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肥和安庆哪个军事意义大
当然是合肥了,三国时候东吴国君孙仲谋几次率师北伐,不都是攻打的合肥这一军事重镇吗?可是都以失败而告终,连续5次战败消耗了吴国大量国力,再说了合肥是淮河流域最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贯穿南北经贸交通上的重镇,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譬如,南北分裂,划长江而治,北方要是南侵必过长江,而江南政府必定会沿长江南岸布防毕竟形势会利于南方,假如战争不顺利,北军必定会驻军安庆,而为安庆提供后勤保障的必是合肥,反之假如南军北伐也必会对合肥用兵,毕竟合肥是打通北方战线的门户,拿下合肥就好比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打下锦州就会压制沈阳一样,压制合肥就会制压许昌,开封,洛阳等北方各大城市,所以说无论从经济,军事的作用来说合肥毕竟是南北必争的军事要冲和咽喉要道,拿下合肥就可以制衡南北力量对比的平衡性,所以合肥要比安庆军事意义大些。 再说安庆,安庆是后期形成的沿江城市,但经济文化军事都逊色于合肥,因为安庆毕竟是历史晚期才形成的战略城镇,早期的安庆就是一个重要军事港口,后来由于出现大的南北分裂,战争不断,安庆又是沿江几个重要的军事攻略港口,必定军事意义开始增强,这就形成了一个人为构筑的沿江军事基地,而不像合肥那样是自然形成的重镇,但安庆只不过是个军港而像军粮军资仍需要腹地合肥为其提供,安庆自身无法自给的战时可以短期应付,拖长了就不行了,不利于持久战,而合肥城高池深物资丰富哪怕是持久战也会拖延的很长,同时安庆是沿江建设的重镇,适合水战而不适合陆战,毕竟交战空间比较狭小,而合肥就不一样,合肥地处江淮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交战空间很大,适合于骑兵作战,假如战事不利,可从开封,洛阳,许昌,宛城,徐州各处调兵援助,形成四方八面赶来增援的势头,这就应了《孙子兵法》中讲的地利因素,历朝历代建城都是首要考虑军事因素的,合肥就是座着重考虑军事用途而历代兴筑的攻略都市,依附江淮平原的物产优势和贯穿南北的交通的经济优势成为了强大的中原重镇。同时虽说安庆不如合肥军事意义重大但确实遏制沿江攻略的最重要的据点可以说是合肥的南大门,是合肥的战略屏障,战时只有确保安庆的安全才可确保合肥攻略城市的优势。但我认为毕竟是合肥的军事意义大,安庆只能说是个桥头堡。
『贰』 安庆有机场吗民用还是军用的
安庆天柱山民航机场于1993年10月正式通航,机场等级为4C级,可供波音737及以下机型起降。是安庆市人民政府在军用机场的基础上投资兴建的军民两用机场。2005年,安徽省安庆市人民政府与海南航空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海航集团接管了安庆机场并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正式更名为“天柱山机场”。现机场拥有广州和上海两个航班,并且将增开一些航线。
安庆天柱山机场安庆民航事业起步较早。天柱山机场的前身是安庆机场。民国20年(1931)春,上海欧亚航空公司在安庆设航运站,未建陆地机场,由飞机从水上吊运,以船上下邮件,接送乘客。次年停办。1953年将驼龙湾军用机场改为民航机场,属省民航局。第二年停航。1958年修复,次年正式通航。1964年改建,设安庆民航站,以客运业务为主。每周3个航班,往返合肥、屯溪线,安庆是中间停靠站。后因乘客少,于1979年停航,民航站随之撤消。庆航空运输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的上海欧亚航空公司,在安庆设立了一个简易的航运站。因为安徽和安庆都简称“皖”,所以这个航站也叫做“皖站”。不过皖站没有建立陆地机场,而是在西门外沙漠洲(又称杉木洲),利用船只,由飞机进行水上吊运,正确理解,应该是一个水上机场。皖站主要工作是运送邮件,也有少量乘客。皖站建于1931年春,1932年冬停运,历时1年半。
两年后的1934年,安庆机场重建,地点在安庆东郊李家洼(原安庆农科所址)。这也是安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飞机场。机场修有土面公路,宽6米左右。《安庆市志》称载此时的机场“属军用”,其实不然,至少在老城闲人的收藏中,就有停放邮政飞机的机场老照片。最具史料价值的是,这架飞机的机身上,标有“安庆”字样。1938年春夏,日军侵占安庆,李家洼机场被炸毁。 安庆沦陷后,日军又选址东郊驼龙湾重建机场。挤占胜利后收为军用。解放后的1953年,改为民航机场,1954年大水后停用。1958年简单修复再度启用,1964年重新改建。1979年彻底停用,后废。1993年10月,安庆市政府在军用机场的基础上投资兴建起军民两用机场,2005年更名为安庆天柱山机场。 天柱山机场的成立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此后,天柱山机场在原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航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庆到全国各大城市间的航班,开通各地到天柱山的旅游包机,并进一步提高天柱山机场的接待水平。 2005年,安庆市人民政府与海南航空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海航集团接管了安庆机场并将安庆机场更名为天柱山机场。机场拥有广州和上海两个航班。 2006年3月停航,安庆市政府投资近400万元对机场候机大厅进行装潢改造,机场乘机流程也进行了修正,同时更新添置了安全检查、气象导航、运输服务等专用设备。2007年6月28号,停航整顿1年多的安庆天柱山机场恢复通航,安庆到广州的航线成为天柱山机场复航的首条航线。
其实,安庆还有个大龙山机场,不过那是军用的。
『叁』 安徽的省会为什么不定在安庆却定在合肥
因为在20世纪年代,毛主席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建国之初,长江以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区尚未平定,再加上台湾岛上的国民党蒋氏集团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如果像武汉和南京这样的沿江战略重镇失守,敌人依靠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顺水而至,极有可能在一天之内拿下两个省会城市。
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也就是说,如果军队东进,西进,南下设置集结点,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区,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
合肥是作为军事价值存在的, 把省级机关和企业设在合肥,把其它地方的资源向合肥集中并在周边县市发展军工基础企业都是为了这个军事上的目的,安徽整个省就如同是一个军事泄洪区和军事缓冲区。从一定意义上说,合肥能成为安徽省会主要是“军事政治”的产物,而没有多少经济发展上的考量!
安徽建省后,事实上的省会在安庆府(今为市),计算安徽省第一个省会安庆作为省会的历史,应自康熙六年七月甲寅批准安徽建省开始。但因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南的大功坊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这时的安庆城充其量只能视为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3)安庆军事基地扩展阅读: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参考资料:网络“省会”
『肆』 安庆的历史遗迹的资料
1、迎江寺
安庆迎江寺位于安庆东门外,濒临长江,占地万余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历代均有整修或修建。
据《安庆府志》和《怀宁县志》记载,迎江寺于明万历已未(公元1619年)由怀宁县士绅阮自华募捐重建、
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年)题匾“迎江寺”,
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雄姿。
2、振风塔
振风塔,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振风塔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沿江东路北侧,濒临长江。
安庆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该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还具有导航引渡的功能。
3、薛家岗遗址
薛家岗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地处安徽省潜山县(安庆市代管县)王河镇永岗村和利华村交界处。它是新石器时代遗留下的古文化遗址。
现出土了大约3000件文物,主要是石器,陶瓷和玉器,并发现了百余座的墓穴。薛家岗遗址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和文化内涵深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远古文化——薛家岗文化的典型代表。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桐城文庙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
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祐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
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5、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安庆代管县市级)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
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六尺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庆桐城文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振风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迎江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薛家岗遗址
『伍』 安庆有哪些名人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专安庆)人。
张廷属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 ),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
张何丹,原籍四川,西汉末年,曾在朝廷担任中散大夫(谏官),因秉性忠直,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多次上 书弹劾王莽,后来遭到王莽的报复,被贬为松兹县令。
王之庆,字修祜,号天宠,谥忠节。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王之庆家住望江县高士镇佩山脚下的王家老屋。
『陆』 安庆市红色景点有哪些,详细些
陈独秀先生陵园——独秀园
『柒』 安庆有哪些遗迹
倡议安庆文化人沿着皖河行走
---探寻古皖文化的遗迹
在当今火热的皖江开发开放中,皖西南大地上皖河静静地流淌,显得格外冷清。遥想当年可不是这样,在近代及其以前,皖河流域是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古老的潜山梅城镇(古称舒州)到古皖口,再到安庆城,政治、经济中心从皖河中游到皖河下游。
皖河水道不仅是经济纽带更是文化纽带,皖河流域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济盛,文物丰富。唐宋时期即形成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蚕丝、茶叶、生漆、桐油、竹木器等多经此运销外地;明清之际,徽商云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时至今日皖河两岸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遗迹和传说众多。
现整理了大观区与怀宁县境内皖河沿岸的一些历史遗存姿料。
皖口,即今山口乡山口镇,为古城址,是古代军事要地,三国吴嘉禾六年(公元237年)大将诸葛恪在此屯兵。南朝陈武帝为抗御玉琳作乱,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四月,遣镇北将军徐渡驻守,六月,临川王陈倩(陈文帝)在南皖口筑城,使徐州刺史钱道戢守之。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祖遣将由采石架浮桥过江伐南唐。南唐朱令赟自湖口以战舰、木筏东下,企图以断浮梁以援金陵。行至皖口。宋将行营步兵都指挥刘迂挥兵阻击,火烧战舰,朱令赟大败。
皖口,今为山口乡渔业村。自汉末至今1700余年,历经兴废,当年城池已不可辨认。自汉代以来的历代墓葬,大片成堆瓦砾、柱础、瓷片、古钱、民房墙壁上带有文字的城砖, 皖口遗存着大量文物胜迹,距岸十多米的河床上有古城墙遗址,枯水期可见古城墙基脚,当地百姓早年挖起的古城墙砖上刻有“怀宁县”“太湖县”“桐城县”“潜山县”等县捐制字样,有的城墙砖上,还刻着人名。镇西塔岭上可见古时战壕,还有宋代房屋遗址,古钱制造厂,清代古井。皖口,背临百子山,面对石门湖,依山傍水,景色迷人。“百子晴岚”“石门秋泛”为旧时怀宁十二景中著名二景。
皖口曾先后两次作为怀宁县县府所在地。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 622 年),怀宁县分为四个县:皖城、安乐、梅城、皖阳,其中皖阳县县治设在皖口,设置时间一年左右。第二次是南宋嘉定十年(公元 1217 年),到南宋景定元年(公元 1260 年),设置县治时间 43 年。皖口又是怀宁县古代一座文化重镇,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来此巡游,吟诗作赋。唐代的李涉曾作七绝诗《井栏沙宿遇夜客》“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于今半是君”。宋代的王安石曾作《别皖口》《过皖口》《渡长安岭至皖口》等诗作,黄庭坚曾作》发舒州向皖口道中作寄李德叟》。明曹学全诗作《皖口阻风二首》,刘基诗作《江行,为余庭心》。清汪宗周诗《舟过皖城》,施润章诗《李阳驿至皖口》《侯风皖口》等等。
杨汝谷墓 位于山口乡百子村石门湖畔狮子口大桥左侧的纱帽山之巅,为夫妇合葬墓,海拔400米,有墓圹、墓碑(无字),正前墓圹石上浮雕舞鹤。距墓2米处立方形华表1对,高近2米,宽0.3米,左侧碑文:故光禄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都御史加之三级湓勤恪杨公漳汝谷大人之墓;右侧碑文:故诰封一品夫人杨母刘太夫人之墓。两碑均同样署:“经廷讲官太得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三等伯加十级张廷玉顿首拜题。”时间两碑均署“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春月丁丑吉旦”(即1747年)。两碑同署其两孙、曾孙、玄孙名。
雪山洞、普陀寺 普陀寺位于洪镇乡冶塘湖东南长安岭的半山腰间,寺后有洞曰雪山洞,怀宁县人民政府1982年3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雪山洞,为寒武纪石灰岩溶洞,深50米,最高5米,曲折下行,宽广处如大厅,可容百人。洞内有依石壁雕佛象1尊,前置香炉供案。洞门面北,高4米,上有砖砌牌楼,高出洞口4米,3层砖制斗拱,正身横额楷书石刻“岩脱金身”4字。普陀寺依洞而建,为1座约300平方米的硬山式建筑。南北合面,两个3开间的佛殿,中隔天井,正殿背后直通山洞,寺门在两殿之间转折向西,门头横额“普陀寺”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所制。
雪山涧牌楼、普陀寺,传说始建于明,但无文字可考。民国4年《怀宁县志》仅云“雪山洞,有寺”。在已发现的碑刻中,最早为洞内石供案上刻有“雍正八年”字样,另有乾隆二十五年残碑上有“建洞门以建石楼”之句,寺内和门前壁上嵌的10余块重修碑记,最早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最迟为同治四年(1865年),因此,雪山洞牌楼与普陀寺的始建时间应在清初康熙至雍正年间。乾隆至同治百余年间,曾屡经重修,民国年间也进行过修整,并在东侧新建佛殿1座,已毁。此寺早年香火旺盛,百里香客云集。
石库道光水文碑 碑立于洪镇乡石库村马家楼田畈上,高0.5米,宽0.33米,碑文直式楷书阴刻“道光二十九年潮水至此”。左下方署款“斐辅仁立”。立碑者身份不详,石库一带多裴姓,应为当地人士。
石库地处皖河下游,皖河经此而下15公里于安庆入江,南岸为跨湖北、安徽两省的长江干堤——同马堤。此碑系长江水文史的重要资料。1973年长办复查时发现碑已被人挖走,当即查出,复立原址。1974年3月5日,长江流域规则办公室水文处曾来函安庆行署文化局索取了该碑的拓片资料。
冶塘湖冶铁矿遗址 位于洪镇乡石库村冶塘湖畔。地形属小山环抱的盆地,东侧为狮象二山,称狮象把口,其间开口处水运连接皖河直入长江。遗址当狮象把口之内沿湖畔相连的蛇形嘴、汪家嘴、王家嘴等大小五个山嘴的山坡、滩地,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地面暴露物有铁渣、铁矿石和绳纹砖块,以王家嘴最为密集,文化层堆积0.5~1米厚。传说有公冶长墓在此。在遗址东面的东山和龙泉岭尚有铁矿坑遗迹,民间传说是秦始皇挖龙脉的坑,近年乡镇企业也在老坑附近开挖铁矿。汉时中国冶铁业高度发达,怀宁汉属皖县,《汉书·地理志》载“皖有铁官”,汉对皖县已设官专掌冶铁,冶塘湖是皖县的重要冶铁基地,是属汉代冶铁遗址。
金鸡碑 位于洪镇乡学堂村。碑高1.1米,宽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直之神位”,正文两侧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员”杨文堂等25人姓名。碑边刻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
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究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资料,是研究戏剧史的活化石,全国仅存两座,“电影金鸡奖”名源于此。1984年7月怀宁县文物普查中发现。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猖神庙碑 在金鸡碑南侧3米处。高0.9米,宽0.6米。碑额楷书横行“五猖□碑”(原注:“□”应为“庙”字)。正文4行,记述建庙立碑之缘由,后为捐款建庙名单20余人及款额。下款“大清庆□□年大吕月立”,部份字迹不清。
太平军石牌城遗址 位于石牌猫山,皖河北岸,与上下石牌隔河相望。城址为相连的四个丘岗,中间一条狭长的洼地纵贯南北,面积约0.8平方公里。现存的遗迹为环城两条宽约2米、深1.5米的壕沟。群众传说西部有“金銮殿”(即指挥部),北部有炮台,中部有水井、兵工厂。据近年发现的房屋、兵器、炮弹等遗迹遗物,基本上可资印证。
石牌是安庆西部要隘。太平军三河大捷以后,西南战场失利,九江失守,危及安庆。保卫安庆,保卫天京西大门的战斗,猛烈展开。当围攻安庆的清兵多隆科被击退缩至宿松后,英王陈玉成布兵镇守石牌以及太湖、潜山,遏制清兵,保卫安庆。据史料记载,石牌城异常坚固,“上下均开炮眼,周围深壕3道,外护木城6道,桩签密布,驻军数千”。当英王在此布置守兵后,统兵攻往六安时,多隆科乘机袭击石牌,于咸丰九年(1859年)9月24日夜由茶棚岭潜至城下,“乘守军陷于疲惫,越濠爬沟,施放喷筒火箭”。守军奋起炮击,英勇抵抗至次日晨,城内起火,守军数千人牺牲,守将霍天燕荣、石廷玉被俘,石牌城陷落清军之手。
广王庙 坐落在小市乡良湖村。背负山峦,面向皖水,古朴雅静,别具风韵。建筑年代不洋,面积约300平方米。中殿设有广王大帝神龛,广王神像居于正中,右为二广王,三广王,左为小广王。广王神像头戴皇冠,身着龙袍,足履朝靴,俨然一副帝王偶像。
解放前庙内香火极盛,常住僧2至3人。每年农历2月间,广王大帝要到方圆百里内巡狩一次,农民称为广王会。足迹所至,涉及潜怀两县的小市、梅城、油坝、三祝等6个乡。广王所到之处,都要设台,陈列香几接驾,盛会3天,参加者数以万计。
据传,广王乃是后梁皇帝朱全温之长兄朱全昱,原系安徽砀山午里沟人。朱全温参加镇压黄巢起义的部队,战功显赫,被唐朝封为魏王,任四镇节度使,一跃而为晚唐后期独揽朝政的新贵。朱全温准备篡唐时,接长兄全昱到京师,委以重任,朱全昱不接受,回到砀山隐住山林。朱全温即位太祖后,有一次生病,很想长兄全昱来看他,派人到砀山请全昱,错传皇帝派人来捉拿全昱。全昱于是只身向南逃亡,来到皖水东岸的岗峦地带,定居下来,为当地百姓看病植树,做了不少好事。以后,他回到砀山,被太祖封为广王,死后又加封为帝,称为广王大帝。后人知道了这段逸事,特在朱全昱的栖身之所立庙,岁时享祀。广王神龛两旁有副对联,可资为证。联日:身隐砀山,生耻封王死作帝;灵昭皖水,功名及物德嘉民。当地文人谢鸿斌早在20年代也曾为广王庙题写一副对联,亦可作证:寄迹烟霞,砀山一角帝王贼;功垂民社,皖水千秋俎豆馨。
另外马庙镇孙家城遗址、小市镇王家山遗址、《孔雀东南飞》遗址等在这不一一罗列了,至今皖河两岸古村落、古民居、祠堂、古墓葬等遗存众多。喜欢探险寻奇的朋友还可到安庆市郊与怀宁县交界处柏子山区寒武纪溶洞群探险寻奇。近年来在总面积60平方公里的山区发现了大量溶洞群“水晶洞”、“梅花洞”、“麻姑洞”、“蝙蝠洞”、“雪山洞”等,洞景精奇。该区集山秀、洞奇、水美于一体,生态环境优美。
『捌』 安徽省军校有哪些
安徽省军校:
合肥:炮兵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武警合肥指挥学院
蚌埠: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蚌埠坦克学院、解放军13飞行学院、蚌埠海军士官学校
括展资料:
1、炮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是1999年由原合肥炮兵学院与南京炮兵学院合并组建的,是融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为一体的异地办学军级院校。
2、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pla)是经中央军委批准的全国重点高等军事院校之一,也是全军唯一一所专门研究信息战、培养信息战指挥和工程及技术军官的综合性院校。建于1979年9月16日,已建立覆盖军事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战术与技术相融合、信息战特色鲜明的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博士、硕士、学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
3、武警合肥指挥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合肥指挥学院,简称武警合肥指挥学院,是曾经存在的一所武警部队初级指挥干部军事高等院校,隶属武警安徽总队,正师级。现已撤销,改建为训练基地。
4、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是一所培养汽车排长和军交运输指挥管理干部的初级指挥院校。学院始建于1977年12月,1979年3月正式开训。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校”。1986年6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学院设有汽车分队指挥、军交运输管理二个培训专业,分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培训层次。经过20多年建设,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拥有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科技大楼、礼堂、汽车性能检测中心、电化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轻武器射击场、军体器械训练场、游泳训练场、运动场等。
5、蚌埠坦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于1978年在安徽省宿县建校,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1982年迁址至安徽省蚌埠市,1986年9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是一所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院校。其坐落在淮河之滨的安徽省蚌埠市燕山脚下,校园环境优美,院容整洁,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园林式营院。主要课程除按一般工科院校所设置的文化基础课外,还增设了军事运筹、数学建模、计算机作战模拟等军事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目。
6、解放军13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简称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是一所空军飞行初级指挥高等院校,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正师级。学院前身是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1968年10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航空学校,1976年6月改名为空军第十三航空学校。1986年7月更名为空军第十三飞行学院。学院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占地2908公顷。学院教学设备齐全,设有各类教学教室、实验室、实习室、专修室以及电化教学中心等。
7、蚌埠海军士官学校: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是我军创办最早的两所士官学校之一,是一所集海勤、陆勤士官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士官学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000亩,位于素有“珠城”美誉的安徽省蚌埠市市区,与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南靠燕山、北望淮河、交通便利。
『玖』 军事地理学中对安徽省安庆市的评价
安庆古称皖城,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此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就被视为“江介之要冲,金陵之门户”古人曾这样描述安庆:"上控洞庭,彭?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中流砥柱,万里长江于是乎在?
安庆在远古时属扬州之域,春秋时为皖国地,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两汉属庐江郡。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妖巫李广占踞皖城,马援奉诏将其讨平,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败死,其堂弟袁胤放弃寿春,投奔庐江太守刘勋,被派驻皖城。皖城后为孙策所夺,公元201年,孙权因皖城太守李术投降曹操,发兵攻克皖城,屠尽城中百姓,继而曹操夺取皖城,命江表诸州县,纷纷北徙!合肥以南唯留皖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谴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吕蒙对孙权说“皖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进言发兵攻击皖城,皖城后一直为东吴重地!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曹睿遣曹休侵吴,攻击皖城,未克。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孙权遣诸葛格屯驻皖城,以防曹魏,两年后,皖城终于被司马懿攻占,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吴主孙皓派兵企图收回皖城,然后以此为基础伐晋,晋扬州都督王浑命应绰将其击溃。南朝梁大宝初年(公元550年)侯景率军焚掠建康之前,曾遣部将任约屯驻安庆,以免后顾之忧,次年,梁将王森辩东下,侯景部将范希荣败离浔阳(九江)逃至安庆与任约会合,不久就一起逃离安庆,梁敬帝初年(公元555年)安庆被北齐军占领,自隋以后,因安庆“上控淮淝,山深水?”为战守之资!历代对这里都很重视。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安庆守将李林英反叛,顷刻便被镇压,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隋将恭邃据有安庆,后归附唐朝,武德七年(624年)王孝恭袭击辅公佑于安庆,唐上元初年(公元674年)江淮都统刘展叛唐,攻破安庆,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安庆又为陈庄所破,唐刺史张万福将其收回,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徐州节度使庞勋遣兵来犯安庆,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王仙芝率领农民军转战江淮间,一度占领安庆,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安庆城破与吴/之后,庐州刺史杨行密将其夺回,两年后安庆为滁州刺史许劲袭取,唐景富二年(公元893年)杨行密再次占领安庆,以江淮为基地扩张势力,建立了吴国,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柴荣讨伐南唐,攻拨安庆,迅速平定了整个淮南,南宋初年,安庆为李成所陷,宋高宗赵构命诏讨使张浚击破李成,此地才又控制在宋室之手,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军队逼近安庆城下,后退去。到公元1246年,蒙古军队又战安庆,宋安庆守将范文虎投降,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安庆为陈友谅部所陷。次年朱元漳军攻夺安庆,后不久又为陈友谅部将张定边夺回,直至元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漳才重新夺回安庆,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农民起义军刘六,刘七部在此抵御过官军,明末,史可法在此抵御过清兵,清代,太平军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战役之一,最初,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对安庆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安庆,仅把安庆作为行军过路的通道,未加重兵驻守。结果很快又被清军夺去,安庆失守给已经进驻天京的太平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清朝大臣向荣和琦善从安庆顺流而下,直扑天京分扎江南江北两坐大营,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太平军发起两征,与6月10日再克安庆,但太平军仍然克而不守,集中全力攻打南昌致使安庆和周围许多州县又落入清军之手,经过几次的失利之后,太平军总结经历,终于认识到安庆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这年9月,太平军第三次攻占安庆,石达开亲自坐镇,在此构建筑城防工事,并以安庆为中心,向北南发展,陆续占领了桐城,庐州,青阳,九江等地二十多个州县了,这样安庆就成了长江流域的军事重地,成为天京的西部屏障,使清军无法再从江东下天京,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冬,曾国潘率领湘军四路围攻安庆,英王陈玉成五次救援安庆,都未成功!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六月,湘军对安庆发起总攻,九月陷城,太平军12万(也许是写错了,应该是十二千人)守城将士全部牺牲,安庆失守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洪仁轩曾经说过:“我军最大的损失就是安庆落在清军之手,此诚实是天京之锁钥而保其安全者,一落入妖手,则可为攻我之基础。”是的,自从安庆一丢,向东看去,芜湖,天京,上海诸城相继陷落,太平天国整个东方防线瓦解,现在的安庆战事主要为抗日战争和渡江战役,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此地实为“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