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和俄罗斯军火出口的特点.
美国也抄会出售的。只不袭过他只是想他得力而又信任万分的盟友作为出售对象。比如说日本的F15生产线,以色列F16生产线。但是有一点,美国不是像苏(俄)那样为了出口换汇而大量出口军火,其根本还是要维护本国利益,防止他国超越自己,以便自身成为世界警察,所以像导弹这种高端武器技术一般不会出口他国。或许有,也是秘密进行的。毕竟美苏(俄)的出口武器目的不同,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AK47和RPG火箭在全球泛滥你就知道啦!!!
❷ 谈谈世界军火贸易
最近,据一家权威的国际研究机构统计,2000年全球公开的军火贸易总额比上一年增长8%,是连续第三年增长,达到了创纪录的369亿美元。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透露,目前全世界秘密的军火交易额,可能已达到100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着实令国际社会震惊。
与前些年比较,近几年的世界军火交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种类繁多。从小型火器到重型火器,从陆地、海上兵器到空中兵器,从普通兵器到高技术兵器,从硬杀伤装备到软杀伤装备,应有尽有。还有少数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令人生畏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千方百计地从秘密军火商手中购买各种原料和武器部件,前不久俄罗斯军方已公开承认,俄罗斯丢失的核弹头已达十几个之多。据观察家分析,这些核弹头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秘密交易的物流之中,同时不排除有的核弹头已被个别国家或组织所获得。第二,性能先进。过去有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武器输出国恪守“只卖本国过时、淘汰武器”的原则,因而世界军火市场都是些二三流的武器装备,甚至到了六七十年代,早遭淘汰的二战中的一些重火器,仍然能找到买家。现在不同了。发达国家军队列装的主战兵器,包括最先进的战机、战船、坦克、防空导弹等等,都可以在公开的军火交易中买到(被主要的武器输出国列入禁购名单的国家除外)。有的武器输出国为了赚取更多的硬通货以尽快重整自己的军备,甚至将自己军队尚未正式装备的一些主战武器卖给了心急火燎的买主。有军事专家指出,高技术武器装备已成为目前军火交易的主体,“市场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市场需要什么,就研制生产什么,就供应什么’,已成为原则”。第三,武器输出国竞争激烈。随着武器输出国的增加,也随着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武器研制、生产周期的缩短,导致了世界军火交易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得先机之利,武器输出国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买主。比如交易形式日趋灵活,常用的有:易货贸易,联合生产,改进旧装备,设立培训中心,转让武器生产技术,补偿贸易,提供政府信贷担保等等。有的贸易还使用赊账或先试用后付款的形式。竞争的核心是打价格战。为了抢占国际军火市场的份额,俄罗斯大力推销物美价廉的先进军火。美国M1系列坦克,单价为300万美元;俄罗斯相同档次的T—72坦克,单价仅180万美元。而比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命中率更高的俄罗斯C—300防空导弹系统,单套售价仅是“爱国者”的一半。不过,由于美国军火工业力量雄厚,军火种类齐全,性能稳定,因此美国一直占据着世界军火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最近10年,美国军火交易额占全球40%的份额;2000年为186亿美元,突破了全球50%的份额。第四,发展中国家成为买家主体。2000年,发展中国家总共购买了254亿美元的军火,占全球年交易额的68.8%。其中的九成军火是购自美国、俄罗斯和法国。这些发展中国家,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世界最大的军火购入市场在亚洲。据统计,世界上最大的10个武器进口国(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10年间,亚洲地区共进口了1500亿美元的军火,占同期全球军火贸易总额的65%。中东又是亚洲也是全球最大的军火购入市场。10年中,该地区共购进总额达700多亿美元的军火,占同期世界军火贸易总额的30%左右,占同期亚洲军火购入总额的近47%。
❸ 中国武器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加快,参加国日益增多,有效性增强,在国际事务和各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已成为国际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热点。它不仅是大国之间调整关系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影响各国主权、安全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既有合作和妥协,又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发展走向。
一、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竭力推动下,国际军控与裁军务实性增强,进程加快,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成为推动世界形势持续缓和的重要因素。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在军控与裁军问题上大搞“方案战”、“宣传战”,实际进展甚微。冷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迫使其他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减弱与其竞争的能力,保持西方国家的军事优势,竭力推动军控与裁军进程。特别是美国希望以此冻结对其他核国家的核优势,防止所谓的“危险国家”发展或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确保其世界核霸主和第一军事强国地位。俄罗斯尽管在军事力量特别是在核武器方面与美有差距,但为避免进一步扩大与美的差距,防止独联体国家的核扩散,也积极支持美等西方国家的军控与裁军主张。而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在自己无望发展和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下,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对加强国际和地区不扩散机制、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面禁止核试验等持支持和肯定态度。正是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竭力推动,以及其他国家的积极支持,致使军控与裁军参加国日益普遍,且越来越务实,进程加快。美俄双边核裁军已有实质性进展,达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两个核大国的战略导弹已开始削减。双方同意,在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生效后,立即就“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开始谈判,在2007年12月31日前将各自的战略核弹头削减到2000—2500枚。在国际多边裁军领域,《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95年无限期延长:1996年9月,
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于1997 年4 月生效;
1997年12月,121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禁止使用、储存、
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在常规裁军方面,欧洲多数国家按照《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已基本完成削减任务。1997年7
月,北约和原华约30个成员国就修改1990年签署的欧洲常规裁军条约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同意进一步大幅度削减欧洲常规武器数量。在其他领域,军控与裁军也不同程度取得进展。国际军控和裁军取得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平的大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成为推动世界形势持续缓和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际军控与裁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和复杂,如美俄仍保持庞大的核武器库;某些核大国至今仍不愿作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核、生、化武器及先进导弹扩散的形势还比较复杂等。可以预料,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极力推动下,各国出于维护国际安全、减少和消除战争危险等共同利益的考虑,将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使之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并向深入务实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体制将越来越健全,范围将越来越明确,条款将越来越具体,核查机制将越来越完备等。但裁军下一步究竟如何走,国际社会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广大无核国家最关心核裁军问题,要求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而西方大国对进一步核裁军并不积极,他们注意力放在确保核优势和防止核扩散方面,以及防止常规武器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所谓“过度积累”上。可以预料,围绕美俄核裁军、反扩散、欧洲常规裁军、军备透明度等问题,军控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将十分复杂。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继续在军控与裁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利用这一主导地位把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先进导弹的扩散作为军控政策的重点,将主要矛头指向第三世界国家,“强制军控”的势头继续发展。
东西方对抗消失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握了军控与裁军的主导权。这种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取得了对俄和其它国家明显的军事优势。二是西方国家在军控与裁军问题上存在很多共同利益,往往采取一致或大体协调的行动;俄罗斯由于国内困难和国际上的处境,对西方的裁军主张大多采取迎合和迁就的态度;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没能形成合力,且力量处于明显劣势,很难与西方国家抗衡。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军控维持己方军事优势、限制和打击中小国家的企图越来越明显。它们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先进导弹的扩散视为对其安全的最大威胁,将反扩散作为军控的重点。它们极力促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和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千方百计试图启动《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谈判,加强和扩大导弹及其技术控制机制,同时对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出口进行控制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武器及武器技术扩散方面,美等西方国家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自己向外大量倾销先进常规武器装备,加剧一些地区的军备竞赛和紧张局势,同时向国外部署核武器,实际上是搞核扩散,对个别亲西方国家则采取缄默和姑息的态度;另一方面,不仅利用国际不扩散机制和有关法规对一些国家进行防范,而且推行“强制军控”,试图以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外交干预、军事威慑甚至军事打击等手段,胁迫那些可能“危及”西方国家利益的国家放弃发展或获得核、化、生武器和先进导弹及其技术的意图,将广大第三世界作为防范对象和打击重点,严重损害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当的安全利益。在不扩散问题上,虽然美推行双重标准受到第三世界的抵制,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北强南弱的态势仍难以改观,南北矛盾及相关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趋复杂。
三、西方国家将大力推行它们的“合作安全”模式,要求发展中国家实行更多的军备透明,以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情况,维护西方的军事优势。
冷战时期,国际军控与裁军实际上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避免迎头相撞而加强双方军事力量平衡、防止核战争的一种做法。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推行“合作安全”模式,试图通过磋商对话、增加军事透明度、增进信任、建立地区安全机制等措施来改善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追求所谓的“安全稳定”。西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把“合作安全”的重点放在建立透明度措施(如发表国防白皮书,实行军贸登记制度,事先通报军事演习等)和限制性措施(如建立非军事区、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限制武器用裂变材料的生产等)上,企图以此损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利益。
应该说,军备透明是相对而言的。在当前的国际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意并做到对军备或与之相关事项的绝对透明。而从军备透明的影响看,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某些地区范围内适当的军备透明有可能增进相互信任,但另一方面,它又有增强军事强国威慑作用,暴露军事弱国弱点,从而不利于弱国安全的一面。由于各国实力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不同,同样程度的军备透明给各国带来的影响则各不相同。如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事优势,它基本上不担心其本土受到任何外来的直接军事威胁。因此,对于它来说,多一点军备透明,多公布一些他们的军备情况,不仅不会损害其安全利益,而且可借此向别国炫耀武力,进行军事威慑,甚至促进其军火出口。而对军力较弱或安全环境比较复杂的国家来说,过多地实行军备透明则危害其国家安全。
在西方国家的积极推动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已建立了常规武器转让登记制度,包括我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已按规定对作战飞机、军舰、坦克、火炮、装甲运兵车、导弹、直升机等七大类武器系统的转让情况进行了登记。此后,西方国家又提出扩大登记范围,主张将“军备透明度”扩展到“各国军备采购透明”和“各国军事财产透明”,试图就此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其目的是要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情况,维护西方对高技术武器的垄断地位,确保西方的军事优势。
四、核查日益成为军控的关键问题,少数大国试图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滥用核查权利,发展中国家反对强权政治的斗争将十分艰巨。
随着有关国际公约的签署,也相应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核查机制。为了确保有关国际条约的忠实遵守,符合条约规定的核查是必要的,这也是条约落实的关键所在。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实施,
将使120国的25000个设施置于国际监督之下。
该公约在核查方面规定:所有缔约国的几乎全部民用化工企业都将向公约机构开放,就其活动提供年度数据报告,一些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无关的军事或保密设施也得接受“有节制”的国际核查等。当某一国家怀疑另一国生产化学武器时,可以向公约组织提出请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被质疑国家发动突然性的核查,被核查国不能拒绝。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也有核查方面的规定,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现场视察。除条约设立的国际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应作为提出现场视察要求的依据外,没有对使用国家技术手段启动现场核查作出必要的限制。
就核查而言,它要求具备非常强的情报收集能力,否则,就不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更谈不上进行核查了。目前只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具备这些条件,发展中国家则缺乏先进手段而常常处于被核查地位,因而不能排除某些大国利用核查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军控与裁军作为一种手段,用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军备发展,维护西方利益。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可能以核查为名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甚至干涉别国内政。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反对强权政治的斗争将十分艰巨。
五、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大,虽对大国利益形成一定挑战,但难以左右大局。
在国际裁军舞台上,历来是大国唱主角。然而,近几年来,一些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开始更加积极地介入国际裁军活动,其影响和作用正在增大。就非政府组织来说,它们主要是动员公众舆论,研究军控与裁军问题,并对裁军谈判施加影响。它们通过主持召开各种会议、印制和散发大量宣传资料、组织各种抗议活动以及以观察员身份列席有关会议等,对一些西方国家的裁军政策以及国际军控与裁军谈判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西方国家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和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往往迎合非政府组织和一些中小国家的军控要求,并从其利益出发制订政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无限期延长和联合国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是与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国际禁雷问题上,它们出于人道主义方面的考虑,强烈呼吁禁止、限制使用地雷,以减少对平民的伤害和帮助战乱国家重建。1996年5月,
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地雷议定书审议会议期间,300
多个非政府组织和团体联合组成了“国际禁止地雷运动”,对会议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修约大会通过了新的“地雷议定书”,对杀伤人员地雷的设计、制造规定了可探性、自毁和自失能标准,并限制和禁止不符合标准的地雷的转让和使用。多数非政府组织对该议定书并不满意,继续要求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1996年10月,70多个“激进派”国家的代表在渥太华召开禁雷大会,主张缔结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的公约,开始了“渥太华进程”。1997年12月,121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禁止使用、
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根据这一公约,签约国将在10年内全面禁止生产、储存和运输杀伤人员地雷,并清除部署的此类地雷。可以说,这是裁军史上首次在没有主要军事大国参与的情况下达成的军控条约,中小国家和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此前,美曾试图挤进“渥太华进程”,并以朝鲜半岛的军事需要为借口,要求给自己开“特例”,但受到顽强抵制。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虽派观察员与会,但出于自身安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都没有在公约上签字。美国也没有签约。中国一贯支持减少雷患的人道主义关切和国际努力,赞成限制地雷的合作,以最终实现全面禁雷的目标。但解决地雷问题总的原则应平衡考虑人道主义关切和主权国家正当的防卫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处理。在找到杀伤人员地雷的替代办法并形成防御能力之前,中国需要保留在本国国土上使用杀伤人员地雷的权利。
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在国际军控与裁军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军控与裁军的发展进程。但非政府组织和中小国家的力量和影响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大国的军控政策和行为形成有力制约,也不可能左右国际军控与裁军的进程。
六、军备控制与军备发展并重,大国争夺高技术优势的新一轮军备竞争日趋激烈。
美俄等国家通过各种军控与裁军协议和条约,一方面防止无限制的军备竞赛失控,给自己的经济带来过重负担,另一方面达到限制削弱对方(他国)、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目的。如果说军备控制是大国限制、削弱别人,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直接手段,那军备发展则是保持军事优势甚至谋求新的军事优势的直接手段。美俄在削减其战略核武器的同时,仍不断加快战略核武器的现代化进程。美国虽于1995年宣布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但同时决定实施“库存管理计划”,采取包括计算机模拟核试验在内的各种手段,确保其核武器的安全可靠性。尽管达成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美、俄等拥有先进技术的核大国在不需要进行核武器试验爆炸的情况下,可利用其经过上千、上百次核试验所掌握的技术,继续提高核武器的质量,为其坚持奉行的核威慑战略服务。针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后的新形势,美制定了未来十年的核武器发展计划。为保持美核武库的可靠性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的能力,美利用其先进的军事技术,以略低于禁核试规定的当量进行了数次核爆炸试验,进行激光反卫星试验,把军备扩展到外层空间。美国在强化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同时,还加紧研制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与北约盟国、日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东盟等国加紧磋商共同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新的军事优势,为其企图主宰全球事务服务。美此举实际上突破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将对核大国进一步削减核武器构成障碍,加剧美俄在高科技军备发展领域的竞争,也可能妨碍有关国家参加全球军控与裁军进程,导致先进的导弹和相关技术的扩散,对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俄罗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投入巨资研制先进武器系统。美俄两国就反导问题达成的协议,也为双方发展高速战区反导系统留下了“余地”。
从全球范围来说,主要国家都加快了高技术建军的步伐,突出体现在:发展新的军事理论,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加大编制体制调整的力度,谋求建立精干有效的高技术武装力量;保持装备费在国防费中的较高比例,大力发展军事高新技术和现代化武器装备等。可以说,新一轮争夺高技术优势的军备竞争将日趋激烈。
❹ 西方国家对中国限制技术出口的条约叫什么
武器禁运令是对于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稀有资源等上万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货物和技术进行禁止出口的命令。
二战结束后,随着东西方阵营的形成,冷战开始。为了限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美国于1949年11月组建了所谓“出口控制统筹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又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
有17个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腊、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亚。有大约30个国家,还包括一些民族主义国家,被“巴统”列为禁运对象。
拟定禁运清单由各国执行是“巴统”禁运的主要手段。巴统的清单有三类,即国际原子能清单、国际军品清单和工业清单,所涉范围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上万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货物和技术。
根据“巴统”规定,成员国准备向受限制的国家出口受控货物和技术时,必须向“巴统”提出申请,并且只有在“巴统”所有成员国政府一致同意后,该出口国政府才能签发本国的出口许可证。
欧盟国家在巴统框架下的对华武器禁运,1950年7月,“巴统”的贸易管制范围扩大到中国。欧盟自己并没有专门的对华武器禁运政策,其对华武器禁运一直是在“巴统” 的框架内进行的,而且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密切相关。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美国放宽了对华出口控制政策,“巴统”也改变了中国的出口许可地位,欧盟国家也随之跟进。
从1981年起,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始向中国出口较为先进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开始与法国等欧盟国家建立起军售关系。1989年下半年,“巴统”决定取消本已放宽的对华出口控制,欧盟国家也随之对华实施军事制裁,实行武器禁售。
对华武器禁运历史
虽然1950年7月,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贸易管制范围扩大到中国,但是西方国家并没有专门对华武器禁运政策,其对华武器出口一直在巴黎统筹委员会框框架内进行,究其与原始美国对华政策密切相关的。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巴黎统筹委员会禁进一步放松对华出口政策,甚至提升了中国出口地位,从1981年,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考虑向中国提供先进技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售关系,美国向中国出口了代表性武器装备“黑鹰”直升机。
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破裂。1989年,因为天安门政治事件。巴黎统筹委员会取消了已放松的对华出口控制,并且实施军事制裁,实行武器禁售。
西方各国态度
自从武器禁运令实施后,欧洲各国一直试图解禁对华武器禁运令,但历次美国都表示了强烈反对。
不久前奥巴马就C-130运输机限制问题而写给参众两院议长的信件。奥巴马在信中表示,决定取消对中国出口用于清除海上漏油的C-130运输机的相关限制。这一不寻常举动让欧洲众防务公司行动起来。
意大利首先表明:既然美国要向中国出口C-130运输机,那么意大利将向中国出口C-27J运输机。法国国务部对外发表新闻表示,将向巴黎统筹委员会申请解除对华武器禁令。
美国对华C-130运输机解禁报道,奥巴马总统上周六要求解除向中国出售运输机的限制,这意味着美国可能准备解除长达21年的对华武器禁运令。
❺ 韩军的潜艇都能向印尼军方出口,为何韩军的潜艇技术这么厉害
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韩国重点发展国内的武器技术,韩国国内的武器国产率已经接近80%了,尤其在潜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此之外,韩国国内还着力在推广营销上,韩国总理曾多次赴海外推销自家的武器,包括韩国国内的明日明星参军了,也承担起推销的工作。
其实韩国人在国产武器出口方面的进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是,由于韩国发展国产武器的时间实在太短了,韩国的一些军工产品,在性能上,就表现得不是太稳当和优秀了。例如韩国的国产武器K9,出口到了土耳其之后,竟然屡屡被爆出故障,一度导致土耳其方面,大怒威胁着要重新更换武器。。
❻ 有人说俄罗斯武器出口始终保持世界前列这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俄罗斯正在积极扩大武器出口。2012年出口额达到了152亿美元,相当于10年前的近3倍。不过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今后能否维持过去的增速还很难预料。
尽管2011年武器在俄罗斯外贸出口中所占比例仅为3%,但普京还是对此寄予厚望。这不仅是为了扶持军队和军需产业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搞活国内经济。
在中东,由于2011年卡扎菲政府倒台,俄罗斯失去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俄罗斯国内也有人对军工产业的扩大表示担忧,认为应将军事技术用于民用领域。
❼ 请问各国出售的战斗机出口型号是不是都在技术上面有所保留
分情况。美苏来一般是会的自。第一个原因不必说,第二是购买国的要求和美国空军的要求不一样。各国都会提出自己的要求,主要还是为了便宜。美国出口主要是在配置上,差别不大。苏联出口就是降低设备档次,差别比较大,为的是怕机密外泄。
法国不会,因为他的技术不是最先进的,也没什么可泄露的。中国是出口的比国内的好。否则就没人要了。欧洲也不会,道理一样。
俄印的飞机上有敌我识别器,更改代码就可以。雷达锁定后,目标如果是自己的,就会发回应答信号。
中国飞行员驾机飞回来的,事先都去俄罗斯培训过。你说得突然袭击的概率跟中大奖车差不多。
❽ 美国为何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A 美国为何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安倍上台以来,极力纵容右倾势力,积极为军国主义招魂、翻案。在思想、舆论、意识形态领域,已经蹅进了军国主义门槛。近来又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这将使研发进攻性武器的能力大幅提升。一旦未来需要,日本可以迅速装备进攻性武器,如虎添翼。将危害亚洲,危机世界。但对于日本政府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一事,美国国务院却表示欢迎。为何美国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
美国认定这个世界有能力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唯中国而已,美国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其中心目标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保持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可靠的、死心塌地的、确有能力的盟友,唯独是日本。抓住了日本,就抓住了主要依靠力量。所以尽管美国厌恶安倍政权,但因为需要,实在看不过的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眼。两可之间、不管对别国、对世界是否有害,只要对己有利,就表示支持。这就是美国的政治正确!
日本在二战时期,科技、军工技术就比较先进。战败后没有对外的军事任务,可以闭门研究高科技。所以,日本目前的国防产业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先进战斗机、宙斯盾驱逐舰、潜艇、军事卫星等日本都能国产。以生产潜艇、战车、导弹的三菱重工和生产战机的富士重工以及生产舰艇的川崎重工为代表的12家军工企业,占据日本军火市场95%以上。日本军火制造商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研发,可以超过美欧对手。目前日本在很多技术领域已超越了美国。美国认为有合作、利用的价值。
保持日本相当程度的军力,以满足用来遏制中国、对付中国的需要。这是美国的如意算盘,美国可不用付出代价而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支持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扩大对日本的技术输出和技术转移,不但给未来亚洲的安全环境带来严重的不稳定。也将会给美国武器出口造成严重的挑战与竞争。可能会使日本不依赖美国就能成为“军事强国”。更可能重复前车之辙,不听美国的话,或者回过头来对付美国。也不排除会报广岛原子弹之仇。美国是否应当三思而行?
有鉴于此,中国军方警告美方:不要姑息养奸!
❾ 中国主要出口哪些武器
主要是巴基斯坦,包括不少亚洲非洲拉丁美州国家。包括埃及,赞比亚,马来西亚,回斯里兰卡甚答至科威特这样的美国盟友。(还有很多国家)
出口的武器从突击步枪,手榴弹,火箭筒到导弹,坦克,战斗机,驱逐舰无所不有。比较有名的有:F7(歼7)战斗机,85IIAP主战坦克,95突击步枪,枭龙战斗机,F22P驱逐舰,155mm自行榴弹炮...其中k8教练机甚至占据了70%的国际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一副难辨真假的照片:哈马斯土制火箭弹上赫然印有"山东莱阳钢管厂",不知这个算不算...
这些都是公开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国防工业还是相当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