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什么是军事电子信息系统

什么是军事电子信息系统

发布时间:2021-02-28 04:27:04

1. 最初的电子信息系统是什么

Z1最初是由1936到1938在他父母的起居室里德国的Konrad Zuse创造和被认为是第一个机电二进制可编程(现代)计算机和真正的第一功能的计算机。

First programmable computer

The Z1 was originally created by Germany's Konrad Zuse in his parents' living room in 1936 to 1938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electro-mechanical binary programmable (modern) computer and really the first functional computer.

First concepts of what we consider a modern computer


The Turing machine was first proposed by Alan Turing in 1936 and became the foundation for theories about computing and computers. The machine was a device that printed symbols on paper tape in a manner that emulated a person following a series of logical instructions. Without these fundamentals , we would not have the computers we us

source:computerhope.com

2. 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介绍

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回学拥有的985工程优势答学科创新平台,2006年开始筹建,2008年起获批试点建设,2011年起正式运行,每年获7700万中央经费支持,该平台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7个学科,覆盖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软件学院,占到了西电十个学院的五分之三,这标志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相应学科具备了和“985工程”大学相同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

3. 军事信息系统的组成主要有哪几部分

C4ISR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的英文单词的缩写。C4ISR系统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是兵力的倍增器。
什么是C4ISR系统呢?C4代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四个字的英文开头字母均为“C,”所以称“C4。”“I”代表情报;“S”代表电子监视;“R”代表侦察。C4ISR是军事术语,意为自动化指挥系统。它是现代军事指挥系统中,7个子系统的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
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C4ISR,这是美国人开发的一个通讯联络系统

4. 综合军事信息系统又称什么系统

C4I
C4I系统是指指挥、控制、通讯、电脑和情报的集成,以前一直被运用在军事领域,它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军队和武器进行指挥与控制。在军事领域中,C4I的应用是重要的。
基本介绍
什么是C4ISR系统呢?C4代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四个字的英文开头字母均为“C,”所以称“C4。”“I”代表情报;“S”代表电子监听;“R”代表侦察。C4ISR是军事术语,意为自动化指挥系统。它是现代军事指挥系统中,7个子系统的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 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C4ISR,就是美国人开发的一个通讯联络系统。
编辑本段重要作用
C4ISR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的英文单词的缩写。C4ISR系统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是兵力的倍增器。美国战略C4ISR系统是美国军事指挥当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战略部队的指挥员对其所属部队实施指挥控制、进行管理时所用的设备、器材、程序的总称,是美国整个军事C4ISR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C4ISR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分系统: “神经中枢”—指挥系统。指挥系统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军事理论,实现作战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的自动化和决策方法的科学化,以保障对部队的高效指挥,其技术设备主要有处理平台、通信设备、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 “手脚”—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用来搜集与显示情报、资料,发出命令、指示的工具,主要有提供作战指挥用的直观图形、图像的显示设备、控制键钮、通信器材及其他附属设备等。 “神经脉络”—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通常包括由专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若干自动化交换中心以及若干固定或机动的野战通信枢纽。手段包括有线载波、海底电缆、光纤以及长波、短波、微波、散射和卫星通信等。 “大脑”—电子计算机系统。电子计算机是构成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基础,是指挥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核心。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要求容量大、功能多、速度快,特别要有好的软件,并形成计算机网络。 “耳目”—情报、监视、侦察系统。情报系统包括情报搜集、处理、传递和显示。主要设备有光学、电子、红外侦察器材、侦察飞机、侦察卫星以及雷达等。监视与侦察系统的作用是全面了解战区的地理环境、地形特点、气象情况,实时掌握敌友兵力部署及武器装备配置及其动向。 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其突出的情报获取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处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将越来越完善。
战略C4ISR系统的“大脑”
指挥中心是战略C4ISR系统的“大脑”。它主要包括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和国家空中作战中心三处。在指挥中心,美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利用 基于C4I的联合作战
指挥链逐级向第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3~6分钟;若越级向核部队下达命令,最快只需要1~3分钟;只需40秒钟便可实现与主要司令部的电话会议。指挥中心是美国军事当局分析判断局势,定下决心,下达命令的中心,是C4ISR系统的核心。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始建于1962年,设在五角大楼内。该中心负责平时至三级战备的指挥,分设四个室,分别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室、通信室、当前态势显示室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屏幕投影显示设备技术室。该中心有3台“霍尼韦尔”6000系列大型计算机作为主机,用于处理各种军事数据。有6个2.4米×3米的大屏幕显示器,用于在紧急会议室显示敌我力量及其他情报。它拥有先进的通信联络设备如参谋长联席会议警报网、自动电话会议系统、紧急文电传输系统等终端设备。该中心存有8份进行全面战争的计划和60份在各种危机情况下行动的计划。 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始建于1967年,位于华盛顿以北约110千米的马里兰州里奇堡地下,工程设施加固,生存能力较强。它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相连,设有军事指挥的重要数据库。当美军进入二级战备时便接替指挥任务。 国家空中作战中心,设在阿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原名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在核战争中承担对战略部队的指挥与控制职责。1993年易名为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其职责也不再限于核战。该作战中心为4架E-4B型飞机,称作“尼普卡”,停驻在格里索姆空军基地,由奥弗特空军基地的指挥控制中心控制。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平时不参与指挥,只了解情况。当美军处于临战状态时,它便升空待命。一旦国家指挥当局登上“尼普卡”,该中心便成为主要的指挥作战中心。因它能在空中机动,是美国战略C4ISR系统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部分。它配有大量的先进的电子设备,能同卫星、导弹潜艇、导弹发射中心、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备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等进行通信。
战略C4ISR系统的“神经”
通信系统把各指挥中心、预警系统、作战部队以及情报部门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在美国战略C4ISR系统中,有通用和专用的40多个通信系统,这些通信系统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就象人体内的神经一样,将大脑的各种指令传给肢体,同时又将反馈信息有效地传给大脑。 美国战略C4ISR系统中主要的通用通信系统有国防通信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最低限度紧急通信网等。其中国防通信系统建于60年代初,由国防通信局负责管理和技术保障,三军负责维修。它主要保障美国总统同国防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情报机关、战略部队的通信联络,保障国防部长与各联合司令部、特种司令部的通信联络,为战略防御提供情报。其中的北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建立最早,由3个大型雷达站组成,可提供15分钟的预警时间。但该系统对付低空目标和多目标的能力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军于70年代起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后其功能大大提高,如图勒站的作用距离从原来的4800千米增到5200千米,扫描范围扩展到240°。 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由预警卫星和陆基预警雷达网承担。前者发现来袭目标,后者进一步跟踪、识别和获取精确数据。此外,空间监视系统和海洋监视卫星对系统提供支援。潜射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网,由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大型固态相控阵预警雷达组成。其中,前者可对从大西洋和太平洋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提供约6分钟的预警时间,后者作用距离500千米,探测高度4.5万米。 预警卫星系统由于具有监视区域大、不易受干扰、生存能力强和提供的预警时间长等优点,现已成为美国战略预警系统中最重要的预警手段。美国的预警卫星系统是3星组网,导弹发射后几秒钟,该系统就能探测到,并在3~4分钟的时间内将信息传到北美航空航天司令部。它在对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进行预警时,可分别提供25分钟和15分钟的预警时间。
战略C4ISR系统的前景
美国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建成了体积庞大、自动化程度高的战略C4ISR系统,为实现其霸权主义政策和军事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要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C4ISR系统并非十全十美。一是它易受攻击,生存能力弱。由于精确打击技术、反卫星技术和“黑客”技术的发展,在先进作战理论的牵引下,C4ISR系统将是兵家打击的重点目标。二是它的互通性能差。由于美国各军兵种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并且受战略武器的特性所限,使美军战略、战术与盟军的C4ISR系统之间相互沟通有一定的困难。目前美军针对系统的弱点,加快改革的步伐。美军以“勇士C4I”计划为蓝本,在近期内对各军种C4ISR的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实现最大程度的互通,远期目标则是建立一个多级保密的全球无缝信息网。美军1996年开通了“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取代服役多年的“世界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新系统大大提高了数据兼容能力,为全军提供了通用的操作环境,为实现“勇士C4I”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下世纪初,天基红外探测系统、海军协同作战系统、新型无人飞机等信息系统将进入现役。其中全球广播系统是由卫星、光纤及无线电话网络组成的大型全球信息系统,该系统将联通各军种C4ISR系统,为各联合司令部提供近实时战场图像,可将目前通信系统的容量提高500倍以上。海湾战争中需数小时才能完成的情报信息搜索、处理、传递功能,该系统将只需数秒即可完成。美国国防部称,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一体化C4ISR的系统,能使美军具备近实时发现、跟踪、定位和攻击地球表面任何目标的能力,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精确地使用兵力,并提高国防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5. 什么叫做电子信息系统

电子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有/无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6. 为什么要做军事作战信息系统如果要做这个系统,软件开发难道大吗后期是否好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广泛深入,信息化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军队成为军队建设的基本形态,基于作战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成为我军的战略选择。
强军必须兴训,兴训贵在创新,改革重在突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基本实践的军事训练如何进一步拓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尤其是在长时间缺乏实战检验和国家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战争威胁严重存在的情况下,我军只有勇于投身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这一开拓性的伟大军事实践,才能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打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深刻认识训练演变客观规律
■科学把握训练转变时代方位
■信息化训练是发展的必然
随着军事训练作为战争“预实践”的功能不断增强,科学判定训练的时代方位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问题。好高骛远的超前设计,容易使训练脱离部队实际;而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安全需求的训练指导,则必然痛失宝贵战略机遇。准确判明和把握我军训练的阶段性,关系到我们能否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难得机遇,能否又好又快地提升军队战斗力,能否在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争取主动。
●信息科技主导训练创新发展
科学技术从来都是国家军事实力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如果说,冷、热兵器时代,科技还更多作用于武器本身;那么,机械化战争年代,科技则不仅把物理能量最大化带入战争,还在某种程度上延伸、强化了人的作战能力。然而这一切,都无法与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相提并论,其对军事训练的带动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具有决定性意义。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斗力的关键性物质因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天然具有的渗透性、联通性和融合性,已使军队战斗力的生成机理和基本形态,具有了主导性、突变性甚至革命性的深刻变革。在这一大趋势面前,依然沉浸于机械化条件下训练的渐进性和长期性,看不清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所带来的突变性甚至革命性推动作用,只会因彷徨徘徊导致战略机遇的痛失。
近年来,我军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官兵信息意识和观念不断增强,相当一些部队已初步具备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基础条件。这种情况下,特别应当在训练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信息技术这个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有效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引进信息资源,为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注入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挖掘、提升科技对训练的贡献率,促进训练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飞跃,实现我军训练的信息化转型。
●作战需求强制牵引训练状态转换
以昨天的作战经验指导今天的训练,曾使军队训练实践始终处于“向后看”的窘境,酿成战争史上众多不堪回首的惨痛教训。法军在一战中采用阵地消耗战,于凡尔登一地尽耗德军主力,最终战胜了德军。一时间,阵地防御战成为法军主流作战和训练样式,导致其对战斗机、坦克等机械化武器装备成军所蕴藏的巨大战争潜能熟视无睹,热衷以举国之力拼凑各种“防线”。结果,二战德军一番“闪击战”,就使法国6周内上演了军败国亡的悲剧。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军事训练已不再由战争“被动牵引”,而越来越多担负起未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设计”和“验证”任务。面对这一跨越性的军事发展趋势,训练的作用正沿着信息化战争发展方向革命性跃升。因此,无论直面现实还是着眼未来,我们既然已经确立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既然已经看清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客观需要;既然已经认定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是我军训练发展的时代主题,就应该勇于吹响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进军号,毫不犹豫、只争朝夕地把部队信息化建设探索成果集成、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切实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在未来信息化作战需求牵引下,当前训练状态的革命性转换,既是趋势性的,又是现实的;既是强制性的,又必须是自觉的。这是因为,以机械化训练打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以训练转变推动军队整体改革
近年军队建设实践突出表明,军事训练既是军队和平时期的基本实践,也是重要的治军方略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训练的中心作用,能够实现部队战斗力较快提升,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
从这一层面思考训练状态转换,拓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不仅能够深化军事训练转变,把部队建设各项成果尽快融合、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也可以对部队全面建设发挥重要的辐射、牵引和推动作用。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军队建设成果难以直接接受战争实践检验。如何使军事训练比较真实地“代表”战争实践,对各项建设成果行使“检验”职能,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和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紧迫课题。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的训练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检验完善作战方案、优化部队体制编制、促进武器装备研发和培育官兵战斗精神,这是打造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必须,也是部队全面建设迈向信息时代的强烈需求。
按照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防意识和军队建设思路、军队体制编制和建设机制,较难产生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训练和军队建设实践,而只能在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锻造形成。必须清醒看到,我军当前进行复合式跨越发展的要义,其实更在于以信息化主导、带动并改造机械化建设,在于以信息化观念、思维和思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不仅决定部队明天的战斗力,也决定着我军全面建设的未来。
■核心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关键是创新信息化训练模式
■按战斗力生成机理创新训练模式
训练模式是指从训练实践中总结、提升,用以规范、指导训练组织实施的基本方式。创新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能,历来都是训练改革的不懈追求。从这一角度研究,我们当前深化训练转变的核心,就是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而拓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关键,又在于创新发展信息化训练模式。这是科学生成信息化战斗力的革命性创造,也是训练领域能动的深刻实践。
●训练模式创新是改革的突破口
纵观我军训练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训练改革,都是以训练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的。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革命战争年代训练的主要特点,训练模式是“以战代训”,强调作战实践对训练的直接牵引。新中国成立以后,革命化建设、正规化训练、应急备战成为我军建设主要实践,训练模式是“建训互促”,强调由“在战争中学习打仗”向“在训练中学习打仗”转变。改革开放的较长时期里,我军强调把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先进行技术战术基础训练,通过由基础到应用、由分练到合练、由低级到高级的合成训练模式,逐级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战争形态根本改变了传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然要求训练采用不同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时期的训练模式。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新训练模式的灵魂。
我军的训练发展表明,训练模式不仅反映训练对军队作战和建设的适应程度,还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训练诸要素乃至整个系统、体系的发展方向。当前,只有创新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模式,回答和解决好信息化条件下“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才能切实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向信息化转变。
●创新训练模式的必由路径
创新训练模式的基本途径,是按照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生成机理,推动我军组训体系、内容标准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训练环境的全面优化和改革。这既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实现战斗力诸要素组合方式变革的原动力。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构成信息化训练模式的诸要素,经由创新发展实现一定程度的量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必然发生质变。在训练模式创新路径上,组训体系改革应解决部队、院校和训练机构,对信息化战斗力生成各阶段的形成和衔接;训练内容调整主要解决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质量和标准问题;训练方法创新的重点,是如何发挥联合训练对各军兵种、各层次训练的引领作用,走开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和跨军兵种集成训练的方法路子;训练保障的完善,在于建立开放共享的训练保障模式,解决战斗力生成的持续和长效;训练管理的规范,则强调精确性训练监管,依法调控、管理训练,确保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实现。
●训练模式应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
按照胡主席关于军事训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军委、总部近年指导各种不同类型的部队大胆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模式雏形。这就是以联合训练为背景,依托信息网络平台,以集成训练为途径,按照单装抓精准、单元抓合成、要素抓联动、体系抓融合的方法,最终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这一训练模式雏形的核心是改革训练内容,以创新联合训练体系引领诸军兵种训练内容改革,按照信息化条件下联合军事行动需求、信息流向、网络体系结构和战斗力生成规律内在要求,先作战单元、作战要素、作战体系集成训练,后全系统全体系联合训练,实现各单元、各要素、各体系在作战效能上的有机融合。这一新的训练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师傅带徒弟”和“小作坊”、“小生产”等相对封闭分散的训练样式,正在不断形成并展开一幅以体系集成为主轴的“标准化”、“系统化”、“大生产”式的训练新画卷。而这种同时兼有“流水线式”“大工业生产”和“集约式”“标准加工”优势的训练模式雏形,在我军一些军兵种部队训练中其实已具有一定基础,关键在于如何以信息主导实现体系化和模式化,如何按信息流程谋求更大体系范畴的“联合”与“融合”。
■破解制约训练发展瓶颈难题
■探索我军特色兴训强军之路
■从源头上解决结构性矛盾
我军训练领域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观念滞后、机构臃肿、职能交叉、训考不分等深层次矛盾,与新的训练模式不相适应,严重制约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如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突破原有生产关系,信息化训练模式生成的“新质”战斗力,也必然强制性地变革传统训练体系,从源头上解决训练领域的结构性矛盾。
●呼唤信息化训练新观念
全面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军事训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战斗力标准,坚持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是部队的中心工作,也是重要治军方略和管理模式的战略指导,以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科学解决部队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从基于安全威胁、基于作战任务的被动训练指导,向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能力,主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全面履行使命任务的观念转变。全面拓展军事训练本质内涵,切实增强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满足国家发展和利益拓展需求,发挥军事训练战略威慑功能,切实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效益。
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以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引领深化训练转变实践,支撑持续兴起的训练新热潮。联战必须联训。聚焦联合训练这个我军战斗力生长链条最关键、也最薄弱的环节,突出指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聚合各类作战单元、各项作战要素、各种作战系统,有效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训练效益始终应是衡量训练质量的重要标准,反对偏重“产出”而忽略成本。既应对训练改革方案充分论证和试验,又应对训练实践实施严格成本核算,避免“歧路”建设和铺张浪费,杜绝演习“演戏”和各种形式主义。
紧密跟踪世界军事领域最新进展,客观认识我军与外军训练差距。既反对闭关锁军、拒绝学习,也不盲目崇外、照搬照套,立足我国和我军实际,走出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路子。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体系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迫切需要健全完善训练法规制度,创新优化训练机制。强化指导,完善训练法规制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传统训练中,各级训练规定、文件竞相推出,过于零散甚至相互抵触。应按有效信息需求,加强综合性立法,保证训练法规的科学性与统一性。应加快制定训练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联合训练规定等职能性规章,为规范其他层次和专项训练规章提供遵循。
理顺职能,改革训练管理机构。机械化条件下训练管理机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缺乏顶层设计、横向协调困难、资源浪费严重等。必须优化机构设置,按照规划、执行、监察和保障等基本要素,将多个训练管理部门统一合并调整为相应的综合性训练管理部门。必须区分管理层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能搞成“一锅粥”,浪费资源又抑制活力。必须突出职能重点,部队在总部统一筹划下,以使命课题为牵引,重点开展集成式联合训练。联合训练可由主战军兵种主导组织,也可由诸军兵种联合组织,把情报信息、指挥控制、联合打击、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等重点要素提取出来,进行跨军兵种集成训练或多要素融合训练。
效益优先,规范训练运行机制。按照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流程需要,规范训练路径,构建决策、执行、评估一体的纵横训练网络,切实提高训练信息采集、传输及反馈速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上下衔接、横向协调、整体一致。
战训一体,缩短平战转换时限。将作战指挥与训练管理合并成“功能顺畅”的作训实体,平时研究作战方案、筹划战场建设和组织领导军兵种建设、训练,战时直接组织指挥联合作战行动,既有利于强化作战指挥能力,也有利于平时联建、联训,强化各层级指挥机构的平战转换效能。
●切实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把实战化对抗训练作为检验部队战斗力的尺度。实战打赢始终是推进训练创新的“根”和“魂”。 应围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能力,改革训练考核办法,建立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标准和考评机制,以考促训、以考促建、以考促战,使实战化对抗训练真正成为提升训练质量和推动训练发展的强力杠杆。
把训练等级评定作为衡量部队训练水平的标准。应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标准,创新训练评估体系,确立以能力为基点、量化为支撑、评估为手段的训练考评理念,构建各层次、多类别训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强化质量评估在训练中的评价、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
把训练成绩作为奖惩升降的依据。应建立健全训练奖惩机制,把训练成绩和军事素质纳入考核任用体系,与个人进步挂钩,强化训练动力,带动训练质量效益的提高。
■构建信息化训练需求环境
■打磨信息化作战实战能力
■大力营造信息化训练大环境
作为军事训练五大要素之一的训练环境,在机械化条件下训练中曾始终被置于次要地位。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和信息化战场环境日益复杂,传统训练环境已严重制约信息化训练的展开、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训练目标的实现。
●由基于场地向基于环境转变
机械化条件下训练,重在提高以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为主的作战能力,训练保障重点放在与之相适应的场地上。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训练重点拓展为提高情报获取、信息传输、指挥控制、电子对抗、快速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和综合保障能力。以往基于场地的机械化训练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现信息化水平不高、功能相对单一和环境要素构设不全等局限性。必须尽快实现由基于场地保障向基于环境构设的观念转变,科学构建信息化训练环境,为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提供有效依托,为提高信息化训练质量提供坚实基础,最大限度满足未来作战环境的强制性要求,努力实现“仗在什么环境下打,兵就在什么环境下练”。
●以“三化”为基础建好硬环境
受各种因素制约,当前训练仍缺少要素齐全、贴近实战的硬环境,导致部分训练内容只能通过简化或弱化背景条件、降低难度或强度等方法组织实施,存在基础训练“走过场”、战术训练“跑龙套”、指挥训练“空对空”等问题,与实战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必须以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为基础,加快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硬环境建设,通过信息化改造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三化”有机融合,构建异地分布、功能一体、多场联动、开放共享的训练硬环境体系,为各类复杂环境的构建提供平台和框架;必须针对各种作战环境,分类构建实体战场环境、多维侦察环境、复杂电磁环境、实兵交战环境、政战心理环境、网络攻防环境、水文气象环境、核生化环境等数据库,根据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难度需要,灵活构设或自动生成不同复杂程度的训练环境;必须使各类环境构建系统与训练基地的数据信息采集、演播显示集控、导调指挥作业、对抗交战裁决、作战能力评估等融为一体;必须研究各类环境对作战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多种仿真、模拟方法,使受训者能够全方位“进入”逼真战场环境。
●以战斗精神为主线营造软环境
信息时代,多元化价值观念冲击奉献牺牲的价值追求,多层次道德评价模糊尚武精神的时代内涵,多品位文化生活干扰军营文化的主旋律,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冲击训练动力。信息化条件下,思想能动因素仍是练兵动力的本源所在,应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强化以战斗精神为主线、以军营文化为背景的“软”环境营造,为军事训练提供强大内在动力。应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营造尚武精艺的浓烈氛围,激励军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应努力克服社会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强化部队凝聚力。部队战斗精神的强弱,当前还突出表现在要不要、能不能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这一焦点问题上。满足在训练转变的口号下“等靠要”,消极作为甚至无所作为,以信息化条件不具备为理由,不愿积极投身更为艰难、艰险的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这样的精神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拓展,也严重影响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置身风云激荡的国际战略环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家安全威胁,肩负党和人民的殷殷重托,每一个当代军人、每一支部队,只能奋发进取,勇敢投身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伟大实践,打造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为国家民族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7. 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覆盖学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专平台重点建设高属校,每年获7700万中央经费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共覆盖以下学科:1、通信与信息系统;2、信号与信息处理;3、电路与系统;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5、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6、机械电子工程;7、计算机应用技术,这7个学科覆盖了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软件学院,占到了西电十个学院的五分之三,对应了30余个本科专业,这标志着西电在相应学科具备了和“985工程”大学相同的政策条件和资金支持。

8. 军用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军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军事技术的核心领域,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版电子技术权、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主战装备作战效能获得质的飞跃,产生了如预警机、反辐射导弹、信息战装备、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型武器装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使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倍增。如今,军用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国家都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增强国防实力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9. 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学科实验报告

自己写,鄙视作弊!

10. 什么是典型军事信息系统及其分类,再介绍下国内外的一些情况

就是数据链
美国的16号数据链把美国和北约国家还有亚太的亲美国家的军队都内连起来了容
数据链是传感器与传感器、传感器与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与信息平台之间的中介,是实现信息链式运动的桥梁,是获得信息优势、提高各作战平台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关键设备。没有数据链,就无法构建数字化战场,也就无法实现从平台中心战到网络中心战的转型。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