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军事思想代表作的是哪部
中国古代军事来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源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❷ 《孙子兵法》出现以前我国已出现专门的军事文献
《孙子兵法》出现以前我国已出现专门的军事文献是《军志》和《军政》。
《军志》是我国早已失散的一部古代兵书,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兵书。
《军志》成书年代,从战国前期的重要文献《左传》等曾多次提到过它,而且援引它的文字,可以证明它成书于西周时代。这样,它较之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要早一个多世纪,因此,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散见的一部兵书。
与此同期,除《军志》之外,散见于文献的还有《军政》问世,如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就保存了《军政》的话。
(2)军事文献代表作是什么扩展阅读:
《军志》作为西周时期的军事代表作,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军事思想。为我国古代兵书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找到了例证。从《军志》逸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主要军事观点。
《军志》中说:“有德不可敌”。那么“德”的最初含义是什么?“德”的观念最初提出是殷人。“‘德’就是‘得’,就是做事做得适宜,于人于己都过得去,无愧于心,这就是‘德’,也就是‘得’”。
“德”施于政治上,就是德政。周人对商早期的德政还是十分憧憬和称道的,周人曾这样赞颂过:“殷先哲王以‘德’的方式,来使人民心悦诚服地供役使,我是想望着的。”又说:“以前,殷先哲王,除了倡导天威,使被奴役者知所警惕外;最重要的,又能崇‘德’敬业,使被奴役者悦服。”
❸ 西周时期的主要军事文献有哪些
西周来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两部以军源事为主题的文献著作《军志》,《军政》。虽这两本书早已失传。但春秋时期的著作《左传》,《孙子兵法》等都引用了该书的部分文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战国时代我国兵法之大成,具源自于此。
《左传》有三处引用了《军志》的文字:
僖公二十八年谓:“《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又曰:‘有德不可敌。’”
宣公十二年谓:“《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志。’”
昭公二十一年云:“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通典》记唐军事家李靖曾引用《军志》谓:“《军志》曰:‘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军困败。饥饱劳逸,地利为宝。’”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引用了《军志》两段文字:
“《志》曰:‘止则为营,行则为陈(阵)。’”
“《军志》曰:‘阵间容阵,足曳白刃;队间客队,可与敌对。前御其前,后当其后;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鱼贯,立为雁行,长以参短,短以参长。回军转阵,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奔进,退无速走,四头八尾,敌冲其中,两头俱救。’”
❹ 宋至前清的军事思想代表作或代表人物有哪些
1、《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由官方发行的军事教科书。全书共二十五卷,分七种:孙子三卷、吴子两卷、司马法三卷、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三卷、尉缭子五卷、黄石公三略三卷、黄石公六韬六卷,由这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2、《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是明代戚继光创作的军事著作,属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反映了火器发展一定阶段上作战形式的变化。成为明朝军队热兵器化的佐证。具有较高的军事学术价值。该书在明朝万历壬辰战争时期传入朝鲜,被奉为军事科学经典大量刊印。
3、《车营扣答合编》:
车营扣答合编是明代的军事著作。该书通过问、答、说,对车营及车营作战中的108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回答和解说,涉及车营编组方法、阵法布列、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内容,重点是论述车营的战法。
4、《武备志》: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武备志》的编辑、刊行,对改变明末重文轻武,武将多不知兵法韬略,武备废弛的状况有现实性的意义。它设类详备,收辑甚全,是一部类似军事网络性的重要兵书。
5、《治平胜算全书》:
《治平胜算全书》是清代军事著作。12卷,约15万字,阵图、兵器图455 幅。全书对战场选择、治军、兵器使用、城池攻守、火攻水战等分类辑述。书中十分重视军容、军纪、军威、士气、号令的养成训练。
❺ 国防军事论文有哪些
参考文献: 1、许和震.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J].中国军事教育,内2002,14(6). 2、朱如珂.军事教育学,容第2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3、张炜,关于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探讨,中国军事科学2004年第3期第17卷第3期 4、张炜:中国海防思想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5、军队院校外训教学工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66、SIPR1年鉴2002军备、裁军与国际安全.
❻ 世界十大军事著作是那几部
“兵学圣典”——孙武《孙子兵法》
西文军事经典——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改变世界的书”——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当代东方军事理论巨著——毛泽东《论持久战》
间接路线战略之源——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西方军官必修教材——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一部震惊世界的书——索科洛夫斯基《军事战略》
开创空军新时代的论著——杜黑《制空权》
西方大战略理论代表作——柯林斯《大战略》
战术训练与战斗原则指南——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
(6)军事文献代表作是什么扩展阅读:
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
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
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❼ 西周时期的主要军事文献有哪些
西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两部以军事为主题的文献著作《军志》内,《军政》。虽这两本容书早已失传。但春秋时期的著作《左传》,《孙子兵法》等都引用了该书的部分文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战国时代我国兵法之大成,具源自于此。
《左传》有三处引用了《军志》的文字:
僖公二十八年谓:“《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又曰:‘有德不可敌。’”
宣公十二年谓:“《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志。’”
昭公二十一年云:“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通典》记唐军事家李靖曾引用《军志》谓:“《军志》曰:‘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军困败。饥饱劳逸,地利为宝。’”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引用了《军志》两段文字:
“《志》曰:‘止则为营,行则为陈(阵)。’”
“《军志》曰:‘阵间容阵,足曳白刃;队间客队,可与敌对。前御其前,后当其后;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鱼贯,立为雁行,长以参短,短以参长。回军转阵,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奔进,退无速走,四头八尾,敌冲其中,两头俱救。’”
❽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内》又称《孙武兵法》、《容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❾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冷兵器时代、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的军事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经历了由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晚期漫长的历史过程。
以金属兵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军事革命,促进了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军事思想的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远古时代,伴随着战争和战争准备活动的出现,人们开始了对战争等军事问题的思考,军事思想开始萌芽。由于那时人类社会还普遍处于蒙昧状态,人们最初往往把战争发生和胜负的原因归结为“天意”“神旨”等。
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黄帝、炎帝、蚩尤部落间的战争,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关于“秩序”之神战胜“混沌”之魔的传说,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秦代修筑万里长城体现的“用险制塞”思想;汉代推行军屯实边措施;隋至唐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事战略区,采取强干弱枝、居中驭外、中外相维的兵力部署原则;
明代提出的哨于远洋、击于近海、巩固海岸、严守要城的海防思想,使中国古代国防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唐代李世民的“持久”防守和围城打援、一举两克的战法;
《卫公兵法》提出的速决和持久不可偏废的观点;火器出现后,明代有人提出火器在线、各兵种配合作战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作战指导思想。
❿ 一篇关于军事的论文参考文献都有什么呀
比较权威的有:中国人名解放军军语和军事网络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