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军事理论考试改革

军事理论考试改革

发布时间:2021-03-05 10:15:48

❶ 我国军队改革后成立了哪些战区军事理论考试

由七大战区今年变成了5大战区

❷ 军事理论题: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计划的影响

你好!网上找的,希望可以帮你打开思路。
高技术战争对军事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要求国家战略、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和军品生产、军事思想、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军队建设和管理、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后方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刻的改革。高技术战争的出现,迫使从事战争的人们重新看待一些传统的观念、理论和原则,重新衡量以前的战略、政策和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二)对国防经济的影响
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经济要求很高,国家要以相当的经费来支持高技术武器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军事高技术与国家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如用于外层空间的一些武器和设备,对开发宇宙资源和地球资源大有益处。开始,需要国家经济投资,但不久就可受益,反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国防技术人才和国防技术设施要与高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为了发展高技术,需要动员整个国家的尖端技术力量,而不单纯是军事技术力量。经费和技术,是发展高技术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三)对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影响
高技术武器用于战争,使战争的样式和作战方式有了很大发展。除了已经出现的用高技术手段进行的军事冲突和小型局部战争之外,还将有可能出现如外层空间的军事冲突和小型战争,以及星球大战和世界性高技术战争等等新的战争样式。这些新的战争样式,反映了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影响着战争的规模和结局。对于核武器,美苏等国正在从高技术中寻找防御的积极手段。现在已有不少人相信,运用高技术武器就可以有效地抗击核武器。因而,风靡一时的核威胁战略将受到挑战。高技术战争发动的方式和进行的方式与以往也有很大不同。远战可能多于近战,导弹战可能多于枪炮战,电子战可能充斥整个战场。作战双方利用智能武器和借助现代指挥工具进行的斗争将日益突出出来。
(四)对军队编制装备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将影响军队的组成、编制和装备。如将增加新的军种和兵种——天军、深海部队、机器人部队、飞行器分队等。军兵种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天军、空军的比例将逐渐增大,陆军的比例将缩减。海军中深海潜艇的比例也将加大。军队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要与高技术的装备水平相适应。军队的文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工程科技人员的比例将增大。军队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体魄,娴熟的军事技能,能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具有献身精神。军队有良好的训练水平和科学的管理水平。
(五)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作战空间增大。不光是同一作战单位的任务,正面、纵深大于以往作战,而且空中的支援和防护一般可分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以及高天(外层空间) 6 个层次。从几万米高空扩大到几百公里的外层空间。
由于远程火器增多,部队机动速度加快,作战部队的任务纵深大大地加大了。
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增大。在谋略思维上能够跳出常规,在复杂的战争现象中,寻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点,在谋求突然性的优势中居主导地位。但是指挥决策的快速性和作战行动的快速性,无疑有助于突然性的达成。而后者,在高技术战争中是司空见惯的。
杀伤破坏程度空前残酷。既有大面积杀伤武器,又有精确制导的杀伤点状目标的武器。点面结合,破坏面积大,杀伤目标准,对人类带来的灾难超过以往。如果高能激光武器使用于战场,对其破坏杀伤力目前还没有找到抗御的方法。战场探测器材十分发达,凡是暴露的目标,一般都可侦知,凡是侦知的目标,一般都可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存战场上的有生力量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进攻者不能在冲击前对防御一方进行十分有效的压制,那末防御者就有可能在瞬间将暴露的进攻军队予以毁伤,而将在此以前的损失和消耗捞回来。克劳塞维茨说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在高技术战争中这句名言将再次得到证实。
电磁频谱的斗争更加激烈。这方面的斗争不单单是象以往那样主要反映在干扰和反干扰方面,除了干扰反干扰的斗争外,还将反映在侦察反侦察、制导反制导、 C3I 系统与反 C3I 系统等方面。高技术战争中,雷达是双方很注目的目标。电子干扰对方制导系统也将日益重要。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更有积极意义。电子压制斗争是火力压制的前提,否则,很难保障火力压制的效果。所以电磁环境的优势往往伴随着胜利。
在高技术作战中,发现目标是第一位的。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众多的探测器对战场目标的发现并不难。由于作战双方采取的伪装、隐形、隐蔽、设置假情报、发射假信号等手段,发现的目标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如何在发现目标之后识别真假是个复杂的问题。
打击目标是继发现识别目标后的积极行动。打击一般指火力打击,主要是空中火力和地面火力打击,同时包括采取电子摧毁的打法,或将目标杀伤,或使目标摧毁,或将目标给予破坏。这是高技术战争中最积极的手段。能否大量地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在任何战争中都是有决定意义的,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
占领或保护目标一般是作战的目的,这是继火力打击以后的行动,往往是歼灭敌方有生力量的结果。就一般的进攻(或防御)作战行动来说,占领(或保护)目标是衡量完成作战任务的标志之一。有利的地形如制高点、战役战术要点,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六)对指挥的影响
由于卫星技术和其它遥感遥测技术广泛使用于军队指挥系统,获取战略情报和战场情报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由于电子计算机成为军队指挥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对信息的储存、处理能力;而使用激光通信、光纤通信、传真通信和数据通信等手段,通信的可靠性和适时性提高了。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使军队指挥既快速又准确,尤其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以提出决策建议和行动方案供指挥员选择参考,作出最佳抉择。以高技术为支撑的 C3I 系统,可供战略指挥(全国、全球、甚至外层空间)使用,也可供战役、战斗指挥使用,甚至单舰、单机、单车、单兵都可使用。这就要求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既是军事专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熟悉自动化指挥程序和具有运用指挥设备的知识与能力。
(七)对后方保障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假设消耗量为 N ,那末供应量应大于 N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做到及时大量的供应补给,要掌握四个环节:①预见和准备。对一场战争的可能消耗情况,预先要有足够的估计,并据以作充分的准备。如作好各类物资弹药油料等的预先储备等。②有充足而可靠的输送力量。根据战争的进展情况和各作战方向、作战地域的消耗情况,能够及时地组织输送力量,迅速地将所需物资送到。③现代化的多种输送、管理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多种输送手段,如铁路、公路、飞机输送,或人力兽力输送。二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掌握战场上消耗情况,控制输送力量,保障重点方向、重点物资的筹划和供应。④有应急措施和掌握预备力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问题是当出现“失着”时,有裕如的应急措施,手里有预备力量可供使用。
由于高技术战争使前方后方的界限更趋淡薄,为了组织后方的有效保障,必须注意组织对后方机构的有效防御,防止空中袭击、远程武器袭击及空降兵袭击、敌方迂回穿插部队的袭击等。因此,后方地域必须组织防空、防炮、防导弹以及对地面和对外层空间的防御。这样,才能可靠而有效地组织后方保障。

❸ 国防教育 论述题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民解放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加强质量建设,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裁减军队额编辑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军队建设的既定方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两次大规模裁军,共裁减军队员额150万。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这次裁军在压缩规模的同时,着重优化结构、理顺关系、提高质量。
改善官兵编配比例
通过精简机构,减少副职领导干部、部分干部岗位改由士官担任或实行聘用制等,大幅减少干部数量,使全军官兵的编配比例得到优化。
完善领导指挥体制
重点精简军以上机关和直属单位,减少指挥层次,健全作战指挥体系,强化指挥功能。调整机关职能,撤并部门,减少内设机构和人员,机关机构和人员均减少15%左右。
优化军兵种结构
精简陆军,减少装备技术落后的一般部队,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优化部队内部编成和军兵种规模结构,提高各军兵种高新技术部队的比例。

2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编辑
继续实行以军区为基础的联勤保障体制,扩大联勤保障范围,精简后勤机构和人员,将军兵种领导管理的后方医院、疗养院和通用物资仓库划归联勤系统统一整编。逐步实现三军一体化的联勤保障体制,提高综合保障效益。
调整院校体制编制。健全军地并举培养军事人才的体制和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军事高等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体系。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办学的要求,优化院校体系结构,精简部分军地通用或同类数量偏多的院校,合并同驻一地或任务相近的院校。

3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编辑
人民解放军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谋求作战力量结构协调发展,提高夺取制海权、制空权以及战略反击能力。
海军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任务。海军扩大近海防御作战空间和防御纵深,加强、完善海战场建设,增强在近海遂行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按照精干、顶用的原则,减少领导指挥层次,对各种作战力量进行科学编成,突出海上作战兵力特别是两栖作战兵力建设。加快更新海军武器装备,重点发展新型作战舰艇,以及多种专用飞机和配套装备,提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参加诸军兵种联合演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
空军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的任务。空军适应信息化空中作战要求,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重点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信息作战手段和空军指挥自动化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空中作战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多兵种、多机种合同作战训练,提高空中打击、防空作战、信息对抗、预警侦察、战略机动和综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总体规模适度、编成结构合理、武器装备先进、系统配套集成、信息支援和作战手段完备的空中防卫作战力量。
第二炮兵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力量,主要担负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第二炮兵通过加强导弹武器的改进和研发,提高导弹武器和指挥、通信、侦察等配套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建立了以工程院院士和导弹专家为骨干的人才队伍,超过70%的军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训练改革,缩短新型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紧贴作战实际,开展导弹发射训练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战备演练,部队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能力不断提高。

4推进信息化建设编辑
人民解放军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坚持应用主导、创新求实、人才为本、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二十多年来,人民解放军以指挥自动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军队作战领域的信息化水平。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级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指挥手段明显改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军队日常业务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中央军委先后批准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自动化建设纲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自动化条例》,明确了指挥自动化建设目标和有关政策法规。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致力于全面推进以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建设为主体、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和保障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强集中领导和统筹规划,创新军事理论和作战思想,优化管理体制和部队编制,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重视培养信息化人才。加强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主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注重提高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能力。利用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建立军民结合的科研生产体制和信息动员机制,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相互促进。

5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编辑
人民解放军把武器装备作为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依托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适应国家安全需要,不断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
为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整体优化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研制新型电子对抗装备,着力增强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作战能力。
加快改造老旧装备。一批技术落后、性能下降、使用维修成本高的老旧装备正在逐步退出现役。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改造部分现役主战装备,通过“嵌入”先进技术,研制新型弹药,整合指挥控制系统,恢复或提高了现役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
不断提高装备综合保障水平。坚持立足现有装备,把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适应主战装备发展,配套研制新型通用和专用保障装备,加强以新装备为重点的维修和技术支援力量建设,重点加快培养新装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人员,使部队装备的综合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保证了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6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编辑
2003年8月,中央军委制定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提出力争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拥有一支懂得信息化战争指挥和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指挥军官队伍,一支善于对军队建设和作战问题出谋划策的参谋队伍,一支能够组织谋划武器装备创新发展和关键技术攻关的科学家队伍,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装备性能的技术专家队伍,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士官队伍。人才战略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2010年前使全军人才状况明显改观,作战部队人才建设大幅跃升;2011年到2020年,实现人才建设大的跨越。
近年来,人民解放军发挥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生长干部培养已基本实现本科化,军队院校职能正在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逐步实现军地通用人才主要依靠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已有9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为军队培养干部的任务。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近30所重点普通高校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紧缺专业硕士。在军事院校开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大军区职和军职领导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军兵种知识交叉培训班等班次,选送数百名军队干部入中央和省级党校学习。有计划地组织作战部队师旅主官出国考察,增加军事指挥军官出国留学数量。

7加强联合训练编辑
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和样式,加强各个层次的诸军兵种联合训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深化联合战役训练。全军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突出针对性训练、联合作战训练和高级领率机关训练,成功组织了一系列重大联合战役训练活动。强化作战问题的研究演练,加强作战理论、训练法规和网络系统等基本建设,探索联合战役的作战指导、作战指挥和训练方法,提高了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联合作战的能力。
开展联合战术训练。为适应战术层次联合作战的需要,全军通过区域协作的形式,使驻地相邻的诸军兵种部队打破军种界线,加强联系与合作,开展联合战术训练。2003年9月,总参谋部在大连地区组织全军军事训练区域协作观摩交流活动,总结开展军事训练区域协作经验,探索联合战术训练新途径。
改进联合训练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地化训练、模拟化训练、网络化训练取得明显进展。全军各种类型师、旅、团级作战部队的合同战术训练初步实现基地化,初步建成各军兵种战役、战术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和“全军院校作战(联合)实验室训练模拟系统”,建成各军区、军兵种和各级指挥院校局域网互联互通的军事训练网络系统。
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院校加强联合作战教育,初级指挥院校进行联合作战基础知识教学,中级指挥院校进行各军种战役、军种合同作战教学,高级指挥院校进行战略研究和联合战役教学。部队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和区域协作训练,采取集训、相互观摩、学术研讨和联合演习等方式,进行军兵种知识和联合作战知识学习,促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成长。

8深化后勤改革编辑
人民解放军继续推进后勤改革的深化、拓展、配套,努力提高快速、高效、综合的保障能力。
推进三军一体化保障进程
从2004年7月开始,在济南战区进行大联勤改革试点。实行联勤机关三军一体。将目前的军区联勤部改称军区(战区)联勤部,作为战区三军部队联勤工作的领导机关,联勤部机关的军兵种干部比例由原来的12%增至45%。实行保障力量三军一体。将战区内军兵种领导管理的后方仓库、医院、疗养院和物资、工程等后勤保障机构,全部划归联勤系统,进行统一整合、统一建设、统管共用。实行保障内容三军一体。战区内三军部队的后勤保障,不再划分通用保障和专用保障,统一由联勤系统组织实施。实行保障渠道三军一体。将目前对军兵种部队保障的多个渠道,调整合并为联勤系统一个渠道,减少供应保障环节,提高效率,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开展后勤装备科研
两年来,共完成92项新型后勤装备的试验定型,后勤装备体制项目定型率达到93%,基本形成专业门类齐全的新一代后勤装备体系,部分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4月,举办第四届北京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展览会。26个国家和地区340多个厂商参加展览,16个国家军事后勤代表团应邀出席展览活动,并参加国际军事后勤装备技术发展战略研讨。
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化保障改革
2004年5月,全军在先期试点和扩大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分类保障、合理医疗、统定管理、持卡就医为主要内容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军人免费医疗、随军家属优惠医疗、军队职工保险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出台军队职工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办法和分流安置经费补助等政策,重点解决军队职工分流和转制问题。全面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供应市场化、管理社会化,加大住房补贴兑现力度,提高军人购房能力。

9创新政治工作编辑
人民解放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创新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和作战功能。
2003年12月重新修订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坚持把政治工作作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保证,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强调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全军广泛开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主题教育,深入进行战时政治工作的研究演练,加强各军兵种和执行特殊任务部队的政治工作,强化军队职能教育,增强忧患意识,激发练兵热情,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
人民解放军坚持依靠法规制度推动政治工作创新发展。2004年4月,中央军委颁布《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和委员的职责,完善了党委议事决策的程序和原则。2004年2月,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加强军队高中级干部教育管理的若干规定》,制定和完善了团级以上干部个人学习检查考核、专项教育、诫勉谈话、思想政治素质考查、述职述廉、重要工作履职报告等制度。
人民解放军重视思想文化建设。2001年至2002年,中央军委共拨款1.4亿元用于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近两年,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相继联合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装备管理暂行规定》和《军队基层文化建设暂行规定》。从2003年起,全军基层文化器材列入标准经费供应,实行列装管理。2004年5月,召开全军文艺创作座谈会,制定全军文艺创作五年规划。军队每年出版2800多种图书和音像制品。各部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活动,促进了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

10依法从严治军编辑
人民解放军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加强军事法制建设,提高正规化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
注重把治军的优良传统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用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规范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先后颁布和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备条令》以及新一代作战条令等一大批军事法规,已基本形成以条令条例为主体的军事法规体系。2003年4月,中央军委颁布《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条例》,规范了军事立法工作。2004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全军和武警部队对现行军事法规、军事规章进行全面清理,统一组织编印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汇编,为从严治军提供法规依据。全军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条令条例学习,举办不同层次的条令集训,引导官兵依法履行职责。
维护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管理部队。把作风纪律建设贯穿于经常性教育和管理,使官兵自觉遵守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部队严整的军容、严明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2003年8月,中央军委修订颁布《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推动了基层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正规化。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两次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全军从严治军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军和武警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要求,开展整顿治理工作,促进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的落实。

❹ 军事理论论文 结合实际,谈谈对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认识

郁闷,我们也要写。。

网络不到呀混蛋。。

❺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军事理论思考题,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第九十页

一是军事变革已经成为超越军事领域的国家行为。

二是作战思想和理论的创新在军事变革中居于先导、核心地位。

三是实现作战要素的一体化成为强力牵引军队转型的主要目标。

四是科学技术群的综合集成发展,



美作战理论进行新一轮更新
陈学惠:伊拉克战争使人们注意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起,

首先,美军对现行作战理论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

其次,在官方的主导之下,美军从“战略瘫痪论”

第三,在“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的总框架下,

应该说,“着眼未来设计未来”的创新方法和定量与定性、

新军事变革中的军事转型
樊高月:在过去的20多年中,

2001年,美国发表《四年防务审查报告》,

在总结过去20多年新军事变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把握好新军事变革七大关系
胡文龙: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把握好七大关系。

一是军事变革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关系。

二是军事变革与当代战争发展趋势的关系。

三是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

四是军事变革与军人利益的关系。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五是军事变革中软硬件建设的关系。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



六是军事变革与应付战争情况的关系。如何既保证军事变革的实施,

七是军事变革的前瞻设计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新军事变革的未来走向
梁晓秋:纵观世界战争风云,我认为新军事变革表现出以下趋势:

一、新军事变革与战争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如果说,

二、新军事变革对战略规划的依重性将更加突出。

三、新军事变革的软件要素将日益重要。

❻ 《当前高校军事课教学如何应对新军事变革》军事理论论文,3000字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
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 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
(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❼ 请教全军十六次军校改革撤并的情况

1、南京陆军指挥学院2、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3、机械化步兵学院:石家庄内陆军学院和石家庄陆容军指挥学院元氏分院(99年以前的装甲兵指挥学院)合并而成3、南京炮兵学院:原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和炮兵指挥学院地面炮兵部分合并4、炮兵指挥学院(宣化)撤销5、防空兵学院(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和炮兵指挥学院防空导弹部分合并6、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改称防化学院7、炮兵学院(合肥)改称陆军军官学院8、坦克学院改称装甲兵学院(蚌埠)9、汽车管理学院改汽车士官学校(蚌埠)10、通信指挥学院(武汉)改称国防信息学院11、空军雷达学院(武汉)改称空军预警学院12、广州体院改称特战学院

❽ 谈一谈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军事理论》期末考试题)

提高兵员素质,加强高科技武器装备建设,改革军队建设体制,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建设,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

❾ 新中国国防建设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军理考试简答题。

新中国国防建设共经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底到1953年,国家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时期。

第二个时期:从1953年底到1965年,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各军兵种的相继建立,使我军在编制体制发展上由单一陆军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这是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第三个时期: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10年。1966年,发射了中程地对地导弹。1967年爆炸了氢弹。经过十年建设,初步形成了科研、生产、试验的后方基地,改变了建国初期国防科技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和边疆地区的布局。

第四个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提出了"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9)军事理论考试改革扩展阅读:

新世纪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胡锦涛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创新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胡锦涛又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

2、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3、坚定不移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创新;

4、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军队最根本的建设;

5、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6、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7、实现我军武器装备的自主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把依法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不放;

8、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❿ 急求,军事理论考试题:结合现实论述我国如何面对挑战,构建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500字左右)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
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
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
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
非对称战争
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
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
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
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回答者: joyem0708

阅读全文

与军事理论考试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