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军事理论什么是国防思考题

军事理论什么是国防思考题

发布时间:2021-02-27 01:29:42

『壹』 军事理论简答题;怎样振兴当代国防

1、科技立国,技术创新,军备研发。这条是核心和关键,没有这条国防就是个笑话。版
2、建权立先进的军工体系。
3、制定合理的国际战略和地缘战略。
4、精兵简政;
5、加强训练;
6、人才培养。
7、财政支持。
8、武器出口。(可以增加就业,创造利润;减少军工企业亏损;平衡地缘)
9、重视思想教育。
10、拥军爱民。

『贰』 军事理论 什么叫国防及国防的类型有哪些及代表的国家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分子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国防类型:

一、扩张型。

代表国家(美国)

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2)军事理论什么是国防思考题扩展阅读: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国家实力、国家潜力、

3、把潜力转化为实力的能力。国家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能力,尽快而有效地将各种条件和能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这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4、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5、现代国防,仍以军事斗争为基本形式,与此同时,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非军事斗争愈演愈烈,其作用日益重要。

6、现代国防既是国家行为,又是国际行为

7、国防的国家行为主要表现在:国家利用各种条件和能力建设国防;依靠强大的国防,政府就能集中精力制定政策,调动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确保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8、国防的国际行为主要表现在:国内与国外、国防与国际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和平与战争、国际经济繁荣与衰退都直接影响国家和国防建设;国际和周边局势动荡,国家必须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关注,一旦遭受外来威胁或外来侵犯,必须动员国防力量,迎接外来挑战。

9、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

10、最低层次目标是自卫目标,国防范围限定在国家领土、领海范围内,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1、中级层次目标是区域目标,其范围限定在国土之外有限的周边区域内,着眼于增大国防纵深和弹性,为本国安全和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周边环境。

12、最高层次目标是全球目标,国防范围遍及全球,着眼于保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叁』 军事理论课问答题 国防政策包括哪些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以信息化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国情军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科学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规划、军兵种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统筹国家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将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形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机制,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国防建设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争取到2020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
—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最关键的领域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勤俭建军,注重科学管理,使有限的国防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肆』 国防知识竞赛暨军事地形学思考题 1,何为国家,其本质和属性有哪些

1、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2、国家的根本属性即阶级性·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
(2)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5)行使监督权的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6)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即国家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

国家管理形式反映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和管理政权机关,如君主制、共和制、总统制、内阁制、委员会制等等。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关系,如邦联、联邦制、单一制 等。
国家政权形式是国家本质的表现,为国家本质所决定,国家形式必须适应国家的阶级本质。但各国的历史条件、传统习惯、阶级力量对比等因素不同,所以形式也纷繁多样,即使本质相同的国家也可采取不同的国家形式。国家形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它通常由一国的法律(主要是宪法)所确认,受到国家的法律强制力的保护。

『伍』 谁有军事理论课复习题的答案要的是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这个

国防的含义:国家采取的防卫活动。
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回、领土完整,防答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 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 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 国防设备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
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田力的竞争。现代军队是知识和科技密集的武装集团,强调质量建军胜过“人海战术”。和平时期国防的作用是威慑,要求不战而胜;战时国防的责任是实战,目标是胜利。

国防的作用:
⑴国家安全保障。
⑵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⑶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陆』 军事理论简答题什么是国防

国防,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内事及与军容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现代国防又叫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包括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力动员、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从最高元首到每个公民,从军事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意识形态都与之密切相关。

『柒』 军事理论课考试简答题:什么是国防战略环境

国防战略是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版总体构想,取决于国权家战略和国家政策,最终体现国家利益。国防战略的优劣直接关系国防建设的发展,乃至战争胜负、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国防战略环境就是指对国防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防目标的总体构想,取决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的环境。

『捌』 军事理论课思考题

1。谈谈高校开设军事课的意义
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的深远意义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受过大、中学校教育,据2003年统计表明,全国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级中学按照要求开展了学生军训,800多万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基础教育。因此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作为高校学生应该怎么尽公民的国防义务
作为当今高校大学生同样在国防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从来相辅相成,准备战争就是高校大学生的国防义务,而享受有着强大国防力量保卫的经济建设成果则是高校大学生的权利。在我国未来的建设中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了。这其中,人们对四个现代化的理解出现了倾斜。在很多人眼中,工业、农业、科技现代化已经凌驾于国防现代化之上了。但事实上,国防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前提,失去了国防现代化,工业、农业、科技现代化是不协调的,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剥夺的。因而,加强已经被淡化的国防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什么是大国外交?那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作为未来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高校大学生应该为国防做点什么?很明显,中国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暂时还用不着高校大学生去扛枪。但高校大学生却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且他们该做的事情还很重要。一个国家,知识分子是国防力量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战争年代,今天的高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技术兵种之优秀战士。随着时代的前进,今天的战争已经是科技和知识的较量,最终体现为人才的较量,而高校大学生就是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因而我们必须注意到,高校大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防力量的加强。但是,仅仅是学习知识那是不够的,在学习知识之余,我们应该注意到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这就涉及到了国防素质教育。国防素质教育当然包括知识的积累,失去了知识的人自然就不是国防要素了。可是国防素质教育包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有国防意识的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恰恰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

关于国防意识的提升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其关键就在于忧患意识。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安全需要的。离开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个人的光荣与梦想就无从谈起。对于我国现在面临的威胁,高校大学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文明较量日趋白热化的时候,这种清醒的认识更有助于提升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竞争力。高校大学生不仅仅是在和国内的人才竞争,也在和国际上的人才竞争。而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在国防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由于全球化的趋势的日趋明显,国家在和平年代的较量已经由军备竞赛变成了经济竞赛。而高校大学生毕业之后首先为国防做贡献的方向可能就是经济方面。不论愿不愿意,任何人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就不得不参与到国民经济中来。只有接受了较好的国防素质教育,才可能感受到商业机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只有接受了较好的国防素质教育,才可能意识到在同等条件下购买国货对于国家经济的意义;只有接受了较好的国防素质教育,才可能理解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较量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从实质上来说,对战争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战争准备期——和平年代。高校大学生不能因为和平就忘记了战争的威胁。正是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必须牢记:什么都可以再来一次,但战争不行。中国输不起,一次失败就足以让全民族几十年的努力化为灰烬。

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应该做到把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同国防素质教育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以求充分认识到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素质教育,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使贯彻执行国防素质教育成为全体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责任,成为每一个高校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也只有这样,国家建设才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3、我国周边并不太平,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为国家周边安全作贡献?

作为学生,学习是最主要的任务,当然首先搞好自己的学习,等以后长大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用自己平身之所学才能造福于社会,才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玖』 什么是国防精神军事理论作业

国防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民族自强精神、爱军习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等。
(一)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通常是对自己的民族、祖国的人民、祖国的大自然、祖国的文化、本民族的传统和风俗等的热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的爱国主义包括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热爱祖国的优良历史传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决保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等方面。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精髓和核心。一个人热爱祖国,才会仇恨一切伤害祖国的人和行为;才能激发起对祖国安危的思考和忧虑。国防精神的本质就是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之上的。首先,国防是以爱国为动机和出发点的。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国之所以要防,就是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寸土必争,来不得半点谦让,谦让是没有止境的。谦让过度就会失去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利益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国防力量的聚合是以爱国为心灵纽带的。当祖国遭受外敌侵略时,爱国才是全体公民共同的最高愿望,它可以召唤千百万国人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其他一切国内矛盾都会成为次要的和从属的矛盾。最后,国防的强盛是以爱国的意志为标志和精神动力的。强大的国防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但是,爱国意志的强弱也能造成国防力量的巨大差异。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的物质基础无法与敌人的相比,但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靠着坚强的爱国意志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
(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勇于向艰难困苦作斗争的思想行为,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军"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曾强调指出"五种革命精神",即"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1998年夏季,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同全国人民一道与"洪魔"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洪魔",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再现了新时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密不可分的,都是国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就会为之英勇奋斗,不畏艰难,敢于牺牲。革命英雄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主要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和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等。
(三)民族自强精神
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这里所指的民族精神主要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它是一种稳固、长久、强烈的社会心理,对每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影响。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崇尚民族自强精神,并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历尽艰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我中华,自强不息的民族自豪感;坚贞不屈,正气凛然的革命气节;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风亮节;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勇于拼搏的自我牺牲等诸多方面。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就需要有这种民族精神。民族的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的积极的自我意识,即自我认识与评价。中华民族的过去有过辉煌也有过屈辱,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英国著名的军事家蒙哥马利曾经说过:"战争的规律之一,就是不能在陆地上进攻中国。"这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是强大而无法摧毁的。民族的自尊心则是民族自信心在民族道德感情上的演化,它不仅具有强烈的道德意义,而且是推动人们产生爱国行为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使这个民族团结一致来维护它和保卫它。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发扬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战胜民族的自卑感和民族虚无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世界强国。
(四)爱军习武精神
爱军习武精神又称作尚武精神,即崇尚武事的精神。所谓爱军,就是热爱人民军队,学习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尊重军人职业,关心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形成拥军优属、向人民军队学习的新风尚。所谓习武,就是崇尚武事,增强国防观念,关心国防建设。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不稳,民无防不安,而军队和士兵是国防的主角。我国军队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成的,其成员是中华民族中最年轻、最强壮、最勇敢者,他们构筑起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血肉长城"。战争年代,年轻的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弃个人的一切而奔赴出生入死的战场,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人民深深地感谢他们,热爱他们。和平时期,有些人对军人的作用和价值渐渐地淡忘了,似乎失去了衡量军人价值的标准。以致于抗美援朝时期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到了现代不得不向社会呼吁"理解万岁"。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瑞士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经说过:"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卫祖国的勇士们,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那些大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一点也不冤枉。"毛泽东也曾指出:"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军人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军人永远是军人,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们始终保持着英雄本色。在边境进行自卫反击、唐山抗震救灾、大兴安岭扑救山火、'98夏季抗洪救灾等等国家危难之中,都闪动着军人的高大身影。军人始终在人民心目中耸立着高大的形象,他们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习武健身的优良传统,中华武术更是风靡全球。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为精武体育会题书"尚武精神",并撰写了《精武纪序》。其中写道:"我同胞们处于竞争激烈之时代,不知道自己之道,则不适于生存。"他认为尚武与生存并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曾经横行天下的大清劲旅"八旗军",后因贪图安逸,松懈武事,最终成了不堪一击的"老爷兵",乃至大清王朝覆灭。外国也有古罗马帝国的灭亡,"二战"中法国的沦陷,海湾战争中科威特王室的流亡,等等,无数史实告诫世人: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是走向衰落的民族;国防观念淡漠的国家,是走向灭亡的国家。我国新时期的大学生是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生力军,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强健体魄,随时准备履行服兵役之责。
(五)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主要是指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顽强斗争精神。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政治本色的具体表现;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倡导和培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艰苦奋斗像一条红色的生命线贯穿于我党我军的全部历史之中,从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五种革命精神",到新中国建立后的上甘岭精神、珍宝岛精神、大庆铁人精神、老西藏精神,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64字创业精神"和伟大的抗洪精神,都闪耀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我党我军都是靠艰苦奋斗起家、成长、壮大的,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靠它同全国人民一道建设伟大的祖国。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不渝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首先,这是由于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较低,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逐步改变贫穷面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其次,是由于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搞霸权主义,不会把自己的富强建立在剥削本国和别国人民的基础之上,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和社会的财富。世界上一切伟大的民族,都是经过艰苦奋斗的努力,才能跻身于先进民族之列的。最后,是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作为重要保证。我们今天在和平环境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想用几十年时间赶上资本主义国家,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加之我国面临着长期、复杂的艰巨的改革,也就更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公报曾重申:"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达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我们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就学期间,生活费用基本靠父母供给,理应刻苦学习,没有任何理由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争做社会主义祖国的合格接班人。
(六)国际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也称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坚持马克思主义国际团结和互相支持、互相支援的立场和观点。是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沙文主义根本对立的。由于资本压迫的国际性,各国无产阶级就有了相同的革命利益、相同的奋斗目标和相同反对的敌人,因此,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就成了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总结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思想,深刻阐明了国际主义的实质。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根据国际阶级斗争的新特点,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伟大口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际主义理论。这些理论表明,全世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是相一致的。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一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持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以及一切爱好和平的组织和人民的团结,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就主动承担了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义务,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与装备精良的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仆从国军队展开无数次奋战,共歼敌70余万人,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朝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增强了世界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信心。我党在十三大报告中申明:"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将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努力推动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方向继续发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它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这也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现实要求。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国防精神,让中华民族真正地、永远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拾』 国防军事理论 问答题

第一战争多,来第二战自争更多的运用了谋略思想,第三迷信有,但也同时认识到战争的现实性,第四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专门著作大量问世。第五是由于战争连年不断,军师成了各国必需的人才。
所以说中国的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从产生开始走向了成熟。主要标志特点是:战略战术发展的非常好,孙子、吴子兵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
我们大学生应该具备居安思危,明确国防的重要意义,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完成国防义务。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努力。

阅读全文

与军事理论什么是国防思考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