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为什么西方军事力量很强

为什么西方军事力量很强

发布时间:2021-02-28 11:20:24

A. 为什么“西方列强”总是那么强

我们往往在教科书里看到,从1840年起,我们一直受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的威专胁,所以我们属往往觉得武器的差距是我们与西方的主要差距,至少当时清朝的有志之士是这样想的。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分析,首先,我们作为现代人要知道,制度和思维上的差距,才是最主要的差距。中国人农耕文明的想法还没退去,西方已经开始了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了。当然如果论证为啥西方人能够在科学、政治、文化上领先,这又得多说很多,比如他们的航海文明,比如他们崇尚商业,再比如他们的宗教文化等,我就在这里不多说了。
第二,推荐你看一本书,叫《天朝的崩溃》,里面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外两方的军事实力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从武器装备、单兵实力、兵力分析、作战指挥等多方面,论述了清朝当时无论是谁执政,谁指挥,都没有任何希望打赢。差距就跟地球人去跟外星人打仗一样,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经验和计谋都是白扯。

B. 为什么西方军队自古就是最有杀戮效率的军事力量

制度优势

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是公民兵。即一个人的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回统一的。
公民制度就造就答了一个关系网,你的财产,妻子儿女在老家都是安全的,是有保障的,可以轻装上阵,相反你只要在战场上临阵脱逃或者哆嗦了一下,你回到了老家那是抬不起头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奋勇向前。在希腊平等的公民制度中,将领是不能随便殴打士兵的,如果殴打士兵回来后是要在公民大会上受审的,每个希腊人都有平等的尊严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相同的尊严与政治权利,这就是西方军队拥有战斗的一个原因。每个人的义务都是对集体的,即使将领或者王阵亡了,军队依然有战斗力。相反在东方,只要将领或者王被杀,那么士兵还打个屁啊,所有中国有句古话擒贼先擒王,你头没有了就是一盘散沙,一群待宰的羔羊。在明朝末年,为什么满清20万人就可以横扫整个中国,就很好理解了,向朱家是交税向爱新觉罗也是交税,那我为什么要抵抗呢?而这样的事情在古希腊,古罗马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日后,西方又率先完成了封建军队向近代军队的进化,加上科技发展,自然这个战争机器越来越强

C. 欧洲谁的军事实力最强

俄罗斯在欧洲的军事实力最强。依据如下:
1、宇航-卫星导航领域:内
俄军在核弹头容库存和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可以说,比美国少不了多少。而且不同于中国,俄罗斯在洲际导弹抗电子干扰等多方面技术非常成熟,A-135和C400反导系统,分别作为大气层外反弹道系统和高空反导系统,估计美国人对此都会非常头疼。俄是美国之外唯一的拥有覆盖全球而且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的国家,这点不怕美国利用GPS系统垄断权而产生潜在的信息封锁。
2、陆军:
世界上最大的装甲部队集群,而且俄装甲大部分为3代坦克的T80改进型。
3、海军:
除去了作为战略武器海基投放工具的战略核潜艇,海军倒可能不如法国,但应该强于英国,不过要记住这是除去了战略核潜艇,毕竟俄罗斯核潜艇力量现在是控制了北冰洋以内的区域的。
4、空军:
俄战略轰炸机数量居世界首位,作为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一部分,同时俄罗斯空军中3代以上的战机达1000架以上。
总体上,俄罗斯在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是无可伦比的。

D. 中国的军事力量真的很强么能威胁到美国外国为什么会提出【中国威胁论】的

中国的军事力量威胁美国本土还不够,但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还是有很版大威胁,因为中国比权周边邻国的领土面积和人口都大得多,经济实力也明显更强,因此中国的邻国不可能不觉得中国是威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会因为你自己总是喊“永不称霸”而有所改变,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的邻居太过强大,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想要威胁你,实际上,“中国威胁论”不过就是对中国的一个紧箍咒而已,每当中国想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有关国家就会拿出这个“法宝”,美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也对世界上很多国家构成实际威胁,但却没有“美国威胁论”,这是因为美国已经足够强大,不会因为有人喊他们对别人是威胁而有所顾忌,因此“美国威胁论”是无用的,而“中国威胁论”正是有关国家遏止中国维护自身利益、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做法

E. 为什么中国的军事实力会变得那么厉害

中国的军事实力在几十年前很菜吗?那抗美援朝战争,不是将以美帝为首的西方盟军逼到三八线以南了?
几十年来,哪个列强来犯中国呢?那是毛时发展核武与政治强硬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因边界冲突的印度、苏俄及越南等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吧?当然,由于地理位置及国力贫穷的缘故,南海被占去了不少,但每次出击均会有获胜,收复若干岛礁吧?不至于“很菜”形容吧?另外,历史遗留的钓鱼岛问题是因美帝鼓动小日本与中国作梗的。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中国国力的确逐步得到提高,军力相应加大投入了;但中国政府一贯是以保持低调,防御军事为准则,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是长期策略。至今已经到了国家主权是否得失的时候,不得不显现威慑和争取呢!否则,中国也不会主动显示自己的军力,而发展不对称武器,就让列强不敢贸然来犯!
其实,完全地显示军力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那是让自己参与到军事竞赛之中,毕竟中国起步较晚,很多技术有待于提高。另外,还给国家及百姓增加很大的负担!同时也有违孙子兵法的理念。目前,显现在大家面前的“军事实力”,也并非是真正的实力!你也没必要说成“变得那么厉害”,只有通过一旦真正的战争,才说明问题!然而,你会真的希望得到验证吗?
哈哈……你说说,我这一说,你能明白其中道理了吧?

F. 为什么外国人会误以为中国军事实力很强大

战略的需要,表面上夸大威胁可以忽悠更多的不明究里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用于更新装备

G. 为什么西方人总 走在世界的前端 就像美国的军事力量

应该属于枪的演变史这方面的问题:
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

提起枪的发明,一定得提到火药。因为是火药的出现才促成了枪的诞生,火药
为兵器由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奠定了基础。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初年,我国著名的炼丹家孙思邈在他的著
作《丹经》中提出了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炼丹的方法。当时,硫磺、硝石均是
用来治病的药,这两种药和木炭和在一起能着火,因而将其称为“火药。

到了公元10世纪,火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在唐朝至北宋时期,军队已广泛
使用霹雳火球、火药箭、震天雷等火器。大约在公元905 年,中国最早的原始枪—
—“火枪”(或称“火矛”)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细致地绘出“枪”的图画出现
在10世纪中叶绘在中国敦煌一幅丝绸图上。这是一幅佛教图,画中如来在念佛,妖
女和她的恶魔们企图使他分心,一枚手榴弹正要向他投去,同时还有一个头上有3
条蛇的恶魔在用火枪向他瞄准。

最初的火枪用长竹作枪管,内装火药,点放后,喷出的火焰伤人。严格地说,
这时的火枪还不能称之为枪,因为它没有弹丸,所以,人们常将它称为射击火器。
尽管射击火器不能称为枪,但它却是枪的鼻祖,为枪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现有史料记载,最早研制和使用管形火器的是陈规,当时,他担任德安(今
湖北安陆)知府。南宋绍兴二年(11 32 年),北方的金朝军队经常南侵,这年,
有一群散兵游勇聚集在一位名叫李横的旗帜下,四处抢夺,袭扰城镇。有一天,李
横带着他的兵了攻打德安城,在这次战斗中,陈规运用他发明的火枪组成一支60多
人的火枪队,2 人~3 人操持一杆火枪,将李横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当时,陈规
的火枪用大毛竹做枪管,内装火药,从尾后点火,火焰可喷出几支远。

陈规发明了最早的管形火器后,火枪不断发展,到南宋末年的1259年,寿春府
(今安徽省寿县)制造出“突火枪”,这种“突火枪”是一种比较接近现代枪的管
形火器,其“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点燃火药后,竹管中先喷出火焰,接着飞出
“于案”,并伴随着很大的声响。史料中没有介绍“子案”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
但它却是后来子弹的雏形,是兵器史上的一大创举。

突火枪既有枪筒,又有“子案”(子弹),这就具备了枪的基本条件。不过,
这时的“枪筒”由竹或木制成,点燃后易开裂,威力也不可能很大,所以,金属管
形火器后来的出现就成了必然。

我国最晚在13世纪发明了真正的枪。我国黑龙江曾出土了一支1288年生产的青
铜手枪,这支枪有互尺多长,8 斤重,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金属管形火枪。

南宋至元,类似突火枪的火器曾盛行一时,随着成吉思汗的西征,我国发明的
火药。火器首先传人中东。阿拉伯人仿照中国的突火枪,造出了木质管形射击火器,
被称为“马达发”。

到明代,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枪,其性能也大大提高。1355年,有一位名叫焦玉
的人献给朱元津几十支火龙枪,朱元璋让大将军徐达试放,其“势若火龙,洞透层
草”,朱元璋看后很高兴,认为“此枪取天下如反掌,功成当封大将军”。10多年
后,朱元璋果然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王朝,而在这场夺取政权的斗争中,火枪确
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还有多管枪,有的可单管轮流发射,有的可多管同时发射,
这种多管枪堪称现代机关枪和多管火器的先驱。

管形火器的发明,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使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
酷。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兵器,使欧洲国家吃了大亏,这些欧洲人从战争中认识到,管形
火器确实威力很大,于是,纷纷学习制造火药和火器,当时,欧洲国家工业技术水
平较高,所以,中国的管形火器在阿拉伯人手中没有长足进步,在欧洲却获得了突
破性的进展。

最早的枪是火门枪,我国早期的小型火铳等都属火门枪,所谓火门枪,就是在
枪上有一个点火的火门。火门枪结构很简单,发射方式类似今天的爆竹,它有一个
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
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
制发射。

火门枪的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发射时,将黑色火药从枪的膛口装人,然后再
插入诸如石弹、铁弹、铜弹或铅弹一类的弹丸,接着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
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发射时,两名发射手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

然而两个人使用一杆火门枪,显得很不方便,特别是骑兵,根本无法两人操作,
德国的黑衣骑士是最早装备和使用小型火门枪的军队,骑士们全都一人挎一支火门
枪。尽管这种枪在今天看来很落后,但在当时,却产生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威力。一
次,黑衣骑士与法国军队交战,黑衣骑士用绳子把枪吊在脖子上,左手握枪,右手
点火,打完一次重新从膛口装人火药和弹丸。尽管德国火门枪命中率较低,操作麻
烦,发射效率低,但是,手持长矛和刀剑的法国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能喷火飞弹
的新式武器,吓得争相逃脱。

然而火门枪实在太不方便了,当时,射手们这样评价火门枪:“单人操作火门
枪,得有两双眼睛三只手才行!”

为了使枪能够单人方便地使用,一位英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点火装置,用一根
可以燃烧的“绳”代替红热的金属丝,并设计了击发机构,这就是在欧洲流行了约
一个世纪的火绳枪。

火绳枪诞生后,火门枪需一手持枪,一手持燃烧物,根本无法瞄准而导致射击
不准的缺陷被克服了。火绳枪的结构是,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
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
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
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于的,能缓慢燃烧,燃
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 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
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3 分钟可发射2 发
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100 米~200 米。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是枪械发展史上点火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直至今天,火
绳枪的原理仍获得广泛的应用。

火绳枪的口径约20毫米~30毫米之间,重量约5 千克~7 千克,弹丸重不到30
克,初速约240 米o 钞,射程100 米~200 米,每3 分钟发射2 发。重型火绳枪长
达2 米左右,重达12千克,需支在叉架上发射,弹丸重 30 克~45克,能击中200
米外的目标。

火绳枪一在战场上出现,立即引起各国军队的注意。很快,火绳枪就淘汰了火
门枪,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战兵器。当时,由于采用大群人马进行战斗,队
形较为密集,故容易杀伤敌人。

西班牙人研制了一种后来在整个欧洲最负盛名的火绳枪——“穆什克特”火枪,
该枪长约1 .8 米~2 .月米,重约 8千克~11千克,子弹重约 32 克~50克,口
径在 23 毫米以内,从枪口装填弹药,射击时须放在叉形支架上,最大射程为250
米,能穿透当时骑兵的盔甲。对火绳枪战术技术有独到研究的西班牙将军萨罗·德
·科尔多瓦在国王的支持下,于16世纪初建立起欧洲第一支正规的火枪步兵部队,
这支部队所有的官兵均使用“穆什克特”火绳枪。

科尔多瓦的这支火绳枪部队最早被编成20个纵队,每个纵队1000~1250人,每
个纵队又分成5 个连。后来,科尔多瓦又将他的火绳枪部队采用步兵团的编队体制,
每个步兵团辖3 个纵队,步兵团由火枪兵和长矛兵混编而成,这种混编步兵团又称
为“西班牙方阵”。在“西班牙方阵”中,火枪兵与长矛兵大体相等,后来火枪兵
逐渐增多,不过,火枪兵的月薪明显比长矛兵多。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火绳枪的威力,科尔多瓦又发明了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新
战术——后退装弹战术,即一个火枪战斗编队一般有40个横列,作战时,列队的枪
手依次齐射,尔后沿着排与排之间的空隙,一列接一列地依次退到后排装子弹,这
一战术弥补了火绳枪发射速率太慢的缺陷,从而保证了周而复始地连续不间断的射
击。

在发生于1525年2 月的帕维亚会战中,科尔多瓦火枪兵首次同法国骑兵交手。
射手们占据有利地形,将火枪架在叉架上,当时,法国骑兵根本没有将西班牙火绳
枪士兵放在眼中,他们仍然毫无顾忌地摧马冲向西班牙阵地。

然而,战争的态势很快发生了变化,西班牙火枪兵轮流射击形成的持续火力将
法国骑兵一个个地打下了战马,法国骑兵方寸大乱,损失惨重。这之后,西班牙军
队依仗火绳枪的威力,彻底击败了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法国军队,称霸欧洲数十
年。之后,法国等国也相继仿效,纷纷成立以火绳枪为主要武器步兵团,这样,一
度衰落的步兵又重新获得生机,并将不可一世的骑兵赶下了战争舞台主角的位置。

作为第一种可以真正用于实战的轻型射击武器,火绳枪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它
不能在风雨天使用,战斗开始前和战斗进行时,火绳必须始终燃着,不仅消耗量大,
而且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在夜间作战时,燃着的火绳所发出的光亮,无疑暴
露出己方所在地及作战兵力的多少。

于是,人们又开始探索克服火绳枪缺点的新型武器.
转轮打火枪与燧发枪

[color=Purple] 转轮打火枪与燧发枪

转轮打火枪是用燧石打火引燃的前装枪,这种转轮打火枪的零件主要有:带锯
齿的钢轮、链条、弹簧和击锤等,击锤头上有一隧石(即打火石),靠钢轮表面的
细齿与隧石摩擦而发火点燃火药。射手射击前,需用小板手卷链条,在卷链条的过
程中将弹簧压缩,弹簧张开带动钢轮旋转,整个过程就像闹钟的发条。

尽管转轮打火枪是人们在克服火绳枪种种不便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关于其
诞生,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了这种枪,
也有人说是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转轮式发火装置,更有人活灵活现地说这种枪的发
明者是一个偷鸡者,并编出了这样一个似乎可信的故事:这个偷鸡贼经常在夜间去
作梁上君子,他偷鸡时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火绳枪,但是,火绳枪又容易暴露目标,
于是,他开动脑筋,发明了这种较为隐蔽的转轮打火枪。

笔者反复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转轮打火枪的故事
较为可信。故事中说,出身于16世纪初的基弗斯在钟表界颇有名气,他不仅能造出
各种造型别致的精美手表,对各种枪械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亲手制作过不少精美的
火绳枪。一天,基弗斯家中来了个客人,客人在抽烟点火时,用的不是当时流行的
火柴,而是用古老的燧石摩擦点火方式,燧石闪亮的火花瞬间引起了基弗斯的灵感,
他把钟表上那带锯齿的旋转钢轮与能够产生火花的燧石相结合,凭着他的经验和智
慧,于1515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转轮打火枪。

基弗斯发明成功的转轮打火枪引起德国军方的关注,很快,这种枪便开始装备
德军骑兵和步兵,1544年,德国与法国交战,当时德军骑兵装备了转轮打火枪,法
国军队仍装备火绳枪。战斗进行中,突然风雨大作,装备火绳枪的法军几乎没能打
出一枪一弹,而以转轮打火枪为主要武器的德军骑兵则越战越勇,将法军士兵打得
落花流水。不久,屡遭失败的法国国王也雇用了相当数量的同类骑兵,这些骑兵也
配备了转轮打火枪。这样,转轮打火枪慢慢成为骑兵的主要武器。

然而,转轮打火枪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用麻烦,
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于是,人们又开始研制新的“点火”方
式。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发明了燧发枪,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
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
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
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隧发机构的枪械
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
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到16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
备了这种撞击式燧发枪。

门世纪初期,法国人马汉又对燧发枪进行了重大改进,他研制成功可靠、完善
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从而成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为法国赢得了荣誉。法
王亨利四世为此召他进宫,充任贴身侍从,专门为宫廷制造枪械,到17世纪中期,
这种燧发枪已广泛装备法国军队,后来,这种隧发枪被世界各国仿制和采用,直到
19世纪中期。

隧发枪有步兵隧发枪和骑兵燧发枪两种,前者口径19.8 毫米,枪长1560毫米,
枪重5 .69千克,弹丸重32.1克;后者口径17.3 毫米,枪长1210毫米,枪重4 .
6 千克,弹丸重21.3 克。

17世纪中叶,正值中国清朝初年,中国发明家戴梓发明了一种形似瑟琶的连珠
铣,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
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
这种连珠铳实际上与近代的机械式机枪的原理已非常相似,比美国人加特林后来发
明的机械式机枪整整早一个世纪。但由于清朝Government极端保守,对汉人不太信任,从
而致使这一重大发明没有被推广和采用,使之只得“藏器”于家。

在隧发枪纵横战场的200 年间,许多政治、军事事件与燧发枪紧密相连,特别
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差点因隧发枪而改写。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人民志愿
组织成的一支民兵组织向英国殖民主义者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英美双方均使用
燧发枪较量,从1775年4 月19日一直打到1783年9 月,英国Government被迫同意美国独立。
在这次独立战争的第3 年,即1777年10月的一天,英美双方军队在相距100 ~300
码的阵地上对峙,英国殖民军神枪手福开森少校接到命令,让他于掉一个美国重要
人物——北美十三州人民推举的总司令华盛顿。有一天,美方阵地上出现了一个衣
着随便的军官,连一个卫兵都没有带,身旁仅站着一个副官模样的人,当福开森端
着隧发枪骂阵时,这个漫不经心的美国人一直盯着英国阵地,丝毫没有要逃离的样
子,福开森认为他不可能是多大的官,不值得他这个神枪手去取他的性命,故没有
开枪。后来,福开森得知,此人不仅是大官,而且竟是大名鼎鼎的华盛顿。试想当
时福开森开了枪,华盛顿也许会失去性命,那样,美国的历史真的可能会是另一个
模样。刺刀走上枪身之路

刺刀走上枪身之路
火绳枪、燧发枪走上战争的舞台之后,人们以为长矛兵很快就会被淘汰,但战
争的实践却告诉人们,由于早期火枪射速太慢,重新装填弹药费时费力,所以,尽
管在16世纪的欧洲,没有火枪的军队没有胆量与装备火枪的部队较量,但是,很多
战争又是通过白刃战决定胜负的。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战场上起
决定作用的兵器仍然不是流行的火枪,而是老式的长矛和弓箭。所以,每次战斗,
参战双方都既要有火枪兵,又要有长矛兵,这样,管理、训练起来十分不便。

能不能造出一种既有火枪功能,又有长矛功能的新兵器呢?这一问题像火花般
不断在人们的脑海中闪现。终于,率部驻扎在法国东南部、濒临大西洋比斯开湾巴
荣纳城的法国军官马拉谢·戴·皮塞居开始了最初的尝试。“刺刀”一词就由巴荣
纳城(Bayonne )而得名。

皮塞居的灵感来自他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因弹药供应不上,士兵们捡起折
断的长矛头,塞进步枪的枪口,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皮塞居认为,应该为火枪兵
配备一种枪与矛相结合的兵器,这样既可远射,又能进行格斗。1640年,世界上第
一支装有刺刀的步枪终于在皮塞居领导下诞生了。这种早期刺刀是直形双刃,刃部
长30厘米,锥形木柄边长30厘米,那时的刺刀还不是装在枪管下,而是直接插人滑
膛枪口内。

很快,皮塞居的步兵团全部换装成装有刺刀的制式步枪,成为第一支完全使用
火枪的部队。1647年,皮塞居率部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夺取比利时的伊普雷城时,
他指挥部队先用火力向列队迎战的比军射击,尔后命令上兵们装上刺刀,对阵势已
乱的敌军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肉搏战,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仓惶弃城。

1688年,法国陆军元帅、军事工程师沃邦又对刺刀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刺刀套
在枪口外部,这样,刺刀不仅使火枪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自卫能力,而且不影响枪的
射击功能。到1855年,刺刀就被普遍地装于单兵枪械前,成为用于刺杀的锋利兵器。

俄国著名将领苏沃洛夫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刺刀见红是步兵之魂。”1763
年,他开始任俄军苏兹达利步兵团团长,他极端重视刺刀战,经过他的训练,这个
步兵团成为俄军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第二次俄土战争期间,苏沃洛夫奉命攻打伊
兹梅尔要塞,这之前,俄军已对这个设防坚固的城堡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强攻,却
一直未能攻破。苏沃洛夫率领他的团队到达后,借着夜幕冲过壕沟,爬上城墙,与
守卫的土耳其军队展开了白刃格斗,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1 .5 万名土军士兵倒
在俄军士兵的刀下,土军不得已举手投降。

到17世纪末,欧洲各国部队普遍装备I 刺刀,从此,火枪一身兼二任,长矛兵
很快便从步兵方队中消灭了。

步兵上装刺刀,不仅可以使持枪者在无弹药及近距离与敌胶着无法发射火力时
用来刺杀敌人,更重要的是激发与培养军人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在人民解放军战
史上,刺刀曾发挥过令人骄傲的战绩,至今,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仍收
藏有一把把缺了口、卷曲的刺刀。这些刺刀反映的那场战斗发生于抗美援朝战争中。
一次,有一支志愿军部队向敌后猛插,切断了敌人的逃路,我先头部队(3 连)在
书堂站与逃敌遭遇,敌人为逃命,用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我3 连阵
地凶猛地扑来。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 个小时,最后,我3 连官兵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倒在山下。然而,勇士们没有后退,他们装上刺
刀,勇敢地向敌人冲去,将刺刀狠狠地插入了敌人的胸膛……尽管这个连的伤亡很
大,但他们却打死了300 多名敌人。

20世纪70年代,美军曾提出一个颇为新鲜的观点,他们认为:在现代条件下,
刺杀是步兵最不重要的一种技能,刺刀只不过是一种开罐头的工具而已。然而,1985
年1 月,美国陆军又重新恢复了刺杀训练。因为,美军的有识之士认为:刺刀战不
仅需要士兵有熟练的技巧,更需要士兵有坚强的意志,刺杀训练除具有一定的实战
用途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现代条件下士兵最重要的勇敢战斗精神。

20世纪中叶,随着步枪本身的自动化和战场上各种火力密度的增加,白刃战已
明显减少,刺刀的地位和作用确实已经下降,不过,作为一种面对面的格斗兵器,
刺刀在军队中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装备,只是刺刀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在研制和发展的军用刺刀,刀身较短,多采用分离式,强调多用性。苏联研制的
AMK 自动步枪所配备的刺刀,不仅能当匕首和钢锯使用,而且其刀鞘和刀体还可组
合成剪钳,用于剪铁丝网,由于刀柄和刀鞘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也可以用来剪断
高压电线.
让林肯丧命的击发枪

让林肯丧命的击发枪

4 月14日,是每个西方人都特别关注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耶稣的殉难日。

1865年这天晚上8 点半,刚工作完了的林肯和夫人一同到达戏院看戏。戏演到
一半,负责总统安全的卫兵帕克因在包厢的过道里看不到精彩的演出,便私自下楼
找了一个座位。帕克没有想到,他的所有举动全被躲在阴暗处窥探时机的刺客蒲斯
看到了,蒲斯乘机悄悄地溜到楼上,随后轻轻地拉开包厢的门,悄悄地溜进了包厢。
蒲斯右手紧握着一支大口径手枪,左手拿着一把匕首。

在距离林肯总统1 .5 米远的地方,蒲斯停了下来,悄悄地举起了他手中的枪。
悄悄地,他对准了林肯的脑袋,扣动了扳机,子弹从林肯的左耳上方射入脑颅。只
见林肯身子稍向前倾了一下,便仰面倒下。

凶手行刺林肯总统的枪是一支11.8 毫米口径的德林杰击发枪。

所谓击发枪,就是使用击发火帽(底火)点燃火药的枪械。击发枪的发明是人
类克服这之前枪械缺点而诞生的。击发枪诞生之前,尽管与火门枪、火绳枪相比,
隧发枪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隧发枪还是存在着点火时间长、底火装置防水性能
差等等缺陷。所以,人们一直探索着研制一种新的枪械。

击发枪由英国牧师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思研究成功。作为一名乡村牧师,学
识渊博的他在传经布道之余,经常钻研化学,常常搞点化学试验,而且对枪也很有
研究。在一次试验中,他提炼出一种灰褐色的晶状粉末,这种粉末就是雷汞,雷汞
的性能很独特,稍不留心,受到轻微撞击便会发生爆炸。福赛思没有被雷汞的“怪
脾气”所吓倒,而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它派上用场。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
雷汞对针刺、撞击和热作用都极敏感,可作为枪械理想的起爆药。福赛思的设想得
到了一位名叫莫拉的好友的赞同。莫拉是伦敦古堡的主管,他邀请福赛思到伦敦做
试验。1805年,福赛思终于用雷汞研制成功了击发点火技术,这之后,他和蒸汽机
的发明人詹姆斯·瓦特合作,于1807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击发枪。这之后,福赛
思和瓦特进一步合作,研制了好几种击发枪。

很快,福赛思便放弃了乡村牧师的职业,创立了福赛思专利枪械公司,大量生
产一种名为“香水瓶”的击发枪。“香水瓶”式击发枪很独特,在击发机构座板外
侧确有一个如同香水瓶形状的金属罐,内装底火药,可绕轴转动。当射手把发射药、
垫片和弹丸由枪口装填完毕后,“香水瓶”即转动180o,瓶底朝上,这样便有一定
量的雷汞洒到底火盘中,扣动扳机,击锤打击击针,击针撞击底火盘,使雷汞起爆,
火焰经传火孔点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福赛思的枪最早采用的是器皿装雷汞,后来,他又把
雷汞铺在两张纸之间,进一步制作成纸卷“火帽”。1808年,法国枪械工程师包利
应用纸火帽,并使用针刺发火。从那时起,枪弹开始从分装向定装式过渡,只不过
弹壳是纸做的。1814年,英籍美国人齐舒亚·肖发明成功了铜制雷汞火帽,使击发
点火技术又向前迈了一大步。1821年,英国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纸火帽的“引爆
枪”。1825年,美国人德林杰发明了采用击发火帽的击发手枪。

亨利·德林杰是美国著名的枪械工匠,他发明的击发手枪外表很美观,制作也
非常精致,有各种型号。枪管短的有25.4 毫米,长的大约100 毫米;口径最小的
为8 .38毫米,最大的为13.7 毫米。刺客蒲斯行刺林肯的手枪是11J 毫米口径的
德林杰击发枪,这种枪为单管固定结构,采用盒式闭锁机,铜制。此枪携带方便,
结构简单,特别适宜近距离紧急情况下使用。不过,由于凶手用他刺杀了美国人民
爱戴的总统林肯,所以,美国陆海军都拒绝使用这种枪。

击发枪后来还发展成多管击发枪,一些美国西部牛仔常常身穿牛仔裤、头戴大
沿帽、手握多管击发枪,骑着骏马到处行侠。这种多管击发枪比单发击发枪打得快。

击发枪显著提高了枪械的射击可靠性,并有较好的防水性能,“瞎火”故障大
幅度减少。而使用燧发枪,平均每7 发子弹就会出现一次“瞎火”,采用击发枪大
约发射200 发子弹才会出现一次“瞎火”现象。击发枪的出现标志着枪的发展进人
了一个新的阶段。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西方军事力量很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