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2-26 21:54:17

❶ 如何认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这一观点

1、国共两党共同筑起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掀起了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救亡图存,携手合作,共同筑起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掀起了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2、国民党正面战场奋起抵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改变了过去的妥协态度。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声明:“我们知道全国抗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在军事上,国民党正面战场奋起抵抗。特别是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这些战役的指挥及实施虽然存在失误,但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1939年1月,毛泽东明确肯定:“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3、中国共产党倡导、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开辟的敌后战场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

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首倡者。1935年,在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立即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而奋斗。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纵队在物质极端匮乏的情况下,运用劣势武器开展游击战争,累计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消灭伪军118.6万人。

解放区军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部队伤亡60余万人,平民伤亡890余万人。敌后战场的英勇作战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实际为十四年:

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概括地称为中国抗战,应包括中国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大的阶段,应是14年抗战,而不是8年抗战。中国局部抗战,是指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主要是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抗战。

全国抗战主要指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亦称为全民族抗战。人们习惯地称作“8年抗战”,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或称全民族抗战,即抗日战争时期。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他坚持抗战八年多”,就是如此。

大量的事实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实事求是的。这一观点,从2017年起在中小学生教材中得以落实,是非常必要的。

1931年至1937年,虽然在东北和华北、华中部分地区进行着抗日战争,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毕竟还是局部的,而作为中国两股最大政治力量的国共两党主要进行的是“围剿”反“围剿”的阶级斗争。

中日民族矛盾从1931年开始,逐步于1935年华北事变后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开始了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从总体来看,1931年至1937年我党我军进行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终点。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口头宣布投降,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结束的下限,是不准确的,因为战争实际上没有完全结束。而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签字投降,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日。

❷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在政治和军事上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坚持全民族统一抗战,军事上以游击战未,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

❸ 抗日战争主要特征

线索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活动
(1)军事方面
1、全面进攻:1937、7---1938、10
①全面进攻开始:“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②攻占城市: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太原;徐州;广州、武汉。
③南京大屠杀:
2、相持阶段;1938、10---1945、8
改变侵华方针:
正面战场:占领宜昌;打通浙赣线;打通大陆交通线:
对根据地大“扫荡”:
3、战败投降:1945、8、15宣布无条件投降,9、2签订投降书。

(2)政治方面
相持阶段到来后,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
建立伪政权,以华制华:
在沦陷区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
(3)经济方面:统制政策;
采用各种方式,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日本工业原料的基地,用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获得巨额利润。
强占沦陷区的耕地,对粮食实行“统制”。
在沦陷区到处抓丁拉佚,掠夺劳动力。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银行,滥发纸币,增加苛捐杂税,加紧对人民的搜刮。
(4)文化方面:
在学校教育中,推行奴化教育政策。
在社会教育方面,宣扬封建道德,进行反共宜传,禁止人民阅读进步书刊。

线索二:中国人民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内部斗争
建立:
•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一系列宜言,并正式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过“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通电,提交国共合作宜言;“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宜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到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宜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斗争:
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不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都存在着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日派散布“亡国论”,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这些都不利于抗日战争的发展。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途径;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国民党内亲日派公开投敌,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也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不断掀起反共高潮。中共中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共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合作;由于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正确方针,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国共第二次合作能够坚持到抗战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明显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地位。

(2)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
①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鼓吹“亡国论”和“速胜论”;相持阶段到来后,实行消极抗日方针。
②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抗战的方针;相持阶段坚持团结、进步、抗战的方针。
③两种不同的抗战思想路线是由国共两党不同的阶级本质决定的。
(3)两个战场的抗战
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a.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虽未保住上海,但却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规模较大的会战还有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就是徐州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国民党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抗战任务,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而节节败退。

b.相持阶段到来后,由于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形势严重恶化,以至于出现豫湘桂战役这样的大溃败。
②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a.防御阶段:
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方针,
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在全面抗战路线指引下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b.相持阶段
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要战场(百团大战,反扫荡),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意义。
在抗战最困难时期,中共在军事、政权建设、土地政策、减轻人民负担、经济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战胜了困难,使抗战形势好转。
中共还领导沦陷区人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
1944年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局部反攻,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和根据地,成为对日反攻的重要力量和基地。
c.反攻阶段:
1945年8月,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毛泽东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各解放区发起反攻,迅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线索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
(1)抗战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
(2)抗战初期,国民党内亲日派散布“亡国论”,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这些都不利于抗日战争的发展。为此,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3)相持阶段到来以后,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 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也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国民党五 届五中全会后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中共中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 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共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
(4)由于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和有理、有利、 有节的正确方针,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国共第二次合作能够坚持到抗战结束。第二次国共 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明显的区别,最主要是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地位。

线索四: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军事:反共高潮:第一次(1939-1940),皖南事变(1941)
2、政治: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3、经济:统制政策,官僚资本膨胀:
4、文化:文化高压政策

线索五:经济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经济的显著特征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这些特征?

阶段特征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具体特征是:
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同时也穿插着其他各种矛盾。

这一时期的历史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其间出现过三次抗日救亡高潮,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的局部抗战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止的全国性抗战时期。两个时期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局部抗战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32年“—•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亦是第一次全国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略中国的局部战争,中国人民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第二阶段,从1932年4月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前。以《塘沽协定》为分界线,1932年4月至1933年5月为前期;1933年6月进入后期。第三阶段,1935年12月9日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掀起第二次全国抗日救亡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二个时期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1937年,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实现吞并中国与独霸东亚的野心,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为维护其统治,被迫抗战,先后组织四次大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总的趋势是节节败退,华北、华东一些较大城市相继沦陷。而在这一阶段,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2.1938年10月到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的战略方针,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导致国民党内部分化,汪精卫公开投敌。同时,重点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抗日根据地遇到极大困难,国民党在日本诱降下,蒋介石集团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针,掀起反共高潮,在军事上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出现大溃败。中共提出“三坚持、三反对”口号,一方面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方面在抗日根据地采取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措施,巩固了根据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4年,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了局部反攻。
3.1945年8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日本法西斯孤立无援,败局已定,在中国抗日军民、苏军和美军的共同打击下,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知识结构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战略防御阶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2.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三次会战:淞沪、太原、徐州
2.结果: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片面抗战路线)
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1.1937年秋召开洛川会议,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3.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相持阶段 日本 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推行奴化教育
对根据地实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发动豫湘桂战役,打通大陆交通线
扶植傀儡,策划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政策由抗日转向反共
1941年制造"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
正面战场继续丧师失地 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
在国统区的独裁统治 政治: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结合
经济:实行统制政策,大肆进行经济掠夺
共产党 建立和扩大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敌后游击战
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实行"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
实行减租减肥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开展整风运动
反攻阶段 1944年起,解放区开始局部反攻
1945年春,中共召开"七大",争取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8日,大反攻全面开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结束。

本节用到的政治原理
运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原理分析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然性。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扩大的斗争,并加深认识理解共产党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❹ 政治上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的体现

八一三事变:

1、目的:
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2、经过:
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11月占领上海,12月攻陷南京。
3、影响:
9月,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背景:日军占领平津以后,继续向华北和华中发动攻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2、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3、战役:
①淞沪会战1937.8—1937.11(姚子青、谢晋元)上海失守
②太原会战太原失守平型关大捷1937.9抗战首次胜利
③徐州会战1937.9—1937.11时间最长的会战台儿庄大捷1938.3
④武汉会战1937.12—1938.5
4、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①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②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1、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的抗战宣言,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人民对日作战。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③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2、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
①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蒋介石在他所作的对外关系报告中说:“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了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但同时表示,若到了最后关头,“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民党及其政府开始调整对日政策。
②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项条件,改变并最终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
③1937年初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成“和平剿共”。这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国共合作最终形成:
①七·七事变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8月22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两党开始在军事上进行合作。
②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❺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哪

1、从政治角度来看中流砥柱的作用,共产党是全国最早抗日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众所周知,国民党是不抗日的。只有共产党在全国最早号召抗日,1932年中共就已经对日本宣战,所以共产党是最早提出抗战的政党,而且对抗战的态度一直很坚定。

正是在共产党号召的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不得不接受抗战的主张。而且在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一直一边打一边谈判,但是共产党坚决反对和日本议和,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坚决主张,中国的全面抗战估计也不能坚持。

2、从军事角度来讲,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共产党的军事力量比较弱。但是,日军占领武汉以后,共产党在敌后建立起抗战根据地,拖住了日军向正面战场进攻的步伐,如果没有共产党在后方的牵制,日军可以把兵力都投入到前方去,国民党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3、从发动群众的角度。共产党当年实行土改,实行减租减息,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开展大生产运动,铲除贪污腐败。而国民党在抗战中间根本没有采取任何社会改革。举一个简单例子,旧中国农民的收获一般50%交给地主,共产党根据地改革成二五减租,50%地租变为25%了,这下农民负担就减轻一半了,为什么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因为生活改善了。反观国民党统治区的生活变得更苦了,因为地租照交不误,抗战期间还要多征税,这样负担更重了。

(5)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扩展阅读:

1、高举旗帜,英勇奋斗,坚持抗战。

“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说,首先,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并始终坚持。其次,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适合中国国情、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略与战术——游击战,并坚持持久战战略。再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在对日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果。

2、为国家,为民族,敢于担当。

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独特作用?“共产党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前途考虑的党,是一个党派利益服从民族利益的党。这就决定了在民族存亡危机时刻,能主动向国民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敌后抗战;能在抗战相持阶段日本诱降,国民党内一些人对坚持抗战发生动摇甚至叛国投敌时,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罗平汉告诉记者。

3、抵制抗战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游而不击”、“利用抗战坐大”……针对当前存在的否认中国共产党抗战作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梁柱说:“处于强敌包围形势下的敌后战场,如果共产党军队不作战、不苦斗、不流血,是一天也‘游’不下去、一天都‘坐’不住的。”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人民网

❻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

(1)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界碑是指的分界线,古代到近代的分界线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主要体现在:认为日本在军事上强于中国,而忽视中国人民的顽强斗志,忽视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3)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从材料“自剥复之至理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分析二者对于民族复兴的认识的不同,但是二者都是认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故答案为:
(1)“这场战争”:鸦片战争.“界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3)共识:认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
差异: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命定之事势”;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

❼ 中共领导的全民族抗战的军事理论纲领主要体现在什么上科学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

全民族抗战以来,毛主席认真分析中日之间的情况,撰写了《论持久战》。认为中国抗战的根本是坚持持久战,用人力和空间与日军周旋。

❽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从政治、军事方面阐述

第一,它是极为广泛而复杂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专民族资产阶级,属而且还包括中小地主,甚至包括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
第二,以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种武装力量的合作为主体;
第三,有国际上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第四,没有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缺乏必要的约束力。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中华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团结起来,开展全民族的解放战争。它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旗帜,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给予中国革命以深远的影响。

❾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 )

A、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C、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内的规律和进程

D、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容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先后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并在战争中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建立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9)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扩展阅读: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才能在日寇入侵的国难面前宣告国人,坚持抗战,实现全民动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❿ 从政治,军事论证只有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至少分成中央军、红军、粤军、桂军、晋军、川军(三个派系)、滇军、黔军、湘军、东北军、西北军(五个派系),中国只是表面统一,内忧外患,当时只有红军不听蒋的,其它的部队表面上还是服从中央的。说实话,当时全民抗战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没有真正的统一,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共军解放战争以后,那是全国高度统一,想打苏联,美国,印度,越南,都没有多大问题了。。。如果抗战时期是共产党当政,我想作为可能还不如老蒋,我觉得当时老蒋能整合这帮人打仗就很牛B了,我蛮服他的,不容易啊。。。。还经常有部队唱反调,整个战争,真正坐大的是红军。唉,功过百年后自有定论。但是国军死了321万,那不是一个百团大战能磨灭(只杀了1000多日军和部分伪军)。做人也好,做政治也好。其实如果丧失了良心,我想它不会长久的。

阅读全文

与全民族抗战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