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军事发展
因为拳头大就是硬道理。才不会受到某些敌对国家的军事威胁。
B. 为何中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军事
一、美国宣称:
中国军力提升速度加快,发射新潜舰弹道导弹,改变了区域军力平衡,台失去台湾海峡空中优势。还称中国军方一直努力发展反接近与区域封锁武器,这种能力的作用范围超出了中国的国界。
二、我国面临的安全危机和挑战
我国的东南西北、领土还是领海,全都经受着侵略或是威胁,比如,最近我国南海主权遭受侵占与争议,美国间谍船“无瑕”号在南海活动的肆无忌惮,菲律宾的立法侵占南海岛屿,越南的军事占领及油气开采;东海我钓鱼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受到日本的事实占领,韩国同样对我国不只一处领土提出异议;美国和北约正试图从西北扩张势力而逼近包围中国;印度占领着我藏南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还对我其它领土虎视眈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石油、矿产、粮食等运输通道的坚强有力保障!中国企业及人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走出了国门,中国利益已在全球的扩散,谁来提供保护?
我国世界上唯一尚未实现领土统一的大国,还深受三股势力的骚扰!
三、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我国必须保持并继续发展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1、保卫国家不受侵略: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被外来势力侵略蚕食,究其原因,就是军事力量不强,从“康乾盛世”之后,当时的满清政府一直坐井观天,所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终于造成了我巍巍中华的“百年耻辱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再到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已经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为了不让历史重演,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我们必须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否则,不说以前的历史,就是近年来的南联盟、伊拉克也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2、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空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坚强的后盾,就没有办法保证利益不损,就拿当年的宋朝举例,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的GDP是占全球的50%---吓人一跳吧,可是这是事实,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却不断的割地赔款给当时的辽、夏、金等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3、增加政治上的筹码:
当今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各大国之间为各自的利益外交谈判不断,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何来的国家尊严?虽然可以据理力争,但是人家不听,你又能怎样?世界政治以实力说话!乌克兰问题即是明证!欧美能拿俄罗斯怎么办?当年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对伊拉克和南联盟的军事打击,中国谴责了,又能怎样?俄罗斯经济与中国相去甚远,但其国际地位比中国差吗?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其强硬的后盾!人家腰杆子就是硬!
4、保证社会的稳定、领土的完整:
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边疆地区一直都深受“三股势力”的骚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在国外敌对势力的帮助下,不断的在国内外从事分裂活动,严重的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继续四分五裂不是没有可能!为了维护领土的完整,我们也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C. 国家政策中为什么要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第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突出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谋求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地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则是要搞好战略统筹,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相协调,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注重当前又兼顾长远,使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相统一,确保能够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下去。这一战略思想就包括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内涵,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第二,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兼顾起来、协调一致,才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加速发展。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就没有国防的现代化,没有国防的现代化就算不上现代化的国家,而没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就建设不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 为什么说加强国防建设要注重国防精神的培养
国防精神是国防意识的集中表现,一般指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国防精神的核心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的奉献精神和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国防精神历来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形成积极、深刻、理性的国防观,有助于形成全民性的良好国防环境。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要通过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抓好形势教育,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充分认清国防建设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忧患意识;要突出抓好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以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弘扬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开展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教育,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爱军尚武意识,从而更加关心支持国防建设。
自有国家,便有了国防。只要国家还存在,国防就不能废弛。这已为人类发展史所证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空间“缩小”,但并不意味着国家间的防卫措施,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削弱或取消。相反,国防已由原来的领土、领海、领空防卫向外层空间防卫发展,其争夺更为复杂和激烈,各国实施国防的难度更大。因此,国家、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吴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中国古代军事家们的这些名言,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警戒作用。
时代在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意识、国防精神是民族之魂的核心。振奋和培养民族精神,首先要培养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要创造和保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除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强有力的国防措施外,还迫切要求全国人民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筑起一道国防精神的万里长城。进行国防教育,既能为保卫祖国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事业打好思想基础,又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的和平麻痹思想滋长,国防观念淡漠。这说明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在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党的十三大和全国七届人大强调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它既需要造成一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制度,更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观念、思想的灌输。贵州省军区系统的几位年轻军官主动承担任务,编写了《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教育概论》一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我们希望国防教育迅速在全省大面积铺开,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振奋精神,发展经济,兴黔富民,富国强兵,把贵州建设成为坚强的国防后方基地,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教育概论〉序言》(1988年8月)
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上对我有利,我们要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我们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大力支持国防领域的改革发展,认真抓好国防建设相关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体制;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认真抓好拥军优属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创造有利于激励官兵安心服役、献身国防的良好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E. 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为了在多极化战略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我国必须努力提高包括经济、科技和国防等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抵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重要举措。这也是维护国家不断扩大的战略利益的需要。
2、没有强大的国防作为支持,国家的各种权益就不会得到可靠的维护。在国际斗争中,我们只能让权力的力量肆无忌惮地肆无忌惮,更不用说成为国际战略结构中有影响力的极点。
3、保护日益拓展的战略利益。我国加入WTO,使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联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对外贸易的扩大、对海上交通线的依赖、在海外的投资设厂,使我们国家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能够保护日益拓展的战略利益。
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
其基本内容包括:国防领导体制 和军队指挥体制的确立;国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使用和管理;国防教育的实施;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国防工程设施;
常备军战斗力和战备水平的提高;国家动员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国防立法以及国防理论的研究等。提高常备军实战水平和增强国家威慑能力,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
F. 各国为什么大力发展军事
什么是国防?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
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当代国防大致有四种类型:
扩张型。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自卫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我国的国防属千自卫型,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
联盟型。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又分为扩张和自卫型,还可分为一元和多元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做盟主。
中立型。中小发达国家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子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
国际形势日渐缓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横行。居安思危,我国既要加速发展,也要确保安全。“国富”“兵强”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大支柱。
G. 为什么要加强国防教育如何认识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国防精神是国防意识的集中表现,一般指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国防精神的核心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的奉献精神和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国防精神历来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形成积极、深刻、理性的国防观,有助于形成全民性的良好国防环境。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要通过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抓好形势教育,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充分认清国防建设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忧患意识;要突出抓好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以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弘扬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开展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教育,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爱军尚武意识,从而更加关心支持国防建设。
自有国家,便有了国防。只要国家还存在,国防就不能废弛。这已为人类发展史所证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空间“缩小”,但并不意味着国家间的防卫措施,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削弱或取消。相反,国防已由原来的领土、领海、领空防卫向外层空间防卫发展,其争夺更为复杂和激烈,各国实施国防的难度更大。因此,国家、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吴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中国古代军事家们的这些名言,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警戒作用。
时代在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意识、国防精神是民族之魂的核心。振奋和培养民族精神,首先要培养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要创造和保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除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强有力的国防措施外,还迫切要求全国人民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筑起一道国防精神的万里长城。进行国防教育,既能为保卫祖国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事业打好思想基础,又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的和平麻痹思想滋长,国防观念淡漠。这说明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在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党的十三大和全国七届人大强调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它既需要造成一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制度,更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观念、思想的灌输。贵州省军区系统的几位年轻军官主动承担任务,编写了《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教育概论》一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我们希望国防教育迅速在全省大面积铺开,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振奋精神,发展经济,兴黔富民,富国强兵,把贵州建设成为坚强的国防后方基地,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教育概论〉序言》(1988年8月)
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上对我有利,我们要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我们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大力支持国防领域的改革发展,认真抓好国防建设相关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体制;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认真抓好拥军优属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创造有利于激励官兵安心服役、献身国防的良好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参考资料:《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H. 军事理论课的题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加强国防建设。800字以上。 谢谢!
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武装力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能得到巩固?我们的祖国为什么能得到保卫?我国的国际威望为什么能够得到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建设为什么能得到推进?这当中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我们的国防力量特别是中国人民武装力量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增强我国国际威望的坚强后盾,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赖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历史实践给我们提供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国防越是强大,遏制战争爆发的力量就越大,保卫和平的力量就越大,打赢战争的力量就越大,实现祖国统一的力量就越大,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力量就越大。建国以来,我国之所以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与我们一贯重视国防建设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树立国防不可不有、国防建设不可放松、国防力量不可削弱的观念,坚持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力求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
和平时期国防建设 国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保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商讨新中国建国纲领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并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序幕。此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国防事业倾注了心血。国家有今天,人民有今天,中华民族有今天,与国防的巩固和日益强大有着密切关系。分析总结国防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稳健的步伐去建设更加强大的国防,不无助益。
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我军首先要立足于军事现代化建设,而军事现代化首先应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新式武器的开发与研制速度都在呈几何倍数增长,引进并熟练运用高技术武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陈出新成为各国提高军备的首选途径。高科技战争不仅要求我军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且要求有现代化的军事编制、领导体制和先进的军事理论。
首先,努力跟上军事变革和发展潮流。要与时具进,以我为主,努力创新。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学习借鉴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分析批判的科学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而取其精华。与此同时,要把创新作为学习借鉴的目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并以此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构建我军创新体系。
其次,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人才。人才是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人才。其一要训练育才,在和平时期,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于训练;其二要教学育才,要进一步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为培养军事人才创造条件;其三科研育才,要注重高层次、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要进行启蒙式、普及性的研究;其四实践育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要经过军事实践的过程和军事科学以及军事专业的学习训练。因此,要培养通用型人才,注重人才的长远发展。
第三依靠科技加强质量建设。要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要用科学的方法优化军队结构,理顺体制编制,在结构调整中要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队,减少一般的部队,创造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院校教育,拓宽军地高校共建渠道,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综合办学效益,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未来作战要求的复合型和过硬的技术骨干队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兴起。增强国防力量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渐进的过程。无论是武器装备的改善、军事理论的创新,还是部队官兵的训练、后备力量的组织和动员等等,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其根本利益的驱动下,充分利用相对和平时期的宝贵机遇,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抢占新世纪的军事制高点。超级大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仍然保持并继续加强在全球范围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需的扩张型军事力量,保持高强度的军事投入,以维护其军事上的超强地位。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大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国防实力,以便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即使一些并不富裕的中、小国家,在积聚国防力量方面也不敢稍有懈怠,把增强国防实力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争得相应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防建设还存在着国防现代化水平与高技术战争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国家可能提供的财力、物力还难以满足国防建设的客观需求。如果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建设可以"自我保障,自我发展";或者认为"经济发展了,国防就会自然而然地强大起来";甚至认为反正大战打不起来,国防建设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等思想,都是十分有害的。不仅会导致国防建设停滞不前,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差距。
I. 哲学上从为什么重视军事方面答
哲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存在,意识和物质,所以,军事的存在从哲学上来说是专肯定国家政权和人民属幸福的存在,所以就完全可以决定国家财政等物质上的需求,所以,哲学认为,军事的存在和强大完完全全是政治的根本,是国家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