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曾国藩与洪秀全军事理论比较

曾国藩与洪秀全军事理论比较

发布时间:2021-03-08 03:02:20

① 比较洪秀全和曾国藩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异同

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否定又依恋 ,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维护又超越 ;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神学等予以改造利用却缺乏全面认识
,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时又对科技为主的物质文化予以认同 ,是二者文化观的主要分歧所在 ,并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曾国藩,奉忠孝礼义廉耻的儒家精神,立志做中兴之臣,主张运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他曾上书咸丰皇帝,提出治理天下的办法,并且亲身证明了儒学可以更丰富、更实用,儒学可以与时俱进、漂亮地解决当代问题.
而拜上帝会并非真正的基督教,拜上帝会否定了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基本信仰,从而把洪秀全渲染成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洪秀全甚至还说自己上天见过“天妈”和“天嫂”,借以树立自己的权威。对此,西方传教士批驳说:“上帝是个灵,怎么能说他结婚呢?”“上帝除了耶稣之外没有别的儿子。”
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推行的是具有浓厚神权统治的教育和文化政策。为了独尊“拜上帝”的教义,洪秀全大力摧残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诸子百家的典籍,都加以无情摧毁。洪秀全所推行的蒙昧主义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极端化产物,孙中山先生在论及太平天国时,曾说:“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装神弄鬼、自欺欺人的蒙昧主义可说是附骨之蛆,正是它,吞噬了太平天国体内最后一丝元气。它不仅摧残传统文化,还极大地挫伤了江、浙、闽、赣一带的民族工商业,南京城里市面萧条冷落,昔日繁华一扫而空,变成了一座冷森森的大兵营。
文化功力的欠缺,使洪秀全无法创立出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和号召民众。因此,他的政治主张只能激发出农民阶级的热情,而不能把他们带向彻底胜利的彼岸。曾国藩很自然地凭借自己的功力和判断,一下就抓住了洪秀全的局限和弱点。曾国藩算是把书读精了,在组建湘军之初,就把洪秀全的政策、主张、目的和各种纲领研究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他在讨伐太平天国的檄文中,关于种族君臣之义,绝不提及,只暴露洪秀全的局限和致命弱点。同时,又借檄文笼络一批彷徨的读书人团结在自己周围,并且死心塌地地去流血、牺牲。如果没有当年一直保留下来的刻苦读书的习惯,没有精研典籍以自用的能力,曾国藩就写不出足以煽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檄文。
由于对传统经典的彻底否定,而对西方思想又只是接触些皮毛,读书读得不伦不类,不深不透,因此,洪秀全本人在军事斗争中的谋略、指挥才能和献身精神等方面,都显得十分平庸。

② 曾国藩与洪秀全的个人素质比较

洪秀全与曾国藩 1、洪秀全吸取西方基督教、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思想资料基础上创立的上帝教,目的是为了“开创新朝”,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公平正直之世”——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曾国藩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打着捍卫孔孟儒学的旗帜,写了《讨粤匪檄》,号召动员将士“忠君谋国,不折不回,勇敢赴敌,视死如归”,与太平军战斗。 2、洪秀全把维护皇帝制度的儒学斥为异端“邪说”,说“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把反孔与反皇帝斗争结合起来。为了捍卫孔孟为代表的旧道统及清朝君主专制政制,曾国藩则把反孔反清朝皇帝的上帝教贬为异端邪教。 3、太平天国后期同清朝政权的对抗,实际上也是洪秀全与曾国藩的斗争。正如陈旭麓教授所说:“两者对比,洪秀全似乎更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但他的理想在现实中(中世纪)是一种异端。曾国藩则更懂得中国社会,并因此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社会。前者用理想汇聚力量,后者用传统汇聚力量”。 4、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否定太平天国必然为曾国藩翻案,为曾国藩翻案必然否定太平天国”。又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冯友兰认为曾国藩和洪秀全的斗争,是“从中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即有西方宗教斗争中所谓‘圣战’的意义,这就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斗争的意义”。

③ 求教 洪秀全与曾国藩的文化观比较

一个有民族意识,一个是汉奸。

“满清崛起东北,入主中华二百余载,其间热血之士,慨胄之胥溺,抱恢复之壮图,随时随地以发难者,不绝记载,而促其亡,以启后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国。按洪杨诸子,起自金田,揭竿举义,纵横十余省,历时十余年,改正朔,易服冕,定制度,开科举。建国规模,亦已粗备。虽胜败非常,兴亡飙忽,然种族思想之磅礴,奇才异能之荟萃,革命建设之伟大,新制善政之俸施,炳炳麟麟,至今犹有生意。” (摘自白崇禧《翼王亭记》 1935/7/7 《新夜报》)

论疆域,太平天国曾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北等省建立国地方政权,实施过有效统治,如果加上遥奉太平天国为正朔的政权,则还有云南、贵州西,势力所及约半个中国,其相对稳定行政区划下统治过的人口累计在五千万到一亿之间。所谓的有效统治,最低限度要求建立过地方政权,任命过地方官员,并且实施过有效的治安、税赋管理,光是占几座城池,杀几个地主贪官,搞几次打富济贫,是不算数的。而历代其余农民起义,在大多数时间不是划地为城偏安一隅,就是居无定所四处流窜,无论是稳定疆域,御下人口,还是推行有效统治的时间、空间,都远远不能和太平天国相比。

论军事,太平天国攻下过600多座城池,自金田起义到大塘覆军,一共坚持了22年之久, 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几乎处在无日不战中,无论战略的层次(动辄跨省),战斗的规模,对手的强大(湘军、淮军+洋人,远胜历代那些腐朽官军和地主团练),还是著名将领和著名战役的数量,乃至兵种(步兵、骑兵、水军、工程兵)、武器(太平天国有自己的兵工厂、造船厂)、战术的多样性(冷热兵器结合的战术特色,大量独创的战法阵法),整个太平天国战史的宏伟与多样性,也不是历代能及的。

在当时,太平天国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的政体(不同于历代封建王朝的军师负责制)、官制、军制、法制、礼制,拥有自己的历法、服饰、徽帜、科举、印书、文书格式乃至文字、标点符号、绘画风格、医疗卫生组织,对内建立农业、商业、手工业的税赋制度,使用了自己的货币(太平天国钱币的质量远好于清朝的货币,直到天京失守后,湘军的老家湖南还有这种货币在流通),对外建立了海关关税制度,太平军攻占过的地区,及遥奉太平天国的起义政权,几乎遍及内地十八行省,影响力远及欧美、日本,在其主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几年间,将对英国的商业出口额推上了历史新高。。。。。。对后世,不管在精神还是实质上,太平天国都实现了汉民族的一次振兴,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大批辛亥革命党人都曾在很多场合表示过深受太平天国的影响、以太平天国后继者自居的思想,可以说太平天国起义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首先是民族革命,其次才是民主革命)。。。。。。。凡此种种,亦均非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可及。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这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 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简要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资政新篇》没有成功实施的原因应该不是那些什么不符合中国当时国情之类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应该主要是因为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曾国藩等汉奸军军事包围压力过大,使得太平天国忙于军事,无法腾出时间具体实施,建立近代化的文明国家。

曾国藩忘记了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华夷之辨”,和君与民两者关系哪个是第一位的关系。

传统的儒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非君主一人之天下。所以武王伐纣是“吊民伐罪”,是正义的。

“民贵君轻”。

而统治阶级出于奴化人民的目的,他们要宣扬的“儒学”是天下乃君主家的私产。皇帝是乃是“君父”。这是颠倒了君主和人民的关系,天下应该是人民的天下,人民是国家的业主,朝廷只是个物业公司,皇帝是人民的“大管家”。当物业公司把社区当成自己的私产的时候,被判人民的时候,业主自然有权换掉物业公司,取回自己的社区。

曾国藩奉行的那套“忠君爱国”的儒学实际是统治阶级灌输的那套“奴学”,农民起义的首领或许有些也想当欺骗人民的皇帝的私心,但是至少都看透了那套“奴学”,知道那是皇帝骗人的,从这点上看,曾国藩和洪秀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洪秀全清楚的意识的自己是汉族,自己的民族遭受着另一个民族的压迫统治,所以拜祭了明孝陵。意思是继承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民族独立的使命,后来孙中山也是如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拜祭了明孝陵。

曾国藩继续为压迫本民族的朝廷服务,维护背叛万民的朝廷。既不懂儒学也没有民族意识。就是一个汉奸。

④ 曾国藩和洪秀全是否与蒋,毛类似

毛泽东,洪秀全都是革命武装(农民武装)的领袖.而蒋介石和曾国藩都面临着怎样剿灭革命武装(农民武装)的政治问题,只不过毛泽东一直在洪秀全身上找他失败的原因,而蒋介石则在曾国藩身上找他战胜太平军的原因.毛泽东觉得太平军的内部政治斗争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他一直强调内部团结的重要性.而蒋介石认为曾国藩的胜利是因为曾家军对太平军不断军事打击能力.所以当蒋介石面临内忧外患时,就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⑤ 曾国藩凭什么打赢洪秀全,一成一败说明了什么,谁更先进

曾国藩打败洪秀全除了历史的一种大势所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

1、太平天国的内讧

洪秀全从金田出发,经永安定制后,全军在东王杨秀清英明指挥下,一路狂飙突进,横扫清军如卷席,定都南京,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天国诸王由开始时的同舟共济到同床异梦,东王利用替天父代言的权利,替天父之口替自己谋私利,逼封万岁。洪秀全除了夜夜新郎,还开始收拾杨秀清,老洪外战外行,内战内行,韦昌辉抓住机遇报复杨秀清,并想取而代之。

2、太平天国的政策未能有效地调动百姓参加反清运动的热情

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太平天国的太多红利,天王夜夜新郎,百姓夫妻不能同房;圣库各大王可任意挥霍,洪仁轩的巜资政新编》,乌托邦式的土地政策,如镜中花,水中月,令人神往却难以成为现实,相当于画只烧饼给百姓吃吃!百姓不感冒啊!

3、洪秀全后期滥封二千多王,使天国纪律涣散,战斗力急剧下降

洪秀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韦杨之乱,达开出走,使天王对部下不再信任,为防止陈玉成、李秀成坐大,陆续封了二千余王,几乎各不统属,还为私利互相掣肘,极大地影响了军令、政令的统一。甚至在后期引发内斗,叛乱。

4、洪秀全的教义是要消灭儒家文化,曾国藩扛起恢复儒家文化的大旗,吸引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入伍。曾国藩大旗一扛,就站在政治制高点上,知识分子云集在他周围。因为一旦孔家老店被打倒,就绝了天下读书人的望。

5、曾国藩统三军如一人,湘军、淮军均是乡党,整体较为团结。

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湘军、淮军均是团练起家,上下级均有乡土观念,或为邻里,或为师徒,或为主仆,容易抱团取暖,淮军领袖李鸿章原是曾国藩幕僚,他的淮军也是曾国藩派几千湘军铺底,围攻并攻陷的天京湘军前线主帅曾国荃是国藩九弟,湘军淅江前线总指挥左宗棠是国藩的宾客幕僚。

6、左宗棠、曾国荃、李鸿章等部下风格迥异,尽显名将风采。

左宗棠举人出身,后被慈禧赐同进士出身,曾国藩还赠对联打趣他赐同进士出身 给如夫人洗脚。但左宗棠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酷爱军事,堪称活地图,从出道以来无往而不胜,几乎扫平了浙江全境。

曾国荃骠悍凌厉,在长期战争中形成了挖堑壕围堵太平军,重磅炸弹敲开城门的战术,率吉字营区区两三万人破安庆,陷天京,屡建奇功……

(5)曾国藩与洪秀全军事理论比较扩展阅读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晚清时期最为激烈的社会矛盾,命运让洪秀全和曾国藩两人站着矛盾的对立面。十几年的激烈对抗,最终是曾国藩领导湘军取得了胜利。可以说,产生这种结果最为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双方领导者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

管理有方,奖罚分明

曾国藩是在1853年1月太平军北上出广西、入两湖时,得到皇帝诏书,要他在湖南办团练的。湘军士兵山统兵官在家乡亲自招募,私人关系极强,一个营的士兵都是同乡、朋友甚至亲戚,入伍前要登记亲属,违反军规一律连坐。

考虑到大部分士兵都是贫苦农民,曾国藩把薪铜提高到绿营兵的近3倍,俘杀敌军、缴获物资还有额外奖励。曾国藩始终认为自己是文人,而不是军人,所以在他看来,“剿匪”除了需要铁军外,更重要的是打赢“道德价值之争”,不战而屈人之兵。

洪秀全的猜忌心重,这使得他更加用人唯亲。

翼王出走之后,太平天国的权位排名是这样的,天王洪秀全之下:第一是幼西王萧友和(西王萧朝贵之子,洪秀全外甥),第二是洪秀全长兄洪仁发、次兄洪仁达,

第三是族弟洪仁玕,第四是驸马钟万信、黄栋梁、黄文胜,第五是陈玉成,第六是李秀成。陈玉成牺牲后,在天朝领导核心中只有李秀成一人是非亲之人。

洪秀全“未肯信外臣,专信同姓之王”,逼走石达开,打压李秀成,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使得太平军人心涣散,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太平天国最后几年,屡有太平军将领叛变的现象出现。个中原因,除了叛变者的主观因素外,洪秀全“信人不实”也是使得将士离心的重要因素。

曾国藩治军严格

曾国藩的军队管理方式比较全面,引用儒家文化治军,努力提倡忠君卫道等理论,其认为兵在于精而不在多,提出:“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在他的观念理论之下,清朝军队一直深受熏陶。

另外曾国藩还是一个非常注重理学的大臣,他的理学知识造诣很高,深受仕林文人的尊重。曾国藩曾告诫学子,称应以义理之学为先,以立志为本。

湘军最终能战胜太平军绝非偶然:它的将领更自律、组织更严密、意识形态色彩更强,还顺便把边缘知识分子纳入体制内,给了他们通过暴力机器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一手哲学一手军队,兼圣贤与将领于一身的曾国藩,则开启了近代中国一种全新的领导模式。

⑥ 曾国藩厉害些还是洪秀全厉害些

如果拿曾国藩和洪秀全来比较的话那是没疑问的,曾国藩强多了。如果和下面太平军的将领比较的话那还说不准,比如说石达开或者李秀成等等。

⑦ 比较洪秀全和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洪秀全还是小农思想,利用当时农民没有知识、没有饭吃,来组织反版抗反动的政府权,借用拜上帝教这个四不像的宗教反对儒学,反对“清妖”。在定都天京之后,权力基本已经完全交给东王杨秀清,后期都交给李秀成、陈玉成了,自己完全不理朝政声色犬马。到最后,他谁都不肯相信,任人唯亲,导致太平天国的实力越发虚弱,领地渐失。老实说他只是识得时势,善于利用农民的来造反,他没有什么政治思想。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很丰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忠君,曾国藩后来势力遍布总共18个省中的13个,有很多人劝说他反清,但是他没有同意;第二点就是曾国藩十分推崇孔儒文化,他在军中也十分推崇儒学,让士兵习读,最后他的士兵都很忠诚勇敢,这与他的军中文化有很大关系;其次是曾国藩知人善用,有很多人才都是在他手下提拔起来;最后,曾国藩很有眼光,使中国较早的一批认识到西方文化有优势的一批人,他上书朝廷每年派30学童留学,这批人最后对中国的新式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曾国藩的政治思想很丰富,几句话是说不完的,希望有时间找找他的资料多读读,不知我的回答对你是否有帮助

⑧ 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博弈,给中国带来的是什么

经济学上有一个词叫“零和博弈”,选择零和博弈也就意味着一方之所得,必是一方之所失,双方都竭尽全力去“损人利己”,最终的结局就是一方全部吃掉另一方,要说,晚清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崛起,与湘军曾国藩整整纠缠了13年之久的漫长岁月,最终干净彻底地剿灭了太平天国。这是最为典型的零和博弈,成就要曾国藩英名,而把洪秀全及其追随他的众多人斩草除根。

博弈之始:洪、曾两人成长轨迹,目标一致,殊途迥异

1814年,我们这边称嘉庆十九年,在广东的一个农村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洪秀全;而在3年前的嘉庆十七年,也在湖南的农村里也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日后名叫曾国藩。而在他们哥俩先后出生的中间那一年,中国大地上爆发自汉唐、宋明从没有发生过的事,一场天理教起义,一些教徒在太监里应外合下冲进皇宫,想把这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嘉庆杀死,直接夺取皇位,达成改朝换代的目的。然而没有成功,全部被杀,这一年,满清入关的第五位皇帝嘉庆颁布“罪已诏。但往后的30年,刚刚出生的这两个男孩又粉墨登场,在古老的华夏大地导演一幕血与火的人间惨剧,以至改变中国及世界近代历史,从此敲响了大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这些年,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统治的中国大地民生凋敝,吏治腐败,军事衰窳,西夷入侵,满目创痍,洪曾二人所走过的体制一模一样,两人从小生活在中国南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门前几只鸡,家里养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遵循千百年来传统的耕读传家,学优则仕。两个人起初目的都很明确,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振兴国家,民族兴旺。于是从小开始入学,奔赴功名而来,曾国藩读书找到诀窍,一直是学霸,23岁中秀才,24中举人,28岁中进士,朝考获一等二名,入翰林继续深造,在随后的日子里,平步青云,及至42岁之前,十年七次升官,成为清王朝二品大员,也是无数读书人蒙昧以求的理想化身,他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成就了事业。

然而,洪秀全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谓是时运不佳,命运多蹇,也想通过考试这种最保险的方式来获得人生的升华,可是成绩欠佳,以至年年考试年年落榜,年年希望年年失望,四次应试不第,一生未获功名,失落街头巷尾,听些歪理邪说,终于灵机一闪,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他要通过另一途径来达成跟读书升官一显赫的地位,教导同乡好友,一起加立拜上帝教,在家乡发展壮大,终于在1851年这个冬天,酿成了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打响反清第一枪。

博弈之中:洪、曾两人的文斗檄文,相互遣责,针锋相对

洪秀全起义后,在曾国藩老家湖南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强烈谴责满人“霸占中国,极恶穷凶”,迫令汉人剃发留辫、变更衣冠,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经济上进行残酷掠夺,“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凡有起义与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是欲绝我中国英雄之谋也”,可谓义正词严!其奋斗目标“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表明,太平天国与其说是农民革命,不如说是民族革命;与其说是旧式农民战争,不如说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社会革命!

曾国藩对洪秀全也发表《讨粤匪檄》:说基督教来对抗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举措深恶痛绝,“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等等,破除神佛偶像及孔子牌位,扫荡封建统治秩序,称其“所过之处,以攫得衣物散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对“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宣称的“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并立志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博弈之后:洪、曾两人归途不一,世人评说,自有功道

后来的战争,其实就是他们二个人的博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披荆斩棘,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战绿营八旗,连战连捷,清朝绿营军战斗力不强,被打得抱着鼠窜,滚滚的洪流打到武昌,占领金陵,直副北京。眼看要动员全部力量,一举推翻满清统治的时候。

曾国藩只用“结硬寨、打呆仗”六个字,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把进攻转变成了防守。洪想速战速决,他却打持久战,靠耐心,然后断敌粮道、断敌补给,等着城里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随后与湘军大战胜负参半,最后步步后退,最终导致南京被围,彻底败亡。

自古成王败寇,洪秀全曾国藩二人的零和博弈,虽然道路不同,归宿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达到个人功成名就,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他们是成功了,可是残酷的战争,使我们这个古老的中国,遭受了多大的磨难,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战场上,多少无辜的冤魂随风而去,即使在过去100多年的今天,听到这些残酷战争场面的人都胆战心惊,心有余悸。但愿这么零和博弈的游戏再不会在华夏大地重演!

⑨ 曾国藩为什么能打败洪秀全

而曾国藩则更懂得中国社会,相信传统的力量和个人努力的重要。他用整体的文化品位和个人的人格力量,赢得了世人特别是文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政治斗争已成历史,而历史的选择则多少带有某种悲壮的色彩。但他们的文化选择则永远可以成为历史的借鉴。 一、曾国藩注重理学经世之术,成为儒生地主政治势力的代表。 曾国藩长期注重研习理学,开展以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交往,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讲理学的士大夫群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际,他们聚集于湘军大营,形成了晚清文化史上重要的湘军文化集团,使湘军在对内、对外的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最终在他的周围聚集起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使他能够集中力量对付太平天国,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二、曾国藩注意以捍卫名教为号召,迎合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信仰。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都有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对太平天国毁坏传统、扫除名教、摒弃孔学运动早已心存疑虑。曾国藩审时度势,用捍卫名教、承继国学传统的旗帜,沟通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心灵,唤起他们共同的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是极富号召力的。这不仅赢得了道义的力量,而且赢得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心。 三、曾国藩注重网罗人才,形成了卓有见识的文化集团。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十分注意网罗和培植各类人才,特别是文化人才。到过太平天国的容闳在描绘湘军大营人才盛况时说:“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中者不下两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百人左右。幕府外更有候补之官员,怀才之士子,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乎举全国人才之精华,汇集于此。”溢美之词尽在其中,与他当年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截然不同。在湘军中,不仅曾氏重视人才,胡林翼、左宗棠等也极重视发现和搜求人才。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晚清文化界出类拔萃的人才,或为宿学名流,或为西学新人。他们虽无显达的名位,却是当时知识分子中最富信仰的部分,往往以一介寒儒历兵戈而成悍将,最终,大都成为湘军的军政骨干,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相比之下,洪秀全则显得十分可怜,几乎没有什么有作为的文化人进入他的帐下,就连李秀成也认为太平军的劣势在于“官兵多读书人,而太平军中无读书入”。 四、曾国藩注重个人人文品格的养成,使他具备了负重前行的意志和能力。 曾国藩既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又十分注重个人道德品行的修炼;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者和实践者,又深受湖湘文化的熏染,形成了他独特的个性品格。他在家书中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咬牙立志之诀。”曾国藩每次战败都遭人唾骂,“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同时他还强调要善“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而冷为要;则以耐闻为要”。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坚韧的心理素质,使得曾国藩具备了百折不挠、强毅奋发的品格。另一方面,曾国藩又继承了宋明儒家“慎独”的修身传统,养成了勤勉、谦谨的性格。曾国藩的一生正是遵照这些信条努力的,并达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居安思危、处变不惊的境界。他正是以这种品格赢得了世人的称誉,也赢得了“事业”的成功。倦理朝政、耽于奢糜、醉心宗教迷信的洪秀全,在个人修养上,不仅文化底蕴不足,品行炼砺也不够。要在个人品格上战胜曾国藩,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的努力也有差距。(摘自《社会科学战线》 王恩重 文)

阅读全文

与曾国藩与洪秀全军事理论比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