望得到发展,从而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