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中国古代军事怎么备战

中国古代军事怎么备战

发布时间:2021-03-04 01:38:03

⑴ 古代军队还有练武的如何训练的每天都做什么

在古代的军事生活和用兵方略给一些诗人带来了无限的灵感,比如陆游 辛弃疾 等等,对于经历过战斗的士兵来说,这也是意见可以吹一辈子的事吧,毕竟现在是和平年代,早已不闻金鼓之声。那么古代士兵在军营中为了变得更强都有哪些训练计划呢?为什么我们的士兵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古代士兵更注重耐力训练而不是像西方那些国家力量训练?为了保证军中战斗人员的强大的战斗力和体力,对战士们的必须要千锤百炼,非常重要的。古代将军对士兵的每天训练的科目中,它可以一共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身体的抗击打训练和队列编队。这三个主要的训练部分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身体素质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且为什么我们要比在国外的士兵训练更注重耐力训练?

实际上,以下三个原因可以清楚地解释。

1.缺乏用于力量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法

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训练结果的差异。一种强调强度的提高,另一种强调耐力的提高。如果要进行肌肉力量训练,科学的训练方法必不可少,因为每个人的肌肉承受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由于他们的特殊训练方法,还需要补充相应的蛋白质和营养素,这对于辛苦的生活来说是困难的古代军营。

而且,在古代,很少有诸如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之类的说法,陆军的训练方法是从上一代继承而来的,并结合现代武器的发展或作战需求进行实践。而且,古人知识不足,缺乏科学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缺乏对力量训练的要求。

而且为什么我们要比在国外的士兵训练更注重耐力训练?

2.在古代战争中对耐力有很大的需求

在古代战场上,战斗时间是无法保证的因素,范围从数小时到数年不等,尽管事实上两军之间的战斗时间可能不长,但重点是早期训练和准备,此时的士兵非常辛苦,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冷武器时代,战斗武器的战斗力普遍不高。这时,长期作战是不可避免的。

耐力训练的好处是增强士兵的体质,提高士兵的抗疲劳能力,并防止过度疲劳。由此可见,在古代战场上,对士兵耐力的需求更大。

3.受不同军事制度的影响

在过去的朝代,由于时代的不同,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军事体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有农民和士兵在闲暇时间作为士兵,而农民在忙碌时则由农民组成。

这种军事系统有两个缺点。

首先,培训是间歇性的。它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您是士兵时)。培训是时间有效的,不利于巩固培训结果。其次,招募制度主要招募难民,弱小士兵,士兵的素质无法得到保证。

关于力量的训练的同时也等于是在进行了耐力的训练。此时,即使是耐力的训练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更不用说力量训练了。

⑵ 中国古代城市是如何加强军事防御的

古代科技比较落后,城市的军事防御问题大多借助自然力量。所以,城市的选址一般选择依山或傍河。人的方面就是修筑城墙,挖护城河。城墙高大为上,辅以箭楼、角楼、瓮城。

⑶ 古代人打仗为什麽要先两军都要排好正营大家准备好了才大

1 你说的情况基本是出现在电影里。当然现实里有一种情况就是:势均力敌的双方摆好阵势,但并不是一定会打。双方主帅阵前还要进行谈判,军阵只是互相威慑的工具而已。(《勇敢的心》里出现过多次)

2 古代战争虽然是冷兵器,但是很早开始就进入到了弓弩等远程作战的模式。战场上箭雨纷飞,士兵在盾牌、甲胄的掩护下冲锋格斗。秦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六国,就是因为秦弩射程很远,并且箭头都是特制的三棱锥型,当时六国的盔甲很难抵御,因此还未冲锋到秦军阵前就折损殆尽。(长平之战,赵军40万人愣是没有突出秦军的围困)。

3 此外,古代还常用骑兵对敌国的农村、庄园进行骚扰,因为骑兵有很强的机动性,而弓弩结阵需要很多时间。汉朝就是这样被匈奴搞得很惨,边关常被匈奴偷袭,人口损失很大。直到霍去病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才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4 进入南北朝以后,冶铁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重骑兵开始涌现。重骑兵结阵后,一般的弓弩就很难射穿他们了。盛唐重骑曾横行中亚,李靖两三千人就能灭人家一个国。金国也利用这点多次打败宋军,并且灭亡了北宋。后来岳飞发明了一种斩马刀,就是利用宋军的重甲步兵攻击金国重甲骑兵的马腿,使金兵丧失机动性,因此岳家军取得了不少对金国的胜利。顺便一提,宋军的优势在重步兵,北宋的步人甲号称是军事史上最重的盔甲......

5 成吉思汗发明一种轻型的铠甲,这种铠甲以多层厚布制成,只在关键部位,如心口、关节等处装上金属甲片(最著名的就是清八旗甲了),这种护甲方便轻骑兵使用,比重骑兵更具机动性。同时能有效防护弓弩甚至早期的火枪弹丸,关键部位也能一定程度上抵御近战武器,至少不会立即失去战斗力。元明清三朝的作战部队都大量使用了这种铠甲。因此进入13世纪后,轻骑兵成为了中国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轻骑兵一般装备有弓、弩、刀剑等。

6、明朝比较注重科学技术,因此明朝军队掌握了不少火药武器。万历战争中,朝鲜的史料记载,日本鸟铳声声可闻,而明军火炮如天崩地裂。戚继光更是划时代地提出了三人火铳手品字形站位,基本符合近代步兵作战的基本法则。

7、满清愚昧地提出“骑射乃满洲之本”,使中国军事大幅倒退。

⑷ 中国古代军事阵型图,看完就知道古人怎么打仗了

这种东西现代遗抄存的很少见。袭中国文人历来轻视军事实践,喜欢整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即便遗存下来的,很多也是五行八卦之类巫术类的东西,而不是实践中的阵型图。

但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都是差不多的,战争和战斗的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世界不同国家的实践经验都是相似的。
你可以参阅古代罗马军事家的兵法著作,里面详细描述了罗马军团的战斗队形,阵列变换方式,士兵训练方式,装备水平等。罗马军团战无不胜,其阵型模式自有其科学性。
中国古代作战,装备条件不同,训练模式不同,对手不同,毫无疑问作战方式会有差异,但可以类比。

⑸ 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人的风险和牺牲精神培养。
2、军队的战略研究和战略准备。
3、对敌方实力动态监控和掌握。
4、战前的舆论引导和物资准备。

⑹ 中国古代军事家怎样玩转万里长江防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长江及其周边广大流域,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争衡、问鼎天下的重要区域。在分裂时期,北方政权要平定江南、混一宇内,必须突破长江防线;而南方政权若要偏安江左、进取中原,也必须建立完整稳固、自成体系、攻守兼备的万里江防。长江及其支流,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朱元璋

⑺ 古代的士兵是怎么训练的

古代军事训练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初创于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在奴隶制国家阶段,军事训练侧重于一般士兵的整体作战学习,多通过田猎形式进行。西周起至春秋战国,还出现了贵族子弟的军事教育学校。秦朝至隋唐这一阶段全面确立和巩固了各项军事教育训练制度的规范化、法令化制度。宋至清走向成熟。

北宋以前,中国古代一直把使用弓箭刀矛等冷兵器的技术操练作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宋朝开始将火器技术发明运用于战争实践。随着火器技术的不断完善,军队的火器装备也不断增加,至明初永乐年间,终于产生了专习枪炮的新兵种——神机营。随着明朝京军三大营制和京操制度的建立,三大营进行协同作战训练的布阵新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古代军事训练的内容,在使用火铳之后民生了第一次重大变革。至清末,洋务运动的兴真,洋务派开始建立近代军火工业,购置和制造枪炮、舰船,聘请外国教官,引进西洋操典,训练军队,废除科举,举办学堂,建立近代陆军和海军,改革官制、军制,初步实现了从封建军事教育训练制度向近代军事教育训练制度的过渡。

各朝代的军事训练不尽相同。举一些例子:

秦朝和西汉的地方军队是各郡国的材官、骑士、轻车、楼船,他们的兵种区分为步兵、骑兵、车兵和水兵。四种地方军队训练的基本项目都是下列三类:体力训练、发射弓弩技能的训练和行列占阵的操演。
隋及唐前期,府兵是最重要的武装力量。府兵在中央禁军和地方驻军中处于骨干地位,在边防军中也占很大比例。府兵实行世兵制,军人在府,家属随军。隋开皇十年规定,府兵可以以户为单位,按均田法分得一定土地,府兵除定期到骠骑府和车骑府集中训练和上番、同征外,平时可放归乡里,忙时务农,闲时训练,由是形成了府兵农闲分散训练的制度。府兵农闲时的训练课目多是习射。府兵习射,不仅要求提高命中率,还要求增强为膂力。当时选拔力士,要求能引弓240斤,臂张弩射远达230步,四发二中;单弓弩射远达160步,四发二中。

清朝时,八旗兵是一支以骑兵为主、步骑结合且包换火器部队、云梯兵、藤牌兵等多兵种的部队。由于是嫡系部队,清统治者对这支部队格外重视,为其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军事教育训练的规章制度。八旗官兵的日常训练主要是练习步射、骑射和枪、炮的射击,以及步围、阵法,并有分操、合操、大会操、大阅制度。京师禁旅八旗各部队中,两翼前锋营、上三旗亲军营、八旗护军营、骁骑营官兵,都习骑射,步军营则专习步射。健锐营主要训练云梯,兼习鸟枪、水战,以及马步射、鞭刀等艺。内火器营变相剥削操练鸟枪、子母炮,外火器营主要营习鸟枪、水战。汉军骁骑营下置鸟枪营、炮营、护炮藤牌营。这些营兵除习骑射外,主要是操枪、炮和藤牌技术。京师禁旅八旗各部队的训练,每年按季合操四次。其中:上三旗亲军营,每月两天训练骑射,四天训练步射。骁骑营,每月六天习射,由都统以一各官亲临督导训练。每年擐甲习步射四次。前锋营,每月初二、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习步射,每月初九、十四、十九、二十九共四天练习鸟枪。内火器营每月六天习步射、六天习骑射。

⑻ 中国古代战备论中战备的基本原则

古代兵家提出的关于战备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一是超前性原则。应着眼于战争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提前进行战备。

二是超盖性原则。战备规模要适当超出覆盖范围,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相称性原则。战备的准备应与战争的方法和规模以及利益成比例,禁止过分战备或战备不足。

四是求己性原则。即要取得战争胜利,不能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加强战备。

五是隐蔽性原则。战备要隐蔽,不易被发现。

六是平战结合原则。把战争行动同平时的生产活动相结合,军队一边生产,一边保卫边界安全,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耕战并宣”,平战结合。

七是整体性原则。强调战备必须从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全面地进行备战。

(8)中国古代军事怎么备战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内容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战争观

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⒈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⒉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指导原则

⒈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⒉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⒊备战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绸缪。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⒋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

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不仅仅对战争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工作生活都有一定帮助。

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全胜战略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谋攻篇》中指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作战思想

其主要表现在:“致人而不制于人”,夺取主动权。强调的就是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制胜方法。

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强调奇正

他说:“凡战者,以正合(合力攻击),以奇胜(奇兵制胜)”。

奇正是中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军事矛盾,历代兵家多有阐述和运用。

奇正的含义广泛,一般说来,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分而言之:在兵力使用上,守备、钳制的为正兵,机动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式上,正面进攻、明攻的为正兵,迂回、侧击、偷袭的为奇兵;在作战方法上,按一般原则作战的为正兵,采取特殊战法的为奇兵。

奇正充分体现了用兵的机动灵活性,出奇制胜的高妙之处,在于攻击敌人无备与虚弱之处。

七、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用将之道

选贤任能,不仅是古人的用人之方,也是用将之道。

⒈重将思想。《投笔肤谈·军势第七》指出:“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并且认为,“大将,心也。士卒,四肢百骸也”。我们现代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⒉选将思想。在古代,选将标准有五,《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⒊用将思想。古人认为,将帅使用的原则,就是信任和放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网络-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⑼ 中国古代军队有没有战术是不是只有谋略

呵呵,哪是因为导演和拍摄经费的原因

观众对军事不了解,导演也不愿意花大价钱专拍摄,随便做个属样子就好了

一直到工业革命之前,西方的所谓战术都和中国差的很远
看看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吧,行军,扎营,列阵,防守,攻击,火器使用规范,步兵操典,骑兵操典,多兵种配合,全都有

但是中国人普遍认为,战术是敌人可以学习并很快能掌握的,并不是决定性的差距,战略可不是这样

⑽ 关于中国古代军事

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练兵时,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

左右。其创建的车骑营中的战车部队,简直就是类似于现在装甲战车部队:车营编官兵31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日不停;骑营编官兵约2700名,装备有60门虎蹲炮。

因此在明朝前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成本大大提高(死人太多,收获太少),以至于可以说是亏本买卖,蒙古就因此而衰落。明朝末期,明军和倭军在朝鲜所进行的战役中,明军的火器质量和使用水平就高于倭军。当时倭军和朝鲜军都甲胄齐全,十分精良,而明军却有不少连盔甲都没有就上战场了。朝鲜军队开始很吃惊,以为是明军神勇,其实是明军多使用火器,在火器的时代,盔甲反而是起不到作用的累赘。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 斤;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明军装备的鸟铳并不多,主要以连发近战的

3眼枪为主。这是因为明军大量装备远射程的火炮(数量快赶上现代装甲师啦!),所以所以对单兵火器的射程并没有太高要求,只要火力够凶猛就行,明军才会创造出三才阵等适合火器的诸兵种合成作战阵形。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资料,可能是写在兵书里,将要计划实施的,现在仅供参考:

车营:战斗兵2048人;

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

全营官兵共3109人。

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

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

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

以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64.2%;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

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

全营官兵共2699人。

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

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军事怎么备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