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太空碎片大于10厘米军事理论

太空碎片大于10厘米军事理论

发布时间:2021-03-05 16:34:49

❶ 太空碎片有多少

太空中飘飞着数不清的空间碎片 国际空间站于美国东部时间5日下午称,中国于2007年进行的反卫星实验造成的卫星碎片当天一度距离空间站只有6公里,站内3名宇航员一度研究是否要到俄罗斯的SOYUZ飞船中避难。据称,2007年中国使用弹道导弹成功击毁了已经退役的“风云1C”,同时造成了约3000个碎片,直径在15厘米左右。 美国航天局表示,“风云1C”的碎片之前也曾发生过接近国际空间站的情况,空间站曾通过变轨躲避,但这次没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变轨措施。 太空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碎片?而这些碎片又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破坏呢?记者采访了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 1太空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碎片? 目前发现直径10厘米以上碎片9600多个 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004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在紫金山天文台宣布成立。中心的常规任务是通过分布在中国国内的观测台站,跟踪观测空间碎片,并为它们建立数据库,并根据其轨道信息分析未来可能对我国航天器的具体影响。 虽然保持着对空间碎片的关注,但人类对它们却并不完全了解,没人能够数清其确切数目。人类目前只能对直径10厘米以上的碎片进行跟踪监测,这类碎片目前共有9600多个。小于1厘米的碎片据估计有数千万乃至数亿,航天器根本无法避免与其相撞,只能通过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来应对。介于10厘米至1厘米之间的,约有数百万个,既无法跟踪也难于防护,被称为“危险碎片”。 2卫星碎片“威力”到底有多大? 较大碎片会对航天器造成致命性危害 据介绍,如果这些“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就会占据越来越多的轨道,会给在轨飞行器带来危险。但是,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部长张炀表示,“空间垃圾”带来的破坏只在太空中,对地球并没有明显影响。 个头不大的卫星碎片“威力”到底有多大?张炀介绍说,这些碎片产生之后,会一个个继续在轨道上运行。“就相当于一个个小的卫星一样。”张炀说,这些碎片速度会比较快,各种尺寸的碎片都会对航天器造成危害,微小碎片累积效应会改变元器件的性能,撞击产生的等离子体会破坏航天器供电系统。较大碎片撞击会使航天器破裂、爆炸、结构解体,危害是致命性的。 从理论上看,高的碎片可能会散布至距离地球上千公里的空域,低的可能到300—400公里以下。“碎片轨道距离越高,速度就会越快。一般来说,如果在300—400公里以下的碎片,速度可以达到每秒7公里左右。”张炀说。 3南京市民凭肉眼能看到碎片吗? 可能看到太空中掉落的碎片 张炀说,我们在地球看到这些碎片的概率是相当低的。“空间碎片小的只有粉末那么大,就算大的,直径也只有几十厘米左右。如果处在高空700—900公里以上,我们是根本看不到它的。”不过,张炀也表示,从太空中掉落下来的碎片可能会被我们看到。他介绍说:“在300—400公里以下的碎片,时间足够长了之后,是会掉落下来的。”这些碎片在掉落的过程中,进入大气层后速度会加快并且燃烧,就好像一道火光划过天空。“不过,人们恐怕即便看到火光,也会误认为是流星划过。” 4空间碎片有办法处理吗? 人类目前只能“防”无法“治” 对于空间碎片,目前人们“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只能“防”无法“治”。美国的科学家曾想用一种激光炮轰击碎片,但这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微小碎片。有的说做一个大网去天上捕捉,有的建议发明一种粘力很强的卫星把碎片粘回来……很多类似的想法都在刚一提出就被立即否定了,目前科学家们对此束手无策。本报记者朱姝

❷ 太空碎片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自从太空飞行开始以来,超过9000颗卫星已经发射进入轨道。但是伴随着发射率呈指数级的增加,太空大概会变得更加忙碌。除了目前在地球轨道上的每个卫星外,他们周围有100000吨的碎片,对于我们去追踪,他们大多数都太小。但是现在微小的东西对于一个航天器有多少伤害呢?并且我们怎样做来保护国际空间站不受到危险?




保护盾越轻,越容易被修复的特性,对未来到火星甚至更远的长途探索旅行将会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如何,我们非常感谢每天都保护着我们的,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

❸ 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正被太空垃圾包围!假如莱萌爬到藤蔓顶端,猜猜看他看到的太空垃圾碎片有多少

假如莱萌爬到藤蔓顶端,他看到的太空垃圾碎片有成千上万。希望莱萌能够利用他的异能把那些太空垃圾给清理了,这是最重要,对宇宙贡献最大的一件好事。
太空垃圾的基本知识告知如下:
1、太空垃圾是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太空垃圾小到由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飞船残骸构成。
2、自前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以来,全世界各国一共执行了超过4000次的发射任务,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虽然其中的大部分都通过落入大气层燃烧殆尽,但是截止2012年还有超过4500吨的太空垃圾残留在轨道上。
3、美国于1958年发射的尖兵1号人造卫星报废后至今仍在其轨道上运行,是轨道上现存历史最长的太空垃圾。
4、前苏联就曾进行了19次卫星拦截、爆炸试验,给太空带来了500~1000块大小不等的碎块垃圾。无意的爆炸,如1973年间,美国有7枚火箭在轨道上爆炸。
5、1986年,欧洲发射的“阿丽亚娜”火箭刚进入轨道就发生爆炸,其碎块中大于10厘米的就有564块,还有2300多块小于10厘米的。
6、这些太空垃圾飞行速度极快(6-7km/秒),他们隐藏着巨大的杀伤力:一块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星,相当于两辆100km/时的小汽车相互碰撞,卫星会在1.5秒内被打穿或直接击毁!但一撞上,那就是毁灭性的。最让科学家头疼的是“雪崩效应”——每一次太空垃圾的相互碰撞不会互相湮灭,而会产生更多的碎片,这就是新的“大问题”。

❹ 太空的知识

去网络搜!!!
如下:(很多!还不如自己在网络搜呢!)

1.一般意义上的太空 编辑本义项
太空

“太空”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物质的,存在时空概念并存在于宇宙内部的一个有限的,有着开始和结束的整体事件,是易学中的太极世界。太极世界里有能量、有物质、有时空和事件。太空同样也是佛教中描述的“万有”,是基督教中描述的“一切”。柯易《论宇宙和太空》

太空资料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 太空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划分

关于领空(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划分问题,历来有两种对立的主张。 太空
空间论
主张以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以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
功能论
认为应根据飞行器的功能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如果是航天器,则其活动为航天活动,应适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则其活动为航空活动,应受航空法的管辖;整个空间是一个整体,没有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必要。
就“空间论”而言,关于确定外层空间的下部界限大致又有以下几种意见:
①以航空器向上飞行的最高高度为限,即离地面30~40公里
②以不同的空气构成为依据来划分界限。由于从地球表面至数万公里高度都有空气,因而出现以几十,几百,几千公里为界的不同主张,甚至有人认为凡发现有空气的地方均为空气空间,应属领空范围
③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公里)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问题

外空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在1979年研究报告的结论中称,只要充分履行有关使用核动力源的安全标准和规定,核动力源可以在外空安全使用。现在法律小组委员会正在上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审议能否在现有的国际法规范方面,补充有关在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规定问题。

外层空间法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作为永久性机构,于1959年成立。外空委员会设 太空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除上述1963年联大通过的宣言外,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即《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67)、《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1971)、《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974)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

原则和规则

上述条约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和规则,对外层空间法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包括:外空的利用应为全人类谋利益;外空和天体供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自由探测和利用;任何国家不得将外空和天体据为己有;探测和利用外空应遵守国际法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禁止将载有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人造卫星或航天器放置在地球卫星轨道和外层空间;发射国对射入外空的物体及其所载的人员具有管辖权和控制权;对紧急降落的宇航员应给以一切可能的协助,尽力予以营救和送回发射国,发现的外空物体应予归还;发射国为其外空物体对地面上或对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发射国在切实可行范围内将所发射的外空物体和有关情报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各国探测和利用外层空间应进行合作和互助;在外空进行活动时,应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从事外层空间活动应避免使外空遭受有害的污染和使地球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月球和其他天体应限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各种军事利用;月球和其他天体及其自然资源为人类共同财产;公平分配这些资源带来的利益并对发展中国家和对探索作出贡献的国家给予特殊照顾,等等。
在国际法上,尽管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领空无限的主张,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整个太阳系的运动,认为国家主权无限制地延伸到宇宙中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对外空的探测和利用以及数以千计的人造卫星不断地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的事实,表明外层空间依其性质是难以成为国家主权控制的对象的。196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在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活动的法律原则的宣言》,确定了外层空间供一切国家自由探测和使用,以及不得由任何国家据为己有这两条原则。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员会”)作为永久性机构,于1959年成立。外空委员会设立了法律和科技两个小组委员会,分别审议和研究有关的法律和科技问题。除上述1963年联大通过的宣言外,外空委员会先后草拟了5项有关外空的国际条约,即《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6,简称《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宇宙航行员、送回宇宙航行员和归还射入外层空间的物体的协定》(1967)、《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1971)、《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1974)和《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它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中国于1983年12月加入了《外层空间条约》。由柳洪平与谢宇轩创建。

太空武器
太空武器大部分是新概念武器,主要有:
利剑
——激光武器:用激光作武器的设想是基于激光的高热效应。激光产生的高温可使任何金属熔化。同时激光以光速(每秒钟30万千米)直线射出,延时完全可以忽略,也没有弯曲的弹道,因此不需要提前量,简直指哪打哪。另外,激光武器没有后坐力,可以迅速转移打击目标,还可以进行单发、多发或连续射击。激光武器的本质就是利用光束输送巨大的能量,与目标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应,如烧蚀效应、激波效应、辐射效应等。正是靠着这几项神奇的本领,激光武器成为理想的太空武器。
长矛
———粒子束武器:它是利用粒子加速器原理制造出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带电粒子进入加速器后就会在强大的电场力的作用下,加速到所需要的速度。这时将粒子集束发射出去,就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粒子束武器发射出的高能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进,用以拦截各种航天器,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命中目标,且一般不需考虑射击提前量。粒子束武器将巨大的能量以狭窄的束流形式高度集中到一小块面积上,是一种杀伤点状目标的武器,其高能粒子和目标材料的分子发生猛烈碰撞,产生高温和热应力,使目标材料熔化、损坏。
神鞭
——微波武器:由能源系统、高功率微波系统和发射天线组成,主要是利用定向辐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杀伤破坏目标。微波波束武器全天候作战能力较强,有效作用距离较远,可同时杀伤几个目标。特别是微波波束武器完全有可能与雷达兼容形成一体化系统,先探测、跟踪目标,再提高功率杀伤目标,达到最佳作战效能。它犹如无形的“神鞭”,既能进行全面毁伤、横扫敌方电子设备,又能实施精确打击、直击敌方信息中枢。可以说,微波武器是现代电子战、电磁战、信息战不可或缺的基本武器。
飞镖
———动能武器:动能武器的原理十分简单,说白了,它和飞镖伤人的道理完全一样。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根据动力学原理,一个物体只要有一定的质量和足够大的运动速度,就具有相当的动能,就能有惊人的杀伤破坏能力,这个物体就是一件动能武器。所谓动能武器,就是能发射出超高速运动的弹头,利用弹头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的武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动能武器不是靠爆炸、辐射等其他物理和化学能量去杀伤目标,而是靠自身巨大的动能,在与目标短暂而剧烈的碰撞中杀伤目标。所以,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全新概念的新式武器。

太空站

太空站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礼炮”1号,此后到1983年又发射了“礼炮”2—7号。1986年前苏联又发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号。美国1973年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剩余物资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太空站。
编辑本段
太空旅游

太空旅游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为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游客为南非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思,第三位太空游客为美国人格雷戈里·奥尔森。聂海胜就是其中的一位。

太空环境

自宇宙大爆炸以后,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现在,太空已成为高寒的环境,平均温度为零下270.3℃。
在太空中,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如太阳有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太阳宇宙线辐射是太阳在发生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阳风则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
许多天体都有磁场,磁场俘获上述高能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很强的辐射带,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内外两个辐射带。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强辐射环境。
太空还是一个高真空,微重力环境。重力仅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g (g-重力加速度) ,而人在地面上感受到的重力是1g。
太空垃圾危害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军宇宙以来,人类已经发射了4千多次航天运载火箭。据不完全统计,太空中现有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9千多个,大于1.2厘米的有数十万个,而漆片和固体推进剂尘粒等微小颗粒可能数以百万计。
不要小看这些太空垃圾,由于飞行速度极快(6-7公里/秒),它们都蕴藏着巨大的杀伤力,一块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星,相当于两辆小汽车以100公里的时速迎面相撞——卫星会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试想,如果撞上的是载人宇宙飞船……而且人类对太空垃圾的飞行轨道无法控制,只能粗略地预测。这些垃圾就像高速公路上那些无人驾驶,随意乱开的汽车一样,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刹车,什么时候变线。它们是宇宙交通事故最大的潜在“肇事者”,对于宇航员和飞行器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
目前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还算开阔,太空垃圾在太空中发生碰撞的概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毁灭性的。更令航天专家头疼的是“雪崩效应”——每一次撞击并不能让碎片互相湮灭,而是产生更多碎片,而每一个新的碎片又是一个新的碰撞危险源。如果有一天,等地球周围被这些太空垃圾挤满的时候,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该何去何从呢?
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它们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太空垃圾可分为三类:一是用现代雷达能够监视和跟踪的比较大的物体,主要有种种卫星、卫星保护罩及各种部件等,这类垃圾目前已达8000多个;二是体积小的物体,如发动机等在空间爆炸时产生的,其数量估计至少有几百万;三是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到2000年,这类卫星送到地球轨道上的碎片达3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当时,宇航员完成飞行任务,把卫星的装载舱、备用舱、仪器设备及其他遗弃物都留在了卫星轨道上。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人类先后已将40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目前仍在正常运转的仅有400余颗,其余的或坠毁于地球表面,或遗留在太空,成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科学家们预测:太空垃圾以此速度增加,将会导致灾难性的连锁碰撞事件发生,如此下去,到2300年,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站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飞行服;人们肉眼无法辨别的尘埃(如油漆细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员殒命;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上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在人类太空史上,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成为564块10 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年9月15日,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前苏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2.74千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及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据计算,目前太空轨道上每个飞行物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

[{(资料属截取,建议自行查找)]}

军事理论太空安全对哪些领域有影响

军事理论太空安全对科技、文化、政治、军事、经济领域都有影响。

太空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质,一些国家希望利用太空技术提升军事实力,作为维护霸权和反对霸权的基础,无法就太空安全治理达成共识。

国际合作是太空安全治理的唯一途径,不仅可以缓解频轨资源短缺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太空环境问题,更有助于禁止太空武器化,实现太空透明与信任建设机制,确保太空的可持续性利用。

国家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在空间领域的表现。随着太空技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太空已经成为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之一。

(5)太空碎片大于10厘米军事理论扩展阅读

中国面临多元化的太空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太空侦察监视的威胁。卫星侦察具有居高临下、范围大、速度快、不受国界和气象条件限制等特点。美国有近50颗军事侦察卫星每天在太空巡弋,可见光成像卫星地面分辨率已达0.1米,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达0.3米。

日本的太空侦察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其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分辨率达0.6米,光学成像卫星分辨率达0.4米。相关国家依靠全天候、近实时、多谱段、高精度的太空照相、测绘、监视等手段,收集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情报,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经常性、现实性的太空威胁。

二是限制或剥夺太空行动自由的危险。少数国家加紧研发太空进攻武器,组建太空对抗部队、颁布太空作战条令、组织太空攻防演习,企图必要时对敌方太空平台、有效载荷以及太空信息链路实施干扰、制盲和摧毁。

❻ 太空碎片目前直径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有多少个

截止2018年有,22000个据美国公布的数据,目前太空有22000个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而直径较小的碎片则数以百万计甚至亿计。

太空碎片数量庞大,增加了相互碰撞的几率,并导致产生更多的碎片,直接威胁到航天器的安全,影响到人类探索与利用太空的活动。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11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经过计算机模拟,现在太空轨道垃圾的数量已经处于“临界点”(tipping point),“增加了航天器失效的风险”。

(6)太空碎片大于10厘米军事理论扩展阅读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太空事务管理方面,国际社会的行动相对滞后。冷战时期形成的处理太空事务的五个国际条约。

即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1968年的《营救协定》、1972年的《责任公约》、1976年的《登记公约》和1984年的《月球协定》,强调要把太空作为“全球公地”。

要以国际合作来确保太空安全,但它们是以软法形式出现的,对国际太空行动体没有强制性约束,从而留下了安全隐患。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行为体走向太空。

根据相关数据,世界上现有12个行为体可以独立发射卫星,约60个行为体在太空拥有约1100颗航天器。航天器日益增多导致出现太空“公地悲剧”现象。 其一,太空碎片增多,威胁着太空环境安全。

❼ 太空碎片目前直径大于十厘米的太空碎片有多少个

太空碎片大于十厘米了。还是比较多的,已经在太空形成了一个垃圾袋。

❽ 《地心引力》中那些太空碎片应该如何去处理

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或space junk),是指在绕地球轨道上运行,但不具备任何用途的各种人造物体。这些物体小到固态火箭的燃烧残渣,大到在发射后被遗弃的多级火箭。它们有撞击其它航天器的风险,某些太空垃圾在返回大气层时也会对地面安全造成威胁。

不过,按照火箭科学家专业的说法叫做"轨道碎片",不过一般人都将其称为"太空垃圾"。别小看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据统计,而与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至少有2万)碰撞或可"杀死"航天器。惊讶有这么多的垃圾吗?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我们人类自己制造的。

由于太空垃圾以轨道速度运行,若与它们相撞可能会严重损坏尚在运作的航天器,甚至威胁到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的生命安全。随着太空探索的推进,太空垃圾的数量逐年递增,太空垃圾问题开始日益受到关注。

清理轨道碎片的方法,比如用激光照射目标降轨、无人航天器捕获等。但是到目前为止清理在轨碎片仍然没有任务实质性的行动,因为空间碎片清理技术能力具有强大的军事用途,成为各国太空角力的新手段,这是太空碎片清理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但是越是这样耗着,下面的人类,就意味着面对更多的威胁。

这里有一些举措正在构想,或已经开始实施:

1、使用抓钩

这一构想的代表是瑞士航天中心(Swiss Space Center)正在研究的“清洁太空一号”(CleanSpace One)项目,该项目主要利用机器人“抓取”技术。“清洁太空一号”是一个重30千克至40千克的立方体卫星(CubeSat),该卫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商用现货(COTS)技术制造的。据预测,此次发射的时间大约在2017年至2018年。首先,“清洁太空一号”将在700千米的高度从运载火箭弹射而出;其次,“清洁太空一号”卫星将靠近以每小时28000千米速度运行的“瑞士立方体”(Swiss Cube)卫星,并机动到同一轨道;然后,“清洁太空一号”卫星在捕获目标之前,进入交会阶段。最后,“清洁太空一号”卫星将 “瑞士立方体-1号”带回大气层。这两颗卫星将以极高的飞行速度与大气层摩擦,从而燃烧净尽,不留任何痕迹。

2、用网

日本宇航探索局(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已经联手日本的渔网制造商日东制网株式会社(Nitto Seimo),建立一个系统来收集空间碎片。目前尚不确定系统何时会推出,但日东制网株式会社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完成该系统。新系统将发射一颗卫星到空间,卫星连有一张薄金属网,张开可达几千米远,该网利用卫星的机械臂在绕地球飞行的同时将捕捉空间碎片。然后,系绳将与机械臂的前端脱离。在碎片收集过程中,该网将充电,并最终利用磁场将碎片拉回地球,在进入大气层时,该网与收集的垃圾一同焚毁。这种超强的太空网,灵感来自基本的渔网概念,它已经成为日东制网株式会过去6年广泛研究的主题,由三条多层金属绳索组成,每条绳索直径1毫米,用与人类头发一般细的纤维缠绕而成。

3、附加火箭到大块的碎片

已经提出的另一种方法是附加小型固态火箭发动机到大块的空间碎片,并利用这些火箭稳定目标,然后机动到冲突风险较小的较低轨道。此外,这些较低的轨道空气阻力较大,所以卫星轨道的衰减速度要比原来快得多。

4、使用大的太阳帆

英国萨里空间中心(Surrey Space Centre)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基于太阳帆的技术,命名为“立方帆”(CubeSail)。“立方帆”纳米级卫星重约3千克,大小约为30厘米×10厘米,展开后如同一个风筝。“立方帆”使用了可借助太阳能的太阳帆作为动力推进系统,不过,这面帆还有另一个独特功能,那就是作为“轨道刹车”,帮助它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烧毁。“立方帆”将搭载在一个500千克以下的小型飞行器上,预计将于明年晚些时候发射到地球上空70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展开其大约5米×5米的帆,然后分两步进行垃圾清理测试:位于低轨道的太空垃圾,它将直接用展开的帆将其黏住;至于在较高轨道上的垃圾,就要借助太阳能动力去接近了。即使在700千米这样的高度,仍然存在着稀薄的大气分子,这些大气分子产生的阻力会拖拽着近地轨道上的卫星,使其轨道迅速衰减,直至将它们拉回大气层烧毁。该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太阳能帆船验证试验,试验的目标是显示太阳辐射的推进作用。试验结束后,它们将开始通过增加阻力脱离卫星轨道。

5、使用地面激光来将碎片推入近地轨道

然而,一些针对中型碎片保护卫星的可能措施也很重要。“太空清洁”项目——与“清洁太空一号”项目没有任何关系——在2011年6月启动,为期三年。该项目由一个财团联合九个专业的合作伙伴进行运作,激光工业公司(CILAS)负责领导。正如前面所述,清除大块空间碎片是当务之急。此前的所有解决方案均侧重于利用航天器清除空间碎片,该项目旨在通过使用基于地面的解决方案来清除空间碎片。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架构,其中包括监视、识别和跟踪。一旦某个太空垃圾目标被锁定,创新的陆基激光器将发出一束激光,照射在太空垃圾背离地球的一端,使该部分气化,然后利用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太空垃圾朝地球的方向运动,最终使其进入大气层烧毁。

❾ 大于1厘米的太空垃圾碎片有多少

地球轨道上共有14967块大尺寸的太空垃圾,1-10厘米大小的太空垃圾超过20万块,1厘米以下的碎片超过1000万块,其最大制造者是美国和俄罗斯。

❿ 太空垃圾阅读答案

1.分成1。大于10厘米来打碎片。自2。介于1至10厘米之间的小碎片。3。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
2. 说明太空垃圾的破坏力之大。
3.不能,因为可能代表不确定,删掉与原意不符。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我也在做这题,我的试卷上就这几道题目。选我的吧。 别理楼上。

阅读全文

与太空碎片大于10厘米军事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