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中英军是一个什么水平,为什么在东南亚初期会被
二战时东南来亚的英军是自殖民地军队,主要由印度和马来人组成,素质低战斗意志差。所以尽管单兵装备不比日军差,人数也占优,但却一触即溃,新加坡的战役中,7万多英军向2万日军投降,上演了二战中的一个奇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军的海战观念落后于日军,仍信奉大炮巨舰主义,不重视航母。因此在战争初期布署在东南亚的主力舰大都被日军航母击沉,日军用制空权夺取了英军的制海权。在丧失了制海权又无制空权的情况下,英军在陆地上更是无心恋战,疯狂溃逃,最后几乎是不做抵抗地让出东南亚,龟缩于印度。
『贰』 请问一下二战东南亚军队和澳大利亚军队装备有没有当时的国军好
东南亚抄部队当时是受美国麦克阿瑟领导,部分使用美式早期装备,但在开战之初东南亚部分训练水平和装备水平相当有限。
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有来自英国的图纸生产自己的武器系统,但由于当时并没有“标准”这种东西,导致其生产的武器形像而性能却不相同(最终因此不能为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英国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持,从而战后催生了标准化)。
国军当年从德国和美国引进了装备,本身也有兵工厂(汉阳),总体来说,国军的装备水平较他们好。
『叁』 英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水平一直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二战时,英军怎么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了呢
谁说英国的装备和战术都是一流的?首先,英国在东南亚兵力不多,虽然版有几艘战列舰权和新型的战列舰,但是根本没有和日本的舰队决战的机会!因为日本人一直是用舰载机夺取战场主动权。虽然英国人有一艘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是上面的舰载机是老式的“剑鱼”双翼机,最大时速不到300公里,防卫力极弱,无论火力、速度、机动性还是续航力都和日本舰载机有天壤之别。消灭了英国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日本人的飞机就能轻易消灭英国舰队,日本人的舰队 就能从容的开到岸边猛烈炮击岸上的英军。这是武器上的差别。
战术上的差别,英国人一直认为日本人的舰载机不可能击沉装甲厚、火力猛的战列舰,以至于在没有空中掩护下就派遣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为首的舰队前往前线,结果在和日本舰载机的对抗中被全歼,整个舰队猛烈的防空炮火却只打下3架日本舰载机。
『肆』 为什么二战时期驻守在新加坡的10万英军会被日军俘虏
1,战略上的失误,英军对日军很歧视,觉得这群矮小的亚洲人根本无法和大英帝国对抗,等到日军全面进攻把盟军打的满地找牙的时候,就发现已经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只能全部龟缩在新加坡。然后日军很快就包围了新加坡,并且一举歼灭前来救援的英国舰队,新加坡已经完全变成了故城,即使能固守下来陷落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等到日军攻破城市的防线以后,英军其实已经溃不成军根本无法抵抗,只有投降了事。
2,双方战斗力上的差距,大英帝国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他的军队曾经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是在二战时期,英军陆军的战斗力已经给很多国家超过了,在欧洲他们给德军打得满地找牙,在亚洲他的步兵远远不是日军的对手,而且东南亚都是丛林地带居多,英军唯一有优势的重装部队用处很小,这种地形又是日军最擅长喜爱的地形。英军严重缺少日军所拥有的那种毅力和忍耐力,在日军丛林闪电战面前一溃千里,面对拥有绝对质量和数量上优势的日军,英军根本没有胜算。在欧洲英国本身还面对德军强大的压力,又舍不得放弃新加坡,只得不断从各处增兵,然后希望能利用新加坡这个堡垒能抵挡住日军,结果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打又打不过,跑又跑步了最后只能投降。
3,守在新加坡的10万英军中真正的英军数量不多好像只有一万左右,其余主要是印度人和澳洲人,印度人的战斗力么,整个2战中除了新西兰第一军的那支部队以外其他都没什么好的印象,而且战斗意识也很差,基本上就是混的角色。而澳洲人的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是军纪很差,如果打得好能打得很顽强,打得不好就会一溃千里。2支军队本来就不是本土作战,本来就略有怨言,而且英军部署失误,主动放弃外围阵地固守市区,10万大军龟缩起来不敢动,而且又是给包围孤立无援,海军舰队的覆没,再加上开战当初宣传的日军都是矮小无能智商低下如今给打成这样对士气打击很大,又是这样一些不太可靠的士兵,在这种情况肯定无心恋战。所以日军一突破城区防线,大规模逃兵出现,甚至连英军的主帅也没心思打下去了,赶紧投降了事。
4,当时英军对日军的残暴还没有什么认知,日军在中国的暴行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一定会信,西方国家的士兵和将领还是很传统的觉得既然打不过那就体面地投降吧,至少可以保住性命,等战争结束了自然就可以回家了,根本预料不到日军如此残忍。
『伍』 二战中的国民党军、法军、意大利军、东南亚英军、麦克阿瑟的菲律宾美军哪个的战斗力表现最垃圾
这还用问,肯定是意大利军队。只要面条王国的军队出现,那再垃圾的部队只能争第二名。
『陆』 驻守马来西亚的英军司令帕西瓦尔将军为什么率部向日军投降
日军陆军只有3万人从数千里外奔袭过来,疲惫不堪——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当时先后投入作战的有3个甲种师团,也就是第5,第18,近卫,这三个都是日军的精锐师团,你说的三万人应该是先期登陆的的第五师团,后来另外两个师团也相继登陆,这样总人数可达10万人。当时越南已经被割让给日本,泰国已经和日本结盟充当日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所以日军并不是从数千里外奔袭过来,日本有很近的补给基地。
马来西亚、新加坡共有英军13万人,养精蓄锐,装备精良——这个说法也有待推敲,英军在一战之后军费就非常紧张,陆军的换装也不及时,英军在东南亚的部队主要是是用来镇压当地华人和马来人起义用的,当时欧洲已经开战,所以精锐部队都在欧洲,所谓英军,装备精良我觉得谈不上,当然,远东英军虽然换装落后于欧洲,但是装备应该不比日军差,但是绝对不像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对日军的绝对装备优势那么大。至于养精蓄锐,我看养和蓄是都有了,但未必有精锐,英国人一战之后厌战情绪严重,只会越养越懒散,越蓄越懦弱,13万人懒散懦弱的英军对10万人在中国战场上屡经血战的精锐日军,并不占优势。
第三,英军的准备不足,日军突然登陆,英军一下子就被打傻了,连续失去很多战略要地,最后龟缩在新加坡,新加坡的粮食饮水都不能自给,海战失利后被从陆地海上两面封锁后,头上飞机轰炸,地上一百多万军民没水没吃的,尤其是布基帖马高地被攻占后,新加坡就失去了制高点和城市内的水源地,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是情有可原的。
『柒』 二战英军在东南亚等地对日作战为什么一败涂地
二战时东南亚来的英军是殖自民地军队,主要由印度和马来人组成,素质低战斗意志差。所以尽管单兵装备不比日军差,人数也占优,但却一触即溃,新加坡的战役中,7万多英军向2万日军投降,上演了二战中的一个奇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军的海战观念落后于日军,仍信奉大炮巨舰主义,不重视航母。因此在战争初期布署在东南亚的主力舰大都被日军航母击沉,日军用制空权夺取了英军的制海权。在丧失了制海权又无制空权的情况下,英军在陆地上更是无心恋战,疯狂溃逃,最后几乎是不做抵抗地让出东南亚,龟缩于印度。
『捌』 日军在东南亚把英军打的那么惨,为什么和25师、74军、新38师、新22师、200师、国民革命军第一
也不算是啃不动,在同古200师顶得是算不错,但是也有工兵团被人家一内个突击击溃的战斗。而且容后期英军卖了远征军,日军在战略上有包围远征军的态势,逼迫远征军不得不撤退,新38师,新22师一部基本成建制撤到印度,其它部队被迫丢弃本来就不多的重装备,翻越野人山回国,损失大约5万多人
『玖』 讲讲为什么清军打不过英军的真实原因
最主要的是科技实力的差距,那时候清军的装备还是冷兵器,冷兵器与火器版对抗就好比鸡蛋碰石权头;在非洲曾经一万多人的土著与50多人的英军,英军主要武器是步枪与机枪,把手持冷兵器的土著打得落花流水,而英军无一人负伤;我国也是类似情况,几百人的炮台全军覆灭,英军也无一人受伤,英军的打炮能打到清军队伍里,而清军的土炮却打不到英军,战斗完全不对等;再有就是清军的军官贪污腐化,没有智慧能力,遇到战事首先逃跑,士兵长年不打仗,作战能力极低,没有现代战争的作战素养。
『拾』 新加坡要塞固若金汤,13万英军为何向4万日军投降
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很讨厌,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其实在二战时期是属于比较强大的国家,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武器装备,都还是比较先进的那一列。这场在新加坡的战斗,拥有绝对人数优势的英军向日军投降,原因很简单,因为现代战争不是靠人数能够决定的。
并且这13万英军说是军队,但是因为英国人本来就比较少,加上日不落帝国把地图铺开的太大。导致这13万英军只有少数的是训练有数的英国士兵,大多数都是一些殖民地的民兵,流勇组成而成的军队,而日军则是全副武装的4万军队,所以不管怎么看,这场战斗都是必输无疑的。天时,地利,人和,英军就占一个地利的优势,但是在现代战争中,地利的优势已经被削弱了,所以这场战斗基本上是属于必输无疑的战斗,当时的英军会选择投降也是能够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