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

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

发布时间:2021-03-03 21:46:30

㈠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战斗力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抄:“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㈡ 什么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对现代战争有何重大影响 急!!!!!!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充来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源、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

现代化的导弹,与传统武器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部分地具有了人的思维功能。导弹敏感部件测定自身运动参数和外部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判断分形状态和位置偏差,进行修正后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以往武器打击力、机动力的提高,都不过是对人的体力的延伸,只有信息化武器才开始对人的脑力加以延伸。

(2)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当前,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在加速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发。在这个过程中,军事技术将有力地加速武器装备体系的优化,推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进程,并不断物化出具备新的实战与威慑能力的装备,引发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的重大变革。

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新军事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推动力,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将在需求牵引下超越传统思维定势,从研制到投入战场的全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㈢ 试述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 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战争的特征,对军事上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专

  2. 高技术战争的属出现,迫使从事战争的人们重新看待一些传统的观念、理论和原则,重新衡量以前的战略、政策和一些具体做法。

㈣ 1.谈谈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武器不是决定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这个论点是建立在战争双方武器装备并无巨大悬殊的前提下。朝鲜战争中的我军武器装备和美越战争中越南的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战争最后的结局都是弱者胜,这确是一个事实,但我们要知道,朝鲜战争和美越战争战争双方的武器装备并无实质性的代差,说我们处于劣势和越南处于劣势,仅仅是我军和越军在重型机械化装备方面与美军相比处于劣势,在常规作战的武器方面双方并无巨大代差。美军空军在朝鲜战争和美越战争中处于优势,但仅仅是在数量上,在质量上我军的米格15和美军的F-86比根本不处下风,而且在某些性能上还处于优势。美军的重型机械化装备和重型坦克装甲在朝鲜战场上和越南战场占优势,但在朝鲜和越南以山区为主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中这种优势并没有在实战中起重要和决定的作用,相反这些优势在需要灵活机动的山区丘陵地区的作战特性中反尔成为累赘。战争双方武器装备并无巨大代差时我们说军队的意志和战斗力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决定的战争胜负法则。时过境迁,在以高科技技术武器为前提的最近发生的几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间的巨大代差造成了战争胜负者之间的巨大悬殊,我们再死搬教条的认为战争仍以人为本,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因素是绝对的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论,精神胜利法。

军事理论研究者喜欢把“马岛战争”作为现代战争的新技术革命的开始,应该说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在马岛战争的初期英军并没有完全绝对控制阿根廷军队,双方持续交着对抗了很长一段时间。准确的说新技术军事革命是从第四次的中东贝卡谷地大空战开始的,因为在这场现代电子信息战的对抗中,以色列是在绝对的掌控和打击中完成对叙利亚雷达基地和萨姆导弹群的摧毁的。60:0的米格23战机对F15战机的战果,预示着苏式军事体系和美式军事体系的代差已经形成,预示着苏式军事体系的国家军事集团在电子和微电子信息技术上完全落后于美式军事体系的国家军事集团最起码10——15年,自贝卡谷地大空战以来,在美苏两大军事体系国家集团的军事对抗中,在以电子信息战为主导的现代战争的新技术革命的对抗中,苏式军事体系的国家军事集团均以失败告终,无一胜例,我们还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现代战争还以人为本”有多少强有力的说服呢?

我们经常回忆这样一个镜头,数百战士肩扛红旗,舍身忘死,前赴后继的冲向老山山头,被鲜血染红的军旗在老山山头迎风飞舞,胜利的喜悦让我们激情澎湃。但在现代高科技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的镜头演变是这样的,在老山的某隐蔽处,三个侦察兵正在悄悄架设卫星侦察接收仪器,电子激光测距仪准确的侦测着老山山头的军事工事的方位,仅几分钟,攻击轰炸机悄然而至,一枚2000磅的“炸弹之母”准确落在老山山头,数百敌军数秒钟内灰飞烟灭,老山山头死一般沉寂,三名侦察兵轻轻弹去身上的灰尘将一面崭新的红旗插在了老山山头。

寂静而壮观的现代高科技技术战争的一幕,此时我们欣然感慨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高科技技术武器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和发明,从另一个侧面我们说战争确是以人为本,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科技进程中我们只有迎头快赶,速争朝夕,否则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永恒不变的哲理。

㈤ 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是什么

现代战争手段的复核心是信息制能力。

关于现代战争的含义,较为普遍的意见认为,是在核武器以及其它现代化高科技武器的威胁下的以高科学技术的现代作战工具或武器为主的现代化常规战争。这种意见认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进战争领域,使战争水平发生质的飞跃,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袭击叙利亚军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

(5)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扩展阅读:

现代战争的特点:

第一,战场时、空“禁区”的限制大为缩小,作战行动更富于突然性;

第二, 现代武器破坏、杀伤、精准度增大,战争异常严酷;

第三, 战场空间愈加立体化、多维化,无形战场的角逐更加激烈;

第四, 战争的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更加艰巨困难;

第五, 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出现,使现代战争指挥方式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㈥ 现代战争与装备

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从战争走向和平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千年之交、百年相汇的重要时刻,人们正在精心构造一个光辉灿烂、和平安宁的21世纪。裁军、撤军和军控取得重大进展,熊熊燃烧的战火逐步熄灭,世界热点普遍降温,战争和武力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和相互矛盾的惟一途径和重要手段,敌对双方开始从战场走向会场,习惯于枪炮交锋的军人们开始举杯同叙友谊之情。人们不再沉醉于一次大战时期迫使敌人接受城下之盟、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瓜分和侵吞他国领土式的“伟大胜利”;对二次大战中彻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迫使其无条件投降,接受军事占领和战败国战犯出庭受审式的结局也没有更多的兴趣。大家都清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毁灭别人就等于给自己掘墓。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好势头,多层次、全方位、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接触和对话频繁展开,双边和多边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各方之间的矛盾和积怨正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国际间多领域合作及和平共处已成为国际战略形势的主流。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推动下,加强对话、控制对抗、推进谈判、削减军备、减少冲突和加强稳定已是时代大潮。
就在20世纪即将过去,世界人民正在满怀信心地迎接新世纪曙光的时候,爆发了美、英空袭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动和北约空袭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当21世纪的钟声刚刚响过,随着美国双子座大楼的轰然倒塌,从阿富汗传来了更加猛烈的枪声、炮声和炸弹的爆炸声。阿富汗战场上的硝烟尚未散去,伊拉克境内却又有出现了美军飞机和坦克的轰鸣,导弹呼啸着冲进总统府,海军陆战队和第三机步师则兵分两路占领了巴格达,美、英联军以占领者的姿态面对着愤怒的伊拉克人民,在他们背后的牢笼中关押着包括萨达姆在内的总统、副总统等政府高官。萨达姆之后的世界将是怎样?美国下一个目标是谁?当一个国家强大到失去国际法规的监督和制约的时候,国际和平还会有希望、有保证吗?战争这个恶魔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战争其实离我们很近。尽管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主流,但战争的阴霾仍然笼罩这个动荡不定的世界。

局部战争及冲突此起彼伏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国家。194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39年增长了132%。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40%,整个工业生产提高了118%。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占53 9%,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确立了美国世界霸权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与本国实际结合不够,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苏南冲突后,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也开始进行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苏东剧变,统一的苏联解体。东欧的九个社会主义国家除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外,其他八国分裂为27个国家。这一巨变宣告雅尔塔体系终结,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德国统一改变了西欧的均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的联盟与合作,又使欧洲一体化进程更为复杂和曲折。亚洲各国逐渐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在各自轨道上发展起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前进。自1978年以后的25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东南亚地区,各国都赢得了独立,并且在经济上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在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之后一直纷争不断,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它们的发展。西亚地区则由于殖民主义的影响,在独立之后仍然战乱不止,至今巴以仍处于敌对状态。
二战结束之后,战争中的盟友突然变为敌人,二战中的敌人则成为盟友。在亚洲,美国于1952年9月在旧金山召开了有52个国家参加的对日媾和会议,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外,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捷克、波兰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会议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保条约》,规定美军有权在日本领土及其周围驻留,驻日美军可以用来“维持”远东的“和平与安全”,日本应无限制地向美军提供军事基地,驻日美军及家属在基地外享有治外法权。
在欧洲,到1955年底欧洲格局才大致稳定下来。根据1954年10月签订的巴黎协定,联邦德国被允许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此,包括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在内的西欧国家依靠美国建立其针对苏联的集体防务体系,美国把北约组织作为加强自身实力地位,控制西欧和与苏联争霸世界的一个政治和军事工具。1955年5月,苏联率领七个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主要目的是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进行军事对抗和全球争霸。
在两个超级大国和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之下,世界长期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亚洲是最主要的战场。1950年至1953年爆发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局部战争之一,世界上19个国家卷入了这场战争,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最多时达到320万人。这场战争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越南战争是一场以越南人民为首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实现祖国统一和解放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从1961年5月开始,到1975年4月为止,历时14年之久。1973年1月27日,美越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承认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从南越撤出全部美国军队。1975年4月30日,西贡获得解放,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洲交界的一个地区,区域内包括17个国家,总面积749万平方公里,人口17亿。由于中东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且拥有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所以二战结束之后,那里一直是一个火药桶,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苏插手在中东地区各国之间进行的战争,总共爆发过五次中东战争;二是伊拉克与伊朗之间发生的战争;三是美、英联军及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也称为巴勒斯坦战争,是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为争夺巴勒斯坦而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历时15个月,最终以色列占了上风,美国趁机取代英法在中东获取了霸主地位。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于1967年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袭,偷袭开罗、苏伊士运河区和西奈半岛的埃及十几个机场、导弹基地和雷达站,埃及300多架飞机在机场被炸毁。这场战争规模庞大,现代化水平高,战争中首次大批量使用了导弹、电子战等信息化武器装备,对世界军事变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阿富汗是连接欧亚两大洲的战略要冲,是世界大陆的中心地带,自近代以来,就一直是帝国主义推行扩张政策的目标。1979年苏联悍然出兵侵略阿富汗,主要目的是通过占领阿富汗挥师南下,达到战胜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到1988年,在经过长达10年的战争之后,苏联仍未能全面占领和征服这个国家,最后不得不从阿富汗撤军,结束战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拉克一直成为世界战争的中心。1980—1988年,伊拉克与伊朗因阿拉伯河边界划分和波斯湾入口处三个小岛的归属问题产生争端,因而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大规模战争。海湾战争是机械化时代的最后一场典型战争,是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型期间的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对于新军事变革而言,这场战争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海湾战争之后,相继于1998年爆发了科索沃战争、于2001年爆发了阿富汗战争、于2003年爆发了伊拉克战争。这三场战争与海湾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战争形态上逐渐脱离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模式,不断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
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
美国人认为,德国人在二战中综合运用坦克和飞机创立“闪击战”理论的事实说明,只有保持技术优势和武器装备的质量优势才能打赢现代战争。根据这样一个思路,从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行大规模调整与改革,并于1984年推出“竞争战略”。这次调整与改革的重点是在分析研究苏联战术和技术弱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传感设备。这样就产生了灵巧弹药、GPS全球定位系统、E—3预警与监视系统、E—8战场控制系统、现代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F—117A隐身战斗机、F—14、F—15、F—16战斗机、A—10攻击机、“战斧”巡航导弹、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和M—1A1主战坦克等一系列高技术常规武器系统。
经过第二个回合的竞争和较量,苏联在技术、武器和综合实力方面已经跌入谷底,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缺乏准确的未来预测,没有认清美国发动“竞争战略”和大规模改革的目的和实质,结果被美国拖垮;二是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漠然置之,不重视发展隐身、夜视、精确制导、C3I和电子战等高技术装备,仍按照传统思路拼命发展核武器、航母、核潜艇、飞机和坦克等平台,并一味追求装备数量,结果难以适应现代常规战争的需求;三是国防工业过于庞大,加上计划经济,使国家包袱过重,军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20%—30%,从而使国民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经过短暂的调整和反思,又向一个新的制高点发起冲锋。其新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体措施是加速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

军队建设面临调整和转型
美国早期的“曼哈顿”计划曾经带动了后来的核武器发展,著名的“阿波罗”计划也曾带动了航天事业的振兴,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最终被取消,但它在基础性高技术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不能低估,它正在带动一个庞大的高技术群在21世纪产生飞跃性发展。
研制新一代高新技术常规武器装备。美军在新一代高新技术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中特别强调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和军事革命的成果,突出三个重点:发展具有控制信息能力的装备,如航天、航空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数字化网络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体化、网络化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信息战和非致命武器,以及隐身和夜视系统等;发展具有远程精确打击的武器,如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中远程防空反导导弹、精确制导弹药等;发展灵活机动的作战平台,如隐身飞机、隐身舰艇、火力突击舰、高性能主战坦克等。日本正在研制和发展的新一代战斗机、主战坦克、宙斯盾驱逐舰和防空、反舰导弹等都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其海军现役舰艇只有160艘左右,30多万吨,其中80%以上都是役龄在10—15年左右,65%以上都是驱护舰、潜艇等主战舰艇,从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年轻和战斗力最强的海军之一。因此,单纯用数量多少来度量作战效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还是要强调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和质量优势。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战运用
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是以机械化装备为基础的,机械化装备又是在热兵器装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热兵器装备的发展自然也借鉴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些早期成果。因此,无论军事革命发展到哪一步,无论时代进步到哪一个历史阶段,新老武器装备的交替共存共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是恒久不变的规律。纵观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无论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快慢,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不会出现断代跨越的趋势,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对作战的影响是广泛和持久的,目前仅仅是初露端倪,只能看到一个大致的发展方向和总的发展趋势。从四场战争的实践来看,武器装备对作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联合、控制、精确、快速。一是联合。联合并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并使用后的一个创造,早在热兵器时代和机械化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联合的概念。热兵器时代欧洲军队创造的利用前后排列的不同队形来实现单发枪械连续火力打击效果的战法,就是早期的联合作战模式。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集群之间的相互配合作战,坦克与飞机的空地协同和闪击作战,以及海上方向不同舰种和机种之间的协同作战等都是联合的初级概念。电子信息技术出现之后,为信息化武器装备提供了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C4ISR系统可以作为“粘合剂”把不同类型、不同军种、不同地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连接为一体,把原本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指挥员随时随地握紧拳头,形成力量,因而达成现代的联合概念。这种现代联合概念与原来联合概念的一个本质性区分,就是过去主要是通过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的命令、指示和作战计划等人力协同,变为依靠C4ISR系统的自动化指挥控制,从发现目标到打击目标实现了一体化,软硬武器融合在一起,所有作战力量及民用资源融入到一起,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控制。控制也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有概念,从冷兵器时代开始,所有武器装备都必须能够控制,不能控制的武器装备就非常危险。热兵器出现之后,控制武器的作用方向,使武器的破坏效能进行聚合,并在需要的时候产生大量的能量,就是控制的结果。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与飞机的作战配合必须有准确的信息控制,否则就会产生误炸和误伤。随着武器装备复杂程度的提高,军队编制体制越来越复杂,作战地域和作战空间越来越广泛,从过去的单维空间发展到多维空间,作战地域也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要对多维空间和广阔地域部署的兵力兵器进行控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对部队进行控制自始至终都是指挥员最为关切的一件事情。
冷兵器时代谋士的任务,就是帮助指挥员运筹帷幄和对部队实施正确指挥和控制。热兵器时代开始以后,火力射程增大,指挥员对战场通视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看的更远,否则火力武器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于是,军队中就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兵种,比如负责侦察敌情的部队、负责指示目标的部队,以及负责搜集军事情报并对战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咨询的部队,这就是拿破仑创造的参谋队伍。机械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坦克、飞机、舰艇速度越来越快,作用距离越来越远,参谋队伍只能随之越来越大,因而造成部队编制体制越来越臃肿不堪,头重、脚轻、尾巴长的弊端逐渐呈现出来。指挥机构越来越庞大,参谋人员越来越多,因为如果不这样,就难以对分散的部队进行指挥和控制。用人来管人,用人来控制部队,用人来指挥作战是机械化战争中最典型的一种控制样式。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在C4ISR系统中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有一个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海量存储和快速信息处理。无论是文字、图片、图像还是话音,都能存储到计算机中去。存储之后的这些信息,可以分门别类地归入不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同武器装备、不同作战部门、不同作战地域之间进行实时保密传递,无论距离多远,传递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失真,所有信息最终都能还原和保真。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把参谋人员和指挥人员从繁重的搜集情报、计算数据、抄写和转发电报、手工标图等日常战勤事务中解脱出来,使之集中精力于谋略的运筹、战法的创新和敌情的分析判断。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之后,数量很少但素质更高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便可控制大量分散部署的兵力兵器,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和指挥决策的速度。
三是精确。精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冷兵器时代的百步穿杨是精确,热兵器时代的弹无虚发也是精确,因而不能跨越时代的时空来解释精确的概念,更不能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精确来说明以往武器装备的不精确,因为那些所谓不精确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也是最精确的。所谓“三非作战”就是指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这三种作战样式都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首创,在以往的战争中都可以找到这些作战样式的影子。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接触式作战,但自从出现了抛掷式武器以后,非接触就成为可能。火枪、火炮的出现,无疑把作战距离拉到了几十米、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距离。到了机械化战争时代,作战距离就更远了,美国和日本在中途岛大海战中,首次实现了脱离接触式作战,两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在相互不见面的距离上使用远程火炮和舰载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非接触的距离增大了,这种增大不是无限增大,也不是非接触的距离越大越好,它是根据作战对手武器装备的作战距离和防御范围来确定的。比如,对方对飞机和导弹的防空探测和拦截范围如果是100公里,这种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界定在120公里以上;如果对方的防空范围只有5000米,那么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下拉到6000米左右。非接触作战的范围是在保证己方兵力安全和确保准确打击敌人的前提下界定的,伊拉克战争中地面作战非接触距离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几百米和上千米。作战要强调有效性,而不能限于理论和公式的推导。
非线式作战是针对线式作战而言的。在以往的战争中,一般来讲都是线式作战,因为只有线式作战才能集中兵力兵器进行决战。但在许多作战样式中并非如此,比如传统的游击战。我们熟悉的游击战就是一种非线式、非对称作战样式,一支精锐的小分队突然出现在敌人心脏地带,摧毁敌人的要害目标,并达成预定作战目的。这样的小分队与敌人之间没有堂堂之阵,在力量对比上也是敌强我弱,是非对称的。
四是快速。快速也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是相对时代和技术水平而言,一个是相对敌人的速度快慢而言。所以,没有绝对的快,也没有绝对的慢。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盲目追求快速,快速虽然很好,但超越相对目标的快速是一种浪费,不仅不能提高作战效能,可能还会降低效费比。在冷兵器时代,骑马打仗的骑兵具有快速性特征,但这种快速性是相对步兵而言的,如果与后来的坦克、飞机、导弹相比,就慢得多。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快速,主要得益于三个技术基础:一是机器制造技术的高度精密化。机器制造技术在使用了数控机床等智能化加工控制技术之后,精密度提高,能耗降低,效率增大,动力性能良好,运用到新型作战平台之后,就会在行驶速度、机动性能、推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二是作战平台的高技术化。坦克、飞机、舰艇等传统作战平台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之后,使外形特征优化,空气动力外形更加科学,能耗降低,速度提高。另外,高技术作战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融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对机械装置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作战平台自身的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对外围设备、外部接口系统和外围体系进行融合,从而使作战平台能够方位更精、速度更快;三是C4ISR系统的一体化。C4ISR系统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实现了互联、互通、互操作,从传感器发现目标,到信息传递和处理,到指示武器对目标实时打击和效能评估,全部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和一体化,因为在速度上实现了实时和近实时。速度提高之后,突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使全球战争直播成为可能,使远程异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成为可能,也是远距离遥控战争成为可能。

信息化战争的全胜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不同的思维观念指导着不同的战争形态。农业时代的战争观念,主要目的是攻城掠地,所以战争总是围绕一个一个城堡进行争夺,围绕一个一个山头进行攻防。工业时代的战争规模庞大,机动速度加快,武器的杀伤破坏威力提高。战争目的最开始的时候是“绞肉机”作战,战争总是以打死打伤敌人数量和缴获敌军武器装备多少来判别胜负;后来有了核武器,战争观念开始转变,总希望把别的国家全部毁灭,地球上最好是只留下自己,认为那样才算是全胜。
核后时代的今天,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攻城掠地的现象不见了,过度杀伤破坏不仅不再提倡,反而被列为战争犯罪,所以滥用武力的行为开始被限制,不加区分地使用武器也属违法,传媒的作用不再仅仅是监督,而且已经介入到战争行动当中,并且成为战争的参加者。传媒参与战争之后,不仅影响到战争的进程,而且影响到战争的结局。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在两线作战:在正面战场由正规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精确闪击战和火力攻坚战,在隐蔽战场则由中央情报局使用美元打了一场秘密的心理瓦解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与电子战、网络战一起,被界定为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战,信息战的战场主要集中在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认知空间。这是一些特殊的战场,这是一种特殊的战争,我们必须熟悉它,否则我们很难打赢它。
信息化战争的全胜观念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是统管全局、宏观的大谋略,主要是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和总目标,以便牵引并整合一切力量沿着既定方向达成预定目标。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战略决策失误,有可能面临全盘皆输的厄运,由此而造成的巨大损失,绝不可能从战役和战术上找补回来。
早在2500多年以前,我国著名军事家孙子就力主和平解决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发动战争,“不战而胜”便是其军事思想的精髓。以谋略和外交斡旋化解争端无疑是上策,而兴兵动武或以武力相威胁则是下策或下下策。孙子的全胜思想认为,战而胜之不算大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全胜。首先通过威慑及遏制的方式,示形于敌,使之感到穷途末路,迫其就范,从而避免战乱。上策是全国,下策为全军,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才是以国和军来冒险进行决战,因为战争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核武器已经发展到能够摧毁地球几百次并导致地球进入核冬天的吓人地步,但核威慑战略的结果最终却遏制了核战争,不仅使之迟迟不能爆发,反而推动了核裁军进程。这不能不说是古代孙子战争文化对现代军事思想的一种深远影响。
实力与潜力相结合。要想使战争威慑有效,一方面要加强兵力部署和军事训练,提高部队打赢信息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一方面,还要做好战争动员工作,切实做好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快速转换工作。美军2003年初对伊进行的战争威慑就是如此,不仅出动十几万大军兵临城下进行实兵威慑,而且动员了大量预备役人员和装备,部署到海湾前线。这种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的结合,能够对伊形成持续威慑能力,给对方一个明显的信号,即美军正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战争准备。“示形”,目的主要是为了威慑对方,不战而达成预期目的。威慑失效后,有可能转为实战。
大胆使用战争边缘策略。战争边缘策略就是打擦边球。既遵守战争规则,又不拘泥于战争规则,在有限的范围内大胆采取军事行动,向敌人发动强劲的军事威慑,威慑是现实的而不是虚拟的。手中的大棒经常是高高举起,但又不轻易落下;该出手时就果断出手,但必须做到稳、准、狠,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军事威慑的作用在于其有效性,威慑一旦失效则变得毫无意义。要想达成有效性,就必须善于用谋,长于用兵。善用围而不打,看似大打实则小打,看似真打实则假打,声东击西,瞒天过海之类的谋略。应多在惩罚式打击和准军事行动方面围绕战争边缘策略多创新一些战法。抓住时机,果断决策,速战速决,让对方确实感觉到战争离自己并不遥远,战争就在自己身边,使之不敢再越雷池半步。俄罗斯叫嚷要对支持车臣非法武装的阿富汗塔利班恐怖分子基地进行导弹打击,2003年美国在对伊军事威慑的同时经常对南北禁飞区进行打击等,都是这种战争边缘政策的实践性运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传统的以攻城掠地为主的战争诱因逐渐过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寻求新的挑起战争和武装干涉的诱因,超越国家主权干涉一国内政逐渐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新诱因。这种诱因,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进行了尝试,战争结果令北约极为满意。
不知道你想问什么从张召忠将军的文章里找了几段只能让你了解了解。

㈦ 都说科技改变世界,那么科技能否决定战争的胜负

不能。

高技术武器对于获取战争胜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并不能决定战争专胜负,人民战争仍是属决定胜负的灵魂。

例如:美国有隐身飞机可以到第三世界国的上空来去自如,对方的雷达根本没法发现,但不是有这个东西就能够打胜仗,六年花费超过七千亿美元还未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就是证明。

(7)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扩展阅读: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

谁拥有了科技优势,谁就能掌握军事主动、赢得制胜先机;谁忽视了科技进步,谁就会陷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唯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紧抓住和用好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迎头赶上、奋起直追,才能点燃战斗力跃升的新引擎。

㈧ 军事理论题

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它是始于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
2 (1)作战力量数字化和集成化
(2)武器系统信息化
(3)就是指挥自动化,一体化
3 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将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所谓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即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于军事领域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按照科学分类方法,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通常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军事高技术的体系结构是由科学体系中面向军事应用的那部分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的。它包括两个层次,即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的特点:高风险、高智力、高速度、高竞争、高效益、高保密、高投资! 军事高技术的分类:从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关系来看,军事高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二是直接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战技术、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化生武器技术、型概念武器技术等。

4 信息资源

㈨ 在现代战争中,往往发挥出决定性因素的武器是什么

我认为来,以现在的国际形自势来看,核弹使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我首先排除核弹(虽然核弹的确够劲)。其他的武器多多少少都有作用,但是个人感觉最能决定胜负因素的是战斗再沙场的士兵,士兵勇猛,战斗水品高,那就能战无不胜甚至反败为胜,士兵贪生怕死或战斗力不强,那这场战争就已经注定了败局。武器方面只要不是相差太远(别用长矛对M4A1就行),就行。再者战场的指挥者也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全面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而调整战略方针,制定详细周密的进攻、防御计划也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所在。所以,我觉得,胜负的关键看的是指挥官和士兵的表现,而不是纯粹的比拼武器装备。(申明一点:我不是说装备没用,只是相对来说人的发挥更重要一点。)

阅读全文

与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