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国时期也就是抗日之前西方列强为何要实行对华武器禁运十年,当时中国也没什么威胁,为什么要禁止呢
主要是西方国家以我国内战为理由实行了武器禁运,原因是有些西方国家支持民国时期一些地方军阀,让他们去作为代理人攫取利益,另一些西方国家就觉得吃亏,然后就联合实行武器禁运
『贰』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为什么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
最开始的美国是希望中国能够建立一个类似美国两党体制的国家,美国的很回多人看好TG,并认为这是答一个真正“廉洁、高效”的政党(马歇尔写给杜鲁门的报告中有,史迪威将军也是一样,以及驻华大使谢伟思),因此最开始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的时候,美国国内甚至准备在关内和关外设立警戒线和非武装区域。但是最后因为苏联在欧洲的军事行动以及美国国内FG势力和TG自身的原因,美国放弃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转而开始支持国民党,希望通过家里一个亲美的政权来遏制苏联,然而最终事与愿违 ,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TG,而一场随之未来的冷战和朝鲜战争正式将中美这两个国家推向了对立,直到1972年。
『叁』 美国为什么在1946年之后对华武器禁运,不再给国军提供军援
是美国政府根据马歇尔的提议,做出的决定
二战后欧美国家政府民众版普遍反战厌战权,对于中国国共内战十分不满,一场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拉开帷幕。1946年,美国通过决议禁止向中国交战双方提供武器,从7月29日美国方面已拒绝签发向中国提供武器的出口许可,禁运开始生效了。
二战结束后,马歇尔作为美国特使,来中国进行调停,希望国共双方能放弃前嫌,共同组建联合政府,不要再打仗了
但全面攻击中原解放区后,马歇尔的调停失败
为了让双方重新坐到谈判桌前,马歇尔提出对华军火禁运
『肆』 美国为什么在二战结束后一如既往的支持国民党
中国是世界中的国度,是与列强紧密联系的一个巨大的存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共内战及美苏冷战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弱国,发展必然受到苏美动向的左右,自身也会“辐射”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发展。今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刊行了学者吕迅的新著《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1944-1950)》。该书以国共为切入点,向读者展示了美、苏对待国共的态度演变以及国共的不同对策。
书中以大量史实论及国共在内战时期得到的外国“待遇”完全不同。苏联虽在1945年8月,与国民党政府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但在内战期间却暗中稳定地支援中共。美国貌似力挺国民党,实则在国共内战最关键的时期对国民党实行武器禁运,抛弃了国民党。美苏的双重背弃急剧加速了国民党的溃败。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共对美采取务实外交
腾讯文化:中共和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具有隔阂,但抗战时期,中共在延安盛情款待了美国观察团及要员。是否可以说,中共对美外交采取了高度的实用主义态度?
吕迅:可以肯定的是,中共对美外交是相当务实的。从1941年周恩来最早提出美军代表团派驻延安的构想,到1944年双方讨论在山东沿海协同对日作战的条件,中共积极寻求从美国军方获取武器装备。
在美军将领史迪威被召回前,中共曾通过各种渠道向史迪威多次表达过这一要求,并得到了史迪威明确的支持,这导致了蒋介石与史迪威矛盾最后激化。随着史迪威返美,以及美国对日战略的改变,中共最终没能获得美军直接的武器援助,于是从1945年初转向反美。
腾讯文化:抗战结束前美国对中共多有同情,这是否与美国舆论的“左倾”,以及美国政府并不认为中共是一个遵照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政党有关?
吕迅:美国是一个我们常说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自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之后,美国社会趋向成熟,救济渠道增多,关注弱势群体渐渐变成广为认同的价值取向。美国对华舆论的变化是政府高官、宗教领袖、传媒大亨、新闻记者以及教授学者次第施加影响的结果。在战争期间,尤其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社会对中共的同情是与对中国人国家、中国人民族普遍的同情相一致的,是与对日本人国家、日本人民族的仇恨相伴生的。
正好中共强有力的宣传适时迎合了美国人这方面的心理需求,经由美国驻华官员和记者传递到大洋彼岸,变成了一个很有市场的舆论,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的政党,是主张土地改革的政党,是要求政治民主自由的政党。这与我刚才提到的各个舆论引导者的利益都是相吻合的,所以一时间相当流行。
腾讯文化:抗战时期,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就已经出现了裂痕,这种裂痕是如何产生的?
吕迅:美国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嫌恶感由来已久,可能就像易劳逸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至南京时发生的排外事件。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政府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有重视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政府作为黄种人政权被天然地纳入反日的盟国阵营,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日本有关战争性质是种族战争的宣传而做出的回应。美国政府虽然在国内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提升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整体地位,然而在援助方面却是口惠而实不至,尽量优先供给英国和苏联的欧洲战场。
蒋介石与史迪威矛盾重重
蒋介石政府是一个独裁训政的不民主政府,即便蒋个人为基督徒,也无法获得美国政府和民众真正长期的认同。在中国战场形势危急的时候,双方政府间的矛盾自然尖锐,因此在二战结束前,尤其是驻中国的日本军队发动最大规模的一号作战期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对美国的嫌恶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请注意,这种嫌恶感是相互的,而且因史迪威事件而变成了仇恨,影响深远。
美国低估了天皇的决定性作用
腾讯文化:在《雅尔塔协定》签署前,美国急迫希望苏联进入东北参加对日作战,并不惜答应斯大林很高的“要价”,美国是否高估了日本驻东北的关东军实力?
吕迅:雅尔塔协定是1945年2月基于苏联文本,由美、苏、英三国首脑签字的,有关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政治条件的协议。在史迪威事件之前,也就是1944年秋天之前,美国决策者尤其是陆海军方面,在对日战略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矛盾。史迪威事件之后,也就是从1944年10月开始,美军参谋长们逐渐放弃了在中国战场大规模作战的意图,而着重于在华陆军航空兵的训练,以及华北沿海地区海空军事基地的建立,为预期的登陆日本本州岛做准备。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左)、罗斯福(中)、斯大林(右)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签订《雅尔塔协定》。
斯大林在1944年10月30日和11月30日曾两次向美国政府表示,在战胜德国之后将参加对日作战,如果说这一提议在德黑兰会议还不十分紧迫,那么到了雅尔塔的时候就变得更加诱人。当时,美陆军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是否成功尚未可知,已有15万海陆军事人员在菲律宾吕宋岛登陆,鉴于日海陆军据守太平洋岛屿时顽强抵抗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有理由认为,攻占日本本土势在必行,而且将是极其惨烈的。
但是现在我们事后看来,以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首的决策者不仅高估了日本关东军的战斗能力,也高估了日军整体的战斗意志,更加低估了天皇在日本社会中的作用。
因此,罗斯福总统草率地把中国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划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但当原子弹试爆成功以后,美国决策者们就不想为已去世的前总统罗斯福的草率买单了。这份没有中国政府参加的协议,决定了随后中苏条约的实质框架,最终改变了中国的版图,为苏联此后较长时间内对东北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腾讯文化:苏联进入东北后,对东北实施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蒋介石为何没有发起大规模的反苏宣传舆论战?
斯大林
吕迅:蒋介石的个性中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患得患失。但必须强调的是,当时害怕得罪苏联斯大林的不止蒋,中国的很多政治派系大都如此,因为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力太大了,包括国民党内的太子派孙科,包括政学系的王世杰、张嘉璈、吴国桢等等,都主张切勿对苏强硬。
我们中国传统有一个成语戒急用忍,因此政府高层都希望以某种程度绥靖苏联,来换取斯大林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起码保持二战时的最好水平。这是一种“让”的政策,但蒋介石并没有大踏步地“退”,他是要收回东北的,所以他的“让”并没有达到斯大林期待的程度,这使得苏联在1945年8月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就不断违背该条约。
腾讯文化:从内战东北局势来看,苏联是不是根本没有打算履行和国民党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吕迅:前一个问题说到,苏联在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时候并没有打算立即违约,至少没有严重违约的计划,因为斯大林认为,在与美国签署的《雅尔塔协定》和与国民党政府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双重安排下,自己就可以获得在东北的特殊权益了。
然而,由于美国政府在原子弹爆炸之后对雅尔塔协定反悔,蒋介石政府在有关东北经济利益分割问题上表现强硬,苏联并未取得设想的暴利,因此苏联一再违约,在承认中国领土主权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上没有承担条约义务。
美国对蒋军事禁运作用远大于其经济援助
腾讯文化:美国对国共内战的调停是否对国民党的决策造成干扰,美国对中共有无约束能力?
吕迅:就像我在书中所说,美国政府正如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对于中国非常重要,尽管他们没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美国对中共方面缺乏约束手段是肯定的,这一点符合常识。它对国民党方面可以施压,是因为国民党方面依赖于美国的援助,这一点也被历史充分证明。
腾讯文化:从46年7月,美国对国民党政府采取军事禁运后,到49年内战大局已定。这期间美国对于国民党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和策略?
内战开始之前,马歇尔曾来华斡旋。
吕迅:用周恩来在1947年7月小河会议报告的话说,“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并不慷慨,蒋政府向美国私人购买军火也有许多困难,美军事实上是在撤退”。马歇尔将军主导的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禁运自1946年7月29日开始,直到1947年5月26日禁运令解除,但是实质上的禁运并未结束。担任国务卿的马歇尔虽然允许国民政府购买美国私人企业制造的军火,但副国务卿艾奇逊在1947年6月就告诉马歇尔,美国军火制造商都在赶美国政府的订单,不可能售华武器。当美国陆军方面愿意把政府库存的军火先补给国民政府时,马歇尔出面干涉,要求他们推迟数月再做决定。
据1949年出台的旨在为美国对华政策辩护的白皮书显示,禁运令解除后第一宗对华军售的合同是在1947年12月签订的。在1946年7月至1947年12月期间,美国对华有过援助,主要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农业生产、医药卫生、营养食品、纺织用品、运输工具等物资,但这是国共双方都获得的,只不过国民政府的份额大些而已。
美国政府在1946年8月将其在印度及太平洋17个岛屿上残留的、折合1.5亿美元的非军事物资,用来抵付战时拖欠国民政府的2412亿法币债务,但国民政府将这些民用物资运回中国并加以利用已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另外,美国国会曾在1946年7月通过立法授权政府将海军131艘旧艇淘汰给国民政府,但现有中美资料都表明国民政府是在1947年12月才接收这些船只的绝大多数。因此,这一年半的时间内,美国对国民政府军事禁运的作用远大于其有限的经济援助。
美政府内的苏联间谍曾为中共提供情报
腾讯文化:在1949年三大战役之前,苏联秘密援助中共,国民党和美国是否有掌握证据?
吕迅:中共与苏联之间的交流确实是一种高度机密状态。但国民党方面获得的证据依然很多,也告诉了美国政府,但都未被采信。美国驻华的官员或多或少都知道苏联在援助中共,包括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库克海军上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甚至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美国外交文件显示,三大战役前的1948年6月,已经有逃亡的二战日本战俘口供报告称,苏联于1946-1947年向中共输送包括苏联坦克在内的大量重武器装备,美国记者更早在1945-1946年就曾有过这方面报道。
只不过在欧洲冷战开始的时候,马歇尔把美国的资源集中于他在欧洲的经济复兴计划,不愿纠正对国民党政府长期施压的远东政策,或者说没有人愿意为这一政策承担责任。
腾讯文化:在40年代中后期,美国政府内部的苏联间谍的影响力究竟如何?
吕迅:上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发生一场大规模侵犯人权的严酷政治运动,就是麦卡锡主义,是为抵制苏联间谍渗透而采取的矫枉过正的政治手段。
美国政府内部高级别的苏联间谍后来经过证实的有:罗斯福总统经济顾问居里、财政部高级官员哈里·怀特、国务院国际组织事务高级官员希斯等。美国驻华官员经证实的苏联间谍有财政部代表艾德勒、科佛兰等。他们确实对美国的中国政策,尤其是对国民政府经济援助的有效程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向中共提供了重要情报。
然而,麦卡锡主义虽然名义上是旨在保卫美国的民主自由,实质上却是在破坏。正义不可能通过非正义获得。
腾讯文化:20世纪上半叶,从抗战到内战,日、美、苏决策对中国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否也是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
吕迅:苏联、日本和美国的政策走向是国民党政府失败最为重要的外部原因。苏联自二战前长期对华政策的基调就是防止中国有强大的国民党政府,它与日本都对中国有过领土要求。日本对中国长期的侵略,加上八年漫长煎熬的战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原本有限的生产能力,这应该是国民政府赢得了二战但却最终输掉中国民心的突出原因。而美国政府偏又以自负姿态轻率地加入到干涉中国事务的行列,对国民政府始乱终弃,最终毫不犹豫地促其倒台。
『伍』 为什么美国支持国民党
1.表面上
国民党时期的中国(中华民国)是美国二战时期的盟国,到战争结束还没版有解除同盟关系。
权2.自身利益上
中共明显是苏布扶植起来的,一旦国民党倒台,在以后的国际斗争中对美国不利。假如国民党打赢了,美国将多一个盟国,也少了一个支持苏俄的国家。
3.军事上
中国是苏联的邻国,国民党很大程度上牵制住苏联,减轻苏俄对美国本土的军事压力,
4.国际格局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身就是天敌,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首领,美国理应帮助国民党。
『陆』 提两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现在要和中国修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军事禁运
理解这些举动,需要树立一个理念,国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国家利益是驱使一个国家外交或者发动战争的原因,而国家利益又代表了国内掌权势力的利益。
①美国的掌权者是少数大资本家,美国的这些人主要集中在能源、军工、金融这3大领域。金融需要资金,美国自己不想拿钱或者拿不出钱,他就找外国,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金融体系受美国支配,美国都恼火日本也一样,这样他就把目光落到世界第3大经济体中国身上了,他需要中国的投资,中国买美国国债就是最直接的一个办法,因此美国现在要和中国修好。
②武器禁运是冷战的产物,敌对双方怎麼可能相互卖武器。而现在,中国在军工上缺的是技术,而不是钱,美国担心一旦武器禁运解除,中国会得到大批先进武器,通过吸收这些武器的技术,加快国防力量的建设,对美国第一岛链造成冲击。而从利益上讲,武器禁运解除后,作为潜在敌人的美国肯定不会卖武器给我们,而欧洲各国会大卖特卖,发战争财,这样美国本国军工业巨头面临军方的压力(自身武器无法大大领先中国买办的武器、因此军方肯定会要求更新换代)重新研制更新的武器,而这样的研究活动在没有资金的支持下很难进行,在回头看看资金都流向欧洲了,结果是美国军工巨头各个项目搁置,甚至破产,世界格局改变,欧洲崛起,中国崛起,美国衰落,三足鼎立。作为控制美国的集团之一军工业巨头绝对不会容忍这样的事发生
『柒』 美国为什么向伊朗禁运
美国对伊朗执行高科技产品出口禁运是美国对伊朗一系列制裁的一部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原因分析如下:
自从1979年伊朗发生重大变化之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从原来亲密盟友成为深仇大恨的仇人。美国不仅支持仇视伊朗的阿拉伯国家对伊朗进行打击,比如就想方设法支持萨达姆打击伊朗势力。与此同时还对伊朗执行一系列的制裁。数十年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基本没有改善。特别是21世纪以来,伊朗为了民用以及防卫发展核武器的时候,美国率领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一步步的制裁。高科技产品禁运属于制裁的一部分。
关于为什么要执行高科技产品的禁运,主要是因为高科技会大大促进伊朗民用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变革。民用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伊朗的经济,如果封杀了伊朗的高科技产业,可以让伊朗的工业水平被先进国家来开代差,从而对经济发展更加不利。而军用技术就更明显了,可以让伊朗军队战斗力倍增的技术当然要想尽一些办法封锁了。
至于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比如美国和西方国家近期和伊朗签署了协议。伊朗放弃发展核技术,采取一些实际手段,比如接受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监督,拆除部分离心机。而美国和西方国家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但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并没有就此改变,美国解除部分制裁之后不久,又以伊朗发展远程导弹为由重新制裁伊朗。所以伊朗的制裁问题很可能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持续下去。
『捌』 内战期间美国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它在国民党手上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后面又不援助了
一是政治利益,二是为了遏制苏联,三是经商和资源,世界格局的变化使美国看到蒋介石大势已去。
『玖』 为什么美国可以制裁别国
因为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拥有其它国家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仍然回是当前举世公认且无答法撼动的全球唯一超级强国。同时美国还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拥有一大票愿意追随它的发达国家盟友。现阶段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对美国形成制裁,即使众多国家联合起来抗衡,力量仍然薄弱,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除军事和科技制裁外,美国惯用的经济制裁是首选。主要仰仗于三大特有工具:1、美国是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2、美国控制着国际贸易通道;3、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世界货币。
『拾』 为什么美国对华进行军事禁运
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已是多年了,详细由来如下:和外界的说法有所区别的是,西方对华军售禁令远不止1989年以来的15年,而是几乎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整个历史。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04年的时候,在欧亚大陆另一端中国是否能如愿得到这一重大的外交成果?在预测结果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来重温一下对华军售禁令的由来。
(一)冷战铁幕下的“巴统”
“西方世界认为,把我们研究出来的技术卖给社会主义国家,就等于进一步武装我们的敌人,使之对我们构成更大的威胁。这就像当年的大篷车队向印第安土族人出售连发枪一样。”—— 一位西方记者如此描绘巴统的禁运动机。提起西方对华的军售禁令,便不得不提起正式成立于1950年1月1日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其实“巴统”的名称远不如英文名直译来得贴切——COCOM: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多国出口控制协调委员会。
自巴统成立至1953年,便由最初的美、英、法、意等七国发展成为包括加拿大、西德和日本在内的15个成员国。其意图很明确,就是以美国政府为首,联合西欧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禁运政策,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和限制西方的战略物质、高技术及产品流向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就包括苏联、东欧国家以及中国。
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巴统开始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组织在亚洲的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成立,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为其成员国,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政策。在这段时间里,这些禁运要比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禁运还要严厉得多。禁运清单内的三类物品,甚至连根本不属于巴统贸易管制范围内的207种物品不分级别一律对中国实行禁运,“中国差别问题”便由此而来。 一段时间内,中国甚至无法从西欧国家进口必要的药品,而西方国家对于药品的出口限制直接导致了大批中国病人的死亡。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朝鲜战争结束以及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减少,欧洲扩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变得开始重要起来。1957年,英国、日本宣布废除“中国差别”,其他的巴统成员国也纷纷效仿,“中国委员会”基本陷于瘫痪状态,但武器贸易的情况还是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二)中美“蜜月期”的到来
“你真的是这整个事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每当我犹豫的时候,你推我、帮我将这件事推向前去。”——卡特称赞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中美建交中的作用。当时布热津斯基顶着国务卿万斯的强大压力,一手推动优柔寡断的卡特开创了中美“蜜月期”。
1972年,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美国正式宣布废除“中国差别”,将对华贸易管制与对苏联同等处理。与此同时,中美逐渐展开了秘密谈判,双方的“蜜月期”随之开始。
在1975年底的谈判中,为了缓和因台湾问题而造成双方在建交上的困难,基辛格提议购买中国的原油和向中国出售武器来表示美国方面的诚意。但由于受美国国内1969年批准的新《出口管制法》的限制,美国安排英国Rolls-Royce公司向中国出售价值2亿美元的可以用于战斗机的引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西方世界拿到的第一笔军用物质。
1978年5月,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中国一下子开出了46项的武器采购单。之后,这份采购单被交到了西欧国家的手里。
1979年,随着中美正式建交与苏军入侵阿富汗,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禁运开始大幅松动。1980年,美国决定将中国作为美国贸易管制分类中的“P”类(即非敌对国家)处理。1984年,美国政府又决定将中国列入“V”类(即友好非盟国)。
1985年,巴统在例行会议上确认了中国的特殊地位,并于9月对中国放宽了民用和军民两用的27种技术产品的出口审批程序,但同时要求中国承担不向第三国转让的义务。美国走得最为靠前,在“例外程序”出口中,90%是对华出口,其中半军用和军用物质占了相当比例,就连黑鹰直升机也开始落户中国。1989年3月,巴统甚至决定对中国实行为期两年、以后可以顺延的总出口许可证制度,即巴统各成员国在巴统已下放审批权限的项目范围内,对中国实行自由出口,而不必逐项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