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两个转变是什么
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是:
1、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专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属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
2、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新时期军队建设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尤其毛泽东建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期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反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和改革的依据。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新时期军事是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精神:
1,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与新的历史条件(即国际形势、中国国情、现代战争等条件)相适应;
2,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3,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切实提高战斗力;
4,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往开来中求得不断发展。
5,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❷ 新时期的强军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目标是时代要求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反映了国家安全环境深刻变化和时代发展对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对人民军队建设战略目标的重大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引。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就是要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升级强军的标准。与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相同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也都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2)新时期军事是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强军目标是强军之路的目标引领,强军之路是强军目标的实践形态。从实践和路径这个层面看,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就是要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围绕这一强军伟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强军兴军的基本方略,即“14个坚持”中的“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并把“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作为强军兴军基本方略的压轴之笔。
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强军兴军的宏伟蓝图,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强调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
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并对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以及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些战略部署,就能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❸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如何确立的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基础,以积极防御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建设与运用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而对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全面、全过程的运筹与指导。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任务。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必须担负以下战略任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
维护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❹ 我军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各是什么
一、我军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
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981年9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就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总目标。
二、我军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要求
(1)政治合格:要求全体官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安心服役,忠实履行职责,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巩固和加强军队内部的团结及军政军民团结。
(2)军事过硬:战斗队思想牢固,战备工作落实,能随时执行紧急任务和应付突发事件;掌握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科学技术,军事技术精湛,熟练使用手中武器和技术装备;
战役战术思想灵活,能正确实施组织指挥,诸军、兵种能密切协同,达到打得准、开得动、联得上、合得成,充分发挥部队的整体作战威力。
(3)作风优良:思想上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工作上坚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敢于负责,大胆创新,真抓实干;
作风上具有一往无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 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
(4)纪津严明:始终不渝地保证枪杆子永远听从党的指挥;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按组织原则和隶属关系办事;一丝不苟地执行条令条例,一切行动听指挥,保守军事秘密;爱护人民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民、军政关系。
(5)保障有力:人员素质过硬,精通专业技术,懂军事、懂技术战术,能科学组织各种后勤保障;后勤装备性能先进,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提高交通运输、装备维修管理、给养保障和医疗救护能力;
管理机制健全,标准制度体系落实,强化监督功能,体制优化、精干、合成,充分发挥后勤保障的整体效能,适应高科技条件下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
(4)新时期军事是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军队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并为实现军队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现代化是我军建设的中心,军队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现代化来展开。
正规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重要任务是要把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经验,用法规和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军队各项建设都有明确的规范。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统一考虑、全面推进。
❺ 军事理论: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战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军事斗争一直侧重准备应付全面战争,即准备在一个或两个超级大国对我国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时,以举国迎敌的全面战争抗击敌人,保卫国家安全。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得出了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大战有可能推迟甚至避免的重要论断。同时,随着8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技术装备用于局部战争战场,局部战争越来越具有了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的特点。这就必然要求,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上,这是我军战略指导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为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略思想,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军事战略应建立在高技术发展基础上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二、高技术战争为军事战略的确立提供了方向目标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一种新型的现代战争—高技术战争出现了。
三、正确把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高技术战争既有一般战争的共同规律,也有其特殊规律。
在新时期,邓小平作出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由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向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略决策。
❻ 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思想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是什么
一、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根本依据
邓小平阐明的新时期必须加强军队建设的根本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该拥有强大的军队。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保持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使我军永远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邓小平明确指出:“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4页)。面对改革开放和复杂环境,特别是在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妄图改变我军性质的情况下,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于始终不渝地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阴谋、巩固国家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必须更好地履行我军的根本职能。我军是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对外反侵略、对内反颠覆是我军的根本职能。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使我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有效地提高我军的战斗力。早在1978年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这次会议着重研究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13页)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中央军委连续在1988年、1989年和1990年的三次扩大会议上,都强调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为我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3.必须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邓小平正确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发展的总趋势,及时地作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正确论断,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指出:“冷静地判断国际形势,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军费开支来加强国家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85页)在邓小平主持下召开的1985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仗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根本建设,提高军政素质,增强我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
二、确立了我军“三化”建设的总目标
邓小平根据新时期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我军确立了“三化”建设的总目标,即“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95页)。
1.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邓小平深刻地分析了新时期我军面临的复杂环境,对加强我军革命化建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他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处理这件事对我们军队是一次很严峻的政治考验,实践证明,我们的解放军考试合格。”“我讲考试合格,就是指军队仍然是人民子弟兵,这个性质合格。”(《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3页、304页)邓小平对于如何加强我军革命化建设、确保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我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使政治工作在新的条件下发展提高;另一方面要求我军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切实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努力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61页)这就指明了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我军的薄弱环节。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95页)“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办各级学校,经过训练,使军队领导干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战争知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页、41页)对体制编制的现代化问题和军事科学理论研究工作,邓小平也非常重视。
❼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科学的把握了什么的脉搏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一个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科学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一个产物。
❽ 我军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什么
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基础,以积极防御思想为指导,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建设与运用军事力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而对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全面、全过程的运筹与指导。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的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❾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2004年中国的国防 白皮书
为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走复合式、跨越式发展道路。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以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为重点的作战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实施科技强军。人民解放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改造现役武器装备,形成系统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创新和改进训练体制、方式和手段,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依靠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军费使用的整体效益,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
——深化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根据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建军和作战的规律。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以组织结构调整和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的军队体制编制。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军人与国家、军人与社会以及军队内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调动官兵积极性的政策制度。
——加紧军事斗争准备。人民解放军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和战场建设。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武装力量整体效能和国家战争潜力的现代作战体系。加强针对性演练,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人民解放军贯彻国家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反恐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建立军事安全对话机制,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参加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学习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