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要向孙子兵法学习战略智慧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理论的奠基之作,号称百代谈兵之祖,拥有非常深厚的战略思想内涵,为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家所推崇,所以需要向孙子兵法学习战略智慧。当然你也可以不学,自己总结。
2. 21世纪为什么还需要《孙子兵法》
引用篇文章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环球军事报道】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9月26日报道,原题: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学中学什么——前辈的遗产不会在书架上落灰》,作者:俄罗斯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院长谢尔盖·马卡罗夫。
文章称,伟大的中国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为国家政治中战争与[url]http://和平[/url]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战争与和平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它们决定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同时,《孙子兵法》的基本观点认为,必须谨慎使用战争作为政治工具,尽可能避免战争。
孙子的四个警告
文章称,《孙子兵法》处处强调谨慎和自控的必要性,坚持在没有深入分析局势和自身实力的情况下不可开战。在作出战争决策时切忌匆忙、胆怯、愤怒和仇恨。军队不能打无必要或无准备之仗,必须表现出克制,利用一切手段确保胜利。
手段之一是火攻——孙子时代最强大、最具破坏性的进攻方式。难怪一些当代研究者把孙子的火攻与当代的核武器等同起来。孙子想要告诉那些作战争决策的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能在战争中使用这种残酷的手段。因此,他提出一些警告。
第一,“非利不动”。不是对人民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
第二,“非危不战”。战争带来不幸,交战带来危险。必须让自己远离灾难和伤害。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可动兵。
第三,“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因为愤怒而举兵很少有不败的。
第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恼怒可以重新欢喜,怨恨可以重新欢乐,国亡却不能再立,人死也不能复生。
文章称,孙子的警世之言中蕴含着伟大的哲理,人类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领悟。1995年[url]htt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rl]大会发表决议指出,“必须确保以和平文化取代战争文化”。
第53届[url]http://联合国[/url]大会通过的《和平文化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从战争文化转向和平文化的工作与国际社会的其他优先任务——人权、民主、发展、妇女平等、宽容、信息自由传播等密不可分。
多维战争
战争文化有哲学理性、法律、社会文化、军事政治、民族、社会心理和科学技术等众多维度。这一切都对理解战争现象本身极其重要。
文章认为,在这方面,1986年国际科学家会议通过的《关于暴力的[url]http://塞尔维亚[/url]声明》发挥了重要的方法论作用。声明中指出,战争不是动物性和遗传基因引起的,战争不能确保生活水平提高,人类没有“喜爱暴力的大脑”,战争不是任何“本能”驱使的。
[url]http://美国[/url]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00多年前曾说过,在找到战争的精神等价物之前,它不可能消失,即能够完全实现友谊、信任、勇气等普世价值的领域。这句话在今天仍然不失现实意义。因此,最迫切的问题是创造战争的精神等价物,让人类在需要表现出勇气、果断、独立、创造力和相互支持的领域努力,比如探索宇宙和深海、救灾、登山等。种地、铸钢、采矿等日常劳动也需要勇气和胆量。
俄罗斯通过军事体育竞赛创造战争精神等价物的经验相当有趣,比如国际“坦克两项”比赛。
文章称,战争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国家化”,这表现在国家垄断武装力量,存在负责打仗的国家机关,每年批准大量军费。
过去,“国家化”还发生在宗教领域。[url]http://德国[/url]宗教活动家沃尔夫冈·许贝儿指出,几百年来自视和国家一样强大的德国教会在最近几十年里也主张由国家用军事手段维护和平。
文章认为,战争文化与孙子研究的“兵法”(战争艺术)密切相关。在实践中,战争文化和战争艺术是相互作用的。战争艺术从为荣誉、冒险和狩猎而战演化到军事博弈,再到奴隶制帝国的正规战。随后,它变成死亡艺术、政治工具。最终,随着19和20世纪的技术跃进,战争呈现出机械化、技术化和电子化的发展面貌,不再需要大量人员伤亡。
战争的利弊
联合国文件中确定了从战争文化向和平文化过渡的基本路线。这项工作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活动相关。这些活动包括:以预防性外交和防止冲突的措施作为预防性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将预防战争与裁军和军控联系起来;利用军转民能力为建设和维护和平服务;培养预防性外交与和平建设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建立政治、经济、社会体系,包括和平文化计划,并让冲突各方积极参与执行计划。
对联合国来说,这个历史阶段的当务之急是3个相互联系、影响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任务:打击暴力和恐怖,战胜无知和疾病,克服生态环境恶化。
2000年联合国千年峰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消除战争文化、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措施:强化联合国维和能力,为人道援助、预防性措施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和政治机制,彻底完善国际组织的经济制裁,防止其带有不加区分和不合法性,确保其成为惩罚罪恶政府、而非实现个别国家狭隘政治利益的手段。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5月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表示,把经济制裁当作政治施压的工具会产生回旋镖效应。他希望人类拥有足够的健全思维,吸取过去的消极经验,以便理解在对话中考虑到相互利益的必要性。
文章称,我们强调,俄罗斯积累了用和平手段化解国内外冲突的充分经验。这里还要谈到[url]http://金砖国家[/url]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普京在2014年7月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发表讲话说:“通过俄罗斯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坚定立场,以及金砖国家其他成员国的支持,我们团结了包括欧美在内的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防止了对[url]http://叙利亚[/url]的外国军事入侵,成功销毁了叙利亚的化学武器。”
以关爱和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为基础的人道安全是全球化世界的新元素。难怪孙子把仁爱与智慧、诚信、勇猛和严明并称为将领应具备的五大重要素质。
将战争文化和暴力文化转变为和平文化是整个国际社会未来长期的战略任务。它要求社会制度和公民个体摆脱在战争和暴力环境下形成的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建立推动非暴力社会改革、社会公平和和平文化的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
文章称,因此,孙子对战争的论断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3. 为什么美国著名的西方军校也要用孙子兵法做科教书呢
《孙子兵来法》可以说是中国乃至自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著作之一,是最为著名的三大兵书之一,它所阐述的军事理论直到今天也依然被用来指导战争。
因此,连外国人都要学习《孙子兵法》,以吸取其中的智慧和营养。很多国家的军事院校都把它当作必读之书,包括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
4. 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 “兵学鼻祖”
我国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孙武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交替的时期,列国纷争的形势让他去思索和总结战争规律。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完成了《孙子兵法》一书。
2500年过去了,这部被后人奉为“兵学圣典”的古老兵书,虽历经沧桑巨变却不失其光辉,不仅启迪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谋臣将帅,而且跨越时空,流传海外,成为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
5. 名华课程:为什么要向孙子兵法学习战略智慧
作为一部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兵学著作,《孙子兵法》以一种高屋建瓴的眼光,从战略高度论述军事问题以及解决之道,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孙子兵法》内容丰富,几乎囊括了军事学的各个领域,如备战、治军、行军、作战、养战等。 1.慎战备战思想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孙子兵法》在第一篇《计篇》开篇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深知战争的危害,因而在《火攻篇》中告诫统治者:“亡国不可以复生,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然而,慎战并不意味着不战。孙武对春秋时代有着清醒的认识,深知战争不可避免,因而极为重视备战。《九地篇》中指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武强调“吾有备,敌不攻”,进而来保证国家的太平。此外,孙武在《谋攻篇》中指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等,可见其慎战备战思想。 2.文武治军理论 军队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败,而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与治军精密相连。孙武在《行军篇》中指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齐文令武作为《孙子兵法》中主要治军理论,一直影响至今。其治军理论主要包括严明责罚,严格训练,慎重选将,将权贵一,善待士卒等方面。《计篇》提出了“料战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肯定了赏罚将士和训练将士的重要性。同时,《计篇》具体列出了将帅的条件“智、信、仁、勇、严”,可见选将也至关重要。《孙子兵法》提倡“君命有所不受“,将其定为一条重要的治军原则,为后世诸多名将奉行。同时,孙武在《作战篇》中指出对敌军俘虏应“卒善养之”,这样可以“胜敌而益强”。 3.校计索情之法 战争取胜的前提在于知己知彼,因而了解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计篇》提出“五事七计”,用于判断衡量我方的实力。间谍作为掌握敌情的主要手段,孙武在《用间篇》对其种类、特点、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指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间谍是“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可见其重要性。孙武认为只有了解了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才能保证“百战不殆”。 4.因敌制胜之道 战争是敌我双方的较量,取胜的条件由敌我双方掌握。只有针对敌方的变化而采取相对的变化,我方才能获得更多的取胜条件,因而《孙子兵法》提出作战应该“因敌制胜”。因敌的前提是“知敌之情实”。为此,《行军篇》中列出了三十余条“相敌之法”。战争的艺术在于掌握主动权,谁能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谁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在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最终以达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境界。此外,《势篇》中的造势任势和奇正思想,《虚实篇》中的避实击虚思想,都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重要方法。 5.行军作战之术 战争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是行军作战。孙武深知这一点,在《孙子兵法》中关于行军作战的内容占全篇的绝大多数。孙武凭借渊博的知识高度概括军队在行军作战时的方法或者说战术。孙武在《计篇》中提出“施计十二术”,亦称“诡道十二法”,用以指导作战。在《谋攻篇》中,孙武列出了“用兵六则”,即“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从而可以“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在《军争篇》中提出“作战八法”,即“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以及《行军篇》中的“相敌三十二法”,都是孙武在对军事学深入研究后的高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