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军事理论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军事理论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国防
国防基本要素
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3.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国防的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互助联盟型,中立型,防御自卫型。
第二章: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1.军事思想的定义。
2.军事思想的体系和内容。
3.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4.军事思想的特征: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2.近代军事思想。
3.现代军事思想。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布局的现状和特点
1.国际战略格局,是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在其消长和分化,组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世界战略全局具有重大影响而有相对稳定的力量结构。
2.国际战略布局的现状,国际战略布局的特点,国际战略布局的发展趋势。“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在“多级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热点问题将会持续升温。
(1)军事理论国防法规的产生与发展扩展阅读:
军事理论简介
1.军事理论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本着磨练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❷ 国防法规的产生、法的来历
一、国防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国防法规是随着国家和战争的出现而产生的。我国古代典籍中有 “师出于律”、“刑始于兵”的记载,表明国防法规产生于战争实践。由于国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军事斗争,所以国防法规也可以叫做军事法规。
在奴隶社会,军事法规的主要形式是临战前统治者发布的誓命文诰,如孔老夫子选编的《尚书》中就有甘誓、汤誓、牧誓、大诰、费誓等篇章。这些既是战争动员令,也是最初的军事法规。
如《甘誓》,就是在甘这个地方作战之前统治者所发布的誓命。甘是有扈氏的故地,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以北的地方。甘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0年,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战争。启是大禹的儿子,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创建者。大家知道,在夏以前,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实行禅让制。禹也是准备实行禅让制的。他选了皋陶作继承人,皋陶死的早,又选伯益作继承人。但禹死后,启与伯益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最后启打败了伯益成为夏王。从此王位更替就由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在新旧制度更替的过程中,有些部落不服气,有扈氏就不服气,于是启征讨有扈氏。在开战之前,启召集他六支部队的首领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他向六军首领郑重宣告: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这一段话是说,有扈氏公然违反五行之天理,背叛天、地、人之正道,上天要断绝他的命数,我现在只能遵天命讨伐他。这是进行战争动员,宣布有扈氏的罪状,使自己师出有名。接着,他就开始立法了。夏启宣布:“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当时,车战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一部战车通常有三个武士。左持弓,主射;右持戈,主击刺;中间的,主驭。意思是说:战车左边的武士不努力射箭杀敌,你们这是不认真执行命令;战车右边的武士不努力挥戈杀敌,你们这是不认真执行命令;车夫不能正确地驾驭车马,你们这也是不认真执行命令。奋勇效命者,在祖宗灵位前给予奖赏;贪生怕死者,在土地神灵位前杀头。”(古人认为,祖主阳,社主阴,故就祖赏,就社杀。)
这就是中国古代以赏罚为中心的军事法。由此可见,有了国家,有了战争,也就产生了军事法规。
进入封建社会,军事法规的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这时已经有了稳定的成文法,不再是临时性的军事誓言了。而且,军事法规的调整范围不断拓展,军事立法、司法以及监督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注重以法治国、以法治军。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证明,秦朝的法律有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军爵律》、《戍律》、《傅律》等多部军事法律。《军爵律》是根据军功授予本人爵位或赎免亲属罪责的法律,《戍律》是关于边防、城防的法律,《傅律》是关于兵役制度的法律。傅,著之名藉,意思是写在名册上,相当于现在的兵役登记。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要傅籍以应兵役。
隋唐时期,军事法规更加完善。唐代制定了《擅兴律》、《军防令》、《兵部格》、《兵部式》等一系列军事法规,形成了由“律、令、格、式”构成的比较完备的军事法规体系。《唐六典》注: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式。大体来说,律是刑事法规,令是关于国家和军队基本制度的法规,格是具体的行政法规,式是办事行文的程序。
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也十分重视军事法制建设,它独到之处是,在法典中首次设置了《军律》专篇,并制定了各种军事“条画”,诸如《省谕军人条画二十三款》、《晓谕军人条画十四款》等,作为治军的依据。
明朝,集历代军事法之大成,并有重要创新。《大明律》改变了自秦汉以来把军事法分列于多篇的做法,集中专列《兵律》一篇,使《大明律.兵律》成为覆盖军事全局的基本法。与此相适应,专门的军事法规也很多,如《军卫法》、《行军号令》等。
清朝,以大明律为蓝本制定了《大清律.兵律》,并根据本朝特点制定了《军令》,后又定期编修有关军事内容的《则例》,最终形成了数量较多、应时性较强的军事法律规范。
近代,中国跟随世界军事变革的历史潮流,借鉴西方法治思想,军事法制建设也有所进步。1933年6月,民国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役法》,规定实行征兵制,并建立了预备役制度。但是,由于国民党政治腐败,国家内忧外患,形势混乱,《兵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国民党军队扩充经常要靠抓壮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很重视国防法规建设,很快颁布了《兵役法》、《民兵组织条例》以及军队的各种条令条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国防立法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国防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法规体系。
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现行的国防方面的法律共有15件,其中国防法律11件,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4件。如修改兵役法的决定,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等,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第二个层次是法规。法规是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由中央军委制定的为军事法规,现有126件;由国务院制定或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为军事行政法规,现有39件。共165件。第三个层次是规章。由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制定的为军事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与军委有关总部联合制定的为军事行政规章。现有规章2500多件。第四个层次是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贯彻执行国家国防法规的实施办法、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等。
我国的国防法规按调整领域划分为十六个门类:一是国防基本法类,二是国防组织法类,三是兵役法类,四是军事管理法类,五是军事刑法类,六是军事诉讼法类,七是国防经济法类,八是国防科技工业法类,九是国防动员法类,十是国防教育法类,十一是军人权益保护法类,十二是军事设施保护法类,十三是特区驻军法类,十四是紧急状态法类,十五是战争法类,十六是对外军事关系法类。
现在,我国的国防法规基本上可以与国家的法律制度相适应,基本上可以满足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需要。我讲基本上,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还有不健全的方面,主要表现是,有些重要的法律还没有出台,已经颁布的国防法规,内容还不够完备,有些规定操作性不强,国防法制建设的任务仍然很繁重。但总的来说,已经有法可依,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已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❸ 大一军事理论课后题答案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八、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形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主要内容:1.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2.人民军队建设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5国防建设思想。
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是更科学、更先进、更完善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有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国防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尽管现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十一、现代战略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指军事统帅“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包括对战争准备的筹划和指导,既指导战争力量的使用,又指导战争力量的建设,是对既定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方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是研究未来战争的知道规律,正确判断战争爆发及其发展概貌和特点,确定战略总方针,拟定战争计划和实施的原则;是规定战略展开和战争初期作战的指导原则以及全部武装力量的战略使用方法。
特征:系统性,时代性,层次性,实用性
十二、国际战略形式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现状、特点:当今世界战略格局正处于转换和调整的过渡时期,各国和各种力量集团之间的关系在重新组合中不断进行调整;各国和各种力量集团都在进行相应的军事战略调整,增强以经济和科技未基础的综合国力;军控和裁军谈判连获突破性进展,但军备斗争仍在提高质量和发展高级是兵器方面展开竞争;大战危险更趋减小,战争趋势向着高技术局部战争方向转变
发展趋势:联合国的作用与日俱增;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势头正在上升;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逐步完善。
十三、简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
中国的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从中国的国情和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出发,在领导中国军队胜利的进行了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战略阶段分别描述:革命战争时期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战略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十四、论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和长期的;
2.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有着长远的影响。
4.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领洋权益的争议。
十五、军事高技术概念和分类
概念: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的,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强化国防实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术。具体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分类:1.军事基础高技术(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信息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2.军事应用高技术
十六、精确制导的概念
以各种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导武器精确命中目标的技术。
十七、电子对抗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定义:电子对抗是指采用各种措施、行动(比如利用电磁能或定向能)以攻击、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的斗争。
主要内容:无线电通信干扰,雷达对抗,光电对抗
十八、电子对抗的主要作用及手段
主要作用:获取重要军事情报,破坏敌方作战指挥,掩护突防和攻击,保卫重要军事目标,夺取战争主动权
手段: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
十九、航天技术定义及在军事上的应用
定义: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空间技术。
在军事上的应用:1.军事航天运输系统;2。军事卫星(军事侦查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军事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3.军用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飞船)。
二十、激光通信的定义及其优点
定义:激光通信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称作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分为大气激光通信和空间激光通信。
优点:信息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保密性能好,设备体积小,质量轻。
二十一、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改进和完善现有武器装备,使其成为高技术武器装备(激光测距机和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通信)2.形成和发展新概念的武器装备
二十二、激光技术应用上的局限性
1.技术方面(1)破坏机理问题(2)能量需求问题(3)定点追踪问题
2.应用方面(1)大气传输问题(2)对抗措施问题(3)条件限制问题
二十三、简述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1.侦检。侦检,即侦察和检验。就是利用各种侦察技术手段,从敌方的某些迹象和各种异常情况中 ,力图及时准确地判明其核化生武器的编制,装备,发射基地,使用企图,袭击手段等,因地制宜,及时采取各种有效防护措施,揭露或粉碎敌人的阴谋,减轻或避免核化生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
2.防护。有效的防护,是减轻或避免核化生武器杀伤破坏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措施。而对人员的防护,则是战场上的首要任务。具体防护方法是:
(1)利用工事集体防护 (2)利用器材或地形地物进行个人防护(3)药物防护。
3.消毒。根据染毒种类,性质和受染成度,分别采用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进行消毒。对人员的消毒,通常是先扫刷,拍打以除去表面尘土,然后由上到下,由表及里脱去帽衣鞋或全身洗消。如果是生物战剂染毒,除对受染人员洗消隔离外,还要迅速封闭疫区,防止疫情蔓延。
4.救治,是防护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战斗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采取群众性的自救互救与有组织的抢救相结合的办法,减少死亡,保证作战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十四、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九种: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爆炸和深海爆炸。
二十五、武器的杀伤破坏特点
1.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杀伤破坏效应复杂严重;2.使用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可视不同目的来选择;3.杀伤破坏范围大;4.有延缓、无形、积累的杀伤作用,精神威胁很大。
二十六、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基本内涵
军队指挥自动化,就是以军事科技为基础,在军队指挥系统中,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他先进的技术设备,组成各种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工作 快速化与决策工作科学化,以提高军队指挥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战斗力。
二十七、军事指挥自动化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指挥自动化能够确保指挥员做出快速反应;2.指挥自动化能确保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全程控制;3.指挥自动化能确保指挥员进行高效指挥;4.指挥自动化能确保联合作战诸军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
二十八、军事指挥自动化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基本组成:1.硬件设备(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设备,探测器,显示设备)2.软件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3.各类人员
功能:信息收集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显示功能,信息监控功能,指令执行功能。
二十九、C4I系统简介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即C4I系统。实际上,C4I系统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技术装备的军用信息系统,是国家和各级指挥人员对武装力量行使权力,进行管理,实施指挥的物质基础和手段。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军事情报搜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三十、信息化战争的概述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胁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取得信息上的优势,以保障在物质空间实现局部或全局的优势,并将战争附带杀伤破坏减至最低限度。
三十一、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多样化特点
1.战场空间呈现多维化(1)陆地,海洋,空中仍将是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2)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3)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
2.作战力量形成一体化(1)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2)作战力量一体化依赖横向一体化技术(3)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
3.战争过程趋于短暂化(1)战争目的有限(2)战争消耗巨大(3)战争时间短暂。
4.作战行动体现实时化
(1)战场信息获取实时化(2)战场感知实时化(3)指挥控制实时化
5.作战样式趋向多样化
网电一体战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情报战,心理战和实体精确摧毁等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
6.作战效果实现精确化
(1)目标选择的精确性;(2)作战力量使用的精确性;(3)对目标打击的精确性。
三十二、信息化战争作战基本形式
1.精确战;2.网络战;3.电子战;4.情报战;5.心理战。
三十三、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2.极高的科学文化素质;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4.开拓性的创新素质;5.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十四、论述大学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力军作用
1.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也会对未来产生直接影响;
2.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关系到国家的而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牢基础。
三十五、观察大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标尺
1.国家利益的关系状况 (拓展安全和经济利益)2.国际权力结构 (相互抑制和制约)3.价值观的异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三十六、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世界总的发展趋势;2.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3.各个大国对外基本政策的选择。
三十七、试述对军训的认识和体会
❹ 军事理论作业—— 论我国现代国防 要求2000字!!急!急!急!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环境中,军事现代化是保证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
一、 国防建设必须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相适应
国家利益基本上可分为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做到“四个着眼于”。
一是着眼于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这是国防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目前我国的领土主权还面临着祖国统一、陆地边境领土争权、海洋划界和岛屿归属等问题要解决。
二是着眼于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当令世界,我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部分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仍然受到侵犯,还存在局部战争的威胁,遏制我国的暗流仍在涌动,甚至不排除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
三是着眼于保持国家的社会稳定。任何国家的国防力量,都担负着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利益、防止和打击内外反对势力颠覆活动的使命,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着眼于维护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尊严。历史经验证明,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就没有发言权,在国际关系中就没有主动权。以***为代表的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时,就对发展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具体部署,1964年至1970年“两弹一星”计划的实现,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对我国的封锁,使世界感到震惊,使国际反华势力感到沮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 国防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经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明确以下两点很重要。 一是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经济是国防的基础,而国防实力的增强主要是通过提高综合国力来实现的,没有强大的化经济,就没有强大的理代化国防。二是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关照到国防建设的需要。相对于和平时期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绝不意味可以忽略或轻视国防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国防建设要不断加强。
三、 国防建设必须坚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在新形势下,我国国防建设必须以打赢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基点,统筹国防建设。一是针对中国安全环境较复杂的情况,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二是适当增加军事投入,加快发展军事高技术,重点研制出能够制敌的“杀手锏”。三是加强战场建设,完善防御体系。四是有步骤地进行军队改革,建立起适应打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体制编制。五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
四、 国防建设必须抓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 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资源雄厚,军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是我国国防建设突出的强项。但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还不能满足国防的需要。中国的国防建设,包括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体制、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武装力量的现代化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二是把国防科技的现代化作为国防现代化的关键。
五、 国防建设必须独立自主进行决策和组织实施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独立自主地建设现代化国防,要求在进行国防决策时,要独立分析国际战略环境和安全形势,制定自己的国防政策,建设自己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但并不排斥对外开放和争取外援,独立自主不是闭着自守,我们应积极与有关国家合作,广泛开展国防外交,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国防科技和管理经验,增强中国国防自力更生的能力。
六、 国防建设必须依靠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奋斗
全国军民共建现代化国防,不能只靠军队或一两个部门去抓,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深入持久,卓有成效。“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主要包括武装力量、人民防空、国防科研、国防工业等的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一)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制定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
(二)按照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国防领导体制和健全的工作制度与工作程序;(三)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确定科学合理的武装力量的结构和规模,提高武装力量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
(四)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相协调的国防经济,建立先进的和相应规模的国防科研与国防工业体系;
(五)不断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实现武器装备的高度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六)建立现代化的军事指挥系统和国防工程设施;
(七)把教育训练提到战略地位,培养在政治、军事和科学文化素质上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的人才;
(八)发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意识
(九)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制度,提高兵员、财力、物力的动员准备程度;
(十)建立完善、健全的国防法规体系。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国民经济。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首先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只有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才能加速国防现代化的进程,而现代化的国防又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使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内容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建设。武装力量是国防的主体,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支柱。国防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包括原子能、火箭、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红外、激光、光纤,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发展。
❺ 国防法规主要特性是什么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公共程度的有限性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4、处罚措施内的严厉性
《国防容教育法》是规范全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法律。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4月28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施行。
(5)军事理论国防法规的产生与发展扩展阅读:
地位作用:
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对各部门法的划分也有所不同,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各部门法大体上可以做以下划分:
1、宪法;
2、行政法;
3、民法;
4、经济法;
5、劳动法;
6、环境法;
7、刑法;
8、诉讼程序法;
9、军事法(国防法律法规)。
在这里,军事法的外延要大一点,其主要内容或者讲根本内容是国防法规。通过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防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门类。
健全的国防法规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重要保证,是依法治军、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强大法制武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是否制度化的的重要标志。
❻ 军事理论课主要内容有哪些
军事理论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综合训练等。军事理论讲的主要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
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着重研究探讨的军事理论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现代高新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规律新特点。
(6)军事理论国防法规的产生与发展扩展阅读:
学生通过学习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科学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活动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来源于军事实践,经理论概括后给军事实践以指导,并在不断接受军事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
《军事理论》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军事理论课的出现,适应了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
在军事理论课上,可以学习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军事理论课的性质及其内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等。
同时可以学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等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军事理论课教程
❼ 大学军事理论课后题答案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
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
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
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
《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七、武经七书的含义
《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八、毛泽东军事理论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实践验证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形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主要内容:1.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2.人民军队建设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5国防建设思想。
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思想,是更科学、更先进、更完善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有反映了现代战争和国防建设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尽管现在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十一、现代战略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含义:指军事统帅“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包括对战争准备的筹划和指导,既指导战争力量的使用,又指导战争力量的建设,是对既定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方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是研究未来战争的知道规律,正确判断战争爆发及其发展概貌和特点,确定战略总方针,拟定战争计划和实施的原则;是规定战略展开和战争初期作战的指导原则以及全部武装力量的战略使用方法。
特征:系统性,时代性,层次性,实用性
十二、国际战略形式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现状、特点:当今世界战略格局正处于转换和调整的过渡时期,各国和各种力量集团之间的关系在重新组合中不断进行调整;各国和各种力量集团都在进行相应的军事战略调整,增强以经济和科技未基础的综合国力;军控和裁军谈判连获突破性进展,但军备斗争仍在提高质量和发展高级是兵器方面展开竞争;大战危险更趋减小,战争趋势向着高技术局部战争方向转变
发展趋势:联合国的作用与日俱增;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势头正在上升;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逐步完善。
十三、简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
中国的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从中国的国情和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出发,在领导中国军队胜利的进行了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战略阶段分别描述:革命战争时期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战略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十四、论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
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和长期的;
2.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有着长远的影响。
4.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诸多领土、领海、领洋权益的争议。
十五、军事高技术概念和分类
概念: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的,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强化国防实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术。具体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分类:1.军事基础高技术(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信息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2.军事应用高技术
十六、精确制导的概念
以各种高性能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跟踪、相关跟踪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导武器精确命中目标的技术。
十七、电子对抗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定义:电子对抗是指采用各种措施、行动(比如利用电磁能或定向能)以攻击、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的斗争。
主要内容:无线电通信干扰,雷达对抗,光电对抗
十八、电子对抗的主要作用及手段
主要作用:获取重要军事情报,破坏敌方作战指挥,掩护突防和攻击,保卫重要军事目标,夺取战争主动权
手段: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
十九、航天技术定义及在军事上的应用
定义: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空间技术。
在军事上的应用:1.军事航天运输系统;2。军事卫星(军事侦查卫星,军事通信卫星,军事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3.军用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飞船)。
二十、激光通信的定义及其优点
定义:激光通信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称作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分为大气激光通信和空间激光通信。
优点:信息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保密性能好,设备体积小,质量轻。
二十一、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改进和完善现有武器装备,使其成为高技术武器装备(激光测距机和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通信)2.形成和发展新概念的武器装备
二十二、激光技术应用上的局限性
1.技术方面(1)破坏机理问题(2)能量需求问题(3)定点追踪问题
2.应用方面(1)大气传输问题(2)对抗措施问题(3)条件限制问题
二十三、简述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1.侦检。侦检,即侦察和检验。就是利用各种侦察技术手段,从敌方的某些迹象和各种异常情况中 ,力图及时准确地判明其核化生武器的编制,装备,发射基地,使用企图,袭击手段等,因地制宜,及时采取各种有效防护措施,揭露或粉碎敌人的阴谋,减轻或避免核化生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
2.防护。有效的防护,是减轻或避免核化生武器杀伤破坏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措施。而对人员的防护,则是战场上的首要任务。具体防护方法是:
(1)利用工事集体防护 (2)利用器材或地形地物进行个人防护(3)药物防护。
3.消毒。根据染毒种类,性质和受染成度,分别采用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进行消毒。对人员的消毒,通常是先扫刷,拍打以除去表面尘土,然后由上到下,由表及里脱去帽衣鞋或全身洗消。如果是生物战剂染毒,除对受染人员洗消隔离外,还要迅速封闭疫区,防止疫情蔓延。
4.救治,是防护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战斗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采取群众性的自救互救与有组织的抢救相结合的办法,减少死亡,保证作战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十四、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九种: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爆炸和深海爆炸。
二十五、武器的杀伤破坏特点
1.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杀伤破坏效应复杂严重;2.使用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可视不同目的来选择;3.杀伤破坏范围大;4.有延缓、无形、积累的杀伤作用,精神威胁很大。
二十六、军队指挥自动化的基本内涵
军队指挥自动化,就是以军事科技为基础,在军队指挥系统中,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及其他先进的技术设备,组成各种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工作 快速化与决策工作科学化,以提高军队指挥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战斗力。
二十七、军事指挥自动化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指挥自动化能够确保指挥员做出快速反应;2.指挥自动化能确保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全程控制;3.指挥自动化能确保指挥员进行高效指挥;4.指挥自动化能确保联合作战诸军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
二十八、军事指挥自动化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基本组成:1.硬件设备(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设备,探测器,显示设备)2.软件设备(系统软件,应用软件)3.各类人员
功能:信息收集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信息显示功能,信息监控功能,指令执行功能。
二十九、C4I系统简介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即C4I系统。实际上,C4I系统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技术装备的军用信息系统,是国家和各级指挥人员对武装力量行使权力,进行管理,实施指挥的物质基础和手段。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军事情报搜集、传递、处理自动化,保障对军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
三十、信息化战争的概述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胁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取得信息上的优势,以保障在物质空间实现局部或全局的优势,并将战争附带杀伤破坏减至最低限度。
三十一、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多样化特点
1.战场空间呈现多维化(1)陆地,海洋,空中仍将是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2)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3)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
2.作战力量形成一体化(1)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2)作战力量一体化依赖横向一体化技术(3)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
3.战争过程趋于短暂化(1)战争目的有限(2)战争消耗巨大(3)战争时间短暂。
4.作战行动体现实时化
(1)战场信息获取实时化(2)战场感知实时化(3)指挥控制实时化
5.作战样式趋向多样化
网电一体战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情报战,心理战和实体精确摧毁等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
6.作战效果实现精确化
(1)目标选择的精确性;(2)作战力量使用的精确性;(3)对目标打击的精确性。
三十二、信息化战争作战基本形式
1.精确战;2.网络战;3.电子战;4.情报战;5.心理战。
三十三、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2.极高的科学文化素质;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4.开拓性的创新素质;5.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十四、论述大学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力军作用
1.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也会对未来产生直接影响;
2.随着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大学生应自觉融入到武装力量建设体系中,从而保证武装力量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军政素质、顽强的战斗作风,关系到国家的而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关系到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军事训练,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打牢基础。
三十五、观察大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标尺
1.国家利益的关系状况 (拓展安全和经济利益)2.国际权力结构 (相互抑制和制约)3.价值观的异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三十六、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1.世界总的发展趋势;2.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3.各个大国对外基本政策的选择。三十七、试述对军训的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