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国在二战时的普通军队与党卫军之间武器装备。人员配置的区别。求详细一点。
eeeeerrrr
Ⅱ 武装党卫队与普通的党卫军有什么区别
纳粹党在来慕尼黑、汉堡及德累斯顿源等大都市成立了政治警备队(politische Bereitschaft),作为其在国内执行政治任务的部队。这些部队也就是日后特别机动党卫队(SS-Verfügungstruppe,缩写:SSVT)
同时特别机动党卫队经国防军同意扩张为至2万人,成立特别机动师团,但禁止拥有炮兵等重武器,年末扩张为两个师共5万人
1940年为了和执行警察监控工作的亲卫队分别,特别机动党卫队正式改称为武装党卫队(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由党卫队的'党卫队作戦本部'指挥
而其他的党卫队则被视非军人的警察/公安人员称为'一般党卫队'(Allgemeine-SS)
Ⅲ 陆军武器装备最先进的国家是什么,代表武器是什么
美国陆军师级士兵装备M4自动步枪、M1-A2型主战坦克、两栖战车、装甲车辆、火炮273门、其中还有155毫米榴弹炮、203毫米榴弹炮、迫击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防空导弹系统。
阿帕奇AH-64是现美国陆军主力武装直升机。它的真正的表现是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总计有277架AH-64A投入战场),凭借优异的射控系统、强大的机动力与火力,AH-64A在当时不仅蹂躏了伊拉克大而无用的装甲部队,而且几乎抢光了M1A1与挑战者主战坦克等英美先进主战坦克的锋头。
Ⅳ 二战时期日本侵华陆军人员、武器装备的具体情况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侵华日军陆军的编制 中佐 少佐)
下面是详细文章 很长 如有兴趣慢慢研究
日本自明治天皇维新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出于强化国家机器,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在其科学技术和军火工业逐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1884年日本在旧式军队的基础上首次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一至第六师团.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又组建了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七至第十二师团。1907年,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再次扩充6个正规陆军师团,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师团。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的朝鲜组建了两个陆军师团,即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这样,加上守卫日本东京皇宫地区的日军近卫师团及4个驻扎在各地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构成了日本帝国主义陆军主力平时的基本框架。
在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中,日本开始在别国领土上及被其控制的地区驻扎军队。如:1895年后在中国台湾组建日军台湾军;1901年后在中国京津地区驻扎日军华北驻屯军,1915年在朝鲜组建日军朝鲜军;1919年在中国东北组建日本关东军。这些部队在当时被称为日军在其本土以外驻扎的"四大兵团"。它们有些由日军正规主力师团固定担任,如日军朝鲜军即长期由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组成;有些由正规主力师团轮流调防担任,如日本关东军;有些则由混成旅团或其他建制的部队担任,如日军台湾军和日军华北驻屯军。1925年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当时国际和平裁军的压力下,同时为了节省军费以研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曾裁撤了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十八共四个师团的部队。日本在建立现代陆军的过程中,初期曾崇拜学习法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后来基本上改为以德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为蓝本,并向先进的西方制度学习,建立起地区义务兵役、军事预备役的征兵体制。即日军每个师团平时驻守的地区,本身就是其征兵机构的师团管区,也是其征集补充兵源的地区,其全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全部来自这一地区。所以,在日军部队的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家祖孙数代都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支部队中服役并参加历次战争的情况。同时,日本陆军常备主力师团也常以地名来表示。如;第一师团,因其长期驻守东京地区,其全部士兵和全部中下级军官为东京地区人,故又称为东京师团。以此类推,第二师团又称仙台师团,第三师团又称名古屋师团,第四师团又称大阪师团,第五师团又称广岛师团,第六师团又称熊本师团,第七师团又称旭川师团,第八师团又称弘前师团,第九师田又称金泽师团,第十师团又称姬路师团,第十一师团又称善通寺师团,第十二师团又称久留米师团,第十四师团又称宇都宫师团,第十六师团又称为京都师团等等。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
日本军队只有陆军和海军两个军种,虽然其曾拥有强大的航空兵部队,但也只是分属于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而没有独立的空军。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从服装颜色上很容易区别出来。而日本陆军各兵种的服装虽基本一致,但也可以从其佩带的肩章和领章的颜色上加以区分,如日本陆军步兵肩领章底色为红色,炮兵为黄色,骑兵为绿色,工兵为茶色,辎重兵为深蓝色,航空兵为天蓝色,宪兵为黑色,军医为深绿色,军法官为白色,财会官为银茶色等等,按照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日本天皇为国家最高元首,为日本陆海军最高统帅,可以指挥全国所有军队。但实际上由于20世纪以后日本军阀势力强大,形成由军人左右国家政策方向的局面,而军方人物中最有实权的是当时被称为日本陆军"三总长"的陆军大臣、参谋总长和训练总监。陆军大臣是日.本陆军省的首脑,主管政府国防政策、部队动员、国防预算、武器研制等,对有关军政问题可以与总理大臣或参谋总长并列上奏天皇,也可单独上奏天皇;参谋总长是日军参谋本部的首脑,其主要职责是辅佐天皇指挥陆军,并代表天皇下达作战命令;训练总监则控制着日本陆军各兵种的全部初、中级军校。所以,日本陆军"三总长"的倾向常常决定着日本军方的决策方向。如果日本军方对日本某一届内阁政策不满,即可不派现役陆军中将或大将至政府中担任陆军大臣,使内阁无法产生或倒台。通过这种方法,日本军阀就可以操纵国家的政策方向了。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自甲午战争以来逐步付诸实现,至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日本通过数次战争已侵占了中国的台湾诸岛、东北地区、热河省和冀东地区,还在中国干津地区驻有华北驻屯军,在上海、青岛等地驻有海军陆战队部队。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陷入持久战的泥淖之中,其部队作战时间之长,损失耗费之巨,军以下基层部队序列变化之大,在日本与各国盟军的作战中是少见的。但总起来说,侵华日军的序列还是可以归纳成几条线索。
一、台湾地区日军。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地区,后建立起日本台湾总督府和日本台湾军。日本总督多兼台湾军司令官,曾任总督的有桦日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佐久间左马太、安东贞美、明石元二郎、长谷川清、安藤利吉等。其台湾军的规模约有1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用以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维持其殖民统治。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台湾军曾抽调兵力参加侵华战争,如进攻武汉的波田支队和1939年底在钦州湾登陆的盐田旅团就是日军台湾军的部队。1942年后随着日本各条战线局势的恶化,日军在台湾地区也大肆扩充军队,至1945年组成由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的由安藤利吉中将任司令官的第十方面军,共约19万人,负责台湾地区防务。至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军司令官率部在台北向中国接收台湾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将军投降,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50年之久的台湾宝岛才归还给中国政府管辖.
二、东北地区日军.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目1895年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905年日俄战争后逐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在其控制的中国大连成立了关东州,并于1919年组建日本关东军,开始正式在中国东北部署军队。初期这支由南满铁路护路部队编成的军队只有数千入,系逐步发展到近万人,达到日军正规师团的规模,后又形成由日军务主力师团轮流调至中国东北,担任关东军部队的惯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其扶植下的伪满洲国也随即成立。作为东北的太上皇,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成为集日本关东州长官、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三位一体·的极权人物。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将中国东北逐步变成日本完全的殖民地,关东军建制逐步扩大,并建立了大量特务、情报机构和称为国境守备队的武装部队.由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决心将中国东北变成其发展大帝国霸业,将来与苏美英争一雌雄的坚实基地,更对于关东军的发展以种种有力的支持,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陆军中最强大、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战略集团.它拥有完备的基础军火工厂』l练基地及庞大的军需供应基地和边境工事体系,日军所仅有的坦克部队、臼炮部队、火焰喷射器部队及细菌战部队都在关东军编制内,就连该部的给养服装标准也高于日本陆军其他部队。如此优势,加之"天高皇帝远",日本关东军常常骄横无比,自行其是,在许多重大军政、边界等问题上无视当时日本当局的约束,引起多次军事冲突,成为日本当时存在的"下克上"现象的典型,也使得许多日本法西斯少壮派军官乐于到关东军内服役,以田"建功立业".由于关东军装备最为精良,又是对外扩张的基本力量和战略总预备队,故曾在当时被喻为"皇军之花".1941年7月,关东军举行针对苏联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此时关东军实力已达极盛,辖有"个师团及大量边境守备部队和特种兵部队,全军近100余万人.后因日军在南洋战场接连失利,从关东军抽调大量部队,致使其实力不断下降。转至1945年夏,为对苏联进攻做好准备,关东军再度扩展到3个方面军,计约96万余人。1945年8月8日,用当时欧洲战场最新式武器和装备武装起来的130万苏联红军越过边境,向中国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猛攻,迅速歼灭其主力;9月5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率部向苏联红军投降,日本关东军从此彻底消亡.日本关东军的历任司令官有:立花小一郎中将、河合操中将、尾野实信中将、白川义则中将、村冈长太郎中将、烟英太郎中将、菱刈隆中将、本庄繁中将、武藤信义大将、檀田谦吉大将、梅津美治郎大将、山田乙三大将。
三、华北地区日军.1937年?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其原华北驻屯军的基础上大举增兵华北.8月3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在北平成立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统一指挥沿乎汉线和滓浦线向南推进的以香月清司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一军和以西尾寿造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二军。1938年3月,日军大本营将自中国热河方向攻入察哈尔省及绥远的关东军部队脱离原指挥建制,组成蒙疆驻屯军司令部,先由日军大本营直辖,后划给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至1938年春末,日军华北方面军占领了中国绥、察、晋、冀,鲁、豫,苏各省的大部或一部,形成尔后该方面军的大致控制范围,第一军调至山西太原,第二军进至山东济南.1938年夏,第二军的番号转给进攻武汉的日军华中派遣军,济南地区日军改称第十二军。1944年春,第十二军番号又转给准备参加"一号作战"进攻河南黄河南岸的由华北方面军抽调组成的突击兵团。济南地区日军又改称第四十三军。至1945年夏,日军华北方面军共辖在太原的第一军,在张家口的蒙疆驻电军,在郑州的第十二军和在济南的第四十三军。华北方面军的历任司令官为寺内寿一大将、杉山元大将、多田骏中将、冈村宁次大将、下村定大将和根本博中将.1945年10月10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及部分兵员共12.7万人在北平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该方面军在绥远、山西、河南、山东的部队也分别向中国第十二战区、第二战区、第一战区等部投降。
四、华中地区日军。1937年8月13日中日凇沪会战爆发,日本在其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的基础上又向上海增派大批军队.8月15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成立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军。后因上海战事胶着相持不下,日军大本营于10月21日组建了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的第十军,井于11月5日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包抄上海战区.u月7日,日军大奉营下令成立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的华中方面军,以统一指挥日军上海派遣军和日军第十军.1938年2月18日,日军大本营为准备进攻武汉成立了以烟俊六大将任司令官的华中派遣军,并下令解散华中方面军及上海派遣军、第十军,改由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占领京沪杭、苏、浙、皖的全部华中日军。1938年6月起,日军华中派遣军指挥第二军、第十一军沿长扛两岸及大别山区进攻武汉.1938年10月25日日军侵占武汉后,以冈村宁次中将为司令官的第十一军的7个师团占据武汉外围鄂、湘等省的部分地区。1939年9月23日,日军大本营为统一指挥在中国关内各地的日军,配合汪精卫筹建伪政权的活动,在南京成立了以西尾寿造大将为司令官的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统一指挥日军华北方面军及所有在中国关内战场的部队。与此同时,日军华中派遣军撤销,在江浙地区成立了军司令部设在上海的以酉尾寿造大将兼任司令官的第十三军.1944年7月31日,日军大本营为准备"一号作战"华中攻势,又在湖南成立自日本关东军调来番号的第二十军;并在武汉成立第六方面军,统一指挥两湖地区的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在汉口留守的第三十四军和两广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及香港占领地日军,以准备参加'一号作战"中的湘桂战役.至1945年夏,日军第六方面军管辖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三十四军,控制中国鄂、湘、皖、赣等部分地区。日军第十三军仍驻上海,日军第六军驻在杭州,控制江、浙、皖等部分地区。日军第十一军历任司令官是冈村宁次中将、园部和一郎中将、阿南惟几中将、横山勇中将、上月良夫中将;日军第十三军历任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大将、泽田茂中将、永津佐比季中将、松井太久郎中将.日军第六方面军只有两任司令官,即冈村宁次大将和冈部直三郎大将.1945年9月18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在武汉向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投降。1945年9月中旬,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在上海向中国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官汤恩伯投降。
五、华南地区日军.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大本营为配合日军华中派遣军对武汉的攻势,并逐步切断中国政府从港澳地区的外援通道,成立以古庄干郎中将为军司令官的第二十一军,并在中国广东大亚湾地区登陆,很快占领广州,控制了两广部分地区.1940年日军向越南进军时,第二十一军番号撤销,成立日军华南方面军。1941年为准备太平洋战争,华南方面军撤销,在广州成立以酒井隆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二十三军,占驻中国广东沿海、香港等地。1945年9月16日,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率其在中国广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地区的日军共8.3万人,在广州向中国陆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投降.
六、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此系1939年9月23日,由日军大本营下令组建的指挥中国关内战场上所有日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其目的是摆脱过去由日军大本营远离战地分别直接指挥各军经常造成失误的窘状,希望协调指挥中国关内各战场的所有日军,加快军事征服进程;并配合中国各地伪政权等合流,组成统一伪政权的所谓"和平"攻势。至1945年夏,日军中国派遣军统辖有:在华北的华北方面军、在湘鄂赣等地的第六方面军,在江浙等地的第十三军、第六军,在两广及香港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和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日军中国派遣军历次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大将、烟俊六大将、冈村宁次大将。1945年9月9日上午10时,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中国派遣军等部队在南京向中国政府投降。
七、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日本海军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就在中国上海、青岛等地驻有舰队。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抽调在上海的第三舰队、在青岛的第四舰队及其他舰只,组成中国方面舰队,支援其陆军登陆作战,运输物资。海军航空兵部队曾多次参与轰炸中国各大城市,并在上海、青岛、厦门、香港建立据点,对中国沿海实施封锁。其历任舰队司令官为长谷川清中将、古贺峰一中将、福田良三中将。1945年9月,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共3.9万余名官兵向中国政府缴械投降。
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期总兵力已近600万,拥有200多个师团的番号。其陆军常备主力师团(师)下辖有两个步兵旅团(旅),每个步兵旅团(约7700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团),每个步兵联队(约3870人)下辖三个步兵大队(营),每个步兵大队(约1215人)下辖四个步兵中队(连)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约250人)下辖三个小队(排),每个小队约70人。另外,师团还直辖骑兵联队(约1400人)、炮兵联队(约2500人)、工兵联队(约1500人)、辎重兵联队(约2800人)及通信队(约650人)、卫生队(约500人),野战医院(约150人)等。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万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称为甲种师团,日本陆军第一至第二十师团、近卫师团及中日战争爆发后由近卫师团扩编的近卫第二、第三师团,而后组建的战车(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一度由常备主力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的8个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
1938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兵力消耗极大,其后组建的第二十一师团至第四十九师团均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直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同时指挥炮、工、骑、辎重兵联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减至1.8万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枝、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这种类型的日军师团被称为乙种师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再度拉长,兵员更加缺乏,于是又开始缉建丙种师团。这种被称为丙种师团的部队又恢复了旅团建制,但取消了旅团下面的联队,、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直辖四个步兵大队,全师团共八个步兵大队,加上师团直属的炮兵大队、工兵大队、辎重兵大队、通讯大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1.3万人,配备军马2550匹,步骑枪6500枝、掷弹筒192个、轻机枪192挺、重机枪48挺、平射炮16门;迫击炮32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日军第五十师团至第一O九师团均属于这种编制的部队。
至1944年秋,盟军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本为准备"本土决战",又开始组建丁种师团。丁种师团的建制定员与丙种师团大致相同,只是特种兵和自动火器、重火器很少,番号在第一一O师团以后的各师团都是属于这种编制的师团。
另外,日本陆军部队中还有独立步兵混成旅团、独立警备队、骑兵旅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等编制的部队。步兵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及炮、工、通、辎重队,全旅团约8280人,配备军马1800匹、步骑枪4050枝、掷弹筒120个、轻机枪120挺、重机枪30挺、平射炮10门、山炮20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是具备相当野战能力的作战单位。而日军独立警备队一般管辖六个独立步兵大队,共有兵员5450人,配备军马420匹、步骑枪3660枝、.掷弹筒144个、重机枪24挺。由于这种部队没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担任后方警备任务。日军骑兵旅团一般下辖两个骑兵联队,共有兵员5600人,配备军马5668匹、步骑枪3705枝、重机枪12挺、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是其陆军预备队炮兵,一般有官兵8000余人,配备有100毫米至240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或加农炮70余门,常用于重点攻坚任务。以上这些部队常随作战任务的变化,配属各部队作战。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坦克部队。日本军方自1925年开始研制坦克,1929年组建坦克部队。但初期多以坦克联队为建制配属于陆军师团,至1936年后才在中国东北公主岭组建日军第一坦克旅团。1942年6月,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宁安、勃利和绥远的包头又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战车师团,1944年在其国内组建了第四战车师团。日军战车师团一般装备轻型坦克100辆、中型坦克335辆、各种汽车1272辆、加农炮36门、高射炮12门、野炮4门、速射炮12门、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轻机枪144挺、步骑枪2900枝等。在日军准备"本土决战"时期,他们还陆续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7个独立战车旅团。但由于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在火力、速度、装甲防护力等方面均与欧美先进工业国有一定差距,故在二战中对苏、对美的历次战役中均显得不堪一击。
日本陆军在二战期间也组建过摩托化部队。1941年夏,日军首批改建四个师团为摩托化师团,它们是近卫师团、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和第四十八师团。
日本陆军师团以上的单位是军,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曾出现过近60个军的番号,但用数字序号表示的军的作战单位所辖师团数不尽相同,有的军辖二至三个师团,是典型的军级单位,也有的军指挥四至五个师团。更有的军管辖指挥着九个师团,兵力多达数十万,这种军显然已属于兵团级的作战单位了。如侵占中国武汉地区的第十一军,就曾指挥过九个陆军主力师团、四个混成旅团及大量特种部队。日本陆军军以上的作战单位是方面军,二战时日本陆军曾出现过近20个方面军的番号。而方面军以上就是大战略区的指挥机构,如日本关东军、日军中国派遣军、日军南方军、日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等,其再往上就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战时大本营了。至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时,其大本营指挥下的日本陆军有6个大战略区级的作战单位:①在中国关内战场的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辖在北平的华北方面军、在汉口的第六方面军、在上海的第十三军,在杭州的第六军、在广州的第二十三军及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3万余兵员,共计109万多人。②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下辖驻牡丹江的第一方面军、驻沈阳的第三方面军及驻朝鲜的第十七方面军,共计兵员96万。③司令部设在越南西贡的日军南方军,下辖驻缅甸的缅甸方面军、在新加坡的第七方面军、在菲律宾的第十四方面军、在曼谷的日军第十八方面军,共计75万余人,④在日本东京地区的日军第一总军,下辖在仙台的第十一方面军、在东京的第十二方面军、在名古屋的第十三方面军。⑤在日本广岛地区的日军第二总军,下辖在大阪的第十五方面军、在二日市的第十六方面军。⑥设在东京的日本航空总军,下辖四个航空军及八个航空师团。加上直属日本大本营指挥的驻扎幌的第五方面军,驻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队共240万人。另外,还有驻台湾的第十方面军,残存在拉包尔地区的第八方面军和特鲁克岛的第三十一军也归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以上所有这些日军均在1945年8月下旬至lo月中旬在各地向中、美、英、苏、澳等盟国军队缴械投降。至此,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寿终正寝。
Ⅳ 各位亲阿。。二战时期德国党卫队党卫军军官的标准配枪是什么型号阿。。
1908年德国陆军开始使用毛瑟公司制造的鲁格手枪,所以这种手枪被人们称为鲁格08手枪。从那以后这种手枪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手枪,1945年以后该枪停止生产,军队也不再装备,现在只有警察中还有人使用,由于该枪的知名度颇高,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手枪收藏家搜集的目标。
1908年德国陆军开始使用毛瑟公司制造的鲁格手枪,所以这种手枪被人们称为鲁格08手枪。从那以后这种手枪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手枪,1945年以后该枪停止生产,军队也不再装备,现在只有警察中还有人使用,由于该枪的知名度颇高,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手枪收藏家搜集的目标。
主要性能是:
口径:9毫米或7.65毫米
自动方式:半自动
弹匣容量:8发
枪重:835克
枪长:220—270毫米
瞄准装置:准星——缺口式
波夏(Hugo Borchardt)在1893年设计出了第一把实用的半自动手枪C93, 但是过大而且不耐用, 并没有受到军方的采用, 同在力拂厂(Ludwig Loewe and Co)工作的鲁格(George Luger), 在C9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在1898年定型, 1900即获得瑞士采用为制式手枪, 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军用半自动手枪, 口径为7.65x23mm, 或称为30 Luger。
鲁格继续进行改良, 1904年, 新式的鲁格手枪, 包括新式的9x19mm子弹, 获得德国海军采用, 随即在1908年为陆军采用并命名为Parabellum 08, 一直服役到二次大战结束。
除了勇夺史上第一把军用半自动手枪的地位之外, 鲁格手枪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肘节式闭锁机, 波夏参考了马克沁重机枪的及温彻斯特贡杆式步枪作业原理, 为鲁格沿用, 肘节式的原理, 类似人类的手肘, 伸直时, 可以抵抗很强的力量, 一旦弯曲, 很容易继续收缩。
鲁格除了设计出一把实用的手枪外, 并为其设计了两种子弹, 其中9x19mm, 堪称是历史上至今最成功, 也最被广为采用的手枪子弹, 进入了21世纪仍方兴未艾。
鲁格将所有的工作机件, 移到握把中, 将波夏的设计将近缩短了一半。
Ⅵ 看《黑天鹅之死》里面介绍党卫军装备了一种自行高炮,叫旋风自行高炮 求教高手给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武器
“旋风”毫米自行高炮(Wirbelwind Flakpanzer IV /20mm vierling)为IV号坦克的底盘改造而成,由Ostbau公司负责制造,样车于1944年5月完成,7月开始投产至11月,共生产了87辆(包括一辆原型车,一说为122辆)。底盘制造编号为:82001~?。
“旋风”自行高炮是一种临时设计生产的替补车型,是在“四轮马车”(Mobelwagen)型37毫米自行高炮供应不足的时候开始制造的,全部是由战损的IV号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由于战损的IV号车辆型号复杂,所以利用改装而成的“旋风”高炮底盘种类也有很多,可能有部分是由装甲较薄的早期型改装而成。
“旋风”自行高炮的出现纯粹是为了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在作战性能上并不令人满意,和37毫米自行高炮相比更是逊色,所以没有多久就停产了。该车主要装备给装甲师的装甲团属防空排。
性能参数长:5.92米
宽:2.9米
高:2.76米
载员:5人
自重:22吨
动力部分:迈巴赫HLI20TRM发动机;设置6个前进挡,1个后退挡
最大时速:38千米/时
一次性最大作战范围:220千米
主要武器装备:1座20毫米四联装Flak 38型防空高炮(备弹3200发)
可360°旋转
俯仰范围:-10°~+90°
附属武器装备:1挺7.92毫米MG34型机枪(备弹1350发)
瞄准具:Flak visier38/40
装甲厚度(毫米/倾角):车体前部80/10°~12°
车体两侧30/0°
车体后部20/9°~11°
车体顶部12/85°~90°
车体底部10/0°
火炮防盾10
炮塔前部16/25°
炮塔两侧16/36°
炮塔后部16/12°~22°
炮塔顶部敞开
Ⅶ 二战时 德军党卫军共有几个师 番号是什么 装备人员配置是什么
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 辖: 第1,2装甲掷弹兵团,第1装甲兵团, 第1装甲炮兵团, 第1装甲侦察兵营,第1防空营,第1突击炮营,第1装甲轻步营,第1火箭炮营, 第1工兵营,第1后勤营 第二SS装甲师(帝国师) 辖: 第3,4装甲掷弹兵团,第4装甲团,第2装甲兵团,第2装甲炮兵团 第2装甲侦察兵营,第2防空营,第2火箭炮营,第2装甲轻步营 第2工兵营,第2后勤营 第三SS装甲师(骷髅师) 辖: 第5,6装甲掷弹兵团,第3装甲兵团,第3装甲炮兵团, 第3装甲侦察兵营,第3防空营,第3突击炮营,第3火箭炮营,第3装甲轻步营 第3工兵营,第3后勤营 第四SS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辖: 第7,8警察装甲掷弹兵团,第4装甲兵营,第4装甲炮兵团, 第4装甲侦察兵营,第4防空营,第4装甲轻步营 第4工兵营,第4后勤营 第五SS装甲师(维京师) 辖: 第9,10装甲掷弹兵团,第5装甲兵团,第5装甲炮兵团, 第5装甲侦察兵营,第5防空营,第5突击炮营,第5火箭炮营,第5装甲轻步营 第5工兵营,第5后勤营 第六SS山地师(NORD师) 辖: 第11,12山地掷弹兵团,第6山地炮兵团, 第6山地侦察兵营,第6防空营,第6突击炮营,第6山地装甲轻步营 第6山地工兵营,第6山地后勤营 第七SS志愿山地师(欧根亲王师) 辖: 第13,14山地掷弹兵团,第7山地炮兵团, 第7山地侦察兵营,第7突击炮营,第7山地装甲轻步营 第7山地工兵营,第7山地后勤营 第八SS骑兵师(FLORIAN GEYER师) 辖: 第15-18骑兵团,第8摩托化炮兵团, 第8装甲侦察兵营,第8防空营,第8装甲轻步营 第8摩托化工兵营,第8摩托化后勤营 第九SS装甲师(HOHENSTAUFEN师) 辖: 第19,20装甲掷弹兵团,第9装甲兵团, 第9装甲炮兵团, 第9装甲侦察兵营,第9防空营,第9装甲轻步营, 第9工兵营,第9后勤营 第十SS装甲师(FRUNDSBERG师) 辖: 第21,22装甲掷弹兵团,第10装甲兵团, 第10装甲炮兵团, 第10装甲侦察兵营,第10防空营,第10装甲轻步营,第10火箭炮营, 第10工兵营,第10后勤营 第十一SS志愿装甲师(北欧师) 辖: 第23,24装甲掷弹兵团,第11装甲兵团, 第11装甲炮兵团, 第11装甲侦察兵营,第11防空营,第11装甲轻步营,第11突击炮营, 第11工兵营,第11后勤营 第十二SS志愿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师) 辖: 第25,26装甲掷弹兵团,第22摩托车营,第12装甲炮兵团, 第12装甲侦察兵营,第12防空营,第12装甲轻步营,第12火箭炮营, 第12工兵营,第12后勤营 第十三武装山地师 第十四武装掷弹师 第十五武装掷弹师 第十六SS装甲掷弹兵师(REICHSFUHRER师) 辖: 第35,36装甲掷弹兵团,第16装甲兵营,第16装甲炮兵团, 第16装甲侦察兵营,第16防空营,第16装甲轻步营 第16摩托化工兵营,第16摩托化后勤营 第十七SS装甲掷弹兵师(VON BERLICHINGEN师) 辖: 第37,38装甲掷弹兵团,第17装甲兵营,第17装甲炮兵团, 第17装甲侦察兵营,第17防空营,第17装甲轻步营 第17工兵营,第17后勤营 第十八SS志愿装甲掷弹兵师(HORST WESSEL师) 辖: 第39,40装甲掷弹兵团,第18装甲兵营,第18装甲炮兵团, 第18装甲侦察兵营,第18防空营,第18装甲轻步营 第18摩托化工兵营,第18摩托化后勤营 第十九武装掷弹师 第二十武装掷弹师 第二十一武装山地师 第二十二SS志愿骑兵师(MARIA THERESA师) 辖: 第52-55骑兵团,第22摩托化炮兵团, 第22装甲侦察兵营,第22防空营,第22装甲轻步营 第22摩托化工兵营,第22摩托化后勤营 第二十三武装山地师 第二十三SS志愿装甲掷弹兵师(NEDERLAND师) 辖: 第48,49装甲掷弹兵团, 第23装甲侦察兵营 第23摩托化工兵营,第23摩托化后勤营 第二十四武装山地师 第二十五武装掷弹师 第二十六武装掷弹师 第二十七SS志愿掷弹师 辖: 第67,68装甲掷弹兵团,第27装甲兵营,第27装甲炮兵团, 第27装甲侦察兵营,第27装甲轻步营 第27摩托化工兵营,第27摩托化后勤营 第二十八SS志愿掷弹师(WALLONIEN师) 辖: 第69,70装甲掷弹兵团,第28装甲兵营,第28装甲炮兵团, 第28装甲侦察兵营,第28装甲轻步营 第28摩托化工兵营,第28摩托化后勤营 第二十九武装掷弹师 第三十武装掷弹师 第三十一志愿掷弹师 辖: 第78,79,80装甲掷弹兵团,第31装甲兵团,第31装甲炮兵团, 第31突击炮营, 第31摩托化工兵营,第31后勤营 第三十二志愿掷弹师 辖: 第83,86,87装甲掷弹兵团,第28装甲兵营,第32摩托化炮兵团, 第32摩托化工兵营 第三十三武装骑兵师 第三十三武装掷弹师 第三十四SS掷弹师(荷兰风暴师) 第三十五SS警察掷弹师 第三十六武装掷弹师 第三十七SS志愿骑兵师(LUTZOW师) 辖: 第93,94骑兵团,第37摩托化炮兵团
Ⅷ 二战德军党卫军步兵的基本武器配备是什么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9mm
弹夹:8 发
WALTHERP38手枪代替LUGER P08作为德军的标准配制,并于1939年投入生产。LUGER P08手枪相比,它设计简单、安全可靠、易于大批量生产。P38是一种双重制动的武器——在装上弹药、竖起击铁后,你可以再松下击铁,然后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击铁并抠动扳机打出枪膛内的子弹;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开火比瞄准更重要,该枪仅须简单的抠动扳机就可以完成竖起击铁和射出枪膛里的子弹这一系列动作。到二战快结束时,生产了超过一百万支该枪。1957年,WALTHER公司开始恢复生产一种轻便型的P38手枪,称为P1型,直到1980年,该枪一直是德军的标准辅助武器。在一些国家,P38一直服役到90年代。
工作方式:非自动
口径:7.92mm
弹夹:5 发
毛瑟1898式步枪是二十世纪初大多数步枪的原型,包括美国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枪。它使用的7.92mm毛瑟弹从1888年开始生产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该枪性能优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变形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被德军广泛用。KARABINER98 型卡宾枪比标准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战中,装备了大多数德军部队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7.92mm
弹夹:两个5发弹仓
几乎每一种武器德国都生产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但在半自动步枪上他们始终不如美国的M1型步枪。该枪在性能上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终没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枪
工作方式:全自动
口径:9mm
弹夹:32 发
射速:500 发/分
MP40是MP38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经改进后它更利于批量生产,战争期间产量超过了一百万支。可折叠的金属枪托使其更紧凑、更便于携带。它有令人吃惊的持续开火能力。该枪也得到了盟军士兵的赏识,把它称作“SCHMEISSER”,而SCHMEISSER是1918年BERGMANN MP18重机枪的设计者,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过MP38或MP40的设计。
工作方式:全/半 自动
口径:7.92mm
弹夹:30 发
射速:600 发/分
本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德国陆军设计师LOUIS SCHMEISSER开始研究利用短药筒的全自动步枪。实验证明普通的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使其在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此后,自动步枪一直使用短药筒弹药,并且开始取代普通步枪、轻机枪。SCHMEISSER设计的原型枪MP43非常成功。1944年,该枪定名为MP44型,一年后改称突击步枪。该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很快就生产出了他们自己的MP44——闻名世界的AK47突击步枪。
工作方式:半/全 自动,气动
口径:7.92mm
弹夹:20发弹鼓
射速:750 发/分
1941年生产,FG1942式最初是专为伞兵部队设计的,是一种优秀的全自动步枪,不过,对地面部队来说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轻机枪使用。在配上了刺刀和可折叠的双脚支架后,使它的应用更灵活。和美军中相应的勃朗宁自动步枪(BAR)一样,它可以在半自动和全自动方式中进行选择,但它的重量却仅有前者的一半。
工作方式:全自动,风冷
口径:9mm
弹夹:20 发
射速:750 发/分
MG42是世界上最好的轻机枪之一,它的变形枪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为很具威胁的武器;那些面对过它冰雹般打来的子弹的人,都会对那“撕裂油布”一样的声音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枪管可快速更换;枪身使用冲压铸件,利于批量生产。该枪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广泛,可以配备两脚支架、三脚支架等,并大量取代应用广泛的MG34轻机枪。但由于它的方形枪管,使它不适于作为坦克的辅助武器。该枪的突击型配有75发的圆形弹鼓。由于原型枪的设计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现它的改进型。
工作方式:一次性使用,冲击点火
口径:44mm
穿透力:240mm
同美国的反坦克火箭一样,德军的“铁拳”反坦克发射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在战争期间,生产了一系列的型号,从PANAERFAUST1到PANZERFAUST 100。所有的型号都由一个装有发射药的铁筒组成。与美军反坦克火箭等不同,发射药靠冲击点火,从筒内点燃44mm的反坦克手榴弹。手榴弹离开发射筒后,钢制的弹簧尾翼展开,稳定其飞行。早期的型号需要较靠近坦克——大约30米左右,以后逐渐提高到80米,最后到了150米。盟军的坦克手常常到到他们的坦克被击中时才知道“铁拳”战斗小组的存在
Ⅸ 二战时德军国防军一个营人员,武器装备配置和党卫军一个营的人员还有武器装备配置,详细点谢谢!
你的问题太大了,每一个国防军师,党卫军师的装备都不同,配发给营部的武器也不尽相同
Ⅹ 北约部队现役的单兵武器装备 全部
问题有些模糊,北约是一个军事联盟组织,全称北大西洋公约,是由多个国家组成回,有独立的指挥系答统但没有独立的武装部队,是由北约多个成员国在战时组成的战斗方队。所以单兵武器装备,很难统一。 比如北约现役主要成员国美国其单价武器如下——涵盖个人防护、生存保障、武器装备、夜视装备等四大方面。以一个美国陆军步枪手负荷为例,除了单兵武器外,他一般身着防核生化的三防衣、手套、面具,还有标准配置的防弹背心,单兵用的望远镜/瞄准镜,夜视仪及电池等,他还要肩挎一个吊带式携行具,其背架为铝合金材料,里面装有子弹、水壶、GPS、掌上电脑、侦察设备、生化武器检测仪、医疗急救包等,甚至还有备用的内衣内裤。细数下来一个士兵背的挂的各种装备品种不下百号,用“武装到牙齿”都难以形容。
M16A2步枪 OCA瞄准镜 MICH2000型头盔 OTV拦截者战术防弹背心 ACU作战服
北约其余成员国 英国 法国 德国等 都有自己的单兵装备 甚至连武器都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