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军事论兵是什么成语

军事论兵是什么成语

发布时间:2021-03-08 04:45:44

1. 军事论文打一成语

军事论文,纸上谈兵

2. 关于军事成语的有哪些

  1. 兵不厌诈

  2. 兵贵神速

  3. 军令如山

  4. 召之即来

  5. 来之能战

  6. 战之能胜

  7. 身先士卒

  8. 穷寇勿追

  9. 一鼓作气回

  10. 背水一战

  11. 披坚持锐

  12. 严阵以待答

  13. 枕戈待旦

  14. 投笔从戎

  15. 马革裹尸

  16. 为国捐躯

  17. 增兵减灶

  18. 围魏救赵

  19. 围点打援

  20. 兵不血刃

  21. 短兵相接

  22. 以逸待劳

  23. 运筹帷幄

  24. 决胜千里

  25. 速战速决

  26. 集中优势兵力

  27. 各个歼灭敌人

  28. 不打无准备之仗

  29. 一将成名万骨枯

  30.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1.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32. 避其锋芒击其惰归

  33.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34.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35.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7. 射人射马擒贼擒王

  38.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9.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0. 损敌一千自伤八百

  41.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42.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3. 关于军事战争的成语

1.精锐之师----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2.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3.百万雄师----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4.神兵天将----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5.天兵天将----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6.兵精粮足----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7.兵多将广----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务强大。
8.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9.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10.坚甲利兵----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
11.星旗电戟----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12.船坚炮利----坚:坚固;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13.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4.劳师动众----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
15.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含贬义)。
16.师出有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17.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18.无名之师----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19.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20.朽戈钝甲----比喻装备极劣的军队.
21.匹马只轮----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
23.老弱残兵----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24.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25.师老兵疲----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26.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27.师直为壮----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28.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军人的成语
1. 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2.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3.戎马生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4.勇冠三军----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5.冲锋陷阵----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6.搴旗斩将----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7.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8.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9.骁勇善战----勇猛,善于战斗.
10.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11.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12.决一死战----对敌人拼死决战。
13.背水一战----比喻决一死战。
14.背城一战----背:背靠着。指最后决战.
15.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16.人自为战----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
17.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19.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20.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21.短兵相接----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22.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3.迎头痛击----迎上去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
24.戎马倥偬----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25.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26.横戈跃马----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27.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28.指挥若定----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29.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30.开路先锋----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31.老弱残兵----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32.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33.师老兵疲----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4. 描写军事的成语有哪些

【军】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溃不成军
勇冠三军
【枪】 枪林弹雨 单枪匹马 荷枪实弹 唇枪舌剑 临阵磨枪
【弹】 弹尽粮绝 弹丸之地 枪林弹雨 明珠弹雀 荷枪实弹
【刀】 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试 大刀阔斧 心如刀割
【剑】 剑拔弩张 刀光剑影 口蜜腹剑 唇枪舌剑
【车】 前车之鉴 怀水车薪 丢卒保车 螳臂挡车 学富五车 闭门造车
【旗】 旗开得胜 旗鼓相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顺风扯旗
【鼓】 一鼓作气 胶柱鼓瑟 欢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弓】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鸟尽弓藏 左右开弓
【阵】 临阵脱逃 严阵以待 临阵磨枪 冲锋陷阵
【战】 百战百胜 三战三北 速战速决 转战千里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南征北战 能征惯战
身经百战 浴血奋战

汉语成语与军事历史文化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各种语言都有成语。汉语成语的结构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个字组成,结构凝固,不能随意变动词序和成分;汉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通常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概括出整体意义。成语一般都有出处,各个时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言语作品,其中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短语经过反复引用或加工,逐渐趋于定型,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在汉语中,有许多出自远古时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发号施令”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国源于古代的成语有不少是在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996年1月,长征出版社出版了佟玉斌编写的《军事成语》,收词7500条,这是迄今为至收录军事成语词数最多的一部辞典。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而且因其富于稳定性的结构,使军事历史文化得以浓缩其中,成为军事历史文化的“语言化石”。汉语中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反映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的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军队和战争已经出现,古代军事思想也逐步形成。比如,关于“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攻”、“先人有夺人之心”等方面论述,已出现在《左传·军志》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军事思想开始蓬勃发展,大量军事著作应运而生。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清代,中国经历了十多个封建王朝,其间,军事思想不断发展,军事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据统计,从先秦到清代前期,中国先后有2300多部兵书问世,这些军事理论的文字成品不但记载了丰富的古代军事思想资料,也为军事成语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从沿用至今的汉语成语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比如,“以奇用兵”,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聃提出的作战指导原则之一,语见《老子》,原意为用兵作战不要拘泥于常规,要以巧妙的方法和兵力部署来克敌制胜;“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是春秋时齐相管仲提出的作战指导思想,语见《管子·制分》,原意为进攻敌人的强处会遇到困难,而进攻敌人的弱处则容易获得成功;“上兵伐谋”,是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提出的军事原则,语见《孙子·谋攻篇》,原意为运用计谋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兵不厌诈”,也是孙武提出的军事思想,他认为用兵打仗必须运用诡计达到目的;“可见而进”、“知难而退”,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吴子·料敌第二》,原意为在于我不利的战略情况下,不能与敌人交战;“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孙膑兵法·强兵》,原意为国家富强才能使军队强大;“刚柔相济”,是先秦军事著作《军攕》中提出的谋略思想,原意为在军事行动中果敢和智谋应当因事制宜地巧妙配合;“因势破之”,是汉代军事著作《黄石公三略》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应当顺应形势去破击敌军;“胜败无常”,是明代军事著作《投笔肤谈》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战争中的胜败不是固定的,可以互相转化。这些成语都是古代军事思想的精炼表述。

(二)概括古代战计兵法

汉语成语有不少出自古代作战计策和兵法。比如,出自春秋军事著作《孙子》的成语有:首尾相应、以逸待劳、避实击虚、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避其锐气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吴子》的成语有:先声夺人、以众击寡、因形用权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司马法》的成语有:示众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从奔勿息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孙膑兵法》的成语有:营而离之、规而离之、以异为奇、客倍主半、居生击死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尉缭子》的成语有:示无示有、阵密锋疏、背水一战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六韬》的成语有:外乱内整、高垒伏锐、挠而攻之、反败为胜、分进合击等等。明代军事著作《三十六计》更为典型,几乎每一计策的名称都进入了汉语成语的宝库,例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层抽梯、反客为主等。这些成语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

(三)浓缩古代著名战例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收录了许多著名的战例,这些战例的名称或采用的主要战法被凝固为四字格式记载下来,久而久之,演变为成语而沿用至今。比如,“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领兵8万救赵国。孙膑采用了围攻魏国都城大梁来解救赵国的策略,使魏军不得不撤离邯郸,回救本国,赵国因此而解围。此后,人们就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的军事策略称作“围魏救赵”。又如,“假途灭虢”这一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晋国攻虢、虞两国的战争。据《左传·僖五年》记载,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国向虞国要求借路,让晋国军队过境攻打虢国,虞国答应了这个要求。结果晋国战胜了虢国之后,在回师途中又把虞国灭了。后来人们就用“假途灭虢”这个成语泛指托借路之名,行灭亡该国之实的计策。再如,源自春秋前期齐鲁长勺之战的“辙乱旗靡”、源自春秋初期楚伐绞之战的“城下之盟”、源自春秋中期晋楚城濮之战的“退避三舍”、源自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的“减灶诱敌”、源自汉初刘邦歼楚垓下之战的“四面楚歌”、源自汉初汉赵井陉之战的“拔旗易帜”、源自东汉末年刘、孙合击曹操赤壁之战的“赤壁鏖兵”、源自东晋时期秦晋淝水之战的“风声鹤唳”等等,都是浓缩古代著名战例的成语。

(四)描述古代军事活动

在汉语军事成语中,有许多源自对古代军事活动的生动描述。比如:描述军队阵势的成语有:白旄黄钺、壁垒森严、风樯阵马、金城汤地、千军万马、投鞭断流、严阵以待等等;描述作战态势的成语有:腹背受敌、首当其冲、四面受敌、背水一战、短兵相接、背城借一、步步为营、长驱直入、摧枯拉朽、按兵不动、弹尽援绝、反戈一击、横扫千军、鸣金收兵等等;描述战乱景观的成语有: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枪林弹雨、兵慌马乱、兵连祸结、穷兵黩武等等;描述军人行动的成语有: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单枪匹马、坚甲利兵、厉兵秣马等等;描述军事技术的成语有: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弹无虚发、箭不虚发、运斤成风等等;描述战胜之师的成语有:百战百胜、兵不血刃、得胜回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克敌制胜、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所向无前、追亡逐北、横扫千军、天下无敌、旗开得胜、百战不殆、席卷天下等等;描述战败之师的成语有:不堪一击、败军之将、残兵败将、溃不成军、弃甲曳兵、全军覆没、散兵游勇、损兵折将、一败如水、一败涂地、一触即溃、土崩瓦解、如鸟兽散、望风披靡、落荒而逃等等;描述军人武德的成语有:师出有名、师直为壮、先礼后兵、匕鬯不惊、箪食壶浆、秋毫无犯、马革裹尸、身先士卒、视死如归、誓死不二、威武不屈等等。
http://blog.chinamil.com.cn/user1/ganlanlv/archives/2006/543.html

5. 军事论文——( ),下句是什么是成语啊!

老师讲过是纸上谈兵

6. 与军事有关的成语

与军事有关的成语包括:欲擒故纵、暗渡陈仓、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按甲寝兵。

1、欲擒故纵

拼音:[yù qín gù zòng]

释义: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最早出处: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义: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2、暗渡陈仓

拼音:[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最早出处: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围魏救赵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4、声东击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释义: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5、按甲寝兵

[àn jiǎ qǐn bīng]

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释义: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7. 军事论文 打一成语

呵呵,众口一词,纸上谈兵。
猜这两个。
雷鸣电闪----
游览指导----

8. 军事成语有哪些

【军】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溃不成军
勇冠三军
【枪】 枪林弹雨 单枪匹马 荷枪实弹 唇枪舌剑 临阵磨枪
【弹】 弹尽粮绝 弹丸之地 枪林弹雨 明珠弹雀 荷枪实弹
【刀】 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试 大刀阔斧 心如刀割
【剑】 剑拔弩张 刀光剑影 口蜜腹剑 唇枪舌剑
【车】 前车之鉴 怀水车薪 丢卒保车 螳臂挡车 学富五车 闭门造车
【旗】 旗开得胜 旗鼓相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顺风扯旗
【鼓】 一鼓作气 胶柱鼓瑟 欢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弓】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鸟尽弓藏 左右开弓
【阵】 临阵脱逃 严阵以待 临阵磨枪 冲锋陷阵
【战】 百战百胜 三战三北 速战速决 转战千里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南征北战 能征惯战
身经百战 浴血奋战

汉语成语与军事历史文化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各种语言都有成语。汉语成语的结构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个字组成,结构凝固,不能随意变动词序和成分;汉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通常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概括出整体意义。成语一般都有出处,各个时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言语作品,其中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短语经过反复引用或加工,逐渐趋于定型,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在汉语中,有许多出自远古时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发号施令”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国源于古代的成语有不少是在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996年1月,长征出版社出版了佟玉斌编写的《军事成语》,收词7500条,这是迄今为至收录军事成语词数最多的一部辞典。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而且因其富于稳定性的结构,使军事历史文化得以浓缩其中,成为军事历史文化的“语言化石”。汉语中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反映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的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军队和战争已经出现,古代军事思想也逐步形成。比如,关于“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攻”、“先人有夺人之心”等方面论述,已出现在《左传·军志》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军事思想开始蓬勃发展,大量军事著作应运而生。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清代,中国经历了十多个封建王朝,其间,军事思想不断发展,军事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据统计,从先秦到清代前期,中国先后有2300多部兵书问世,这些军事理论的文字成品不但记载了丰富的古代军事思想资料,也为军事成语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从沿用至今的汉语成语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比如,“以奇用兵”,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聃提出的作战指导原则之一,语见《老子》,原意为用兵作战不要拘泥于常规,要以巧妙的方法和兵力部署来克敌制胜;“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是春秋时齐相管仲提出的作战指导思想,语见《管子·制分》,原意为进攻敌人的强处会遇到困难,而进攻敌人的弱处则容易获得成功;“上兵伐谋”,是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提出的军事原则,语见《孙子·谋攻篇》,原意为运用计谋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兵不厌诈”,也是孙武提出的军事思想,他认为用兵打仗必须运用诡计达到目的;“可见而进”、“知难而退”,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吴子·料敌第二》,原意为在于我不利的战略情况下,不能与敌人交战;“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孙膑兵法·强兵》,原意为国家富强才能使军队强大;“刚柔相济”,是先秦军事著作《军攕》中提出的谋略思想,原意为在军事行动中果敢和智谋应当因事制宜地巧妙配合;“因势破之”,是汉代军事著作《黄石公三略》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应当顺应形势去破击敌军;“胜败无常”,是明代军事著作《投笔肤谈》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战争中的胜败不是固定的,可以互相转化。这些成语都是古代军事思想的精炼表述。

(二)概括古代战计兵法

汉语成语有不少出自古代作战计策和兵法。比如,出自春秋军事著作《孙子》的成语有:首尾相应、以逸待劳、避实击虚、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避其锐气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吴子》的成语有:先声夺人、以众击寡、因形用权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司马法》的成语有:示众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从奔勿息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孙膑兵法》的成语有:营而离之、规而离之、以异为奇、客倍主半、居生击死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尉缭子》的成语有:示无示有、阵密锋疏、背水一战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六韬》的成语有:外乱内整、高垒伏锐、挠而攻之、反败为胜、分进合击等等。明代军事著作《三十六计》更为典型,几乎每一计策的名称都进入了汉语成语的宝库,例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层抽梯、反客为主等。这些成语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

(三)浓缩古代著名战例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收录了许多著名的战例,这些战例的名称或采用的主要战法被凝固为四字格式记载下来,久而久之,演变为成语而沿用至今。比如,“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领兵8万救赵国。孙膑采用了围攻魏国都城大梁来解救赵国的策略,使魏军不得不撤离邯郸,回救本国,赵国因此而解围。此后,人们就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的军事策略称作“围魏救赵”。又如,“假途灭虢”这一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晋国攻虢、虞两国的战争。据《左传·僖五年》记载,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国向虞国要求借路,让晋国军队过境攻打虢国,虞国答应了这个要求。结果晋国战胜了虢国之后,在回师途中又把虞国灭了。后来人们就用“假途灭虢”这个成语泛指托借路之名,行灭亡该国之实的计策。再如,源自春秋前期齐鲁长勺之战的“辙乱旗靡”、源自春秋初期楚伐绞之战的“城下之盟”、源自春秋中期晋楚城濮之战的“退避三舍”、源自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的“减灶诱敌”、源自汉初刘邦歼楚垓下之战的“四面楚歌”、源自汉初汉赵井陉之战的“拔旗易帜”、源自东汉末年刘、孙合击曹操赤壁之战的“赤壁鏖兵”、源自东晋时期秦晋淝水之战的“风声鹤唳”等等,都是浓缩古代著名战例的成语。

(四)描述古代军事活动

在汉语军事成语中,有许多源自对古代军事活动的生动描述。比如:描述军队阵势的成语有:白旄黄钺、壁垒森严、风樯阵马、金城汤地、千军万马、投鞭断流、严阵以待等等;描述作战态势的成语有:腹背受敌、首当其冲、四面受敌、背水一战、短兵相接、背城借一、步步为营、长驱直入、摧枯拉朽、按兵不动、弹尽援绝、反戈一击、横扫千军、鸣金收兵等等;描述战乱景观的成语有: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枪林弹雨、兵慌马乱、兵连祸结、穷兵黩武等等;描述军人行动的成语有: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单枪匹马、坚甲利兵、厉兵秣马等等;描述军事技术的成语有: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弹无虚发、箭不虚发、运斤成风等等;描述战胜之师的成语有:百战百胜、兵不血刃、得胜回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克敌制胜、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所向无前、追亡逐北、横扫千军、天下无敌、旗开得胜、百战不殆、席卷天下等等;描述战败之师的成语有:不堪一击、败军之将、残兵败将、溃不成军、弃甲曳兵、全军覆没、散兵游勇、损兵折将、一败如水、一败涂地、一触即溃、土崩瓦解、如鸟兽散、望风披靡、落荒而逃等等;描述军人武德的成语有:师出有名、师直为壮、先礼后兵、匕鬯不惊、箪食壶浆、秋毫无犯、马革裹尸、身先士卒、视死如归、誓死不二、威武不屈等等。

9. 军事论文(打一成语)

【成语】:纸上谈兵
【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专,不能解属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10. 军事理论是什么成语

【避强打弱】: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避强击惰】: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避强击弱】: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别径奇道】:别径:小道。旧指军事上不被敌人发现的奇径小道。

【秉旄仗钺】: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乘敌不虞】:虞:料想。军事上指乘敌人懈怠,采取某种敌人预料不到的行动。

【乘虚迭出】:虚:空虚、弱点。迭:屡次。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

【出奇用诈】:奇:出人意外;诈:欺骗。指军事上使用奇兵和设置陷井以奇制敌的办法。

【带甲百万】:带甲:披着铠甲的士兵。形容士卒众多,装备充足,军事力量强盛。

【抵掌谈兵】:抵掌:击掌;兵:军事。拍着手谈军事。形容毫无拘束地畅谈军事。

【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

【各个击破】: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功狗功人】:功狗:比喻立功的战将;功人:比喻立功的军事指挥官。用来比喻立功的将士。

【行兵如神】:指挥兵马克敌制胜,如同神人。形容具有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

【和平共处】: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画沙聚米】: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诘戎治兵】:指整治军事。

阅读全文

与军事论兵是什么成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