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甲午中日战争时中日实力对比是差不多还是差距很大详细一点
其实当时中日实力差不多的,在国力上甚至中国更强。但是由于中国当局的腐败无能、怯敌自败,而日本有蓄谋已久,最终导致了中日战争的失败,恨矣!!!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但朝鲜甲申政变之后十年时间,情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时间,日本一直关注着中国。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与之相反,慈禧太后一再消减海军军费,为了自己的生日甚至挪用海军买舰船的军费!而官员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甚至为海军造的炮弹中填充沙子!
所以说,中日甲午战争之败,中国不是败在实力上而是败在腐败的清政府手里。当时日本已经倾全国之力来进行这场战争,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而且中日实力相差并不远,但是由于政府腐败,某些军官畏敌如虎,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实力,种种因素结合致使中国最终被吓倒!!可悲啊。
既然你问了,那么就记住这些人吧。他们有的是应该名垂青史的,有的是应该遗臭万年的!!!
英雄: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陈策、马金叙、聂士成、徐邦道、
败类:慈禧、叶志超、吴敬荣、赵怀业、黄仕林、卫汝成、龚照玙、牛昶昞
上面那些英雄或者顽强抵抗或者壮烈殉国,而那些败类或者为一己之力玩弄国柄,或者临阵怯敌,望风而逃,或者投降苟活。可能所述不全,但请牢牢记住,记住英雄的名字和败类的嘴脸。
②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军舰和日本的军舰对比实力如何
参加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有12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是11艘战舰。数量基本相当
北洋水回师中有答8艘是较强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定远镇远2艘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
而日本联合舰队,也有8艘是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高速巡洋舰。
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
但是从软实力来看,联合舰队要更强。因为清朝工业较差,北洋水师虽然大都是从欧洲订购的先进军舰,但是自己缺少保养替换零件,年久失修,很多军舰都无法满速航行。而日本的军舰虽然吨位不比北洋水师,但是速度快,而且不少装备了当时最好的速射炮。另外,日本当时使用了先进的下濑火药,而北洋水师仍然用的黑色火药,并且北洋水师使用的炮弹质量也有问题。导致日舰中弹很多,也被造成不少杀伤,但却难以被击沉。
所以综合考虑,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已经赶超了北洋水师。不过从黄海海战来看,至少北洋水师仍然证明了定远号和镇远号在当时,仍然是亚洲无敌。2艘巨舰中弹无数,但无一穿透装甲。战役后期,定远和镇远也有机会反败为胜,只可惜天近傍晚,无法夜战才只好停火。
③ 介绍一下甲午中日战争中 中日两国海军军力对比
装备远远强于日军,但人不行,物资也不行
④ 甲午战争后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对比
政治
清末虽然经历了洋务运动,但是只是做了一些样子工程,办了些厂等,没有涉及政治经济体系。
日本经历了比较彻底的维新运动,实现了较近代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经济:
财政比较:清末总体国力来说,清依然超过日本,但是清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1893年财政收入8867万两,而借助近代财政系统,国力远弱于中国的日本,财政收入也达到8804.5万日元,折合
5868.7两白银,利用近代金融手段,决算更是达到了11376.9万日元,仅比清开支少1286万两。同时清财政相当部分消耗在八旗、绿营等已经没有任何实战能力的部队上,每年就达2000万两以上,同时由于疆域辽阔,部队分散驻防,所以军费开支虽然达到4、5000万两,远超日本约23000万两(1892年开支),实际用于机动作战部队的军费,远不如日本。
工业比对:甲午时清有铁路约400公里,1890年日本有铁路2733公里,1896年时为4031公里,仅1894年就开工423公里;1893年日本有轮船680艘,110205吨,1894年清招商局有26艘轮船22900吨,民间轮船寥寥无几;棉纺业1894年清有4家机器纱厂,纱锭13万,日本则有40家机器纱厂,纱锭38万,1891年就实现了大量出口;生丝是清的强项,但是市场占有率已经从70年代41.3%下降到35.3%,日本则从7.2%上升到19.7%;1894年清工业产煤可查产量约54.4万吨,而日本是426.1万吨,出口到中国市场;钢铁、造船、军工等企业,则两国水平接近。
军事力量:
一、陆军
清在甲午时期,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只用,全无作战能力,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4万,装备较好,有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等,其他部队责装备差距很大,有装备进口枪炮的,有使用老式火枪的。
日军在维新以后,已经建立了比较先进的陆军体系,1893年有7个师团,约7万人。但是借助动员体系。甲午时期日本陆军实际有二十四万零六百一十六人,夫役十五万,战斗兵力略少于清军。装备主要是国产的单发步枪和75毫米火炮。
比较两军,差距主要是
1、清军人数虽多,号称百万,但是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35万,略多于日本的24万,考虑到各地驻防、调动上的困难,实际用于一线的,还不如日军投入一线的17万多。
2、清装备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分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武器,但是多数部队装备还比较落后;二是各部队甚至同一部队,都装备了好几种口径的步枪,补给困难,各部队需要建立自己的后勤补给体系;三是清军由于多用于镇压国内起义,所以火炮装备比较重视轻便性,装备火炮多为37毫米过山炮。而日军的单发步枪虽然不如清军的连发枪,但是总体水平和清军平均水准相当,而且口径统一,便于后勤补给,同时日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向西方学习,统一装备了75毫米火炮,炮兵火力远超过清军。
3、日本已经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而清军则甚至连统一指挥都做不到,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地方官员为保护本地利益,将部队调离战场的事情。更不要说双方军官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了。
二、海军
清末经过几次海防大议,清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等几支近代水师,但是除北洋已经成军外,南洋、福建在中法战争中遭受重创,之后又缺乏资金支援,已经破败不堪,不堪作战,同时南北洋互相对立,也不愿参战。而广东水师虽有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哥哥统辖,愿意参战,但是除3艘巡洋舰外,其余多为炮艇,无多少战斗力。
双方实际可用兵力清军有铁甲舰2艘,巡洋舰11艘,鱼雷艇12艘,加上炮舰等总吨位41200吨,日军有铁甲舰、半铁甲舰3艘,巡洋舰19艘,鱼雷艇37艘,加上炮舰等59000吨,日军略占优势。同时北洋海军成军较早,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而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所以总体实力上,海军也弱于日本。
⑤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 中日力量对比情况
政治
清末虽然经历了洋务运动,但是只是做了一些样子工程,办了些厂等,没有涉及政治经济体系。
日本经历了比较彻底的维新运动,实现了较近代化的政治经济体系。
经济:
财政比较:清末总体国力来说,清依然超过日本,但是清的封建财政体系落后,1893年财政收入8867万两,而借助近代财政系统,国力远弱于中国的日本,财政收入也达到8804.5万日元,折合
5868.7两白银,利用近代金融手段,决算更是达到了11376.9万日元,仅比清开支少1286万两。同时清财政相当部分消耗在八旗、绿营等已经没有任何实战能力的部队上,每年就达2000万两以上,同时由于疆域辽阔,部队分散驻防,所以军费开支虽然达到4、5000万两,远超日本约23000万两(1892年开支),实际用于机动作战部队的军费,远不如日本。
工业比对:甲午时清有铁路约400公里,1890年日本有铁路2733公里,1896年时为4031公里,仅1894年就开工423公里;1893年日本有轮船680艘,110205吨,1894年清招商局有26艘轮船22900吨,民间轮船寥寥无几;棉纺业1894年清有4家机器纱厂,纱锭13万,日本则有40家机器纱厂,纱锭38万,1891年就实现了大量出口;生丝是清的强项,但是市场占有率已经从70年代41.3%下降到35.3%,日本则从7.2%上升到19.7%;1894年清工业产煤可查产量约54.4万吨,而日本是426.1万吨,出口到中国市场;钢铁、造船、军工等企业,则两国水平接近。
军事力量:
一、陆军
清在甲午时期,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只用,全无作战能力,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4万,装备较好,有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等,其他部队责装备差距很大,有装备进口枪炮的,有使用老式火枪的。
日军在维新以后,已经建立了比较先进的陆军体系,1893年有7个师团,约7万人。但是借助动员体系。甲午时期日本陆军实际有二十四万零六百一十六人,夫役十五万,战斗兵力略少于清军。装备主要是国产的单发步枪和75毫米火炮。
比较两军,差距主要是
1、清军人数虽多,号称百万,但是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35万,略多于日本的24万,考虑到各地驻防、调动上的困难,实际用于一线的,还不如日军投入一线的17万多。
2、清装备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分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武器,但是多数部队装备还比较落后;二是各部队甚至同一部队,都装备了好几种口径的步枪,补给困难,各部队需要建立自己的后勤补给体系;三是清军由于多用于镇压国内起义,所以火炮装备比较重视轻便性,装备火炮多为37毫米过山炮。而日军的单发步枪虽然不如清军的连发枪,但是总体水平和清军平均水准相当,而且口径统一,便于后勤补给,同时日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向西方学习,统一装备了75毫米火炮,炮兵火力远超过清军。
3、日本已经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而清军则甚至连统一指挥都做不到,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地方官员为保护本地利益,将部队调离战场的事情。更不要说双方军官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了。
二、海军
清末经过几次海防大议,清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等几支近代水师,但是除北洋已经成军外,南洋、福建在中法战争中遭受重创,之后又缺乏资金支援,已经破败不堪,不堪作战,同时南北洋互相对立,也不愿参战。而广东水师虽有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哥哥统辖,愿意参战,但是除3艘巡洋舰外,其余多为炮艇,无多少战斗力。
双方实际可用兵力清军有铁甲舰2艘,巡洋舰11艘,鱼雷艇12艘,加上炮舰等总吨位41200吨,日军有铁甲舰、半铁甲舰3艘,巡洋舰19艘,鱼雷艇37艘,加上炮舰等59000吨,日军略占优势。同时北洋海军成军较早,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而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所以总体实力上,海军也弱于日本。
具体你可以翻阅甲午100年论文集里几篇关于中日对比的文章。
⑥ 甲午战争前中日国力对比
我看过鸦片战争前的清朝GDP世界第一 差的时候也第三
有资料记载甲午战前我们的国力是日本的1.5倍,我们的海军当时被认为是亚洲第一,不落后日本,当然由于慈喜修园子、*办光绪大婚等使得北洋水师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此时日本连续八年将烟酒税用于造舰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尽管如此我们的海陆军也相差不大!(想一想现在日本的GDP是我们的近四倍,海空军均大大领先于我军!)
9月15日黄海海战正式打响,两军实力相当,此战北洋水师作战也甚勇,但海军提督(舰队司令)丁汝昌海战水平较低,战前未做好部署,未规定旗舰的信号旗一旦被击毁,何舰作指挥,致使定远的信号旗被击毁后,无舰指挥,各自为战,这是海军之大忌。当初丁汝昌出身陆军骑兵,对海战不甚了解,但李鸿章思考再三,任命丁汝昌为海军提督,可见清任命官员上有巨大弊端。黄海海战时,我海军火力不及日军,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熟练的作战技巧和合理的作战策略才可能获胜,但我们都没有,北洋水师的平时训练就是敷衍了事,计战水平较差,指挥又不得当,关键时刻,方博谦等两艘战舰又逃离战场,此战我军败。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沉没,广甲逃脱后搁浅被毁,其余各舰皆受重伤,日舰西京丸被击毁,几乎沉没;吉野、比睿、赤城受重伤;松岛丧失了战斗力,其他各舰也多受重创。
陆战上,由于兵力多集结在辽东,渤海湾兵力缺少,让日军在大连,山东登陆,加之清军又互不配合,导致大连、旅顺失手,山东也失守。清又不愿调京津地区兵力支援。丁汝昌让舰队拒不出战,也无对策,造成最终被困在湾内,机会全失,只有等死。关时刻,清鱼雷艇全体出逃,被全歼,使北洋信心全无,丁汝昌自尽,余者或自尽或投降。北洋不复存在,至此,半个世纪内中国再无正式的海军。马关条约随生。
观甲午之战,我们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武器装备落后,战术不当造成的?我们的装备不比日本差,即使战术不当也非主因。纵观中国历次抗击侵略者就能发现我们失败的原因不在装备,不在计战水平,或者说不是最终原因,最终原因在于我们的思想,一些腐朽的民族思维!为什么我们占据如此大的地盘,从来没没有值得骄傲的对外作战历史?我们民族似乎有着一种像"黑洞一样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能把一切激进向上的思想,一切外来思想都消化变成了“中庸思想”。
大部分来自军事吧
⑦ 甲午战争时中日的军事力量对比
陆军, 清在甲午时期,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只用,全无作战能力,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4万,装备较好,有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等,其他部队责装备差距很大,有装备进口枪炮的,有使用老式火枪的。
日军在维新以后,已经建立了比较先进的陆军体系,1893年有7个师团,约7万人。但是借助动员体系。甲午时期日本陆军实际有二十四万零六百一十六人,夫役十五万,战斗兵力略少于清军。装备主要是国产的单发步枪和75毫米火炮。
清军人数虽多,号称百万,但是实际有战斗力的部队不过35万,略多于日本的24万,考虑到各地驻防、调动上的困难,实际用于一线的,还不如日军投入一线的17万多。 清装备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部分部队装备了较先进的武器,但是多数部队装备还比较落后;二是各部队甚至同一部队,都装备了好几种口径的步枪,补给困难,各部队需要建立自己的后勤补给体系;三是清军由于多用于镇压国内起义,所以火炮装备比较重视轻便性,装备火炮多为37毫米过山炮。而日军的单发步枪虽然不如清军的连发枪,但是总体水平和清军平均水准相当,而且口径统一,便于后勤补给,同时日军的炮兵部队已经向西方学习,统一装备了75毫米火炮,炮兵火力远超过清军。 日本已经完成近代化的改革,军队建立了参谋体系,统一制定战略、统一指挥。而清军则甚至连统一指挥都做不到,没有统一的司令部进行战略制定、协调,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地方官员为保护本地利益,将部队调离战场的事情。更不要说双方军官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了。
海军 ,清末经过几次海防大议,清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等几支近代水师,但是除北洋已经成军外,南洋、福建在中法战争中遭受重创,之后又缺乏资金支援,已经破败不堪,不堪作战,同时南北洋互相对立,也不愿参战。而广东水师虽有两广总督、李鸿章的哥哥统辖,愿意参战,但是除3艘巡洋舰外,其余多为炮艇,无多少战斗力。
双方实际可用兵力清军有铁甲舰2艘,巡洋舰11艘,鱼雷艇12艘,加上炮舰等总吨位41200吨,日军有铁甲舰、半铁甲舰3艘,巡洋舰19艘,鱼雷艇37艘,加上炮舰等59000吨,日军略占优势。同时北洋海军成军较早,各舰到甲午时已经老旧,而甲午前清由于财政紧张,停止外购军舰军火两年,北洋各舰保养、军火都严重不足,而日本有多艘军舰都是战前刚刚完工,装备了新式的中口径速射炮。所以总体实力上,海军也弱于日本。
⑧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国弱在哪
清国末期的军事力量是扭曲的,根本就无法伸展自如,对外进行战争,满人回对汉人各种牵制答掣肘,清国海军在组织上军事思想根本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防海军,对于满洲贵族而言,北洋水师等能对外撑撑门面就行了,发展水师是发展汉人的力量,不积极,清国陆军分为三种,常备军八旗军,协助八旗军作战的绿旗军,没有正式编制的练军等勇营性质部队,清国的陆军在组织上训练上等已经不适应战争需要,练军的装备好些,李鸿章练练水师满洲贵族都怀疑他,他要想动陆军清国根本的八旗制度,清国以骑射国语为立国根本,轻视工业轻视科学技术,不发展教育,因为任何大的改变都可能造成他统治的崩溃,清国对外最大的敌人始终是汉人,对汉人各种防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好,要先灭亡清国,之后汉人组织起来后,好好发展,进行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以中国的人口土地等之大,灭亡日本并不难。
⑨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军力国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清政府战败,赔偿黄金白银两亿两,相当于日本两年的财政收入.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日本进入了近代列强行列,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不断膨胀,一步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而清政府不仅割地赔偿,而且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止.当时清政府号称一周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是中国人百年来内心最大的伤痛,创伤,更是百年耻辱.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还由于清政府准备不足,缺乏战略眼光,同时中日海军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军力方面:日本强于中国
中日战争前,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总数7万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动用了包括预备役,日本陆军各师团,总兵力在24万人,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高达17万多.
清政府军队名目复杂,人数难以确定,但总数在100万左右.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拥有作战能力的只有35万人.就数量而言,清政府军队占据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不只有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战争以来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巨大.
装备方面,日军装备高于清政府.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综合方面,清朝军队较日本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日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
海军方面,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
总之,军力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主要不是在武器上,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士气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