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二战塞班岛战役中,为何五千名日本兵竟然集体跳崖自杀
因为日军对岛上的人说美国人很残忍。
这时,岛上到处都是老弱妇女和儿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聚集在悬崖上,高喊万岁,跳下了,美军惊讶地阻止了它,但是那没用。后来我得知即将失去军队的日军曾经告诉岛上的人们,如果日军撤退,残酷的美国人肯定会以各种不人道的手段杀死所有日本人。这些话在人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岛民为使自己有尊严地死而自杀,日军的这种残酷行为也使包括对手的美军在内的所有人都难以相信。
B. 塞班岛战役中的什么小插曲说明了日军二战时如何处理伤兵
众所周知,在二战中日本人做出了很多疯狂的事情。日本为了夺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在1941年日本人突然袭击了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这次事件的爆发,使得美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损失十分惨重。也正是这次事件迫使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
C. 谁能给我几个太平洋各大夺岛战役的资料啊,越详细越好。
硫磺岛(日语:硫黄岛,いおうとう,官方罗马拼音表记为Iōtō,但英语中仍习称为Iwo Jima)是一座位于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岛的火山岛,为日本的领土,行政区划隶属于东京都(小笠原支厅)小笠原村。硫磺岛位于东京以南1080千米(24°47'2"N, 141°18'46"E),南距关岛1130千米,几乎是东京和塞班岛的中间。全岛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最宽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约不到21平方千米,因为岛上覆盖着一层由于火山喷发造成的硫磺而得名。——————二次大战前的硫磺岛属于东京都小笠原支厅的硫磺岛村,根据西元1943年(昭和18年6月)的人口普查结果,硫磺岛的人口共有192户1018人(男533人、女485人)。分成元山部落、东部落、西部落、南部落、北部落、千岛部落等六处人口集中地。其中元山部落则有硫磺岛小学和硫磺岛神社的设置,另由父岛派驻一名警察驻守。岛上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每月与母岛通航的邮递船,可由母岛再转乘往东京的船,以及两个月一次日本邮船所经营往东京的定期渡船“芝园丸”。 硫磺岛的产业主要是开采硫磺、种植甘蔗、古柯叶和渔业等。所有产业都由硫磺岛产业公司(硫黄岛产业株式会社)掌握,岛上的居民多半与此公司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居民的经济状态并不好,农业生产也十分困难,甚至连白米都需要从日本本土进口。 硫磺岛的南部于二次大战前就是日本海军的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开始强化周围岛屿的防御措施,派驻陆军(“伊支队”指挥官:厚地兼彦大佐、4883名)和海军(“硫磺岛警备队”指挥官:和智恒蔵中佐、1362名)驻守硫磺岛,但是日军仍多半只驻守在硫磺岛南方原本的军事基地,只有少数与部队进行生意的岛民会和驻军交流,大致上来说居民与军队的接触是非常少的。 在1944年(昭和19年)5月22日日军的参谋本部为进一步増强小笠原列岛的防备,任命栗林忠道中将担任新增的第109师团指挥官驻守硫磺岛,栗林于6月8日抵达硫磺岛。6月15日,美军展开大规模空袭,使得大部分建筑物受损,空袭之后美军仍持续以舰艇炮击硫磺岛。岛上所有居民除了征集的兵员(约230名)之外均在七月时疏散到父岛,战前硫磺岛的历史也到此告一段落。 1945年2月16日至3月26日,日军和美军在岛上爆发硫磺岛战役,双方均死伤惨重。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场美军登陆部队阵亡人数大于日军守军阵亡的一场战役,该战役也被称为“太平洋的绞肉机”。二次大战后硫磺岛由美国接管,传闻美军在硫磺岛上储有核弹装备,但将引发装置存放于邻近的美军船只上,以回避美军不得于日本领土储放核子武器的协议。1968年6月26日,硫磺岛归还日本,岛上超过一万枚的未爆弹使得岛上原住居民几乎无法重返。只有在举行纪念活动时才有较多人回到岛上。 硫磺岛战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 (Iwo Jima)进行的一次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美军则有6812人死亡,19,189人负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美军士兵在该岛折钵山上插入国旗的照片在美国广为印行,成为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硫磺岛战役主要指挥官为霍兰·史密斯、栗林忠道、西竹一。
D. 塞班是什么
是个岛,也是旅游胜地。
塞班岛位于太平洋和菲律宾海之间。
世界上的海专岛很多,但塞班岛却是另类独属特的,晶莹剔透的海水,银白的沙滩和五彩缤纷的珊瑚礁,水天一色,在阳光的折射下,海水呈现淡绿、碧绿、深蓝、墨蓝等不同颜色,除了有纯净的热带海洋风光外,还有热情的土著人民;阳光下的塞班岛,是一个度假的蓝色天堂
E. 请问塞班岛的宗教信仰有哪些宗教越全越好!
公元前15世纪左右,土著查莫洛人开始在岛上生活。考古学家们大都认为,那些土著人是从印度尼西亚带着他们的传统文化、植物和动物种群移居到这里来的。
第一个来到北马里亚纳群岛的欧洲人是1521年来访的葡萄牙裔航海家麦哲伦。 麦哲伦当时受雇于西班牙政府,进行他的全球航海探险活动,并在他环球历险旅行时发现了这个岛屿。在麦哲伦对香料小岛的探索中,他需要的是香料和金子。麦哲伦在马里亚纳群岛配备旅行途中的生活必须品和淡水,但是因为语言误会而引发的一场流血冲突,当时生活在这个岛屿上的查莫洛人为了反击西班牙的侵占,把独木舟密集地开到海上作战,所以麦哲伦把马里亚纳群岛用西班牙语称为“拉丁航海之岛(The Islands of the Latine Sails)”。就这样西班牙统治的时代开始了。之后有人说当地的居民偷了军舰上的铁,所以又把这里命名为“小偷之岛” (Islands of Thieves)”。
直到1668年,一位名为Diego Luis de San Vitores神父和八位传教士来到了岛上,把这个岛依据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妻子、西班牙女皇奥地利裔的安娜?玛丽娅的名字,命名为马里亚纳,并准备把岛上的住民教化成天主教徒,所以这个名字就此沿用至今。
自1668年起,西班牙开始了对于马里亚纳群岛的殖民统治,查莫洛人对岛上的殖民者非常仇恨,并与这些入侵者激烈地对抗。直到1700年,岛民最终屈服了,但在此之前,San Vitores神父和岛上的传教士被杀害。零星的壮烈战争让查莫洛的人口从最高峰的在所有岛上的40,000人骤减到1720年的1,500人。
在1700年到1850年之间是风平浪静的西班牙占领期,而马里亚纳群岛就因西班牙的统治而受到了文化上的冲击,西班牙的影响至今都能在此找到影子。卡若兰岛民这段时间里在塞班建立了他们的村庄,而且人口也随着菲律宾人、墨西哥人、西班牙人及来自美国和英国船只的逃亡者们的到来而增长,他们适应了这里并在此居住,开始了农业种植的生活。
1899年,西班牙被迫在西班牙美国战争战败后,把马里亚纳群岛连同帕劳岛(又名玻琉岛),马绍尔群岛以4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德国。德国管理者们在岛上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并把他们的总部设在了塞班。圣芳济教会的修士们代替了西班牙传教士,地区管理部门用传统的殖民风格管制这里的岛民。
德国的占领一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密克罗尼西亚地区(包括马里亚纳群岛) 的统治权被日本拥有。1920年,国际联盟正式认可了这一史实。经罗马教皇同意,德国的天主教徒神职人员暂时由日本的天主教徒代替。很多日本人和冲绳人移居岛上并从事高利润的行业,移民人口也迅速超过了本地居民人数。在岛上,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当时制糖工业的遗址。
在此后的30年间,马里亚纳群岛在日本的统治下经济上得到了复兴,领土上得到了扩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商人们热衷于为帝国主义开路,日本戌卫队在马里亚纳驻扎了成千上万的士兵。1943年,国民政府被颠覆,武装政权上台,另一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在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中,日本战败,盟军战线平稳推进,最终在1944年夏天重新控制了马里亚纳。这里迅速成为美军军事基地,塞班和天宁设立了机场。1944年8月,一辆B-29战斗机从天宁岛起飞,携带着原子弹并投放到了广岛,4天后,投放到长崎的另一颗原子弹给二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塞班岛经历了在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在激烈的马里亚纳战争中美军有大约五千名左右的死伤者,但日本有六万六千名的阵亡者。在战争中还有数百名的查莫洛人及卡若兰人牺牲。之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政府得到了统治马里亚纳群岛的权利,这个岛屿又经历了一次不同的变化。
1947年,前“日本托管岛屿”成为“战略信任地区”并由美国托管直至1986年。1947年4月2日,联合国宣布了美国获得了管理及统治密克罗尼西亚的其他地区和独占马里亚纳群岛的权利。因此美国开始独占及管理包括马里亚纳群岛在内的帕劳群岛、邦贝、马绍尔群岛等地。当时美国的总统约翰?肯尼迪计划将这些信托统治下的岛屿加入本国,但总统在1963年11月22日被暗杀,所以这个计划一直拖延到1976年。1976年,经过双方代表协商,马利亚纳群岛的非美国人口举行了投票,让马里亚纳也正式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而这让的投票以决定某一地方成为美国领土则在美国历史上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查莫洛和卡若兰居民们也获得了美联邦国的正式选举权。1978年马里亚纳群岛在美国的统治下设立了自治政府,第一次选出了马里亚纳的总督及上下议员,使马里亚纳群岛摆脱了数百年殖民统治,建立了北马里亚纳自治政治机关。之后在1986年,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洛和卡若兰居民的也拥有了美国公民权。
今天,北马利亚纳群岛联邦的居民享有美国公民权和宪法保护权,以及对内部事务,包括移民、关税和税收的独立处理的权力
F. 二战中,塞班岛登陆的奠基工作是什么
1942年6月6日,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内巡洋舰为旗舰,容米彻尔海军中将乘坐“列克星教”号航空母舰,率领第58特混舰队从马绍尔群岛出发向西北航进。在特混舰队之后,有一支两栖作战编队跟进,它由535艘舰船组成,运送12.7万余名陆战队员和陆军部队,他们的主攻目标先是塞班岛和提尼安岛,后是关岛。在第5舰队航渡期间,马绍尔群岛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陆军航空队对加罗林群岛的日军基地反复实施轰炸,以便牵制和削弱日军航空兵力。6月11日,第58特混舰队刚一驶抵关岛以东200海里的海域,米彻尔海军中将就令其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空袭南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事基地。突袭完全出乎日军的意料,日军大部分飞机已被调往增援新几内亚作战,驻岛岸基航空兵没能进行有力的抵抗,不仅损失了100架飞机,而且机场。防空设施和对岸防御的发射阵地都遭到了严重破坏,美军舰载机获得了塞班岛上的绝对制空权。连续几天猛烈的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为6月15日塞班岛登陆铺平了道路。
G. 去塞班在韩国转机被拦截!要求有美国签证方能飞往塞班!是什么原因
从2009年11月28日起来,塞班岛正式归属为美国自联邦政府,中国公民可享受45天免签入境政策。那么去塞班免签入境需要符合哪些条件?需要提供哪些资料?预计停留超过45天怎么办?
塞班海关免签入境要求
1、持有真实有效的本人护照原件,有效期不少于180天(由回程日起计);
2、持有已定妥座位的联程往返机票,且返程日期必须是入境日期起45天之内;
3、个人赴塞从事商务活动和旅游,停留期不得超过45天。
4、持有《北马里亚纳群岛入境申请表 I-736 》(签名要与护照最后页签名一致)
预计停留超过45天的同学,需持有美国签证,持B1B2美签的旅客若未更新EVUS信息,亦会被视为无效签证。所以在前往塞班之前一定要更新您的EVUS并将EVUS打印携带。
H. 马尔代夫,巴厘岛,塞班岛,哪个地方比较好玩呢
看个人喜好和经济情况了:
如果要去休闲享受,而不是快节奏的游览建议去巴专厘岛,优点是地方不大,景点属集中,沙滩漂亮,购物方便,人很友善,落地签证方便快捷,缺点:飞机要坐12小时,路途太远,但对于喜欢购物的人来说,在新加坡机场转机时候购物是很吸引人的
如果想纯粹欣赏美景,建议塞办岛吧,那里的美景真的过瘾啊,但是缺点是商业购物没上面方便,商业气息差了点
马尔代夫,只有海,很多地方连酒都不能喝,饮用水贵,约3美金一瓶。但它也是环境最好的。
补充:如果这样的话,强烈推荐-马尔代夫
I. 塞班岛算哪个国家的
塞班岛是西太平洋北马里亚纳群岛一岛。1565年~1899年受西班牙统治。1899年~1914年属德国。1920年日本占领。1944年被美军占领,成为重要的空军基地。1962年成为太平洋岛屿美国托管地的首府。
现主要出产椰干,亦产芋、木薯、薯蓣、面包果及香蕉,设商船坞和国际机场。人口约52200人(2010年)。
2009年11月28日,美国联邦政府接管北马里亚纳群岛的移民事务。
具体的发展历程
塞班岛在公元前约2000年开始有人类居住。塞班及马里亚那群岛的原始美丽被世人所认识,是在1521年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环球旅行后。1565年西班牙人登陆该岛后,宣布永久占有为其领地,并于1668年用西班牙皇后的名字将群岛改名为"马里亚纳"。
1898年美西战争后,西班牙将关岛割让给美国,将北马里亚纳群岛卖给了德国。20年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被迫将北马里亚纳群岛让给日本。日本占领期间,从日本本土和冲绳、朝鲜等地引进移民,大量种植甘蔗。据1939年12月的人口统计,岛上共有129104人,近60%为日本人、中国台湾人和朝鲜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队和美国军队为争夺该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944年6月15日,美军开始进攻塞班,史称塞班岛之战(saipan campaign)。7月9日战斗结束,日军指挥官切腹自杀,三万名守岛日军士兵战至只剩一千人。如今,塞班岛上仍有许多当时战场的遗址。而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就是在塞班岛附近的天宁岛装载后起飞的。
日本战败后,联合国将北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帕劳岛和马绍尔群岛一起划给美国政府托管,托管期40年(1945-1985年),美国负责托管地的国防及外交事务。在托管期结束以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帕劳岛与马绍尔群岛分别独立成立为共和国,而北马里亚纳群岛在70年代决定不寻求独立,转而寻求成为美国领地。1975年与美国达成协议成立联邦,成为美国政治联盟。1978年联邦政府成立并通过了宪法。1986年11月,经全民公投归属美国,成为美国领地,管理则由当地政府自治管理一段过渡时期。岛上居民自1986年起,全部持美国公民护照,社会安全卡(即税卡)由美国加州统一管理。当时与美国协议由当地政府管理移民及劳工事务。2008年5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北马里亚纳群岛联邦化条例》,最终在2009年11月28日收回其移民及劳工事务的自治权。
J. 天宁 塞班岛 是不是在中国境内
晕!天宁岛、塞班岛在南太平洋,不是独立国家,是美国的海外托管地,美军有军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