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军队军事演习的问题
在演习中用的弹药基本上都是实弹,只是子弹和炮弹都有好几种类型.在对于真人之间进行的演习中,大多用空包弹,这样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而对于某个固定目标或军事设施进行演习时,一般都会用实弹。因为在目标区没有人员进行操作,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而当进行各军兵种联合演习的时候,都会使用高技术装备事先作好计算,搞好时间差,防止在演习过程中造成误伤。至于上面这位所说的,那基本上是电视看多了。其实演习没有这么简单的,而且有些也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要是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话,那么这个演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从容面对演习中的各种突发任务。
军事演习的种类较多,但"对抗性演习"基本上不搞了,现在常采用的是“检验性演习”和“研究性演习”。
这二种演习都是“玩真的”,都是实弹、实爆、实兵演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实”演习。
演习的组织和实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一是组织工作非常复杂。现在军演均为多兵种联合演习,组织协调、相互协同工作量相当繁重。要求指挥员头脑清醒、反应果断。二是容易发生误伤事故。重大军演中的人员误伤是很难避免的,各国军队都是如此。为防事故的发生,要做好周密计划,充分的准备(重大军演准备期限很长,一般为三个月至六个月,如中俄联合军演等);要有严格的纪律(要令行禁止,说打就打,让停就停。演习毕竟不是实战,可以暂停。);要反复组织协同(协同到单兵、单车,几时几分几秒开始射击,至几时几分几秒停止,打什么目标、打多少炮弹、子弹,装备运动的时机、方向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要制订各种安全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即保证演习效果,又防止事故发生。
在军事演习中,组织演习的导演肩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裁定胜负.为了使演习达到接近实战的效果,裁判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现代军事演习中,主要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类方法进行裁判.
定性分析一般用来对红蓝双方的战术思想、战术手段进行宏观评判。而在具体评判某一场对抗的结果时。为了真实地模拟出战场上部队的战斗力和损耗,导演部必须要运用数学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比如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军一个85加农炮连队1000米外的蓝军坦克阵地进行攻击。导演部会这样运用数学方法来裁决:红军火力为6门85式加农炮,射击时间为5分钟,以每门炮每分发射4发计算,全连共发射炮弹72发.根据<<反坦克火器命中率、毁伤率〉〉可知该抛在1000米直瞄射击的命中率为56%毁伤率为33%根据公式“直瞄火炮发射弹数*直瞄命中率*直瞄毁伤率=击毁目标数”得出红军共击毁蓝军坦克14辆。这样,导演便可对红蓝双反进行具体裁判:红军炮击过后,蓝军防御阵地的14辆坦克被“击毁”退出演习。蓝军士兵宣告“死亡”
但是,这种单一的兵器威力计算无法模拟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因此对抗演习中,需要进行裁判的情况不可能如此简单,遇到参战兵种、武器复杂的情况,导演部是这样裁判的。
比如在一次演习中,红军分队对蓝军高地攻击,那么红军能否夺取该高地呢?导演部首先对双方的火力进行分析计算:红军突击步枪[火力指数1}21支,拌用机枪3挺,40火箭筒2辆,82无后座力炮6支,班用机枪1挺,40火箭筒1具,步兵战车1辆,反坦克导弹1具,通过计算,红军火力指数为148,蓝军火力指数77.
在实际战斗中,火力只是影响胜负的一个因素,因此导演部必须考虑战场综合因素,才能得出结论:红军战斗力=火力指数148*战术等级上策1.3*战术性质进攻1=192.4.蓝军战斗力=火力指数77*战术防御性质2.5*丘陵1.1*防御准备时间1*战术等级下策0.7=148.225.于是,导演部可以做出裁判:红军战斗力综合指数大于蓝军,红军可以攻占该高地.蓝军防御失败,退出演习.守卫高地的蓝军士兵“死亡”或者“被俘.”人员的“死亡”也是由导演部根据双方发射的炮弹和子弹根据数据统计进行判定的。
当然,实际演习的情况比较复杂.以上仅仅是个简单例子,真正判断胜负既要根据某些战术计算,也要考虑以往实际作战的结果和导演部的经验。
2. 军事演戏 几年一次 每次什么时候 什么兵可以参加
军事演来习以团为单位每年一次,源11月份前后开始,以师为单位一般二次搞一次,一般也是11月份前后,以军为单位的军事,根据军事安排进行,时间一般也是后半年,因为新兵军事训练后半年才能趋于成熟,所以一般演习都是后半年,参加兵种根据演习需要,如步坦协同,只需要步兵、坦克兵、通信兵,如步坦炮协同,那就需要步兵、坦克兵、炮兵啦!,但如果是陆、海、空协同,那就需要所有兵种啦!
3. 当年的华北演习是真打还是假打
A 人民解放军华北大演习
1981年9月19日,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某地举行了一次现代化装备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这次演习行动,由北京军区和空军的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空军航空兵、空降兵等军兵种组成演习部队,摸索出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演习后举行了阅兵式。邓主席检阅了陆、海、空军受阅部队,并发表了讲话。华、胡、赵、李先念等观看了演习并检阅了部队。
在中央军委 “801”会议,邓提出要搞合成军的作战训练。会后,总参立即提出,首先在华北方面组织方面军的防御作战演习,研究在主要方向上防御作战的组织实施,具体地点定在张北地区,委托北京军区组织实施。确定这次集训、演习的代号为“802”会议。1980年底,三总部联合下达指示,正式委托北京军区于1981年秋季组织实兵演习。
经与北京军区协商,总参提出的第一方案,进行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主要练4个科目:一是模拟敌军集群坦克进攻;二是空降反空降;三是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四是战役预备队反突击。参加演习的兵力10.5万余人。邓批示:“同意第一方案,力求节约。”
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抗战时就是刘邓的老部下,提出了演习的完整设想。即,“蓝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我国发起全面进攻,首先以核武器和远程航空兵对我防御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实施猛烈轰击,然后坦克、装甲车集群在空军掩护下,突入我“红军”防御阵地,企图夺取我战略要地。我“红军”发现“蓝军”大规模入侵的征候后,快速组织动员,进入紧急状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战役展开,坚守防御,顽强抗击,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粉碎“蓝军”的进攻企图。
9月14日,华北大演习在张北地区拉开了帷幕。
最先上演的是航空火力突击。8架歼击机编队首先登场,然后是由电子干扰机引导的轰炸机群。投下了一簇簇重磅炸弹,霎那间,演习区内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强击机群尾随跟进,向地面发起一波又一波俯冲,喷泻出团团火焰。尔后各种口径的加农炮、榴弹炮、火箭炮隆隆作响,一发发炮弹精确无误地落在目标点上,炸得石块沙土腾空而起,山川大地都在颤动。随后“红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集群在宽大正面上展开连续突击。“红军”运输机临空,空降兵有如神兵天降,迅速抢占制高点,控制战场枢纽。
“蓝军”部队在歼击机和火炮支援下实施反冲击,并施放化学毒剂和火箭布雷。“红军”以第一梯队抢占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压制敌人,并以部队兵力向敌侧翼迂回包抄,火焰喷射器发出的火龙翻腾着直扑敌人的火力点。关键时刻,第二梯队投入战斗,在防化兵施放的烟障掩护下,对敌纵深发起猛烈攻击。“红军”各部队全线出击,山谷里杀声四起,地裂山迸……
参观台上,邓兴致勃勃,连连鼓掌。当看到“红军”战略预备队在航空兵、炮兵的支持下,对“蓝军”发起反突击时,邓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
演习全部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9月19日受阅部队除了参演的陆军和空军,还新增了海军的方队。10余万三军将士,以53个方队,最后,由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组成的6个航空兵梯队过检阅台上空。接受了统帅的检阅。
4. 北京保卫战发生在什么时候
元朝被推翻后,一部分残余势力逃往漠北,历史上称作“北元”。后来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分裂,北元瓦解,分成鞑靼和瓦剌等部。到了15世纪中叶,瓦剌部在其首领脱欢、也先的统领下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蒙古各部,控制地域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逼大明疆土,成为明王朝北方的劲敌。
这时候,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宦官王振专权,政治黑暗,贪污成风,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农民大量流亡。政治的腐败与经济的萧条,导致了明朝军事力量的不断削弱,北部防线逐渐南移。也先看到明朝边境防御日渐空虚,就不断派兵南下袭扰,并乘势步步进逼,把自己的疆域逐步向南扩展。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瓦剌派使者向明朝贡马,谎报朝贡人数,企图多领赏品,王振由此下令削减马价,双方引起纠纷。也先早就想发兵南下,于是便抓住这次机会,以明廷侮辱贡使、削减马价为借口,纠集大军进犯大同,并分兵向辽东、宣府、甘肃等地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边报传至朝廷,王振不顾众臣的劝阻,竭力怂恿年轻的明英宗御驾亲征,打算借皇帝亲征之名,吓退瓦剌军队,也趁机抬高自己的声望。明英宗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在王振的挟持下决定出征。
八月十四日,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到瓦剌军的堵截包围。翌日,瓦剌军佯退,王振下令移营就水,阵势大乱。瓦剌骑兵乘机进攻,明军仓猝应战,将士伤亡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惨败、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群臣相对而泣,上下一片惊慌。十七日,皇太后孙氏和皇后钱氏接到英宗派人送来的密信,信中要求多送金帛赎回自己。皇太后急忙命人搜索宫中珍宝,装了八车送往瓦剌,结果毫无回音。皇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命郧王朱祁钰(英宗弟)代理朝政,召集众臣商议战守对策。
朝议中,翰林侍讲徐理说:“我观验星象,看出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以解救国难。”徐理话一出口,立即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义正辞严地斥责道:“倡议南迁的人,该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宋朝南渡的教训难道大家忘了么?现在应立刻调集勤王之兵,誓死守卫京师。”于谦的意见得到了皇太后、邮王以及多数朝臣的支持。于是,朝廷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部署保卫北京的事宜。
这时,北京城内疲兵羸马不足十万,政局动荡,人心惶惶,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于谦受命于危难之秋,针对这种形势,决定先从稳定政局入手。
一天,郧王临朝理事,众臣哭诉王振的罪行,纷纷提出族诛王振以安人心的要求,朱祁钰迟疑不敢答复。王振的党羽马顺上前喝斥,激起众怒,被群臣一拥而上当场打死。同时被打死的还有宦官毛贵、王长。又有人乘势捉住王振的侄子锦衣卫指挥王山,一时群情激愤,朝班大乱。郕王吓得六神无主,正要退避。于谦挺身而出,上前拉住郕王,劝他当众宣布马顺等人当死,百官无罪,这才将混乱的局面安定下来。接着郕王下令处斩王山,诛王振党羽及全族。朝中的宦党势力受到打击,人心渐渐趋于稳定。
内患既除,但国不可一日无君。郕王监国摄政,遇大事总不敢决断,这对明王朝的战守非常不利。于谦等文武大臣多次劝谏,说服了皇太后和郕王,拥立郕王即位称帝,统一朝政号令,从而扭转了动乱的局面。同时,这也从政治上打击了也先,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诡计不能得逞。
稳定了政局,于谦又从各地选拔出有才干的将领,组成抗战的指挥集团,开始着手调兵筹饷,整军备战。于谦等人首先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直隶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紧急集中北京,又派人到京畿、山东、河南等地招募兵士,速成训练,以备调遣;将通州(今北京通县)可供京师一年之用的数百万石粮米运入北京,加强了后勤实力。接着于谦组织军民加固城墙,并疏散城外周围居民,加大防御纵深;又命工部赶造兵器战车,同时将南京库存的军用物资赶运来京;还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明军丢弃的盔甲兵器,以充实战备。经过这些措施实施,短时间内就组织起22万兵强马壮的守卫大军,明军的守城实力迅速得到了加强。十月,也先率瓦剌军分三路大举攻明。东路两万人马取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作为牵制力量;中路五万人马,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西路由也先自率十万主力,挟持明英宗,经大同进攻紫荆关(今河北易县紫荆岭),企图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分进合击,一举夺占北京。也先由熟知紫荆关设防部署的被俘太监喜宁引导,率军偷越山岭,内外夹击,攻克了紫荆关。此后,又挥师南下,经易州(今河北易县)北上直逼北京。
于谦得到瓦剌入侵的战报后,立即奏请景帝朱祁钰,急调各地宗室的部队进京勤王,以配合北京守军夹击瓦剌军。接着于谦召集抗战指挥集团,商讨作战方略。
针对敌人的来势,兵马司提出,拆毁城门外民房,实行坚壁清野,以利于战守。都督王通发表意见说:发动军民在城外挖深壕,前筑工事据守。总兵石亨则主张军队全部撤入城内,尽闭九座城门,坚壁死守。众将领虽然意见不尽一致,但都认为瓦剌军来势凶猛,应先避敌锋芒,以守为主。于谦不同意这些意见,认为不应该消极防御,他向众将领陈述了自己的主张:“瓦剌现在气势嚣张,据守不战则表示我们害怕他们,这就会更加助长敌人的气焰。我们不能示弱,让他们轻视我们。我认为应该列阵于城外,用冲锋来迎战他们。”众人听后,也觉得拒敌于城外更为主动,都同意了于谦的主张。最后,于谦同众将领协商制定了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相互配合的作战部署。
于谦随即将调集的二十二万军队依城列阵于九门之外,都督陶瑾、刘聚等将领分别统兵列阵于安定门、西直门等城门下,于谦则同石亨指挥诸军,并亲率副总兵范广、武兴列阵在德胜门外,挡住瓦剌军的来路。同时派都督王通、副都御史杨善率一部分兵力防守城内。
布置完毕,于谦下令闭门誓师,宣布任何人即使战败也不得退入城内。并规定,将领临阵不顾军队先退的,斩首;军士不听将领指挥先退的,后队斩前队。于谦躬擐甲胄,身先士卒,眼噙泪花,号召守城三军:“要用我们的头颅与热血,来雪皇帝被俘的奇耻大恨!”十月十一日,瓦剌军主力逼近北京。也先命军队列阵于西直门,而把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想要迫使明廷献城投降。于谦不为所动,决定先发制敌,打一打也先的气焰,于是命令都督高礼、毛福寿率军出击,在彰义门(今广安门西十余里)北,打败了瓦剌军先锋,斩杀数百人,夺回被俘者千余人。这天晚上,于谦又派薛斌率军潜入瓦剌军营,偷袭成功。瓦剌军受此两挫,士气大为折损。
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没想到北京守军阵严气盛,战斗力这么强,开始感到有点惊恐。也先料想如果继续打下去,恐怕于己不利,便采纳了降阉喜宁的计策,遣使入城,邀明廷派大臣“迎驾”议和,妄图诱于谦、石亨等人前来,将其扣留,使明军失去指挥,不战自溃。于谦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阴谋,但为了揭穿也先的诡计,掌握主动,遂派赵荣、王复前往谈判,同时,于谦下令守城将士不得谈论议和之事。
也先见于谦、石亨等重要将领未到,就借口来使官小,不与谈判,要明廷派于谦、石亨、王直等人前来。这时朝中主和派又乘机大倡和议之策,景帝一时难以决断,就派人征求于谦的意见。于谦坚定地回答:“现在我只知道有战事,其他事一概不愿听到。”并劝景帝说:“当前应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于谦的一番话,坚定了景帝抗战的决心,粉碎了也先的阴谋。
十三日,也先撕下了议和的伪装,集中主力向德胜门发动进攻。于谦令石亨在城外民房设置伏兵,派小队精骑主动迎击,交战后佯装败退,诱敌进入设伏地域。也先果然中计,率万名骑兵紧追不舍。范广出其不意,指挥“神机营”突然发射神铳、火箭,打得瓦剌军晕头转向。石亨乘机率伏兵投入战斗,前后夹攻,瓦剌军死伤无数。号称铁颈元帅的也先弟弟勃罗和平章卯那孩也中炮身亡。也先这时才发现明军主力就在德胜门,于是急忙撤军,集中力量转攻西直门。
都督孙镗率西直门部队迎击瓦剌军,杀败了瓦剌军先锋。但也先不断增兵,孙镗力战不支,想退入城中。负责监军西门的给事中程信严令不许开城门,让城上守军发射火器轰击瓦剌军,配合孙镗守军战斗。这时高礼、毛福寿和石亨率援兵从彰义门、德胜门赶到,会合孙镗三面围攻瓦剌军。瓦剌军抵挡不住,在也先的率领下仓皇向西南方向退去。
十四日,也先整顿兵马,再次进攻彰义门,于谦派武兴、王敬率军迎战。明军前队以神铳轰击,后队列弓弩继进,将瓦剌军击退。这时,景帝所派的监军太监率数百骑企图抢前争功,冲乱了明军的阵势,副总兵武兴中箭牺牲。瓦剌军乘势反击,追至土城(在德胜门外)。在此危急时刻,土城居民纷纷爬上屋顶,大声呼喊,向瓦剌军投掷砖石,配合明军打击瓦剌军。佥都御史王弦和都督毛福寿又率援军赶到,再次打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此时,进攻居庸关的五万瓦剌军也遭到守关明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撤退。也先见北京城防守严密,屡战不利,手中的英宗又失去了要挟作用,在得到中路军兵败居庸关的消息后,又获悉各地勤王军即将到达,他害怕后路被切断,于十五日夜间偷偷拔营撤走。于谦发现也先撤军,立即派石亨等集中火炮轰击,并急令明军乘胜追击,又在固安(今河北固安)、霸州(今河北霸县)歼灭瓦剌军万余人,擒获其将领四十八个,夺回被掳人口、牲畜数以万计。至此,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瓦剌败退后,于谦继续加强北方边镇的防务。也先几次出兵南犯,都被击退。在武战不胜、求和不成的情况下,瓦剌被迫于景泰元年(1450)八月无条件释放英宗回朝,恢复了对明朝的臣属关系。其后,瓦剌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势力渐渐衰败下去,明朝北方边境的威胁才得以解除。
5. 部队一般多久演习一次
各军区实力不一样 演习次数也不一样 你想想 中国实力最强的北京军区内和广州军区 他们肯定容演习次数肯定要比西藏军区和新疆军区的次数要多 不过每年都有一次实弹演习 一般来说 三个月一次小演习 一年一次大演习 但规矩每年都改
6. 昨天凌晨北京宣布什么重大军事新闻
我的天,来湛江人民上自头条了,只因为杀了一只龟。回想前年18级台风在湛江肆虐时也没上过,红十字会六伏天送棉被救灾没上过,市经济损失几亿没上过。在这里我要隆重的感谢这只龟,谢谢你的牺牲让大家认识有个地方叫湛江,即使是恶名。求解答?
7. 军事演习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变为战争行动
历史上是有演习之后直接参战的例子,演习的时候如果有敌对势力在附近是可能擦枪走火的
8. 军事演习是如何进行的,
军事演习时大多使用一种激光发烟装置来判断伤亡情况。
具体使用方法是:版士兵身上、战权车、战舰等装备上安装发烟筒,枪炮等武器上则安装激光发射器(强度很低,不会伤人)。
发烟筒可以在受到敌方激光照射时启动冒烟。这时,该人员或装备就被判定为:已被敌方击中,退出演习。
不同人员和装备上的激光接收装置是不同的,只能在设定的强度下启动冒烟。以免出现一支步枪的激光器使敌人坦克冒烟,造成“步枪摧毁坦克”的笑话。
另外,一些大型装备和战法不适合上述装置如导弹、飞机的空战等,则是由中立的演习指挥部根据现场战斗情况来判定胜负。演习双方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其判定。
9. 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会提前公告时间地点吗
分情来况,一般来说常规的演习是不自会公告的。一方面没有必要,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他国情报人员的关注。军事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一般来说都是越保密越好,没必要告诉别人的就不告诉。
但如果是具有政治目的的演习,比如展示实力威慑敌国的话,就会提前公告,这种演习通常都是表演的性质,给人看的。
另外,如果是海军等可能涉及公海、公空领域的演习,那就必须公告,至少也要公告演习地域范围,避免对他国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10. 1981华北军事演习,太震撼了,是真的吗
1.是真的,当年苏来联拿到相关资源料后,国防部长问空军司令,如何看待中国空军的战斗力,空军司令的回答就是:
2.元帅同志,如果我的航空兵是这种表现的话,你就会直接把我送上军事法庭了;
3.另一个是当时TG这边看了西方81演习的资料后,一帮子高层全体鸦雀无声;
4.事后评价就是,如果苏联人打过来,72小时后就可以兵临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