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抗战前日本军事实力

抗战前日本军事实力

发布时间:2021-03-06 10:11:50

1. 抗战期间中日军队实力对比如何

日本方面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不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及苏军在东北消灭的日军。);另一说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
国军方面
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军令部统计自七七事变以来陆军阵亡131万9958人、负伤176万1135人、失踪13万0126人,空军阵亡4321人、负伤347人。
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记载:中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4267人,其中伤29万0467人、亡16万0603人、被俘4万5989人、失踪8万7208人。
早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就开始扩充军备、整编部队。据统计,归中央管辖的兵工厂,库存有1000万发子弹、正在制造的有2000万发子弹、向国外订购的有3000万发,合计6000万发子弹,可供10个4团制的师一个月三分之二的用量,而各部队自身所存的弹药仅够一个半月。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兵工署统计,仅有子弹5亿发、长江北岸各地库存山野炮弹卜福式山炮弹12万枚、克式野战炮炮弹10万枚,合计21万枚,仅够20个师三个月的用量。
武器方面,国民政府虽然采购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武器,但在重武器方面十分匮乏。比如号称精锐的德械师,并没有清一色的德械装备。
抗战全面爆发前,装备少量德式武器的20个调整师,比如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全师步枪采用中正式步枪,机枪是自己仿造的捷克式、马克沁重机枪(仿造的叫“二十四式”)。团、营级采用的迫击炮则是仿造法国布朗德的81毫米迫击炮,也就是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其中有极个别团有哈衣哈75毫米步兵炮。
师直属炮兵第87师、第88师采用日造大正六年式75毫米山炮(41式),每个营12门,第36师采用38式野战炮和六年式山炮。战车防御炮只有第87师、第88师各分到1个连6门,第36师则没有。
有部分德械的野战部队只有教导总队,该部队第1、3、5团每个团有一个平射炮连(47毫米平射炮4/6门),一个步兵炮连(德制75毫米步兵炮4/6门),并有4门德制37毫米高射炮,直属炮兵营是德国克虏伯军火工业的子公司,瑞典卜福斯厂制造生产的卜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共计12门。
但这种装备与日军相较还是差距巨大,炮弹远远不如日军充足,同时极度缺乏重炮。据保存在台湾的一份军械司的火炮统计表记载,当时中央直属炮兵旅、团共有如下火炮:

其中克式山炮型号十分陈旧,最远射程只有4300米,远不如日军的41式山炮和94式山炮。38式75毫米野战炮是战前从日本军火商处购买而来,但此时的日军常设师团、3个单位制师团都使用改造38式野战炮,射程远远大于38式。
实力雄厚的日军
相比之下,日军每个师团都有一个野战炮兵联队,其中常设师团炮兵联队是36门75毫米野战炮和12门105毫米榴弹炮,特设师团是36门毫米野战炮/山炮,3单位师团是24门75毫米野战炮和12门105毫米榴弹炮。其中由中国驻屯军改编的第27师团,山炮兵第27联队第2大队管辖新式6/8门96式150毫米榴弹炮,并参加过华北作战、武汉会战等战役。
而日军在华的军直属炮兵(不含关东军)截止到1937年12月底,光野战重炮兵联队就有11个、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2个、独立攻城重炮兵大队2个。

中国军队算上炮兵第8团、第17团和其余地方部队的150毫米榴弹炮,加上炮兵第10团的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共计69门,数量上远远不如日军。而在炮弹数量方面,日军更是远远多于中国军队。
打个比方,中国炮兵第10团每门大炮只有不到200枚炮弹,打完就没有了,需要进口补充。而日军第10军登陆杭州作战时,直属的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48门150毫米榴弹炮就有2万枚炮弹。虽然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射程远,但火炮少,炮弹更少。加上日军还有射程15公里的105毫米加农炮和射程18公里的150毫米加农炮,又有绝对的制空权。
同时国军重炮少,十分宝贵,对日军炮击基本属于打游击,无法有效压制日军火力,就是把炮团拆开来,每个集团军、军都临时配属一个连或一个排对日军进行炮击,而且每进攻一轮就要换一个炮兵阵地,防止日军炮兵反击和航空兵轰炸。
而日军重炮种类多、数量多,而且炮弹充足,在观测器材、水平上都高于中国军队,更有绝对的空中优势。日军每次重点进攻一个地方,都会加强炮兵力量,例如淞沪会战大场镇战役、台儿庄战役、南昌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桂林保卫战等。
1938年,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几批军火援助(包括160门76.2毫米野战炮、80门115毫米榴弹炮),但随着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作战消耗,这批军火尤其是山野炮消耗惊人,炮弹更是所剩不多。
到了1939年,在炮兵力量的对抗上,中国军队已经处于绝对劣势。很多军、师已经没有山炮或者野战炮,都是清一色的82毫米迫击炮。而有山炮的军、师数量也不多,炮弹更是极度缺乏。
例如南昌会战,日军为了突破中国军队在修水沿线的第19集团军,特意加强了第101师团、第106师团的炮兵力量。

算上第101师团、第106师团自身的野战炮兵联队,日军进攻修水沿线的共有194门/198门75毫米口径以上大炮,并装备了整整10个基数的炮弹(山野炮每门火炮1个基数300枚、榴弹炮100枚、加农炮70枚)。
而防守修水沿岸的第19集团军共计13个步兵师10万多人,共有迫击炮227门、平射炮13门、75毫米山野炮21门。由此可见,日军拥有75毫米口径以上大炮194门,而国军只有21门,并且没有105毫米重炮,这足以反映中国军队与日军火力上的绝对差距。
到了1940年,中国军队7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越来越少,同时炮弹的存量已经见底。比如1941年的上高会战、1943年的鄂西会战。
按照中国台湾史政编译局编著的《抗日战史》(101卷)的记载,在这两场会战中,中国军队75毫米以上山野榴大炮的炮弹消耗加起来才1000来枚。这与日军每个师团两三天就能消耗千枚75毫米以上口径山野榴炮弹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了1945年4月的湘西会战,按理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已经收复滇西失地,打通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应该有大批美式装备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更何况参加湘西会战的几个军更是蒋介石嫡系军中的嫡系。
但由于之前美式山野榴炮运到国内的比较少,而且绝大部分都在反攻滇西的部队里,因此湘西会战的第4方面军只有为数不多的美械武器。

整个第4方面军只有第73军消耗了美式75毫米山榴炮,而炮弹数量相较之前的会战,确实有所上升。而号称抗战铁军的第74军仅消耗了苏76.2毫米山炮弹,数量上1个月仅仅打了1471枚,和日军比确实少之又少,但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已经很多了。另两支嫡系部队第18军、第100军几乎没有山野榴炮,可见到了1945年时,中国军队火力上仍处于劣势。
从1937年、1939年、1941年、1945年这几个时间段来看,国军火力上除了反攻滇西和驻印军反攻缅北外,其余战场上的军队从没有超越日军,一直属于绝对劣势。尤其到了1945年,第18军、第74军这样的国军王牌部队,火力上仍然十分薄弱。
参考http://cul.sohu.com/20150815/n418934037.shtml

2. 二战时期日本的国家实力有多强

日本的空军在二战早期非常抢眼,尤其是主力战机零战的机动性和飞行半径非常出色。但日本空军和其他列强比飞机略显得单薄,不仅数量少,而且发展缓慢。到中后期,零式战机几乎没有太大发展,而美苏英德空军飞速发展,和美国的P-51D、P-80,英国的彗星、喷火以及德国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相比日本零战就是渣。双方的技术底蕴相差太大,日本早期拼命攀科技研制的零战部分优势荡然无存,几乎只能被当做自杀性攻击机使用。

日本最强大的要数海军,仅次于美英,实力不容小窥,但肯定是比不过美英的。美英主要力量和精力都集中在欧洲,因此日本取得了前期的和区域性的优势。但这改变不了日本海军和美英的差距,双方的差距更大的是在国力上。美国对日本是有压倒性优势的,越到后面优势越明显,造舰速度让日本连叫板的力气都没有了。

3.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

抗日战争中日兵力对比: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

1、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

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2、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

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3)抗战前日本军事实力扩展阅读:

在兵员的训练上,中日同样存在着重大差距。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以单兵射击训练论,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七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平时训练多数是打空枪,就算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每兵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

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至于双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说了。“七七事变”前,中国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仅800多门,重炮只有可怜的48门,虽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总数连日军同类火炮的零头都不到。

4. 天壤之别:抗战前中日军事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对就是天壤之别,先说陆军:中日陆军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内日本陆军枪支容弹药全是国产,而且训练精良枪法极准,反观当时的中国陆军缺枪少弹,自动化武器全靠进口,很多地方军队枪托和枪都分家了只好用草绳绑上,一个连里面七八十支步枪有三四十支打不响,只是充数而已,因为缺少弹药根本谈不上射击训练,很多中下层军官连坦克车都没见过。
再说海军:中国海军多是北洋海军留下来的少数轻型巡洋舰而且已经老旧不堪,海军总吨位只是日本海军的零头,日本海军则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跟本不可以相提并论。
空军:日本航空力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生产了性能优异的零式战斗机,飞行员训练时间长(基本拥有几千小时的飞行时间),一度称霸太平洋找不到敌手,而中国空军的飞机全部依靠进口,飞行员缺乏,飞行时间相对较少,很多飞机性能落后。
物资储备:日本虽然是一个资源依靠进口的国家,但是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而且开战前蓄谋中国已久,物资储备充足。中国当时的战略物资基本依靠国民政府每年向国外购买一点积存起来,仅够半年之用。

5. 抗日战争时日本到底有多强

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日本经济在1930年后几乎崩溃 为了解决问题 就向中国发动战争 从战争中获得大量资源 但是随着战事不利 国内经济无法承受 于1945年崩溃
日军在极盛时期有300万军队 陆军兵素质优秀 但装备较差(比中国好)在硫磺岛战役中 日军阵亡24000人才打死打伤美军6900人 苏军T-34坦克日军无穿甲炮可击穿 日本坦克只有15吨 不如美苏 且年产量只有330量 日军一个师团装备80门火炮 这不及美苏一个团的装备
日本陆军航空兵实力较好 配有零式战斗机 但是日本奉行精英培养 飞行员较少但素质高 开战是优势明显 但进入消耗战就不行
日本海军当时是世界第三 不过所有船只没有雷达 在瓜达尔海战中吃亏不少 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一样 无法经受消耗战
日本在二战中确为强国 但是其军事思想已经落后(奉行战列舰主意 精英培养 不重视装甲兵建设 不重视自动武器 电子武器如雷达 ) 导致军队建设不合实际 战败也是必然的

6. 抗日战争时日本军队和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比较

武器方面,日军的抄一个团的火袭力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军。往往日军的一个营可以把中国军队一个团打败。
战斗意志,日军大都受军国主义教育,为天皇现身时他们的夙愿,中国军队意志薄弱,枪声一起,便散了。
不过在战争后期中国军队接受了大量的美式装备,和美式训练。在缅北反击战中,中国差不多一个团的兵力,可以阻挡日军一个师德猛烈攻击,坚持了较长时间给日军重创。
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是在敌后打游击战,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又有极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弥补了武器的落后。但是打正规战斗的时候也并没捞到好处。百团大战毙伤敌1W余。在转入第2阶段的时候也是差点招架不住。损失和日军差不多相当。完全自己的看法!

7. 抗日战争前期日本投入兵力

抗日战争中国消灭日军数量

1945年09月03日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占日
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 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
,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张忠义秘密研究报告指出:八年抗战中国并未真正取胜,而
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他指出:

1.中国牵制的日军仅仅是一部分主力。中国军队从来没有能力歼灭过日军的一个联队

日军 投降时的总数就达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占15%;关东军向苏军
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
0万,占76%。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
”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
论数量居第二位 。所以只能说是牵制了部分主力。
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战争的损失,一般
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因为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军队的
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受伤几十
次,如进行累计就有会出现几十人受伤,实际受伤的只是一个人。所以战争损失只统计绝
对损失(死亡)。 八年抗战中国战场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 。那么日
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
根据史料统计,国共两方面发动的歼灭战和歼敌数可以清楚地统计如下。国军:“台
儿庄大捷”,国民党军部队20万人,日军参战仅2个旅团。此役日军2个旅团伤亡约1万。“
武汉会战”乃八年抗战最大一次会战。国民党军投入上百万大军,日军进攻兵力为9个师
团,27万人 。武汉会战参战日军伤亡3.5万人。“昆仑关之战” , 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
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日军死亡1000余人。“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
树起的一个“抗战神话”,宣布歼灭日军5万。共军方面发动的战役:“平型关”、“广阳
”、“神头岭”、“陈庄”等伏击战,每役仅仅击毙日军1000余众 。“百团大战”出动1
02个团40万人,前后击毙日军2万余人。

“八年抗战”实际击毙日军40余万人。
日本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
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
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
日军绝对损失总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

2.中国战场仅是抗日的主战场之一 。我们还长期接受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战场始终
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 这个说法有点夸大之嫌。实际上它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
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肴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日本陆
军二战中有四大战略集团: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
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
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
还有另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
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个说法虽然有一些道理。但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远
东苏军兵力, 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
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
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
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影响不是
很大。

3.日本的陆军精锐,海军和空军的有生力量都不是中国消灭的。
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岛)三面逼
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进行“本土总动员”, 并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
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24万人,兵力最为雄厚。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
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
日本号称精锐之师的关东军是被苏联红军所消灭。中国八年抗战丝毫不能损伤其半根
头发的关东军,苏联红军只用8天,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似的,把它给消灭了。

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其他精锐主要也是为美国所消灭 。美军在太平洋上击毙日军120万
,而且大多为精锐 。日本陆军有五大主力师团,即近卫师团和第1、2、5、6师团。第1师
团作为关东军核心主力,最后在菲律宾莱特岛被美军全歼;第2师团以日俄战争时夜袭弓长
岭著名,“九一八”事变时几乎以自己一个师团之力攻占全东北(也有东北军不抵抗因素
),号称不败的常胜师团,哪知1942年投入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时即被打残,残余官兵患
了“恐战症”;第5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进攻新加坡的战役,随后驻守印尼直至战
争结束;第6师团因由谷寿夫指挥参加南京大屠杀而为中国人民熟知并切齿痛恨,该师团战
斗力排名日本陆军第一,最后在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上精锐丧尽。近卫师团长期驻守
皇宫 。“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16个师团也为“皇军之花”,大部覆灭于太平洋战场。1
944年2月,关东军第一个调出的精锐师团是第29师团,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上全军覆灭
;还有第24师团覆没于冲绳岛。整个军被全歼的,有马里亚纳群岛的31军,冲绳岛上的32
军10万人也全被击毙。菲律宾有以第14方面军为骨干的63万日军,指挥官是著名的“马来
之虎”山下奉文,结果有52万人战死(对比一下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万人!)。其中
莱特岛的第35军7万人全军覆没,除上述第1师团外,还包括南京大屠杀另一元凶第16师团

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中国,削弱了国民党;发展和壮大了共产党。抗日战争中,国共无
时不在进行明的和暗的斗争,这个拆那个的台,那个挖这个的墙角。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
,国民政府和蒋先生怎么可能领导中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呢?
以上研究资料表明了一些新的观点,使我获得了全新的感受,也为人们重新分析和认
识“抗战”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的再思考

(一)

中国人民的关内战场(通常也称中国战场)、苏联红军的满洲战场和美、英等国武装力量的
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三大组成部分。虽然亚太各国人民
都为击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平等的成员。但在军事上毕竟有主次之分,何者
是主战场?一直是“二战”史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数坚持“中国主战场说”,其理由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中国作战时间最长,从“七七事变”算起,有8年之久,若从“九一八”算起,则长达14年

二、中国军队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既使其无法北侵苏联远东,又削弱了南进东南亚的军
力。
三、中国歼灭日军的人数最多,战绩超过美军和苏军。
四、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和财产损失。

笔者认为,上述四大论据中,第三条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缺乏严密性和说服力。第一、二、四
条虽然本身是正确的,但却不是欲得结论的必备条件。退一步说,即使四项论据均能成立,亦
不足以论证“中国关内战场是主战场”的观点,因为是不是主战场,关键在于看它是否具有
构成主战场的基本特征。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反法西斯各国对日作战的总政治,是力图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达成
这一目的,必须实施一系列战争行为。笔者认为,主战场应当是主要战争行为的发生地域,它
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汇集了敌对双方武装力量的主力,一系列战役直接反映了国家军事力
量最精锐部分的较量,其结果既能对辅助战场产生影响力,同时又决定着——而不仅仅是影
响——整个联盟战争的成败。例如,苏德战场被公认为是欧洲战场的主战场,其最基本的依
据是,苏德两国各以倾国之师相搏,德军四分之三的兵力是在苏德战场上被歼的。苏军在斯
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柏林等战役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西斯德国的覆灭,对欧洲战场乃至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产生了无法替代的决定性影响。由此,同样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
: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应当是消灭日本武装力量主力的战场。即使某个战场拥有若
干一般特征,但若不具备根本特征——即没有在战场上取得彻底击败日本战争机器的决定性
军事胜利,便不能算作是主战场。

(二)

众所周知,日本武装力量由陆军和海军两大军种组成,航空兵分别隶属于两大军种。与其他
列强不同的是,日本海军在实践国家军事学说的战略作用上,往往比陆军有着更重要的价值
。其一,作为海岛国家的日本,历来侧重发展海军,明治维新以来未曾有过丝毫的松懈。20-
30年代,为了建成“一支能与美国相对抗的海军”,日本将其舰艇总吨位扩展至100多万吨,
跃居世界第三位,是一支有着强大突击力的现代化作战力量。在此过程中耗费了巨额资金,
有时甚至不惜割舍陆军的建设经费。以1918-1937年为例,日本海军预算实际上一直高于陆
军,个别年度甚至约为陆军预算的两倍。其二,从历史上看,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
海战、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大海战,比其陆军同时间的满洲旷野之战,对于两次战争的最后
成败更具有一锤定音的意义。1941年日本一搏国运的珍珠港事件也是以海军突击的形式发
动的。其三,太平洋战场上海空战役所能带来的军事、政治后果,远远超过亚洲大陆上的陆
军战役。由于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所罗门群岛、马里亚纳、菲律宾、塞班岛、硫磺岛、冲
绳岛等战役中大败,以及数百万吨海运船只无法弥补的损失,日本世界性军事大国的地位受
到了根本性的动摇。1945年8月盟军本土登陆在即,严重地威协着日本国家政权的生存,从而
最直接地促成了日本的投降。(需要指出的是,当时中国和苏联的海上力量都很薄弱,即使能
够全歼日本在亚洲大陆上的陆军,也没有在日本本土登陆的能力。)其四,和海军日新月异的
状况相反,自日俄战争后,日本的陆军建设出现了明显的停滞趋势,停滞导致的落后到三、四
十年代已基本形成。和半封建、半近代化的中国国民党部队相比,近代化的日本陆军自然高
出一筹,但若置身世界列强,和英、美、苏、德等国现代化陆军相比,则无可争辩地显示出整
体、全面的滞后。由此,笔者认为,日本海军是日本军事力量的核心,承担了战争的首要重担
。不消灭它庞大的海军,要赢得战争是一种奢望。对日本来说,一旦其海军悉数被歼,即使陆
军主力犹存,有五、六百万之众,亦难继续战争,日本的最后败降即出于此。

显然,在界定“日本武装力量主力”时,不能紧紧局限于陆军,还应将更重要、更强大的海军
兵力考虑在内。事实是,中国关内战场和满洲战场对消灭日本海军贡献甚微。中国海军在抗
战爆发时总吨位仅5.6万吨,只及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并很快丧失殆尽。苏联海军的主力在欧
洲,其太平洋舰队兵力单薄。与之对阵的日军“中国方面舰队”和“松花江区舰队”亦长年
保持在数万吨左右,战争中几乎没有损失过巡洋舰以上的舰种。日本绝大多数的主力舰艇在
“联合舰队”的编成内,它们是被以美国为主的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场上歼灭的。日军
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的主力舰艇具体如下:

战列舰:金钢(32156吨)、比睿(32156吨)、榛名(32156吨)、雾岛(32156吨)、扶桑(34700吨
)、山城(34700吨)、伊势(36000吨)、陆奥(39130吨)、日向(36000吨)、大和(64000吨)、
武藏(64000吨)。巡洋舰:龙田(3230吨)、天龙(3230吨)、球磨(5100吨)、多摩(5100吨)、
木曾(5100吨)、大井(5100吨)、长良(5170吨)、名取(5170吨)、鬼怒(5170吨)、由良(517
0吨)、夕张(2890吨)、五十铃(5170吨)、川内(5195吨)、阿武隈(5170吨)、神通(5195吨)
、那柯(5195吨)、古鹰(7100吨)、加古(7100吨)、青叶(7100吨)、衣笠(7100吨)、那智(1
0000吨)、羽黑(10000吨)、足柄(10000吨)、爱宕(9850吨)、鸟海(9850吨)、摩耶(9850吨
)、最上(8500吨)、三隈(8500吨)、铃谷(8500吨)、熊野(8500吨)、利根(13320吨)、筑摩
(13320吨)、香取(5890吨)、鹿岛(5890吨)、香椎(5890吨)、阿贺野(6652吨)、大淀(8161
吨)、能代(6652吨)、矢矧(6652吨)。《日本近现代史辞典》,东洋经济新报1978年发行,第
909至912页。就此问题,笔者撰有长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陆军力量的滞后》,未刊。19
37年日本约有航运船只400万吨,1941年增至700万吨。太平洋战争中,主要由于美军的轰炸
和潜艇攻击,船损率达80%。(参见《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第9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
94年10月版。)参见【日】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线》,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6
、47页。

航空母舰:赤城(36500吨)、加贺(38200吨)、龙骧(10600吨)、苍龙(15900吨)、飞龙(1730
0吨)、瑞凤(11200吨)、翔鹤(25675吨)、大鹰(17830吨)、瑞鹤(25675吨)、祥凤(11200吨
)、云鹰(17830吨)、飞鹰(24140吨)、冲鹰(17830吨)、千岁(11190吨)、海鹰(15400吨)、
神鹰(17500吨)、千代田(11190吨)、大凤(29300吨)、云龙(17480吨)、天城(17480吨)、信
浓(62000吨)。

至于日本陆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一直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但在此之后,确切
地说只是抗击了其陆军主力之一部,有着庞大兵员的另四大主力——“关东军”、“东方军
”、“第一总军”(部署在日本本土)、“第二总军”(部署本土)并不用于中国关内战场。
而此时,美、英盟军同样抗击着一个陆军战略军团——“南方军”,并使其在战争中遭到重
创,因此仅就陆上作战而言,太平洋战场并不逊色。以下是“1937年至1945年日本陆军步师
团兵力分布情况简表”1。年 月日军步兵师团总数中国关内百分比满洲东南亚及南太平洋
朝鲜日本国内台湾及冲绳 1937年7月1742111937年末241667%5121938年末342471%811193
9年末412561%9251940年末492755%11291941年12月初512243%1310241942年末582339%1415
151943年末702333%1523271944年末992525%103821861945年8月1682615%22449598据上表可
知,中国关内战场上的日军师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通常占其总数的50%以上,最高曾达71
%。此后几年连年下降,1944年占25%,居第二位。1945年仅占15%,居第三位。由此可见,自1
943年末起日本陆军主力的部署重心已开始转向南太平洋和日本本土。总而言之,美、英盟
军歼灭了几乎全部的日本海军,并重创了“南方军”;苏军歼灭了关东军;中国军队牵制了“
中国派遣军”,并派出部分军队到东南亚对“南方军”作战。

(三)

为了论证中国战场的战果要大于其它两个战场,某些学者通常引用下面三个数字:
一、据〔日〕林三郎著《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军队》称,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在西南太平
洋和东南亚地区被美、英等国军队击毙和死于伤病者约89万人。
二、据林三郎的《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称,关东军1945年8月在满洲战场被苏军消灭共达
67.7万以上,其中战死者约8.4万人。
三、据1945年延安总部公布的材料,八年抗战,中共领导的各类武装力量共歼日军527422人
。又据蒋纬国总编:《抗战御侮》称:国民党军共歼日军859626人。两者总计共歼日军近14
0万人。

笔者认为,这样的论证方式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颇有断章取义之嫌。就第一条而言,89万人仅
指的是日军在“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损失,并未包括日本本土的伤亡,而日本本土
也属于太平洋战场的区域之内。若将日本本土的数字也包含在内,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人
员总损失必将位居首位。另据日本方面的统计数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死亡军人约
200万人,其中死于中国关内战场为45.5万人。(参见中原茂敏:前引书第1、第332页)。《抗
战御侮》第10卷,台湾,1978年,第45页。《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
荟萃》,海军出版社,1988年,第479页。《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
,第201页。引自《侵华日军序列沿革》第271页,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还有一些学者则有意无意地将第二、第三条的两个数字相加,声称日军在中国领土上总共损
失了约200万人,这显然也是不妥的,因为“中国领土”和“二战”史研究中使用的“中国战
场”这个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后者在地理上指的是山海关以南中国领土。若将满洲战场的战
绩也计算在内,岂非贪苏军之功。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人数也只是计算战果大小的参数之一,还有一个物的因素。衡量海军战
果最主要是计算“物”——舰艇。因此,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将人和物综合起来考察,然后再
就各战场进行比较。众所周知,自19世纪下半叶起,由于军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武器因素
在战斗力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相应地,人力比重急剧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种趋势更为
明显。一艘数千、数万吨的巡洋舰或航空母舰。常常凝结着国家的最高科技,虽船载不过千
百人,但作为一种强力突击兵器,若折合战力恐怕不会亚于数万陆军官兵。

(四)

就对日作战的军事技术水平而言,太平洋战场无疑是最高的。虽然中国的抗战具有反侵略的
正义性质,并且采取了切合实际的持久、消耗战略,但充其量只是一场近代水平的战争,绝不
可与太平洋战场上大量飞机和舰艇的现代化海空立体作战同日而语。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
是不可能在现代世界大战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也很难有自己真正独立的世界军事战略。

日本派驻关内的中国派遣军长年保持在60万到80万人之间,仅在最后一年才骤增至105万。
这个数字相对于关内辽阔的中国大地、最高可达54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和当时西方的战略战
役水平来说,是相当有限的。研究“二战”史的学者都知道,日本陆军缺乏实施现代化战役
的技能。具体来说,就是坦克(快速集群)的大规模深远突击、步兵的摩托化、炮兵的大量集
中和机动等。换言之,那种源于30年代、大战期间流行于欧洲、北非战场的机械化、高速度
、大纵深的合围战役,是日军不具备的。尽管它几乎在所有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性进
攻战役中以少胜多,但那充其量“只是现代科学化战争的微弱摹仿而已”,战役本身的质量
并不高。其进攻战役的基本布势,是由“军”级军团在航空兵的掩护下,集中大部分兵力猛
攻敌方战线的某一部分,实行中央突破。由于动作比较呆板,进展目标固定而有限度,正面攻
击一般没有伴之于两侧的掩护,也未向敌方两翼同时实施快速、深远的钳形迂回,所以国民
党军队大都可以在遭受突击的情况下,从容撤出基本兵力,免遭合围。

尽管面对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支二流陆军,但由于中国国力的孱弱和军事水平的低下,
中国军队也仅能对其实施牵制作战,无力采取歼灭行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战场更
是表现消极,战略上形成了对盟国战场的严重依赖。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国民党军队从未对
日本占领者实施过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八年间虽然通
过游击战取得了很大成就,卓有成效地占据了广大的农村地区,并将敌人紧紧地压缩在重要
城市和交通线一带,但也没有对日军的战略战役军团——军、方面军,实施过歼灭性的打击
。当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南方军”和“关东军”俱遭重创,建制残缺不全,但同时的“
中国派遣军”战略布势却基本完备,师团以上的建制从未遭到过全歼。

众所周知,是否能整建制地消灭敌人的战术兵团乃至战略军团,是现代军事学衡量战争水平
的一个重要志。

(五)

中国军民虽然抗战最久,但时间长短尚不足以论证“中国主战场说”。以欧洲战场为例,英
、法对德作战长达6年(1939年9月始),苏联不过4年(1941年6月始),但没有人会认为英、法
的西线是欧洲的主战场。

有些学者在讨论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时指出,由于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
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英的太平洋战争。他们引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话:试想一下,如果没
有中国的抗战,会有多少日本兵冲向东南亚,又会有多少日本兵冲向中东,他们将会与德军会
合。

这种说法固然不错,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盟国间的支援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一些学者不
应该片面地单提我国抗战对别国的帮助,而忽视别国对我国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
华日军有许多部队南调,从而减轻了中国战场的压力。再以“关东军”为例,尽管它始终部
署在中国土地上,但其战略上的真正对手并非是中国的军事力量(如东北抗日联军),而是苏
联的远东部队。“二战”期间,苏联远东军一直对日本“关东军”拥有军事优势,即使在19
41年12月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苏联一直在“冷战”中遏制着关东军
,使其有所忌惮,那么“关东军”主力一旦入关,必将形成攻占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现实
威协,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好的例证是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日军“中国派遣军”仅拼凑
了14万人,便轻易地从河南洛阳打到了贵州独山。

中国八年抗战的损失确实在亚太各国中位居首位,人员伤亡3000万,物资损失600多亿美元,
是受日本军阀戕害最重的国家。(对日作战中,美军伤亡32万人,苏军伤亡仅3.2万人)然而,
衡量一个战场的地位主要还不在于它自身的损失,而是歼敌的成绩。苏德战场的作用之所以
是第一位的,主要不是因为苏联在战争中牺牲了2000多万人,更重要的是苏军歼灭了1000个
德国师,并且攻战了柏林,在政治、军事和法律上毁灭了希特勒德国。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尽管中国军民坚持了8年抗战,并有4年是在极为艰苦的环
境下单独作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和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大战的整
个进程和现代军事学的自身规律来看,太平洋战场无疑起到了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定性作
用,这是任何其它战场难以企及的。

8. 二战日本与中国军事实力详细报告

"楼上说得很好!不过我还认为中国当时的政局也影响了中国战斗能力,当时中国中央军还在积极缴共,消极抗战。并且前期的中国军队在训练的战斗力,战斗士气,日,本远在中国之上。"
看来你也是被洗脑的一代啊,事实情况是,在国民革命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作战的时候,共产党一面在保存实力,另一方面在蛊惑那些知识青年到延安去,他们呼吁的是只有延安才是真正的抗日,事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就包括对日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也不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打胜的,当时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林彪部所属只是在国民革命军正规军后面摇旗呐喊,然后在日军撤退时攻击了他们的运输队。当时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战斗力也只能和日军的丙级师团搞一搞…………
至于反共是有的,但是我们的历史书上根本看不到国民革命军反共的原因!!!!!!!!!
历史是人写的,而且是共产党人写的,他要我们知道什么,我们就会知道什么,不要我们知道什么,就不会让我们知道什么。
我同事问过老红军战士,老红军战士对于战争的说法就是,我们一直在跑,先是被蒋介石撵着跑,然后被日本人撵着跑,是在跑不掉了,只能回头去拼命,然后打完了抗日战争,又被蒋介石撵着屁股跑,然后我们人多了,我们就撵着蒋介石屁股跑。
记住,没有好战的战士,只有好战的将军!
蒋介石先生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非常正确,包括我们现在都是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日本鬼子都打进来了,你还在造反,你还在成立政权,你还在捣蛋!
当然我这里有点偏激了,但是你们可以查查,长征的真实意图不是为了抗日,而是为了到与外蒙、苏联接壤的地方,与接受苏联的援助,来进攻国民革命军!
后来说抗日,那是因为苏联自己在西边陷入了困境,连管都不管我们了!
不是西安事变,就没有什么延安根据地了!长征是一个错误的战略逃跑!不是张学良,早灭了,你们指望不到3W没有武器装备,缺乏补给,弹药不足的残兵,如何对付精锐的东北军???
幸亏张学良,要不然哪里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再说,为了东北不落入国民革命军的手里,不惜承认外蒙古独立,换取苏军进军东北,攻击精锐的关东军(日军的关东军不是指在山海关以东的军队,而是指日本关东平原上征集的兵员组建的师团)。
国民政府一直没有承认外蒙古独立!
连黑暗混乱无能的北洋政府都木有!
连袁大头那个卖国贼都木有!
连汪精卫这个狗汉奸都木有啊!

9. 日本抗战时期的军力情况

这个不好说抄,具体的历史资料里面也时中说纷纭,日本前期准备不足,因为跟美国开展也时迫不得也的选择,致使战争扩大的时候兵力不足,后来迅速征兵,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兵员素质却严重下降。前期日本加上国土守备部队全部综合也不过300万,在中国被牵制的部队达到65%以上,估计能有快200万了,日本在战争末期兵员已达到800万,但大多是老弱病残,或是孩子军,战斗力简直不堪一提,虽然日本极度宣扬武士道精神,但也并不是电视上面说的血战到底,那些孩子军跟老年军已经看到战争没有胜利的可能,一到战场就藏匿起来,等到敌对的军队过去,如果被抓就投降,如果不被抓就自己跑回去,也就这样了

10. 抗日战争时,日本的国力有多强

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在世界上综合国力排名最高的时期。
甲午战争侵占朝鲜半岛和台湾岛后,日本是将这两个地区直接并入了版图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日化统治,到二战前大部分朝鲜人和台湾人都已没了殖民地的概念,从骨子里已完全把自己看做了是日本人。二战期间朝鲜籍日军多达百万,全部都直接取了日本姓名,凶顽程度丝毫不次于纯的鬼子兵,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很多就是朝鲜籍日军。台湾籍的日军超过了30万,虽然战斗力不如朝鲜籍日军,但大部分被安排为炮兵,操控火炮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抗战时日本四岛人口为7000万,朝鲜半岛的人口为3200万,再加台湾人口,日本在抗战时可动员参战的直属人口超过了一亿。
日本四岛的面积为38万平方公公里,朝鲜半岛的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台湾将近4万平方公里,库页岛当时控制在日本手里的超过了5万,在全面挑起侵华战争前,小日本的直属国土面积达到了80万平方公里。抗战爆发前日本已全面占领了中国东北,并占领了华北大部和内蒙的大片地区。伪满洲国的面积为113万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候达4000万,再加上日本已在中国攫取到的华北、内蒙等地,当时日本海外殖民地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接近了8000万。
80万平方公里的直属国土,超过1.2亿的人口,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8000万的殖民地人口,这样的领土面积和人口,在二战爆发前绝对算的上是个超级大国。德国在发动二战前,算是吞并的奥地利、捷克,总面积也只有37万平方公里,人口大致为8000万,海外殖民地一寸都没有,轮实际控制的人口和国土面积,都远赶不上发动二战前的日本。美国在二战爆发前,总人口也才1.3亿。中国虽号称有四亿国人,但抛去已被日本占走的东北、华北地区,还有不会跟我们一起打鬼子的西藏、新疆,实际能参与抗战的人口也就两亿多。

阅读全文

与抗战前日本军事实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