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军事装备 > 中国的军事理论

中国的军事理论

发布时间:2021-02-25 02:29:32

『壹』 中国军事理论1500字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战争论,毛泽东得很多思想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的,版其中用的权最好的就是全民皆兵,打敌要害,就是重心战术,最重要的是对全局的把握,这些都是战略上的,战术上就太对了,孙子兵法基本都是了,如果是哪一些是中国解放军用的最多的最有效果的,应该是纵深包抄,穿插迂回,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薄弱一点,还有就是集群作战,大纵深战略,现在已经改变了,天上有卫星定位了,睁着眼睛打仗了

『贰』 中国军事理论发展史1

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一、产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二、迅速发展时期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丰富和提高时期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就战争种类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统一疆域的战争,有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民族起义的战争,又有国内诸民族贵族为了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就军队发展而言,兵种和兵器装备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但有了独立的骑兵,而且舟师水军参战的数量也更多了。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等的配合作战,使得战略战术运用和指挥艺术都得到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通过战争实践,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秦始皇的大规模筑长城、修驰(直)道、重兵戍边等军事措施,对后世建设边防的战略思想,有重大影响。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张良为刘邦决策,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同盟,孤立项羽,取得了战争胜利。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匈奴贵族的反击作战中,由名将卫青、霍去病率独立的骑兵集团主动出击,快速机动,远程奔袭,以及正面冲击,翼侧迂回等作战行动,创造性地发展了大规模使用骑兵的战略战术。兵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思想,并对作战指挥机构以及步兵、骑兵的协同作战等作了论述。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从汉到隋曾多次发生过从黄河流域向江南进军的大规模战争,大都是步、骑兵和水军多路并进的多兵种大集团的配合作战。其中,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晋灭吴之战,东晋苻秦的淝水之战,以及隋灭陈之战最为著名。在这些战争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李筌的《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到了辽、宋、西夏和后来的宋与金、蒙古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统治时期,互相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战争频繁。这时期,随着生产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出现了火器和复杂的装备器材,对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宋王朝,由于政治腐败,军权由皇帝绝对控制,军队作战能力低下,造成屡战失利。统治者为了教习文臣武将熟悉军事,命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这时,许洞的《虎钤经》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南宋名将岳飞提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军”突破皇帝“钦定”的作战旨意,采取步、骑配合的灵活战法,击败了金军强大的骑兵。陈规在《守城录》中,记录了军队开始使用火器和改进城防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方法,主张“守中有攻”,对城市防御战法有所创新。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均以骑兵见长,特别是后来兴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发挥其骑兵优势,以高度的机动灵活制敌,并善于学习和利用敌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其军队的装备。蒙古贵族和后来建立的元王朝战胜南宋时,采取远距离的战略迂回和步、骑、水军联合多路进军,实施大集团军队的战略进攻。以上的实践经验和兵书内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古代的军事思想。四、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大约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约从明朝至清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引进部分先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一方面出现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也在不少兵书中出现。明代杰出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就是这种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据沿海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倭寇火器装备的特点,对阵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为单位的“鸳鸯”,把它作为战斗队形的基础。何良臣的《阵纪》一书,对于军队组训和战法的论述,也具有革新的内容。孙承宗主编的《车营扣答合编》,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装备部队后,编制和战法的改革。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则试图从军事理论、建军作战、兵器制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诸方面,提出实行军事改革的依据,以求振兴明王朝的武备。清王朝建立以前,后金(清王朝前身)与明军发生萨尔浒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允□《幸存录》)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其步骑协同作战的长处,对明军的多路进攻实行各个击破,反映了军事指挥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后,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思想,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上逐渐趋于保守落后。但是,也有不少人针对这种状态,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张团结民心,实行兵民联防;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层次设防的思想;年羹尧的《治平胜算全书》,强调平时对军队严格训练,战时才能取胜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提问人的追问 2010-03-17 17:26我要的是近代的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17 17:51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第二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后,面临深重的民族灾难,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第三个阶段: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等人逐渐认识到国防与民生互为表里的,并大胆借鉴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叁』 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提出优秀的军事理论

中国有出色的游击战理论和持久战理论。
但就现代军事来说,现在的世界已不是单纯的依靠兵力部署、海洋战略、多向包围、潜伏侦察、游击等战术,将基本要素定于“兵力”、“位置”、“火力”的旧时代了,这些旧时代理论在现代军事中无一例外都有反制的技术:兵力部署在哪里,侦察卫星和导弹也都能找得到;海上不管你怎么飘,摆什么阵形,你都要头疼带着反舰武器的隐形战斗机编队和具备水下垂直发射能力的潜艇;无论你怎么包围,直升机、运输机都可以以极快速度携带极大规模的弹药和伞兵给你解围;无论你怎么潜伏,也阻止不了身上散发出的热辐射在IR设备下显型;你无论怎么游击,始终要反侦察、反监听、反内部破坏、反谍报,并且还要对付载具装备的反狙击手系统,反IED系统,反火箭弹系统和生命探测设备;你将10万兵力部署在一个地方,几发导弹能使其失去战略意义;你采取诡异的行军路线,占领天然的战略要塞,对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来说没有任何区别;你将火力集中于一个地方胜过对方火力,对方可以在你火力不集中的地方安排一个特种部队的观测班使用激光引导空袭或巡航导弹。

所以,先进的理论需要建立于先进的技术上,你没有或不了解的技术,你无法在其基础上建立军事理论,所以你无法“出色”。加上我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热衷于入侵他国,因此战争经验比较少,能作为先进理论而获得国际认可的内容不多。

『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有哪些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毛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它正确的回答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同盟军、中国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思想的精髓.
(4)邓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过程中,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邓理论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这一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个论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思想、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6)毛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长、发展的三个阶段性标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财富.

『伍』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包括哪些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马克内思主义容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毛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它正确的回答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的领导阶级和同盟军、中国革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

(5)中国的军事理论扩展阅读:

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使军事科学领域实现了根本变革,使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获得了制胜的科学指导,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防建设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军事理论的基础上。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所创造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创造性的重大发展。

『陆』 中国古代四大军事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时期,
各阶级、
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
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公元

21
世纪
(
一说公元前
22
世纪
)

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
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
高形式。
此时,
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
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
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约从公元前

8
世纪初至前

3
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
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制度的变革,
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
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
想的成熟。其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
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
顺应民心。
从公元前

3
世纪末至公元
13
世纪,
中国经历了秦、
汉、
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
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约从
14
世纪末至
19
世纪
40
年代
,
约从明朝至清
朝后期
,
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民族
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
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
这一时期,
由于火器的改进和
从外国引进部分先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作战对象
发生了变化,
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中国
军事思想产生的巨大的变化,
但形变而神不变,
这些军事思想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柒』 中国的什么被世界公认为现代十大军事理论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专取大城市;以歼属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守备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和城市等待条件成熟时夺取之;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分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捌』 中国军事理论发展史

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一、产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一说公元前22世纪),中国建立了奴隶制的夏王朝,从此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此时,尽管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处于低级阶段,还是产生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奴隶主对外族发动掠夺战争,或用武力镇压本族奴隶的反抗,都是以征讨“违天命者”、“吊民伐罪”、“敬天保民”相号召,并用占卜手段,假借神的旨意和严刑厚赏驱使士卒作战。作战方式是集团列阵正面冲杀。到商代以后,作战逐渐以车兵为主。对军队指挥,要求行动统一,严厉管理。这种思想,指导着夏、商、西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通过这一时期的战争实践,人们已初步认识到审势而动,量力而行,众可以胜寡,强可以胜弱,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二、迅速发展时期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丰富和提高时期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就战争种类而言,有建立封建王朝的统一疆域的战争,有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民族起义的战争,又有国内诸民族贵族为了争夺中央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就军队发展而言,兵种和兵器装备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但有了独立的骑兵,而且舟师水军参战的数量也更多了。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等的配合作战,使得战略战术运用和指挥艺术都得到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通过战争实践,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秦始皇的大规模筑长城、修驰(直)道、重兵戍边等军事措施,对后世建设边防的战略思想,有重大影响。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张良为刘邦决策,收揽民心,分化对方,争取同盟,孤立项羽,取得了战争胜利。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匈奴贵族的反击作战中,由名将卫青、霍去病率独立的骑兵集团主动出击,快速机动,远程奔袭,以及正面冲击,翼侧迂回等作战行动,创造性地发展了大规模使用骑兵的战略战术。兵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思想,并对作战指挥机构以及步兵、骑兵的协同作战等作了论述。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从汉到隋曾多次发生过从黄河流域向江南进军的大规模战争,大都是步、骑兵和水军多路并进的多兵种大集团的配合作战。其中,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晋灭吴之战,东晋苻秦的淝水之战,以及隋灭陈之战最为著名。在这些战争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李筌的《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到了辽、宋、西夏和后来的宋与金、蒙古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统治时期,互相长期处于对立状态,战争频繁。这时期,随着生产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出现了火器和复杂的装备器材,对作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宋王朝,由于政治腐败,军权由皇帝绝对控制,军队作战能力低下,造成屡战失利。统治者为了教习文臣武将熟悉军事,命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这时,许洞的《虎钤经》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南宋名将岳飞提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率“岳家军”突破皇帝“钦定”的作战旨意,采取步、骑配合的灵活战法,击败了金军强大的骑兵。陈规在《守城录》中,记录了军队开始使用火器和改进城防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方法,主张“守中有攻”,对城市防御战法有所创新。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均以骑兵见长,特别是后来兴起的蒙古族,建立了兵牧合一的制度,充分发挥其骑兵优势,以高度的机动灵活制敌,并善于学习和利用敌方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其军队的装备。蒙古贵族和后来建立的元王朝战胜南宋时,采取远距离的战略迂回和步、骑、水军联合多路进军,实施大集团军队的战略进攻。以上的实践经验和兵书内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古代的军事思想。 四、在革新与守旧的矛盾中继续前进的时期大约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约从明朝至清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的境地,不但有连绵不断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民族起义战争和统治者的平叛战争等,而且外国也开始入侵中国。这一时期,由于火器的改进和从外国引进部分先进兵器,出现了独立的水师、炮兵、工兵及其他技术兵种,加以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在建军和作战指挥等方面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一方面出现十分保守的只求守城保寨单纯防守作战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带有强烈革新内容的军事思想,也在不少兵书中出现。明代杰出抗倭将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就是这种革新思想的代表作。他根据沿海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倭寇火器装备的特点,对阵法作了重大改革。他制定了以 12人为单位的“鸳鸯”,把它作为战斗队形的基础。何良臣的《阵纪》一书,对于军队组训和战法的论述,也具有革新的内容。孙承宗主编的《车营扣答合编》,反映了在大量火器装备部队后,编制和战法的改革。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则试图从军事理论、建军作战、兵器制造使用、天象地理、江河海防诸方面,提出实行军事改革的依据,以求振兴明王朝的武备。清王朝建立以前,后金(清王朝前身)与明军发生萨尔浒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夏允□《幸存录》)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其步骑协同作战的长处,对明军的多路进攻实行各个击破,反映了军事指挥上的新思想。乾隆以后,统治者局限于骑射为满洲之根本的思想,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在军事上逐渐趋于保守落后。但是,也有不少人针对这种状态,提出了某些革新思想。例如,惠麓酒民的《□□百金方》,主张团结民心,实行兵民联防;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提出京城要建立多层次设防的思想;年羹尧的《治平胜算全书》,强调平时对军队严格训练,战时才能取胜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玖』 中国有名的军事理论家有哪些又各有哪些著述

军事家和名将不是一个概念,名将是在实际战场上有突出表现的军人,而军事家未必是军人,更不一定打过胜仗。西方最富盛名的军事家德国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作者,海曾经被法军俘虏过。但他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无可置疑。军事家的标准就是要对军事行动的整体发展有过卓越贡献的人,尤其是那些以理论形式系统的总结出了某一个历史时期的军事制度,战争谋略,战术要领的人,甚至于在更高层次上对战略进行分析总结的人。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名将军事家辈出。各类名将军事家的排行也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以下是鄙人经过十年苦读,反复比较,研究出来的中国十大军事家排行榜,入选的标准已经很明确,高下排位的顺序则以该军事家的理论对历代乃至当今局势影响来排列。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十位——杜牧。代表作:杜氏《孙子注》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有安邦定国之志,经天纬地之才。他为孙子兵法所做的注释,词意佳妙,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武学兵书的必读之作。他能上榜的更重要原因在于开启了文人知兵的风气,为后世树立了好榜样。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九位——司马穰苴。代表作:《司马法》
姓田,名穰苴,春秋时期齐国人,是齐景公时掌管军事的大司马,被后世尊称为为司马穰苴。是我国早期的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司马法》其核心思想是治军以“仁、义、礼、让”为本。书中论述了统率军队和指挥作战的经验,以及指挥员应具备的条件。此书系统总结了以宋襄公为首的春秋五霸的成功战争经验,提出了以仁制敌的军事思想,为后世难以企及的理论高度。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八位——李牧。
李牧位列战国四大名将,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长期驻防代地,总结出了一套防御匈奴的有效办法,里来为后世抵抗外族入侵所借鉴,虽然没有成型的兵书传世,但这套军事思想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军事防御斗争。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七位——韩信。代表作:《尉僚子》
韩信作为军事家来讲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对兵书战策的活学活用,他的这种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应用办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出名的例子就是“背水一战”,历来为无数杰出将领所借鉴模仿。此外他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例也为后世的巴蜀政权历次成功大举北伐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六位——曹操。代表作:《孟德新书》
该书是三国第一军事理论家兼实践家曹操为《孙子兵法》所做的注释,相传曾经被烧毁过,传世的只有残篇。但是该著作的伟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在三国这个军事斗争十分频繁的年代,躬亲实践的曹操以他的伟大兵法引导自己完成了四越巢湖五夺昌霸的伟大功业,并取得了荥阳追击战,乌林截击战,汉中保卫战一系列卓绝的胜利。可见这本兵法的影响力。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五位——戚继光。代表作:《纪效新书》
戚继光也是一位身兼名将和军事家的伟人。他的著作从实践出发,结合抗倭斗争的经验,详细的阐述了练兵这个军事环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对明代以冷兵器为主火器应用日益广泛的军事状况给予了精要的概括,对明代的训练以及作战特点做出总结。他的军事思想对中国战争的影响甚至持续到了热兵器时代。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四位——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
孙膑的故事人人熟知,他的“围魏救赵”攻敌必救的军事谋略成为后世的绝佳范本,引导了张和高览等名将在官渡之战的伟大胜利。此外他的“增兵减灶”的计策也被虞诩等名将发扬光大。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三位——吴起。代表作:《吴起兵法》
吴起作为军政全才,他的“在德不在险”军事地理认知使其军事思想上升到战略高度。他重视士兵单体素质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战国七雄的军备竞赛。
史上最权威中国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二位——伍子胥。代表作:《孙子兵法》
伍员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做到了白起王翦的功业,他把这种实践经验系统的升华成为享誉千秋的《孙子兵法》,单看我们的排行榜就有两位是给此书作注释的就可以知道此书的分量。被奉为兵家第一经典的《孙子兵法》不仅在影响了中国几乎整个冷兵器时代,它的影响力直到今日仍没有分毫衰减,甚至被应用到全世界的商界政界。这也印证了那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可见各类学科的研究最终是殊途同归的。
中国历史将星璀璨,军事家比较杰出的还有著有《六韬》《三略》的吕尚,著有《诸葛亮兵法》的诸葛孔明,著有《魏公子兵法》的信陵君,著有《太祖文选》的大元帅,著有《唐太宗李卫公问答》的李靖,这些都可以与上面这几位有一争之力,但是他们代表不了军事与时代发展相变迁的趋势。因此十大里面排不上他们。

『拾』 中国现代的军事理论家有哪些人

蒋百里他在《国防论》和其他着作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中国对内日不惧鲸吞容,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毛泽东在蒋百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持久战理论。开辟敌后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就是毛泽东和蒋百里。
现化乔良提出《超限战》。现代战争只有美国在伊拉克打过,但是没有任何悬念完全一边倒。成来没有在两个大国间暴发过。现代战争除了作战体系外就是比武器装备,事实上比的就是经济,谁造装备造得快谁更经得起耗。

阅读全文

与中国的军事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